式電腦是相對于筆記本電腦來說的。
世界上第一臺微機是由intel公司1971年制造的。以前的電腦體積特別大,大得可以占滿一間30平米的房間,所以,早期的計算機都是商用的。
計算機真正大規模進入到家庭,要到1977年,蘋果II型微電腦誕生,臺式電腦才開始逐步進入千家萬戶。
選購臺式還是選購筆記本?
有人說,現在筆記本品牌和型號這么多,可供選擇余地大,并且攜帶方便,為什么還要買臺式呢?
臺式相對于筆記本,有幾點好處:
1、相同價位下,臺式性能更好。筆記本因為空間的局限,散熱要求更高,為了能保證散熱,通常都采用的CPU大多是低電壓的。而臺式機不需要考慮散熱、空間的因素,所以能選擇性能更強的配置。
2、屏幕顯示效果好。臺式機可根據自己看視頻和玩游戲的需求,選擇不同尺寸的顯示屏,在使用上獲得更優的體驗。而筆記本就不行了,筆記本的屏幕通常都比較小。
明確自己的需求和預算
每個人因臺式電腦的使用場景的不同,需要不同配置的性能和電腦。
如果是是純辦公的,他不需要很好的性能,只需要滿足日常工作即可。
如果是家用的,除了滿足辦公需求,可能還需要看視頻和玩一些低中端游戲,因此配置需要較好。
如果是想買來玩游戲的,甚至想玩高清畫質的大型游戲,則需要超高的配置才能跑起來。
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需求和預算,選購不同的電腦。
買組裝機還是品牌機?
這要分兩個方面來看,懂電腦知識的和不懂電腦知識的。
對于懂電腦知識,有可以自己DIY的人,還是建議自己組裝。
如果您不太懂電腦硬件,還是直接買品牌機比較好,因為這些機器都是品牌優化好的,質量因為品牌背書,有保障,售后有品牌方保障也比較可靠。
如果不懂電腦硬件還買了組裝機,一方面可能被奸商坑錢,另一方面,電腦出了問題投訴無門,售后也不給力。
組裝機只適用于對電腦配件無比熟悉的專業人士,對普通用戶來說,真實情況可能是這樣的:
(1)配件買回來之后,如何安裝?光看網絡上的視頻,真的能保證安裝正確不出錯嗎?
(2)買回來的配件,如何確保他的質量?如何鑒別是否是二手?
(3)用了一段時間后,電腦出問題了,如何確定是哪個配件出問題了?該找哪家配件店來進行售后?
整機有比較好的品牌效應,雖然我們需要支付一定的品牌溢價,但是售前售后都有對應的保障,不用擔心有問題,壞了找不到責任方。
這一頓操作比較下來,了解到了臺式機的好了吧。
臺式機這么好,那有合適的臺式機并且適合成長型企業來用的臺式機嗎?
看這邊,戴爾成長型企業商用臺式機!讓你的選購更安心!
戴爾科技成長型企業數字化轉型專題頁-戴爾DELL企業官網
關于更多戴爾商用臺式機詳情,還可關注大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大數網(ID:dashunet),搜索相關信息,有問題可隨時解答哦!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超合金彩虹糖
現在是著手改造后的第13篇
本文以幫助小白找到更好、更合適的電腦硬件為目標而不斷的改進,另外還有幾篇輔助的文章可供閱讀,進一步降低大家“找東西難”的門檻,如果覺得文章過長一下子看不完,那可以收藏一波有時間慢慢看,本文只會變得越來越好以及越來越貼近小白,
本文純用愛發電,主觀上沒有任何暗箱操作,可放心閱讀。如果可以的話,大家可以給這篇文章點一個贊嗎?只需要動一動手指即可,因為這可以提高我的創作動力和欲望,因為如果沒有正反饋的話愛總有一天會發完的,我也希望能把這個系列一直寫下去幫到更多的人。
本文有這些方向的電腦配置單:
普通工作主機過渡用主機游戲主機itx游戲主機動畫、設計、Adobe全家桶類工作站主機
如果你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問,因為有疑問的時候,只有主動提問才可能被解決,不問的話我怎么知道你們哪里的細節有不懂的呢?一定要善于提問
一臺臺式主機,大體上具體硬件可以分:CPU、內存、顯卡、主板、硬盤、電源、機箱
這是傳統的大7件,也就是說只要你集齊了這七類產品并且保證硬件層面的兼容性,那你這臺電腦就可以點亮了,就可以裝好之后按下開機鍵就能去裝系統了,裝系統之后就可以開始你的愉快使用了
一般來說,只要保證購買的硬件物理兼容性足夠就可以進行裝系統了
那么如何保證硬件兼容性呢?有兩個辦法:
(1). 看推薦,跟著推薦來,基本上就不會出現不兼容(對推薦人水平有要求)
(2). 找到成體系的配置單,一般自成體系的配置單都是認真寫過的,也基本上確認了硬件兼容性方面是沒有問題的(依舊對推薦人水平有要求)
本篇文章就屬于第二個解決點,就是展示一系列成體系的配置單,用來給大家摘抄或者學習借鑒。
如果可以第一類、第二類文章結合起來看,那你絕對不會翻車的,可以說就沒有什么問題了,不過可以針對個人的使用習慣、軟件環境來進行針對性優化,畢竟我的文章也只是寫最具有代表性的,但是卻不是最完美的,最完美的配置單一定是最貼合個人的實際使用情況的。
普通工作主機的面向用途主要是碼字黨,所以對電腦性能的需求不高,并且基本上都是對顯卡性能需求不高的用途,所以在偏低預算的情況下可以不用購買獨顯,直接用核顯即可
下面三套配置單展示:
這一套依舊是i3 10105為核心,i3 10105是4C8T全核4.2GHz的產品,因為不安地F所以是帶核顯的,Skylake架構也還夠用,而CPU單核和多核性能和當初的七代i7 7700相當,甚至略強
內存使用16GB,然后搭配1TB SSD,這樣辦公的話基本沒有什么性能瓶頸,有也是軟件自己的問題了
可能有人有疑問為什么i3 12100都出來這么久了這里還在用10代i3,那是因為i3 12100散片價格貴啊,配上六百多的H610主板這直接超預算了
其實這一套就已經足夠應對絕大多數普通工作場景了,甚至是還有一個不錯的使用體驗,因為固態硬盤是1TB的SN570,系統響應快而且還沒有噪音。
這一套直接用i5 12400做核心(綜合性能超過i9 9900),這一套相比上一套就是再進一步加強了CPU性能
對比i3 10105這種10代酷睿的產品單核性能提高40%左右,多核則是翻倍有余了,所以如果你對數據處理性能需求略高,那可以考慮這一套,比如說你是一個經常折騰大體量Excel的人,或者經常編輯幾百MB Word文檔,那可以考慮用這種級別的機器
說實話從這一套開始,展示意義就更大了,相當于是告訴你們后續如果要繼續提高預算該從哪些方向去提升了,依我見3500那一套就已經非常強了,體驗也會很好,處理數據能力也很不錯了。
這一套進一步提高了CPU性能,尤其是多線程性能,單線程性能對比12400是小幅提升,不過這一套建議使用Windows11系統,因為Windows11對大小核調度效率更高。
從這里起就是用獨顯代替亮機了,因為N卡獨顯要比intel的核顯用起來更省心一些,主要是驅動方面做的更好,而且這樣也可以一次多接幾個屏幕而不會出現問題。硬盤方面則拓展了一個西數紫盤2TB,因為考慮到這個價位的工作主機可能要承受比較大的數據處理,那么可能也會涉及到存放,所以加了一個2TB的機械硬盤用于存放一些冷數據。
總的來說這三套的思路就非常明顯,針對類似于office套裝的應用,提高CPU性能,擁有大內存以及大容量固態硬盤,就可以保證基本的使用過程中體驗不會差。
這一套方案也可以考慮AMD思路,比如說將CPU換成銳龍5 5600,5600相比于5600X僅小幅降頻幾乎沒有做任何閹割,擁有6核12線程,開啟PBO之后全核可以達到4.5GHz左右,也擁有不錯的游戲性能表現,最近京東618大促,性價比還是非常高的,配合一張B550主板下來也不過是1600左右的平臺售價,這樣還可以省幾百塊錢。
對于數據量處理需求極大的用途,可以參考下面這種方案,除了有一顆超強的CPU、大容量內存之外,硬盤也是需要用到速度極快的的,在這種思路下,基本上有瓶頸那也是軟件本身的,硬件層面已經很難有瓶頸了。
在我看來所謂的普通辦公主機完全沒必要上到這個價位,因為已經溢出很多了,但是可能有些領導需要這種價格高一些的辦公電腦,那我也寫一寫思路。
CPU得到了進一步提升,13600KF的辦公性能達到了上代的12700KF水平
內存升級到了32GB,已經基本溢出了,硬盤則是兩個2TB的固態硬盤,可能有人有疑問固態硬盤不是不能恢復數據嗎,為什么不選機械硬盤,因為我認為如果你的數據需要考慮到機械硬盤恢復數據的級別,那么你應該做的是多處備份,而不是將希望寄托在放在一個機械硬盤里,萬不得已才只考慮用一個機械硬盤備份。
這一套已經完全沒有了瓶頸,如果還有卡頓那就是軟件自己的問題,又或者此時系統內贅余太多了,比如說裝了一大堆的所謂軟件管家這樣養蠱,那你電腦肯定變慢的。
養成健康的上網習慣,不亂下載東西,不亂點擊鏈接,同時也不要隨便去小的下載站下載看起來就不對勁的文件,那么你的電腦其實都不需要裝所謂的殺毒軟件還能一直很快。
這是我新加入的一個系列,由于我不知道你們對這個系列是怎么看待的,所以暫時只寫了游戲類用途,針對的是不想買高價顯卡的游戲用戶,所以這個系列將保有可觀的CPU性能和其他配置等級,大幅縮減顯卡預算,以供未來更換合適的顯卡
這一套是以i3 10105F為核心,針對的是未來中端游戲主機升級
這一套未來最高建議升級的顯卡是RTX3060ti,過渡使用搭配一個GTX970,能玩1080P分辨率很多游戲,后續可以更換3060Ti G6X,游戲幀數還能大幅提升
這一套又是史上最大升級,過渡顯卡升級為二手1070Ti,幾乎1080P分辨率所有游戲都能玩,2K分辨率絕大部分游戲可以玩,4K分辨率很多老游戲可以流暢玩
這一套配置未來可以考慮最高升級RTX3070Ti/RTX4070Ti級別的顯卡,到時候只需要換顯卡就行了,其他的都可以不換。
這一套這是專門面對高端游戲主機的過渡方案,這一套未來最高可以考慮上RTX4080這種級別的獨顯
也是未來只需要換顯卡就行了的。
關于游戲主機的配置單怎么寫,主要圍繞著CPU-顯卡-內存展開,可以說你這套平臺的游戲性能如何,主要是看這仨,一套普通的游戲性能上限和下限主要由這仨來決定。
其中對于絕大多數游戲來說,內存是最好滿足的,買兩根8GB的ddr4 3200/3600的內存就可以保障絕大多數都沒有任何問題了。
CPU和顯卡相對來說都涉及范圍更廣一些,CPU只要跟得上主流選擇,基本上就差不多了,高預算游戲主機可以適當再選擇性能更強的CPU
顯卡則是重中之重,顯卡性能高低,直接決定了你的游戲畫面流暢度和幀數高低,所以顯卡所占的比例最大,可以看一張圖片:
基本上你追求一個什么樣的體驗 ,想要知道你的顯卡是一個什么樣的性能區間,那就看這幅圖就知道了。
CPU對游戲幀數也有影響,這個圖你們可以參考一下:
這是1080P的游戲性能參考,隨著分辨率越來越高,差距會被縮小,到了4K分辨率的時候大部分CPU之間的差距都是很小的(小到可以忽略),分辨率不夠高顯卡負載上不去的時候CPU對幀數的影響就會大一些。
下面是具體配置單展示:
我把入門游戲主機的價格提高了500塊錢來到了3K,這樣的好處是不用買二手顯卡了,如果你的預算只有2500的話,顯卡只能考慮買個二手970
打游戲的話1650可以玩1080P絕大部分的網游,如果沒找到七彩虹這卡也沒關系,只要是主流廠商的1650 D6就行了,這卡功耗很低,直接買丐卡即可
四千塊錢的主機這樣配的話,幾乎所有游戲1080P分辨率是可以流暢玩的,CPU變成了i3 12100F,性能進一步提高
而且后續顯卡最高可以升級一個3060/4060這種級別的顯卡,目前是用了1650Super這種顯卡,可以流暢玩1080P主流游戲,然后老游戲玩2K甚至4K是沒問題的。
如果沒找到七彩虹這卡也沒關系,只要是主流廠商的1650Super就行了,這卡功耗也很低,直接買丐卡即可
預售價:699.00,定金:20.00,定金膨脹:60.00,最終價格659開始時間:2023-01-01 00:00:00結束時間:2023-01-01 00:00:00
CPU升級為i5 12400F,顯卡為6650XT,這一套可以通殺1080P/2K分辨率幾乎所有游戲,也可以考慮使用R5 5600+入門級550主板套裝。
如果要選擇N卡的話,只能選擇RTX3060 8G了,性能會弱一檔不過驅動穩定一些,如果找不到6650XT白金版,也可以找其他品牌比如說憾訊的紅魔、瀚鎧合金升級版、之類的都行。
預售價:498.00,定金:10.00,定金膨脹:10.00,最終價格498開始時間:2023-01-01 00:00:00結束時間:2023-01-01 00:00:00
這一套可以通殺2K分辨率所有游戲,然后4K分辨率很多游戲也可以流暢玩。顯卡如果搜不到的話也可以用七彩虹的3070Ti ADOC、華碩TUF之類的
建議使用Windows11系統,如果要用Windows10的話,可以把CPU換成R7 5700X,主板換B550m mortar WiFi。
本來這個價位選擇3080 12G是很合適的,可惜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卡有貨了,所以只能寫銘瑄的3080 10G,銘瑄這個品牌在30系初期沒有怎么拿到貨,因為20系時代帶頭賣便宜卡被NV制裁了,所以30系末期才大量拿到核心,相對其他大品牌來說銘瑄的礦卡少得多,可以去京東購買
如果要選擇AMD思路的話,可以CPU換R7 5700X,主板換B550m mortar,其他不變。
或者可以考慮圍繞6950XT公版來裝機,大概CPU是12400F/5600之類的
預售價:709.00,定金:10.00,定金膨脹:10.00,最終價格709開始時間:2023-01-01 00:00:00結束時間:2023-01-01 00:00:00
顯卡升級到了RTX4080,可以征服4K分辨率絕大多數游戲了
CPU如果要換AMD的話可以考慮R7 5800X 3D,配一張微星B550m mortar,在Windows10下有更強的游戲性能
顯卡被提升到了4090,這已經是目前能夠達到的最強游戲水平那一檔了
全頂級配置,這個看看就好。
固態硬盤使用的是SOLIDIGM P44 Pro 2TB,可能有粉絲不認識這家。其實它的前身就是英特爾固態,只是換了個名字了。自從三星出了0E門之后,把三星自己多年積攢的品控口碑直接砸了,而這時intel固態重新出山,可以說在三星解決0E門之前,沒有哪家是能在品控上和它媲美的
由于是新更新的itx系列,所以暫時只針對游戲用途來寫,如果大家喜歡itx系列的話,我可以單獨去寫一篇多用途itx主機的配置單。
可能有很多小白不知道itx主機是什么,其實itx主機就是小型主機,可以看一下下面這張示意圖:
ATX/MATX機箱是標準的機箱,也是以前經常推薦的大小,但是itx機箱這邊體型明顯小一些,機箱小有小的好處。
既然還是游戲用途,那就離不開這張圖:
只是因為itx機箱體型極小的原因,部分硬件的選擇上和普通機箱會有一些變化
這一套只能玩一玩LOL、Dota2之類的游戲,但確實是非常入門的itx主機
這一套配置可以暢玩1080P絕大多數網游,如果是普通辦公用途的話,價格還能壓下去。
這樣就比較均衡了,12400F+3060,可以暢玩2K分辨率下幾乎所有的游戲了(除了那幾個怪物游戲),如果不怕礦卡的話可以考慮3060 12G
這樣游戲性能就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可以暢玩2K分辨率所有游戲以及4K分辨率絕大多數游戲,不過從這里開始,機箱建議多裝幾個風扇通風。
我認為要想有一個好的使用體驗,i5 13600K(F)是itx主機最均衡的選擇了,游戲性能媲美i9 12900K,功耗低于12700K,意味著同時兼顧高性能和低功耗,意味著散熱器噪音方面的表現都會很優秀
主要是3080 12G實在是全網斷貨了,所以itx主機這里暫時只能等4070Ti鋪開之后才能更新后續價位了
預售價:1899.00,定金:20.00,定金膨脹:100.00,最終價格1819開始時間:2023-01-01 00:00:00結束時間:2023-01-01 00:00:00
這個系列的主機大方向上的優先級是CPU>內存>顯卡,但是最好是可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會有部分用途和這張表格有沖突,比如說GPU渲染類,那GPU的權重可以來到80%。
這一套建議選擇Windows11系統,因為Windows11目前對于大小核的優化要更好一些,Windows10的話調度可能會有一些問題。如果找不到靈動鯊,可以選戰斧、驍將之類的型號
如果要用Windows10,那可以考慮AMD的R7 5700X+微星B550m mortar套裝,也可以獲得還不錯的表現。
其實這一套后續如果要升級顯卡的話,最高建議是RTX3060 12G。
改進思路是更強大的CPU性能以及更強的獨顯,還有更大的硬盤容量,不過內存只有32GB,如果是PR/AE用的多的,那就把顯卡換成3050,然后把內存換成兩根32GB的
這一套依然是建議使用Windows11,理由同上
如果要用win10的話,可以考慮使用R9 5900X+微星B550m mortar Max為核心這一種思路
這一套可以作為大部分生產力的主機選擇
這一套的改進思路依舊是更強大的CPU、更強的獨顯、更大的內存以及更大的硬盤,變得更加全能了。重度AE用戶建議顯卡換3060,然后內存換4根32GB的內存。
CPU用上了AMD和intel的新旗艦,都使用了DDR5內存
這一套的區分方案在于如果你用Windows10,那就用7950X,如果是用Windows11,那就13900K
如果是主玩3維渲染之類用途的用戶,可以參考這一個天梯圖,這是我專門收錄的Vary渲染器的渲染性能排行,這是最能夠表現處理器三維渲染性能的排行
多種用途相交這種情況怎么辦?
其實也好辦,按照優先級逐級照顧即可:
優先滿足最重要的用途,然后再順帶再把其他用途所需要的部分給補上就行了
比如說你這臺電腦主要就是拿來打游戲的,然后順帶做做剪視頻的工作,看看電影看看直播什么的,那么你這臺電腦的主要方向就是游戲主機,然后再在內存容量方面權衡一下就好了。
如果說有多個核心用途,那可以核心用途并行,為了同時滿足多核核心用途,必然要在細節處做更多冗余,這樣才能同時滿足多個核心用途
比如說你這臺主機主要是長時間剪視頻用,但是你又是個重度游戲玩家,下班就想玩游戲玩爽了,那么這種情況下就是游戲和工作兩個核心用途并行,優先滿足這兩種。
但是隨著預算的增高,所謂的多個核心用途也會逐漸變為單個核心用途,其他用途變為次一級,所以這種情況下要抓最核心用途。
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相關,歡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諧討論~
于游戲玩家和3D設計人員以及挖礦人員來說,顯卡的選擇無疑是重中之重,重要性可能甚至超過了核心硬件-CPU。我們在選購獨立顯卡的時候,通常小白只看顯存大小,其實這是最大的選購誤區,然而決定顯卡的性能不僅僅是顯存。那么用戶如何選購臺式電腦顯卡?下面裝機之家曉龍分享一下小白裝機通俗易懂的獨立顯卡知識指南,希望對選購顯卡的裝機用戶有所幫助。
小白裝機通俗易懂的獨立顯卡知識指南
一、顯卡的作用:
顯卡主要是承擔輸出顯示圖形任務的,顯卡的作用主要就是將CPU發出來的圖像信號經過處理之后再輸送到顯示器進行顯示,這個過程通常是包括四個步驟:
1、首先CPU將數據通過總線傳送到顯卡的顯示芯片;
2、顯示芯片對數據進行處理,并將處理的結果存放在顯存中;
3、顯存將數據傳送到RAMDAC(隨機數模轉換記憶體),并進行數/模轉換;
4、RAMDAC將模擬高頻信號通過顯示接口輸出到顯示器成像。
獨立顯卡
如果您還是不能理解,我們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來為大家講解顯卡的作用。
舉個例子:
CPU相當于人的大腦,這里我們將顯卡比喻成一個畫家,CPU(相當于大腦構思)首先需要告訴顯卡需要畫什么,這時顯卡就會按照CPU的要求畫出一張一張的圖片,一張張圖片相當于幀數,這時顯示器會將這些圖片進行連貫高速播放,我們就可以通過顯示器屏幕上看到連貫的畫面了。性能越好的顯卡(著名畫家),能夠畫出更多更好看的圖片,讓我們通過顯示器看到的畫面更加流暢、清晰。
畫面幀數(FPS)
一般來說,顯卡性能能夠為游戲帶來60幀(FPS)左右,已經是畫面流暢的標準了。
二、顯卡分集成顯卡和獨立顯卡
無論是筆記本還是臺式機,顯卡主要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獨立顯卡,另一種就是集成顯卡,獨立顯卡是獨立的一個硬件,而早期的集成顯卡是集成在主板上的,而現在的集成顯卡是內置在CPU中的,我們又叫核心顯卡,由于核心顯卡是內置在CPU中的,所以由于CPU功耗控制、發熱量問題,核心顯卡通常性能十分低端,目前性能最好的核心顯卡,也只能媲美入門級低端顯卡,如果想要追求更好的顯卡性能,只能上獨立顯卡。
三、獨顯分兩大陣營
1、NVIDIA
2、AMD(原ATi)
AMD和NVIDIA
獨立顯卡,目前分為兩大陣營,即NVIDIA和AMD,是顯卡芯片的生產廠商,也就是用戶經常說的N卡和A卡,其中NVIDIA的市場份額最大,從入門到高端產品線十分全面,而AMD主打性價比,產品線相比之下不算全面,基本上是通過性價比方式來主打一些主流級顯卡,高端顯卡基本上沒有AMD什么事情。
四、非公版和公版顯卡區別
1、什么是非公版顯卡?
我們在市場上選擇華碩、技嘉、影馳、微星、七彩虹、索泰、映眾、銘瑄等品牌,均是NVIDIA和AMD兩大公司提供的顯示芯片,主要在顯卡外觀、PCB設計、散熱器、做工用料上做出了較大改變,有些廠家還會對核心頻率進行超頻,還有可能加上RGB燈效,同品牌同顯卡芯片而價格不同,主要是做工用料的原因,選擇這些品牌的顯卡,都可以稱之為非公版顯卡。
某品牌非公版顯卡
2、什么是公版顯卡?
公版顯卡說白了就是NVIDIA或者AMD自家推出的顯卡,NVIDIA和AMD公司在新品發布之初提供的原始設計方案,包括電路、接口、材料、散熱都方面都是有統一標準的,而且獨立顯卡的核心頻率也都一致。
公版顯卡
五、顯卡型號的含義:
1、N卡的芯片型號含義:
N卡的型號由前綴+數字組成。(例如GTX1660,RTX2080Ti,型號后綴帶Ti代表加強版)
目前前綴分別為GT、GTX、RTX開頭,GT定位低端,GTX定位中低端或者以上級別,自從RTX20系發布之后,GTX性能最大只能到主流級,而RTX現在就是NVIDIA高端顯卡的代表,支持光線追蹤和DLSS技術,理論上其后面的數字型號則是越大性能越強!
N卡的芯片型號含義
2、A卡的芯片型號含義:
以目前最新的北極星架構顯卡來說,比如型號是RX+XXX,以RX開頭的,其后面的數字型號則是越高性能越強!
A卡的芯片型號含義
六、顯卡核心參數科普篇:
顯卡的性能參數主要有幾個方面:架構、流處理器、核心頻率、顯存帶寬、顯存類型、顯存容量、顯存位寬、顯存頻率。
1、顯卡架構
顯卡架構我們可以理解是所使用的技術,每一代顯卡架構越新,那么技術就會越成熟,計算能夠就越強,例如CPU提升制程工藝,納米數越小,就意味著相同面積內晶體管數量越大,所以性能也就越強,并且還減少了電能消耗,降低發熱量。舉個例子,新款汽車發動機可能會在老款的汽車發動機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升級,讓新款的發動機性能更加優越,并且更加省油。
GPU芯片
2、顯卡流處理器
我們在參數中看到的CUDA核心,就是所謂的流處理器(渲染管),簡稱SP,理論上數量越多代表性能越高,顯卡畫圖的能力就越強,速度也越快。當然我們在對比顯卡流處理器數量的時候,必須要同一代顯卡進行對比才有意義。
3、核心頻率
顯卡的核心頻率是指顯示核心的工作頻率,其工作頻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顯示核心的性能,核心頻率越高,那么顯卡的性能就越強,當然就會造成顯卡功耗越高。
4、顯存類型
顯存確實對于顯卡性能有影響,常見顯存類型有GDDR5、GDDR5X、GDDR6、HBM、HBM2;
顯存類型
5、顯存帶寬
顯存帶寬是指顯示芯片與顯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它以字節/秒為單位,顯存帶寬是決定顯卡性能和速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顯卡帶寬的計算公式是顯存位寬×顯存頻率=顯存帶寬。舉個例子,顯存位寬相當于馬路,馬路越寬,意味著能夠通過的汽車就越多,顯存頻率相當于汽車的速度,顯存頻率越快,數據傳輸速度就越快,所以顯卡的顯存位寬和顯存頻率對性能的影響較大。
顯存帶寬比喻
6、顯存容量:
顯存就是禎緩存,通俗說就是個臨時性的數據蓄水池,用于顯卡圖形處理渲染數據臨時存儲,顯存容量越大,緩存的數據越多圖形渲染能力越強。舉個例子,例如一款大型3D游戲,無縫式開放大地圖在一開局就整個搬進顯存里,所以對顯存大小的要求就特別高,如果是將畫質將至最高,要是再設置成高畫質,讓地圖上的草、樹、房屋、車輛細節更多,數據量當然更加龐大,需要更大的顯存支持。
顯卡的顯存容量我們可以比喻成是一個停車場,如果是停車場的馬路不夠寬(位寬),而汽車速度也不夠快(顯存頻率),那么停車場的吞吐量就會很小,即便超大的停車場(大顯存)也完全浪費。
顯存容量比喻
只看顯卡顯存是誤區!!!
顯存的重要性不及架構、流處理器、核心頻率、顯存帶寬,但是對于小白來說,在選購顯卡的時候,直接會說“我想要一個4G的顯卡”,這是顯卡最大的選購誤區,為什么這樣說呢?舉個例子,RX560D 4G或者GTX1050Ti 4G,這兩款顯卡均為4G顯存的,如果只看容量的話,會覺得GTX1060 3G顯存的顯卡性能不如前者,但其實三個顯卡中,性能最好的就是GTX1060 3G。
7、顯示接口
常見的顯卡顯示接口有VGA、DVI、HDMI、DP,好壞排序是DP>HDMI>DVI>VGA,其中VGA接口屬于模擬信號,在目前的新顯卡中,已經完全淘汰了,DP、HDMI、DVI屬于數字信號,我們目前基本以DVI和HDMI為主流顯示接口,而DP規格最高,例如144Hz刷新率的電競顯示器,我們就需要DP接口才可以支持,HDMI目前最高只能上120Hz刷新率。
顯卡顯示接口
七、光線追蹤和DLSS技術
NVIDIA RTX系列顯卡最大的亮點就是在于具備光線追蹤和DLSS兩大技術,其中光線追蹤技術能夠為游戲玩家帶來更加逼真的游戲畫面,讓游戲擁有電影級畫質,其實所謂的“光線追蹤”技術,就是利用算法來模擬真實世界中的光線的物理特性,能夠做到物理上精確的陰影、反射和折射以及全局光照,在虛擬的游戲場景下,讓游戲中的物體更加具有真實感。
關閉與開啟光線追蹤對比
而對于DLSS技術的理解是,當您的顯卡性能不足以支持高分辨率流暢運行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DLSS技術來實現。用低分辨率的硬件要求,實現了接近于高分辨率的顯示效果,這里說的接近并不是媲美或者等同效果。
八、顯卡品牌
N卡建議選用華碩、技嘉、微星、索泰、映眾、七彩虹、影馳、銘瑄、耕升等;A卡建議選用藍寶石、迪蘭,專業卡建議選用麗臺,對于相同顯示芯片的顯卡,每個品牌都有低到高的版本,主要是在做工用料上的區別。所以說,我們在選擇一款顯卡品牌會發現不同的版本,例如華碩的猛禽與冰騎士,影馳的大將與名人堂,技嘉的大雕與小雕,顯示芯片雖然一致,性能也會差異不大,但是在做工用料上的差異,散熱與超頻能力上有所差異。例如不少玩家口中的丐版顯卡,說的就是最便宜的版本,雖然價格犀利,但是做工較差。
九、多卡互聯
所謂的多卡互聯,就是顯卡交火技術,其實就是讓兩張或者多張獨立顯卡同時使用,以增加GPU運算能力的技術。簡單來說,在一臺電腦中,同時搭配兩張顯卡,相比一張顯卡,無疑會對圖形性能有所提升。目前獨立顯卡主要分NVIDIA與AMD兩大陣營,無論是您選擇NVIDIA還是AMD都有自家的顯卡交火技術,NVIDIA顯卡使用的SLI交火技術,而AMD顯卡使用的CrossFire交火技術。
組建顯卡交火
電腦組建顯卡交火性能提升多少?雙顯卡確實對圖形性能有所提升,但是并不是雙倍提升,通常雙顯卡交火理論上能提升1.5倍左右的性能,也就是說,我們花了2張顯卡的價格,而只能享受一張半顯卡的性能,顯然有點不劃算。除此之外,隨著顯卡交火功耗顯著提升,我們需要更大功率電源支持。
如何簡單快速判斷一款顯卡好壞?
對于小白來說,對比一款顯卡好壞確實不太容易,有些顯卡看似高規格,其實性能很一般,還有一些老架構的顯卡,看似比較高端,也只是曾經的王者。所以如果簡單快速去判斷一款型號的好壞與定位,最好的方式就是查看顯卡天梯圖,如下圖所示。
顯卡天梯圖
注:由于每個顯卡型號都生命周期的,而新顯卡也會跟著發布,上一代產品隨時會面臨著停產淘汰,所以以上的顯卡天梯圖具有時效性,請參考最新顯卡天梯圖。
如何選購臺式電腦顯卡?
選購一款顯卡,主要是預算和用途來決定的,預算是你準備花多少錢,而用途是你準備做什么用,如果對顯卡要求不高,例如沒有游戲需求,平時只辦公、娛樂影音,或者輕量級網游,例如CF、LOL、DNF等,對顯卡要求較小,完全可以選擇性能較好的核顯平臺即可,節省了一張獨顯的預算。而對于有大型3D游戲需求,例如絕地求生、APEX英雄等網絡游戲或者單機大作,無疑要選擇主流級顯卡(例如目前在售的GTX1660)才可以獲得高特效流暢運行,而有2K分辨率或者144Hz刷新率,分辨率越高渲染像素點越多,顯卡性能要求就越高,而刷新率越高,顯卡工作量變大,對顯卡的也是越高。當然對于土豪根本沒有這些選購煩惱,選最貴的肯定是最好的。
買二手需注意礦卡
這類的顯卡都是長期24小時滿載工作的,GPU芯片即使沒有問題,但是PCB以及電子元件都是加速老化的,長期滿載溫度更影響元器件壽命,壽命很短,至于礦卡能用多久,那么就看運氣了。
以上就是裝機之家曉龍分享的小白裝機通俗易懂的獨立顯卡選購知識指南,本文基本對顯卡參數有了個全面講解,同時為了照顧到學習硬件的小白,文中通過不少比喻讓小白更加的理解顯卡參數的含義,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多電腦硬件知識請關注“裝機之家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