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或將裝上AI新引擎
作者 | 瀚星
封面來源 | 餓了么官網
一門做了15年的“水電煤”生意,如何變得越來越性感?
餓了么給出的答案是:生態、零售和AI。
在阿里巴巴集團發布的2024財年第二季度(對應自然年2023年第三季度,以下簡稱Q3)財報中,餓了么交出了一份又穩又快的成績單:期內訂單數錄得兩位數增速;每筆訂單的單位經濟效益(Unit Economics,最小運營單元中收入和成本的關系)持續改善;非餐飲配送訂單量大幅提升。
在阿里“1+6+N”組織變革開啟后,餓了么的生產力加速釋放。通過一系列舉措拉動基本盤餐飲配送業務的增長,并從送餐延伸至送萬物,刮起“萬物到家”的風潮。在人工智能火熱的當下,餓了么也在積極尋找與AI相互融合的長期發展路徑。
過去,餓了么背靠阿里這棵大樹,積蓄能量,默默成長。集團分拆后,更加自主、專注、靈活的餓了么,錨定方向,加速奔跑。
對于將餐飲、非餐商品配送到用戶家中的到家生意來說,財務指標上的衡量標準簡單明了:送了多少單,每單產生的經濟效益有多少。
Q3,餓了么包含餐飲和非餐在內的訂單量實現同比和環比雙增長,這主要得益于交易用戶數的增長和用戶人均購買頻次的提升。
得益于今年夏季多場成功的營銷活動,餓了么餐飲配送訂單實現了同比兩位數的增速。由送餐延伸而來的非餐飲品類配送也在Q3取得了顯著增長,訂單數實現兩位數增速。
據第三方移動數據分析平臺“點點數據”,今年Q3,餓了么App包含iOS和安卓端的DAU(日活躍用戶數)突破新峰值。另據QuestMobile數據,8月份餓了么微信小程序的DAU同比增長720.9%。
穩健、強勁的增長帶來的連鎖效應,餓了么在今年Q3的整體經營效率提升,虧損幅度同比持續收窄。自2021年Q4至今,餓了么的虧損幅度已連續8個季度持續改善,UE(單位經濟效益)持續維持正值。
支撐財報數據增長背后,是餓了么依然在這個季度實現多項創新突破。
今夏,餓了么結合時令和節慶,先后推出猜答案免單、城市免單、七夕情書告白、秋天第一杯奶茶等一系列營銷活動,以滿足差異化的用戶需求。
針對非餐飲部分,餓了么在Q3圍繞七夕鮮花配送、24/7送藥服務、9月22日新款iPhone 15發售等節點,開啟了有針對性的營銷活動,拉動了萬物到家的即時零售業務增長。
到家業務的提速奔跑與到目的地業務形成協同效應,也同時帶動了阿里整個本地生活集團的快速增長。
2023年7-9月,本地生活集團為阿里巴巴貢獻了近7%的收入。期內,本地生活集團實現營收155.64億元,同比增長16%,主要是被餓了么和高德業務的強勁增長所帶動。增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整體訂單量同比增長近20%;用戶的獲取與留存同步提升。
同時,由于餓了么的訂單單位經濟效應持續改善和規模擴大,本地生活集團Q3的經調整EBITA(息稅前利潤)從2022年同期的虧損33.28億元大幅收窄至虧損25.64億元。
本地生活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在上任之初提出了“四橫四縱”的戰略方向,在該戰略中將餓了么超級App作為核心業務資產之一,并強調指揮作戰效率體系、測試效率體系、評價激勵效率體系、學習沉淀效率體系的“四縱”業務能力。
“IT男”俞永福信仰技術、重視效率,同時又擅長整合、管理。在阿里分拆之后,擁有更大自主權的他,也獲得了更多施展拳腳的空間。
在今年Q1財報中,阿里公布了所有業務集團董事會成員名單,俞永福出任本地生活集團的CEO兼董事長。在六大業務集團中,只有云智能、大文娛和本地生活集團的一號位兼任CEO與董事長,這讓俞永福對業務擁有更高的自主控制權。
除了“四橫四縱”戰略,俞永福還確立了先提效率、再追求規模的公司發展節奏。這從過往幾年的財報結果中不難看到:餓了么正一步步從穩健增長,到“又穩又快”。
變得更加敏銳的餓了么,快速響應各類消費趨勢的變化,也更靈活地做出業務調整。
以3C數碼行業的發展為例:今年內,小米、蘋果等頭部消費電子品牌先后與餓了么達成合作。5月,餓了么與蘇寧易購達成戰略合作,支持消費者在餓了么下單購買手機通訊、數碼電腦等3000余種商品,全城最快30分鐘送貨到家,品牌涵蓋蘋果、戴爾、華為等。(詳見雪豹財經社《萬物到家東風下,巨頭們與餓了么“雙贏奔赴”》)
在iPhone 15現貨首發當日,餓了么直接通過攜手近3000家 Apple授權專營店,在線上同步開售,覆蓋330余個城市,最快半小時為消費者送達。
餓了么平臺數據顯示,在9月22日上午8點至10點的兩個小時內,全站iPhone交易額超平日百倍,除了最新的iPhone 15,iPhone 14等次新系列也增長明顯,全站“iPhone”關鍵詞搜索指數較平日上漲83倍。
餓了么為品牌提供新渠道、新增長空間的同時,也在不斷夯實自身的生態基礎,拓得即時零售給消費市場帶來的新藍海紅利。
在本地即時到家賽道,對速度和效率的執著深入基因。
對餓了么而言,站在阿里組織變革后的時間節點上,這不僅限于配送時間的快,而是在未來3~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整個業務能跑得更快。
如果說不走直營、自閉環發展路線,體現了餓了么對“生態”打法的清晰和堅持;業態邊界更寬闊的即時零售,以及以科技創新能力為基底的AI技術,則是餓了么長期發展想象力所在。
這也與阿里新任CEO吳泳銘在Q3財報電話會上對本地生活集團的定調吻合。
吳泳銘表示,基于位置的科技服務將繼續較快演變及增長,將繼續與三百六十行產生化學反應,不僅在外賣、餐飲、出行行業,也不僅在to C的各行業,預計未來to B行業基于位置的科技服務需求也將較快增長。
“因此,集團將持續堅定地投資基于位置的科技服務,繼續以本地生活兩個業務陣地為核心,即以高德為主體發展出行和到目的地的科技服務,以餓了么為主體發展即時到家的科技服務?!?/span>
吳泳銘還提到,本地生活業務也將把握住AI帶來的應用創新和能力升級機會,繼續以“與生態共進”為成功標準。
如今,AI在零售領域已經開始被大范圍應用,它在智能分析用戶畫像、精準營銷及內容生成方面具備明顯優勢。融入AI技術,可以讓餓了么的即時配送更精確、更快捷、覆蓋范圍更廣,進一步提升經營效率。
而回看今年4月,阿里對外宣布,集團業務都將在未來接入自研大模型產品通義千問,而餓了么正在其中。
從變革到企穩,再到“又穩又快”強勁發展,餓了么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已經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在本地生活這場持久戰,如何在下個點數上再取更好的成績,餓了么需要繼續書寫新答案。
經記者:陳婷 每經編輯:楊夏
餓了么,下一步往哪走?
7月10日,在餐飲品牌經營者年度峰會上,餓了么CEO韓鎏表示,過去三年,餓了么在內部開展了深層的組織革新,并且收效顯著。當下,餓了么正來到一個全新的經營發展周期。
他分享了餓了么面向未來的中長期規劃和戰略方向。
據韓鎏透露,在“新三年”,餓了么將繼續堅持“1+2”的長期戰略賽道。“1”代表餓了么要做健康增長、更懂消費者的到家餐飲平臺,“2”代表將專注建設好兩個新的賽道。
“第一我們要做符合餓了么特色的即時零售;第二,要做面向市場價值延展的即時物流網絡?!表n鎏說。
今年3月,本地生活集團原董事長兼餓了么CEO俞永福卸任,新領導班子就此上任:餓了么董事長由本地生活集團CTO吳澤明(花名:范禹)接任,CEO由蜂鳥配送負責人韓鎏(花名:昊宸)接任。
韓鎏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婷 攝
在俞永福在任期間,餓了么業績取得了一些進展,阿里最新財報顯示,受餓了么單位經濟效益持續改善影響,本地生活集團虧損進一步收窄。
隨著俞永福的離開,更年輕的新領導班子需要直面激烈的本地生活競爭。他們能延續餓了么的減虧態勢并創造出新成績嗎?
對于餓了么而言,今年3月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
據媒體報道,3月,餓了么召開了百人團會議。當時,俞永福分享了“為何決定要在此時選擇交接棒”。他表示,餓了么已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會按三年一個周期來制定業務戰略和做業務實施。“誰設定了目標,誰就必須帶領團隊走下去,半途一定不能動,否則會對目標產生比較大的影響?!?/p>
據悉,俞永福還在百人團會議上表示,經過新的管理團隊的接力,餓了么接下來三年將走過一個新周期,距離能夠獨立上市也會越來越近。
據記者了解,新的管理團隊更年輕。
吳澤明是一線技術崗位成長起來的技術型高管。2004年加入淘寶,是阿里巴巴電商體系技術架構建設的核心成員。近五年間,歷任阿里巴巴新零售技術事業群總裁,本地生活業務技術中心負責人、本地生活業務首席技術官兼商業效率產品中心負責人。
2022年12月起,吳澤明擔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阿里巴巴達摩院副院長,并自2023年4月起擔任阿里巴巴全資子公司愛橙科技首席執行官和淘天集團首席技術官。
而韓鎏,是阿里巴巴最年輕的85后總裁之一,歷任餓了么資深副總裁、同城零售業務負責人、蜂鳥即配總裁,過去三年間,提升了蜂鳥即配平臺效率、推進了餓了么物流超算平臺建設,并搭建了全新的藍騎士成長發展和保障體系。
隨著新班子和新戰略規劃的確定,外界也可以窺見餓了么在新周期內的發展重點。
對于餓了么關于新三年的戰略規劃,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從中主要可以看出,餓了么不做到店業務,要靠配送業務(蜂鳥)賺錢盈利。
事實上,早在去年2月,餓了么到店業務就被爆將與高德合并,原到店業務負責人改向高德CEO匯報。去年3月,高德召開內部會議,宣布和阿里本地生活旗下的到店業務口碑正式合并。
此外,韓鎏提到,餓了么正加速優化整個經營生態、創造出各類工具“武器”,讓品牌商家更高效吸引新客、研發新品、培育和發展新店,除了工具外,餓了么也正努力為品牌商家伙伴們提供更貼心的服務,包含經營診斷,餐品設計等基礎服務,以及新業務孵化、餐飲零售化服務、會員體系規劃等進階服務。
同樣是在7月10日,餓了么宣布正式啟動“澎湃計劃”,表示將通過TRUST經營模型、包含“線下智能選址”和“to B企端場景探索”在內的兩大創新業務及新店補貼等多項資源,幫助餐飲品牌商家提升數智化能力,從而帶來生意的新增長。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婷 攝
此前,餓了么零售商家SaaS平臺“翱象”還推出了“AI經營助手”。通過這一經營工具,平臺可為商家提供包括周報推送、市場趨勢選品等在內的經營服務,商家可智能生成各類經營關鍵報表等。
對此,莊帥認為,這類動作皆屬于產業(2B)服務,一可以賺錢,二可以提升店鋪黏性,“不過也需要觀察,畢竟美團也有這樣的服務而且很成熟”。
根據阿里巴巴2024財年第四季度財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個月,受餓了么和高德訂單快速增長所驅動,本地生活集團收入146.28億元人民幣,相比2023年同期的123.40億元增長19%。
此外,季度內,本地生活集團虧損已由2023年同期的40.63億元縮減至31.98億元,同比減虧21.3%。
雖說在減虧上已經有了一定的成績,但餓了么依然面臨著較為激烈的競爭局勢。對于業內巨頭們而言,本地生活都是至關重要的戰場,即時零售賽道硝煙彌漫。
今年年初,京東零售定下了2024三大必贏之戰,分別是內容生態、開放生態和即時零售。5月16日,京東宣布旗下即時零售業務全面升級,推出“秒送”的新品牌形象。
抖音在本地生活上也攻勢明顯。6月底,有市場消息稱,抖音電商商家端“抖店·到家”頁面以邀測方式向部分商家開放即時零售入駐,預計最快將于7月14日正式上線。
在激烈的競爭局勢下,餓了么如何穩住自身?
莊帥認為,當前即時零售激烈的競爭局勢對餓了么有所利好。在莊帥看來,無論是抖音、快手做即時零售,還是淘寶加大即時零售業務,餓了么都可能是受惠者。在莊帥看來,餓了么既可以通過第三方平臺賺送貨的錢,又可以自己在區域市場做賺品牌商的錢。
餓了么的即時配送能力是否有可能助力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漁翁得利”?
據今年3月36氪報道,如今餓了么內部業務和蜂鳥協同,也是采購模式。韓鎏這次也表示,餓了么做面向市場價值延展的即時物流網絡。
根據艾瑞咨詢的相關報告,2023年以即時配送騎手為代表的靈活就業群體持續發展,其中美團年活騎手規模超600萬,餓了么年活騎手規模超300萬,即時配送成為社會“就業蓄水池”。
7月3日消息,淘寶App首頁改版更新,頂部Tab為“小時達”新增了一級流量入口。這意味著,小時達頻道內的商家將迎來一大波淘寶App的公域流量。據了解,自此之后,小時達面向淘寶天貓所有品牌和商家開放,只要有本地倉、能滿足用戶的即時配送需求即可報名入駐。
據了解,淘寶小時達還與餓了么達成深度合作,覆蓋超市便利、藥店、蔬菜水果、酒水飲料、鮮花綠植等品類供給,為用戶提供24小時的本地生活服務。
餓了么和抖音,更是早有聯系。今年年初,雖然餓了么再次堅決否認被抖音收購的消息,但早在2022年11月,記者便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餓了么與抖音此前宣布將開展的“即看、即點、即達”本地生活場景體驗,近日已率先在南京落地。與此同時,“餓了么外賣”抖音小程序,日前也已在全國大部分城市開通,抖音用戶可通過搜索“餓了么”等關鍵詞找到入口。2022年8月,餓了么和抖音共同宣布達成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7月10日,韓鎏還提及了餓了么的營銷互動體系,他表示,餓了么每年夏季戰役背后的核心宗旨是:在為用戶提供實際的優惠和獎勵的同時,也為用戶在外賣這個場域里,創造沉浸式體驗和個性化娛樂。
近年來,餓了么在營銷活動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據記者了解,截至去年8月初,參與去年餓了么“免單”活動的商家合計超過150萬家,是前年同期的2.5倍。而在今年歐洲杯期間,餓了么也設計了“猜球贏免單”等玩法。
無論執行什么樣的戰略,生意場上,業績才是硬道理。餓了么還需更好的業績進一步證明自己。
每日經濟新聞
|彭倩
編輯|喬芊、楊軒
36氪獨家獲悉,近日餓了么召開了百人團會議。這是餓了么管理團隊重要的例行年度會議,每年3月召開,餓了么的百位核心管理者都參與其中,商議公司年度策略、組織發展方向等重要議題。
今年的百人團會議格外重要,此時正值3月1日俞永福宣布交棒,新董事長和 CEO 宣布接棒不久。在此次會議上,俞永福、新任董事長吳澤明(范禹)、新任CEO韓鎏(昊宸)均做了重要發言,傳遞了本輪組織調整背后的關鍵信息。
俞永福分享了“為何決定要在此時選擇交接棒”。他表示,餓了么已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會按三年一個周期來制定業務戰略和做業務實施。“誰設定了目標,誰就必須帶領團隊走下去,半途一定不能動,否則會對目標產生比較大的影響?!?/strong>同時,他也強調其未來將繼續以顧問的身份繼續陪伴餓了么。
俞永福的確完成了階段性任務。在2021年7月至今年3月這近3年的時間里,俞永福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團隊整合,最顯著的變化是減虧。
財報顯示,自2022年 Q2起,餓了么首次實現 UE 轉正,并一直持續到現在。在餓了么顯著減虧的帶動下,本地生活的虧損額度從2021年每季度虧損40億元,收窄至2023年的20億元,減虧近一半。
俞永福還在百人團會議上表示,經過新的管理團隊的接力,餓了么接下來三年將走過一個新周期,距離能夠獨立上市也會越來越近。俞永福希望餓了么能夠繼續改善經營質量、度過整個外部環境的一個不確定性,繼續等待盈虧平衡點到來的那天。
80后的新領導班子,既符合阿里集團管理團隊年輕化的變革方向,也在釋放餓了么繼續經營的信心。
新任董事長吳澤明表示,餓了么新管理團隊已就未來三年的經營計劃等,跟阿里集團做了討論和溝通,一些共識戰略得到了確認,“這也是對此前外界猜測的最好回應”。這些新共識包括:
1、用戶的消費習慣,在不同品類里,在越來越往即時到家趨勢發展;
2、餓了么商流很大程度上承接了這些用戶發展趨勢;
3、蜂鳥即時物流會成為這個趨勢里面的基礎設施;
吳澤明還提及,餓了么本身的業務規模、用戶、AAC(年度消費用戶)、動銷商戶、活躍值、騎手等資產,以及每年的營收、毛利總額,也有很大的擴展性、想象空間和未來的可能性。
事實上,在最近兩個季度的財報會上,新任集團 CEO 吳泳銘都在反復強調餓了么作為近場電商的價值。阿里的高管們也幾次辟謠餓了么的出售傳聞。
雖然減虧有了成效,但從營收來看,餓了么仍有空間。據阿里集團公布的2023財年財報顯示,餓了么所在的本地生活集團營收增速為13%,在眾多子集團中并不亮眼,國際商業營收增速超過40%,而菜鳥營收增速為24%,大文娛的增速也有18%。
而對比2023年前三季度餓了么和美團到家業務(餓了么含高德,美團到家業務財報中未單獨披露,據海豚研投測算),餓了么和美團到家收入增速都在21%左右,但后者規模是前者3倍。
在百人團會議上,諸位高管認為餓了么仍需要充分發揮創業精神,向更大的規模和更高的經營質量靠攏。吳澤明稱,“到達這個階段后,餓了么才可以更從容面對市場,在未來的阿里控股集團的戰略里,也可以去承擔更大的作用?!?/p>
近兩年來,本地生活領域戰局發生新的變化,美團近期宣布了近3年來首次大調整,由高級副總裁王莆中統管到店和到家業務,希望通過組織調整提升本地商業的戰斗力;字節跳動聚焦短視頻主業,即時零售也是發力板塊之一,一位接近字節跳動的人士稱,抖音超市業務今年擴大了招聘力度,崗位需求較多。
對餓了么而言,下一階段新老班子交接棒過渡順利與否,如何應對即時零售激烈的行業競爭,都是挑戰。
百人團會議上,新任 CEO 韓鎏首先對于于剛過去的冬戰以及餓了么當下發展狀態總了總結。他透露,在這個冬戰周期里,餓了么的毛利以很高的幅度在攀升,連續好多個季度的 GMV(總交易額)、UE(單位經濟效益)、毛利額都在持續提升,管理效率、組織效率也在拉升。
他還從餓了么業務經營層面,具體分享了餓了么面向未來的兩個關鍵詞,即此前俞永福提出的“雙輪驅動、四橫四縱”的兩個戰略方向不變。
此外,有兩個新的賽道,將作為餓了么的第二增長曲線:一個是要做符合餓了么特色的即時零售,如在果切、生鮮、酒類等細分領域,餓了么的已形成一定心智認知;第二個就是強調要做面向市場價值延展的即時物流網絡。這意味著蜂鳥將不止為餓了么服務,事實上,如今餓了么內部業務和蜂鳥協同,也是采購模式。
早在幾年前,俞永福在接手餓了么時就曾提出,本地生活面臨的是“不激烈但很殘酷”的持久戰,要做好長期戰斗的準備。此后他也曾多次提出要團隊保持戰斗性。如今,新的管理團隊定下新的三年規劃,餓了么的戰斗還沒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