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寶玉創設化妝品牌“怡紅”,探春成了五百強上市公司總裁……假如《紅樓夢》里的人物生活在當下,像原著小說里那樣“坐吃山空”顯然不可以。寶哥哥林妹妹率領紅樓眾人外出謀生會是怎樣的場景?近日,南京大學文學院的學生們,在南大文學院副院長苗懷明教授的帶領下展開課題研究(大開腦洞)。

    南大版“紅樓職介所”開張嘍

    賈寶玉——美妝品牌創始人

    個人美妝品牌“怡紅”創始人賈寶玉,專注高端護膚與彩妝,從天然原料中萃取精華,呵護每一位女孩子的肌膚。特別推出中老年護膚線,讓每個女孩子芳齡永駐,不變魚眼睛。

    【紈绔子弟的春天?要效此兒形狀!】

    林黛玉——環衛工

    最美環衛工人林黛玉,靈感來自黛玉葬花。黛玉邊掃落葉邊唱葬花吟。有時還親手把落葉給埋進土里。

    【黛玉:???】

    賈蘭——程序員

    程序員賈蘭,自始至終勤勤懇懇用功讀書的蘭兒正適合碼農一職。寒窗苦讀22年,賈蘭終于博士畢業,成為某高科技軟件公司的一名程序員。

    【我,我頭發呢?】

    賈政——程序開發

    程序開發賈政,政老爺是做實事的人,氣質沉穩持重,辦事嚴謹,碼碼程序再好不過。

    【一家人就要禿得整整齊齊……】

    劉姥姥——本土品牌創始人

    劉姥姥的豇豆、扁豆、茄子、葫蘆條兒等各色干菜賈府上上下下都愛吃!她或許能像老干媽那樣,做出干菜全球知名品牌!陪伴無數中國人!

    【女神劉姥姥,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趙姨娘——營銷號操盤手

    趙姨娘的性子就是見誰撕誰,營銷號完全符合她的潑婦形象,只要一臺電腦,足不出戶,就可以悶聲發大財,憑借對八卦的敏銳嗅覺,她一定可以得到“八組”的青睞!

    【八組趙娘娘得罪整個娛樂圈,原因竟然是……】

    茗煙——游戲陪玩

    話說那日茗煙大神的陪主寶某玉被掛在游戲論壇上,有人實名舉報他開掛。茗煙殺進游戲大廳滿身頂配裝備揪住那個舉報寶某玉的玩家,只說:“你是什么東西!我們開掛不開掛,與你什么相干!橫豎沒黑你的號罷了!你是好小子,出來動一動你茗大爺!”唬的整個服務器的玩家都怔怔地癡望。那玩家還沒來得及逃跑,只見劍光石火,茗煙一記大招,五殺落定。

    【史上最強陪玩,carry全場!】

    蔣玉菡——偶像明星

    在這個顏值即是正義的時代,又有顏值又有才華的蔣玉菡轉型出道做演員,又能唱又會演,想不紅都難吶!唯一讓人頭疼的就是這個明星的腰帶總是不見,不知又被誰換去了……

    【敗家男星日日交換腰帶為求真愛!】

    探春——五百強上市公司總裁

    才自清明志自高,我們探春是要成就一番事業的女子。大觀園中的協理不過是小試牛刀,可惜不能更多的展現。那么放在今天,探春這樣的天資和家世,一定是世界頂尖商學院的優秀畢業生,并且在世界五百強任職,真正的金領麗人。談判桌上的機敏睿智,會議室里的殺伐決斷,全公司的楷模和傳說,是她是她都是她。

    【霸道總裁賈探春成萬千迷妹心中老公!】

    鳳姐——律師

    王熙鳳固有理事之能,但更使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她的辯才。一張嘴,能討老祖宗歡心,也能教眾人服氣,一句話,變著調兒一說,能成事,也能傷人。她做律師,沒有立不住腳的辯護!

    【律師傳奇為何百戰百勝?】

    老師有話說

    “用當代意識讓紅樓人物鮮活起來”

    收齊了學生們的作業后,苗懷明老師帶領學生們一起做了個統計,并通過微信公眾號“古代小說網”進行了發布。師生們發現,新興互聯網行業與紅樓人物的契合度較高,如“游戲陪玩”“營銷號操盤手”等。

    苗老師告訴記者,開設“職業介紹所”,給紅樓夢中人找工作,是“《紅樓夢》研究”課程的第五次作業,“布置作業的目的很明確,從八卦開始,以學術結束。讓同學從職業的角度重新審視《紅樓夢》,既要熟悉作品里的人物,又要融入當代意識,讓作品鮮活起來。”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色的光球從舞臺側后方“哧”地升起,在閃著紅光的海嘎小學牌匾上空,噼啪解體,散成大朵大朵、黃綠相間的煙花。一朵還未散盡,另一朵又急不可待地壓了上去,成團的硝煙和夜里的山霧攪在一起,湊上音響里一陣又一陣躥出的“你要跳舞嗎”,把臺上臺下的人們罩了個完全。

    這是海嘎小學首場演唱會的尾聲。

    △ 8月19日,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海嘎小學,學校里的第一支樂隊——遇樂隊在演唱會上表演《歌聲與微笑》。

    △ 8月19日,海嘎小學,老師顧亞(左三)和校長鄭龍(右四)和孩子們在演唱會上表演《橋邊姑娘》。

    和老師學生們一起進行謝幕表演的,是近期樂隊頂流“新褲子”。

    △ 8月19日,海嘎小學,新褲子樂隊在演唱會上和未知少年樂隊成員互動。

    過去的兩個月里,這所貴州六盤水韭菜坪山深處的小學,因為痛仰樂隊的視頻轉發和成員到訪,收獲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它的名字前頭,被加上了“中國最搖滾小學”“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云上學堂”等前綴,由第一屆畢業生和第二屆畢業生分別組成的“遇”和“未知少年”樂隊,連同還沒有名字的五年級樂隊,被大家稱作“大山里的搖滾樂隊”,短視頻平臺向他們拋出了演唱會的橄欖枝。

    △ 8月19日,海嘎小學,樂隊成員在已有墻繪的基礎上畫吉他。顧亞說“music”里多的一個“s”是指老師,他與孩子們同在。

    △ 8月19日,海嘎小學,村里的孩子攥著舞臺氣球道具,等待圍觀演唱會彩排。

    采訪和拍攝接踵而來,多的時候,校長鄭龍和老師顧亞一天接受過二十多家媒體的提問。但二人不愿將外界冠以的稱號告訴孩子們,“孩子們大多沒看過《放牛班的春天》,從哪兒談感受?”

    △ 8月20日,海嘎小學,校長鄭龍坐在人群散去的排練廳里發呆,等待當天最后的媒體采訪。

    他們還反復提醒孩子們不要“翹尾巴”。

    有多頻繁呢?“無時無刻,每時每刻,一見面就要講。”未知少年樂隊吉他手龍嬌略帶嫌棄地癟嘴吐槽,瞇縫著眼,學老師們的語氣說:“不要期待這次演唱會能改變什么,要好好讀書,把成績搞上去。”

    △ 8月21日,海嘎小學,舞臺旁心愿樹上的心愿卡掉了,未知少年樂隊吉他手龍嬌看到后,將它夾了回去。她的愿望是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

    余煙散盡,人群離去,8月20日凌晨,海嘎小學充當演唱會臨時場地的操場熄滅了最后一盞燈。當陽光再次從韭菜坪山的那頭穿進學校,老師和孩子們的生活又將回到原來的軌道。

    △ 8月21日,海嘎村石柱,龍嬌在擺弄家里的草莓苗,她說這是媽媽種下的。

    △ 8月21日,海嘎村,未知少年樂隊吉他手熊婷在晾曬弟弟妹妹們的校服。

    △ 8月21日,海嘎村石柱,龍嬌在收拾自家種的土豆,姐姐龍夢倒水沖洗。

    △ 8月20日,海嘎村,未知少年樂隊貝斯手熊秋花在家擇豆角。

    △ 8月21日,海嘎村,五年級樂隊主唱熊會換了雙漂亮鞋子想出門玩,姐姐讓她掃地,熊會嘟起了嘴。

    “最討厭分離了!”

    龍嬌和龍夢家是樂隊成員中離學校最遠的。以往上學,姐妹倆要每天六點半出門,先花二三十分鐘下山出石柱,再沿著盤山公路走一個多小時到海嘎小學。所以到了假期,姐妹倆很少出門去找同學玩,大多數時間都是窩在家里,和兩個弟弟看電視。這個暑假,姐妹倆幾乎天天都去學校排練表演曲目。

    △ 8月22日,海嘎村石柱,遇樂隊吉他手龍夢和未知少年樂隊吉他手龍嬌家。

    △ 8月22日,海嘎村石柱,龍嬌在家玩“撿石子”的游戲。

    △ 8月22日,海嘎村石柱,路過的小朋友。

    △ 8月21日,海嘎村石柱,龍嬌站在回家的路口。從這里到家還要走二十多分鐘。

    19日演出結束后,龍夢一下臺就哭了。雖然她不愛在大家眼前落淚,但一想到要和陪伴她們度過這個暑假、幫忙籌備演唱會的哥哥姐姐們分別,龍夢的眼淚就忍不住地往出涌。

    老師和同學眼里的“小哭包”龍嬌屏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傍晚回到家,她才爬上床,把自己捂在被子里放聲大哭,“哭了好久好久,眼睛都腫了。”龍嬌回憶起來有些發窘。

    △ 8月20日,貴州六盤水大灣鎮二塘醫院,龍夢舉著鄭亞獎勵的電話手表,和鄭龍一起聽電話。當天,鄭龍帶著家長不在家的龍嬌來醫院做初中入學體檢,龍夢陪同前來。

    △ 8月20日,等待抽血的龍嬌十分緊張。

    △ 8月20日,大灣鎮,鄭龍帶龍夢、龍嬌姐妹倆辦身份證,三個人坐在辦證大廳外的臺階上等候。

    △ 8月20日,二塘醫院,辦完身份證回醫院取報告的龍夢和龍嬌拉著鄭龍拿他的手機自拍。

    她說自己最討厭的事就是分離。

    不管是爸媽出省打工還是姐姐去山外比賽,她都要給自己提前做好久的心理建設,“馬上就可以再見面了,我們可以打電話呀,每天都可以聊天的……”龍嬌給自己想了很多不難過的理由,雖然結果還是很難過。

    這個暑假,龍嬌經歷了長這么大最高頻次的分離,就連初中入學時的分班,都沒能如愿和未知少年樂隊的成員們待在一起,更別想住進一個寢室了。“太悲慘了。”小姑娘仰頭長嘆。

    △ 8月21日,貴州六盤水大灣鎮幸福學校,初中入學報到當天,龍嬌(右)抱著熊秋花(左)直蹦達。她高興地以為可以和海嘎小學的同學們分到一個班里。

    △ 8月21日,幸福學校,一起排隊繳費的小朋友告訴龍嬌和熊秋花,她們沒被分在一個班,二人瞬間變臉。

    △ 8月21日,幸福學校,龍嬌趴在墻邊再次核查自己的分班情況。

    △ 8月21日,幸福學校,確認自己沒和好朋友熊秋花分在一個班的龍嬌滿臉愁容。

    △ 8月21日,回海嘎村的路上,因為沒能和樂隊成員們分在一個班級,龍嬌情緒低落。

    除此之外,龍嬌還和樂隊的其他成員們一樣,擔心上初中后沒辦法再聚在一起彈琴打鼓唱歌了。“初中學習肯定更忙,而且也怕打擾宿舍里的其他同學。”

    △ 8月21日,海嘎村石柱,龍夢(左)幫龍嬌(右)整理行李,準備去軍訓。

    △ 8月21日,海嘎村石柱,龍嬌在搜羅去學校要帶的東西。

    顧亞則勸她們放寬心:“樂隊可以是愛好,但并不是當下的主業,你們享受這個過程就好了。”

    “不是誰都能搞音樂,但誰都能搞音樂”

    顧亞上小學的時候,在外打工的舅舅背了個“葫蘆”似的東西回來,他用手指輕輕勾了一下,“聲音很好聽”。

    顧亞也想要一把。

    △ 8月21日,海嘎村石柱,龍嬌家中擺放著一把從學校帶回來的吉他。

    但那個時候,顧亞每學期的學雜費,都是開學前家里賣了豬、牛換的,爸媽對吉他沒概念,生活條件也不允許他立刻擁有這個能發出好聽聲音的“葫蘆”。

    顧亞等啊等,等了一兩年,終于等來了屬于自己的第一把吉他,雖然是二手的。滿足感并沒有讓他高興太長時間,一個更大的難題擺在了他的眼前:怎么彈?初中三年,沒人指導的顧亞只跟著說明書學會了三個和弦。

    所以,當他著手帶孩子們學音樂時,就決心不讓孩子們走自己的彎路。“但凡那時候能有個人指點一下,我三年學會的至少是三首歌,而不僅僅只是三個和弦。”

    △ 8月19日,海嘎小學,顧亞插空教導五年級樂隊成員熊勇。

    而在這所一度瀕臨拆除,剛剛經歷重組的深山小學里,玩樂器不是件容易的事。

    2017年,想以音樂為切口打開孩子內心的顧亞和鄭龍一拍即合,兩人分頭行動,求助大學認識的樂隊朋友、打電話咨詢周邊學校的閑置樂器,東拼西湊出了幾套“家伙”。

    孩子們練得很認真。“有個男孩兒,彈尤克里里都彈出水泡了,還在那特帶勁地練,我看著都疼。”顧亞想起那場景忍不住倒吸了口氣。

    △ 8月21日,海嘎村,五年級樂隊成員熊唐雨蝶在家練吉他。

    但就和顧亞當年一樣,不優渥的家庭條件是擺在孩子們面前的現實。顧亞擔心,也不擔心。未知樂隊主唱晏興雨和顧亞提起過自己的音樂夢,她想一直唱下去。顧亞反問她:“難道只有音樂家才能唱歌嗎?”

    △ 8月21日,海嘎村,熊唐雨蝶在家洗腳,她剛和媽媽從山上背豆角下來。

    △ 8月21日,海嘎村,熊唐雨蝶躺在沙發上和弟弟吃從山上帶回來的葵花籽。

    △ 8月21日,海嘎村,熊唐雨蝶在吃冰棍休息,媽媽在擇豆角。

    他不認為帶孩子們學音樂就意味著要把孩子們往職業音樂道路上引,但也不反對孩子們有以音樂為職業的理想。“不是誰都能搞音樂,但誰都能搞音樂”。他告訴孩子們,做家務的時候也能背譜子,照顧弟弟妹妹的時候也能哼歌。

    他希望音樂為孩子種下的,是自信的種子,是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去改變生活的勇氣。

    △ 8月21日,海嘎村,熊婷家院子里的雞。

    △ 8月21日,海嘎村,熊婷取出罐子里的零錢。這個罐子是演唱會節目的表演道具。

    △ 8月21日,海嘎村石柱,龍嬌準備收起新褲子樂隊成員龐寬為她畫的衛衣。龐寬為她畫了個機器人,說希望有一天能有機器人幫她分擔家務。

    △ 8月21日,海嘎村石柱,龍夢的語文書里夾著不舍得丟掉的漂亮糖紙,書上放著的是演唱會用剩下的熒光棒。

    △ 8月22日,貴州六盤水海嘎村石柱,龍嬌在家看電視劇《琉璃》,男女主角吻戲時,龍嬌用手擋眼,偷偷看。

    2016年到2020年,在這座2600米的大山上,在校長鄭龍和老師顧亞的幫助下,海嘎小學從重組前的兩間教室十名學生,到現在成為一所擁有12名教師,108名學生的完全制小學,校園里也有了三棟兩層的小樓。據鄭龍介紹,近三年來,海嘎小學的平均成績都能排到全大灣鎮前三名。

    △ 8月19日,海嘎小學外景。

    近段時間,外界的關注為這所小學又帶來了電腦室、音樂教室、圖書室和廣播站。

    △ 8月19日,海嘎小學,五年級樂隊成員熊會(右)和黃玉蘭(左)在自己的畫作前做鬼臉。

    △ 8月19日,海嘎小學,休息間隙,女孩們圍在老師辦公室電腦前看熱播網劇《且聽風吟》。

    △ 8月19日,海嘎小學,休息間隙,女孩們在排練廳跳皮筋。

    △ 8月19日,海嘎小學,熊唐雨蝶(右)在老師的允許下和同學們在電腦房玩游戲。

    △ 8月19日,海嘎小學,黃玉蘭盯著電腦屏幕,看同學玩游戲。

    8月30日,海嘎小學將迎來新學期,還沒名字的五年級樂隊將接過“未知少年”的接力棒,繼續在云頂之上唱響《海嘎之歌》。

    △ 8月21日,貴州六盤水海嘎村,未知少年樂隊成員龍嬌和熊婷準備去找熊秋花,她們身后是五年級樂隊成員熊唐雨蝶的家。

    △ 8月22日,海嘎小學,演唱會結束后第三天,作為舞臺裝飾的樂隊合影。合影里,左側是鄭龍,右側是顧亞。

    攝影并文 新京報記者陳婉婷

    編輯 陳婉婷 校對 危卓

    風美食、傳統手藝、一花一木

    李子柒從2016年起發布的視頻

    記錄了田園生活的點滴

    受到許多網友的喜愛

    她是怎樣創作視頻的?

    對于未來又有什么規劃?

    近日,央視記者魯健專訪李子柒

    ↓↓↓

    談創作:“一物一生”

    記錄自然萬物的變化

    2016年初,李子柒開始發布古風美食短視頻。創作期間,她和攝影師只要有空就會外出拍攝,有意識地記錄自然萬物的變化,比如玉米開花了,水稻抽穗了。如果得知第二天會起霧,她的團隊一早就去守著鏡頭,只為捕捉禾苗上的露珠。

    “因為好多東西過了就沒了,比如說那朵花開得正好的時候,下雨了,吹風了,它的狀態其實是不一樣的。還有傍晚的時候,夕陽跟大自然結合的景色,我覺得這個時候拍的東西,它是會有生命力的。”

    她曾制作過20多種作物的“一物一生”系列視頻,把作物育種、澆水、發芽、開花、收獲,以及采摘的過程記錄下來,獲得了大量網友的喜愛。

    相比于之前三五分鐘的短視頻,要把玉米、水稻、香菇、油菜等20多種作物的一生,分別濃縮在十多分鐘的視頻里,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光是種植和拍攝,就要貫穿季節交替,經歷日出日落、風霜雨雪。

    李子柒的電腦里有個文件夾,里面分門別類把番茄、茄子、黃瓜、豆角等當年種下的植物列好。“每一樣種子,發芽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南瓜可能很快就生起來了,但苦瓜它的種子殼非常厚,可能需要半個月才能生得起來。”李子柒會算好每一種作物生長的時間,感覺它要冒芽了,就把機器架在作物旁,拍攝延時鏡頭。

    對于“一物一生”系列視頻,李子柒說,希望讓城里人知道,我們吃的食物是從哪里來,體會“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談及創作素材,李子柒說因為生活在農村,她的衣食住行都是靈感來源。“因為你的生活在繼續,你的日子在過,一年又一年,人生在不同的階段都做了什么,我覺得如果真要做的話,其實這個就是一輩子的事情。”

    談視頻走紅原因:

    美食和傳統文化

    衣著古樸、劈柴做飯,李子柒的視頻發布后受到很多網友的喜愛。她認為視頻走紅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美食和傳統文化。“我做的是食物,就像我說的美食無國界,吃是大家共通的;其次我覺得是傳統文化,因為現在大家逐漸對這種傳統文化有保護意識,所以他們就愛屋及烏,多喜歡我一點點。”

    對于美食制作、手工技藝的視頻是否有持久生命力,李子柒很有信心,“我是懷著敬畏之心來對待我們的傳統文化、傳統手藝,我覺得它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沉淀,而不會消失。”

    李子柒曾為了拍視頻專門去學東源木活字印刷,那次體驗也讓她大為震撼,原來真正意義上會操作那門手藝的,只有兩個人了。“很多非遺文化,像極了一個垂暮的老者,站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回望,就是那種無力感。所以他需要被很多人看見,需要被很多人關注。”在后來的視頻創作中,李子柒盡可能把更多精力轉移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上來。

    談未來:想讓照亮自己的光

    溫暖更多人

    除了傳承和傳播非遺傳統文化,李子柒對未來的規劃還包括“幫助老百姓增收”和“通過短視頻給孩子分享一些有意思的,正能量東西”。

    這些把溫暖傳遞給他人的愿望源于李子柒的童年生活。她從小跟隨爺爺奶奶生活,求學時得到了當地婦聯的幫助,“在我可能沒有辦法上學的時候,我奶奶找了婦聯的人幫我解決讀書的問題,然后婦聯的阿姨過年的時候,都把我接到她們家去了。”

    李子柒認為,人生沒有一段路是白走的。“我的世界有人給了我一束光,所以我記著這束光,很迫切地想把這些溫暖傳遞給更多人。”

    對于未來的生活,李子柒想放慢速度,“以后我覺得可以慢一點,盡量把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情做好,陪好我想要陪的人。”她也勾勒出了理想中鄉村的樣子,“就像我視頻里拍的那樣,自己有一個院子,里面想種什么種什么,四季都有吃不完的水果、蔬菜,四季都是花香。”

    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綜合CCTV4《魯健訪談》

    監制/徐冰 主編/米莎

    來源: 央視新聞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