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游戲本品牌都會在自家的系統上,使用類似電腦管家的控制軟件,設定自身產品有更多功能,來增加自己產品的差異化體驗。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機械師T58-V的熱鍵控制中心使用教程,
能夠對電腦的運行性能模式,鍵盤燈模式,散熱模式等內容進行設定,根據我們的使用環境有多樣化的使用。
一、下載驅動程序
二、不同功能解析說明
1、首先網上搜索:機械師游戲本進去他們的官網,然后找到驅動下載一欄,點擊進去。
2、根據自己的型號,電腦配置進行選擇驅動,找到“熱鍵控制中心/熱鍵驅動”,點擊下載。
3、下載好驅動程序安裝包后,解壓出來雙擊安裝。
4、安裝好后打開軟件,在軟件界面上分別可以看到4個功能區。
5、打開第一個功能區:電源模式;在里面有4個運行模式,分別對應不同的性能模式,鼠標左鍵單擊即可切換。
6、第二個功能區:LED鍵盤。設置我們鍵盤燈的顏色和顯示方式。點擊進去的界面由LED模式、鍵盤睡眠計時器、鍵盤亮度3個模塊組成。
-鍵盤燈共計有16種顏色,通過直接點擊下方調色盤,即可更換。
-鍵盤睡眠計時器,設定鍵盤燈的休眠時間,減少電腦的功耗。
-亮度模塊,設定鍵盤燈的亮度,有5個級別。可以通過鼠標直接點擊設置,也可以通過鍵盤快捷鍵Fn+“+”、“-”鍵來設置。
7、第三個功能區:組合功能鍵,通過錄制宏程序,來進行快捷操作。(比如游戲中的:吃雞壓槍、LOL盲憎的飛腿)
8、接下來會舉例如何錄制一個宏功能程序。
先在界面下方點擊開啟宏功能錄制,選擇要進行宏功能錄制的類型,這里以鍵盤為例。
9、接著在右上角新建一個宏文件。
10、然后在界面上點擊要設定宏功能的鍵盤按鍵。
11、接著點擊右上角,選擇需要錄制的模式。
12、點擊左下角的錄制,開始進行錄制。輸入需要錄制的按鍵,這里以FN+F6增加音量為例。再按一遍錄制按鍵,停止錄制。
13、點擊啟用延遲時間,可以修改每一個按鍵操作的時間。修改好后即可開始嘗試使用。時間單位為:秒。
14、第二種錄制方式,文本錄制,同樣的先點擊需要錄制宏功能的按鍵,接著點擊上方的快速文本。
15、在左邊的方框中,輸入文本內容,然后保存。
16、最后錄制開始按鍵和發送按鍵。錄制完成,就可以直接快捷輸入了。
17、統計宏功能,通過記錄你按鍵的使用頻率,對常用按鍵周邊的按鍵進行屏蔽,防止玩游戲時出現誤觸。
18、在統計結果上,按鍵顏色越深使用頻率越高,在左邊的統計圖中,對一些不需要使用的按鍵,進行禁用,然后保存就行。
19、鼠標宏功能和鍵盤宏功能基本一樣的操作方式,就不多說了。
20、第四個功能區:散熱風扇轉速控制,顧名思義,控制我們散熱風扇的轉速,調節電腦散熱效率。
21、在界面中,可以清晰看到左邊GPU和右邊CPU的溫度和風扇轉速。而風扇的轉速共計有3種設定。
22、自動模式設置,電腦通過智能溫控,自動調節風扇的轉速,也可以通過下方的偏移設置,去調節風扇的運轉效率。
23、最大化設置,讓2個散熱風扇100%的運轉,散熱程度達到最大化。
24、自定義,可以自己針對CPU、GPU進行散熱效率的設定。操作方式如下
拖動趨勢線中的2個點,便能進行設定,也可以在上面方框輸入轉速和溫度值,來進行設定轉速效率。當設定好后,點擊右邊保存即可。
25、但一般情況下,如果是對電腦不太熟悉的用戶,不建議使用這個功能,一定設置不好,容易燒壞電腦。
好了,電腦的控制中心基本操作教程就到這里了,里面的設置大部分都是自動保存,只需要通過一個鼠標就能設定好。操作起來還是比較簡單。
你還想看到哪種教程呢,可以在下方留言哦!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WittmanARC
“PBT”“玻璃纖維”“液晶聚合物”“LCP材料”………這些玄乎其玄的材料名詞令人暈頭轉向。而當它們出現在風扇的介紹中時,總少不了“工業級高強度”等溢美之詞。
所謂“工業級高強度”,僅僅是讓風扇更耐沖擊、不容易因外力損壞的字面意義而已嗎?你是否了解這些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又各自有何種優勢呢?以及,究竟是哪一款材料制成的風扇,綜合性能最好呢?
在這篇文章里,我們就將初步講解風扇材料的特性,以及各種材料的優勢。希望能解開你的疑惑。
要探討材料對風扇性能的影響,就要先從框與葉的那小小的間隙說起……
顧名思義,“框葉間距”,抑或“尖端間隙”,指的是風扇的扇葉末端與內邊框的距離。它對風扇的性能有著相當大的影響,有時甚至能夠超越扇葉本身。
而令葉框間距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正藏在“框”與“葉”之間。在風扇轉動時,扇框與扇葉間微小的間隙會泄露一些氣流。這些泄露的氣流在附近產生渦流,造成所謂“尖端泄露”。
圖片來自:AutoAero
渦流所產生的位置正是扇葉末端,而對我們所使用的散熱風扇而言,扇葉末端的線速度最大,因而對性能的影響也最高。泄露的氣流量越多,產生的渦流也越多,風扇的效率愈發明顯地下降,產生的噪音越來越劇烈地增加。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根據追風者的說法,在散熱器與冷排上,葉框間距每縮小0.1mm,CPU溫度便會下降1-2℃。框葉間距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也正因此,在強調性能的風扇上,往往會不遺余力地壓縮葉框間距。
但是,由于材料能力的局限性,壓縮葉框間距會遇到相當大的困難,甚至會有些“吃力不討好”。
在較高的轉速下,風扇的扇葉末端會承受不小的離心力。它們會讓扇葉的直徑略微變大,縮小扇葉與扇框之間的間隙。風扇的轉速越高,離心力的作用就越明顯。
盡管這一變化造成的影響非常細微,通常不足1mm,在用戶眼中常常可以忽視。但對于風扇設計而言,這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當扇葉形變量大于框葉間距時,扇葉與扇框間發生剮蹭,嚴重的“掃膛”現象就此發生。掃膛產生的噪音極為刺耳,將讓人徹夜難眠。它更會對扇葉與扇框造成相當大的損害,意味著風扇壽命的終結。
拉高風扇的轉速,則必然會增大離心力。高轉速下,更大的形變讓扇框與扇葉的距離變小。為了防止扇葉與扇框產生碰撞,勢必要略微增大框葉間隙,而這又會影響風扇在低轉速下的性能。
此外,經年累月的反復形變,離心力還會讓熱塑性塑料制成的扇葉產生“蠕變變形”,框葉間距隨使用時間的增長而逐漸縮小——根據貓頭鷹的數據,在PBT材料制成的12cm風扇上,幾年的使用可能會讓葉輪直徑變大約0.2mm。
越小的框葉間距,意味著留給扇葉的蠕變與形變量就越小。為了不產生災難性的“掃膛”情況,在風扇的設計階段,以上這些因素都應當被考慮。
也正因此,盡管對性能的影響非常大,但受限于材料的能力,各品牌風扇的葉框間距還是不約而同地保持在1-2mm左右。而解決問題的關鍵,正是在于尋找超越傳統的材料。
作為最為常見的材料之一,金屬是制造高轉速扇葉的理想物:不同于PBT塑料需要面對的老化、蠕變等問題,金屬扇葉的剛性要強得多,也更耐高溫、更加耐用。
金屬風扇最知名的應用是在筆記本上。憑借材料上的優勢,它能輕而易舉地做到50片以上、薄而兼具復雜曲面的扇葉;與此同時,它還動輒可達5000RPM以上的轉速!
宏碁將金屬扇葉作為高端游戲筆記本的標志性技術,其性能優勢可見一斑。
宏碁“刀鋒”風扇
然而,在將金屬材料從筆電搬上臺式機的過程中,卻碰了壁:金屬的扇葉雖然能做得更薄、做到塑料難以匹敵的扇葉數量,卻不再有廠商敢于拉高轉速。
當一款以高速旋轉的十余厘米金屬物體出現在機箱內時,與其稱之為“散熱風扇”,恐怕還是“絞肉機”一詞更為合適。
采融“絞肉機”
就此而言,采融“絞肉機”名副其實:這是一款14cm金屬風扇。它擁有多達13片鋁扇葉,且每一片扇葉的厚度不足1.0mm,扇葉和軸心以反扣方式連接。
這款風扇的最大轉速“僅有”1600RPM,甚至不超過當今的一些塑料材質風扇,但即便是這樣,采融也得為它配備一個防護網:顧名思義,沒有人希望不小心碰到“絞肉機”。
此外,金屬扇葉帶來了額外的轉子重量,而這也增加了其對于驅動電機的要求。1600轉的“絞肉機”電流高達0.45A,這已經快將塑料材質的12cm風扇推向4000轉了!
在較低轉速下,現有的塑料扇葉也并不是完全不能縮小框葉間距。此外,除了性能,安全也是一大重要的因素:沒人愿把強度更高的金屬扇葉推向高轉,這額外的強度又有多大意義?人們開始尋找更優秀的替代品。
時至今日,Thermaltake等少數廠商還在研發金屬扇葉的散熱產品,但它們已不再為極致性能而生。
得益于玻璃纖維的強大特性,它常常同塑料混合成各種復合材料,從而取得更優秀的強度。在重視可靠性與性能的工業領域,玻纖復合材料也是高端產品的常見選擇。
大名鼎鼎的“溫柔臺風”,正是使用了“PBT+GF30”復合材料。通過在傳統PBT材質中添加玻璃纖維,扇葉的強度得到了極大提升。因而縱使有著高達2000RPM以上的轉速,“溫柔臺風”也能將框葉間距縮小到史無前例的1mm之下!
“溫柔臺風”極小的框葉間隙
更小的框葉間距,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性能,時至今日,“溫柔臺風”也依然是散熱領域的不朽豐碑;更高的材料強度,也顯著提升了耐用性,歷經風吹雨打之后,玻纖扇葉依然不動如山。
當然,玻璃纖維復合材料也有它的弱點。玻纖復材制成的扇葉通常不能透光。在當代機箱里五顏六色的ARGB映襯之下,不透明的玻纖復材扇葉是那樣地格格不入。
它獨有的表面紋路,有時還會被誤會為表面污漬。臺達AK-12B就使用了玻璃纖維材料。而在它的差評里,不少用戶就嫌棄“扇葉上的工藝缺陷”,但那并不是制造出了差錯,那實質是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獨特紋理。
當然,在絕對的性能面前,外觀上的因素都影響不大。真正的問題發生在扇葉的微小振動上:就像日常中的絕大部分物體一樣,風扇的扇葉也有其固有頻率,能夠產生共振。這些振動的振幅不大,但卻會顯著影響人耳感知到的噪聲,導致嚴重的噪音。
復合材料的強度雖高,能夠達成極小的框葉間距;但傳統塑料的局限性,也讓它的振動問題較為嚴重。在“溫柔臺風”的扇葉上,共振噪音便相當明顯。為此,追求極限永無止境的人們,又開始尋找更為出色的材料。
在研發新一代散熱風扇的過程中,貓頭鷹將技術重心放到了縮小框葉間距上。在貓頭鷹的上一代產品NF-F12上,框葉間隙約為2mm,而這一次,他們決定更進一步。
作為新型聚合物的一種,LCP“液晶聚合物”擁有遠超傳統塑料的性能。借助名為“Sterrox”的LCP材料,貓頭鷹成功讓新一代風扇的框葉間距縮小至0.5mm,最終的收獲更是大大超越了框葉間距本身。
貓頭鷹對LCP材質特性的解釋
新的材料不僅擁有更高的強度,還同時兼顧了聲學特性。無數對手“照搬扇葉”卻無法匹敵的性能,就藏在材料之中。
用作扇葉材質時,LCP材料不但能依靠極高的強度縮小框葉間距,還能借此更迅速地抑制振動雜音。LCP材質風扇的噪音通常更加貼合人耳聽感——這是傳統塑料所比不上的。
相比PBT+GF30,LCP能更有效地抑制噪音
當然,作為一種新型材料,LCP的強大是以價格為代價的。根據貓頭鷹的說法,LCP的材料成本約是PBT的四倍! 但在更低的噪音和更強大的性能面前,這一切物有所值。最終的技術成果,便是我們所熟知的貓頭鷹A12X25。
曾何幾時,LCP材料只是高轉工業風扇所獨有的科技。在貓頭鷹率先吹響消費級LCP風扇的號角后,越來越多的廠商意識到這一材料的綜合優勢,市場上的新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PBT+GF30(左)與LCP風扇(右)的對比,框葉間距更進一步。
時至今日,我們可以買到諸如追風者T30、貓頭鷹A12X25等正向研發的LCP風扇,它們都是市場上的高端乃至旗艦產品。
也能見到諸如微星P12、TT TOUGHFAN這樣的仿制產品。這些廠商雖然缺少正向研發能力,但也同樣試圖借這一新型材料“彎道超車”。在與貓頭鷹“高度撞臉”的背后,它們是無數“散熱新勢力”的縮影。
在未來的時間里,相信還會有更多LCP產品上市。作為新一代的材料,“液晶聚合物”擁有光明的未來;伴隨著技術的突破,人類將在散熱極限的探索上更進一步。
小小的葉框間隙,凝聚了工程師的無數心血;一分一毫之間,決定著風扇性能的高低。
這篇文章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對本文內容與風扇選購有疑惑,隨時歡迎與我交流!
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相關,歡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諧討論~
見炎炎夏季即將到來,你的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燙手的問題解決了嗎?可別說你還在用低溫燙傷的風險去默默承受著卡頓和死機。
前不久,紅魔正式宣布推出第四代散熱器家族,這次發布五款新品中不僅僅包含了各種規格的手機散熱器,同時還有針對筆記本電腦的散熱產品,而且各款均清一色的采用了半導體制冷技術,通過迅猛的強制降溫能力能夠快速給手機和筆記版電腦設備提供更涼爽的工作溫度。這對于游戲玩家來說,無論手游還是3A大作,想獲得持久的流暢顯然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下來我們就來見識一下此次新品的代表作“紅魔散熱器4 Pro”和“紅魔筆記本散熱器”的實力,看看到底有沒有廠商說的那么神奇。
紅魔散熱器4 Pro本質上依舊屬于智能手機后殼部分的接觸式散熱型產品,該產品采用了正圓化的整體設計風格,相對于背甲式卡扣產品而言,該產品采用了磁吸式固定模式,能夠很好的兼容金屬背板的機身,或者是電池表層附帶金屬夾板的機型。不過對于沒有自帶吸附能力的機型,廠商還提供了背膠固定的磁吸背板,可以通過直接粘附或者使用隨機附帶的靜電膜來進行固定,可以極大的提升反復利用率。從附件來看,紅魔給的也算齊全,不過靜電膜只給了一片,如果后期需要更換需要用戶另行購買。
當然,背甲款式好處是能夠適應絕大多數機型的固定,上手更簡單,不過由于卡扣可能會存在與中框按鍵的沖突,并且部分前后雙曲機型
在固定上會存在一定的兼容性問題,所以磁吸方式也是目前市面上手機散熱器的主流化設計之一。而紅魔散熱器4 Pro的背膠固定模式也算牢靠,對有效的接觸和提升導熱效率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作為一款半導體制冷設備,最核心的還是制冷效果。該產品采用了峰值27W的4公分半導體制冷板,通過紅魔第四代半導體制冷技術(Redmagic Ice 4.0),制冷效率提升了20%,制冷核心最低溫度可以達到零下9℃,結合手機高負載狀態降溫可達20℃。
當然半導體制冷僅僅是冷源的核心,同時還需要風扇、散熱器以及硅膠接觸面等多個因素協同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在這方面,紅魔散熱器4 Pro采用了七扇葉的風扇,最高轉速達到5400轉/分鐘,同時利用創新設計的渦輪風道提升散熱效率,將熱交換率提升33%,而接觸面的硅膠也采用了定制的高導熱型硅膠產品,大幅度的提升了熱源與冷源之間在接觸面上的熱交換效果,從而使得整機的溫度得到高效控制。
對于玩家關心的產品重量問題,紅魔散熱器4 Pro做的還是非常到位的。作為半導體制冷型散熱器,需要附帶較大的散熱片來實現熱交換,不過這款產品的重量控制非常理想,重量只有91克,不僅不綴手,而且吸附后的占位面積也尚可,不會發生明顯妨礙操作的問題。
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整個產品在工作時的視覺效果和儀式感,其內部附帶了12顆RGB燈珠,可以在工況下亮起,并且這款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無線藍牙功能,可通過APP與手機連接,并且通過APP可直接調節燈效和不同的工況,甚至是升級產品固件。
同時用戶關心的噪音問題也在這款產品上表現的非常不錯,在38db的環境中,十公分左右全速運轉的風扇測量值為53db,分貝差值為15db,在常規的游戲外放或者是連接耳機的狀態下近乎察覺不到其工作噪音,而在連接APP后的智能負載狀態下,產品的噪音表現更加出色。
為了能夠驗證產品的制冷能力,我們單獨在空載狀態下進行了接觸面核心的溫度測試,通過熱成像溫度計可以看到,26℃的室溫環境中,產品表面的最低溫度低于零下7℃,并且工作一段時間后,核心區域也會出現輕微的冷凝現象,但這種空載演示的現象并不代表正常使用時會造成接觸面的積水。
為了進一步驗證對手機的降溫效果,我們使用近期發布的OPPO Find X6來作為演示對象,這款手機目前最顯著的問題就是發熱較為集中,甚至手機表面能夠一度超過50℃。而為了能夠更真實且直觀的驗證散熱效果,我們不會對其表面測溫,因為這種負溫值的接觸降溫顯然是毫無疑問的,我們更關心的是產品對內部核心到底有沒有制冷效果,所以我們將通過測試軟件對手機內部溫度傳感器的度數和安兔兔的跑分結果來進行實地測試。
我們分別通過安兔兔跑分的方式來記錄不同狀態下手機的得分值,并通過該軟件讀取電池溫度來反應機身內部的溫度狀況。兩次測試的起始點均為室溫,即單次結束后無負載靜置半小時左右,而后進行測試。
兩次測試的結果差值還是非常顯著的,使用紅魔散熱器4 Pro開啟全速降溫后,跑分成績相比不使用高了足足三萬多分,其中GPU的得分提升最高,CPU同樣非常顯著,而存儲分值相對有限。并且從電池溫度傳感器的記錄也能看到,兩次的電池起始溫值都在41℃左右,但不使用紅魔散熱器4 Pro時,溫度快速飆升至48℃,而后伴隨著負載穩定后溫度值也基本維持在高位,而這個溫度也會慢慢向外殼和中框附近傳導。而使用了紅魔散熱器4 Pro則溫度變化曲線完全相反,41℃的起始測試值反而是最高點,隨著測試的進行溫度度數反而緩慢下滑,中間高低負載轉換時還會出現一個溫度谷峰,可見這款散熱器帶來的效果確實是實打實的。
說完手機,我們再來看筆記本散熱器產品。不得不說,這次紅魔在筆記本方向上也是頗為下料。這款產品采用了支架+核心散熱器分體式設計,支架整體采用了鋁合金材質,CNC加工工藝非常精細,表面還采用了灰色的噴砂工藝,使得支架本身的成本就不低。
支架的最大看點在于功能細節,為了能夠更好的適應不同尺寸的筆記本電腦和用戶使用習慣,該產品的支架不僅擁有折疊便攜的初始狀態,同時采用了可變墊腳設計,并且提供了四檔高低仰角調節,以適應不同坐姿下的使用感受。這款產品本身支持11-17.8英寸的筆記本電腦,同時通過附加的橡膠支撐座,該產品還同時能夠支持各種尺寸的Pad,甚至取下散熱器后也可以作為手繪板支架使用,通過優良人體工學,增強辦公場景下的舒適體驗。而且更為細心的是,這款產品還在桌面接觸點上采用了大尺寸的防滑橡膠,這無疑使得桌面上的操作更加牢靠。
核心散熱部分,同樣為適應不同尺寸的PC產品,散熱器采用了快拆裝式的固定方式,通過彈簧進行接觸力回饋和緩沖,同時位移方式提供四級,以對應不同尺寸的核心熱源位置。
作為半導體制冷代表,該產品的核心散熱器內部配備了1600平方毫米的大尺寸定制器件,同時采用了三個風扇進行主動降溫,除了半導體熱交換風扇外,兩側還同時各一個大尺寸的低噪聲風扇對筆記本電腦底部進行送風降溫,實現三渦輪式吹風,進一步擴大降溫的覆蓋面。與手機散熱器一樣,該產品內置了RGB燈效,帶來更有氛圍感的動態效果。
與手機散熱器相比,這款筆記本散熱器沒有提供設定功能,而且功率略低,實測核心溫度最低可低于4℃,不過接觸面也更大。
在噪音表現上,紅魔筆記本散熱器的噪音表現更加優異,同樣38db的環境底噪中,十公分左右測試分貝值為48db,與筆記本內置的風扇噪音相比,器風躁更為低沉,絲毫不會產生惱人的問題。
在實際降溫測試表現上,我們采用了某品牌的輕薄本進行測試,測試方式次啊用筆記本C面表面測試和軟件測試兩種模式。其中C面作為日常使用電腦時操控接觸點位,其溫度的高低對于用戶影響較大。而測試過程我們使用AIDA64對CPU進行FPU單拷10分鐘后讀取溫值。在26℃室溫下,不使用散熱器時C面的最高溫度值達到了46℃,該位置對應為散熱器出風口投影位,而空格鍵的中心點位測溫40℃,這個溫度值對于日常操作已經不是舒適溫度區間。而測試后空載靜置30分鐘以上后使用紅魔筆記本散熱器在相同測試場景中再測,其最高溫值點降至40攝氏度,空格鍵中心溫度降至33攝氏度,可見降溫幅度還是非常顯著的。
通過軟件方式來讀取CPU溫度也一樣采用AIDA64單拷10分鐘方式進行,不使用散熱器時平均溫度為62℃,SSD溫度為44℃,同時CPU工作頻率平均只有不到2GHZ,而使用后平均溫度未超過60攝氏度,SSD溫度降至43℃,而CPU的睿頻時長也得到延長,平均頻率在2GHZ以上。可見,這款產品對于筆記本電腦長時間滿負荷運行時的性能和穩定性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小結:
以上兩款紅魔半導體散熱器新品在測試中可謂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尤其在即將迎來炎炎夏季的時候,無論對于游戲玩家還是日常辦公場景,紅魔的半導體散熱器都表現出了極速制冷的效果,強大的主動散熱效率無疑能夠給穩定流暢的體驗加分。喜人的是,上述兩款產品的性價比表現也非常突出,首發期間同時還有更多的優惠,此時入手無疑更為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