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2G時代并沒有流量漫游費的說法,都是全國流量,進入3G時代人們有了上網需求,但流量很貴,為了降低門檻,讓更多人能用上,運營商想出來了本地流量套餐這一做法。但享受本地資費套餐便宜的同時,運營商也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比如在非本地使用流量需要支付流量“漫游”費。
終于,在國家提速降費政策的推動下,之前運營商取消了話音的長途漫游費,這次又取消了流量漫游費。
據悉,目前三大電信運營商已完成資費套餐的梳理,明確調整規則,正在開展系統聯調測試、客服培訓和應急預案準備。
關于這項政策大家呼吁的很久,但是待即將成為現實的時候不少用戶又開始擔憂起來:流量漫游費取消后,真正受益的是哪些手機用戶?區分新老用戶嗎?資費會不會提升?
實際上,流量漫游費取消前后,套餐外流量價格幾乎沒有變化。以中國移動為例,套餐外流量價格均為0.29元/MB。所以不用套餐的手機用戶,用多少流量花多少錢,明碼標價,取不取消與之無關。
那么短期內受益比較明顯的是哪些呢?
無疑是此前已購買了省內套餐的用戶。流量漫游費取消后,只要你在省外使用的流量,不超過套餐內本地剩余流量,便不會產生額外的消費。
與此同時,對于經常有出差或者異地旅行,也就是經常需要“漫游”的用戶,對于全國流量通用的好處也將感受明顯。
電信專家付亮認為,未來運營商將從集團層面統一規劃,劃分資費套餐預計將分別分為高中低大致三檔,不限量套餐的進入門檻有望降至五六十元左右。
付亮分析認為,對于用戶來說,每月資費60元以上的,未來可以考慮改選不限量套餐;每月資費在20元-60元的,建議選擇日租卡類型,流量資費大致在1元800M-1G左右;每月資費在20元以下的, 對于流量使用較少,則建議選用月租卡,資費更合適。
至于大家擔憂的會區分新老用戶的問題,從三大運營商的公告來看,國內新老手機用戶,都可以享受省內流量升級為國內流量的“福利”。
但需注意的是,運營商將大量的優惠資費給了新套餐、新用戶,老用戶受益幅度較小,因為一些針對新用戶的優惠政策,老用戶享受不到。付亮表示,尤其是一些已經明顯落伍的資費套餐,如每MB流量資費超過0.1元的資費,每GB流量超過30元的資費,無論是套餐內,還是套餐外,都不應該繼續存在了。
付亮認為,運營商在大力推動提速降費的同時,對老用戶關照不夠。
同時,還要特別指出,盡管國內的新老用戶可享受省內流量升級為國內流量的新政,但有一類手機套餐除外。
據悉,有網友咨詢了三大運營商,校園卡是否也在可升級范圍內,如果校園卡內流量能變成全國流量,顯然會非常劃算。
眾所周知,校園卡是運營商針對在校學生推出的一種特殊套餐,很多優惠政策僅限在校園內使用。類似的還有小區套餐、機場流量包、地鐵流量包等等。
但是經聯系三大運營商客服了解到,上述這些特別定制的套餐,都不在此次調整范圍內。
據了解,由于這些特殊套餐已經享受優惠資費,不受硬性調整,所以運營商也不再進行調整。
顯然,這些套餐已經非常便宜,有的甚至設置好關聯哪幾個基站,就拿校園卡來說,暑假期間運營商也在調整套餐,有些校內流量被升級為全國流量,可以讓學生暑期全國使用。所以這方面不需要大動干戈去改變。
另外,流量漫游費取消后資費會不會提升的問題,專家也給出了解答。
專家表示,由于是不更改新套餐,擴大了流量的使用范圍,因此對用戶來說,自己的流量平均資費不變或略有下降,但不會上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取消流量漫游費后,原本購買了省內不限量套餐的用戶,此次受益最明顯。但這一感受,會隨著運營商不斷提速降費、不斷推出新套餐而逐漸消弱直至消失。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電腦報新媒體矩陣更多精彩
從智能手機普及,行業一直都有手機將會徹底取代電腦的說法,而這一說法主要建立在手機的便攜性上!但是由于手機性能、續航等硬傷,持反對意見的認為,至少在辦公上還沒法徹底取代,當然了還有各種需要設備高性能的娛樂,比如大型單機游戲、VR等等...
↑ 隨著手機競爭的激烈,手機更新換代加快!處理器性能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運存上,大有超越PC的態勢!以上的還都是上一代!而PC呢?隨著AMD的不給力,intel在性能提升每年都是慣例升級!新興接口規范也發展緩慢!幾個因素加起來,電腦被手機取締將加快!
↑ 據StatCounter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來自手機和平板設備的流量占到了51.3%,而來自桌面計算機的流量占48.7%。從表格看,自2009年開始,PC電腦流量一路下滑,而移動設備則一路飆升!
↑ 中國市場流量方面,PC和手機占比差不多,各分秋色,但是如果下面的平板一起算起來,已然超過了PC!
最后:雖然手機現在還沒法取代電腦,但從該數據看,至少用戶上網娛樂方面移動設備完勝了!手機目前除了解決性能問題外,最重要的還有續航,這樣才能完全發揮它的優勢!
訂閱一下又不會懷孕,趕緊點擊訂閱吧,最新最黑科技的產品咨詢送給你,關注微信公眾號shitougaoji(石頭搞機) 微博@崇臻雷磊 快來調戲小編吧!
lt;b>國產軟件的崛起:從微軟藍屏事件看360的成功之路</b>
近日,一場席卷全球的微軟藍屏風波引發了廣泛關注。然而,在這場數字災難中,中國大陸卻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平靜。這一現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國產安全軟件的崛起,以及中國互聯網生態的獨特性。作為國內安全軟件領域的翹楚,360公司及其創始人周鴻祎的觀點無疑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b>藍屏風波:一場全球性的數字災難</b>
本次事件的起因是微軟與第三方安全軟件CrowdStrike之間的沖突。這場看似簡單的軟件兼容性問題,卻如蝴蝶效應般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眾多企業和個人用戶遭遇了突如其來的系統崩潰,基礎設施運轉受阻,經濟損失不可估量。
然而,在這場數字風暴中,中國大陸卻仿佛置身事外。這種反常現象自然引發了人們的好奇和思考。作為中國互聯網安全領域的領軍人物,周鴻祎對此給出了自己的解讀。
<b>360的獨特優勢:本土化的成功典范</b>
周鴻祎指出,中國之所以能夠在此次事件中幸免于難,主要原因在于國內90%的電腦都安裝了360旗下的安全軟件。這一數據雖然可能有些夸張,但也從側面反映出360在國內市場的主導地位。
360的成功絕非偶然。作為一家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360深諳本土用戶的需求和使用習慣。他們不僅提供了功能強大的殺毒軟件,更重要的是,他們構建了一個全方位的安全生態系統。從系統優化到隱私保護,從網絡防護到漏洞修復,360幾乎覆蓋了用戶在數字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安全需求。
<b>本土化戰略:360的制勝法寶</b>
360的成功并非僅僅依靠技術優勢。事實上,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深刻理解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在中國,盜版軟件曾經一度泛濫,這使得傳統的付費殺毒軟件模式難以立足。360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市場痛點,率先推出了免費的安全軟件,迅速贏得了廣大用戶的青睞。
此外,360還充分利用了中國互聯網的獨特生態。他們與國內各大互聯網巨頭展開合作,將自己的安全服務深度整合到各類應用中。這種"無處不在"的戰略,使得360在用戶心中樹立了安全守護者的形象。
<b>技術創新:應對本土安全挑戰</b>
盡管免費策略是360崛起的重要因素,但僅靠低價難以長期立足。360深知,只有持續的技術創新,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
針對中國特有的網絡環境,360開發了一系列本土化的安全解決方案。例如,針對國內猖獗的釣魚網站,360推出了智能網址識別系統;針對流行的網銀木馬,他們研發了專門的查殺工具。這些針對性極強的功能,讓360在用戶心中的地位愈發穩固。
<b>用戶體驗至上:贏得用戶信賴</b>
360的另一大成功秘訣,在于其對用戶體驗的極度重視。他們深知,安全軟件往往給人以笨重、影響系統性能的印象。為此,360在軟件設計上下足了功夫,力求做到輕量化、智能化。
他們采用云端查殺技術,大大減輕了本地系統的負擔;通過智能學習算法,實現了更精準的威脅識別;引入了一鍵優化、靜默防護等人性化功能,讓用戶真正感受到"安全無憂"的美好體驗。
<b>危機與機遇并存:360的未來挑戰</b>
然而,360的成功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隨著用戶安全意識的提升,以及國外安全廠商的不斷進擊,360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此外,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傳統PC安全市場正在萎縮,360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
面對這些挑戰,360并未止步不前。他們積極布局人工智能、物聯網安全等新興領域,力圖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搶占先機。同時,他們也在不斷強化自身的技術實力,通過收購、合作等方式,不斷擴充自己的技術儲備。
<b>結語:國產軟件的光明未來</b>
360的成功故事,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崛起,更是中國互聯網產業走向成熟的縮影。它證明了,只要深刻理解本土市場,堅持技術創新,中國企業完全有能力在全球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這次微軟藍屏事件,雖然給全球用戶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但對中國互聯網產業而言,卻是一次難得的展示機會。它向世界證明了中國本土企業的實力,也為國產軟件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數字時代,安全已然成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面對日益復雜的網絡環境,像360這樣的本土安全企業,無疑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是守護我們數字生活的衛士,更是推動中國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