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法一:使用windows自帶的命令InstallUtil.exe
步驟:
運行--〉cmd:打開cmd命令框
,在命令行里定位到InstallUtil.exe所在的位置,
InstallUtil.exe 默認的安裝位置是在C:/Windows/Microsoft.NET/Framework/v2.0.50727里面。
1)安裝服務命令:在命令行里輸入下面的命令:
InstallUtil.exe Path/WinServiceName.exe
,其中Path表示ServiceName.exe所在的位置,回車即可
2).啟動服務命令
net start ServiceName
3). 停止服務命令
net stop ServiceName
4). 卸載服務命令:
InstallUtil.exe /u Path/WinServiceName.exe
命令行使用sc命令: SC [Servername] command Servicename [Optionname=Optionvalues]
(等號后面的空格必須)
加入服務: sc create ServiceName binPath=路徑 start=auto
刪除服務: sc delete ServiceName
例:將Tomcat加入到系統服務中:
sc create Tomcat binPath=F:/apache-tomcat/bin/startup.bat start=auto
Tomcat服務刪除: sc delete Tomcat
Servername
可選擇:可以使用雙斜線,如\myserver,也可以是\192.168.0.1來選擇遠程計算機。如果在本地計算機上作就不用添加任何參數。
Command
下面列出SC可以使用的命令:
config 改變一個服務的配置。(長久的)
continue 對一個服務送出一個繼續控制的要求。
control 對一個服務送出一個控制。
create 創建一個服務。(增加到注冊表中)
delete 刪除一個服務。(從注冊表中刪除)
EnumDepend 列舉服務的從屬關系。
GetDisplayName 獲得一個服務的顯示名稱。
GetKeyName 獲得一個服務的服務鍵名。
interrogate 對一個服務送出一個詢問控制要求。
pause 對一個服務送出一個暫停控制要求。
qc 詢問一個服務的配置。
query 詢問一個服務的狀態,也可以列舉服務的狀態類型。
start 啟動一個服務。
stop 對一個服務送出一個停止的要求。
SC create
這個命令可以在注冊表和服務控制管理數據庫建立一個入口。
語法1:
sc [servername] create Servicename [Optionname=Optionvalue]
詳細說明一下optionname和optionvalue。
Optionname Optionvalue 描述:
type=own, share, interact, kernel, filesys
關于建立服務的類型,選項值包括驅動程序使用的類型,默認是share。
start=boot, system, auto, demand, disabled 關于啟動服務的類型,選項值包括驅動程序使用的類型,默認是demand(手動)。
error=normal, severe, critical, ignore
當服務在導入失敗錯誤的嚴重性,默認是normal。
binPath=(string)
服務二進制文件的路徑名,這個字符串是必須設置的。
group=(string)
這個服務屬于的組,這個組的列表保存在注冊表中的ServiceGroupOrder下。默認是nothing。
tag=(string)
如果這個字符串被設置為yes,sc可以從CreateService call中得到一個tagId。然而,SC并不顯示這個標簽。默認是nothing。
depend=(space separated string)有空格的字符串。
在這個服務啟動前必須啟動的服務的名稱或者是組。
obj=(string)
賬號運行使用的名稱,也可以說是登陸身份。默認是localsystem Displayname=(string)
一個為在用戶界面程序中鑒別各個服務使用的字符串。
password=(string)
一個密碼,如果一個不同于localsystem的賬號使用時需要使用這個。
Optionvalue Optionname參數名稱的數值列表。參考optionname。當我們輸入一個字符串時,如果輸入一個空的引用這意味著一個空的字符串將被導入。
sc \myserver create NewService binpath=c:\winnt\system32\NewServ.exe type=own start=auto depend="+TDI Netbios"
sc create PolicyAgent binpath="C:\WINDOWS\system32\lsass.exe" type=share start=auto displayname="IPSEC Services" depend=RPCSS/Tcpip/IPSec
redis-server --service-install redis.windows.conf
redis-server --service-start
redis-server --service-stop
redis-server --service-uninstall
進入bin目錄,64位操作系統可以進入\bin\win64
啟動命令:點擊activemq.bat
安裝服務:點擊InstallService.bat
刪除服務:點擊UninstallService.bat
默認訪問界面:http://localhost:8161/admin/index.jsp
ActiveMQ默認啟動到8161端口,服務端默認端口是 61616 ,默認用戶名密碼為admin、admin
使用cmd命令進入到你的tomcat文件下的bin目錄,
安裝服務:service install tomcat7Test
移除服務: service remove tomcat7Test
tomcat7Test是服務名,可以隨便取值,默認為tomcat7
服務啟動時報錯 “錯誤1053:服務沒有及時響應啟動或控制請求
通常是由于不正確的超時設置導致的,請看如下解決方案,
單擊開始,單擊運行,鍵入regedit,然后單擊“確定”。
找到并單擊以下注冊表子項: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
在右窗格中,找到ServicesPipeTimeout entry.Note.如果ServicesPipeTimeout條目不存在,必須創建它。要做到這一點,請按照下列步驟操作:
1)在編輯菜單上,指向”新建”,然后單擊DWORD值。
2)鍵入ServicesPipeTimeout,然后按ENTER鍵。
3)右鍵單擊ServicesPipeTimeout,然后單擊“修改”。
4)單擊十進制,鍵入60000,然后單擊“確定”。在服務超時前,該值以毫秒為單位顯示時間。
5)重新啟動計算機。
在nginx根目錄 cmd后輸入:
啟動:start nginx
重新加載配置:nginx -s reload
停止:nginx -s stop 或 nginx.exe -s quit
機/平板電腦/無線路由器/彩電/藍牙耳機FCC-ID認證申請
什么是FCC-ID認證?
FCC-ID是分配給在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注冊的設備的唯一標識符,對于在美國合法銷售無線設備,制造商必須:
1、讓設備由獨立實驗室進行評估,以確保其符合FCC認證標準
2、向FCC提供實驗室結果的文檔
3、提供與設備相關的用戶手冊,文檔和照片
4、使用FCC提供的唯一標識符對設備進行數字或物理標記(經批準的應用程序)
平板電腦FCC ID 認證要求
1、提供的樣機必須保證是正式合格樣機,其內部電器結構和外觀必須和以后出口的批量樣機一致;
2、每個申請認證型號至少提供兩臺合格樣機和一個工程樣機。(推薦三臺或三臺以上合格樣機)
3、樣機上的商標型號必須清晰可靠。
如何辦理平板電腦FCC ID認證
1、填寫FCC認證申請表;
2、準備需要的資料:
(1)產品使用說明書(英文)
(2)原理圖:提供整個產品的原理圖
(3)電路圖
(4)方框圖:產品是由哪幾大部分組成,有藍牙和WIFI的一定要標注出晶振頻率。
(5)工作原理及功能描述
(6)關鍵元器件清單
(7)天線增益圖
8.資料審核
9.產品測試
10.測試合格,出具證書報告。
輯導語:相信大家在做產品時或者日常使用產品時都會遇到賬號的注冊登錄問題,以及找回密碼、注銷賬號等一系列操作。那么,作為一名產品經理,該如何從用戶的角度去思考怎么設計這一流程呢?
剛入行產品的小伙伴們不管你們是做什么業務的,只要業務線涉及到C端的用戶,那么大概率你們第一個小試牛刀的流程圖是和登錄、注冊、找回密碼、注銷賬號相關的。當然啦,對于工作了3年以上的“老產品人”每次新開一個項目的時候,也是要去設計這一塊常規的功能。那我們就直接切入到主題分析一下這些常見的功能吧。
首先要明確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需要注冊登錄。對于關系用戶比較隱私數據的應用需要注冊登錄,例如微信、淘寶、建設銀行APP、郵箱等。對于不會產生用戶自身相關數據的應用不需要注冊登錄,例如墨跡天氣、日歷等。
對于需要用戶注冊登錄的應用,從數據分析的角度分析,用戶注冊信息之后生成了一個賬號,在后臺數據庫中有唯一的標識與其對應,我們稱新注冊用戶為新增用戶。
我們需要區分一下新增用戶和新增設備:新增用戶指的是【用戶ID+1】,新增設備指的是【設備ID+1】,例如我在手機某個APP上注冊了一個賬號,然后又使用這個賬號在另外一個手機上以及兩臺不同的電腦上分別登錄過,那么我的注冊登錄操作使得這個產品的新增用戶+1,新增設備+4(前提是這幾個設備之前都沒登錄過這個產品)。
目前常見的注冊(同登錄)方式主要是兩大類:
①系統自建用戶(用戶的唯一標識是手機號、用戶名、郵箱、身份證號等);
②第三方賬號授權登錄(微信、QQ、支付寶、微博、淘寶等)。
不同業務設計的注冊流程和字段都是有一定的區別的,但是盡量本著少、快的方式引導用戶注冊完,收集到用戶最關鍵的信息。很多產品可以讓用戶自由選擇自建賬號或者直接第三方登錄,用戶按需選擇的體驗是非常好的。但是極個別的產品會在用戶選擇了第三方注冊登錄之后,讓用戶再去綁定手機號,不然無法完成注冊的流程。
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如果用戶點擊第三方登錄形式,就是不希望有注冊登錄那樣繁瑣的流程,加注冊流程只會很大程度將用戶卡在門外。如果PM擔心第三方帳號出問題,希望組建產品的帳號體系也是無可厚非的。可以讓用戶首次登錄之后讓用戶去完善一些其他的信息才能使用產品的某些功能,或者通過積分獎勵等方式來激勵用戶完善更多的個人信息。
對于系統自建用戶常用的為手機號注冊,主要涉及到的字段為【手機號、短信驗證碼、密碼】:
①手機號:我們需要前端驗證手機號是否為空,是否符合11位的手機號格式,接口去驗證該手機號是否已注冊;
②短信驗證碼:我們需要接口去驗證驗證碼是否正確,是否失效,為了防刷我們還要限制每天和指定的時間段可以獲取驗證碼的次數、輸入錯誤的次數;
③密碼:我們需要驗證密碼是否符合我們的格式以及兩次輸入的密碼是否一致。很多注重系統安全的產品會在注冊時設置人機交互驗證,具體的流程詳見下圖:
其中在使用手機號注冊登錄時,可以不需要用戶輸入手機號直接進行【本機號碼一鍵登錄】的方式進行注冊登錄。
對于第三方賬號授權常用的為微信授權,用戶在登錄頁面點擊“微信授權登錄”,打開微信app,調起授權用戶微信個人信息頁面,用戶點擊同意則同步獲取用戶信息(openid、頭像、昵稱、地區、性別),省去用戶注冊步驟,直接登錄成功。
但是不管是微信授權登錄APP、小程序、還是手機網站,都是無法拿到用戶的手機號。小程序可以單獨授權進行手機號的獲取,APP和手機網站必須單獨獲取驗證碼進行綁定。
對于移動應用/網站應用開發者想為用戶提供微信授權登錄的方式,需要在微信開放平臺添加該應用。為了識別用戶,每個用戶針對每個應用都會產生一個安全的OpenID。
如果需要在多個應用之間做用戶共通,則需前往微信開放平臺,將這些應用綁定到一個開放平臺賬號下,綁定后,一個用戶雖然對多個應用有多個不同的OpenID,但他對所有這些同一開放平臺賬號下的公眾號和應用,只有一個UnionID。
對于需要登錄的產品,需要明確在什么時候登錄。一種是在啟動的時候就檢測用戶是否有登錄,若未登錄則讓用戶登錄。這種產品的用戶信息貫穿到產品核心功能的各環節,所以需要將登錄前置到啟動環節,例如 微信、QQ、脈脈。
另一種是當需要用戶的信息的時候再檢測用戶是否登錄,未登錄的情況下引導其登錄。這種產品只是在某些環節需要用戶的信息,所以這種情況完全可以將登錄后置,例如知乎、頭條、淘寶。
從沉沒成本的角度來考慮,在關聯到某些環節需要和用戶信息綁定時再引導用戶登錄能一定程度上減少新增用戶的折損。例如電商產品瀏覽商品時就讓用戶登錄,那么用戶覺得麻煩就離開了,但是如果用戶精挑細選了滿意的商品打算購買時再讓用戶登錄付款,大概率用戶就自然地完成了注冊登錄流程。例如游客可以瀏覽知乎的內容,但是進行評論時會彈出彈窗引導用戶注冊/登錄。
用戶在沒有登錄的前提下使用產品,這個時候用戶的身份為游客身份。用戶前期使用游客身份會產生一些數據,如果游客后期在同一個設備上注冊了新賬號,那么要提示用戶是否將游客模式產生的數據同步到新的賬號,如果用戶選擇【是】,那么游客模式的數據清空,數據同步到新的賬號下;如果選擇【否】,游客數據不被清空,也不會遷移到新的賬號下面。
常見的登錄方式為密碼登錄【手機號、密碼】、短信驗證碼登錄【手機號、短信驗證碼】、【第三方授權登錄】,其中第三方登錄已經在注冊時提到,不再贅述。
①手機號:我們需要前端驗證手機號是否為空,是否符合11位的手機號格式,接口去驗證手機號是否存在;
②密碼:我們需要驗證密碼是否正確,為了防刷我們還要限制指定時間段輸入錯誤的次數;具體的流程詳見下圖:
①手機號:我們需要前端驗證手機號是否為空,是否符合11位的手機號格式;
②短信驗證碼:我們需要接口去驗證驗證碼是否正確,是否失效,為了防刷我們還要限制每天和指定的時間段可以獲取驗證碼的次數、輸入錯誤的次數。
注意:對于首次登錄的新注冊用戶,登錄之后需要用戶去完善密碼。具體的流程詳見下圖:
每個單獨的系統都會有自己的安全體系和身份認證系統。但是隨著業務應用系統越來越多,對于通過一個用戶在不同的業務應用系統中會有多個帳戶,而且在不同應用系統間切換,需要不停的登錄注銷,比較煩瑣的情況。
于是很多業務線推出單點登錄系統(Single Sign On,SSO),將各應用系統統一到單一登錄界面,登錄一次,即可實現不同應用系統間的切換,不需要重復登錄注銷,也可提高用戶體驗。這不僅僅帶來了更好的用戶體驗,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安全的風險和管理的消耗。
每個賬號的密碼在數據庫中是加密存儲的,理論上密碼是無法解密的;所以如果用戶忘記了密碼,那么是無法找回原來的密碼,只能去重新設置一個新的密碼。主要涉及到的字段為【手機號、短信驗證碼、密碼】:
③密碼:我們需要驗證密碼是否符合我們的格式以及兩次輸入的密碼是否一致。很多注重系統安全的產品會在密碼找回時設置人機交互驗證,具體的流程詳見下圖:
我們會發現注冊和找回密碼的流程幾乎是一樣的,但有兩個比較明顯的區別:
①注冊要保證該賬號之前不存在,找回密碼要保證之前賬號是存在的;
②注冊之后直接跳轉是登錄狀態,找回密碼之后要跳轉到登錄頁面進行登錄。
當用戶不再需要使用應用提供服務時,可以主動注銷賬號,這樣應用服務商無法再對個人信息進行收集和使用。不同平臺在用戶注銷賬號時有不同的限制,只有滿足注銷申請條件后,才允許用戶提交注銷申請。常見的限制為:
①賬號處于安全狀態——賬號最近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異常違規的操作、沒有被盜被封的風險;
②賬號服務已完結&財產已結清——賬號不存在沒有完結的服務,沒有欠款等,避免因為賬號的注銷造成其他用戶或者平臺的損失;對于未提現的資產,用戶注銷賬號相當于選擇主動放棄;
③賬號和其他平臺的帳號解綁——該賬號已經解除了和其他應用的授權登錄或者綁定關系。
賬號注銷之后該賬號所有的個人信息和產生的用戶數據全部都被清除且無法找回(即便使用相同的信息再次注冊賬號也無法找回)。
在前端,注銷賬號的頭像變為默認頭像,昵稱變更為【賬號已注銷】,個人動態也被清除,與其他用戶的互動依然保留;
在后臺,用戶注銷則在用戶賬號旁邊括號備注“用戶已注銷”,用戶后續重新使用同一個手機號進行注冊,則給該賬號重新賦予一個新的ID,重新生成注冊記錄。
如果用戶注銷之后又反悔的情況,可以設置一個N天的凍結期。如果在N天之內用戶登錄了應用,那么注銷申請自動撤銷,用戶可以繼續正常使用賬號。否則該賬號將永遠消失,無法通過任何方式找回。
由于業務的屬性、產品本身對安全性、交互性的要求、不同類型的終端、用戶的使用場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在設計注冊、登錄、找回密碼、注銷賬號時會存在很多差異,以上分享為常見且基礎的設計。好啦,此波此結束,希望能幫到剛入門的一些產品朋友~
本文由 @Grac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