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篇特獻給正準備選擇,還不知道如何來選的朋友,對于發燒友本文可以略過。我想很多朋友和我一樣,對于家庭院影有好多箱子,而對于HIFI音響只有二只箱子。那他們區別是什么?我們來選擇時應該如何來選。

    無論是家庭影院,還是HIFI音響我們都需要這些器材組合。

    首先介紹:器材篇

    我簡單總結為:源連功放出。 播放器 + 功放 + 音箱 + 視頻設備(HIFI無需) + 連接線材

    【源】

    具體就是 源 是你必須有 片源/音源,藍光機、硬盤高清播放器、電腦、游戲機,網絡機頂盒等。在選擇時如果你有了心中的目的,如主要想看全景聲4K電影,那你買時要確認明白。

    【連】

    就是使用什么樣的連接方式,連接方式不同,連接的材料也不同。

    • 有無線連接,目前無線主要有藍牙,WIFI,自有網絡組網協議。藍片還不同版本:4.0/4.1/4.2/5.0/5.1/5.2,目前使用較多為5.0版本,也是物聯網常用版本。WIFI頻段有2.4G,5.2G 二種,5G更快,傳播距離短等。
    • 有有線連接,HDMI:用于:播放器—HDMI線—功放—HDMI線—視頻設備,音箱線:功放—音箱線—各只音箱,低音炮信號線:功放——炮線——低音炮,光纖

    【功放】

    主要指的就是功放,又叫功率放大器。為啥還必須要功放呢,從音源輸出的信號比較弱,沒辦法驅動音箱。

    功放按常規我們可以分二種,主要完成看電影的,我們AV功放,主要完成音樂播放的,我們叫HIFI功放。HIFI功放又前級,后級,合并機之分。前級負責電壓放大,后級負責功放放大。早期朋友喜歡這種前后機,但近些年來,合并機更受歡迎。

    那功放的品牌,做AV功放的品牌,由于技術含量較高。所以國內基本很少有品牌去。更國際上主要更多以日系品牌為主,如天龍,馬蘭士,安橋,雅馬哈,SONY,先鋒。

    而HIFI功放相對復雜度要低一些。所以國內,國外的品牌就比較多了,HIFI功放陳上述的品牌還有NAD,天逸,ROTEL等

    【視頻設備】

    有大尺寸電視機,投影可選,還有近幾年很流行的,激光電視 100寸左右。

    【連接線材】

    連接線材,這幾年都被炒作,玄得很。同時也是利潤很好的一個產品。有的線材一條上千元。我個人認為,一個學生學習成績不怎么樣,使用上萬的鋼筆。難道就能讓成績提升了。但如果反過來,如果一個學生非常優秀,配得上這萬元的鋼筆,好似成立。

    接下來:家庭影院和HIFI音響,哪個更適合我們?

    家庭影院 功放是多聲道的。目前常用的有5.1 還有7.1 而HIFI音響基本屬于2.0 或2.1.

    關于家影影院的聲道 標法名稱的介紹:
    5.1,5.1.2 7.1,7.1.2 等 名稱中 的X.Y.Z X可以是水平面的音箱數量, Y是低音炮的數量,Z 來自天空等數量。

    但是家庭影院,他也可以用來聽音樂。一般情況就是那2只落地主箱發聲。

    而HIFI音響同時,也可以接在電視上作一個伴音系統,當然這聲音一定會比電視發聲好很多。

    家庭影院重心在于把影視作品的清晰度,1080P,4K,8K解碼完成,同時把還聲音放大到一定功率后通過各個接口去驅動(推動)各音箱。目前主流聲音效果標準有Dolby Atmos 與DTS:X ,還有Auro 3D、IMAX Enhanced等。這些都需要功放,音箱,輸出等器材整體配合。

    同時對于HIFI音響,他更多強調音樂的表現力,要求HIFI功放能有一個非常好的 瞬態電流強大 和HIFI的設計理念。
    瞬態電流強大:以前我的確也不理解,什么玩意,還要電流瞬態值高,正常的音樂可能不需要,但如果一個高音來了,音箱單元又在承受的范圍,你功放這時候就得給力,一下子就把推上去,這個有就像汽車百米加減速,可能不是天天在使用,但那天你煩死旁邊這個慢性的人,想超一把車。你的車是可以給你這樣的機會的。

    HIFI設計理念:這個我是在馬蘭士身上看到,其他品牌有沒有我不知道,①他在電源放大器外又安裝一個鐵盒,還很厚重的樣子,原來叫磁罩,電磁聲會相互干擾,所以要罩起來。②他把數字,模擬設計雙聲道全分離式電流反饋型Hi-Fi集成放大器,數字,模擬分別使用自己的一套線路與放大器。③線路最短法則,就是聲音輸出與外接口線路最短,讓聲音信息無干擾盡可能快輸出。

    而影院更多強調他的聲場與沉浸式。家庭影院和我們在電影院看到的電影,可能差異就是人多少,空間大小,音箱數量。目前影院的片源格式,聲音解碼,杜比全景聲,IMAX,8K,這些家里都可以實現。所以影院比較在推什么4D,5D,6D。只能從座椅,噴氣,淋水(場景真實感氣氛)上做升級。家庭目前最多可以使用32只音箱。

    哪一個更適合您,看你的主要需求和預算。用聲音美化我們的生活!

    喜歡請點個贊,影音行業,關注我不迷路!



    廣州海印廣場四樓的域豐音響聽音室,舉辦了中國新民樂代表人物馬久越的新唱片《詩經》分享會,開辦之前幾天,Naim Statement功放終于從天而降,帶來無比的視覺與聽覺震撼。天藝唱片公司負責人簡總,前一天就先前往認識場地,雖然不是吹毛求疵的發燒友,但他欣賞了Naim Statement功放+法國Focal Grande Utopia EM EVO音箱組合,播放陳佳演唱的鄧麗君歌曲,居然感動得難以言喻。簡總說在錄音棚也好,在公司用一套BBC標準的監聽設備也罷,他從未聽過陳佳的嗓音如此清澈通明,如此婉轉多情,如此的撩動人心。活動當天,馬久越在觀眾未入場前,先聽了一段自己再熟悉不過的錄音,同樣興奮莫名。馬久越說他大江南北舉行唱片分享會,也曾用過號稱數百萬元的音響設備,但聽到的聲音都不是他想要的。

    在活動進行中,每播完一段音樂,馬久越都按奈不住興奮之情,開心得像個小孩子。他說這對比人還高的Focal Grande Utopia EM EVO音箱,居然能發出極其細致綿密,高低二端延伸精彩,線條又凝聚干凈的聲音,非常不可思議。更叫人之吃驚的是Focal的音染非常低,關鍵的中頻區域幾乎沒有添加任何色彩,在NS-10音箱上能聽到的所有細節,至尊烏托邦不但能全數還原,而且還更溫暖悅耳,更平滑流暢。馬久越說他的錄音由于經過多次混音,一些音響系統因為頻響不夠平直,或者動態壓縮會遮掩細節,導致某些樂器的聲音“消失”了。但是透過Focal的至尊烏托邦音箱,他仿佛回到錄音棚內,多聲軌混音的層層疊疊被抽絲剝繭展現開,但就算音量開得很大,卻絲毫不覺得刺激有壓力。馬久越表示等疫情緩和之后,他會帶北京那群中國音樂界的大佬們到廣州來開開耳界,讓他們知道Hi-End音響的效果已經達到如此境界。

    至于Naim Statement前后級功放,馬久越也是第一次接觸,聽到售價后不免倒吸一口氣,卻又頻頻對其強大的驅動力與綿密的效果贊嘆不已。馬久越回憶他創作《精靈》時, 有段旋律一直揮之不去,持續了一個星期。然后就在半夢半醒之間,所有的音樂都在腦子里呈現, 就像放電影一樣,心里豁然開朗。三個半小時后,連小樣、唱腔、樂器,所有的配器全都搭好了。三個小時期間他是哭著做完的,這種情緒既不是興奮、也不是喜悅、更不是悲痛,就是一種嗨的感覺,像喝了酒的狀態。如同一種情緒的發泄,音樂便噴薄而出。他聽到這套Naim Statement前后級功放,那種嗨的感覺又回來了,《聆聽中國2-精靈》這張專輯中沒有合成樂器與效果器,全是真實民樂器,但卻好像聽到電子舞曲的痕跡,能聽到和聲的豐富變化。

    大音量時Statement功放舉重若輕,Focal至尊烏托邦的16英寸低音單元威力龐大,極低頻下潛輕松有彈性,像化骨綿掌般打在身上的勁道實在讓人著迷。小音量時Statement功放又堅實穩定,讓Focal至尊烏托邦的鈹高音保持穿透力,不空虛不腳軟,節奏明確有躍動感。他舉《蜀山》這首曲子為例,音樂內容并不是描寫一座山而是一直向上攀爬的執著態度,通過強烈的鼓點及不斷重復的樂句,配器一直往上疊,象是爬山,爬爬爬,累積,累積,配器到達頂峰的時候再一件一件往下撤,形成了電子樂器一般的效果。發燒友注意到的通常是堅實奔放的中國鼓,與西方較寬松的定音鼓或軍大鼓有明顯的不同,Focal至尊烏托邦當然沒問題,在坐滿五十人的大空間中激起卷動的空氣,聲勢浩大。馬久越聽的卻是曲中古箏獨奏的細微表情,以及不同樂器勾勒出的綺麗色彩。Naim Statement功放+Focal Grande Utopia EM EVO音箱當然輕松過關,大而恢弘,小而精致,動如脫兔,靜茹處子,這大概是有史以來我聽過最讓人滿意且心動的旗艦音響。


    Naim超級旗艦Statement NAC S1/NAP S1前后級


    NAP S1 旗艦前級放大器

    ●模擬輸入 :3x DIN, 3x RCA, 2x XLR 平衡

    ●音頻輸出 :1x XLR, 2x 非平衡 (4 pin DIN 插座)

    ●重量 :61.5kg

    ●尺寸(HWD):940×270×412mm


    NAC S1 旗艦后級功率放大器

    ●模擬輸入 :1 x XLR (每個)

    ●音頻輸出 :供扁形及4毫米香蕉頭插座專用的接線柱

    ●功率輸出 :746瓦/8Ω,1450瓦/4Ω,9000瓦充/1Ω

    ●重量 :101kg/臺

    ●尺寸(HWD):940×256×383mm


    2014年,Naim發表了百年難得一見的Statement NAC S1/NAP S1旗艦功放,保證可以讓地表上任何難以驅動的音箱俯首稱臣。超過一百公斤的NAP S1單聲道后級8Ω負載下擁有746W功率輸出(相當于1匹馬力輸出),阻抗減半時輸出功率倍增為1450W,更可怕的是就算阻抗掉到1Ω,這部功放仍可穩穩地輸出9000W功率!Naim的首席工程師Steve Sells很早前就想過要打造“無堅不摧”的超級放大器,整個研發構想早在十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發部門提出了初步構想,直到2011年才正式啟動Statement項目計劃。Statement最終目的是做出音響行業前所未有的設計,一般音響產品多以現有型號為原形進行改良,Statement系列則完全由空白藍圖開始,然后經三維電腦模型制作,設計師開創了全新的直立式機箱結構,那是把電磁波與機械干擾減至最低,同時又把散熱功能最大化的最佳方案。2014年終于Statement NAC S1/NAP S1功放完成,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NAC S1/NAP S1都是不計成本的設計,工程師要克服的難題只有機械與電路安排,所以采用直立式箱體以承載諸多重量級的電子零件。


    前級的另一個靈魂在于音量控制器,Naim使用了嶄新的設計。NAC S1設計了新的DVC數位音控,可以精確地控制音量,卻沒有常規數位音控的問題,因為DVC數位只是讓音量控制的「刻度」可以精細,但背后是級進式電阻。整部前級的電路,延續Naim500系列的避震設計,安裝在重量級的銅質金屬板,底下還有避震彈簧,把箱體諧振控制在9Hz左右,這已經不在人耳可以聽見的范圍,巧妙地把機箱諧振造成的影響全部消除


    NAC S1/NAP S1看起來似乎是連在一起的合體機,但實際上內部都是各自獨立分離。電源供應位于下方,底盤有A型支撐框架,固定比臉盆還大的4000VA環形變壓器,讓變壓器與機箱隔離開來。想象一下摩天輪,把摩天輪比做圓形的環形變壓器,靠A柱鎖定在Statement的箱體內部,這樣變壓器除了固定的中心點之外,其他部分就不會和機箱接觸。NAC S1和 NAP S1的主要布局相同,電源安裝在底座里,敏感的電子零件則安裝在它的上方。每一部分均采用亞克力隔板隔開,隔絕所有電磁波與電子渦流干擾。延續Naim 500系列的避震設計,線路板全部安裝在重量級的銅板,底下有彈簧懸浮避震,再以金屬外殼仔細包覆起來把外界的電磁波干擾全部擋住,箱體諧振控制在9Hz左右,已經低于人耳可以聽見的范圍。


    因為NAC S1/NAP S1的設計根本“不計成本”,工程師要克服的難題只有機械與電路工程,所以器材設計的基本想法,就是采用直立式箱體,如此才能承載諸多重量級的電子零件。NAC S1/NAPS1的電源供應位于擴大機底部,底下有A型支撐框架,提供重量級零件的支撐,同時也作為避震之用。內部電源供應全部以亞克力隔離,目的不是為了好看,而是要隔絕所有電磁波與電子渦流干擾


    NAC S1前級有六組輸入端子,全平衡放大,六組輸入端子都可以獨立設定,任一個輸入端子工作時,Statement會自動關閉另外五組輸入,徹底隔絕其他輸入端子可能的干擾。前級靈魂之一是音量控制器,NAC-S1前級配備雙重線性電平操控技術,徹底杜絕聲道之間調校時所產生的誤差,還可避免噪音和麥克風效應。一般發燒友認為最高級的音量控制是級進式音控,里面用電阻去對應每一格音量,這種方式級間精度不夠,NAC S1使用新的DVC數字音控,可以精確地控制音量,卻沒有傳統數字音控的問題,因為數字只是讓音量控制的“刻度”可以精細,但背后一樣是級進式電阻。



    單聲道設計的NAP S1后級,內部采用橋接放大模式,總共有三個放大級,第一級電壓增益使用少量負反饋,第二級是超高速錯誤修正系統,第三級則是高增益大電流輸出緩沖級。NAP S1使用的功率晶體管以過去Naim廣受好評的007為基礎,向為軍方提供產品及技術支援的半導體供應商訂制獨家超寬帶功率晶體009,這只放大晶體管以氮化鋁為材料(多用于光電工程及軍事用途),比起傳統氧化鋁它的導熱能力超過十倍以上,很適合做超大功率。不過Naim的工程師更變態,功率晶體管固定的位置還加上了一層納米鉆石粉末的涂料,這是目前導熱最好的材料之一(比銅的導熱高2.5倍),可以幫助功率晶體長時間保持線性工作。側面醒目的波浪形散熱器也是大費周章,未處理的航天級實心鋁磚以五軸、溫度控制的CNC車床進行切割,三小時才呈現出曲線玲瓏。所有金屬部件先浸泡在清洗酸液里,再置入含黑色漆墨的電解液里,慢慢在金屬部件電解形成Naim專有的黑色表面,最后進行煞費心力的人手磨光工作和質量檢查,制作一套Statement功放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


    NAP S1后級,是音響迷最愛的“無負反饋”放大線路,廠方的說法是無整體負反饋,因為在開環設計當中,局部依然需要負反饋,才能讓放大線路穩定,不然很容易把放大線路燒毀,所以Naim所講的“無整體負反饋”設計,算是很負責任的講法。單聲道設計的NAPS1,內部采用橋接放大模式,總共設計了三階放大級,第一段電壓增益,使用若干負反饋,第二級則是超凹高速錯誤修正系統,第三級則是單一增益大電流輸出緩沖級


    NAP S1使用的放大晶體管也是全新設計,是Naim使用最多,且廣受好評的007放大晶體的進化版新晶體管,型號稱為009。009放大晶體的材質使用氮化鋁(AluminiumNitride,ALN),比起傳統氧化鋁,氮化鋁的導熱能力超過十倍以上,所以就算做出超大功率,氮化鋁也能很快散熱。不過Naim為了追求更加卓越的散熱性能,還使用了納米鉆石散熱底座,鉆石的散熱速度比銅更快2.5倍。更加卓越的散熱性能,是NAPS1輸出大功率時,依然有穩定的工作溫度的保證,以達到最高的工作線性。


    NACS1前級的電路設計經過重新設計,輸入級在箱體較低的地方,安裝在穩固的純銅框架,并且設計了特殊的避震系統,讓輸入級完全與電源部份的機械震動隔離開來,不受影響。外部并加上金屬外殼,仔細包覆起來,把外界的電磁波干擾全部擋住


    千變萬化的Focal旗艦Grande Utopia EM EVO音箱



    ●頻響范圍:18Hz - 40kHz±3dB,14Hz-6dB

    ●使用單元:無限聲學負載27mm純鈹凹型球頂高音,6.5英寸W中音單元x2,11英寸W型中低音單元,EM勵磁16英寸W型低音單元。

    ●靈敏度(2.83V / 1m):94dB

    ●標稱阻抗:8Ω

    ●最小阻抗:3Ω

    ●分頻點:80Hz / 220Hz /2200Hz

    ●推薦放大功率:50 - 1500W

    ●尺寸:2012×654×880mm

    ●重量:260kg


    2018年,Focal新一代旗艦至尊烏托邦Grande Utopia EM EVO推出(EVO代表Evolution演化之意),每一代Grande Utopia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新產品通過集成NIC技術、TMD懸邊技術、加強圈及新一代分頻器等技術,成為Focal最成熟和最終極的聲學標桿。目前EVO系列共有Grande Utopia、Stella Utopia、Maestro Utopia、Scala Utopia、Diablo Utopia Colour等幾個型號,相同的技術持續下放。



    至尊烏托邦的故事始于1995年的一項重大創新:以多層發泡材質與玻璃纖維貼合而成的W型復合三明治錐盆;接下來在2002年,Grande Utopia Be率先采用了凹型純鈹高音單元;然后是Focus Time聚焦調整技術,每一項都是Focal頂級技術的典范。事實上Focal多年以來以多鐵氧體磁鐵、梅花形磁路結構、OPC分頻器保護線路、伽瑪音箱結構……創新技術,不斷引領著音響圈的發展。單元是Focal的核心價值,1987年Focal推出了三明治Kevlar振膜單元,也就是俗稱的防彈布,剛性很高且質量很輕,Focal是最早使用此材料的廠家之一,而且所有單元都在法國南部的Saint-étienne工廠制作,制程也是Focal自己研發,這樣的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Focal依然堅持所有的單元都自己制造。



    EVO系列的改進包括最新IAL2版本鈹高音,高頻延伸可達40 kHz,向下延伸的頻率可達528 Hz,因此高音分頻點可以設在2.2 kHz讓中頻與高頻無縫銜接。中音單元則是第三代W型三明治復合材料振膜,懸邊形狀上下了功夫的TMD設計,在1kHz-4kHz重要的中頻范圍內能降低懸邊工作時的諧振失真。強力Power Flower磁力系統增加了NIC(中性電感磁路)技術,Focal創造出一種難以置信的穩定磁場,進一步降低諧波失真和互調失真,達到通透無染的中頻段再生。MRR箱體結構是在MDF前障板的內側加上鋁壓鑄的環形支架,讓單元安裝時有更堅固的機械強度,即使是大口徑的勵磁低音單元也能毫無震動。當然分頻電路也進行了謹慎細致的優化,頂級零部件帶來更自然通透的音質,內部接線也重新訂制。



    至尊烏托邦的EM勵磁低音單元更是決定性進步。喇叭單元主要可分成振膜、音圈與磁鐵等部分,當功放的訊號輸入至音箱,會先經由分音器然后傳至音圈,此時音圈便和磁鐵產生電磁效應而前后運動進而驅動振膜,再推動空氣產生聲波。一般單元的磁鐵本身便有磁性,勵磁式單元卻要通電才會產生磁力;普通磁鐵的磁力會隨時間慢慢衰減,而電磁鐵只要維持供電磁力就可以保持恒定不會衰減。電磁鐵更大的好處是,只要控制供應電源的強弱,就可以控制磁力的大小,改變低頻的音色或能量,可以因應播放音樂或空間的不同做調整,使用彈性更大。Focal提供一個專用的電源控制器,配置6段切換改變低音單元效率,它的OPC+分頻器,讓用家也能調整極低頻、低頻、中頻與高頻的量感與斜率。方法是打開音箱背后的小門,用拔插跳線來調整,其優點是不經過可變電阻或衰減器,因此不必擔心訊號被衰減。OPC+加上EM勵磁單元,至尊烏托邦有近1500種可調整的組合變化,可以針對空間狀況進行最精細的調整。這對旗艦音箱還有一項特異功能叫Focus Time,Grande Utopia EM EVO的5個獨立音箱向內彎成弓形,它們共同固定在一根龍骨上,靠著一支扳手插入高音音箱背后的螺孔,轉動扳手就可以調整5個音箱的夾角,藉此改變聚焦的位置。不論你坐在遠近,它總是可以精確對準聆聽位置。

    里有一臺很多年前買的功放,主要被我用來當成音源切換設備。如果把家里所有的娛樂設備,包括機頂盒、DVD、筆記本電腦、WiFi等都都集合在一起,在整一組5.1聲道喇叭效果是不是很炫?那這臺機器有多大呢?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圖,這年頭還有人在用TAPE嗎?這樣大家應該可以知道它有多古董了。

    然而,這臺功放它其實還可以用,要把它丟掉似乎也太可惜了,放在那邊又覺得占地方。所以我也一直想幫它做點改裝的動作,只是一直找不到適當的方式,所以它就一直雞肋地佔據著家裡的一個不小的位置。到最近突然有點時間可以處理它,又想起我每次都要把筆記本電腦跟它接過來拔過去的,很是不方便,于是念頭一轉....,不如直接把它改成一臺電腦?這樣不是比較省事嗎?反正現在Mini-ITX主板有很多可選,于是乎~這個擴大機電腦改裝計劃,正式啟動....

    大家可能會有點好奇,這樣一臺大臺的功放,為什么只能放Mini-ITX主板?主要是因為這臺舊的功放,它所搭載的功率放大器有很大的散熱片,幾乎占用了大部分空間,加上I/O部分沒有太大的空間可以讓我配置主板背板,所以就只能用Mini-ITX主板。

    這次選的是技嘉H87N-WiFi主機板搭配 Intel i5 4430處理器(配置有點老,廢物再利用~),接下來就開始詳細的制作的步驟!

    首先,我針對主機板跟處理器風扇做點調整,其中由于處理器在安裝風扇之后,整體高度會高出機殼,所以先用斜口鉗剪掉原廠散熱器的風扇,換一個薄一點的風扇,以便主板能放得進去。

    另外,剛剛提到功放機箱里有很大的散熱片,未避免和主板與這些金屬散熱片直接接觸,我裁切了一片塑膠片,將它粘在主板背面,降低因線路短路而燒毀的風險。


    事實上,這個擴大機的很多功能我是用不到的,例如卡拉OK麥克風,所以我決定把它改成Power LED跟HDD LED燈號。首先將前端的操作面板拆下來,之后卸下麥克風插座,打通插座之后將LED燈固定在里面(這邊我是用透明軟膠固定,比較不會影響LED使用)。之后接電試試看它會不會亮,等一切OK之后再把麥克風插座及操作面板依序裝回,這樣就可以了。


    接下來,是最難弄的部分了,我需要將功放外殼挖出一個跟主板I/O背板一樣大的洞,雖說機箱是是薄鐵板,可以輕易用美工刀畫出痕跡,但是要切開它卻很不容易,當然我也可以每天割一點,勤勞一點換刀片,這樣經過幾個月應該就可以切出一個洞來,但我時間并不多,所以我決定祭出電動工具,用電鉆沿著美工刀割出的線鉆出許多小洞,在用斜口鉗剪穿它,最后再稍微打磨一下,完成這個挖洞的步驟。


    比較尷尬的是,因為割背板的步驟不夠小心,所以機殼出現了許多刮痕,為了讓它美觀一點,所只好多一個噴漆美化的工作。但因為外殼上有很多打印的字,所以先用膠帶把這些字貼起來,找一個空曠的地方,用平光黑的噴漆為外觀進行美化工作,之后再裝回去...


    那麼,既然最費力的部份都搞定了,接下來自然是勢如破竹直到完工?其實也不是,因為要裝的東西還很多,而且還包含一些線路修改的步驟。由于我希望這一臺機器還是只有單一條電源線,且不希望在多做機箱切割的工作,所以在機箱內裝了個一分二的延長線,把電腦的電源供應器跟擴大機的電源都接到這邊。這邊需要先將擴大機內部的部分線路剪斷重接,以便電源可以分接順利。

    搞定功放外殼部分,接下來要進入硬件安裝的步驟了,首先安裝的固定主板用的母座,這邊需要花費一點時間測量主板螺絲孔的位置,以避免到時主板鎖上之后對不上檔板。

    接下來要安裝的是硬盤和電源,這邊我選用的是60GB的SSD,并將它立起來安裝在底部。而電源礙于空間限制,我選擇的是170Watt電源,這個同樣以螺絲固定在底部,之后接好電源供應器電源線跟SSD電源、傳輸線就行了。

    最后是主板,這邊要注意對準主板尾部I/O預留孔位并鎖緊螺絲,之后把所有電源線跟開關、LED燈線路都接好,這樣就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改裝中,我一時沖動把功放原有的Delay旋鈕改成電腦的電源開關,因為我實在很少用到它,但是后知道這個旋鈕其實肩負聲音輸出校正的功能,但一切都太遲了,就只好將錯就錯了。最后再進行試Run工作,要檢查電腦跟功放是否運行正常,燈是否都亮,不該有的噪音等問題,等一切都確認ok,就把機蓋裝回去,也完成了這次的改裝!


    下圖是機器最后接上顯示器后的效果,為了方便識別,我把原本機器上操作面板打印的字用貼紙貼起來,重新標出機頂盒、DVD、電腦、WiFi路由器等,以便使用時知道哪一個按鈕是控制哪個設備,不用每次都要試半天。


    怎么樣,歡迎下面留言吐槽~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