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期,面對這個車市的寒冬,我相信大多數汽車營銷高管在過節的時候都沒有忘記好好琢磨一下2019年車市的新玩法。面對外部環境的巨變,我想用“不瘋魔不成活”來形容,如果汽車行業繼續按照傳統套路出牌,不能大膽腦洞,墨守成規勢必只能淪為他人案板上的魚。
吳曉波2019跨年的演講還未淡去,其中“私域電商、圈層社交、私域電商、會員制”無疑將成為火爆2019的商業模式創新風口,其實如果看過前幾年的跨年演講,不難發現這不就是超級用戶的2.0版本嗎?該來的總會來的。
刷流量的背后是流量荒
過去的一年中,關于自媒體偽原創和公眾號刷流量的新聞報道屢見不鮮,刷流量的背后其實是流量荒,無論是公眾號還是其他開放平臺都普遍面臨日趨嚴重的流量下滑。隨著近些年中國人口紅利的漸漸消失,新增網民數量已經是逐年下降,各大平臺爭搶用戶的競爭必將日趨激烈,僧多粥少的局面日趨嚴重。
線上線下獲客成本高
碎片化時代對于廣告主的直接影響是精準捕捉用戶變得越來越困難,尤其是當下中國網民忠誠度偏低、嬗變的特征,通過單一渠道收集銷售線索變得越來越困難,即便是國內最大的汽車垂直網站,銷售線索精準度下降也是媒介碎片化的必然結果和不爭的事實。比汽車之家更加精準、性價比更高的線上獲客渠道正在快速成長壯大,但是按照目前的進展來看,完全替代甚至部分超越也還需要一點點時間,因而主機廠的營銷策略只能跟隨用戶熱點不斷調整,5G網絡全面普及的未來幾年,這種變化相信將會是一種新常態。
車市的飽和競爭,由增量化時代全面步入存量化時代,線上線下營銷成本的不斷推高是目前所有主機廠和經銷商所共同面臨的難題。
庫存壓力大、占用資金高
在所有行業的銷售和流通領域,都有一句警世名言“庫存是魔鬼”。毫無疑問,在各個行業都普遍面臨產能過剩、市場日趨飽和、營銷成本越來越高的年代,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還面臨嚴重的庫存壓力。
眼下雖然庫存壓力高企,但是每個汽車主機廠為了盡量維持整個體系的完整和正常運轉,仍然在努力拉動生產線的運行。但這樣確實又會使得庫存壓力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大量資金被不必要的生產所占用,最終也會導致資金鏈的日趨緊張,從而對一個企業健康發展產生嚴重威脅。那么有沒有一種玩法能夠跳出這個怪圈?
如何避免做沒有尊嚴的甲方?
去年的廣告和公關圈中流傳著一個段子“沒有預算的甲方,沒有尊嚴。”曾經在甲、乙、丙方都混跡過的筆者,對此深有感悟,世間冷暖概莫如此。尤其是經濟不景氣的當下,部分車企在競爭中已經處于邊緣化的境地,甚至連某銷量排名位列行業前四的本土車企新生代巨頭也頻頻曝出資金鏈緊張、拖欠公關公司費用幾個億的新聞,很顯然不是所有的甲方都是高高在上的金主爸爸,即便常言道“蚊子再小也是肉”。
汽車主機廠,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相比其他制造業,汽車產業再困難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由經濟和社會效益來看,仍然是地方政府眼中的香餑餑和招商引資的重點。即便現金流偏于緊張,土地、設備等龐大的固定資產規模仍然是每個汽車主機廠實力的象征。
去年,一汽集團獲得16家銀行1萬億聯合授信,我想這幾乎是很多行業的老板們終其一生不可能達到的高度。
作為地方經濟的利稅大戶,除了享受各種資金和稅收方面的優惠之外,如今許多主機廠新建產能獲得土地的仍然幾乎為零,對于汽車主機廠來說,如果以巧妙的方式將這部分龐大的固定資產盤活,必定能夠帶來巨大的能量。
公關公司墊資壓力大,主機廠融資潛力巨大
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主機廠的壓力傳導至合作方很正常,墊款的成本隨之也在相應的增加,企業維持和擴大經營少不了融資,國內的媒體公關行業經過這幾十年來的蓬勃發展已經進入成熟期,在采購和經營成本本身差別不大的情況下,墊資的成本對于企業利潤就有著直接的影響。
一個項目,一個客戶,現在動輒幾千萬/上億的墊資成本,對于哪一家廣告和公關公司來說都不輕松,沒有強有力的背書,從一般銀行貸款有一定困難,由于回款周期長,成本較高且不說。發行股票和債券相比之下不失為融資的有效途徑,而在過去幾年的業務急劇擴張之前,省廣、迪思、藍標等大型廣告公關傳播集團相繼實現了A股主板上市計劃。
與此同時其他中小型的廣告和公關公司以及媒體,無論是處于業務發展融資的需要,還是投資人和核心團隊期待回報的目的,也相繼加快了上市的步伐,繼“新三板”之后,“科創板”成為一個新的重要標的。
相比之下,眼下汽車主機廠雖然日子難過,但是有龐大的固定資產進行抵押,在股市低迷,通過上市公司渠道進行融資不順暢的情況下,另一方面利用強大的企業信用背書,有地方政府進行擔保包括發行債券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融資手段,總之在獲取資源和要素的成本方面,汽車主機廠有顯著的優勢。
重要的是入股或者收購,可以采用股權置換、債券等形式,基本上不傷害主機廠現金流,相比目前在產能方面的投資基本上難逃產能過剩的詛咒,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廣告和公關行業也基本上能夠保證盈利,因而從財務投資的角度來看不失為一種穩妥的方案。
現實的境況是主機廠或許礙于甲方乙方之間的合作關系,入股或者收購似乎存在很多現實條件下的制約,但是除前文所述的幾家大的廣告公關傳播集團已經相繼上市之外,以建筑工程起價,在汽車行業尤其是傳播領域完全屬于“門外漢”的科達股份通過資本運作,一口氣收購了百孚思(iFORCE)、同立傳播(UNI GROUP)、華邑( Target-uni )、雨林木風(YLMF)、派瑞威行(ASPIRATION)、愛創(itrax)、汽車頭條、數字一百(Data 100)等八大數字營銷子品牌,主營業務實現重大轉換,這一現象無疑值得行業普遍關注和思考。
雙向需求顯性化,穩定合作關系很重要
不是所有的客戶爸爸都是金主,當然沒有預算的甲方沒有尊嚴,在這個金錢社會沒什么值得奇怪的。但是從現實來看,一方面主機廠避免在自動駕駛的時代淪為代工廠,鞏固和提升自有品牌的窗口期已經不多了,發力品牌營銷仍然是一個被迫的選項。在不影響現金流的情況下,尋求穩固的合作伙伴,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實現雙向互贏很重要。
曾有人問我,哪一家汽車公司最擅長品牌營銷,我想都不用想,直截了當的回答,顯然是通用,因為商品經濟大發展,最早出現制造過剩進而引發現代意義上的經濟危機就是在美國。現代廣告和營銷理念的出現也是為解決“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問題應時而生。歷史上通用汽車傳奇董事長阿爾弗萊德·斯隆,曾提出“不同的錢包、不同的目標、不同的車型”的經典理論,在汽車營銷史上產生深遠影響。因而在制造過剩的情況下,主機廠更需要重視營銷,花錢要花在點子上,并且要從產品開發和設計的源頭上解決問題,打造新的產業閉環,還要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大膽革新。
另一方面,現在乙方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也是頻繁奔走于各種比稿和招標現場,耗費大量精力,沒有穩定的合作關系,很難形成雙方的默契和彼此的認同,而如果能夠背靠主機廠,應該會有不同的效果,雖然對于同行競爭會有一定的排他性,但是這要從公司治理的角度上解決問題。
比較典型的案例是日系企業基本上在全球,以及在國內早期基本上都與日系背景的廣告和公關公司淵源很深,一方面這與日本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說明這種長期合作伙伴的必要性。至于這種相對封閉體系會否保護出一個“大笨蛋”,筆者認為這主要還是取決于企業自身。
避免淪為代工廠,車企需要鎖定流量入口
如果前面所有的假設都是建立在現實合作的基礎上,可行性存在一定客觀障礙,而接下來這個可能是事關未來話語權的大膽腦洞了。
汽車主機廠未來還能不能在整個產業鏈中占據支配地位,至少在自動駕駛全面普及的時代很難,當人們已經習慣于共享化出行,最直觀的體驗就是各個移動出行平臺服務品質的差別,而不是汽車品牌,就像現在滴滴有順風車、專車和快車所選擇的一樣,提供的是不同檔次的服務,因而汽車品牌模糊化是必然。主機廠為了避免在這一輪前所未有的變革中淪為代工廠,跨國車企巨頭已經提出要向移動出行科技公司進行轉變的方向。無論是自建服務平臺還是其他的方式,無非就是在搶占用戶的觸點,放眼互聯網行業,BAT所要做的就是整個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連接器,在巨大的流量黑洞面前,剩下的玩家只能努力爭搶其他流量的入口,與此同時,新增網民數量下降,加劇了所有平臺的流量荒。
這種情況下要做移動出行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所有的汽車主機廠也應該努力去搶占的就是這個互聯網的入口,吉利在收購沃爾沃轎車之后,又染指奔馳和蓮花,要試圖做“中國版”的大眾,很明顯就是試圖依靠規模效應去布局移動出行服務的市場。另一方面,作為移動出行科技公司,吉利聯合騰訊以43億的花費布局高鐵WiFi,則是在進一步拓展布局整個渠道通路,鎖定重要的媒體觸點。
對于汽車行業而言,這場前所未有的顛覆,是既定游戲規則的打破和角色的互換,以往“財大氣粗”的汽車主機廠是各大媒體的金牌廣告主,而在進入自動駕駛時代之后,每人平均每天兩小時的通勤時間已經成為各方爭搶最激烈的用戶觸點,當汽車成為一個最重要的網絡入口,意味著廣告圈中角色的互換,從金牌廣告主變為廣告商,那么作為移動出行服務的科技公司,比制造附加值更高的應該是商業運營。避免做一個單純的代工廠,主機廠就應該提前有所行動,進行業務布局。
回到一開始的話題,為什么某汽車垂直網站會員費越來越高,進而引發經銷商集團集體抵制?因為碎片化的時代,新增網民數量還在不斷降低,線索成本只能不斷推高啊,這是一個行業的普遍性難題。待到自動駕駛時代如期而至,分屏傳播是不是又將迎來“分久必合”新時代,屆時的媒介成本是多少,我不敢想象,但是從對于廣告和數字營銷市場的壟斷程度來看,至少跟30年前的CCTV差不了多少,媒體經營不是汽車主機廠的專長,培植一個獨家媒介代理公司是正常邏輯,而以現在的市值來看,布局數字營銷業務的成本還真不高,而且有經濟易行的方法。(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A的全稱是High Availability(高可用性)。
VMware HA群集一般具有一個包括兩個或者兩個以上ESX主機的邏輯隊列。
在一個HA群集中,每一臺VMware ESX服務器配有一個HA代理,持續不斷地檢測群集中其他主的心跳信號。假如某臺ESX主機在連續三個時間間隔后都還沒有發出心跳信號,那么該主機就被默認為發生了故障或者與網絡的連接出現了問題。虛擬機會自動到其他的ESXi主機上進行重新啟動,最大限度保證重要服務不中斷。
集群中一臺主機告警如下:
該主機的 vSphere HA 代理出錯: 無法安裝或配置 vSphere HA 代理
取消配置此主機上的 vSphere HA 代理時出錯。要解決此問題,請將主機重新連接到 vCenter Server。
嘗試1、重新關閉集群HA,再開啟集群HA;
嘗試2、將主機重新連接到 vCenter;
嘗試3、重新啟動主機的管理代理。
以上都不成功,最終解決辦法:點選受影響主機,右鍵-重新配置 vSphere HA
所有主機在這里集結——從騰訊代理引進NS說起
引言:該來的,總會來的。
“引進”、“不屬實”、“實錘”,經過幾個小時的反復爆料,騰訊引進任天堂NS主機并送審相關部門的消息終于得以確認,雖然距離國內消費者購買國行版NS主機還有一段時間,但畢竟這兩家公司一個規模最大、盈利最高,另一個歷史最久、口碑最好,如今在開拓中國市場上能夠達成合作本身,也算是排在世界和平,貧富差距消失(當然消失的前提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共同貧困),《半條命3》發售之后,最接近理想化現實主義的事情了。
一、騰訊與任天堂,誰更需要誰?
在我看來,合作雙方很大程度上都將對方當成了自己的拼圖。
任天堂之于騰訊,從精神上看,是行業內最強的文化外援,從物質考量,NS主機發售至今取得的巨大成功則是雙方達成合作的重要依據。一方面,去年的WEGAME《怪物獵人 世界》下架事件差不多是騰訊有史以來第一次收獲了來自主機玩家的同情與理解——盡管按照審批程序,WEGAME自己才是不遵守相關規定的一方——讓其明確意識到核心用戶所能提供的強大輿論場域,如今當騰訊企鵝有機會與馬里奧,林克,皮卡丘站在一起的時候,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對自身形象的巨大提升了。另一方面,中國主機玩家的數量雖然與PC端網游和移動端手游的用戶數量有懸殊差距,但是主機游戲自帶的文化屬性卻不斷依靠媒體網站、直播平臺、社交網絡輻射到更大的潛在用戶當中。
NS主機在我國之所以能夠熱銷,可以簡單劃分出四個階段,一階段《荒野之息》驚為天人的游戲素質和高自由度以社交媒體短視頻的渠道廣為人知;二階段《馬里奧 奧德賽》和《異度神劍2》戳中了情懷和御宅,很多人時隔多年再次擁有了購買任天堂主機的理由;三階段一句“我已經忘了自己小時候最喜歡什么了,但任天堂沒忘”搭配Labo宣傳視頻,服用后效果立竿見影(至于說這話和轉發宣傳片的人最后買沒買另當別論);四階段《精靈寶可夢go 皮卡丘/伊布》在秒拍、抖音平臺形成話題,出現了網紅帶貨的銷售局面,上述過程累計起來,確保騰訊此時入圍已經無需再從“掃盲”階段做起了。
所謂的任天堂的底蘊,就是與游戲歷史劃等號的滄桑與想象
騰訊之于任天堂,則是打開世界上用戶儲量最大,但內部結構又最為復雜市場的一把金鑰匙,這從代理消息確認當天任天堂股價的大幅提升便可見一斑。任天堂此前一系列史無前例大規模、高質量的官方中文游戲和中文系統(此前除神游代理外,只有香港和臺灣版的Wii主機有中文系統)顯然不只是服務于目前這個數量級的國內玩家群體,而是對廣闊的中國市場有著更大的野心,目前為止NS在我國的銷量甚至還沒有達到當年同期Wii的高度(我開實體游戲店十多年了,這是我和我的同行之間的親身經歷和信息匯總,畢竟哪一年生意好賺錢多我們記得再清楚不過了),明顯還存在廣闊的上升空間,而把這個空間部分讓渡給熟悉中國市場且自身體量巨大的騰訊,對于任天堂來說是一個完全合理的商業決策。
僅就中國游戲市場的正規渠道而言,沒有任天堂的騰訊依然還是一哥,但沒有騰訊代理的任天堂卻很難有更進一步的大發展。所以,同樣是中國市場這塊拼圖,任天堂只是騰訊的一塊,而騰訊很卻是任天堂的幾乎全部。
二、有人的地方就有愛與和平
在騰訊將代理NS送審一事得到官方確認之后,國內玩家群體反響積極。因為單純從兩家企業的“人設”上看,任天堂和騰訊仿佛是游戲行業創意,傳統以及鄙視鏈的兩極。一邊是享譽世界的老字號,始終高舉精品游戲的大旗,350塊錢一張的《塞爾達傳說 荒野之息》,絕對是你賺了,任天堂賠了。而國內任天堂玩家雖然談不上自視甚高,但玩過《馬里奧賽車》的人,45度戰術后仰折疊鄙視《QQ飛車》玩家簡直就如降維打擊般“看不起你,與你何干”。這些此前心懷信仰在一片游戲的“蠻荒之地”始終支持著任天堂的玩家們,如今得國內的任天堂游戲愛好者迎來了又一波爆炸性增長,此輪增長帶有明顯的互聯網2.0特征,即以社交媒體上的意見領袖為軍中帳,參與者愿意強調自己標簽化的屬性,半是認真半是玩笑地宣稱“任天堂就是世界的主宰”,并主動組織起到對任天堂產品的支持與宣傳當中。
是的,就和其他任何美好事物的愛好者沒有任何本質區別。但對于騰訊來說,一個時刻提防其傳統商業模式的顯性用戶群體,是否存在被“招安”的可能與必要呢?
先說可能性。國內任天堂玩家相比之下更像是“性情中人”,具體表現在較少對任天堂產品提出絕對的質疑,“大亂斗直面會”和“《寶可夢go 皮卡丘/伊布》壓根就不香”是其中為數不多的小小波瀾。
但是當面對外部產生的言論威脅時,就會形成堅不可摧的內部堡壘捍衛自身的正義。比如不遠的例子就是去年網易老板丁磊關于任天堂的一次商務談話在“出口轉內銷”之后被提煉出“任天堂是民間高手”的結論。不久之后,豬場旗下手游《風云島行動》因為在taptap官方賬號上含沙射影諷刺任天堂,也遭到任天堂愛好者群起而攻之,事后游戲開發組不僅第一時間出面道歉,并表示這只是一個善意的誤會,為此專門還自掏腰包抽獎十臺NS以示誠意。而騰訊的《傳說對決》在登陸NS后被用來玩梗的次數也明顯多過被用來游玩的次數(當然客觀上說,放著手機上的國服《王者榮耀》不玩卻跑到外服玩《傳說對決》,可以,但沒必要)。所以,騰訊代理NS后,只要出現哪怕絲毫“不尊重”任天堂產品文化的做法,都很難獲得這批用戶的支持。
再看必要性,大家都是成年人沒必要拐彎抹角,這里關于必要性的唯一所指就是要不要塞錢給意見領袖協助宣傳。說到這,我想起此前微博上某任天堂大V粉絲賬號就曾在關于任天堂主機的歷史描述上犯下了非常外行的錯誤,好在他知錯就改,因此當其他老玩家過來提醒他這個“愚蠢”錯誤的時候,他便當即把那條微博刪除了——如此對自己人設負責的態度,恐怕塞錢很難達到理想效果吧。而且就像上文提到的,NS在華非官方推廣當進入第三、第四階段后,已經能夠下沉到普通消費者的認知雷達范圍內,在今年大作相對缺失的情況下,《馬里奧派對》,《健身拳擊》,《分手廚房2》等二線游戲甚至成為了相當一部分普通消費者的購機首選,問其原因,無外乎快手、秒拍、朋友圈的曬物三連,而非核心玩家習慣的“明天群里統一檢查,沒買《任天堂全明星大亂斗DX》的全踢了”。
那么,在暫時不把核心玩家的要求放在首位的情況下,騰訊未來究竟將以怎樣的方式展開NS的代理銷售呢?
三、國行版NS未來將會面臨哪些局面?
需要明確的是,從國行NS的送審進度來看,最終上市販賣的很可能不是如今我們手里的NS1.0形態主機(從送審報備的產品名稱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對于現階段被調侃為“除了任天堂自己不相信,全世界都相信肯定會出”的新版機,懸念只是在于究竟會是一款還是兩款?簡化還是強化?以及與《精靈寶可夢 盾/劍》發售日是否協調一致?而這,一定程度上將是騰訊代理的NS時面對的具體情境。
純粹因為網絡問題,而疏遠了中國玩家的《噴射烏賊娘》
首先,目前國內已購買NS的用戶中,學生群體,尤其是中學生群體比例很低(對,又是我自己的行業工作經驗總結),而在十年以及更早以前,我國學生群體是任天堂掌機的絕對消費主力,當年躲著家長偷偷玩掌機的孩子長大后對于NS+PM/火紋的組合幾乎沒有抵抗力。騰訊未來代理的NS新版機如果是一款傳統制式的掌機——以任天堂的深厚功底,再設計一款經典機型出來簡直不要太簡單,不僅當代學生群體這批一代早已被騰訊牢牢抓在手中的優質客群有望實現移動端到傳統掌機的逆向轉化,對于已經擁有1.0版本主機的成年玩家來說,只要游戲供應保質保量,就會比較容易產生換新的沖動,這點在即將落下帷幕的3DS時代已經通過《怪物獵人4》與3DSLL,《怪物獵人X》與New3DS/LL的搭配得到過充分驗證了,到時就看騰訊是否能拿出足夠誠意讓老玩家選擇加入到國行陣營了。
當然,前提是到時候騰訊讓玩家在水貨和行貨之間有得選。在目前“不看好騰訊代理NS的十大理由”榜單上,排名最靠前的分別是“主機鎖區”,“大面積清理水貨市場”,“在原版游戲中假如騰訊祖傳玩法”以及“主機內置土味游戲大禮包”。國行PS4和XBOXone已經就類似問題給出過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那就是考慮到我們處在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永遠多過問題本身”的社會大環境下,任何主動閹割自身或者粗暴打壓競爭對手的做法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現狀(在神游時代任天堂就曾聯系我國相關部門對水貨市場進行過聯合執法,效果如何相信已經不用描述了吧),“和而不同”的前提下讓玩家自行作出選擇方為上策。
最后,當然就是代理主機的本地化程度了。不出意外的話國行NS依然會采用“軟件鎖區”的曲線技術保證玩家起碼的游戲體驗,并效仿PSN建立eshop的國服區,更重要的是,因為任天堂網絡服務器的特殊性,NS是目前國內三大主機中聯網最不穩定的一個,從而直接影響到了《色彩噴射團2》這種聯機爆款游戲的市場銷路。在此姑且拋開外服上云計算的NS版《刺客信條 奧德賽》和《生化危機7》不談,騰訊作為一家有著純真互聯網血統的中國企業,能否通過技術層面的努力,讓絕大多數國內玩家爽玩《俄羅斯方塊99》、《馬里奧賽車8 DX》等聯機游戲,以此讓NS的魅力得到充分展現,重要程度將不亞于國行保修卡上照章辦事的售后服務說明。
四、三大廠商在這里集結
盡管從客觀上來說,遠起四通代理版世嘉土星,流星般劃過的國行版PS2過度,至神游機的壯志未酬,直到國行版PS4才終于在時代中站穩了腳跟(至于同期引進的PSV則延續了全球范圍的生不逢時),而當騰訊代理的國行版NS上市時,中國游戲市場將歷史上第一次同時在正規渠道擁有當世主機的國行版本。
傳說中的四通代理版世嘉土星
也就是說,在三大主機擁有本土代理人的情況下(東方明珠和騰訊),產品之外的宣傳推廣也會被潛在用戶列入消費考量。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年時任微軟大中華區開發工具和平臺事業部總經理的謝恩偉先生因為一句“中國玩家需要被教育”而得罪了很多玩家,國行版XBOXone的銷量也因為一系列客觀原因而不甚理想。對比之下,添田武人卻成功樹立起“玩家之友”的良好形象,加上PS主機在華多年的品牌積累,讓國行版PS4逐漸占據了穩定的市場份額和玩家口碑,直到如今,每逢國內電商的促銷季,國行PS4也會推出專門的讓利銷售以促進銷量,而國行版XBOXone的營銷文案老師們如果可以別再把半透明手柄翻譯成“絕對領域 黑/白”這樣的尬詞,相信憑借其產品優異的性能,一定可以重新獲得玩家的認可。
至于國行版NS呢,考慮到不出意外的話到時候我店鋪貨架上肯定會擺放這臺主機,那么在騰訊沒有找到適合自己公司的添田武人之前,請務必不要讓“XX少女”、“XX男孩”甚至CXK之流代言這臺主機,相關負責人最好是連這個念頭都不要有。
三大主機和各自代理人的確立,也將給國內游戲媒體從業者帶來一些新的變化,因為在社交網絡時代到來之后,任天堂在中國幾乎沒有了官方的聲音(因此當初《精靈寶可夢 日/月》的中文版官宣才顯得那么來之不易),連同國內任天堂愛好者還將某些媒體劃分為對敵陣營加以對待,各大媒體頻繁受邀出席并報道PS4相關的一系列發布會,而輪到任天堂的時候卻也只能隔岸觀火,在外媒披露的信息中尋尋覓覓。隨著騰訊的入局,類似情況將不復存在,等到國行版NS的第一場發布會開始時,一些事情勢必就會變得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