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定的方案是把NVMe固態硬盤換成1TB的,把SATA固態硬盤換成2TB的。選擇時直接就奔著高性能的去看了,因為那些4K視頻素材體積太大了,隨便1個Vlog就是7-8段左右的素材,一小段素材基本都是6GB以上,我可不想把時間都浪費在復制素材、加載素材上。NVMe固態硬盤我選的是1TB的鎧俠EXCERIA PLUS RD10,為啥不選2TB的?辛苦你們看完價格再來和我探討這個問題。
SATA固態硬盤還在糾結用哪個品牌,先不管了,先把NVMe固態硬盤換上再說,用螺絲刀把后蓋螺絲都松開,撬棒沿轉軸處用力,大力出奇跡,一下就搞斷了,呃,我是說搞開后蓋了。
用刷子把內部的灰清一下,用吸塵器把風扇葉片上的灰也吸一下。
換固態前建議大家把筆記本的電池先斷開電再操作,要不然萬一手殘就翻車了。把筆記本上原來的固態拆下來,把新買的固態裝上去,就這么簡單完成了升級了。
鎧俠其實不是一個新品牌,是原來的東芝存儲改的名,所以品質方面還是不需要擔心的。這款EXCERIA PLUS RD10的性能也非常豪橫,使用的是NVMe 1.3C接口,走的是PCLe Gen3x4通道,順序讀寫速度高達1700/1600MB/s,隨機讀寫速度高達350000/400000 IOPS。
如果手里是配置比較強悍的臺式機,就可以挖掘出這款怪獸的全部潛力,不過記得給它加個散熱片哈。我這邊是放到筆記本里用,就不追求極致了,穩定、高速、耐用就行。
把固態硬盤傾斜著插入槽里,用螺絲固定住,就可以了,有條件的小伙伴記得搞一塊導熱硅膠片貼上,要不然高性能的NVMe固態硬盤在大數據讀取操作時發熱量真的不小。我買的還沒到,就先不放了,等下次加SATA固態時,再貼上吧。
換好固態硬盤之后,把原來的系統遷移到新的硬盤上。遷移系統的工具非常多,老毛桃、大白菜里面集成了好多這種工具。我用的是整盤遷移,把原來512GB的固態完整的備份到鎧俠EXCERIA PLUS RD10上去了。
備份完之后一開機,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所有軟件、資料全都在,一點也沒有變。接著跑一下這塊硬盤的性能,先上CrystalDiskMark 7人測試結果,順序讀寫速度分別達到3069MB/s和3046MB/s,我的筆記本配置拖了這塊硬盤性能的后腿,不過這個速度已經非常不錯了。
接著對硬盤進行100GB的大文件寫入測試,速度穩定在2700MB/s,雖然只是個跑分,雖然我們的手里的設備暫時也達不到這個速度,但是看著這個結果就感覺心里很寬慰,就感覺我的電腦運行如飛了有沒有。
對了,以上的測試都不是空盤測試,都是基于我的這塊硬盤已經寫入了近500GB以后的速度,也就是說,目前我的這塊鎧俠EXCERIA PLUS RD10 NVMe固態,已經有接近50%的填充容量了。如果不分區,直接測評空盤,相信跑分數據會更好一些,但是那樣就不貼近實際了,畢竟我們買了硬盤之后都是要用的對吧。
對我來說,硬盤升級就是為了擁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快的讀寫速度,先把前段時間拍的一些素材復制到工作環境里,111個文件合計28GB,寫入鎧俠EXCERIA PLUS RD10 NVMe固態的速度穩定在428MB/秒,這個速度讓我很滿意,素材再多、再大也不用干著急的等著了。
再就是開軟件的速度也提升非常明顯,之前打開Adobe全家桶里任意一個軟件時,就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加載過程,就是下圖里紅圈的地方,載入速度比較慢。升級了鎧俠固態之后,這個載入過程變短了,各項插件基本是秒過,你都看不清它加載了什么。軟件打開的等待時間明顯變短了。
沒有升級之前,如果一個工程比較大,素材比較多的情況下,緩存文件加載過程也比較慢。好不容易等到軟件打開了、項目打開了,但是素材還沒有完全載入完成。換用新的NVMe固態之后,這個現象也減少了,很多項目打開之后就可以直接操作了,直接就沒有緩存文件加載的過程。
對了,鎧俠EXCERIA PLUS RD10還有一個配套的SSD UTILITY管理軟件,通過軟件可以看到硬盤的健康良、溫度等信息,還可以對硬盤進行固件升級等個性化操作,建議游戲用戶一定要裝這個軟件,我這邊主要是剪視頻,基本用不到,所以就不安裝了。
我這邊剪輯視頻、渲染視頻對硬盤的考驗還是非常大的。雖然沒有使用額外的散熱輔助裝備,但是這塊硬盤的發熱控制還是非常不錯的,日常使用溫度在38度左右,渲染導出時,也能控制在55度左右,一直沒有遇到過過熱降頻的情況。從目前的體驗來看,鎧俠EXCERIA PLUS RD10這塊NVMe固態硬盤的素質還是相當不錯的,有需要升級高性能固態硬盤的用戶,可以考慮下這款產品。
件是設備的底層程序軟件。作為硬件設備的靈魂,固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件的功能及性能。
固態硬盤固件不像安卓ROM那樣需要經常添加新功能取悅用戶,雖然固態硬盤也有雞血固件提升性能一說,但畢竟穩定性才是主要的,通常對于性能的挖掘早在初版固件研發階段就已經達到了目標。除非固態硬盤所用的閃存發生變化,否則固件提升性能的情況是很少見的。
當然這并不是說SSD的固件就不再重要。一款固態硬盤的兼容性、穩健性表現都與固件密切相關。產品在上市之后新發現的數據處理、糾錯算法等方面的缺陷,以及在特定PC平臺下產生的個別兼容性問題,都需要通過固件更新來進行修復和增強。可以說固件的及時維護和更新也是固態硬盤售后服務的一項體現。
東芝為消費級固態硬盤產品提供了SSD Utility工具箱軟件,通過它可以自動聯網檢測固件更新,并提示用戶升級。
東芝將固件更新分為三大類別:重要、建議和選用。重要類型的更新包含了對固件漏洞的修正,可以提高SSD可靠度與效能,強烈建議用戶更新以便使SSD以最佳狀態運行;建議更新則是修復一般性固件錯誤,改善特定平臺下兼容性,有需要的用戶可以更新;選用更新不需要用戶操作。
下圖所示當前TR200固件版本為SBFA12.2,新固件版本為SBFA12.4,屬于推薦所有用戶升級的重要級別更新。
以東芝TR200為例,固態硬盤作為系統盤使用時無法在Windows內完成固件升級,所以需要臨時使用其他硬盤作為系統盤開機,然后安裝SSD Utility對TR200進行更新。或者也可以使用SSD Utility生成開機版優盤工具箱來完成聯網固件下載與升級。
雖然固件更新通常不會影響盤上數據,但在更新固件前還是建議首先進行一次完整的數據備份。在點擊更新按鈕之后,固件會自動下載并安裝到固態硬盤中。
固件更新通常會讓SSD在面臨異常斷電等意外時帶來更強的健壯性表現,東芝SSD Utility同時提供有異常活動警告提醒功能,對溫度、可靠度、健康度等各類異常情況第一時間發出通知,幫助用戶及時發現和消除對固態硬盤穩定運行不利的事件。
芝升級了旗下 Satellite 系列筆記本電腦,其中的 C 系列、L 系列和 P 系列都得到了更新。
C 系列筆記本的外觀經過了重新設計,現在它擁有和 L 系列一樣的 24 毫米厚度。其中 C40 配備 14 英寸、分辨率為 1366×768 的顯示屏;C50 采用 15.6 英寸的屏幕,分辨率與 C40 相同。二者都配備 8G 內存和 500G 硬盤,運行 Windows 8 系統。
L40 和 L50 組成的 L 系列采用和 C 系列一樣的屏幕規格,它們主要升級了硬盤和運行內存——L40 和 L50 最高支持 1TB 硬盤和 16G 內存。
采用 4K 屏幕的高端筆記本 P50t 是此次更新中的最大亮點。它的屏幕尺寸同樣為 15.6 英寸,但分辨率卻高達 3840×2160。除此之外,它還采用英特爾 i7 四核處理器,1T 機械硬盤和 8G 固態硬盤組成的混合存儲,整機重量為 2.35 千克。
全新的東芝 Satellite C 系列、L 系列和 P 系列將在下個月全面登陸亞洲市場,泰國和菲律賓用戶現在就已經可以提前買到它們了。
題圖來自 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