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社會中,電腦已經成為生活中,不能分離的物品了,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娛樂,大家對電腦都是極度的依賴,而更有一些小孩子成為了極度的電腦迷!
人性化電腦
“人性化、智能化”是現實生活中,常出現的名字,這是未來科技的發展趨勢,雖然路途還很漫長,但是這些都不是什么難題。
在阿衰漫畫中,電腦專家小沖就提出了這個偉大的設想,認為人性化是電腦的發展趨勢。但是阿衰這個學習電腦不過幾天的新人,對于這些名詞顯然很難理解,就讓小沖舉個例子,說說到底什么是人性化。
小沖的解釋中,所謂的電腦人性化,指的就是電腦會更具使用者的時間長短,來區分之間的關系疏密。就如在外玩耍時,爸爸把你的游戲刪掉了,而你回到家中時,電腦會自動給你提醒,并表示已經自動備份了游戲的存檔,當前依舊可以玩。
而在這個例子中,顯然小沖玩電腦的時間更長,爸爸時不經常玩電腦的,所以對于電腦來說,最親的就是小沖,而對于爸爸的行為,電腦也要盡可能地保護小沖的權益。
你一定不是電腦迷
而所謂的電腦迷是什么呢?
我們知道,在阿衰漫畫里面,小衰是一個搞怪專家,但是小沖卻是一個電腦專家,小衰的電腦技術還是跟著小沖學習的。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小沖給給電腦迷做出了一個定義!
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不是上廁所也不是刷牙,而是自動的做到電腦前,慢悠悠地打開電腦再說,你不一定要玩,但是你得把電腦打開,方便后續的玩耍。
然后面對生活中的場景,也能夠一下子聯想到電腦的操作,比如你拉開抽屜看到一個文件,你想打開看看是什么東西,你首選做的不是用手打開它,而是下意識地雙擊了一下右手,想直接雙擊打開。
顯然這就是一個中毒已深的電腦迷!
為一個老電腦迷,咱玩電腦已有40個年頭。其間,電腦硬件、軟件的發展日新月異,令人目不暇接。
但電腦硬件最核心的部件一一CPU一直只有Intel和AMD兩家,各領千秋。而軟件的核心一一操作系統則僅有MicroSoft(微軟),一家壟斷(僅在個別特殊場合有Iinix在用)。
咱從Dos玩起,玩到WIN3.1~95~98~2000,WlN7~10,感覺這么多視窗系統的新老交替都是功能的擴展和性能的提升,界面平穩過渡,換個新版本使用起來依舊能得心應手。
然而到了這WlN11,原有的格局被打破,界面有了很大的變化,以至于咱在首次使用時一時半會竟找不到"關機"按鈕!
很無奈,布局改變,不僅取消了大家最熟悉的"程序"菜單,連這"開始"菜單也被從呆了30多年的左下角被挪到了任務欄的中間(而且只有一個咱不熟悉的圖標,只有將鼠標移在其上方現"開始"字樣)。這不,學用WlN11,咱先得從了解這"開始"菜單開始。
若要將"開始"菜單移回左下角,操作其實也很方便:設置→個性化→任務欄→任務欄行為→任務欄對齊方式(有"靠左"和"居中"兩個選項)。用熟悉了,感覺還是WlN11默認的"居中"看起來更方便(符合人們的視角習慣)。
WIN11沒了"程序"菜單,這程序的入口似有四個地方:
1、桌面快捷鍵
2、"開始"→已固定(點擊鼠標右鍵:已有程序刪除,桌面程序可加入)
3、"開始"→所有應用(與原"程序"菜單相仿)
4、"開始"→推薦的項目(根據你的使用情況系統自動增減)
讀書筆記,暫且擱筆。這WlN11還有好多新的功能(如小部件的應用、廣告如何精簡等)咱尚未了解,有待于日后進一步的學習……
訴》》
電腦游戲害慘了兒子
周莉,39歲,巨蟹座
我是一個絕望的母親,所有的絕望都來自15歲的兒子。他讀初三,明年中考,我估計他中考成績不會超過300分,幾乎沒有可能讀上高中。
眼睜睜看著他就這樣毀掉了,我除了痛心就是絕望。兒子走到今天這一步都是游戲害的,他讀小學時是很乖的孩子,初一時認識了幾個問題孩子,跟著學壞,迷上了打游戲。成績直線下滑。我們跟他說什么也沒用,老公的拳頭,我的眼淚,對他都沒有任何效果。電腦、手機才是他的親人,為了上網打游戲,他可以不吃飯不睡覺,有點時間就撲在上面。
老公工作忙,每天回家很晚,基本上只有周末能和兒子打個照面。如果他覺得兒子聽話,沒惹事,對兒子就亂寵,有求必應。最夸張的時候一周給了兒子上千元零花錢。如果我告訴他了兒子的種種劣跡,他的態度就180度大轉彎,直接把兒子往死里打。我曾經讓老公去了解一下電腦游戲,看看它到底為何如此吸引兒子?再有針對性和兒子交流,結果他上網玩了5分鐘就玩不下去了,說一點意思沒有,比打麻將斗地主差遠了。
兒子的教育基本上是我在管,這也是我人生最大的失敗。無論以前讀書還是現在工作,我雖然不是特別拔尖的,至少也是中上水平。唯獨在做母親教兒子方面,差得一塌糊涂。在兒子面前,我流了這半輩子最多的淚,無數次哭著哀求他戒掉游戲好好讀書。在他周末通宵打游戲時,我傷心到當著他的面用刀片劃手腕,他小小年紀卻有鐵石心腸,眼睛直楞楞地盯著電腦屏幕,看都不看一眼我。現在我不會再干這種傻事了,眼淚已為他流干,心也死了。然而,再怎么絕望,他也是我兒子,(我心里多么希望不是)還得繼續管他。我和老公準備下學期給他轉學到遠郊一所以管理嚴格著稱的中學,留一級,也再給他一個機會。沒想到他堅決反對,威脅說要轉學他就逃學,并離家出走。
面對這個被電腦游戲毀掉的兒子,我該怎么辦?還有沒有辦法,讓他能夠從游戲中走出來,重新成為一個正常的學生。
對話》》
審視反思一下成年人的生活
張娓: 讀你的郵件,我感受到了你的難受、無助、無力。
周莉: 謝謝,生了這樣一個兒子,也不知道上輩子造了什么孽。
張娓: 上輩子遙遠而虛幻,這樣的歸因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周莉: 這輩子我最不應該就是生下他,懷上他本來就是一場意外。
張娓: 但他已經出生,長到了15歲。你的煩惱和困擾是他沉迷于電腦游戲,而非他的存在吧。
周莉: 對,他沉迷電腦游戲太嚴重,毀掉了他自己,也毀掉了我們一家,最痛苦和絕望的是找不到解決辦法。
張娓:如果把兒子沉迷于電腦游戲看作是一個癥狀,這個癥狀到底在述說什么?提醒什么?
周莉:歸根結底是我們家長的問題吧,當初沒把他教好,管好。 但已經這樣了,又該怎么做?
張娓: 也許可以試著先跳出兒子的問題,平心靜氣地審視反思一下成年人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哪里出了問題?我的內心安靜安定還是躁郁慌張?我的壓力和難受到底來自哪里?
手記》》
用什么來抵御電腦游戲的誘惑?
14日下午,我和周莉在上清寺的一家茶樓見面。她穿著深色薄呢套裙的職業裝,短靴上面的褲襪看上去也很薄,看上去干練,也有點冷。和她在郵件里描述的那個守著兒子流淚、用刀片劃手腕自傷的軟弱無力的媽媽形象相差甚遠。
周莉再一次控訴兒子,她說了很多,我替她總結為兩點,迷戀游戲,不愛學習。我說你希望兒子戒掉游戲愛上學習,她說對,這是上選。我說那下選是什么?她說就是現在這樣狀態呀,即使到不了上選,也還是希望他到達中選,比如少打游戲,多些時間在學習上。我早不指望他考重點高中重點大學,但至少能讀普通高中普通大學。我說如果現在還不是下選呢?她說我想像不出還會有什么比現在更可怕更糟糕的情形了。我說比如他徹底不回家在社會上流浪,比如他心理出現嚴重問題,違害社會傷害自己。 周莉楞了一下說,還真沒想到這一步。我以前想的他最差就是考不上高中去讀個職校技校這些,當個藍領。我說兒子長大后若能自食其力,其實已經很不錯了。周莉說也是,比起你說的那種下選是要好多了。
我問周莉問過兒子為什么很喜歡打電腦游戲嗎?她說問過,兒子說太無聊了,又沒有其他好玩的,就覺得游戲還算好玩。 我說你覺得兒子的生活無聊嗎?周莉想了想說跟我小時比,是夠無聊的。雖然我也是獨生子女,但我小時候學習沒有他這樣緊張,每天做不完的作業,父母也沒有我們現在這樣忙,陪我的時間要多些。我說跟你比起來,我小時候就更輕松更好玩了,住平房,鄰居每家都有幾個孩子,有很多的玩伴。周莉說現在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每個人都很忙很累。我說經濟高速發展讓我們付出了很多成本,包括心理成本精神成本,比如普遍性的焦躁不安。大環境的快節奏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但我們可以在家庭生活個人生活方面盡可能慢一點,靜一點,去發現生活與生命本身的快樂、美好,這可以給予我們內心真實的安頓安適。否則,心就無根無底地在空中飄浮著,極容易被另一些虛無飄渺的東西吸附。兒子說迷戀電腦游戲的原因是太無聊了,又沒有其他好玩的。也就是說,如果他不那么無聊,有很多好玩的,那電腦游戲對他的吸引和誘惑就會降低。
周莉點點頭說,有這可能,但他怎么才會不覺得無聊?我說我個人的經驗還是慢下來,靜下來,專注地在生活中,在自然里去尋找建設內心的充實與豐富。前段時間,和一個13歲的小朋友及他的父母共度了一個周末,之前他的父母也是抱怨小朋友每天都離不開電視,手機。那個周末,我們從大人做起,不看電視,不玩手機。周六上午,我們每個人說自己想吃的一個菜,我們一起琢磨它的做法,一起采購食材,嘗試著做,到下午兩點半,總算做出來了,每個人都很開心。小朋友點的是薯片,從到農貿市場選,到回家洗、切,烤箱烘干,下鍋油炸,每一個環節他都滋滋有味地參與。傍晚的時候,我們散步,他一直在提關于土豆的種種問題,我們回答不了的,就鼓勵他到圖書館查資料。周日,他一早就主動提出去圖書館,我們各自選了自己喜歡的書看,呆了整整半天,他也沒看一次手機。下午我們到郊外,他拿著從圖書館借的植物辭典,教我們認識了4種植物。僅僅一個周末,并不能說明什么,但至少告訴了我們一種可能,如果我們愿意慢下來,認真去發現生活本身質樸的美,這種美帶給內心和精神的愉悅并不遜于高科技快節奏的現代娛樂所帶來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