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腦用久了,即使不出問題,硬件不壞,也難免會出現卡頓、運行緩慢等的情況。更新換代固然是最直接的辦法,但是現在配置稍微好點的電腦動輒五六千,尤其是像蘋果的 MacBook、Mac 等,基本上都要上萬塊,普通用戶基本上都難以做到說換就換。

    那么,有沒有辦法能讓手上的老弱病殘 MacBook 再戰兩年?今天 AppSo 就來為大家介紹幾個妙手回春的好方法。

    懶人目錄

    • 嚴管開機啟動項
    • 減少動畫特效
    • 手動&自動關閉后臺應用
    • 清理磁盤空間
    • 硬件更新

    嚴管開機啟動項

    相信很多用戶會發現,老弱病殘電腦都會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明明也沒開什么軟件,可能就開了個瀏覽器或者一個 Keynote,電腦就顯示內存告急了。

    事實上很多軟件都默認開啟自啟動選項,也就是說,只要當你的 Mac 開機后,即使你不做任何操作,后臺其實都已經開啟了一大堆應用了,所以也就造成了電腦用著用著就會經常出現內存告急的情況。

    那么該怎么關掉這些不必要的啟動項?

    首先點擊屏幕左上角的「蘋果菜單」>點擊「系統偏好設置」>選擇「用戶與群組」>打開「登錄項」標簽>選中你認為不需要自啟動的程序>最后點擊「—」即可。

    那什么需要保留,什么不需要保留呢?在這里我們建議保留一些例如壁紙應用、鍵盤映射等需要一直開啟才能生效的「電腦設置類應用」。其他的,就統統關掉吧。

    減少動畫特效

    怎樣拯救卡頓的 iPhone?減少動畫特效絕對是其中一個有效的方法。當然在 Mac 上也一樣。

    首先我們可以關閉系統整體的一些動態效果以及透明度。同樣打開左上角蘋果菜單中的系統偏好設置>選擇「輔助功能」>在左側邊欄中選擇「顯示」>勾選「減弱動態效果」以及「減少透明度」即可。

    那么,勾選了這兩個選項之后系統顯示上會有什么改變呢?首先是在減弱動態效果上,當開啟該選項后,系統上面原本的一些動畫,例如通知中心的彈出、多任務顯示、桌面切換等動畫會遭到閹割。

    上方為關閉「減弱動態特效」,下方為開啟

    而勾選「減少透明度」的話,則 Dock 欄、菜單欄、文件夾側邊菜單欄的毛玻璃效果的透明度則會降低。

    上方為關閉「減少透明度」,下方為開啟

    除了可以減少系統動畫特效以及透明度以外,Dock 欄的某些特效也是可以關閉的。

    在底部 Dock 欄空白處單擊右鍵>選擇「程序塢偏好設置」>取消勾選「放大」以及在「最小化窗口時使用」中選擇「縮放效果」。

    同樣地,將這些選項都設置好之后,macOS 上的標志性放大效果以及窗口最小化時的動畫效果會被取消,但是可以減輕系統負擔,換來更流暢的體驗。

    上方為開啟「放大」,下方為關閉

    手動&自動關閉后臺應用

    其實很多人的電腦卡頓與個人的操作習慣有很大關系。由于在 macOS 系統中,點擊應用窗口左上角的關閉按鈕實際上并不能完全退出程序,所以導致很多用戶在使用的時候后臺是占滿了進程的。

    當你覺得電腦開始卡的時候,就可以進入到活動監視器,結束那些你不需要再用到的應用。另外,活動監視器在 macOS 上是一個單獨的應用,默認放在了菜單中的「其他」文件夾中。

    打開活動監視器后,選擇不需要的進程,點擊左上角的「X」按鈕即可推出該應用程序。

    如果你嫌一個一個選擇關閉太麻煩的話,你還可以讓電腦自動幫你關掉你不需要用的的程序。當然,macOS 本身是沒有這個功能的,所以你需要下載一個叫 Quitter 的軟件。

    在 Quitter 中,你可以把一些不需要常駐后臺的軟件設置一個時長,當你沒有對這款軟件進行任何操作達到你所設置的時長之后,Quitter 就會幫你自動把這款軟件關掉。

    清理磁盤空間

    導致電腦卡頓其中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你電腦里面的垃圾已經快要占滿了你的磁盤了。把他們清理掉減輕一下電腦的負擔,也能為你換回流暢的使用體驗。

    首先我們需要來看看你的磁盤還剩余多少空間。

    想查看 Mac 剩余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點擊右上角的蘋果菜單> 選擇「關于本機」> 點選「儲存空間」即可。在這里不僅可以查看已用的存儲空間以及以及剩余空間,系統還會將已用的空間分類,讓你清除知道到底是什么類型的文件「霸占」著你的電腦。

    在上述儲存空間管理頁面中,點擊「管理」即可使用官方的方法清理 Mac 的空間。這時你可以發現有四個選線,包括「儲存在 iCloud 中」、「優化儲存空間」、「自動清倒廢紙簍」以及「避免雜亂」。

    這四個選項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幫你管理你的磁盤空間,至于各個選項的作用我們在之前的一篇專門講解如何清理磁盤空間的文章中已經詳細地講解過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進行閱讀。

    雖然正如上面介紹的一樣 macOS 本身就自帶清理磁盤的功能,但是實際上不僅操作起來麻煩,而且清理的力度也不高。所以我們也為大家準備了兩款第三方清理應用。

    首先第一款是需要收費的 CleanMyMac。這款軟件除了能更徹底地卸載一些應用程序以外,還能通過「智能清理」功能分析出哪些是可以刪除的垃圾文件,哪些是不能刪除的系統文件。

    同時這款軟件還能識別出一些你長期沒有使用或者是重復的文件,能讓你更輕松地對硬盤進行深度的清掃。

    另外一款則是免費的 App Cleaner。這款軟件是免費開放的,但是功能則比 CleanMyMac 要單一很多。但是它能夠起到一個相對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幫你卸載應用的同時清除殘留文件。

    至于像那些智能識別大、舊文件等的功能, App Cleaner 就表示無能為力,只能靠用戶自己篩選清理了。

    硬件更新

    除了像關閉動態效果,清理硬盤空間這些軟件層面上的方法以外,你還可以通過更換硬件的方法來拯救你的電腦。

    目前支持官方更換的硬件只有電池一種。按住 Option 然后鼠標點擊狀態欄中的電量圖標即可查看電池狀態。如果顯示「正常」的話則表示電池很健康,但如果是顯示「盡快更換」、「現在更換」就證明你的電池已經到了要更換的時候了。

    那么怎么更換?其實在蘋果官網即可發起服務請求。點擊這個鏈接,選擇「硬件問題」>點擊「電池問題或故障診斷」即可申請更換服務。

    您從Windows轉換到Mac時,可能會擔心如何將所有重要文件無縫遷移。


    幸運的是,Mac 提供了一些內置工具和策略來簡化遷移過程。


    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安全有效地將您的數據從Windows遷移到Mac,確保您的過渡盡可能順利。



    一、準備遷移


    在開始遷移之前,重要的是做好充分的準備。


    1. 數據備份:


    在開始之前,確保從Windows系統備份所有重要文件。這可以通過Windows自帶的備份功能完成,或者簡單地將文件復制到外部硬盤或USB驅動器中。



    2. 清理文件:


    遷移之前進行文件整理,刪除不再需要的文件或程序,這不僅可以加快遷移速度,還能節省Mac上的存儲空間。



    二、使用Mac遷移助手


    Mac 遷移助手是一個強大的內置工具,可以幫助您從Windows電腦遷移文件、設置和用戶賬戶。


    操作步驟:


    1.在新Mac上,打開“遷移助手”(位于“實用工具”文件夾內)。


    2.選擇從Windows PC遷移,系統會提示您下載并安裝Windows遷移助手到您的PC上。


    3.確保兩臺電腦處于同一WiFi網絡下,或通過以太網直接連接。


    4.在Windows電腦上運行Windows遷移助手,按照指引進行操作。


    5.回到Mac,選擇您想要遷移的內容,遷移助手將開始傳輸文件和其他數據。



    三、手動遷移文件


    對于那些不想使用遷移助手的用戶,也可以選擇手動遷移文件。


    操作步驟:


    1.使用外部硬盤或USB驅動器:


    ·將文件從Windows電腦復制到外部存儲設備。


    ·將存儲設備連接到Mac,然后拖動文件到相應位置。



    2.利用云服務:


    ·使用如OneDrive、Google Drive等云服務在Windows上備份文件。


    ·在Mac上登錄相同的云賬戶,下載文件。



    四、不同文件系統的寫入權限問題


    如果你接入NTFS文件系統的外置硬盤進行數據遷移,由于NTFS文件系統在Mac上只有讀取權限,想要獲得讀寫的完整功能,需要安裝赤友NTFS助手


    只需將軟件下載到電腦進行安裝,隨后連接NTFS移動磁盤,即可在Mac上超快拷貝,編輯,管理該磁盤上的數據資料。



    作為一款國產軟件,它擁有極高的穩定性,不像市面上許多同功能軟件那樣容易造成數據丟失的問題。無論是大型視頻文件,還是日常文檔,都能確保快速、安全的數據傳輸



    五、設置新Mac


    遷移完成后,設置新Mac以確保一切運行正常。


    1. 檢查文件完整性:


    ·確保所有文件都已正確遷移且可打開。


    ·檢查文檔、圖片和其他媒體文件沒有損壞。



    2. 安裝必要的軟件:


    ·根據需要安裝Office for Mac、Adobe軟件等,這些軟件通常需要重新下載適用于Mac的版本。



    3. 調整系統設置:


    ·根據您的偏好調整Dock、系統偏好設置等。



    六、后續操作和維護


    完成遷移后,不斷了解Mac的使用技巧和維護知識,將幫助您更好地適應Mac環境。


    ·定期更新系統軟件。


    ·學習Mac快捷鍵和特有功能,如Spotlight搜索、Mission Control等。



    總結


    通過以上步驟,您可以順利將Windows的數據遷移到Mac,充分利用Mac強大而直觀的操作系統,提升您的工作和娛樂體驗。


    希望您在Mac的世界里發現更多樂趣!

    章目錄

    • 機械硬盤 HDD 到固態硬盤 SSD
    • 升級內存 RAM
    • USB 接口和 CPU 的升級

    博主的 2009 年末的 MACBOOK 小白升級后成了一塊 13 寸的板磚,因為硬件速度太慢了,已經帶不動新系統了。每次開機就要等一個世紀的感覺,點任何東西鼠標都會變成風火輪。

    所謂忍無可忍無須再忍,扔機是不可能的,MAC 其實是可以自己更換硬件的,并不如何難,甚至可以說很簡單,雖然不算大改,但基本的 SSD 硬盤和內存條能換還是要換的。如果你有需要,可以跟著我的教程走。

    為了防止意外,如果老筆記本有重要資料的話升級前記得備份!備份!備份!本人只負責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至于每個人的操作各有差異,個別手殘黨操作失誤請自行負責。

    機械硬盤 HDD 到固態硬盤 SSD

    MACBOOK 小白的的硬盤是機械硬盤,而且是 SATA1 第一代的接口,這種速度必定是要更換固態硬盤的。

    一般來說我們都是用非原裝的硬盤去更換原裝硬盤的,主要原裝盤價格太高了,相信很少有人會去買。

    其實很多非原裝的硬件只要是大品牌,都是可以用的,跟原裝區別不大,更別提有些品牌本來就是蘋果的代工了。除非 MACOS 系統設置過禁止使用非原裝硬件,不然隨便用!

    更換非原裝盤前,你需要仔細查看原裝硬盤的型號和使用年份,因為有些已經無法更換硬盤了。

    據說 2015 年末款應該是最后可以更換硬盤的機型了,后面的 SSD 大多都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不過極少 2016 和 2017 的非板焊 SSD 應該也有,自己可以去查下。)

    2013 年以前的 Macbook 和 2013 年以后使用的 M.2 SSD 型號不一樣,部分非原裝的 SSD 用了轉接卡改裝后有睡眠喚醒問題,購買前請一定問清楚賣家。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選購升級硬盤的話,可以問問自己下面三個問題。

    • 你要使用 SSD 做什么?
    • 你有什么尺寸的 SSD 插槽?
    • 你的電腦允許什么協議的 SSD?

    如果不了解硬盤知識的話可以參考下面這個科普文,里面詳細展開了上面三個問題,根據這個思路選購準沒問題。

    如何升級MacBook筆記本的SSD硬盤-菜鳥折騰系列一

    根據上文做了番功課后,我最終選擇了最適合自己小白的三星 SSD 硬盤。

    三星 SSD 固態硬盤 SATA3.0 接口 860 EVO 250G

    (250G現在居然只需要379,之前要419,買早了....)

    三星(SAMSUNG)500GB SSD固態硬盤 M.2接口(NVMe協議) 970 EVO Plus(MZ-V7S500B)
    ¥79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6828018254519206413"></script>


    如何安裝 SSD 硬盤?

    選購完硬盤后的安裝工作十分簡單,相信我,不要怕,本博是個小白都可以,你完全沒問題的。

    第一步、首先準備拆機工具,MAC 開蓋螺絲刀,有些型號是用 T6 的,如果你要改裝硬盤架,那又是不同的螺絲刀,具體你需要咨詢店家,不要買錯了。

    第二步、開蓋還是很簡單的,就背面 8 個螺絲,螺絲長銅綠了,我還以為蘋果精細到都是用不銹鋼品質的,細節差評!

    你的螺絲感覺腐蝕得厲害的話,可以淘寶上買一套新的更換。下圖為開蓋后的 MACBOOK 筆記本硬件展示圖。

    第三步、拆前要防靜電,沒有專業的環境就簡單洗洗手,接著拆掉 2.5 英寸 HDD 硬盤支架上的兩個螺絲,拿掉塑料架,接著抬起硬盤,拔掉硬盤上的 SATA 插口。

    第四步、換上三星 SSD2.5 英寸硬盤,插上接口,對好卡口,擰上之前拆下來的螺絲架。然后合上 MAC 后蓋,成功!

    換上三星 SSD 盤后,如果直接開機就是一片空白,最多一個問號,因為沒有裝任何系統。

    需要先進入磁盤工具,選擇抹掉,然后填寫一個硬盤名字,格式為 Mac OS 擴展(日志式),方案是 GUID 分區圖。抹盤后再通過 U 盤或者 TM 時光機來重裝系統或者恢復系統。

    ( 10.12 版本后只有 APFS 格式選擇,如果是裝 WINDOWS 系統選擇要 ExFAT 或者 FAT32 格式。如果是選擇分區抹掉格式化的話,會沒有方案這個選項)

    建議:

    如果你的 MAC 電腦自帶光驅的話,你可以將光驅卸下,購買一個硬盤架將光驅位改為硬盤位。然后把原有 HDD 放在光驅位,把新買的 SSD 放在硬盤位。系統放在 SSD 盤就行了,HDD 可以存資料。光驅拆下來做成 USB 外置光驅這樣最好,這樣的改裝除了速度加快外,容量也更大。

    (改裝失敗的話主要是搞錯了光驅接口,沒有對應硬盤接口。請注意如果要接外置硬盤作為系統盤,需要檢查下 USB 接口速度,太慢就不要用,硬盤容量能一步到位是最好的。)

    下面的硬盤速度是理論上的,實際速度還要看硬盤在電腦中的運行情況判斷:

    筆記本 HDD: 100~150MB/s (5400 轉平均讀寫速度大約在 60-90MB/S)

    臺式機 HDD: 100~300MB/s (7200 轉大致在 130-190MB/S)

    固態 SSD : 500MB/s~3500MB/s (根據不同接口和協議速度不同)

    升級內存 RAM

    內存定義:閃存芯片集成主要是用來緩存臨時數據,內存作為一個高速存取的設備,速度和電流差不多,是硬盤速度的 50 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起 CPU 的計算能力,不會像硬盤一樣因為讀取速度過低而造成資源浪費。而且臺式和筆記本的內存不是互相通用的。

    硬盤像倉庫,而內存像家,倉庫用來放東西,家用來日常活動,平時將暫時不需要的部分保存在硬盤里,需要時再裝入內存。內存的存在,使得文件的傳輸過程由“硬盤—CPU”變為了“硬盤—內存—CPU”。

    理想情況下如果 CPU 計算所需要的數據剛好都緩存在內存里,計算的時候只從內存讀取就可以,但如果內存耗盡了,就要硬盤中調取數據,這個速度就會很慢,感覺像電腦卡了一樣。

    內存性能參數中,主要關注內存時序和頻率,內行看時序,外行看頻率。博主外行,只配看頻率,時序就一句話帶過,不多聊了。

    時序:一般存儲在內存條的 SPD 中,一般數字“X-X-X-X”分別對應的參數是“CL-tRCD-tRP-tRAS”,同頻率下,CL 值(內存延遲時間)越小內存條性能越好。在大部分主板的 BIOS 中可以設定。

    內存更換準則:主板決定支持多少頻率的內存條,頻率越高內存處理速度越快。

    就算內存頻率高于主板頻率,同代內存條也會自動降頻到主板對應的頻率的,同一代的內存頻率不一致也可以混用,因為高頻內存會自動降頻到低頻,與低頻內存組成雙通道,而不同代的內存則不能混用。

    如果主板允許的話,組建雙通道比單通道效率要高,也就是 2 條 4g 的內存條比單條 8g 的內存效果要好

    (注意盡量購買同一品牌、同一工作頻率的內存條。不同容量也沒關系,比如 4G+8G 這樣組合也可以,但最好還是統一,否則內存條容易出現兼容問題和死機)。

    DDR3: 第三代的內存分兩種:一種是早期的標壓板 ddr3 內存條 1.5v,第二種是改良的低壓版 ddr3l 內存條,工作電壓 1.35v。主要有 1067MHz、1333MHz 、1600MHz、1666MHz。1066 由于比較老了早停產了,比較難買。

    DDR4 :第四代的內存條頻率一般為 2133MHz 和 2400MHz,如果主板支持,也可以選擇更高的如 3200MHz 或 4266MHz 的高頻條。一般 2015 年后的電腦才有 DDR4 接口。

    綜上所述,升級內存從某個角度來說比升級硬盤更重要。有些是板載內存換不來了,如果你的內存是 2013 年前沒有焊死在主板上的還可以一換。

    三星、鎂光、海力士是真正意義上的內存制造三巨頭,還有南亞(臺灣),這些都是自己生產內存顆粒,而像威剛、芝奇等這種內存廠商需要外購內存顆粒然后自己去組裝。

    三巨頭的內存條不零賣,只給品牌廠家做代工,比如海力士給 MAC 代工,我小白上的內存條就是海力士的,大牌的零售版基本上是假貨或者拆機貨,拆機貨沒保修。

    而鎂光 Micron 旗下的英睿達 crucial 才零售內存。不要買鎂光子公司 Spectek 出的大 S 顆粒,因為它是專門處理鎂光檢測中不合格的降級顆粒,顆粒上會打上 Spectek 的大 S 標志。

    內存條顆粒分為:原廠片、白片、黑片。原廠片肯定是最好的不用說了,白片是有帶你瑕疵,但是還可以用,遇到黑片就慘了,完全淘汰品。

    馬甲條這個東西我感覺是專門用來超頻的,所以才加了件金屬外衣來散熱,超頻一般人很少用到,太損硬件了。當然高頻的內存條最好不要是裸條。

    內存條因為拆卸簡單,而且壞了也帶來不了毀滅的打擊,再說大品牌不零售,只能買買貼牌廠家的了,只要不買到黑片,還有金士頓(我不喜歡這個牌子),其他隨意。

    如何選擇內存大小?

    升級內存前必須注意主板是否兼容內存條的頻段,不然可能出現識別不了的問題。

    檢查本機的物理內存,可以點擊 Mac左上角的蘋果圖標,在菜單中選取“關于本機”,可以查看Mac 內存。

    上圖所示我的 MACBOOK 配置是兩個 1G 的DDR3 1067mhz 內存條 ,這屬于第 3 代標準電壓(5V)版的原廠內存條。

    注意:32 位操作系統只能識別 4G 以下的內存容量,超過 4G 需要 64 位操作系統。查看 MAC 操作系統可以打開終端,輸入命令 uname -a 回車,x86_64 表示系統為 64 位,i686 表示系統 32 位的,MAC 一般都是 64 位的。

    內存條的大小不是說最大就是最好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操作需求來選擇。

    要是你不確定內存要不要升級,可以先把平時常用的幾個軟件和瀏覽器都打開,讓他們運行一會,然后打開 Launchpad(即應用程序文件夾)——其他——活動監視器。

    在監視器里查看用了多少內存,物理內存就是所擁有的內存總量,已使用內存是已經占用的內存,應用內存和聯動內存加起來就是已使用內存,已緩存文件是把最近用過的文件讀入內存,只是為了加快讀取速度,隨時可以清空。基本上已使用內存超過一大半了就可以考慮升級內存容量了。

    按照內存更換準則來說,你可以選擇第三代里最高頻的內存條來替代 1067MHZ,不過如果高頻配合主板降頻使用的話,速度根本還是降頻到 1067MHZ,那買高頻加速也就失去了意義。

    看到有人說升級的時候用了 1333 和 1600 的頻率沒識別,理論上應該是沒問題的,不知道是不是個人操作問題。

    最后為了穩妥起見,我還是買了 1067 原生頻率,每條 4G,最后升級到了 8G,據說 8G 已經是這個頻率的極限容量了。

    總結:

    8G 內存現在是標配(辦公足夠了,做影視制作什么的可能勉強夠用)

    16G 內存可以滿足 90%的用戶(影視制作什么的也夠了,而且涵蓋了很多對內存要求較高的行業)

    32G 內存通殺,適合多開(最吃內存的是虛擬機和游戲多開,大內存可以延長硬盤的壽命,基本我以前游戲多開 14-16 個窗口,利用率非常高。)

    內存超頻:廠家會將頻率設定在一個能長期穩定運行的狀態下,頻率可以人為更改,將默認的頻率手動修改到更高,讓元件超負荷運轉,這就是俗稱的超頻。

    由于頻率高了,電壓與發熱也會變高,因此超頻雖然能免費提升性能,但會影響硬件的壽命。

    如何更換內存條?

    這個也很簡單,比換硬盤還方便,仍舊是開蓋,記得動手前洗下手,防止靜電損害板子。

    接著按一下圖示的地方,內存條就彈出來,你把兩個新內存條對好插槽按到底就行了。

    USB 接口和 CPU 的升級

    由于老機子的 USB2.0 速度很慢,而且沒有 M.2 插槽,有些人會想可不可以升級。

    答案是否定的,把接口換成 USB3.0 接口,還有更換 SSD 硬盤接口。這些都是需要在主板上操作,即換轉接口,焊芯片,接電路這種專業技術,高手也很難搞定,問題不斷,更別提身為小白的博主了,本人的能力圈止步于更換內存條和硬盤了。

    而且對于 13 寸的 MAC 筆記本來講,由于本身散熱條件的限制,CPU 性能提升意義并不是很大,等最后電腦跑不動了也該換了。

    USB 速度知識點:外接的移動硬盤速度主要是看電腦允許傳輸協議的接口速度。

    usb2.0 接口: 接口通常為黑色,480Mbps 的半雙工,也有白色的,最大大約能到 30~40MB/s 0.48Gbps

    usb3.0 接口:藍色的 Type A 接口,理論最大速度 500MB/s,5Gbps 全雙工數據雙向傳輸,比 2.0 提升 10 倍帶寬。

    usb3.1 接口:Gen1 理論最大速度 500MB/s (這個其實就是 USB 3.0 的馬甲)

    Gen2 速率為 900–1200MB/s 10Gbps

    usb3.2 接口: Type-C 口, 10Gbps

    usb 黃色接口:又被稱為 Powered USB,一般為“USB 2.0 + 關機可充電”接口,支持在關閉電腦的時候,為 USB 提供電源。方便關機為手機、MP3 等進行充電,而且還不會造成浪費。

    總結:并不是所有的 MAC 電腦都是可以升級硬件的,主要還是根據自己的機型和需求。總之一句話,只要有條件就更換 SSD 和內存條,如果條件不允許就換臺最新的 MAC,筆記本不是越薄越好,薄款的性價比比較低,散熱不好,不在意厚度的話,厚款其實很實在。


    奇葩說來了!如何購買愛奇藝VIP視頻會員最劃算

    如何下載新版的Photoshop軟件——PS小白教程入門篇之前傳

    外貿域名中的性價比之王-Namesilo

    旅游行業的新興網賺模式-聯聯周邊游

    多幣種跨境電商外貿收匯工具-Payoneer卡

    手把手教你如何從Payoneer提現Paypal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