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米粉節上,小米悄悄地更新了旗下的平板電腦——小米平板 3 正式上市,沒有發布會、沒有大規模的宣傳,它就這么來了。那么作為常規更新的小米平板 3,在如今的平板市場中能有一席之地嗎?
外觀設計
小米平板 3 的外包裝繼承了小米家的傳統,簡單的白色配上點綴的小米 logo,同時正面的右上角特意增加了存儲版本的標簽,4GB+64GB 讓消費者可以更直觀看到相關的配置。
配件方面沒有特別,依舊是老三樣:說明書、數據線和充電器,充電器的輸出功率為 5V/2A,這一點大家就不要怪小米不良心,要知道小米平板 3 只支持 5V/2A 的“快充”,就算給你更高功率的充電器也沒有用武之地。
而本體的小米平板 3,說句老實話:將它和小米平板 2 放在一起就是孿生兄弟,可能模具都沒有改過。三維尺寸完全一致,正面的區別就只有很隱蔽的傳感器開孔稍有區別,以及取消了正面小米的 logo,所以看上去更加一體化。
要是以背面作為區分的話,相信沒有誰能認出來:按鍵布局、接口、揚聲器開孔等完全一致。好在小米平板 3 目前只有香檳金一種顏色,所以如果看到是粉色或者銀色的話,那么那臺肯定就是小米平板 2 了。
屏幕素質
小米平板 3 配備了 7.9 英寸 2048x1536 的視網膜屏幕,聽起來似乎還不錯,不過要知道它的前兩代產品也同樣是這個參數,所以小米平板 3 也就是在例如全貼合方面、陽光屏這些功能進行了加強。軟件測試中測得小米平板 3 屏幕默認色溫為 7185K 左右,覆蓋 96.1% 的 sRGB 色域。
在色準測試上測得小米平板 3 的平均 DeltaE 為 3.4,最大 DeltaE 為 6.7;手動最高亮度為 430 尼特左右,最低不超過 1 尼特,對比度為 1745:1;就數值來說小米平板 3 的這塊屏幕算是中規中矩,實際觀感尚可,這樣的屏幕素質可謂在預料之中。
性能系統
小米平板在選擇 SoC 這方面比較搖擺,第一代產品使用的是 ARM 平臺的英偉達 Tegra K1,而在上代產品中換用了 X86 架構的英特爾凌動 X5-Z8500,還推出搭載 Windows 系統的版本,這一次又折騰回 ARM 平臺的聯發科 MT8176,可以說小米平板的處理器是一代一個樣。回到這次評測的小米平板 3,聯發科 MT8176 的名氣不大,但它可是全球首款使用 A72 核心的平板處理器 MT8173 的升級版——采用 2xA72+4xA53 的六核設計,GPU 則是 PowerVR GX6250,性能上還是有所保證的。
在測試中可以看到 MT8176 無論是在 GeekBench 3 還是 GeekBench 4 上單核成績都是第一,因為核心數較少所以在多核成績上沒有優勢,也就是 MT8176 的水平與聯發科旗艦“X25”或者中高端的驍龍 653 相近,對比更高端的驍龍 821 或者是 Exynos 8890 還有距離,更不用說是新的驍龍 835。
雖然 CPU 性能不弱,但 PowerVR GX6250 與現在的主流 SoC 相比還是稍差一籌的,可以看到在 GFXBench 和 3D Mark 中 MT8176 的成績都是墊底的一位。即使在絕對性能上并沒有拉開很大的差距,可小米平板 3 畢竟和手機還是有區別的,例如那塊 7.9 英寸 2048x1536 的視網膜屏幕本身對于 GPU 的要求就要高一些。回過頭一想,MT8176 畢竟是 2016 年初的產品,對于這樣的表現當然是原諒它了。
更尷尬的事實在于 CPU 的單核和多核成績在提升,然而小米平板的 GPU 性能是一代比一代弱。二代的小米平板 2 由于更換了 X86 的架構導致性能有所下降的話還算情有可原,可同樣是 ARM 架構,第三代產品比起初代還要弱上不少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小米平板 3 搭載基于 Android 7.0 的 MIUI 8.2,可以說是首款出廠 Android 7.0 的小米設備。整體的使用上和其它小米機器的 MIUI 沒什么區別,只在界面上稍微更改了布局適配更大的屏幕,這些變動對于小米平板的用戶來說都很熟悉。在主屏左側的魔術插件也和此前一樣能直接操作播放器和計算器,不過這些特性都是小米平板一代產品中就已經出現的,直到現在小米平板 3 了也沒有什么改進。
可用內存方面開機后剩余 2.9G,系統占用在 1G 左右,在開啟常用的應用游戲后一般都能保證剩余 1G 左右的內存,實際運行時也沒有出現過卡頓的現象,除了面對大型游戲時有些力不從心外。內置應用中小米商城 HD 雖然掛著 HD 的名號,但是無論是從歡迎圖還是整體的 UI 設計上都感覺只是普通的放大版,并沒有為平板做出什么優化,體驗上并不差,只是用戶或許會有一點心理落差。
相機表現
小米平板 3 后置 1300 萬攝像頭,功能性上沒什么特別,與小米手機的幾乎一致,當然少了閃光燈是個比較大的區別。拍攝時成像和對焦速度都比較迅速,不過對于平板的拍照基本上是能用就行,所以小米平板 3 自然也不會針對這方面做出什么優化。從樣張來看白平衡、細節方面都還不錯,對于一款平板來說這樣的表現已然滿足。
樣張如下:
續航發熱
在我們(微信公眾號:愛搞機)的續航測試中,小米平板 3 在三個半小時的測試后剩余 71% 的電量,相比起小米平板 2 有所進步,與 iPad mini 3 的的表現接近,每一個測試項目對比小米平板 2 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這樣的續航表現小米平板 3 絕對拿得出手。在運行大型游戲后,最高溫度接近 45 攝氏度,由于金屬機身導熱比較明顯,所以用久了會有一些燙手,不過日常使用瀏覽網頁或者看個視頻并不會出現這樣的溫度。
尾巴
小米平板 3 整體看上去更像是小米平板 2 換了個 SoC 的產品,或許稱作小米平板 2s 更合適一些,只是面對其競爭對手 iPad 或者 Windows 平板,小米平板 3 系統上沒有獨到之處,app 方面不如 iOS 的生態,也比不上兼容 X86 的 Windows 平板。在如今智能手機的屏幕越來越大的情況下,Android 平板不可避免會受到沖擊,找到自己的定位,瞄準目標人群是當前小米平板 3 最為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QOO Pad2是第一臺驍龍8s Gen 3平板:在5月20日公布配置,在5月31日公布價格,12.1英寸144Hz的2.8K屏,6揚聲器,10000mAh電池+44W快充,定價2499元起(8+128版)。
PS:大家都以為首臺驍龍8s Gen 3平板會是vivo Pad3,結果3月26日只等來了天璣9300的vivo Pad3 Pro。看現在的造型,可能不會有vivo Pad3了。
PSS:vivo和iQOO平板的命名數字差一代,vivo Pad3 Pro和iQOO Pad2 Pro同代,vivo Pad2和iQOO Pad同代。
iQOO Pad2 Pro對應的是vivo Pad3 Pro,主要是升級成天璣9300+,沒懸念的最強原神/星鐵啟動器:
13英寸144Hz的3096x2064 LCD屏幕,峰值亮度900尼特。8揚聲器(4低音+4高音),前置800萬像素,后置1300萬像素。11500mAh電池+66W快充,有USB 5Gbps。
iQOO Pad2 Pro的8+256版3299元,12+256版3599元,16+512版3999元。
iQOO Pad2是驍龍8s Gen 3,周邊規格和天璣9000+的iQOO Pad接近:
12.1英寸144Hz的2800x1968 LCD屏幕,峰值亮度600尼特。
6揚聲器,前置500萬像素+后置800萬像素。10000mAh電池+44W快充,有USB 5Gbps。
iQOO Pad2的8+128版2499元,8+256版2799元,12+256版3099元,12+512版3399元。
它們的觸控鍵盤都是599元,iQOO Pencil Air手寫筆是399元(也兼容前代的手寫筆)。
iQOO Pad2的44W官配頭,改成了惠州錦湖代工的V4440L0A0-CN。
規格變強了一點點,有15W(5V 3A,前代是10W)、18W(9V 2A)、44W(11V 4A)3個檔位。
iQOO Pad2沿用了前代的設計語音,一體鋁合金機身,無塑料支架,屏幕微微高于邊框,“天圓地方”家族相機設計。
左vivo Pad2(iQOO Pad是一樣的外觀),右iQOO Pad2
鍵盤觸點一樣,但位置不同了。
灰色的是vivo Pad2(iQOO Pad是一樣的外觀),銀色的是iQOO Pad2
vivo明明只要在前代的基礎上換個芯就夠了。在大家以為直接套用舊模具的時候,這一代的尺寸和細節都有小改動,鍵盤觸點改在了長邊上,但USB口依然沒有居中,它真的,我哭死。
iQOO Pad2的機身尺寸微漲(除了黃章的螺旋測微手,應該沒有人能感知出來)、后蓋邊緣弧度更加柔和、相機模組尺寸大一點、揚聲器孔變小,但排列更寬,就連右側的雙麥克風開孔位置都不同了:
iQOO Pad是266.03×191.6×6.59mm,585g重。
iQOO Pad2是266.43x192x6.57mm,589.2g重。
因相機和觸點位置的改動,前代的殼和鍵盤無法通用。
雖然平板用戶極少每年一換,但還是希望以后的配件可以通用,為了環保,也是為了大家的錢包。
依然是屏幕微微高于中框,邊緣弧度變大,握著更舒服一點。
iQOO Pad2的持握手感介乎于OPPO Pad2和小米平板6S Pro/小米平板6 Max之間(廢話),因為前者是圓潤中框,后者是中框高出屏幕+棱角分明。
依然是無實體指紋、無振動馬達、無GPS,但保留了USB 5Gbps。
6揚聲器外放,排布和前代不太一樣。橫置時,底下兩個應該是低音單元。iQOO Pad2的最大音量比前代稍低,調音更加均衡,把前代過強的高頻部分壓到了正常的范圍。
平板上沒人在意的攝像頭,從前代的前置800W+后置1300W,回退到前置500萬像素(格科微GC05A2,F2.2)+后置800萬像素(豪威OV08D10,F2.0)。
就算把后置相機砍沒了,我們都不會在意,但希望下次動刀之后,能同步在定價上也動點刀……
左vivo Pad2,右iQOO Pad2
iQOO Pad2專業模式色準↑
(屏幕測試,亮度顏色條越長越好,色偏顏色條越短越好)
iQOO Pad2是12.1英寸144Hz,2800x1968的LCD屏幕,峰值亮度600尼特。
規格、實際測試結果、肉眼觀感,iQOO Pad2都和前代的天馬獨供屏幕非常接近,主要是現在的色域覆蓋更準,專業模式的色準稍強。
這塊是藍綠橙3家,同級之中表現最好的平板屏幕。
但平板LCD屏幕的弱點,依然是均勻度和可視角度,就算強如iPad,最后還是投奔OLED了。害,LCD永不為奴!
CPU性能測試(每一列,顏色條越長,越強)
GPU性能測試(每一列,顏色條越長,越強)
閃存讀寫性能(每一列,顏色條越長,越強)
iQOO Pad2是驍龍8s Gen 3,LPDDR5x內存+UFS 4.0閃存。
實際調度其實沒有手機上的跑分模式剛猛,但平板的散熱面積擺在這里,持續輸出能力不是手機能比的(這套模具的解熱能力接近10W,旗艦手機一般在6到7W)。
(室溫26度,200尼特屏幕亮度)
3DMark烤機最高45度,溫控相對保守,熱量基本集中在左側長邊中上部,遠遠避開了手持區域。
3DMark Solar Bay測試穩定度63.5%、Wild Life Extreme Ulimited測試穩定度90%,Wild Life Ulimited測試穩定度84.8%(我們都知道Solar Bay光追測試的壓力很大,但沒想到就算連平板都hold不住)。
同樣環境下,經過20分鐘的《和平精英》HDR高清+極限幀數+抗鋸齒,最高溫37度,溫度比前代低0.6度,毫無壓力。
(續航測試:測試環境為室溫26度,200尼特屏幕亮度,測試電量區間30%到80%。包括30分鐘《和平精英》HDR高清+極限幀數+抗鋸齒、30分鐘B站1080P視頻播放、30分鐘微博短視頻、1小時的Wi-Fi沖浪,共2.5小時)
驍龍8s Gen 3配10000mAh電池,讓iQOO Pad2的續航表現明顯好于前代,按著以前的平板錘。
新的M4 iPad Pro,雖然續航有明顯改進,但安卓旗艦平板面前,還只是個臭弟弟。
(驍龍8s Gen 3的CPU能效雖然不如驍龍8 Gen 2/Gen 3,但和天璣9000比起來,還是有明顯提升的,日常熱得更慢,游戲溫度也低一截。在屏幕等硬件規格變動不大的情況下,續航上的收益巨大)。
(充電測試,1%開始。同一行的顏色條越長,速度越快↑。已打開vivo超快充電模式/OPPO智能極速充電/小米快充加速與低電疾充等功能。部分廠商/機型默認關閉相關功能,需手動開啟)
iQOO Pad2的44W快充,峰值功率34.9W,功率波形像極了低頻PWM。修正了以前涓流時間過長的問題,充滿耗時1小時33,表現正常,但還是比同代的同級平板要慢。
還是那句,對于10000mAh來說,65/66/67W快充才是起跑線。
充電時,豎置+面向后蓋時,右下角2/3的區域有一小塊微熱區域,充電IC應該就在下面。這充電熱控制要比手機保守很多很多很多,可能是考慮到很多用戶會把平板放窩上充電,特意調得非常保守吧……
vivo上一代平板的鍵盤蓋,在功能上已經做得比較完善,像是大面積的玻璃觸控板、觸控板手勢、按鍵排布、間距和鍵帽大小、雙系統快捷鍵之類的,都還OK,但真的太hi重了。
所以這一代的鍵盤蓋(iQOO智能觸控鍵盤2)的核心任務就是減重。現在改成了折邊的磁吸后蓋,最大140度的支撐角度,做工略有提升,明顯減薄減重到440g,讓鍵盤平板套裝的重量壓到1029.2g。
PS:因為這一代有屏幕更大的Pro版,要留神,鍵盤別買錯了。
iQOO Pencil Air手寫筆,則像是去掉線性馬達和備用筆尖的vivo Pencil 2/iQOO Pencil。依然有PPT指針功能,出墨克數比vivo Pencil 2大,體驗要弱一些,但便宜100元,大家按需選擇。
平板上的OriginOS 4 HD系統,對于手寫筆和觸控板的適配,明顯比小米和OPPO上心。像是在輸入框手寫的適用范圍和效果、光標吸附(雖然但是,直到現在,吸附動畫的穩定性問題還沒解決)等功能細節都做得更好。
vivo Pad2是本彥祖在上一年最喜歡的平板。有它打下的基礎,iQOO Pad2的硬件和軟件表現都比較穩。就是44W充電過于環保,被友商甩下來了。
它的核心升級就是換上了性能更強的驍龍8s Gen 3,日常流暢度、游戲和續航表現都有代際級別的提升。
iQOO Pad2的8+128版2499元,8+256版2799元,12+256版3099元,12+512版3399元。 6月7日開賣前的首發機器,會有保護蓋、80W閃充套裝送,如果是走教育優惠,還會有手寫筆。
而驍龍8 Gen 2的小米平板6S Pro,現在8+128版京東官店價是2479元。
雖然驍龍8 Gen 2的GPU更強,游戲表現更好,但疊加中框造型/手感、系統、周邊配件、屏幕素質/屏幕比例等因素,即便不考慮首發的贈品們,我們依然是更推薦iQOO Pad2的。
論屏幕面積,是iQOO Pad2的12.1英寸7:5(等效于2.8:2)屏幕大一點(小米平板6S Pro是12.4英寸3:2屏幕),它更適合看網頁、看書、簡單辦公。小米那邊則是更適合愛奇藝和嗶哩嗶哩。
而如果論性價比,現在天璣9000+的iQOO Pad、天璣9000的OPPO Pad 2,京東官店都是1899元起(8+128版),性價比甚至比不少驍龍870平板都高,蓋泡面又快又狠。
今年的米粉節上,小米悄悄地更新了旗下的平板電腦——小米平板 3 正式上市,沒有發布會、沒有大規模的宣傳,它就這么來了。那么作為常規更新的小米平板 3,在如今的平板市場中能有一席之地嗎?
外觀設計
小米平板 3 的外包裝繼承了小米家的傳統,簡單的白色配上點綴的小米 logo,同時正面的右上角特意增加了存儲版本的標簽,4GB+64GB 讓消費者可以更直觀看到相關的配置。
配件方面沒有特別,依舊是老三樣:說明書、數據線和充電器,充電器的輸出功率為 5V/2A,這一點大家就不要怪小米不良心,要知道小米平板 3 只支持 5V/2A 的“快充”,就算給你更高功率的充電器也沒有用武之地。
而本體的小米平板 3,說句老實話:將它和小米平板 2 放在一起就是孿生兄弟,可能模具都沒有改過。三維尺寸完全一致,正面的區別就只有很隱蔽的傳感器開孔稍有區別,以及取消了正面小米的 logo,所以看上去更加一體化。
要是以背面作為區分的話,相信沒有誰能認出來:按鍵布局、接口、揚聲器開孔等完全一致。好在小米平板 3 目前只有香檳金一種顏色,所以如果看到是粉色或者銀色的話,那么那臺肯定就是小米平板 2 了。
屏幕素質
小米平板 3 配備了 7.9 英寸 2048x1536 的視網膜屏幕,聽起來似乎還不錯,不過要知道它的前兩代產品也同樣是這個參數,所以小米平板 3 也就是在例如全貼合方面、陽光屏這些功能進行了加強。軟件測試中測得小米平板 3 屏幕默認色溫為 7185K 左右,覆蓋 96.1% 的 sRGB 色域。
在色準測試上測得小米平板 3 的平均 DeltaE 為 3.4,最大 DeltaE 為 6.7;手動最高亮度為 430 尼特左右,最低不超過 1 尼特,對比度為 1745:1;就數值來說小米平板 3 的這塊屏幕算是中規中矩,實際觀感尚可,這樣的屏幕素質可謂在預料之中。
性能系統
小米平板在選擇 SoC 這方面比較搖擺,第一代產品使用的是 ARM 平臺的英偉達 Tegra K1,而在上代產品中換用了 X86 架構的英特爾凌動 X5-Z8500,還推出搭載 Windows 系統的版本,這一次又折騰回 ARM 平臺的聯發科 MT8176,可以說小米平板的處理器是一代一個樣。回到這次評測的小米平板 3,聯發科 MT8176 的名氣不大,但它可是全球首款使用 A72 核心的平板處理器 MT8173 的升級版——采用 2xA72+4xA53 的六核設計,GPU 則是 PowerVR GX6250,性能上還是有所保證的。
在測試中可以看到 MT8176 無論是在 GeekBench 3 還是 GeekBench 4 上單核成績都是第一,因為核心數較少所以在多核成績上沒有優勢,也就是 MT8176 的水平與聯發科旗艦“X25”或者中高端的驍龍 653 相近,對比更高端的驍龍 821 或者是 Exynos 8890 還有距離,更不用說是新的驍龍 835。
雖然 CPU 性能不弱,但 PowerVR GX6250 與現在的主流 SoC 相比還是稍差一籌的,可以看到在 GFXBench 和 3D Mark 中 MT8176 的成績都是墊底的一位。即使在絕對性能上并沒有拉開很大的差距,可小米平板 3 畢竟和手機還是有區別的,例如那塊 7.9 英寸 2048x1536 的視網膜屏幕本身對于 GPU 的要求就要高一些。回過頭一想,MT8176 畢竟是 2016 年初的產品,對于這樣的表現當然是原諒它了。
更尷尬的事實在于 CPU 的單核和多核成績在提升,然而小米平板的 GPU 性能是一代比一代弱。二代的小米平板 2 由于更換了 X86 的架構導致性能有所下降的話還算情有可原,可同樣是 ARM 架構,第三代產品比起初代還要弱上不少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小米平板 3 搭載基于 Android 7.0 的 MIUI 8.2,可以說是首款出廠 Android 7.0 的小米設備。整體的使用上和其它小米機器的 MIUI 沒什么區別,只在界面上稍微更改了布局適配更大的屏幕,這些變動對于小米平板的用戶來說都很熟悉。在主屏左側的魔術插件也和此前一樣能直接操作播放器和計算器,不過這些特性都是小米平板一代產品中就已經出現的,直到現在小米平板 3 了也沒有什么改進。
可用內存方面開機后剩余 2.9G,系統占用在 1G 左右,在開啟常用的應用游戲后一般都能保證剩余 1G 左右的內存,實際運行時也沒有出現過卡頓的現象,除了面對大型游戲時有些力不從心外。內置應用中小米商城 HD 雖然掛著 HD 的名號,但是無論是從歡迎圖還是整體的 UI 設計上都感覺只是普通的放大版,并沒有為平板做出什么優化,體驗上并不差,只是用戶或許會有一點心理落差。
相機表現
小米平板 3 后置 1300 萬攝像頭,功能性上沒什么特別,與小米手機的幾乎一致,當然少了閃光燈是個比較大的區別。拍攝時成像和對焦速度都比較迅速,不過對于平板的拍照基本上是能用就行,所以小米平板 3 自然也不會針對這方面做出什么優化。從樣張來看白平衡、細節方面都還不錯,對于一款平板來說這樣的表現已然滿足。
樣張如下:
續航發熱
在我們(微信公眾號:愛搞機)的續航測試中,小米平板 3 在三個半小時的測試后剩余 71% 的電量,相比起小米平板 2 有所進步,與 iPad mini 3 的的表現接近,每一個測試項目對比小米平板 2 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這樣的續航表現小米平板 3 絕對拿得出手。在運行大型游戲后,最高溫度接近 45 攝氏度,由于金屬機身導熱比較明顯,所以用久了會有一些燙手,不過日常使用瀏覽網頁或者看個視頻并不會出現這樣的溫度。
尾巴
小米平板 3 整體看上去更像是小米平板 2 換了個 SoC 的產品,或許稱作小米平板 2s 更合適一些,只是面對其競爭對手 iPad 或者 Windows 平板,小米平板 3 系統上沒有獨到之處,app 方面不如 iOS 的生態,也比不上兼容 X86 的 Windows 平板。在如今智能手機的屏幕越來越大的情況下,Android 平板不可避免會受到沖擊,找到自己的定位,瞄準目標人群是當前小米平板 3 最為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