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飛天、下海逐浪、遁地無痕、叱咤馭電,當無所不能的“龍”遇到“大國重器”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呢?
辰龍賀歲,有龍則靈,龍年一起去尋龍吧!1月31日,“有龍則靈——2024甲辰龍年生肖特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館開幕。融合文化、自然、科技元素,帶領觀眾以全新視角走進“龍”的世界。
展覽包括“龍·文化”“龍·自然”“龍·科技”三大版塊,分別探索龍的文化脈絡、自然奧秘與科技內核。
展廳入口,五個巨龍絹燈映入眼簾,展覽大膽創新,將傳統的龍元素和大國重器相結合,原創“則靈”“乘風”“逐浪”“遁地”“馭電”的科技龍IP形象。比如,“馭電”的原型是“華龍一號”核電技術;“逐浪”的原型是“雪龍號”極地考察船。
展覽通過標本、模型、機電互動展項、多媒體互動展項、工藝品、科學繪畫和藝術裝置等30余件展項,營造出濃厚的科技氛圍。
曾經,龍被雕刻在山川之間,繪制在畫卷之上,詠唱在詩歌之中。人類用無盡的想象與細膩的筆觸,描繪它的威嚴與美麗。可是如今我們看到“龍”又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呢?
帶著這些問題走進“龍·文化”版塊,觀眾可以了解“夔龍”“飛龍”“行龍”“黃龍”四個時期龍形象的更迭變化,觀察不同材料載體上龍形象的演變,打卡“龍舟競渡”多彩龍俗活動,參與“成語接龍”互動游戲等,了解龍所承載的豐富文化內涵。
龍到底為何物?龍是如何實現飛行的?龍角是否可以再生?“龍·自然”版塊特別打造“標本島”,從生物學角度帶領觀眾通過各種動物追溯龍的多元形象,破譯自然密碼,讓觀眾感受古人對自然、生命的深刻理解與探索。
“龍·科技”版塊包括古代科技和現代科技兩部分,梳理了從古至今以“龍”為名的科技成果。火龍出水、龍骨水車、龍洗等古代科技互動展項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從“華龍一號”的核能之光,到“蛟龍”號的深海探索;從“鯤龍”號展翅飛翔,到“雪龍”號破冰前行……該版塊以科技為筆,創新為墨,通過一系列互動和多媒體展項,帶領觀眾感受以“龍”為名的國之重器所蘊含的銳意進取、勇往直前、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
展覽中不僅有自然藝術家、江蘇鹽城科技館徐春凝館長的藝術作品——“杉龍韻”,也有呈現巨龍震撼立體效果的裸眼3D屏。
假如你來到展會,一定會在很多展品邊發現一個二維碼。不妨拿出手機,掃碼就能聆聽展廳的科普講解,隨時擁有一個“專屬講解員”。
喜歡買買買的觀眾也不會空手而歸。愛美食的,不要錯過由上海自然博物館和沈大成聯名制作的綠豆糕:芒果味的“接幸運”、巧克力味的“接財運”、草莓味的“接福運”,無論是單盒裝,還是套裝成紅艷艷的“有龍則靈,自然有福”都十分喜氣。愛文創的,不妨留心一下龍年紀念明信片。一套6張,原型可都是古今以來,大名鼎鼎的科技成果。龍骨水車、火龍出水、“銀龍號”盾構機……會擁有怎樣的“龍顏”?不妨自己去親自揭秘吧!
2月7日至2月9日(含除夕),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天文館按慣例閉館進行設備設施大檢修、大保養。
2月10日(初一)至2月17日(初八),兩館對外正常開放,自博館開放時間為9:00 至17:00,天文館開放時間為9:30 至16:00。上海科技館閉館升級改造。
模特身著爆款花襖肚兜展示可穿戴設備
每年年初在美國舉行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總能吸引全球科技愛好者和普通者的目光,堪稱業內最高端的科技盛會。看中亞洲的市場潛力,CES今年首次以CES Asia的名義落戶上海。2015 亞洲消費電子展昨日開幕,外灘君在場館逛了一整天,為你搜羅出本屆CES Asia上16款最具亮點的產品,這些科技尖貨可能在不久后就會出現在你的日常生活中。
作為全球頂尖的科技盛會,每年初在美國舉行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總是萬眾矚目。由于看中亞洲的市場潛力,CES今年首次以CES Asia的名義落戶上海。昨天亞洲消費電子展首秀就在上海新國際展覽中心拉開帷幕。
▲CES Asia開幕首日人流如織 (Reuters)
不過,相較于年初美國CES索尼、三星等各大品牌爭相發布新品搶眼球,首屆CESAsia顯得有些冷清。國內的手機和家電廠商集體缺席,讓各大汽車品牌和可穿戴設備唱上了主角。
▲身穿詭異裝備的模特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 (AFP)
盡管如此,現場還是出現了許多腦洞大開的新奇產品,外灘君在場館逛了一整天,為你搜羅出16款具有亮點的科技產品,這些科技尖貨可能在不久后就會出現在你的日常生活中。
—— 影音娛樂 ——
聲物磁懸浮音響赫爾曼1號
這款音響因為懸浮在空中的獨特造型吸引了很多人駐足觀賞。廠商采用EML技術,通過反重力原理將音響體懸空漂浮并自轉,懸浮高度達20mm。在勻速的旋轉之下,聲音360°無縫、無指向地直接與空氣共振,令音效更空靈悠揚。
該產品采用藍牙遠程傳輸,并擁有紅外精準感應,輕揮手掌即可切換曲目、暫停播放。另外,它也利用磁共振在空氣中傳輸電荷,線圈和電容器形成共振,實現無線充電。
4K迷你攝像機
深圳視覺科技的這款4KUHD定位為全球最小的MFT可換鏡頭4K迷你攝像機,機身帶電池僅205克,適合航拍。該產品支持3840x2160@30fps或4096x2160@24fps的4K視頻圖像,足足是全高清(FHD,1080p)的4倍。它同時適配眾多MFT高質量可換鏡頭,支持WIFI、藍牙遠程控制和傳輸。目前定價4398元。
京東叮(Ding)咚(Dong)智能音箱
京東在此次展會上開設了JD+智能奶茶館,一邊展示新產品,一邊給觀眾發送奶茶。作為主打的新品,叮(Ding)咚(Dong)智能音箱是科大訊飛、京東今年3月宣布合作后,推出的第一款智能產品。無需任何手動操作,用戶就可以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實現音頻點播和播放控制,并完成百科查詢、講故事、聊天等功能。同時,該產品也可以讓用戶通過語音控制接入京東微聯的智能產品,成為智能家居的全新交互入口。
大巨龍裸眼3D全能Pad
3D影視的盛行,推動了市場上各類電子產品的3D化。近來手機、電腦、平板廠商都推出了裸眼3D產品,讓用戶擺脫3D眼鏡的束縛,直接欣賞到3D畫面。大巨龍今年初發布的這款裸眼3D全能Pad D1,擁有8英寸1200x1920高清屏幕和兩枚對稱設計的800萬像素后置攝像頭,不僅可以播放裸眼3D視頻和照片,更可以拍攝裸眼3D素材。
這款產品配備了兩套拍攝和媒體播放APP,可以同時拍攝出兩幅不同角度的圖片,并通過內置的3D效果軟件進行計算合成。與一般的3D拍照相比,該產品可以對圖片橫向和縱向的景深效果進行調節,令拍攝效果更佳。此外,用戶也從3D資料庫中選取圖片或視頻,切換3D與2D效果。目前產品已上市出售,售價2500元。
—— 可穿戴設備 ——
Alto Tech智能酷鏡Cool Glass One
谷歌眼鏡受挫并沒有阻礙智能眼鏡發展的腳步。奧圖科技(AltoTech)推出的這款智能酷鏡CoolGlass One是國內首款具備中文語音操作功能的智能眼鏡。該產品配備了800萬像素攝像頭,并采用骨傳導傳聲技術,通過眼鏡的語音、觸摸操作,用戶可實現語音電話撥打、拍照、錄像、導航等功能。同時,該眼鏡還搭載了AR顯示增強功能,無論用戶身處何地,都能顯示出詳細的周邊信息,適合駕車、旅行、戶外運動時使用。
Cool Glass由全球著名的工業ID設計公司Frog公司操刀設計,外形酷炫,配有紅白藍黃粉灰6種顏色可選,并采用卡扣式鏡片,供用戶自行更換近視鏡片或墨鏡片。
Dlodlo Glass V1
VR虛擬現實產品近來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三星和Oculus合作推出的Gear VR在去年的德國IFA消費電子展上搶盡了風頭。這次展會上,中國廠商多哚(Dlodlo)也推出了VR智能眼鏡dlodlo Glass V1。這款產品的亮點在于,做到了全球最輕薄。它的體積如同眼鏡大小,重量僅120克,便于攜帶。但就樣機來看,佩戴時仍需要手輕扶,以放眼鏡滑落,相信產品面市時可有所改善。
這款自帶獨立操作系統VRROM的GlassV1采用仿生光學成像系統,實現寬視場角,FOV達110°,搭配2K全高清分辨率顯示屏,完全做到無紗門效應,讓用戶在玩游戲或者看電影時完全沉浸在場景之中。顯示效果要好于OculusRift DK2。
Garmin智能手表
主打智能手表的佳明(Garmin)此次攜七款智能新品參展。年初在CES發布的Garmin epix成為焦點。這是一款集成GPS手持機和戶外運動功能的腕表,配備1.4英寸彩色顯示屏、支持GPS和GLONASS雙星定位,能夠加載顯示全球范圍的基礎地圖數據或等高線地圖,兼具高度計、氣壓計、電子羅盤。此外,epix還支持多種運動模式,包括跑步、騎行、游泳、滑雪以及室內訓練等,實時記錄用戶的運動距離、配速、速度、卡路里消耗等。
Jabra無線智能運動耳機
這款搏馳(SportPulse)無線智能運動耳機,由知名藍牙免提通訊和音頻解決方案商捷波朗(Jabra)生產,此前獲得2015年CES創新大獎。這是全球首款集成心率監測器的智能運動耳機。它通過耳內的傳感器實時監測心率,準確度可以達到醫用級水平。專門開發的JabraSport Life應用程序,將根據用戶的狀況,幫助規劃、跟蹤并評估其體能訓練,配以語音提示,保證運動者調整到合適的運動節奏,既達到運動量的又避免過度運動造成傷害。
—— 生活助手 ——
Moley Robotics機器人廚師
昨天在展會上最搶鏡的無疑是這個機器人廚師。由MoleyRobotics推出的這款產品其實只有兩個機械手臂,由美國宇航局(NASA)的機器人供應商影子機器人公司(Shadow Robot)制造。它配備了20個電動馬達、24個關節、129個傳感器,具有人類手臂一樣的力度和速度,可以抓住各種瓶子、罐子、餐具、鍋和盤子,切菜、倒食料、攪拌鍋、裝盤都毫無難度,還能在半小時內成功做出一道蟹肉濃湯。
該產品前不久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HANNOVERMESSE)上一炮走紅,此次來到上海參展,觀眾們自然爭相前來一飽眼福。廠商安排了每天三個時段的演示,展臺前一直擠得水泄不通。產品預計在2017年進入市場,售價約在9萬人民幣,包括機器人的手臂、爐子、烤箱、洗碗機等一整套設備。
HOBOT擦玻璃機器人
服務型機器人風靡全球,掃地由機器人代勞,擦玻璃也可以。這款HOBOT擦玻璃機器人,采用真空馬達讓機器吸附于玻璃表面,自動規劃路徑、勘測窗框,清潔窗戶玻璃。另一方面,它也擁有UPS電力系統在斷電情況下依然可以保證正常運行,有效防止因斷電導致玻妞掉落。
Vivalnk eSkin兒童智能體溫貼
這張如橡膠模一般的小熊貼紙,實際上是一塊包含了傳感器、信號處理電路以及相對應的通信電路的電子器件,通過與人體皮膚的接觸,來采集人體的各種生理信號,在人體溫度、心電、肌電和腦電測量監控方面實現無線數據傳遞和遠程監控。
維靈(Vivalnk)去年和谷歌共同發表了全球第一款商品化的電子紋身,它硬幣大小、薄如紙片,可以任意扭轉、卷曲,用于身份識別。上述兒童智能體溫貼,則是第二代產品,基于電子皮膚的柔性體溫計,僅需貼在兒童額頭,就可以在鏈接的手機上讀取體溫數據,貼紙無需電池,可以反復使用。
HISS智能保險柜
黑斯科技(HISS)推出的這款智能保險柜,摒棄了原有的機械鎖,采取生物指紋識別以及遠程手機密碼控制,作為打開保險柜的方式。所有保險柜的使用記錄將在云端保存,隨時可查驗,它同時與物業、110聯動,有異常情況會自動報警。
—— 出行/戶外 ——
億航GHOST無人機
無人機市場火爆,此次展會上出現數家無人機品牌的身影。億航這款新一代GHOST無人機,用手機APP取代了傳統的遙控器控制,用戶可以設定跟拍、指定飛行點、GPS精準降落,若超出遙控范圍還會自動返航。它還配備了多種色彩,以吸引玩家的目光。
云馬智能電動折疊車
市面上的電動車大而笨重,而這款產品用鋁鎂合金打造,總重僅12KG,可折疊,自帶小輪可拖行,攜帶方便。該智能電動車通過集成智能模塊與智能手機連接,實現導航、智能燈光、防盜、社交、分享等的功能,還有通過車體上的傳感器系統進行車輛自檢,并顯示剩余電量及可行駛范圍。它內置三星鋰電池,兩小時充電可支持30km續航。
奧迪R8 E-tron piloted driving
智能汽車概念火熱,一眾汽車廠商在此次展會上都卯足了勁,言必談智能科技、車聯網。當中最轟動的要數奧迪純電動自動駕駛概念R8E-tron piloted driving的全球首次亮相。
這輛車正是復仇者聯盟2中的斯塔克座駕。除了可以實現自動駕駛功能,該車在后輪上安裝了兩臺170kW功率的電動機,百公里加速僅需3.9秒,最高時速為250km/h,純電動續航里程超過450km,但充電時間小于兩個小時。這比起其今年初CES上展出的A7 Piloted Driving Concept自動駕駛概念車,又有所升級。
奔馳無人駕駛概念車
這款外形酷炫的奔馳無人駕駛概念車F015 Luxury in Motion此前在CES和車展上均亮過相。此次奔馳借由CES Asia公布將與百度車聯網解決方案CarLife合作,首款搭載CarLife奔馳車型或于七月上市。
本文摘自外灘畫報(文 | Julia 攝影 | 唐卓人)
【Suki:科技視頻制作人,微博@Suki與科技,個人微信727687547】
歡迎訂閱。
能科技是這兩年的主題,在剛剛的杭州亞運會上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更是出現了驚艷世界的作品,記得2008年奧運會的開場煙花秀已經是無與倫比的美麗,但是今年的亞運會不用煙花同樣展現了絢麗奪目的光彩。
此前有3D裸眼技術巨龍出屏幕,畫面色彩無限接近人眼觀感,現場視覺效果相當震撼。
雖然人人都知道是假的,但是顯示出來的效果還是讓人為之一震,這也太逼真了吧
其實此前,日本為實現零接觸,減少細菌和病毒通過觸碰進傳播,日本汽車后視鏡、光學設備制造商村上開明堂(Murakami Corp)攜手創業公司Parity Innovations,共同開發懸浮于空中,無需接觸的虛擬觸摸屏幕。或許不久的將來這項技術會應用在公廁、電梯按鈕、ATM或是密碼鎖等場景上。
而AR筆記本電腦將徹底改變遠程工作模式,拉開下一代個人電腦發展的序幕。
位于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初創公司Sightful,本月正式推出世界首臺AR(增強現實)筆記本電腦——Spacetop。這是一款顛覆性的新型電腦,其最大亮點是用一副小小的眼鏡取代了傳統電腦顯示器。Spacetop小巧輕便,多能高效,節省空間,可隨地使用,將徹底改變遠程工作模式
大小只有26.6 ×24.9 × 4厘米,只有一個鍵盤和一副眼鏡,傳統電腦顯示屏就被這副小巧的AR眼鏡取而代之。
戴上眼鏡,打開鍵盤上的開關,使用者眼前就會浮現一個虛擬電腦屏幕,投影在空中的虛擬屏幕,僅戴上AR眼鏡的使用者自己能夠看到,當人在咖啡店、飛機、火車、汽車等公共場所使用Spacetop時,個人隱私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
未來AR和全息投影的結合,它可以讓用戶感覺對方就在自己面前,而不是在一個平面的屏幕上。這種通信方式可以增強用戶之間的互動和情感,比如可以讓遠程的親友相聚,或者讓遠程的專家指導。
AR科技還可應用于教學方面,查找資料可以分屏顯示,效率更高。用語音指示操作,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