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信換裝歸來,它還能東山再起嗎?
最近,中國移動“和飛信”的廣告大量出現在北京各大小區的電梯廣告中。這款由飛信升級而來的即時通訊軟件本月初發布,號稱將打造成“基于移動認證的政企工作臺”和“具有運營商特色的個人社交平臺”。簡而言之,微信和釘釘功能通吃,還有運營商的認證加持。
移動互聯網尚未成熟的十年前,飛信憑借免費電話和免費短信火爆一時,成為中國移動在互聯網領域罕見的成功產品,也幫助背后的實際運營方神州泰岳成為第一牛股。火爆沒持續多久,隨著微信興起,飛信逐漸被遺忘,數次傳出“死訊”。
升級之后的和飛信,工作辦公和個人社交場景兼顧,既面對政企客戶又面對個人普通用戶。從目前宣傳和產品功能看,在個人端的基本功能上,較十年前變化不大,新增視頻通話功能已是社交App的標配,廣告中依舊在強調“免費”。
今非昔比,即時通訊個人場景下微信獨霸多年,辦公領域釘釘一枝獨秀。他們背后的騰訊和阿里,如今已經比中國移動還有財大氣粗,中國移動作為運營商的優勢仍舊停留在十年前,和飛信的命運,幾乎注定。
新版飛信
2018年12月的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和飛信正式官方亮相。
這樣大會上的介紹中,和飛信號稱主打“融合通信”,野心滿滿。政企服務上,建立和飛信App與IT應用的新連接,為政企用戶提供解決方案;通信升級方面,推出多方電話、智能短信、必達消息、防騷擾電話等;客戶運營方面,和飛信將實現家庭短號網、校園短號網、政企短號網等傳統圈子的線上化。
微信和釘釘的功能都要有,還要把運營商原有帶社交性質的產品全部線上化。這比飛信原有功能豐富的多,稱得上一次改頭換面的新版本。但這并非和飛信的首次亮相,此前在飛信死訊、中國移動和神州泰岳公告,以及媒體的報道中,飛信將升級為和飛信的消息已經坐實。
2016年5月,因“短信轉飛信功能下線”,飛信被傳死訊,飛信官微出來辟謠。彼時即有媒體報道,飛信未來將變成“和飛信”,“是融合通信業務與飛信業務融合升級改造形成的新品牌”,報道還給出了中國移動沒有正式公布的官網地址和下載鏈接。
據當時的報道,中國移動計劃中的新版飛信包括兩個版本:native版和App版。前者包含了和飛信的通信功能,會直接替代手機上的短信應用,但名稱還是短信。移動已經在跟多家手機廠商談判在手機上預裝該版本,“主流大廠都將支持”。后者即和飛信移動客戶端。
媒體報道亦透露移動很快將會對和飛信展開大規模營銷推廣,“包括廣告以及送流量之類的活動,其預算可能達到數十億人民幣之巨”。時候來看,消息傳出近兩年后才出現大規模的推廣,要么效率太低,要么巨額預算審批不易。
2017年11月,中國移動近日發布的招標公告,稱將投資近億元招標重啟飛信的客戶端研發和市場運營。飛信的運營方北京神州泰岳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隨后公告稱,其子公司北京新媒傳信科技有限公司(新媒傳信)中標。中標公告中,飛信新版客戶端的即明確為“和飛信”。
神州泰岳是飛信的長期外包開發和運營方,此前飛信的產品開發和運營均有神州泰岳旗下公司負責。
改頭換面
飛信誕生于2007年,在手機話費高昂的十年前,中國移動壓倒性優勢的用戶量加上免費短信的大招,飛信注冊用戶最高時達到了5億,高峰時擁有高達9000萬的活躍用戶。
但彼時飛信的功能遠不如現在的即時通訊軟件,即使與當時的QQ相比,用戶體驗也不再同一層次。在運營層面,飛信亦非常謹慎,一個簡單的表現是,飛信長期不允許其他運營商號碼注冊。這個自我封堵的舉措直到2012年才取消。
移動互聯網興起的2011年,中國移動在飛信的基礎上推出了“飛聊”,功能與米聊、微信一致。2013年改版加碼上線了模仿微信的公眾平臺,但這些動作在微信獨霸熟人社交的背景下,均未見起色。
時間財經下載和飛信App試用發現,使用中國移動手機號可以直接驗證登錄。App主頁有消息、通話、工作臺、通訊錄等5項,其中,聊天窗口可發送文字、語音、圖片等消息類型。新建消息發送時可以選擇直接發送與免費短信兩種方式,直接發送給尚未注冊和飛信的好友,消息自動轉為短信發送。
據其用戶手冊,同為中國移動用戶短信免費,非同一運營商用戶則0.01元/條,這比0.1元/媒體的普通短信便宜不少。時間財經測試發現,好友收到通過和飛信發送的短信消息時,號碼來源會直接顯示個人電話,而非飛信時代的一長串數字。但在個人通訊之間,微信已經取代短信的時代,這一點價格和體驗上的優勢,幾乎已經稱不上優勢。
雷鋒網2016年的報道稱,和飛信移動端的產品技術開發外包給了多家公司,“SDK則是菊風,server、消息和VoIP通信的部分是中興承擔”,PC端的開發和部分功能由新媒傳信負責。
神州泰岳的中標公告與此說法不同。公告稱,新媒傳信負責為中移互聯網公司提供2017-2018 年和飛信客戶端技術實施與支撐,“從技術實現層面劃分實現無線端、有線端、核心協議棧等融合通信相關功能”。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時間財經,神州泰岳此前負責飛信的技術團隊,獨立創業做了一家名為融云的新公司,提供即時通訊解決方案,“但和飛信并未使用融云的SDK,具體的運營聽說也不是新媒負責”。時間財經留意到,飛信、“和飛信”的官方微博均在運營,前者多為轉發后者消息。認證信息上,飛信的認證身份為新媒傳信,和飛信為“中移互聯網有限公司”。
金主還是同一位,換一撥人馬,和飛信成功的幾率能增加幾成?(時間財經 李拜天)
考結束了,共同奮斗三年的同學們也將各奔東西,時間與距離讓朝夕相處的伙伴們慢慢變得生疏與陌生,就算是如今溝通零距離的互聯網時代,能讓大家樂于使用并聯系的社交軟件其實并不多,而手機飛信就是其中一款,那“他”到底有哪些好用的功能呢?
熟人、陌生人、溝通與分享…在社交剛需早已被滿足的當下,定位于社交,但不止于聊的飛信,從細分目標客群,到區分用戶不同場景需求等多個方面,滿足著用戶日益增長的需求。而每次大規模的版本更替正是飛信基于用戶需求,不斷完善自身的過程。例如,為便于用戶日常生活的飛信和包支付與生活服務功能;滿足商務人士需求的免費短信與139郵箱功能;而面向學生與年輕用戶群體,手機飛信更加強調體驗的重要性,力求用個性化的用戶體驗與豐富的產品功能,滿足他們差異化的需求。
自定義的聊天窗口個性化設置,不僅讓用戶有權利選擇自己喜好的聊天窗口,也更加符合年輕人追求個性化的體驗。除此之外,在其他功能方面也極力貼合年輕用戶的使用習慣,例如多重聊天模式,讓你在打字、語聊與視頻聊天中自由切換,同時閱后即焚也能滿足年輕用戶的好奇心。
打破互聯網與運營商之間的壁壘,也讓手機飛信在如今信息溝通如此發達的時代有著自己一席之位,輕輕一按便能讓消息轉化為短信,實現訊息以最優的方式發送對方,而同為移動用戶的飛信好友更能享受免費收發短信的優惠。
總之,用戶所需要的,正是手機飛信所追求的。從為用戶打造更貼心的功能出發,把自身移動通信優勢由內到外融入到每一個細節中,讓用戶體驗更為用心的上乘之作。可以說,手機飛信絕不只是一款簡單的聊天應用,更是一種社交新模式。
畢業不是距離,隨時隨地和同學暢快溝通也不再是難事;趕緊下載飛信和同學開啟暢快溝通新體驗吧!下載地址:http://download.feixin.10086.cn/mobile/index.html
家好,我是波老師。3天前,中國移動已率先推出了自己的5G消息App,覆蓋iOS和Android雙平臺。
但是,波老師要說但是了。上架僅幾小時的5G消息App卻遭到了下架。
在一片關注聲中,用幾個字回應了這次「閃上閃下事件」——技術原因。為保護「5G消息」這個名字不被惡意搶占,之后還會重新上線。一個新開發的產品,因技術原因下架,不得不說這其中含有不少匆匆的成分。怎么說呢,5G消息絕對是一手好牌,但是中國移動太心急了,第一步沒有走好。
上個月,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聯合舉行線上發布會,共同發布《5G消息白皮書》,將全面升級基礎短信,實現消息即服務。白皮書稱,5G消息將獲得終端原生支持,無需下載安裝。三大運營商罕見聯手,再加上與微信的「神似」,5G消息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5G消息,也就是富媒體融合通信(RCS),它的目標和遠景堪稱一場信息交互的革命:
1. 不僅是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位置等信息都支持,也不再受信息長度限制。
2. 不需要下載App,也不用綁定一堆小程序,更無需注冊其他平臺賬號,用戶手機號即統一賬號,企業消息即服務,運營商智能匹配,用戶直接在RCS界面發送需求,信息查詢、娛樂訂餐、購物支付,一個界面圖文并茂全搞定。
3. 不用擔心隱私泄露,RCS融合了加密傳輸和圖形密碼技術,只有自己和對方能看到信息。
也就是說,5G消息想干的,不僅是要干掉微信,實現用戶更便捷高效的社交需求,還要打破用戶和企業間的溝通壁壘,開拓一種全新的應用生態和商業模式。
也就是說,微信有的,5G消息也要有,微信沒有的,5G消息也得有,順便還要做微信的服務號和小程序所做的事情。
再看看這些捧場的大佬,除了三大運營商外,華為、小米、ov、中興……5G時代擁有話語權的終端巨頭,基本都到齊了。看到這種陣仗,馬化騰要說自己內心毫無波瀾,應該沒人會信。
然而,這5G時代第一個劃時代的App還沒有落地,就被中國移動搞砸了!中國移動可能又犯了十年前的錯誤,讓微信虛驚一場。
我想,在用戶的期望中,這一定不是5G消息該有的樣子。例如,很多人可能這是第一次知道,原來5G消息不是在原有短信App上直接操作的,而是還得重新下載一個新的App,第一步就要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很多人看到這個就直接放棄了。
其次,如果讓手機再多個App也無所謂,但移動用戶之間發消息,如果對方沒有注冊使用這個App,你發送的圖片、音視頻等內容,對方都看不到。波老師舉個熟悉的例子,這種提示下載一個名為「和飛信」的App,就是曾經中道崩殂的「飛信」的升級版,難道中國移動還想走回頭路?
還有就是,如果對方不是移動用戶,5G消息將會收取1分錢一條的費用,這很可能將是移動5G消息前進的最大障礙。要知道,當年飛信就是這么敗給微信的。
當年還是短信1毛錢一條、流量5塊錢30M的年代,移動飛信靠免費發短信累計到了5億用戶,其中不少用戶都是看重了這點,從聯通、電信投向了移動。而移動最大的錯誤,就是堅持對聯通、電信用戶收費,將數億潛在用戶擋在了門外,最終走向沒落。否則中國社交霸主的位子,可能真沒微信什么事。
即便如此,三大運營商的聯手,還是讓微信感到害怕。根據GSMA數據預計,到2021年,基于RCS的行業短信全球市場總額可達740億美元,這絕不是某一家企業能獨吞的量級,單打獨斗很難搞事情。
而且,蘋果的類5G消息應用iMessage早已虎視眈眈,華為、小米、ov等終端廠商也都在開發自己的5G應用。
不過三大運營商具備其他人都沒有的天然優勢,那就是每部手機都會有短信App,這也是最大的優勢所在了。雖說如今的短信市場,個人用戶連年萎縮,但企業用戶卻在持續增長,2019年平均每天發送19億條短信,90%以上都是企業短信。
但如果移動依然堅持走老路,忽視聯通、電信的用戶體驗,或是各自為戰,那真正的變革者和獲益者,很可能就不會來自三大運營商了。
記得去年初,國家確定攜號轉網的日期后,中國移動最先行動,史上首次給用戶大規模發放福利。這一次,也是中國移動按耐不住,頭一個搶跑,連名字都不想給別人留機會。
畢竟,曾經兩次都站在時代的大門口,只差臨門一腳的功夫,卻接連錯失移動互聯網的鑰匙,心里的不甘,只有自己最清楚。
2007年,與聯通、電信爭奪社交霸權,結果被微信連鍋端走;
2013年,跟銀聯競爭近場支付話語權,卻讓阿里、騰訊的二維碼支付一統江湖。
然而,沒有創新,沒有顛覆,自然也就沒有價值。中國移動要想將微信挑下神壇,就要拿出真正能在5G時代發光發熱的創新產品。而且,我也不不相信三大運營商能把這個事情做好,畢竟做了這么多年用戶,波老師只看到他們眼里那只有算計消費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