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從未停止「折騰」的腳步。
上周,暴風發布新的業務模塊暴風播酷云。暴風播酷云基于暴風影音的P2P網絡暴風下載的電影怎么轉換格式,可以自動為用戶下載4K級別高清影片,存儲于本地。同時,暴風播酷云還能利用空閑的帶寬和計算資源,按照區塊鏈的技術架構,幫助用戶賺積分。
暴風積分未來可以兌換觀影券,購買暴風商城相關播放設備,以及暴風旗下各項產品和服務,包括暴風影音VIP,暴風TV,暴風魔鏡等。
怎么講,這一套文案下來是不是很熟悉?沒錯,把暴風換成迅雷,就是前段時間炒的沸沸揚揚的玩客云與玩客幣了。
對于播酷云積分,暴風方面強調,它不是虛擬貨幣,而是一種采用了區塊鏈技術的積分系統。播酷云積分也并不會通過任何方式與人民幣進行對手交易,更不會去ICO。
毫無疑問,播酷云就是迅雷玩客云的翻版。這就是暴風的新戰略——模仿迅雷,盡管后者的模式還沒得到足夠驗證。
「模仿者」暴風
「暴風和樂視不一樣。」
今年,從年初到年末,暴風集團CEO面對不同的媒體采訪,都要解釋這件事。
在最近的2017鈦媒體T-EDGE國際年度盛典上,馮鑫更是直言老被拿來和賈躍亭作對比,給公司造成了明確的困擾和影響。
「最大的直接影響是:暴風今年在著手電視業務的融資,這就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上下游合作伙伴,包括供應鏈、一些渠道的合作伙伴都明確對我們有一些置疑和挑戰,這當中的工作成本(解釋工作)都增加了無數倍。」
直到12月初,暴風TV才完成了8億元融資,引入東山精密如東鑫濠做戰略投資人。馮鑫說,從他創業到現在12年中,這次融資最艱難、最漫長。
馮鑫討厭死「樂視」這個標簽了,這當然是在樂視危機發生之后。在此之前,他的態度是,對于樂視涉足的一些領域「我們應該義無反顧地學習」。
沒有涉足手機和汽車,是暴風和樂視最大的不同,這也是馮鑫做的最正確的決定。但除去拖垮樂視的手機和汽車業務,暴風就是樂視的縮小版。
2015年5月,馮鑫提出「全球DT(數據處理)大娛樂」戰略,以主營視頻業務的上市公司為中心,關聯VR、秀場、TV、文化、影視、音樂、體育、游戲、海外等多個業務,形成生態。
這和樂視生態幾乎一模一樣:以上市公司樂視網為中心,關聯電視、云計算、手機、體育、影視、金融、汽車七個生態。
雙方的業務邏輯都是「平臺+內容+終端+應用」。
在業務上,暴風成為樂視的追隨者。而且,馮鑫在更多方面開始模仿賈躍亭:
他像樂視網收購花兒影視一樣尋求收購吳奇隆的稻草熊影業 60% 股權,只是沒有了樂視網的好運,遭到證監會否決;
他像賈躍亭一樣通過股權質押為公司輸血,截至今年9月已質押了 69%;
他像賈躍亭一樣,在發布會上唱《野子》。
馮鑫在發布會上唱《野子》。
暴風連樂視在股價上的表現都要「模仿」,成為整個 2015 年中國二級市場唯一可看的股票。
樂視生態中,沒有一項賺錢的業務為其他業務提供充足的現金流,最終手機成為「最后一根稻草」,讓樂視資金危機大規模爆發。但暴風的業務還比不上樂視:視頻業務進不了二線陣營,被給予厚望的VR并沒有成為風口,暴風TV在互聯網電視中也沒有足夠的競爭優勢。
當樂視危機爆發,所有對樂視的模仿都成為暴風的負面標簽。
只是二者的結局不一樣:樂視垮了,暴風還活著,還有迅雷可以模仿。
倒霉的是暴風的模仿對象
樂視崩盤和暴風的模仿沒有直接關系,但我們發現被暴風模仿過的公司,運氣都不太好。
在模仿樂視之前,暴風是長期作為播放器存在的。那個年代,網友們還習慣于下載盜版片源,在本地播放。暴風影音支持600多種格式的視頻,解決了用戶視頻播放的「痛點」,成為裝機必備,其市場份額一度達到70%。
用戶使用時,暴風影音通過「文字鏈」、「彈窗」獲得廣告收入。
后來,帶寬環境變好,更多用戶傾向于使用在線點播觀看視頻。2007年,快播橫空出世,它基于準視頻點播(QVOD)內核,可以將迅雷、電騾、BT、一些在線電影網站資源,甚至是目前日漸熱門的播客.FLV視頻資源,統統轉換成可進行即時網絡影視點播的「在線電影」,好的體驗讓快播迅速占領市場。
2008年7月,暴風影音追隨者快播轉型為視頻播放平臺,與土豆、激動網等視頻網站合作,提供本地播放、在線直播、在線點播和高清點播等形式。
即便如此,暴風影音靠早年本地播放積累下的優勢還是縮水了。2011年后,快播已成為全國市場占有量第一的播放器。
但市場份額領先的快播在視頻行業正版化的過程中成了「出頭鳥」,2013年被搜狐視頻、優酷等視頻網站組成的反盜版聯盟打擊,又遭遇國家版權局的處罰。2014年,快播又因傳播淫穢色情內容被查封暴風下載的電影怎么轉換格式,創始人王欣入獄。暴風影音在播放器業務上的競爭對手就這么敗了。
做點播不行,做電視不行,做VR不行,但暴風把對手熬死,自己堅持下來了。
更有意思的是,因為國內沒有其他大公司 All in VR,暴風的祥瑞愣是把整個產業帶涼了。
不炒概念,暴風還有啥?
暴風最好的時光已經過去了。
當用戶由PC端轉移到移動端,當互聯網已從現實走向線下,暴風還保留著10幾年前的風格,猶如互聯網行業的「活化石」。
2015年3月,暴風科技登陸A股創業板,隨后的兩個月經歷40多次漲停,股價從上市開盤的9.43元一路飆升,突破300元。
但這只能算作暴風的「曇花一現」。
在此之前,暴風經歷了長達5年的困難時期。2010年,暴風開始拆VIE架構,到2012年完成,準備在A股上市,但證監會的IPO審批暫停,暴風收縮成本,艱難度日。2013年差點賣身阿里。
來自暴風招股書
暴風收縮戰線的時候,正是視頻行業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關鍵時期。
首先是內容的正版化,高價購買優質版權內容成為頭部視頻網站的必備選項,PPS、PPTV、56網等視頻網站因為資金的問題無法與一線視頻網站抗衡,最終都選擇了賣身。
其次是用戶向PC端遷移。讓視頻網站迅速占領移動端的一個是流暢的體驗,一個是足夠有吸引力的內容。樂視視頻在這場競爭中掉隊,讓賈躍亭有了做手機的想法,企圖通過樂視手機追回樂視視頻移動端的裝機量。
但此時的暴風只能默默地看著對手表演,自己卻無能為力。2014年,暴風押注VR,并靠炒VR的概念撐起了上市之后的連續漲停。當時,馮鑫這樣吹噓VR的未來:
到10萬人使用VR(虛擬現實)的時候,即最好的一款游戲單月收入可能到100萬,VR里廣告收益也能達到100萬,這個關鍵的數量級會引發社會資源重新倒戈或者拐向這個方向。
以當時暴風魔鏡9個月銷量29萬、日活2萬來計算,達到100萬日活不可能在三五年內完成,可才過了2年,VR就徹底涼了。
沒有了VR的概念,暴風又炒生態的概念,生態的鼻祖樂視崩盤了,暴風一邊做著互聯網電視一邊炒起了區塊鏈、共享CDN的概念。
再看看暴風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視頻,當優愛騰不斷更新熱播綜藝、影視劇名單時,暴風的熱播劇目前還停留在《獵場》上;當短視頻占用用戶越來也多時間之后,暴風也沒有任何跟進。
不炒概念股價還怎么漲?畢竟現在暴風的股價只有20多元,和高點的300元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這就好比斗地主的時候,手里一把爛牌硬要打出「雙王四個2」的效果,馮鑫已經夠努力了。
關注品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