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裝配基本知識
第一節裝配工藝概述
裝配:在生產過程中,按技術要求裝配圖明細欄數字字體,將若干零件結合部件或將若干零件和部件結合成機器,并經過調整、試驗等成為合格產品的工藝過程稱為裝配。
裝配是機械制造生產過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它是保證機器達到各項技術要求的關鍵。裝配工作的好壞,對產品的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
裝配過程達到配合要求的方法:
為了保證機器設備的工作性能和精度,在裝配中必須達到零、部件相互配合的規定要求。根據產品的結構。生產條件和生產批量的不同,為保證規定的配合要求,一般可來用如下四種方法。(1)完全互換法:裝配精度由零件制造精度保證。在同類零件中,任取一個裝配零件,不經修配即可裝入部件中,并能達到規定的裝配要求,這種裝配方法稱為完全互換法。
特點:①裝配操作簡便,生產效率高
②便于組織流水裝配線
③零件磨損后,便于更換
④適用于組成件數少,精度要求不高或批量生產采用
(2)選配法:是將零件的制造公差(尺寸公差是最大極限尺寸減最小極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減下偏差之差)適當放寬,然后選取其尺寸相當的零件進行裝配,以達成配合要求。
又稱為分組裝配法,將產品按實測尺寸分組,然后按相應的組分別進行裝配。
特點:經分組后再裝配,提高了裝配精度;降低成本;缺點是增加了測量和分組的工作。
(3)調整法:在裝配時,根據裝配實際的需要,調整一個或幾個零件的位置(或選用合適的調整件),以消除零件間的積累誤差,來達到裝配的配合要求。(油封位置調整,300、500連桿總成加銅皮)
特點:零件不用修配就能達到裝配精度的要求;可以進行定期調整,容易恢復裝配精度;缺點是降低連接剛度和位置精度,裝配時必須十分注意。(所以要求調整銅皮數量要少且精,不建議用此方法,按正確位置裝配。)
(4)修配法:在裝配過程中,根據裝配的實際需要,修去某配合件的預留量,以消除其積累誤差,使配合零件達到規定的裝配精度。(適于單件,小批生產)
特點:零件的加工精度降低;裝配工作復雜化。
第二節裝配基本術語
(1)零件─是機器制造的最小單元。如一根軸、一個螺釘等。任何一臺機器都是由若干個零件組成的。
(2)組件─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零件結合而成為機器的一部分。
(3)部件─是由零件和組件結合而成為機器的一部分。
(4)裝配單元─可以獨立進行裝配的部件稱為裝配單元。任何一個制品,一般都能分成若干個裝配單元。
(5)基準零件或基準部件─最先進入裝配的零件或部件,它的作用是連接需要裝在一起的零件部件,并決定這些零件或部件之間的正確的相互位置。
部件裝配是從基準零件開始,總裝配是從基準部件開始。
裝配又有組件裝配、部件裝配和總裝配之分,整個裝配過程要按次序進行。
(1)組件裝配將若干零件安裝在一個基礎零件上而構成組件的過程。如十字頭連桿總成、凡爾體總成等。
(2)部件裝配將若干個零件、組件安裝在另一個基礎零件上而構成部件(獨立機構)的過程。如動力端總成等。
(3)總裝配將若干個零件、組件、部件組合成整臺機器的操作過程稱為總裝配。如泵總成是由零件、組件、部件組合而成。
第二章裝配前準備工作
一、技術資料的準備
產品總圖(包括控制圖)、部件圖、裝配工藝(或裝配工藝守則)及上述文件中規定的有關標準。研究和熟悉裝配圖的技術條件,了解產品的結構和零件作用,以及相連接關系。
二、工裝準備
根據裝配工藝準備所需工裝和膠類。
三、零部件準備
庫房(材料工)按全套產品明細表送發產品零部件,裝配人員根據圖紙認真復核零部件數量及完工檢印。
四、凈化零部件
1.清除鑄造殘砂及污物。
2.清理加工毛刺及加工表面的污物。
3.利用壓縮空氣及手工方法清理螺紋孔內的積屑及油污。
五、零部件的防銹
1.對于機加工表面按短期防銹工藝守則涂刷防銹油或脂。
2.對于非加工表面防銹漆脫落、殘缺應補齊。
六、密封墊片的配制:各種密封墊一定符合圖紙要求,不是有折皺劃痕更不允許斷裂,在裝配過程中要保證結合面平整無損壞現象。
第三章裝配圖的基本知識
一、裝配圖的作用和內容
1、裝配圖的作用
(1)裝配圖是表達機器或部件的圖樣,通常用來表達機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及零件、部件間的裝配關系,是機械設計和生產中的重要技術文件之一。
(2)在產品設計中一般先根據產品的工作原理圖畫出裝配草圖,由裝配草圖整理成裝配圖,然后在根據裝配圖進行零件設計,并畫出零件圖。
(3)在產品制造中裝配圖是制訂裝配工藝規程、進行裝配和檢驗的技術依據。
(4)在機器使用和維修時,也需要通過裝配圖來了解機器的工作原理和構造。
2、裝配圖的內容
(1)一組視圖
表達裝配體的結構特點、裝配關系、零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運動傳遞以及主要零件的基本形狀輪廓等。
(2)必要的尺寸
裝配圖上的尺寸不是用以表示定形和定位,而是從裝配、安裝、檢驗、運輸等方面的需要標注必要的少量尺寸。
(3)技術要求
說明裝配體的性能和裝配、檢驗、調試、安裝、使用等須滿足的技術條件。
(4)標題欄、明細欄和零件的編號
標題欄:說明裝配體的名稱、重量、比例、圖號、設計單位等 .
明細表:主要說明組成裝配體各個零部件的名稱、圖號、數量、材料等。
零件的編號(或序號):主要便于看圖時找到零件在裝配體中的位置。
二、裝配圖表達方法
1、裝配圖的規定畫法
(1)兩相鄰零件的接觸面或配合面只畫一條線,非接觸表面(即使間隙很小)也要畫成兩條線。(2)相鄰兩個或多個零件的剖面線傾斜方向應相反,或方向相同但必須剖面線間隔不同。
(3)同一個零件所有視圖上的剖面線方向相同、間隔相等。
(4)在剖視圖或剖面圖中,若剖面厚度小于或等于2mm時,可用涂黑代替剖面符號。若相鄰兩零件剖面均需涂黑時,兩剖面間應留一定間隙,以示區別。
(5)對于緊固件(螺栓、螺母、墊圈、銷等)以及實心件(軸、球、鍵等),若剖切平面通過其對稱平面或基本軸線時,則這些零件均按不剖繪制。
2、裝配圖的特殊表達方法
(1)假想畫法即圖中用雙點劃線表示的部分。
一是在裝配圖中需要表示運動件的極限位置時,可將該運動件畫在一個極限位置上裝配圖明細欄數字字體,而另一極限位置則用假想畫法(雙點劃線)來表示。
二是在裝配圖中需要表示出所表達的部件與其它零、部件的裝配關系時,可用假想畫法(雙點劃線)繪制出有關部分的假想投影。
(2)簡化畫法
一是對某些復雜形體簡化畫出,裝配圖中的滾動軸承的另外一邊允許用交叉細實線表達。裝配圖中零件上的某些工藝結構,如圓角、倒角、退刀槽等允許省略不畫。
二是對相同零件省略畫出,對于裝配圖中若干相同的零件組(如螺栓連接件零件組),可以只畫出一組零件的裝配關系,以便標注序號,其余的只用細點劃線畫出中心位置即可。
(3)拆卸畫法
一是為了表達裝配結構和裝配關系,可采用沿某些零件的結合面剖切的畫法,此時在結合面上不畫剖面線,也不必進行標注。
二是當某些零件的圖形遮住了其后的需要表達的零件,或在某一視圖上不需要畫出某些零件時,可拆去某些零件后繪制,需要說明時加標注“拆去……等”。
裝配圖一般除遵照規定畫法表達外,其他表達方法不一定同時都用到,而是根據實際需要選取。
三、讀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
識讀裝配圖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機器或部件的名稱、作用、性能和工作原理;了解各零件間的裝配關系、各零件的作用、結構特點;了解機器或部件的技術要求等。
識讀裝配圖的具體方法和步驟如下:
1、看標題欄和明細表,對裝配體作概括的了解。(裝配圖名稱、比例;明細表可知零件組成。)
(1)明細欄是機器或部件中全部零件的詳細目錄,包括零件的序號、代號、名稱、數量、材料等。
(2)明細欄應緊接在標題欄的上方并對齊,順序是由下向上填寫,如位置不夠,可在標題欄左方繼續列表。
2、分析試圖裝配圖中共采用3個基本視圖表達裝配關系,即主視圖、俯視圖和左視圖。
3、分析工作原理和裝配關系。
4、分析零件從明細欄中可看到各零件的序號、名稱、數量、材料等內容。
(1)裝配圖中所有的零、部件都必須編注序號,規格相同的零件只編一個序號,可看作一個整體編注一個序號;
(2)同一張裝配圖中,相同的零、部件編注同樣的序號。裝配圖中零件序號應與明細表中的序號一致。
(3)裝配圖中的序號一般由指引線(細實線)、圓點(或箭頭)橫線(或圓圈)和序號數字組成。
5、分析尺寸安裝、外形尺寸。
6、歸納小結通過對裝配圖的上述分析,對該部件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為了更全面、透徹地讀懂裝配圖,還要對全部尺寸、技術要求及每個零件的裝拆方法進行研究,進一步了解其設計意圖和裝配工藝過程等。
實際閱讀裝配圖時,并不一定按上述先后順序進行,而往往還要同時進行綜合思考,以獲得更好的看圖效果。
螺紋連接的裝配
螺紋連接是一種可拆卸的固定連接,它具有結構簡單、連接可靠、裝拆方便等優點,在固定連接中應用廣泛。螺紋連接可分為普通螺紋連接和特殊螺紋連接兩大類,由螺栓、雙頭螺柱、螺釘及螺母等構成的連接,稱為普通螺紋連接;除此以外的螺紋連接稱為特殊螺紋連接。
螺紋連接的裝配技術要求
1、螺紋配合應做到用手能自由旋入,過緊會咬壞螺紋,過松則受力后螺紋會斷裂,即保證有一定的擰緊力矩。
擰緊力矩的大小,與零件材料預緊力的大小及螺紋直徑有關。一般緊固螺紋連接,對預緊力無嚴格要求,常采用普通扳手、風動扳手或電動扳手擰緊,憑操作者的經驗來判斷預緊力是否適當。對規定預緊力的螺紋連接,常用控制轉矩法、控制螺栓伸長法和控制扭角法來保證預緊力的準確性。
2、螺母端面應與螺紋軸線垂直,以受力均勻。
3、裝配成組螺栓、螺母時,為保證零件貼合面受力均勻,應按一定要求旋緊(如圖所示),并且不要一次完全旋緊,應按次序分兩次或三次旋緊。
螺栓、螺母擰緊順序示例:
4、4、工作中有振動或沖擊時,為了防止螺栓和螺母回松,螺紋連接必須采用防松裝置。防松方法:
(1)增大摩擦力;
(2)機械方法防松;
(3)沖擊防松(鉚接);
(4)粘接防松。
一般采用厭氧膠粘劑,涂于螺紋旋合表面。擰緊后,膠粘劑能自行固化,防松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