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更新用戶仍然是各個平臺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然而,當線上推廣轉化率低,成本不斷攀升時,線下推送就出現在用戶視野中。熱門應用推廣正成為一些人的重要業務。
移動互聯網時代,更新用戶仍然是各個平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JD.COM、字節跳動、淘寶等10萬人以上的互聯網公司,街邊賣零食的商販,都需要刷新自己,這是公司永恒的話題。
隨著線上推廣轉化率低,成本上升,越來越多的App開發者開始專心線下推廣。于是,曾經的“鐵軍”再次出現在用戶視野中。他們活躍在超市、景區、地鐵等地,向周圍的人介紹app,邀請他們注冊。
一位三線城市的促銷員告訴《科技星球》,人脈就是金錢。有些app可以通過刷視頻獲得傭金,有些可以通過看新的獲得傭金。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用戶可以通過推廣獲得獎勵,推廣者可以獲得獎勵,平臺可以獲得用戶,雖然這些用戶可能不會一直居高不下。
App推廣正在成為一些人的重要業務。
01 火熱的App推廣
無論在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在景區、商業街,甚至在高校、地鐵里,總能看到一群人拿著手機、二維碼圖片供人掃碼。其實這就是App的推送。
大公司還在互聯網上推出新業務,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如何獲取用戶。除了線上買流量、買廣告位,線下推廣也成為一個重要渠道,因為有些app線上獲客成本已經達到幾十元甚至上百元,而地推在幾元到十幾元之間,相對便宜。
于是,新的互聯網又開始下線了。
常年做App推廣的李告訴科技星球:“推廣人需要找到合適的項目和單價,然后找到合適的定位和方式,選擇合適的人群和禮品,這樣即使我每天利用下班時間推廣,推廣量也在急劇增加。”
“小禮物主要是選擇一些玩偶、紙巾之類的,價格足夠低。通過購物軟件批發購買,降低推廣成本。”李對補充道。
武漢江漢路步行街發現高科技。在步行街的廣場上,可以看到幾個推送團隊在向群眾推廣App,邀請他們掃碼注冊。買菜多的有淘、推團隊。
在步行街做推廣的陳松告訴《科技星球》,他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生。做了三個月的推廣,目前在一家服務公司做推廣。他說,推這個行業很鍛煉人app線下推廣方案模版,尤其是一些剛出社會的年輕大學生。如果目前沒有合適的工作,可以考慮這個行業,既能賺點錢,又能鍛煉口才和面子。
在陳松眼里app線下推廣方案模版,這個行業的起步非常簡單。找一個有穩定結算項目的平臺接單,準備一些禮品入手。超市門口,公園,景區,學校,反正就是人多的地方設置一些推廣,你必須臉皮厚。最后你會努力,后來可能會接觸到計費、網推,工作節奏會越來越好。
此外,校園也成為了地推的主要場所。在高校推相對容易,因為學生相對更容易接受新產品,希望能夠勤工儉學,所以只要找到愿意做這份工作的大學生,讓他們相信做這份工作有錢賺,他們就會主動推。
Tech了解到,部分推送團隊不會通過發傳單、拉橫幅、貼小廣告等傳統方式吸引新的創意,很難引起用戶的興趣。一些有經驗的推廣人員會從用戶的需求入手。比如一個同學拿著自己的二維碼,讓其他同學下載注冊App,會獲得很多獎勵。在激勵機制下,他們會發展更多的新用戶。學生最熟悉的人還是學生。讓他們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效率會比推手自己高很多。
如果推樓預算少,去宿舍逐層推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帶一些實用的禮品來掃樓,用戶的接受度會高一些,比如鼠標墊,洗衣液之類的。如果這個產品真的好,還是會形成一定的口碑傳播,用戶會主動給你推薦這個App。
02 App推廣的生意經:有人月入十萬
App火熱推廣的背后是利益驅動。
一二線城市資深服務商胡珊告訴《科技星球》,“推廣app,團隊和項目缺一不可。小團隊或者個人愿意努力,愿意動腦。一個月賺個三四萬沒問題。我們現在有一個20人的團隊,我們分別購買阿莫曲辛和JD.COM,平均每天每組200個訂單。平臺可靠,結算快,雖然辛苦但很滿足。”
要推地,首先要控制成本。推送時,盡量選擇給用戶的贈品價格不超過3塊。至于質量,不是他們關心的。畢竟是免費贈送的。如果你想快速增加數量,送一些經濟實惠的東西,比如一磅雞蛋或洗衣液。這些都是剛需。
胡珊接著說,“去年,我開始和拼多多合作。剛開始的時候,項目還不錯。兩個人半個月賺了20多萬。后來他們成了多多購物的官方服務商,收入還可以。他們在半年多的時間里賺了20到30萬元。目前有機會和美團官方合作伙伴以及JD.COM的城市服務商交流,但是好工作越來越少。”
推送似乎是互聯網從業者鄙視的一門生意。但胡珊告訴科技星球,有人按地推月入10萬。
現在的情況是慢慢推越來越難了。“按照2022年的情況,只會越來越難。認真工作一個月兩三萬就差不多了,別太火。聽風就是雨,”胡山補充道。
除了線下推廣,App線上推廣也成為很多人賺錢的新選擇。
在小紅書和Tik Tok上,推廣App的人也不少,推廣做得好的都有十幾萬粉絲。線上App推廣主要靠新內容,成本相對較低。比如產品種植策略發布在小紅書上,或者評測視頻發布在Tik Tok上。通過詳細的講解,用戶可以主動注冊。
Tech從一個在小紅書做推廣的博主那里了解到,他們的推廣不是公益性質的,還是需要考慮盈利。前期因為知名度不高,會在小紅書上不斷更新一些有趣的App使用策略。直到他們積累了一定的人氣和目標群體,一些大的互聯網公司才會主動找他們做推廣,甚至通過他們給一些關注度特別高但“一碼難求”的app發放邀請碼。一般來說,一個
另外,因為線上推廣競爭激烈,他們也會把自己的粉絲拉進微信群。每當有新App拉新活動,他們就會在群里發有獎勵機制的推廣活動。每當粉絲注冊都會獲得傭金,這也是線上推廣的重要收入來源。
03 大廠激烈的“內卷式”博弈
App火爆的背后,其實是互聯網進入了存量競爭。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3月手機網民規模達11.83億,2月創歷史新高。整體用戶數量保持穩定,市場增長接近飽和。為了獲得唯一的用戶流量,各方都不遺余力地在新產品和業務用戶上投入大量的財力和人力。
以拼多多為例。其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第一季度,在通用會計準則下,拼多多的營銷費用同比下降14%,營銷費用占營收的比例進一步下降至47%。營銷費用雖有所下降,但仍占近50%。
對于線上線下營銷費用的分配,一淘負責人汪海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對于線上線下營銷費用的分配,汪海表示沒有計算過,但’線下延伸客戶的營銷費用比例,未來肯定會超過線上’。”
據《市場人》、《CCID》、《新京報》的一份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線上獲客成本飆升,獲客成本9年增長10倍。
2010年獲客成本37.2元,2015年已經漲到222.4元。2019年直接翻倍至486.7元。
線上獲客成本逐年增加,使得線下推廣受到各家重視,成為獲客的重要渠道。
目前國內大部分平臺都在下沉市場尋求客戶。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報告顯示,cmnet新興市場月活躍設備6.18億臺,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55.9%。下沉市場將成為互聯網行業的重要增長點。
正因如此,在一些三四線城市,你可以看到一些大型超市的門前,會有Tik Tok快行版、Aauto快行快行版、淘特、多多購物等推送點,因為都是帶有獎勵機制的推廣方式,吸引市民駐足咨詢和報名。
業內表示,隨著國內互聯網賽道進入存量競爭,獲取用戶流量將更加困難。為了獲得剩余用戶,搶奪競爭用戶,不得不在營銷上下功夫。App推廣是個不錯的選擇。從線上推廣到線下推廣,全方位獲取用戶。
但值得注意的是,App推廣是一種“簡單粗暴”且成本高昂的獲客方式。用戶在獎勵機制下注冊使用這款產品,打鐵還需自身努力。如果產品做的不好,體驗服務不好,那么高薪“雇傭”的用戶會毫不猶豫的離開。所以,雖然需要推廣App,但平臺也需要對產品進行精雕細刻,才能留住每一個新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