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多年前,沒有??,也沒有,只有??。
作者 |BIE別的
來源| BIE別的(ID:)
在習慣了流媒體聽歌的今天,線下聽音樂不管是模擬還是數字都會讓人覺得很慢。在線聽歌平臺的便捷性自然不用多說,但有點可怕的是,你喜歡的歌聽著聽著就被平臺變成付費 VIP 專享的了;更可怕的是,你喜歡的歌在常用的平臺上突然變成灰色的了,點了后提示說這音樂人的作品被另一個平臺把版權獨占了;最可怕的是,你喜歡的歌聽著聽著就在所有平臺上都消失了,且毫無提示……流媒體平臺讓人覺得看似擁有一切,想握在手里時卻發現是水中撈月。
在下載音樂剛開始流行的時代還沒有上述煩惱,有一個音樂播放 app 曾經讓人體驗過數字勝似實體的賽博占有欲。前些天,我們就這個 app 在微博 #別的夜話# 下發起了提問:
這激起了一些老沖浪手的回憶:
有人用一個表情回答了一切
也有人深度還原世紀末家用電腦場景
還有人趁機追憶了過去的偶像
可能年輕一點的沖浪手會問: 到底是個啥?
「, it whips the llama's ass!」
(讀作:瘟難撲)是一個誕生于 1997 年的音樂播放軟件,由美國猶他大學的兩個學生制作。作為一款免費軟件, 好像在誕生時就冥冥之中和「免費」的音樂聯系起來了——它誕生時正值互聯網日漸普及,MP3 音樂文件在線分享開始流行。
彼時,互聯網仍處于狂野西部式的無序階段,音樂人和唱片業從業者大多視互聯網音樂分享如洪水猛獸,恨不得把 CD 磨成刀片,割了所有人的網線。而搞出了當今各大熱門聽歌 app 的眾 IT 巨頭們尚在互聯網泡沫中一邊蹉跎一邊脫發,別說去壟斷數字音樂版權了,連合法在線播歌聽起來都像是天方夜譚。
是一款簡潔有效的軟件,由上至下為:主面板,EQ 均衡器,播放列表
因其簡單耐用的特性成了當時默認的 MP3 播放軟件,在放出后一年間僅下載就超過三百萬次,再加上無法計數的線下傳播,可以說是一款風靡全球的音樂播放器。 在其誕生后的近 10 年間一直是最熱門的音樂播放軟件之一,能和 IT 大廠微軟和蘋果的產品正面對線,直到后來移動互聯網興起,才逐漸淡出視野。假如智能手機能早幾年普及的話,那么 的閃電?圖標可能會出現在每個音樂愛好者的首屏。
2000 年 CNN 新聞中被音樂人和娛樂媒體聲討的 MP3 分享軟件 , 光榮地作為其配套軟件登場
除了免費、便捷、功能扎實等優點外, 能夠大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它從很早的版本開始就支持用戶自定義播放器的皮膚: 從面板顏色到按鈕的樣式,都可以通過編輯對應的位圖文件來實現「換裝」,而且這種換裝玩法特別讓人上癮。
been there, done that
于是,無數 用戶和愛好者們就在那幾百像素見方的賽博畫板上玩出了最大的創意。不管是偶像、影視、音樂還是游戲,基本上只要是在 2008 年左右之前誕生的文化標簽,就能找到它對應的 皮膚,而且還都是大家互相免費分享的。在今天回看這些皮膚,仿佛面對一個個來自過去的時間膠囊:
對一名互聯網沖浪手來說,自己動手來把對互聯網最自由的年代的追憶實體化可謂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2020 年 9 月,一位在 工作的程序員 開放了自己花了幾個月業余時間制作的 皮膚博物館 Skin ,來滿足各位沖浪手懷舊或獵奇的需要。
皮膚博物館主頁,電腦訪問體驗更佳
通過提取 上儲存的皮膚文件并用程序員黑魔法加以自動排版, 將過去 20 多年中來自全球各地的 65000 個 皮膚全部收錄于皮膚博物館中(具體工作步驟見 的博客)。訪問者既可以通過無限下滑來查看根據受歡迎程度而排序的皮膚,也可以在搜索欄中搜索關鍵詞,通過圖像識別和元數據檢索來顯示對應的皮膚。
搜索關鍵詞即可顯示對應的皮膚
NSFW 內容會自動模糊,點擊后確認可打開
史、史達林同志,您怎么在這?
新偶像的關鍵詞就算了,搜了也白搜。
點擊一個皮膚后既可以將其下載到本地來裝飾電腦中的 ,也可以直接啟動 的網頁版 ,在瀏覽器中播放本地或在線音樂文件。
原湯化原食
為了增加致幻效果,還可以打開內置的音頻可視化 窗口,體驗在靡靡之音中被黑洞卷走的感覺:
多少 80、90 后的朋友小時候都曾盯著各種音樂播放器的可視化窗口假裝自己在星際穿越
硬漢幫幫主,「別的電波」主播, 老干部大野楊曾是 的忠實用戶,同時也非常迷戀新舊世紀交替那段時間的千禧文化,我問了他幾個關于 和互聯網娛樂生活方式迭代方面的問題:
你好幫主!你第一次用 是什么時候,還記得用它聽的第一首歌是什么嗎?
大野楊:具體第一次已經記不清了,大概率是在世紀末這個時間段。在 流行之前,國內很多 PC 用戶還是在用類似超級解霸這類播放器去聽 CD,隨著 與 MP3 的流行,我會默認 是個 MP3 播放軟件。
雖然第一次不記得了,但是我至今非常有畫面感的一次使用經歷,就是用 播放剛剛用 56K 調制解調器下載的《 Days of 》星際版(暴雪公司惡搞的一首《星際爭霸》圣誕歌曲)。
有沒有當年用過的某個 皮膚曾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野楊:其實我更喜歡 的初始界面,我覺得設計的非常好。
但是也確實用過一些皮膚,印象相對深的是這款,因為我當時是游戲腦現在用什么視頻播放器,這個皮膚又非常像我當時特別愛玩的各種即時戰略的游戲 UI:
在今天你還會使用 播歌嗎?
大野楊:我之前那臺 下載過新的 mac 版,基本上就是懷舊了,尤其是現在最新的 界面也基本 化了,所以沒有什么太大的感覺了。
有沒有其他來自過去的多媒體軟件是你曾經離不開但現在完全不會去使用的了?
大野楊:太多了。
只要你擁有「超級解霸 3000 英雄版」,你就能「化腐朽為神奇,使模糊變清晰」,變成不怕任何盜版 VCD 的碟片戰士。
或者你擁有 流媒體播放器,你就可以隨意在線觀看或者下載任何視頻文件,仿佛互聯網視頻的未來屬于 。
甚至以為 的吉祥物小羊 將會是 21 世紀最受歡迎的互聯網形象。
而且當你把打口 CD 放到光驅里時,你驚喜的發現,Flash 才是互聯網多媒體真正的未來,它竟然能神奇的把 CD 播放/視頻播放/游戲/動畫集合在一個程序里。
當然,以上這些都已經不會再使用了。
以前主流的音樂享受模式是買碟/下載,然后在多樣的本地設備中播放;現在則是流媒體在線播放,而且大部分時候是一部手機就搞定。以前的模式中有沒有哪些特點是你比較懷念的,或者說是在現在的聽歌模式中覺得缺失的?
大野楊:我覺得拋開實體的質感這些不說,純在線平臺播放有個非常不好的特點,就是唱片信息的丟失。
在 MP3 下載時代,我在用例如 eMule 這樣的軟件去下載各類唱片,當時的那些 MP3 發布者,通常會盡可能地掃描整張唱片的封面封底以及唱片內頁和盤面,放在你下載的文件壓縮包里。這樣,你在聽歌的同時,也會看到那些音樂人在唱片內頁里傳達的一些信息(比如一些錄音室花絮照片、記錄當時唱片制作的八卦、以及一些純粹惡趣味的圖畫等等)。
隨著各大平臺開始壟斷音樂版權后,你會發現在網頁和 app 上看到的專輯信息變得非常簡單,原來唱片封套和內頁中的信息是缺失的現在用什么視頻播放器,歷史的一部分被數字化抹去了。
流媒體聽歌平臺之間的數字音樂版權爭霸以及不可抗力因素導致曲目在平臺上說沒就沒已是常態,你覺得未來我們會不會大規模回溯到「只有下載到本地心里才踏實」的狀態呢(或者說現在已經是了)?
大野楊:現在已經是了,我現在經歷著「從 app 聽歌 → 網盤存儲 → 下載本地」這樣的一個轉變,下一步可能就回到買個刻錄機自己刻數據盤的狀態了。
謝謝大野楊!
以前人們上網像松鼠過冬,遇到好東西都迫不及待往硬盤里裝,硬盤裝滿了睡覺才踏實;現在人們什么東西都往網上存,但網上的東西說沒就沒的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連音樂也無法避免。也許大野楊現在經歷的轉變會繼續加速,未來有一天我們會更全面地回溯到下載、刻盤、線下互相分享的時代吧。
以后刻錄數據盤的時候,別忘了在里面塞一份經典版的 。
這位老爸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