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書:編碼與解碼的戰爭》
11月19日晚,藻園讀書會以 “《碼書:編碼與解碼的戰爭》——走進密碼,探索未知” 為主題的第6期線下分享活動在圖書館工會小家(111室)舉行。高士雷和孟銀濤老師代表圖書館組織了本次活動,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唐鑫副教授擔任領讀人,與會師生共十余人,活動由網絡空間安全學院2021級朱禹丹同學主持。朱禹丹同學按照書中從古典密碼、機械密碼到現代密碼的脈絡,對內容簡要介紹,并引出話題。
領讀人唐鑫老師
主持人朱禹丹同學
同學發言環節
首先,網絡空間安全學院2020級程怡萱同學闡述了瑪麗女王密碼和比爾密碼出現的歷史過程,對前者加密的失敗和后者加密的成功進行比較,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國家安全學院國際政治系2021級張雨濛同學表示在閱讀了兩次世界大戰中密碼應用案例后,她對密碼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研究生處網絡空間安全專業2022級研究生方夢浩同學以二戰時期德國“奇謎”機(恩尼格瑪密碼機)的制造和英國數學家艾倫·圖靈破解“奇謎”的過程為例,向與會師生介紹了機械密碼時代編碼與解碼者激烈的較量。
程怡萱同學和張雨濛同學發言
接著,同學們就迅猛發展的現代密碼進行討論。網絡空間安全學院2020級施林婕同學介紹了現代密碼的代表——量子密碼,并分析了量子密碼在加密領域、安全性能上的巨大優勢。施林婕同學展望了量子密碼的發展前景,并贊同量子密碼發明者的首創精神。
施林婕同學發言
方夢浩同學介紹了密碼學發展的里程碑——RSA算法(公鑰密碼體制),并指出它的出現大大推進了密碼學發展。
方夢浩同學發言
自由討論環節
在互動交流環節常見的密碼算法體制有什么,同學們圍繞密碼是否應該大眾化這一問題展開熱烈討論。有的同學表示密碼大眾化沒有必要,個人隱私的保護仍主要依靠自我保密意識的增強;有的同學認為仍有部分信息需要依靠政府保障;還有的同學提出加密也可以依靠個人意識,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暗號就是個人加密意識的體現。
同學們激烈討論
老師總結環節
活動最后,唐鑫老師對同學們的發言進行總結,他向同學們介紹了瑪麗女王密碼、德國“奇謎”機和英國圖靈、RSA算法等密碼學的實例,回顧了密碼學發展進步史,并指出了密碼學的研究前沿,包括:王小云院士提出的中國加密算法,能夠指數級提升算力的量子計算機,不可破解的量子密鑰交換等。唐鑫老師著重介紹了“失敗99次,依舊要嘗試100次并最終成功”的密碼算法發明案例,并鼓勵同學們不要局限于學校里、課程中的知識,把思維放長遠,眼光看長遠,敢于擁抱未來的技術,保持鍥而不舍的精神。他還以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和“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于敏的事跡為例,鼓勵同學們在自己的領域里將個人志向服從國家需要,默默奉獻,甘當無名英雄。
唐鑫老師進行總結
展望
本次活動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圓滿成功。通過會前閱讀、現場交流和老師解讀,同學們對密碼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了一定了解,并提升了網絡安全意識。今后藻園讀書會將繼續致力于提升閱讀氛圍常見的密碼算法體制有什么,舉辦更多活動以服務師生讀者。
END
編輯 | 藻園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