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看到了「一條」這樣的訂閱號大戶,也看到像「咪蒙」那樣的讓許多媒體人眼紅的訂閱號:
也少不了像「同道大叔」這樣的星座號,還有個人色彩非常強烈的「博客」,比如「小道消息」:
服務號層面,招商銀行信用卡經常被提起,「朝夕日歷」是一個體驗層面做得非常優秀的日程管理服務號:
在「助理來也」,你可以訂購身邊的各種服務,你也可以通過「我的印象筆記」把閱讀的公眾號文章存到印象筆記(中國版)里:
訂閱號與服務號的出現,讓微信逐漸成為一用戶無需離開微信,即可完成閱讀、社交、獲取生活服務等。
1.2
服務號無法解決高頻使用的問題
按照微信的期待,訂閱號本應為用戶提供內容,但被玩出了各種營銷和電商的花;服務號本應為用戶提供各種服務,但真正做起來的服務號卻少之又少,你可能聽說過不少 VC 投資訂閱號,但很少有 VC 投資服務號。
服務號發展得并不好。大多數服務號只是在做替代短信的推送服務和低頻服務。
不妨想想我們為什么會下載一個產品的 app,而不用它服務號里一模一樣的功能:
體驗差,HTML 的體驗比不上原生、流暢性差
層級多, App 一打開就是服務目錄,服務號需要多進至少一層
對網絡過于依賴,沒有網絡,服務號無法使用
對于低頻使用的場景,即使體驗差、層級多、每次都需要聯網,用戶是可以忍受的,比如查詢信用卡額度,這種行為可能每個月只有一兩次,即使網頁的體驗很差,但我們能忍受。
但對于高頻使用場景,比如文檔編輯,我們每天可能需要使用很多次,這時我們對體驗、速度、穩定性顯然有更高的要求,服務號和 HTML 并不能完美滿足這些要求。
矛盾來了,微信希望第三方用服務號來為用戶提供服務,但從功能層面,服務號卻只解決了低頻服務的需求,高頻服務用戶依然需要下載 app。
這時,微信需要提供另一種能力,來滿足高頻服務的需求。
1.3
微信想成為唯一的入口
為什么微信非要滿足高頻服務的需求?
因為商業是貪婪的,商業的最終目的是壟斷。
8 億活躍用戶對微信來說是不夠的,一天只占用用戶 4 個小時對微信來說也是不夠的,光提供信用卡消費通知對微信來說還是不夠的。
微信想要更多,騰訊想要更多。當微信已經是超級入口微信小程序后端怎么寫,它想變成唯一的超級入口,它要占據你更多的時間和使用場景。
所以,三管齊下,微信希望占據:
更多用戶時間
更多應用場景
更多服務入口
訂閱號解決閱讀需求,服務號滿足低頻服務需求,小程序定位在高頻使用場景。
聽起來很恐怖,但恐怕沒有人能在短期內阻止微信成為事實 OS。
2
小程序是一個獨立生態
把小程序理解為一個獨立生態非常重要,這能讓我們更容易看清楚小程序里存在的機會。
2.1
什么是生態?
我對軟件生態的理解是這樣的:
一個大平臺打造了這個生態
為所有開發者提供統一的入口
有統一的開發語言
對 UI、運營等方面有嚴格的規范
平臺與開發者分成、共贏
圖示如下:
2.2
對比蘋果與微信
按照前面的定義,我們可以很容易得出,蘋果 App Store 的生態結構:
蘋果是大平臺
統一入口是 App Store
統一用 Swift 或 Obj-C 語言進行開發
蘋果對 UI、運營等方面有嚴格的規范
蘋果與開發者分成收入
我們再來看看微信小程序的生態:
微信是大平臺
統一入口是微信 app
統一用小程序語言進行開發
微信小程序提供了詳細的 UI、運營等規范
目前還未與開發者分成收入,但以后有這個可能性
相比起服務號,微信在小程序的生態建設上花了更多功夫,比如之前并沒有 UI 規范、以前并沒有獨立語言,這些都讓小程序慢慢變成一個獨立生態。
2.3
如何用生態思維發現新機會?
任何一個新生態的出現,都會帶來以下機會:
新的應用場景,甚至新的用戶
原來在別的生態存在的應用,會以新的形態重新出現
微信開發,將會是獨立崗位,就像 iOS 開發
你可以回想 08 年 App Store 剛推出時,賺到第一波紅利的,是不是抓住這些機會。
當然,認識「紅利」這個詞的人已經比 08 年多多了。
3
正確理解微信小程序
自從張小龍 2016 年初提出做「應用號」,外界對應用號的猜測和期待從來沒有停止過。大多數人和媒體認為,小程序將會為營銷帶來新機會。
我覺得很多媒體把小程序的機會方向帶偏了,小程序的營銷能力其實是很差的,他們或許沒有細看小程序的開發文檔,甚至沒有參與過小程序開發或與開發者進行深入交流,就,嗯,有點亂寫。
以下 是對小程序的理解來自我對小程序文檔的解讀
3.1
小程序是微信接下來的重點產品
甚至是最高優先級的產品之一,這意味著微信小程序后端怎么寫,開發者可以完全放心把精力和資源放到小程序上。
3.2
無關注,無心理壓力
和服務號、訂閱號不一樣,小程序是沒有關注功能的。這意味著,對用戶來說,心理成本更小,用戶通過搜索進入小程序,馬上就可以使用,不像服務號還需要先關注。
但對開發者來說,這顯然不是好事。這意味著:
你無法群發消息,因為你根本沒有關注者
你可能需要自行建立用戶系統,但轉化率是個問題
所以,小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產品運營能力的要求。
3.3
不是 HTML5,也不是
我們經常在朋友圈看到的非常炫酷還帶背景音樂的 H5 頁面,將不會在小程序里出現。
微信小程序開發使用改自 , CSS, XML 的語言,同時提供了各種自有的組件和 API,這讓小程序變得獨立:
它不兼容 HTML,網頁代碼在小程序里無法使用
開發之前,開發者需要熟悉小程序開發語言,按照微信的命名方法,說不定會被稱為 。
不兼容 HTML,不僅意味著你不能在頁面里使用 HTML 標記,也意味著你不能嵌入 HTML 網頁:要么不嵌入,要么用 重寫。
3.4
沒有外鏈
不兼容 HTML 還意味著,你無法在小程序里放置外鏈。HTML 里的 標記是被禁止的。
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營銷,服務號里,我們好歹還能在文章里插入鏈接,而目前版本的小程序,是不能插入外鏈的,哪怕是放置二維碼,直接在頁面上長按,也沒有「識別二維碼」選項(當前版本)。
限制得很狠,不是么?還有更狠的。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