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亞馬遜中國宣布,將在2023年6月30日停止中國區電子書店的運營。這款曾經風靡一時的電子閱讀器,將徹底告別我們的生活。
這也是近期繼領英、之后,又一個退出中國大陸的國際平臺。不同的是,相比前兩者,在大多數人眼中,的確已是落后于時代的產品。
在2010年代,這個薄薄的電子小本卻是文藝青年們的集體情懷,是咖啡店、地鐵車廂里的時髦單品。
當然,它也是紙質書捍衛者們不懈攻擊的對象。但至少“電子書Vs.紙質書”的爭論,針對的是看書這件事本身,如今看來彌足珍貴。
“感謝陪我度過學生時代”,網絡上無數人陷入回憶的同時,也正有無數臺被放在抽屜或書架的角落中吃灰。
書店內容跟不上,硬件競爭對手大量涌現,盜版電子書依舊大行其道……在中國的滑坡,其實并不讓人意外。
更值得貝索斯擔心的是,這并不只是在中國獨有的現象。
一、“泡面蓋”最后的倒計時
6月2日,亞馬遜中國宣布,將停止在中國區的電子書店運營業務。
“亞馬遜將于一年之后即2023年6月30日,在中國停止電子書店的運營。在此之后,您將不能購買新的電子書。”
“對于已經購買的電子書,您可以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下載,并且可以在此后繼續閱讀。”
在2024年6月30日后,中國電子書將關閉下載功能,同時無法繼續從手機應用商店下載 APP。
亞馬遜此番的退出非常爽快,這也體現在的退貨政策上。如果你在今年1月1日后通過官方渠道購買了,那么在今年10月31日前都可以選擇退貨。
這一消息很快登上了熱搜榜首,有人調侃道,“這下兼職泡面蓋成了全職泡面蓋”。
這條“退出中國”的新聞,對于稍有關注的人都不會感到意外。
去年9月,天貓旗艦店停業,當時表示是正在籌備遷移“全新的旗艦店”,但從此沒了下文。
到了今年1月,在中國各平臺旗艦店的庫存基本清空,顯然是退出在即。當時還有媒體報道稱,亞馬遜中國內部的硬件團隊已在去年11月解散。
事實上,在這場大撤退中,只是亞馬遜圖書的最后一環。
亞馬遜中國的自營紙質書、第三方商店售賣服務早在2019年就已關閉amazon kindle中文破解與文件轉檔教學,官網也不再出售,只靠京東、天貓出貨。
如今,在中國的時代終于宣告結束。
二、一代文青的電子情懷
對于的退出,中國的消費者表達出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
“這十年里,我一共買過七八次,從國外買到國行正版都有,但每一次都不是自己用的,而是當禮物送人。”中年海歸老陶這樣回憶到。
在2012年前后,老陶因為工作關系經常出國,最常給朋友和晚輩帶回來的伴手禮就是。
“那幾年國內還沒有發售,但年輕人用已經很流行了,對我們這樣沒有看書習慣的人并沒有多大意義。”
持這樣觀點的不在少數。即便是愛讀書的人,最終成為長期用戶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阿然是進入中國前的老用戶,她感嘆:“中國紙質書和電子書的戰爭打了多年沒有結果,曾經的排頭兵卻退出了戰場。”
她去年在里下載了30多本書,現在看過的一個手數得過來。“現在人都用手機看電子書了,iPad的閱讀體驗也好得多,誰還用呢?”
阿然還保留著當年爸媽當作大學開學禮物送她的,實體按鍵看起來布滿了滄桑感。
“想看的書幾秒到手,買書又很便宜,在學生時代真的陪伴了我無數的時光。我實習的時候,值班打發時間都是靠,揣在口袋里空了就看看。”
2012年12月,亞馬遜中國正式上線了商店,半年后正式在中國開售,這是首款中國正版。
在此之前,國內已經有許多文藝青年和3C達人用上了海外版,熱度可見一斑。
正式入華后,更是成了年輕人隨身攜帶的時髦單品,墨水屏的閱讀體驗讓人眼前一亮。
2016年,亞馬遜公布數據稱,中國已經成為亞馬遜在全球設備銷售的第一大市場。這個英語單詞amazon kindle中文破解與文件轉檔教學,成了電子書的代名詞。
三、為何水土不服?
在今年4月公布的《2021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中,電子閱讀成為關鍵詞之一。Z世代中96.81%都偏好電子閱讀,其中57.97%的人每天閱讀2小時以上。
但在這樣欣欣向榮的大環境面前,曾經的電子閱讀硬件王者卻沒有了位置,這背后有許多原因。
在水貨流行的年代,絕大多數年輕人用它來閱讀盜版電子書,這樣的消費習慣多少保留了下來。
盜版電子書橫行,導致當時人們拿到的第一件事,往往不是進官方商店花幾元、十幾元買書,而是去數碼城“破解”。
到了這幾年,很多用戶仍然從網上下載了免費的電子書資源,導入閱讀。這對于亞馬遜“硬件+賣書”的盈利模式,好比釜底抽薪。
另一方面,亞馬遜對于中國圖書出版市場并沒有足夠的深耕,對于中國年輕人的閱讀偏好、閱讀習慣也沒能及時跟上。
網絡文學是最明顯的例子,截至2021年底,國內數字閱讀記錄在案的共有3000多萬部網絡文學作品,玄幻奇幻、武俠仙俠、靈異科幻等題材占比頗重。
但的電子書商城中,長期集中在文學小說、人物傳記、歷史社科等領域。
雖然亞馬遜也曾意識到這個問題,上架了大量年輕人中頗有人氣的網絡作品,但和打通閱文集團的騰訊相比,完全處于劣勢。
年輕人用微信讀書、番茄小說等工具看電子書,手機成了更方便的閱讀工具。
同時在電子閱讀器市場中,在中國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競爭者。、科大訊飛R1甚至老品牌漢王的電紙本N10,都在分食著不大的電子書硬件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電子書硬件的不受待見并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
在去年年底一份關于美國閱讀設備的統計中,僅有19%的人擁有等設備。而在2014年,這個數字是32%。
或許,用看書的時代真的結束了。
畢竟在誕生之初,還在世的喬布斯老爺子就給它潑過冷水:
“這玩意兒的好壞重要嗎?現在人們都不看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