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積分AD轉換器的原理
在雙積分AD轉換器的原理圖中,可以知道,Uo與Ui是自己設計的,可以輸入Ui為5v。
一定要測量積分器的輸出端的值。
T1是自己設計的時間,而T1=2^n * f,此處的頻率f為你想要的頻率。在我做的原理圖中,我是用的是10khz的頻率,所以算得的時間基本都在25.6ms左右。
下面是借鑒學長做的原理圖。
怎么說呢雙積分型a/d轉換器調試過程,原理圖仿真沒問題,而且,預期的結果很理想。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只是理想的仿真,實物與仿真差距真的很大。而且雙積分型a/d轉換器調試過程,實物中得考慮按鍵抖動,得消抖,或者加個時鐘頻率自動讓清零。
在這個課題中,最最最重要的是反向思維。就比如,你知道了
中的U0與T1,Ui得自己在旁邊的空白地方放置一個,然后仿真,看輸出的電壓,基本就是Ui的值。
在知道這三個值后,就可求得RC的值,然后自己分配盡量使用常見的阻值和容值。不能一味的求Ui。
在這個電子課設中,我學會一下東西:
1:我學會了如何自制PCB板子,然后如何焊接了。因為自己焊的那東西就看不下去,很爛很爛。
2:軟件的使用(立創EDA):這個軟件在不看b站的情況下,自己摸索,自己實踐,看別人使用AD軟件,然后就會了。
3:分析問題的方法:先從簡單的分析,就如先從LED燈開始,然后是,然后是,然后是,下來是和lm393,最后是4053的檢測。
4:出現問題,首先查看電路是否存在誤差,尤其是焊接洞洞板的。
5:元器件檢測是否燒毀;怎么檢測呢,很簡單,用高低電平加示波器,外加萬用表。比如4053得檢測,該接電源+5的接+5,接-5v的接-5,接地的接地,檢測什么呢?檢測輸出引腳。
6:對于新手來說,最好的作品是自己從頭到尾的參與在其中,而不是接手別人的半成品。一來,不論是PCB板還是洞洞板,自己連接的圖自己都清楚,二來,就算出現問題,自己也能及時找到。如果是接手別人的作品,那自己就會陷入ta為什么要那樣做??為什么不從這連接等等之類的煩惱之中。所以,,我寧可別人說我的很亂或者其他,也不愿意看別人的板子。
7:如果用制作原理圖,而且打算自己做PCB板子,那就盡量使用好的油印紙,然后得學如何補線之類的。除了這個外,打孔的時候盡量對準位置。
8:如果用制作洞洞板,所有器件,必須接Vcc(有些器件可以使用+5v,但有些器件就得用+10v甚至更高的來啟動)與GND,不然,畫的PCB或者連接的洞洞板就沒用,原因很簡單,器件沒工作。
結束語:
希望我的心得能幫到要做課設的小白,如果文章有不懂的地方,歡迎聯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