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喜歡繪畫的朋友,你該不會還在用紙筆畫畫吧?先不說別的,裝備首先要搞齊吧?雖然說紙筆的手感是最好的,但是你還是需要買一個數位板不是嗎?在電腦上作畫,不僅環保,也能更加適應工作的需求。
特別是設計師,習慣手繪的小伙伴們工作以后,不是很適應電腦的創作。而繪畫能夠更直觀的表達自己的靈感和創作欲,這個時候數位板就是不可或缺的東西,既能夠給你帶來紙筆創作的方式,又能將創作的作品直接保存在電腦上。兩全其美,有何不可?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款來自天敏的G10數位板,看看是否是你需要的。
包裝看上去非常簡潔,包裝上的藝術圖,抽象的表現了繪畫者的創作內涵,底下寫著“平凡得不簡單”,鼓勵著繪畫者,雖簡單,但不平凡,每一次創作的火花都不平凡。
全家福比較簡單,包括數位板本體、一支無源壓感筆、筆套、一個筆座和幾個備用筆芯。
對了,這里要好好的贊下天敏的這支筆,首先,筆是8192級別壓感的,而且是無源筆,不需要充電,不需要電池;筆帽的位置暗藏玄關,其實筆帽是可以旋轉開來的,打開之后,里面藏著好幾個替換筆尖,方便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隨時替換。
評分:包裝簡潔,開箱容易,配件充足,直觀感受覺得天敏的G10數位板風格很低調沉穩,有股商務風。開箱第一感覺不錯,我給9分。
天敏G10數位板整體為黑色設計。一根USB數據線分布在左側,采用紅黑搭配經典色的電競級別線材,編織耐磨材質。
左邊按鍵區域是鋼琴亮面烤漆,LOGO通電和工作狀態會顯示藍色的LED燈光,非常漂亮。
而繪畫區域則為磨砂材質質感,據天敏官方介紹,該繪畫區域采用的材質是仿“在真實紙張繪畫”的手感,就像咱們日常用筆在紙上寫字或者畫畫那種摩擦感,試用了一下,效果確實很舒適,絲滑順暢但是又不會太滑溜,這個對于喜愛畫畫和對畫畫手感有比較高要求的同學很友好。
底部比較簡單,四個防滑墊分布在四個角,保證在繪畫中的穩定性。
另外,底部還貼心的留了二維碼,掃描進去之后可以去到該產品的頁面,里面有安裝教程,問題集錦,資源下載等內容,如果在使用該數位板過程遇到一些不太明白的東西,大致都可以通過里面的方法解決,這一點做的真的非常貼心。
左邊分布了12大實體按鍵,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分別為橡皮擦按鈕和筆刷鍵;然后是視圖縮小與放大鍵;再就是筆刷縮小與放大鍵;下半部分的按鍵為鼠標向前滾動和TAB鍵;然后是鼠標向后滾動與SPACE鍵;最后是CTRL鍵與ALT鍵。
還有,這些按鍵都是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自定義的,這樣子在畫畫的過程就可以根據自己日常的習慣來弄,會更加得心應手。
10大智能快捷鍵,從左到右分別是靜音、音量減、音量加,然后是音樂、暫停播放、上一曲、下一曲,最后是瀏覽器、計算器和桌面切換。
天敏G10還能夠通過OTG的方式連接手機,在連接手機以后,手機的專屬繪畫區域也在數位板上標了出來。
壓感筆和筆坐都是黑色的,放在筆坐上,就像個整體一樣。
筆桿的加號是取色鍵(選擇鍵),減號是后退鍵(CTRL鍵)。
評分:數位板設計很周到,豐富的按鍵以及觸控區域的分區,充分為使用者考慮,我給9.5分。
天敏G10數位板電腦系統支持WinXP ~ Windows(7、8、10),Mac os X(10.7-10.14)
演示系統:windows 10;演示軟件:PS和SAI;演示內容:繪畫和PPT標注體驗,壓感筆體驗以及實體按鍵和快捷鍵演示。
最具亮點的就是,天敏G10居然是內置驅動的,不需要光驅,也不需要下載,只要將天敏G10數位板連接到電腦以后,電腦就會自動適配,在我的電腦里會出現一個像U盤一樣的驅動器,點進去之后,直接就能安裝數位板驅動,非常方便和貼心。
在選擇PS工具的時候,可以選擇用筆上的加號鍵選擇,也可以用筆尖長按觸控板,顯示一個圓圈以后選擇。
繪畫區域一樣,可以按筆上的加號鍵來選擇筆刷的大小和硬度,也可以用筆尖長按觸控板操作,繪畫一段線條以后如果不滿意可以按壓感筆的減號鍵來后退,繪畫時的延遲很小,不用擔心精細作畫時的延遲。
使用SAI繪圖軟件,我們可以看到圖中的壓感體驗,當你在數位板上作畫時,不同的力道,筆跡也會呈現不同的效果,受力的程度越大,筆跡也越濃,越深,受力程度小,筆跡越淡。
在PPT演示的時候,按壓感筆的加號鍵,選擇指針選項,選擇筆類指針,直接標注PPT上的需要標注的地方。這個功能帶來的效果就是:像很多老師講課,批改作業,甚至公司開會幻燈片展示的時候都可以用到。
部分快捷鍵操作演示(打開瀏覽器與打開音樂)。
部分實體按鍵演示(TAB鍵和視圖放大以及筆刷放大),實體鍵可以自己自定義,設置自己喜歡的操作。
最后,請忽略我的靈魂畫作,我不是專業學美術的(我會告訴你我大學美術專業?)。
評分:在電腦上配合數位板上的快捷按鍵和實體鍵,可以加快你的繪畫或者生產速度,非常方便,當然我畫的差是因為我垃圾,所以不要看我畫的差就覺得數位板差,我給9.5分。
有點遺憾的是,iOS手機系統暫時不支持,目前手機板繪操作僅支持安卓,需要手機支持OTG功能,并且必須要安卓4.0以上系統。安卓的大半部分指繪軟件都能適配,如:妙筆生花、畫吧、畫世界、Medibang等等。
而且,手機也是支持壓感的哦,畫世界,medibang,妙筆生花這幾個APP都有壓感,受力的程度越大,筆跡也越濃,越深。
需要注意的是,連接手機以后,畫圖區域為手機專屬區域,延遲很小,不用擔心繪畫時的延遲問題。
評分:手機上的繪畫體驗非常不錯,同樣可以兩手操作,左手選擇參數等,右手作畫,非常適合喜歡繪畫的愛好者,我給10分。
總的體驗來說非常的不錯,尤其是手機上的體驗,并沒有什么復雜的連接設定,即插即畫,甚至不用指定的APP,直接下載一個好用的繪畫APP就開畫,相較而言電腦就沒那么簡單,對軟件的版本就有了使用上的差異,建議還是購買正版的專業繪畫軟件,體驗更佳。
天敏G10的適用人群很直觀,無非設計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尤其是平面專業的;愛好繪畫的朋友們,無論是業余還是專業的,都挺適合的;最后就是設計師,特別是平面與產品設計師,有靈感的時候直接繪畫出來,然后放在電腦上修飾。
張大媽的女婿
有幸被抽中這期數位板的眾測,感謝媽。
數位板的作用是十分強大的,在攝影后期、設計、美術、3D制作、CG創作等領域都能看到數位板的身影。Wacom作為行業的領導者,一直源源不斷地輸出優質的產品。從入門級的Bamboo系列(1024級壓感),到中端的Intuos(1024級壓感),再到專業級的Intuos Pro(2048級壓感),以及頂級的Cintiq(2048級壓感),其過硬的質量讓Wacom品牌有著很好的口碑。我大學一哥們大一入學時入了塊影拓4,畢業工作兩年后,女朋友跟人跑了,而他的板子還正常服役。你就說靠不靠譜吧?
我們這次測試的主角影拓CTH-690就是Wacom 2015屆新來的中端陣營門生。它的市場定位是學生、創意愛好者等人群。我將從外觀、細節、使用體驗、總結和購買建議五個環節進行陳述。
一.外觀篇
先來一發黃圖鎮樓~
撕掉包裹,帶著小小激動的心情拿出包裝盒。山口山~通過盒子上面的圖案,我們可以得知這塊板子是黑色的。相對于另外一款青藍色的外觀,我覺得黑色更符合我的口味。盒子外面有一層塑料薄膜裹著,能夠一定程度上防潮防水,這是個很貼心的小物件。
從包裝盒底部再抽出紙盒。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全黑的紙盒,紙質硬朗外表光滑,除了正面印著INTUOS的logo,就沒有其他文字圖案了。一個好的包裝設計能夠提升產品自身的價值。影拓的極簡風格,讓它散發著高級感。我充滿著期待,希望打開它的時候也能夠收獲驚喜。
鏘鏘!!羞恥地掀開它的蓋頭,看到了板子和筆,它們都被塑料薄膜包裝著。其他的配件都在下面。
拿出板子,我們可以看到藏在下面的有個方形小黑盒和橢圓的紙盒。
來一個全家福。所有的配件包括數繪板一個,壓感筆一支,保證書一本,說明書一本,光盤一個。圖中左下角的紙盒是用來包裹數據線的。遺憾的是無線模塊需要另購。
我用15寸筆記本和A4紙進行比較,讓大家對它的體積有個初步印象。我們可以將數位板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面是有四個快捷按鍵,下面是繪畫區域。可能有人無法理解為什么快捷鍵要左右分布?我的理解是為了兼容更多的受眾,因為有的人是左撇子,有的是右撇子。板子的厚度和iPhone5S差不多。需要指出的是,繪畫區域上面有著許許多多個小白點,這對密集恐懼癥患者造成了成噸的傷害。。
接下來是對比測試,我拿出家里的兩塊板子和本次的主角進行比較。下圖中左邊的是影拓5,中間的是09年買的Bamboo 660,右邊的是這次的690。通過圖片我們可以看出,CTH有著不同功能布局,而且板子背面依然極簡。CTH690在尺寸占有優勢,既有著媲美影拓Pro的繪畫區域面積又有著小巧的體積,這是輕量化設計的成果。
但是,在三塊板子中,CTH690的手感和用料是最差的。直觀的感受是這重量(480g)拿在手里很輕浮,CTH690本身大面積的硬塑料讓它有著廉價的感覺,四個快捷鍵按鈕的回饋生硬,按下去時能聽到“嗒”一聲,缺乏阻尼和彈性。而且表面硬塑料很薄,手指稍微用力點都能按下去。
所以,CTH690的用料方面給我的感覺是輕薄,缺乏厚重感和高級感。
二.細節
繼續進行對比實驗。首先看看壓感筆的外觀細節部分。同樣的,CTH690的壓感筆的用料為表面磨砂硬塑料,它的個頭也是最小的,握在手里的感覺還不錯,個人感覺體積能夠再大一點就好了。它的壓感筆上有兩個快捷鍵,遺憾的是沒有橡皮擦。
板子頂部為各種接口的位置。只有無線接口有防塵設計,其他接口都沒有。設備鎖具體功能沒有用過,暫不描述。USB接口的設計很巧妙,像上一代Macbook Pro的電源線。
接下來我們了解背面構造。數位板的背面四個防滑墊分部四個角落,中間印著wacom的logo。正確打開后蓋的方法是,雙手同時輕輕按下兩個凸起,就是圖中妹子拇指的位置,再輕輕往上推。嗯哼,是的,不是單身狗。
打開后蓋之后,能夠看到隱藏在內部的結構,產品的序列號等信息都藏在這里。由于沒有無線模塊,無法測試無線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備用筆芯只有三根。而更換筆芯的方法也被設計得很巧妙。筆芯下面有一個銀白色的小孔,這個是換筆器。更換筆芯的時候,把筆芯插在換筆器里就可以了。
前面說的硬塑料很薄,有多薄?有沒有玩過蹦蹦床?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這軟軟的一小塊,好像可以有其他用途?
想什么呢!打你了啊!
以上就是CTH690的細節展示。總得來說,它和上代產品相比,功能上只是多了兩個快捷鍵,其他地方變動并不大,保留了wacom一貫的作風,沒有給我太多驚喜。
三.使用體驗
由于影拓系列定位中端,有著bamboo沒有的快捷鍵和觸控功能,和比影拓Pro低級的壓感,所以這里我將給大家展示觸控功能的使用體驗。來一段歡快的音樂提提神。
總得來說,觸控功能很方便很好用,極大地提高了瀏覽網頁的愉悅體驗。本次主要測試的繪畫軟件為PS和Sai,觸控功能在PS里能夠正常使用,而在Sai里就沒有作用。
有幾次我筆懸空在距離板子有4到5毫米的地方,依然能夠畫出連貫的線條。不知道這是不是bug。
在驅動軟件方面,wacom的驅動穩定性并不是很好,時不時會出現壓感消失的情況,解決的辦法只有重啟電腦或者重裝驅動。另外,個人感覺,Wacom驅動對OSX系統的兼容沒有Windows的好。
四.總結
一周下來,板子的表現讓我滿意,但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就好像,煮好了面,找了半天沒有找到老干媽;就好像急急忙忙領完優惠券,回來刷新頁面發現關注很久的衣服被秒光了。。
優點:
包裝精美
體積小,重量輕,方便攜帶
數位板從上一代的兩個快捷鍵升級到四個快捷鍵,功能上有了提升
觸控功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具有無線傳輸功能,擺脫數據線長度的限制,使用起來更自由
軟件驅動功能齊全,可以個性化設置
缺點
用料用料用料!大面積硬塑料,手感一般,顯得廉價,真的很拉低分數
按鈕回饋生硬,缺乏高級感
無線設備需要另購,官方標價軟妹幣300
五.購買建議
這一代產品和上一代相比并沒有太多升級的地方。Wacom的低端和中端產品,除了科技配置不一樣,他們的核心部分是相同的,都是1024級壓感。所以,如果想要無線設備帶來的便利,那么這款CTH690是個很好的選擇;如果不追求花哨的科技配置,那么入門級的Bamboo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那有人會問,1024級壓感和2048級壓感區別在哪?說真的,用肉眼很難看得出來。
本文來自什么值得買網站(www.smzd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