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網友抱怨自己的Win10運行太慢,打開任務管理器一看,磁盤占用率100%。其實這個問題在Win10中已經非常普遍了,幾乎每一臺電腦都遭遇過類似尷尬。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操作,才能防止硬盤占用100%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支上幾招。
1. 關閉診斷跟蹤
診斷跟蹤(DiagTrack)是Win8.1開始增加的一項新功能,主要用于收集PC信息,以幫助微軟對其產品(Windows)進行跟蹤與完善。不幸的是,這項服務相當消耗系統資源,而且對于普通用戶來說,也沒有太多實際價值。
·關閉方法:
1) 點擊Cortana搜索框,輸入“services”,進入服務面板;
2) 輸入“diag”,這時會看到四個以“Diagnostic”開頭的服務項;
3) 依次雙擊打開,并將啟動類型修改為“禁用”,關閉上述四組服務項;
4) 同樣的方法修改“Connected User Experiences and Telemetry”,將其啟動類型設為“禁用”;
關閉診斷跟蹤
2. 修改為平衡電源模式
這個問題往往出現在機械硬盤或者機械盤與固態盤混搭的系統中,現象同樣是硬盤100%占用。
·解決辦法:
1) 打開“設置”→“系統”→“其他電源設置”;
2) 修改默認電源計劃為“平衡”;
修改默認電源計劃為“平衡”
3. Win10更新ing
很多次小編都受到了這個問題困擾,原本優化得好好的系統,工作時卻發現異常卡頓,后來才發現原來是Win10正在自動更新,這個問題尤其會出現在那些已加入Windows Insider計劃的用戶中。
解決辦法也很簡單,要么改回慢速模式,減少Win10的自動更新頻率,要么直接退出Windows預覽體驗計劃,僅在大版本時手動更新。而這種情況,事實上更適合那些生產力設備。
降低Win10更新頻率
4. 嘗試優化驅動
Win10能夠搞定絕大多數硬件,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裝完系統還要安裝驅動這件事,尤其是SATA驅動,Win10往往會用一種更穩定的驅動來支持它,但卻可能引發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你的電腦經常卡頓,卻又久久查不出問題,那么就可以考慮這個原因。下載一款驅動精靈或者驅動大師,然后根據軟件推薦,升級一下驅動試試。
嘗試升級驅動
5. 4K對齊及SATA模式
這個問題主要出現在固態硬盤用戶中,如果你的電腦使用了SSD,但日常使用卻感覺不到明顯的提速,那么就可以考慮一下,是否屬于硬盤4K未對齊。
通俗來講,4K對齊是指硬盤與操作系統共用同一個存儲標準,以避免數據被多次拆分。而完整的4K對齊,其實分為兩部分,分區對齊以及BIOS中是否開啟了AHCI模式。
使用AS SSD Benchmark檢查4K對齊
檢查4K對齊可以使用AS SSD Benchmark這款小工具,這是一款綠色軟件,體積不到1MB。啟動軟件后,即自動對當前硬盤進行檢測。其中“iaStorA”和“xxxx K”是兩個最重要指標,上面的代表AHCI模式是否開啟,下面的代表4K是否對齊。如果有一個項目未顯示OK,那么就可以確定是它導致的系統卡頓,進而繼續處理。
AHCI需要進入BIOS模式開啟
AHCI開啟比較簡單,直接進入BIOS查找“SATA模式”即可。而4K對齊則需要重新對硬盤分區,并在分區時勾選4K對齊選項(也可以直接利用Win10安裝程序分區)。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哪種情況,都會對硬盤數據造成損失,重要文件請先自行備份。
6. 增加物理內存
雖然微軟一直宣稱Win10對于內存的需求并不高,但實際上,4GB系統與8GB系統在運行同一版本Win10時,速度是絕對不一樣的。如果你的內存小于4GB(或者更小),還是趁早為電腦添加一條新內存吧,以現在的內存價格來說,正是出手的好時機(悄悄地說,雙通道效能更高哈~)。
7. 機械硬盤關閉Windows Search和SuperFetch
如果你的電腦使用的是機械硬盤,那么建議關閉Windows Search和SuperFetch兩項服務,因為這兩項服務將明顯增加硬盤的日常讀寫,從而導致系統響應卡頓。但對于固態硬盤用戶,這一點是完全不必擔心的,首先固態硬盤的響應速度很快,即便是有讀寫對于其他工作的影響也會很小。另一點則是,Windows Search和SuperFetch從本質上說也是一種系統優化服務,長期使用能夠讓系統速度更佳。
機械硬盤關閉上述服務
·關閉方法:
1) 點擊Cortana搜索框,輸入“Services”,進入服務面板;
2) 搜索“sysmain”,雙擊打開它,并將啟動類型修改為“禁用”(老版Win10請搜索“Superfetch”服務);
3) 同樣的方法處理“Windows search”,雙擊后將啟動類型修改為“禁用”即可;
8. 禁用“熔斷”、“幽靈”補丁
2018年,“熔斷”、“幽靈”兩組處理器漏洞曝光后,微軟曾緊急發布過一系列補丁,用以臨時封堵Intel處理器所面臨的安全漏洞。然而這些補丁卻是以犧牲系統性能為代價的,據Intel官方數據統計,打入補丁之后,系統整體性能損失大約在2%-8%之間,且越是老款CPU影響越大。然而事實上,這兩組漏洞所造成的威脅遠沒有我們想象中大,但對于用戶電腦的性能拖累卻是實打實的。其實如果你的電腦僅僅是用于娛樂的家用電腦,完全可以禁用這一補丁,從而找回這部分丟失的系統性能,讓電腦更快。
禁用“熔斷”、“幽靈”補丁】
·關閉方法:
1) 下載“InSpectre.exe”(點此下載),右擊以管理員身份運行;
2) 點擊主界面下方“Disable Meltdown Protection”和“Disable Spectre Protection”兩個按鈕;
3) 重啟電腦使設置生效,此時便可以體會到系統響應變快了;
點擊“Disable Meltdown Protection”和“Disable Spectre Protection”兩個按鈕關閉補丁
寫在最后
有關Win10磁盤占用率100%的問題,在網友圈中流傳很深。客觀地講,微軟在這一點上做得的確不夠好。與此同時,網上也一直在流傳一些如何避免磁盤出現100%占用的帖子,比如關閉IPV6、關閉家庭組、開啟Skype寫入權限……。但事實上這些技巧放到今天來說都已經失效,而且部分會影響到系統的一部分功能。
其實系統優化原本就是一柄雙刃劍,關閉某種服務的同時勢必會影響到另一項功能。因此理性看待各種“技巧”,根據電腦的實際情況優化,才是最為重要的,這……或許才是今天這篇文章最想帶給大家的!
最近后臺小A收到一些朋友留言,說裝機商那里裝的新機器到了,想問下如何看自己的內存實際運行速度呢?這事兒啊,其實不難!
01、最簡單:任務管理器就能看內存速度
其實對于小白來說,只要新機器上正確安裝了Win10//11系統,那么查看內存速度是相當簡單的。比如,幾乎人人會用的任務管理器,就能讓你查看到內存速度。
右鍵單擊桌面任務欄,選擇 "任務管理器",或按鍵盤上的 Ctrl + Shift + Esc鍵,此時任務管理器就會打開。在任務管理器中,轉到 "性能 "選項卡。點擊左側邊欄中的 "內存",在右側窗口,你就可以找到有關內存容量(已用和可用)、已用內存插槽數量,包括頻率速度的信息。
02、想學高手?命令行也簡單!
當然,還有不少朋友,羨慕很多高手大佬的操作,只需要噼里啪啦一通鍵盤敲下來,黑底白字、藍底白字的字符界面窗口自動滾動出想要的內容,一股濃濃的“極客”味兒撲面而來。羨慕吧?其實也是非常簡單的。就拿看內存運行速度這個來說,操作也是非常容易的:
按鍵盤快捷鍵 Win + R 打開 "運行 "對話框。鍵入 "cmd "并單擊 "確定 "打開命令提示符。在 "命令提示符 "中鍵入以下命令:
wmic memorychip get speed
按回車鍵,命令行窗口內就會顯示內存的速度(頻率)。
是不是很簡單?
03、第三方工具:更專業,更直觀
當然,小A這里推薦你還可以使用第三方應用程序來獲取有關系統的詳細系統信息,包括內存規格。從工具的權威和簡單、免費來看,CPU-Z 就是這樣一款工具。你可以從官方網站免費下載并安裝CPU-Z中文版
安裝完成后,打開 CPU-Z 應用程序,從菜單中進入 "內存 "部分。在那里,你可以找到有關內存的信息,包括頻率、內存類型等。
從上圖來看,CPU-Z 顯示的頻率是真實頻率,即制造商宣傳頻率的一半。因此,如果考慮到 DDR“雙倍數據速率”的含義,那些 "1057MHz "應該是 "2133",也就是DDR4-2133規格。
而SPD選項頁,則可以讀取內存條上SPD信息,得到更詳細的內存性能規格信息,包括廠商、帶寬、速率、支持XMP或者EXPO、生產日期、延遲、各檔時序表等詳盡的信息。
04、看BIOS:不進系統也能看內存速度
另一種檢查內存頻率的方法是訪問計算機的 BIOS 或 UEFI 設置。具體方法如下:
重新啟動計算機,并在計算機啟動時按特定鍵(通常是 F2、F10 或 Del)進入 BIOS 或 UEFI 設置。然后導航至顯示硬件信息或系統配置的菜單或部分,在比較新的主板上,通常首頁就是硬件信息頁。
查找與 "內存""OC""XMP "或 "RAM "相關的條目。內存頻率應以兆赫茲(MHz)為單位列出,并顯示為 "DRAM 頻率"、"內存時鐘 "或類似名稱。
如果發現 Windows 中顯示的內存頻率與內存條上指定的頻率不同,可能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可能開啟了XMP/EXPO內存超頻。事實上,內存條上的標簽顯示的是只有在使用 XMP 配置文件或超頻時才能運行的最高速度。同時,Windows 中顯示的是基本頻率,通常較低,也是大多數內存條的默認設置。
要使用內存條上指定的最高頻率,可以在 BIOS 中啟用 XMP 配置文件。對于 AMD 芯片,則必須啟用 DOCP(直接超頻配置文件)或者新的EXPO而非 XMP。不過,這兩種技術實現的目標是一樣的。
第二個原因是主板芯片組實際上只能支持到某一頻率的內存條,即使內存條指標“超標”也是如此。
例如,華碩 PRIME Z690-A 主板最大支持 6000 MHz 的 DDR5 內存頻率。如果你安裝了任何超過 6000 MHz 規格的內存,如 DDR5-6200/6400//7200 或更高,你會發現即使在 BIOS 中進行了調整以XMP方式運行,系統也只能以 6000 MHz 的頻率運行內存。
第三個原因,則是通道配置不匹配,未能“就高”實現雙通道。也就是可能混合使用了兩個或多個不同的內存條。例如,假設有兩根頻率不同的內存條,并且都以雙通道(兩個插槽)配置運行。在這種情況下,系統會自動默認最慢內存條的頻率。
因此,在升級內存時,建議在通道配置中使用頻率相近的內存條,以獲得最高性能。這可以參考主板手冊或第三方軟件進行檢查。
總之,查看硬件規格,不是高不可攀的極客技能,如今無論是硬件本身功能,還是系統或者第三方軟件,都能讓一個“小白”用戶,也能接觸到核心硬件參數,了解自己的硬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