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 Mac無法運行Windows似乎是一個明顯的限制,但實際上這對很多Mac用戶來說是一個重大問題。Boot Camp已經消失了,所以你無法原生運行Windows,這意味著你需要使用一款虛擬化應用。幾個月前,Parallels 在 M1 Mac 上預覽了 Parallels Desktop for Mac 虛擬化軟件,周三,該公司宣布 Parallels Desktop 16.5 for Mac -- 它為 M1 和 Intel Mac 帶來了全面的原生支持 -- 已經脫離了測試版,現在可以向公眾開放。
如果你想在 M1 Mac 上運行 Windows,你可以啟動 Parallels Desktop 16.5 來運行 Windows 10 ARM Insider Preview,這是唯一能在 Apple 芯片上運行的 Windows 版本。要獲得Insider預覽版,你需要注冊微軟的Insider計劃。請記住,這是測試版,所以一些功能可能無法使用,而且它沒有針對性能進行優化。
盡管微軟方面缺乏優化,但Parallels聲稱,Windows 10 ARM在M1 Mac上的性能比Windows在英特爾酷睿i9 MacBook Pro上的性能要高出30%,而DirectX性能與配備Radeon Pro 555X GPU的MacBook Pro相比要高出60%。而且該公司表示,M1 Mac的能耗比2020年的英特爾MacBook Air低2.5。
16版本中的主要功能在M1 Mac上完全可以使用,包括Coherence模式、Mac鍵盤布局、共享配置文件、Touch Bar控制等。Parallels 表示,"希望 "今年晚些時候能增加在虛擬機中運行 macOS Big Sur 的功能。
Parallels Desktop 16.5 for Mac 的新訂閱費為 79.99 美元,新的永久許可證為 99.99 美元。從 Parallels Desktop 14 或 15 升級到永久許可證的價格為 49.99 美元。
大家都知道安卓 Android 是主要用于手機,在個人電腦中能不能安裝 Android 呢?普通電腦的 CPU是 X86 架構,手機 CPU 基本都是 ARM 架構的,但是 Android 是基于 Linux 系統的,同樣是開源的,當然也有 Android 的 X86 架構的適配版。
就像各品牌手機的安卓系統是在 Android 原版系統的基礎上改進適配的一樣,除了原版 Android - X86 系統,還有各種發行版,比如在前兩年大名鼎鼎的 PhoenixOS(鳳凰系統),印度的 PrimeOS 。當然還有 FydeOS 這種基于 Chromium OS 類似于 Google Chrome OS 的系統。
在Windows 10 中運行虛擬機,同樣能安裝 Android-x86 版。目前Oracle VM VirtualBox 6.X 版本,VMware Workstation 16(當前還是2020H1預覽版)都已經支持和 Hyper-V 共存了,如果只從性能的來考慮,VMware 是最強的。但是 Windows 10 集成了 Hyper-V ,就不再安裝其他虛擬機了,就用 Hyper-V 來安裝 Android-x86 系統。
在虛擬機中,一般都有橋接(Bridging)模式、NAT 模式及 Host-only 模式三種模式,在 Hyper-V 中已經默認配置了一個 Default Switch 網卡,是屬于內部網絡類型的,即 NAT 模式。普通的臺式機一般沒有無線網卡,在安裝 Android-x86 之后,也不能通過 NAT 模式上網。因此需要配置一個橋接模式的虛擬網卡,分配給 Android-x86 虛擬機,這就相當于這臺虛擬機和宿主機是同一個路由器,會由宿主機所在的真實路由器的 DHCP 服務分配一個和宿主機相同網段的 IP ,就可以上網了。
打開 Hyper-V 管理器,在其右側點擊 虛擬交換機管理器,新建虛擬網絡交換機,類型選擇 外部,再 創建虛擬交換機。
指定一個名稱,連接類型為 外部網絡,選擇宿主機連接網絡路由器的真實網卡。
下載 64 位 ISO 鏡像,當前最新版是 android-x86_64-9.0-r2.iso
官方網址:
https://www.android-x86.org/download
在新建虛擬機向導中,注意 指定代數 時一定要選擇第一代,否則連 Android ISO 的安裝引導程序都無法啟動。第一代默認是 IDE 控制器,而第二代創建的硬盤默認是 SCSI ,Android 不支持。
在配置網絡 中選擇第一步建立的橋接(Bridging)模式的虛擬網卡,否則 Android-x86 系統無法上網。
在 安裝選項 中,選擇從可啟動的 CD/DVD-ROM 安裝操作系統,指定已經下載完成的系統鏡像 ISO 文件。
完成虛擬機的創建之后,在 Hyper-V 管理器中連接剛創建的虛擬機,啟動。系統鏡像引導成功,按向下方向鍵,選擇 Installation 項,進入安裝程序 。
進入分區程序后,選擇 Create/Modify partitions 創建分區。
提示是否使用 GPT 分區表,一定要選擇 NO,Android-x86 要使用 MBR 分區表。
按左右鍵頭鍵選中 New,回車,新建分區。
選中 Primary ,回車,新建一個主分區。
設置分區容量大小,默認是所有空間,回車,將所有空間分為一個分區。
提示輸入 yes 確認,輸入 yes,回車,確認進行分區。
選中 Bootable ,回車,出現 Boot 標記,表示已經設置為可引導分區。最后選中 Write ,回車,將分區寫入硬盤分區表保存。
選擇剛才創建完成的分區 sda1 ,回車。下一步選擇文件系統,選擇 ext4 ,回車。下一步確認用 ext4 格式化 sda1 分區,回車。
是否安裝 grub 引導程序,選中 yes ,回車。
是否安裝 /system 目錄可讀寫,選中 yes ,回車。
等待系統安裝完成。
系統安裝完成后,先不要重啟,要么在虛擬機中選擇媒體,彈出系統光盤鏡像;要么配置虛擬機,更改啟動順序,將硬盤放到最前面。然后,選中 Reboot ,回車重啟。
系統啟動,經過簡單的選擇配置,出現桌面環境。
至此,Windows 10 中用 Hyper-v 虛擬機安裝 Android-x86 完成,初步感受,一是由于臺式機沒有觸屏,操作很不方便,當然可以嘗試安裝為臺式機優化過的發行版,比如 PhoenixOS;二是在 hyper-v 虛擬機中 Windows 之外的系統無法啟用增強會話模式,圖形界面性能很差,只能用來學習和測試了。Hyper-V 的優點是和 Windows 10 系統集成,虛擬機可以開機啟動,占用資源低。如果一定要啟用 Linux 等系統的圖形界面的話,那還是嘗試一下 VMware Workstation Pro 吧。
推薦幾款Windows下好用的SSH客戶端
這是我覺得非常好用的一個客戶端,它是一個多合一的客戶端,不僅可以使用SSH連接到終端,還支持VNC、RDP等協議,也就是說我們可以以圖形方式遠程操作客戶端。另外MobaXterm還支持SFTP等協議,我們可以直接用它來上傳和下載文件,可以說是非常方便。
MobaXterm雖然是收費軟件,但是個人使用的話是免費的,可以說是非常良心了。
當然MobaXterm也有缺點,就是功能多有點重。我現在用它用的比較少了,一般需求直接用SSH命令就能搞定。而且最近更新以后,感覺比以前還要卡,實在有點受不了。
這是一個非常知名的SSH客戶端軟件,相信很多人以前也用過。不過可惜的是,它是一個收費軟件。當然收費軟件的好處就是質量過得去,該有的功能都有了。
軟件是收費軟件,可以免費下載評估版本,但是需要現在官網注冊,我嫌麻煩所以就沒有下載測試。
這同樣是一個知名的SSH軟件,它同時有服務端和客戶端軟件,客戶端軟件是商業免費的,大家可以在任意環境下放心使用。
這是另外一個我十分推薦的SSH軟件。它是用Electron技術編寫的軟件,所以比較大,運行速度稍微比原生的慢一點,但是我實際使用感覺并沒有什么差別,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它算是一個比較新的軟件,其實之前我也聽說過,不過沒怎么在意。不過最近在折騰微軟的預覽版Windows Terminal的時候,我又審視了之前忽略過的軟件,發現Terminus真是一款好軟件,顏值不輸Windows Terminal,最關鍵的是配置非常完善。右鍵菜單之類的全部自帶支持,只要在選項里啟用一下就好了。
值得稱贊的一點是Terminus支持回滾字體,這樣我們就可以將主要字體設置成好看的編程字體,回滾字體設置成思源黑體、更紗黑體這樣的中文字體,達到最優化的顯示效果。
背后的是Terminus,前面的藍色終端是WindowsTerminal
當然Terminus也有點缺點,就是Windows上支持還不是很完善。powerline字體顯示的不夠完善,而且最關鍵的一點是ConHost的bug,經常出現光標錯位等現象。
我目前使用最多的軟件了,雖然和上面的軟件相比,它們的功能算是最少的,但是很多時候其實我們并不需要多復雜的功能,而且其實很多功能其實OpenSSH自帶了,所以配置以后,我發現其實Putty/Git Bash用起來反而最簡單。
配置SSH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如果你沒有SSH密鑰的話首先生成一對SSH密鑰。
ssh-keygen -t rsa -b 4096 -C "your_email@example.com"
然后編輯(沒有則先創建)~/.ssh/config文件,添加類似下面的內容。第一段的意思是為所有主機添加定時自動發送保活請求,防止時間長不用客戶端連接失效。然后第二段的意思就是添加具體的客戶端配置,IP地址、用戶名、端口號都可以在這里設置。如果你有多個服務器的話,同樣可以繼續配置下去。
Host *
ServerAliveInterval 10
ServerAliveCountMax 20
Host manjaro
Hostname 192.168.229.130
User techstay
Port 22
配置完畢之后,只需要運行ssh manjaro命令,它就會自動展開成下面的命令。可以說是極大地簡化了SSH操作。當然這里的manjaro可以改成任何你喜歡的名字。
ssh techstay@192.168.229.130 -p 22
以上配置還需要輸入密碼,還是不夠方便。所以OpenSSH自帶了copy-ssh-id命令,可以自動將本地的公鑰復制到服務器上面,這樣以后就可以直接利用密鑰實現免密碼的安全登錄了。
ssh-copy-id manjaro
第一次使用上面的命令會要求我們輸入密碼,一旦復制密鑰成功,第二次開始就不需要密碼了,直接ssh manjaro就可以登錄了。我感覺這種方式比前面所有的軟件都更簡單,所以現在大部分情況我都直接用SSH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