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電腦選擇win7還是win10?我建議選擇win10ltsc版本!
配置一:我在11年的時候買的電腦,是宏基的筆記本,
它的CPU是雙核心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P340,是雙核心的,然后應該是2.0主頻的。
這臺電腦我現在還在用,然后在去年的時候升級了CPU,升級成4核心的,還是2.0主頻。
電腦性能也比較垃圾,比較舊了。
配置二:一臺奔騰G860臺式機
我家里面有一臺很老的臺式機,它的CPU是奔騰的G860,是雙核心3.0主頻的,主板是h61的,
大家看一下現在的主板都發展到幾代了。
配置三:2011年的東芝筆記本
也是我用來錄屏的電腦,原來的CPU是I5 2310m,是二代的CPU,是雙核心四線程的,應該是2.5主頻。配了一個128G的東芝mlc顆粒的固態硬盤。后面把CPU和內存都升級了。
就使用體驗上來說:如果是Win7的話,用起來會有那么一絲絲的卡頓。win10就沒有這個問題了,足夠的流暢,而且還支持更新的硬件,有更多的功能。
我推薦用這個WIN10的企業簡化版ltsc
可選2016和2019版本,如果大家找不到可以問我要。
從我的體驗上來講的話,2016對硬件的要求更加低。
Win10的其他版本:
系統自動更新,有時候日更、有時候周更、有時候月更!
更新頻繁,是不是讓你很煩躁?關機的時候在配置,開機的時候也在配置,配置個半天一動不動的!要用電腦的時候急死你!
企業簡化版:
更新少,即使你不關閉更新,這個版本還有什么優點呢?
除了更新少,還有就是簡潔!
有多簡潔?你們說的微軟商店它也沒有,想要的話得自己安裝,你們如果要安裝包的話可以找我;
多嘴的小娜也沒有;反正就是該沒有的沒有,想要得自己安裝。
從安裝時間上來說,企業簡化版ltsc從安裝到進入桌面只要十幾分鐘,而家庭版則要三十分鐘以上,安裝完成后,還要配置很久才能進入桌面。
可以使用kms進行激活,激活一次用十幾年,還可以反復激活,絕對夠用。
每一代Intel處理器產品的發布,都標志著PC處理器技術的進步。在今年4月30日,Intel正式發布了面向臺式機市場的第十代酷睿處理器,代號為Comet Lake-S。從最早的Bloomfield,到第九代酷睿Coffee Lake,已經走過了快12個年頭的Intel酷睿處理器家族,在今天正式迎來了性能解禁。
從規格來看,第十代酷睿相對第九代酷睿在頻率和線程數方面都進行了全面大幅升級,同時國行首發售價也低于第九代的首發售價,加量不加價,顯得誠意滿滿。那么,這一次第十代酷睿到底有些什么樣的升級亮點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我們的深度評測。
<s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點擊視頻了解十代酷睿性能解鎖
01
補齊短板,硬件規格與功能全面提升
借助全新的TVB技術,第十代酷睿的頻率再次突破極限,最高睿頻高達5.3GHz
第十代酷睿在頻率、線程數、核心數、內存支持等方面大幅升級
從總體情況來看,第十代酷睿臺式機處理器給玩家們最直觀的規格改變就是從頂級的酷睿i9到入門級的奔騰,全線都加入了超線程支持,正式宣告了全民多線程時代的來臨,大幅的提升了多任務環境下的處理器性能。
高主頻帶來的強悍游戲性能一直是Intel處理器的優勢。第十代酷睿相對于第九代酷睿而言進一步提升了工作頻率,最高睿頻頻率超過5GHz的十代酷睿竟然多達6款之多。而發燒旗艦酷睿 i9 10900K在新增的Thermal Velocity Boost技術支持之下,最高睿頻可以達到恐怖的5.3GHz,單核性能優勢非常明顯。
與此同時,酷睿i9 10900K還擁有10核心20線程和20MB三級緩存,相對于第九代酷睿最高8核心16線程、16MB三級緩存的規格也有了不小的提升,多線程性能也更進一步。
第十代酷睿還升級了內存支持,最高支持頻率提高至2933MHz,配合Z490主板還可以超頻或者使用XMP模式,不僅可以支持最新的DDR4 4600+的內存,最高甚至可支持到DDR4 5000+。
周邊功能部分,第十代酷睿也進行了升級,標配支持雷電3接口、Wi-Fi 6無線網卡與2.5G(Intel i225 Foxville)網卡,部分旗艦Z490主板甚至還配備了萬兆網卡。這些對于發燒級玩家和專業用戶來講也是非常實用的功能。當然,除了帶核芯顯卡的版本外,第十代酷睿也包含了不帶核芯顯卡的F系列,為使用獨立顯卡的游戲玩家提供了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更高主頻,游戲與生產力效率再度提升
高頻率+超多核心,第十代酷睿旗艦已經毫無短板
強大的生態圈支持,眾多生產力工具與游戲都針對第十代酷睿進行深度優化
我們知道高頻率一向是Intel處理器的優勢,而第十代酷睿再度提升了主頻,不但再次保持了高主頻的優勢,同時也將單核性能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之前第九代酷睿中的酷睿i9 9900KS就以全核心5GHz的超高頻率被玩家譽為“黃金游戲U”,而第十代酷睿i9 10900K高達5.3GHz的最高睿頻,則將為玩家們帶來更加無瓶頸的游戲性能。同時,眾多專業設計軟件依舊依賴更高的單核心性能(例如After Effect、AutoCAD、SketchUp等等),第十代酷睿i9更高的單核頻率也可以為專業設計師用戶提供更高的工作效率。
因此,在第十代酷睿上,Intel當然要繼續保持并加大這樣的優勢,所以Core i9 10900K最高睿頻高達5.3GHz,相比第九代最高5GHz整整高出300MHz,提升幅度非常之大,而從整個產品線來看,第十代酷睿桌面處理器中有6款的最高加速頻率都超過了5GHz,可謂是全面發力。
黑科技加持,超頻解鎖更強性能
第十代酷睿i9/i7支持全新睿頻加速MAX 3.0,優選最佳的兩個核心運行在更高頻率下
第十代酷睿具備全新的超頻增強技術,支持每個核心單獨設定超線程
全新的薄芯片焊接散熱材料填充技術讓第十代酷睿散熱效果更好,工作溫度更低
很顯然,超頻玩家都知道,默認最高睿頻5.3GHz絕非十代酷睿的極限,我們都知道Intel處理器一大特點就是很能超!那么在制程規格不變的情況下,Intel第十代酷睿臺式機處理器是如何做到大幅提升頻率的呢?這主要是借助了新一代的Intel睿頻加速 Max 3.0技術和英特爾Thermal Velocity Boost技術。
前者可以自動選擇體質最優的兩個核心在不增加電壓的情況下提升頻率,保證睿頻加速空間,在輕量線程化應用上實現自動頻率提升。而后者則是根據處理器運行溫度與最高溫度的差值以及是否具有睿頻功耗預算,適時自動提高時鐘頻率,使其高于單核和多核英特爾睿頻加速技術的頻率。
同時,全新的超頻增強技術,不但可以針對每一個核心設置超線程的開關,還可以自由調節PEG/DMI頻率、在XTU(Intel官方超頻工具)中進行電壓與頻率的曲線調節,給了發燒玩家更多發揮的空間,壓榨出第十代酷睿K系列的終極潛力。
此外,我們知道超頻必然會帶來更高的發熱,但這次第十代酷睿K系列加入了全新的薄芯片焊接散熱材料填充技術,相較傳統的釬焊填充以及硅脂填充能提供更出色的導熱效率,不但平時工作溫度更低,也更有利于超頻發揮。
全系超線程!主流型號競爭力突出
十代酷睿全線普及超線程,主流型號競爭力超強
第十代酷睿更多的核心/線程數量在大型游戲中也獲得了更高的執行效率
第十代酷睿更多的處理器資源也換來了更出色的游戲體驗
對于不少專業應用軟件來講,對多線程的優化非常到位,能夠吃滿處理器的所有線程,在處理器核心/線程數量足夠多的情況下,執行效率也越高。所以第十代酷睿在對酷睿i9這樣的旗艦型號升級核心數量的同時,也為酷睿i7/i5/i3系列加入超線程技術,這樣從頂級旗艦到入門消費級產品,都全系列擁有了翻倍的線程數。
總體而言,這一次第十代酷睿大幅提升了全系列產品的頻率并加入了超線程支持,在繼續保持頻率優勢帶來更好的單線程和游戲性能之外,同時也全線提升了處理器的多線程性能,帶來更加優秀的綜合性能,解決了第九代酷睿的短板,其實際性能讓人非常期待。
當然,最搶眼的還是第十代酷睿的主力產品,例如酷睿i5 10400F,6核心12線程售價僅為1399元,同級產品中非常具有競爭力。可以看到,這一次第十代酷睿在規格方面做到了高頻與多線程的完美結合,對于游戲和專業軟件(部分專業軟件吃單核高頻率,也有部分專業軟件吃核心/線程數量)的適應能力更強,用戶選擇處理器不用再在核心數量與工作頻率之間進行取舍。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十代酷睿的實戰表現吧。
02
測試平臺簡介
Intel第十代酷睿媒體測試套裝包括了酷睿i9 10900K和酷睿i5 10600K兩顆處理器,包裝盒與零售版完全不同。此外,我們也拿到了一顆酷睿i7 10700K,第十代酷睿K系列i9/i7/i5到齊
測試用的華碩ROG MAXIMUS XII EXTREME是華碩旗下定位最高端的Z490發燒旗艦主板
本次Intel送測的第十代酷睿套裝包含了酷睿i9 10900K和酷睿i5 10600K兩顆處理器,而且包裝與零售版完全不同,采用了單獨設計的外觀。除此之外,我們還拿到了一顆酷睿i7 10700K,如此一來,我們手中就集齊了第十代酷睿K系列的i9/i7/i5(目前第十代酷睿K系列的i3并未發布)。
從規格來看,酷睿i9 10900K相對酷睿i9 9900K提升巨大,不但核心數增加了兩個,最高睿頻也從5GHz升級到了5.3GHz,而售價僅僅高出300元(其實比酷睿i9 9900K首發價格還低了700元)。
酷睿i7 10700K擁有和酷睿i9 9900K一樣的8核心16線程、16MB智能緩存,但最高睿頻還比酷睿i9 9900K高出100MHz,默認內存支持頻率也達到了2933MHz,總體規格更強,而它的售價反而比酷睿i9 9900K低700元,可見大量鋪貨之后,必然會完全取代酷睿i9 9900K的位置。
酷睿i5 10600K這一次升級幅度也很大,6核心12線程、12MB智能緩存的配置不但遠超酷睿i5 9600K,甚至可以與酷睿i7 9700K一拼高下。
可以看到,雖說從型號上來講,酷睿i9 10900K/i7 10700K/i5 10600K應該是酷睿i9 9900K/i7 9700K/i5 9600K的對應升級款,但實際上由于升級幅度很大,十代酷睿i7和i5完全實現了對上代產品的越級挑戰,而十代酷睿i9則將旗艦性能標準提到了更高的水平。
測試用的主板方面,我們使用Intel提供的媒體測試套包中的華碩ROG MAXIMUS XII EXTREME,這是目前華碩旗下定位最高端的Z490發燒旗艦主板。其設計的怪獸級的整合式供電架構配備了16個英飛凌TDA21490供電模組,每個可處理高達90安培電流。輔以雙8Pin ProCool II供電接口,釋放十代酷睿旗艦處理器更高潛能。主板VRM區及芯片組區域均配有內置熱管的超大散熱冰甲,全方位強效散熱。2英寸LiveDash OLED系統顯示屏,可顯示關鍵性系統信息和自定義專屬動畫,打造個性化主板更加輕松。
那么,介紹完我們的測試平臺之后,就來看看第十代酷睿和上代產品之間的性能對比情況吧。
03
實戰對比:游戲/工作效率全面提升
基準性能測試
基準性能測試主要反映處理器硬件規格差異帶來的性能變化。這三款第十代酷睿處理器由于頻率和線程數量都有明顯提升,所以在基準測試中相對上一代對應的型號都有很明顯的優勢。綜合測試結果來看,酷睿i9 10900K相比酷睿i9 9900K總體大約提升了18%,酷睿i7 10700K相對酷睿i7 9700K大約強22%,酷睿i5 10600K大約比酷睿i5 9600K強18%。從基準性能的提升幅度來看,酷睿i7 10700K最為突出。
生產力性能測試
我們選擇的生產力工具測試分別包含了對頻率與線程數量敏感的項目,因此可以比較全面地反映第十代酷睿在這方面的性能提升情況。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由于酷睿i7 10700K和酷睿i5 10600K相對上代產品線程數量翻倍,在對線程數敏感的渲染輸出類應用中性能提升很大。綜合整體情況來看,三款第十代酷睿處理器的生產力性能都相對上代產品有28%到39%的提升,升級幅度非常明顯。
在測試中我們也發現Intel酷睿i9 9900K在達芬奇測試中成績不太正常,作為上代旗艦的它渲染速度甚至不敵酷睿i5 9600K。經過我們驗證,應該是達芬奇和Win10在線程調度方面的BUG,無法高效使用超多線程。但線程更多的Intel酷睿i9 10900K則依然憑借超高的頻率獲得了最高的成績。
游戲性能測試
高頻率能帶來更好的游戲性能,而第十代酷睿處理器再次提升頻率,游戲性能相對于上一代處理器更加優秀。酷睿i9 10900K憑借高達5.3GHz的頻率,實現了比酷睿i9 9900K更高的游戲幀速。部分游戲也開始越來越注重對多線程的優化,而第十代酷睿在頻率和線程數量都進行了升級,游戲體驗會更加優秀。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三款第十代酷睿處理器都相對上代產品有3%~6%的游戲幀速提升,而更多的線程數也帶來了更平滑的游戲體驗。
超頻與功耗測試
默認情況下,即使是旗艦級的酷睿i9 10900K使用240水冷也可將滿載溫度壓在80℃以下,相對來說散熱要求不算太高。在解鎖了功耗、電流、溫度限制并換上360水冷后,我們可以在Intel XTU工具中直接對三款處理器進行超頻。簡單的嘗試后我們將三款第十代酷睿處理器的頻率提升至了全核心5.3GHz(i9 10900K)、全核心5.2GHz(i7 10700K)和全核心5.1GHz(i5 10600K)并通過了測試,此時功耗表現偏高。如果要繼續沖擊更高頻率,則需要更換更好的散熱器和進行更細致的調節。
04
4600MHz高頻率內存測試
Intel十代酷睿處理器在內存頻率上有了進一步提升,更高頻率的內存也漸漸成為市場的主流,而華碩ROG MAXIMUS XII EXTREME則可以支持XMP模式下高達4800MHz+(OC)的內存頻率。
所以我們也選用高頻的芝奇皇家戟4600MHz 8GB×2套裝進行了內存測試,該內存采用了皇家戟家族化的設計風格,如水晶般璀璨的燈光是無數光污染玩家的致愛。其XMP頻率直接達到4600MHz,時序為18-25-25-45,電壓1.5V。
在AIDA64內存讀寫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比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相比3200MHz的內存,4600MHz頻率下內存讀寫性能有了大幅提升,寫入速度已經超過了60000MB/s,內存帶寬和吞吐量都猛漲了不少。
3200MHz下測試成績
4600MHz下測試成績
而在游戲測試中,使用4600MHz頻率的內存相比3200MHz在《絕地求生》中的幀速也提升了10fps。
從整體結果來看,隨著頻率的提升,內存性能有了大幅的增長。而在整個內存性能與穩定性測試中,華碩ROG MAXIMUS XII EXTREME也保持了一如既往的穩定性,沒有出現任何因為超高的內存頻率導致的不穩定。
05
Intel誠意大升級
十代酷睿值得優先選擇
總結:好了,現在我們來對整個評測進行一個總結。
★由于第十代酷睿再次拔高了工作頻率,特別是最高睿頻頻率,這讓它們的單核性能比上代產品更高,在對頻率更為敏感的軟件與游戲中獲得了一定的性能提升,綜合游戲性能大約提升3%到6%, After Effects之類吃單核性能的生產力工具效率提升7%到15%,這個幅度還是令人滿意的。而多線程性能方面,超線程的全線普及讓第十代酷睿i7與酷睿i5性能大幅提升,甚至在一些測試中已經越級戰勝上代酷睿i9與酷睿i7,總的來說多線程性能的大幅提升讓第十代酷睿的生產力性能相對上代產品增加了28%到39%,這對于專業設計師用戶來講是個非常好的消息。
★超頻部分,在使用360冷排一體式水冷的散熱條件下,我們將三款第十代酷睿處理器的頻率提升至了全核心5.3GHz(i9 10900K)、全核心5.2GHz(i7 10700K)和全核心5.1GHz(i5 10600K)并通過了測試,可以說這就是第十代酷睿K系列超頻的“基本盤”。不過,要再往上超就需要使用更強力的散熱方案,而這就是發燒友和極客操作的空間了。
★總的來說,三款第十代酷睿K系列處理器的表現令人滿意,相對上代產品的升級幅度非常明顯。特別是在生產力性能方面,全線普及超線程讓酷睿i7 10700K擁有了趕超酷睿i9 9900K的實力,酷睿i5 10600K相較酷睿i7 9700K也過之而無不及。當然,對于游戲發燒友來說,酷睿i9 10900K最高5.3GHz的睿頻也擁有超強的吸引力,在極限超頻之后更是可以提供空前強大的游戲性能。此外,從上市價格來看,第十代酷睿甚至比第九代酷睿同級型號更便宜,明顯性價比更高。最近有裝機需求的朋友,完全可以一步到位嘗鮮第十代酷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