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017年的3月,微軟在中國異常高調。即便是持續了3年多的工商總局反壟斷調查、始終未能通過政府部門的網絡安全審查,也絲毫沒能拖累微軟的聲勢。

    3月中旬,微軟與中國電科合資成立了半年、但始終沒有露面的神州網信開始發聲,發布了10多個招聘職位之后,又在3月20日宣布啟用新辦公室,并且宣布“神州網信步入發展新階段”。3月21日,微軟對媒體公開表示“中國政府版Win 10正處于上市銷售前的準備當中,并且已經通過國內三家大型客戶測試”。一時間,國內外媒體大多將此解讀為“Win10將進入政府采購目錄”,神州網信的“新階段”也由此而來。

    同時,微軟贊助了第18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向主辦方提供了300臺搭載了Win10操作系統的surface。其后,50多名美國國會議員聯名聲援包括微軟Azure在內的云計算產品。

    相比之下,半個月前在美國遭遇制裁的中興就遠沒有這種聲勢。更早之前,美國方面以網絡安全為由禁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時,華為也完全沒有機會推出“美國政府版電信設備”。

    2013年以來,全球主要國家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各國科技公司也均不同程度面臨各種各樣的安全審查。在主要經濟體的博弈中,中國科技公司的話語權落后于美國巨頭,也沒有后者那么多的運作空間。

    強勢微軟

    關鍵問題在于我們很多企業的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在中興的供應鏈體系中,有數十種核心芯片、器件需要從美國采購,無法通過國產化替代,美國的威脅令中興無法承受。也正是因此,長達7年的整改、審查方案,中興沒有太多話語權。

    在中國,除了政府采購這一小塊市場之外,我們并沒有太多可以制約美國企業的籌碼。2013年6月,工商總局根據企業舉報微軟操作系統中的兼容性、搭售、文件驗證等問題,對微軟進行核查,并根據法律規定對微軟公司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但是,在歷經美國、歐盟、日韓國家的反壟斷調查、處罰之后,微軟積累了充分的經驗應對,工商總局的調查并不順利。2014年8月,工商總局不得不在官網發表“正告微軟公司要嚴格遵守中國法律,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擾、阻礙案件調查”的聲明。2016年1月,工商總局在兩次突擊檢查、查獲4T電子數據證明材料之后,在官網發布消息,要求微軟就重大問題進行說明,并且再次強調“正告微軟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擾、阻礙案件調查,保證案件調查的客觀公正”。同時,由于一些中國公司在業務上受微軟制約而不大敢作證,不像賽門鐵克公司那樣勇于揭發微軟的壟斷行為,也增加了調查的難度。

    此前,因為違反中國法規,微軟Vista、Win8系統被排除在中國政府采購目錄之外,但微軟同樣強勢,始終未按照中國法律規定作出整改。與Vista、Win8類似,Win10操作系統也因為違反中國《電子簽名法》、《商用密碼管理條例》無法進入政府采購目錄。

    微軟顯然無意遵循中國法規作出整改,它選擇的是通過商業運作試圖繞過安全審查。2015年9月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上,微軟宣布與中國大型央企中國電科簽署合作協議。2015年12月,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雙方宣布將成立合資公司,為政府部門定制Win10系統。但實際上,并沒有任何政府部門向微軟提出此“定制”需求。

    2016年9月,中美合資公司——神州網信注冊成立。半年后的今天,微軟又通過一系列的海內外媒體大肆炒作,給政府部門制造輿論壓力。

    不過,根據中央網信辦發布的《網絡產品和信息安全審查辦法(征求意見稿)》,黨政部門不得采購審查未通過的網絡產品和服務。在通過網絡安全審查之前,“強賣”政府定制版Win10,只能是微軟的一廂情愿。

    試圖扼殺中國企業自主技術

    在微軟與政府部門博弈的幾年中,中國自主研發的基礎軟硬件產業得到了喘息機會。

    此前,在網絡安全被強調之前,中國自主產業鮮有市場檢驗的機會。雖然在CPU領域,中國已經有了龍芯、飛騰和申威,在桌面操作系統方面有麒麟和深度等等;其他數據庫、中間件、辦公軟件等等,國產軟件也都有一定發展,但自主軟硬件很少有機會彼此適配,構成實用系統,因而難以形成成熟的生態環境。

    2013年之后,政府部門為網絡安全考慮開始在政務業務中試用國產軟硬件,陸續迎來自主產業鏈的成體系部署機會。起初,因為相互之間從未有過適配工作,純自主產業鏈在業務銜接、互通層面存在較多的應用問題,但這些問題很快在實施過程中得以解決,應用體驗飛速提升。目前,中國自主可控產業鏈搭建的政務服務,最大的已經達到萬級用戶規模,辦公用戶體驗已經很接近Wintel架構的系統。結論是:國產軟硬件構成的系統已基本達到“可用”水平,這是我國在核心技術領域難得的進展。

    而且,2015年美國政府為限制中國超級計算機發展對中國4家公司禁售Intel的超算芯片,但2016年,神威太湖之光依然可依靠國產申威CPU登頂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目前,自主CPU和國產操作系統構成的電腦的不足之處,主要是生態支持不夠,而這只有通過使用才能完善起來。在一般消費市場,自主體系目前還不具備與Wintel競爭的實力,只有政府部門采購的、估計達到千萬臺電腦規模的市場可用作支撐自主產業的成長空間。假以時日,中國自主產業可以不斷成熟,形成類似于Wintel的產業、標準體系。雖然未必能夠與Wintel全面競爭,但至少在政府部門與微軟談判時可具備更多的話語權,讓后者尊重中國的法律法規;或者可避免出現大面積的、“中興事件”那樣的情形。

    但如今,微軟想通過Win10打入政府采購市場,繞過安全審查,清除國產操作系統的最后立足之地。鑒于操作系統是網信生態的核心,它與CPU之間是高度捆綁的關系,國產CPU的陣地可能被蠶食。舉例而言,微軟此前曾要求AMD 的Ryzen和Intel的Kaby Lake等CPU升級Win10,否則就不給補丁,其后,Intel的Apollo Lake和Kaby Lake CPU就宣布只支持Win10。這種高度捆綁意味著,一旦Windows在政府采購市場實現100%的市場占有率,會使國產CPU并將波及到所有自主基礎軟硬件完全失去發展空間,中國網信領域將可能成為外國跨國公司壟斷的樂園。

    而且,需要指出,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檢索信息,成立半年的神州網信目前知識產權數量為0,微軟已明確聲明“將保留所有關于Win10的技術知識產權”。既然微軟不可能給中國企業授權任何技術,神州網信充其量只是一家微軟持股的代理商而已。

    不論這家代理商通過與微軟合作賺取多少收入,都遠遠無法彌補中國自主核心技術產業和網絡安全遭到的損失。

    更多內容請下載21世紀經濟報道APP

    芯片,是世界一大難題,很多人難以想象電子硬件中最小巧的的元件反而擁有最高技術含量,其中蘊含的邏輯就相當于以納米為單位修建一座城市。

    芯片器件中最著名的產物是CPU,國內CPU行業經歷步履維艱的發展,關注度越來越高,在政務、通訊、計算等領域經常可以看到國產CPU的身影。但通用CPU領域還是國外CPU占據主導。桌面端有英特爾和AMD,移動端有ARM和高通等企業,國產CPU想要突出重圍并不容易。

    龍芯 3A5000產品綜述|圖片(1)|參數|報價|點評(1)



    這些年國內CPU企業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在尋找破局之法,國內CPU廠商最常見的發展模式是購買指令集架構授權,ARM、MIPS甚至X86均有國內CPU企業獲得了授權。購買指令集架構授權無疑是一種高效的手段,相當于在別人準備好地基的土地上建房子,產品不能稱為完全國產自主。不過授權終究是授權,沒有相應產權的保護,依舊可能會受到制約。

    01 LoongArch介紹

    在2021年4月,龍芯中科率先在國產自主化跨出一步,宣布推出完全自主指令集架構:LoongArch,頂層架構到指令功能和ABI標準完全自主。這表明龍芯中科未來的CPU不再使用MIPS指令集架構,從今年推出的3A5000開始都將使用LoongArch架構,這無疑是芯片國產化的重要里程。

    我們參照官方的資料,做了一下龍芯3A5000的微架構圖,可以粗略看到3A5000大體分為4個區塊,每個區塊包含一個核心和一個緩存。

    根據官方的資料,LoongArch依舊屬于RISC陣營,擁有RISC的特點,比如32位定長指令,32個通用寄存器,32個浮點/向量寄存器。但LoongArch也進行了改進,取消了RISC的指令延遲槽,直接跳轉指令的目標地址相對PC計算,增加相對轉移偏移量。

    LoongArch 擁有近2000條指令,并充分考慮兼容需求,相同的源代碼編譯成LoongArch比編譯成龍芯此前支持的MIPS時動態執行指令數減少10%-20%,也就是運行效率更高,性能也會提升。

    LoongArch還深入研究了MIPS、X86、ARM的特性,能對這些主流架構進行二進制翻譯,對MIPS可以實現100%的翻譯,能實現跨平臺兼容,龍芯目標是在2025年的時候消除指令集之間的壁壘。

    2021年7月,龍芯中科發布了兩款基于LoongArch指令集架構的處理器:3A5000和3C5000L。3A5000處理器是面向桌面端的產品,3C5000L則是服務器處理器。 3A5000主頻為2.3Ghz-2.5GHz,擁有4顆核心,每個處理器核心采用 64 位 LA464 自主微結構,支持DDR4-3200MHz內存,支持Hyper Transport 3.0控制器。3C5000L則由4個3A5000封裝,擁有16個核心。

    3A5000處理器內置了安全模塊,可以對Meltdown(熔斷)和Spectre(幽靈)兩個經典CPU漏洞有效免疫,與上一代3A4000一樣支持內置加解密算法和安全可信模塊,也是目前唯一通過國內商密二級型號鑒定測試的CPU內置模塊。

    02 龍芯3A5000整機介紹

    龍芯3A5000通用處理器主要應用在消費級桌面市場,未來會推出包括臺式機、筆記本、一體機等產品,這次我們拿到了搭載3A5000處理器的臺式整機產品,龍芯3A5000整機在外觀上采用經典的商用辦公主機風格,以黑色為主格調,前面板提供一個常規開關按鈕,兩個USB 2.0接口,兩個音頻輸入/輸出接口。


    龍芯3A5000整機

    主板I/O處,提供一個VGA視頻口,一個串行COM接口,4個USB 2.0接口,2個USB 3.2 Gen1 5Gbps接口,一個有線網口。


    主板I/O

    其他配件上,這臺主機使用了256GB的SATA固態,雙8GB DDR4 3200MHz內存。顯卡為AMD Radeon HD 8750M,顯卡I/O提供一個VGA接口,一個HDMI接口。


    紫光國芯(UnilC)2*8GB DDR4 3200MHz內存


    AMD Radeon HD 8750M

    卸下散熱器,可以看到這次的主角:龍芯3A5000,龍芯3A5000的芯片代號為“KMYC70”,這樣命名是紀念抗美援朝70年,而服務器3C5000L芯片代號則為“CPC100”以慶祝建黨100周年。

    這臺主機中,龍芯3A5000直接焊接封裝在主板上,不支持DIY更換。

    編譯器方面,龍芯3A5000配套的三大編譯器GCC、LLVM、GoLang和三大虛擬機Java、JavaScript、.NET均已完成開發,龍芯自家基礎版操作系統Loongnix和面向工控領域的LoongOS已經發布,不過我們手里這臺龍芯3A5000整機使用的為統信UOS系統,因為優化等問題,會與Loongnix及其他系統的龍芯3A5000主機性能有差異。


    主機配置

    統信UOS系統由多家國內操作系統核心企業自愿發起并研發完善的安全、易用、穩定的操作系統產品,也是未來芯片國產化的生態關鍵一步。其官網目前已經開放下載,有興趣的用戶可以自行去官網下載嘗試。那么除了統信UOS操作系統之外,實際上國內自主開發的操作系統麒麟Kylin龍芯版也是不錯的選擇。

    03 實戰測試:

    此次參與測試的處理器除了龍芯3A5000之外,還增加了intel i5 9500 六核 14nm處理器、國產ARM V8 四核 7nm處理器和國產ARM V8 八核 14nm處理器作為對比參考,整機主要的硬件參數保持一致。

    其中, intel i5 9500 六核 14nm架構處理器主頻3.0-4.4Ghz,熱設計功耗65W。國產ARM V8 四核 7nm處理器主頻可達2.6GHz,單芯片可支持64核。另一款國產ARM V8 八核 14nm處理器,兼容64位ARMv8指令集,主頻2.3GHz。

    需要提前說明的是,參與測試的四款處理器核心數量并非一致,因此在多核測試項目中我們取處理器的最多核數成績。

    基準測試

    UnixBench性能測試:

    下面我們正式開始測試,首先依然選擇大眾熟悉的UnixBench測試工具。這款軟件是一個類 Unix(Unix,BSD,Linux)系統下的性能測試工具,被廣泛用于測試 Linux 系統主機的性能。可以測試系統調用、讀寫、進程、圖形化測試等成績,也是一個全方面考驗整機的軟件。


    UnixBench單核、多核性能測試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龍芯3A5000和國產ARM V8 四核 7nm這款處理器的性能表現都很出色,龍芯3A5000單核性能達到了1685分,相比上一代龍芯3A4000提升非常明顯,單核性能已逼近了intel i5 9500 六核 14nm這款處理器的水平。這一點也正符合龍芯先通過設計優化提高單核性能,再利用先進工藝增加核數的升級策略。

    多核性能對比中,龍芯3A5000達到4314分與國產ARM V8 四核 7nm的4387分基本持平,但如果與intel i5 9500 六核 14nm對比還是有不小差距。不過,4核龍芯3A5000反而比國產ARM V8 八核 14nm這款處理器的性能高出了600多分。

    SPEC 2006測試:

    接下來我們進行SPEC 2006對比測試,SPEC 2006是一個大型的CPU性能測試項目,重點測試系統的處理器,內存子系統和編譯器。能夠測試CPU最基礎的定點性能和浮點性能。同樣需要提前說明的是,測試處理器由于核心數量并不對等,因此我們在多核測試環節選擇最多核數的成績。


    SPEC CPU2006 BASE性能測試

    本次我們將SPEC 2006測試分為單核與多核測試。龍芯3A5000單核定點為25.1分,單核浮點為26分。相比intel i5 9500 六核 14nm這款處理器的確有不小的差距,但單核定點與國產ARM V8 四核 7nm這款處理器不相上下,單核浮點略優于國產ARM V8 四核 7nm這款處理器。龍芯3A5000對比國產ARM V8 八核 14nm處理器的單核定點則高出近10分,單核浮點則高出近一倍。

    多線程測試中,intel i5 9500 六核 14nm處理器依然表現最佳,而龍芯3A5000的多核定點與多核浮點均高于國產ARM V8 四核 7nm處理器,由于國產ARM V8 八核 14nm處理器核心數量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定點和浮點的分數要高于龍芯3A5000和國產ARM V8 四核 7nm處理器。

    Stream:

    Stream是業界主流的內存帶寬測試程序,測試行為相對簡單可控。 該程序對CPU的計算能力要求很小,對CPU內存帶寬壓力很大。 隨著處理器核心數量的增大,而內存帶寬并沒有隨之成線性增長,因此內存帶寬對提升多核心的處理能力就越發重要。


    Stream內存測試

    在Stream Copy測試子項性能中,龍芯3A5000的表現相當出色,已超過了intel i5 9500 六核 14nm處理器。其中Copy單線性能獲得16864分,多線性能獲得21873分。國產ARM V8 八核 14nm處理器和國產ARM V8 四核 7nm處理器分數相差不大,但Copy的整體表現比龍芯3A5000稍遜一籌。

    應用測試

    實際上,除了處理器的單核與多核的基準性能測試之外,用戶軟件應用體驗則可以更直觀反應處理器之間的性能差異,下面我們就來實測一下辦公常用WPS、瀏覽器與視頻播放器方面的應用體驗。

    WPS:

    我們將搭載四款處理器的主機安裝上同樣版本的統信UOS操作系統,然后用WPS辦公軟件分別打開10MB(文本+圖片)、50M(文本+圖片)以及 50M(文本+圖片+視頻)單個大容量文件,重點測試打開文檔速度來衡量處理器的性能,為了盡可能保證測試數據樣本的規律性,每個文檔均打開5次后取平均值。


    WPS辦公軟件打開文檔速度對比(時間越短越好)

    通過實際測試可以看到,10MB(文本+圖片)文檔打開速度中,國產ARM V8 八核 14nm處理器用時最短為1.47秒,龍芯3A5000打開速度為1.54秒。50M(文本+圖片)打開速度中,國產ARM V8 四核 7nm處理器用時最長為3.01秒,50M(文本+圖片+視頻)測試中,國產ARM V8 八核 14nm處理器則用時最長為4.24秒,intel i5 9500 六核 14nm處理器用時最短為2.23秒。綜合來看,intel i5 9500 六核 14nm處理器的整體表現較好,而龍芯3A5000略好于國產ARM V8 四核 7nm處理器,國產ARM V8 八核 14nm處理器小容量文件打開文件速度較好,但是大文檔打開速度上不夠理想。

    瀏覽器:

    瀏覽器是我們日常觀看網頁信息和視頻的重要應用,目前每個網頁基本上都充斥著大量的圖形,對于CPU運行也會打來不小的負荷壓力。下面我們就來測試一下四款處理器在瀏覽器上的性能表現。我們同時打開瀏覽器并加載愛奇藝視頻網站,對比一下打開時間。由于龍芯自家提供有Loongnix瀏覽器,因此龍芯3A5000選擇自家龍芯瀏覽器V3.1,而其他均選擇火狐瀏覽器進行測試。


    瀏覽器打開愛奇藝網站速度(時間越短越好)單位:秒

    由于愛奇藝網站中存在視頻、圖片、CSS、JavaScript等等,因此加載頁面對處理器性能也提出一定的要求。通過測試可以看到intel i5 9500 六核 14nm處理器加載速度表現較好用時1.4秒,龍芯3A5000的1.78秒也很不錯,最長用時的則是國產ARM V8 八核 14nm處理器用時2.35秒。

    影音播放:

    最后對比測試的是影音播放性能,我們選擇統信UOS操作系統下的默認視頻播放器,并打開同樣大小的1080P視頻mp4格式,分別測試四款處理器加載視頻的時間。


    影院播放器加載1080P MP4視頻時間(時間越短越好)單位:秒

    通過實測可以看到,國產ARM V8 四核 7nm處理器加載速度最快為1.43秒,龍芯3A5000為1.64秒緊隨其后,最慢的則是國產ARM V8 八核 14nm處理器用時2.09秒。此外值得一提是,由于龍芯3A5000處理器性能提升顯著,因此在播放4K高清視頻的軟解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在脫離獨顯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流暢播放高清視頻。

    04 不破不立 不斷超越

    長久以來,龍芯中科的目標是讓中國人用上完全自主的CPU處理器,二十年風華歲月,彈指一揮間,LoongArch的出現讓龍芯離這個目標邁進了一大步,這也不僅僅是龍芯的突破,也是中國自主CPU行業的新里程碑。

    基于自主指令系統LoongArch的龍芯3A5000性能表現非常讓人滿意,短期內的短板是生態建設,應用軟件適配還需要加強。盡管作為過渡階段,龍芯的二進制翻譯系統LAT可以實現跨指令平臺應用兼容,也能夠運行部分X86/Windows應用軟件,但要想實現滿足各種應用需求的龐大軟件生態,仍需要國內軟件廠商的群策群力。

    生態涉及的復雜程度有時候會比單一技術還要令人頭痛,CPU生態需要硬件、系統和用戶作為支持,硬件上龍芯已經有了LoongArch加持的龍芯3A5000,系統方面有統信UOS、麒麟Kylin等國產操作系統的適配。LoongArch目前最需要的是用戶,用戶不僅包括消費者,也包括開發者,沒有開發者帶來的軟件生態支持,就不會有大量消費者買單,沒有用戶消費就沒有資金繼續研發,所以LoongArch大力推廣生態是當下最重要的一步。蘋果M1被認為可以威脅到英特爾和Windows,也是因為用戶基數龐大,加上全球上千萬的iOS開發者,才能成為CPU行業的黑馬。

    有些用戶可能比較難理解,為啥我們CPU做了那么多年,國內CPU生態還是建立不起來。這里筆者舉個例子,前段時間有消息稱英特爾要在歐洲建立一座晶圓廠,投入是多少呢?消息顯示英特爾整個生命周期內總投資或將超過1000億美元,即使包括一些國家的政策補貼,英特爾每年在芯片研發上也有百億美元投入。國內CPU整個行業實際投入都遠低于英特爾這樣的企業,根本不能滿足所有芯片企業的需求,大多只勉強維持研發。而且,國外CPU和操作系統在軟件生態、產業體系上磨合了幾十年。正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一個微小細節失誤就會讓一條億萬投入的產品線作廢,沒有資本必然玩不轉,門檻高,難入行,久而久之活下來的越來越少。

    在這樣的環境下,龍芯能夠推出自主化指令集架構LoongArch實屬不易,準確的說像龍芯這樣現在還堅持做國產自主芯片的企業都值得尊敬。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自主之路無比艱難,龍芯這份勇氣令人贊嘆。現在龍芯已經踏出最艱難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生態體系的建立。目前龍芯中科已經建立LoongArch社區,同時將會組建LoongArch聯盟,免費開放LoongArch,希望更多的開發者可以參與其中,讓國產自主CPU走的更遠,期待龍芯中科為我們帶來全新自主的國產CPU生態領域。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