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2020年來了。仔細去觀察日歷上的“2020”,總感覺這是在以前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數字,越看越陌生。但當掏出自己的全面屏手機,呼喊著siri,然后用著5G、千兆寬帶的時候才意識到,或許不知不覺間,我們早已步入到了一個具有科幻色彩的時代——那些科幻電影中才有的情節設定正在現實中逐步展開……
轉過頭看一看現實中的2020年,好在當下的AI還處在智障階段,沒有像電影中那樣反抗人類……外星人也還沒有發現我們,沒有發生像《三體》中那樣的令人悲傷故事。
而且令人興奮的是,最近我看了一則標題為《今后,你家的老電腦也能玩新游戲了》的新聞。
新聞大概意思是指騰訊
在近日推出了“START云游戲”,它能讓我們的老電腦煥發新生,流暢運行諸如《堡壘之夜》、《NBA2K OL2》、《劍靈》、《流放之路》之類的新游戲,不受任何硬件限制。
↑就連MacBook Air也能玩《堡壘之夜》了?
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對于游戲玩家來說,或許2020年真就是一個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年份。
啥是云游戲?
↑騰訊START云游戲
有小伙伴可能會說,“云游戲”這有啥新鮮的,我在B站能云的游戲可比騰訊的多多了……而且主播們說話一個比一個好聽……
↑傳統意義上的“云游戲“:在B站看別人游戲視頻通關
可不要把這兩個“云游戲”的概念混淆。
雖然剛剛新聞中提到的這個“云游戲”雖然和B站視頻“云游戲”一樣都需要用到網絡,但實際體驗上的差別卻很大——一個只能看別人玩,而另一個能自己親手玩。
“用任何設備都能親手玩各種大型3D游戲?這是什么黑科技呢?”
以下是相關新聞中的硬核解釋:
“云游戲的基本運行模式是所有游戲都在服務器端運行,并將渲染完畢的游戲畫面壓縮后通過網絡傳送給用戶。因此,在客戶端,用戶游戲設備不需要任何高端處理器和顯卡,只需要基本視頻解壓能力就可以了。這讓玩游戲的門檻將下降。”
通俗點來說,你只需要一臺帶屏幕的設備+高速網絡+云游戲平臺(START、STEAM串流、網易云游戲BETA等),就暢玩各種游戲大作了。期間完全不用進行下載、安裝游戲等操作,也不用擔心自己設備的硬件不足以支撐畫質非常好的游戲運行。
那么問題也來了:
云游戲為誰而設計?
市面上推出的任何產品,肯定是為了解決用戶痛點而生的,那么騰訊START這類云游戲平臺解決了玩家什么痛點呢?我們為什么需要云游戲?
如果真如新聞所說,那么以下問題會被解決:
想隨時隨地玩PC、主機游戲,卻無條件攜帶硬件設備
無條件、或不希望購置價格高昂的終端設備(主機、顯卡、游戲本等)
第一類,無購置電腦等設備欲望,卻有玩新游戲想法的人群(包括PS、Xbox等跨平臺玩家)。
第二類,學生黨,無過多資金購買硬件設備,卻對游戲有極大熱愛。
每個人都有享受好游戲的權力,而不應被硬件所限,如果能隨時隨地享受那就更好了。這就是云游戲存在的意義。
那么問題又來了,剛剛新聞中說到,云游戲能讓我們的老電腦玩到新游戲。
可這是真的嗎,究竟是“噱頭”還是“真事兒”?下面我們一測便知!
4臺“老”電腦實測騰訊START云游戲運行實況
在公司找了好幾圈,好不容易找同事借來了4臺電腦,其中有兩臺確實屬于是“上古時期”的產物,另外兩臺用作于進行對比測試,是兩臺比較新的電腦。我們就來看看在符合網絡標準的環境下,這四臺電腦運行云游戲的狀況如何,是不是真的能達到讓“老電腦,玩新游戲”的效果。
測試機
說明
:
“遠古“機型
組
:
號測試機:一款老Macbook air,低壓U+沒有獨顯
號測試機:一款老Win7主機,沒有獨顯
“近代“機型
號測試機:一臺win10筆記本,標壓U+沒有獨顯
號測試機:一臺獨顯輕薄本,低壓U+MX250獨立顯卡
先來講講這個START云游戲怎么玩吧。
很簡單三步:
第一步,https://start.qq.com/ 官網申請測試資格
第二步,下載安裝WeGame平臺(僅限Windows系統)
第三步,登錄WeGame,從《堡壘之夜》、《NBA2K OL2》、《劍靈》、《流放之路》中任選一款游戲,點擊“運行云游戲”,然后恭喜你,你變身成為“云玩家”啦。
↑START云游戲已被接入到騰訊WeGame平臺
所以總體來說,云游戲看起來操作簡單,但實際上你會遇到一些問題。后文測試環節我會說到。
另外,由于需要安裝WeGame才能體驗START云游戲,所以讓MacBook Air玩上云游戲可要大費周折,必須先安裝Win10系統或虛擬機才行。
廢話不多說,本次我們選擇的是騰訊START云游戲——《堡壘之夜》。為何選這款游戲?
主要因為堡壘之夜算是個大型的網絡射擊游戲了,會和玩家產生激烈的對抗,并且本地客戶端就要30GB左右,因此,作為體驗云游戲的我來講,這個游戲對云游戲的網速,以及對于云服務器做得如何也是有著一定得要求。畢竟要流暢不卡嘛~
在我一番東拼西湊下,也是把這次測試的PC都湊出來了,而作為年齡最大的臺式機(說不上年份,我的馬鴨)除了不是以前的大頭顯示器,2000年代的感覺基本已經出來了,搭配當下的游戲鼠標,不僅有種穿越感,還給人一絲魔幻色彩。
這臺老舊的臺式機處理器為奔騰G2010,內存4GB
這上了歲數的大寶貝
目前騰訊的START云游戲還在內測中,完全免費,但名額有限。申請名額的操作嘛,高人自然有妙計。我也很期待這臺老電腦能夠重反輝煌的這么一天!(以后可以光明正大的摸魚了)
首先來講講這個云游戲的堡壘之夜,并不是你鏈接網絡就能進去的,進入游戲前,是需要官方測試網速的,達到了20MB帶寬才可以進入游戲(以后對于云游戲來講,我們應該說達到20MB帶寬,屬于入門級...網速?王..德..發...),本想著今后上班可以摸魚的我,剛起步就被公司的網速制裁到不能自理。
被逼無奈,我只好找到公司的網管以“我要玩游戲,給我提網速”為由,讓他們幫忙提一下我的網速,在我有(hu)理(jiao)有(man)據(chan)的說服下,網管也是終于給我提了速,達到了云游戲測試要求。
要不是同事攔著,我最后差點一拳打穿這位“老人家”
老舊臺式機進入游戲后發生了啥?
翻車了翻車了,游戲倒是能進了,CPU全都被占滿了,畫面卡的死死的,倒不如直接放一段PPT給我看,命運像是被敵人拿捏得死死的。
所以說,不測不知到,一測見分曉,《老電腦也能玩新游戲了》這篇文章是噱頭!什么老電腦能玩新游戲,體驗極差!雙核奔騰處理器的兄弟們還是別對此抱有期望了(掀桌.jpg)!
冷靜過后,世界依然美好
后來我想到XBOX主管曾說過:“云游戲僅為提供便利,最佳的游戲終端依舊是本地游戲。”讓我不禁想到,現在很多使用筆記本的用戶都比較趨向于使用輕薄的筆記本,而輕薄本一般不是搭載入門顯卡MX系列,就是集顯。
游戲也就湊湊活活玩玩像英雄聯盟這類的游戲,有時想嘗試一下游戲大作,那都必須再上一個高配PC,又沒什么必要的感覺。
老大難的問題瞬間為難住一票人,所以我們同樣的拿一款輕薄本來體驗一下,云游戲是否能讓我體驗到快樂。
于是我們的第二個搭載了MX250系列獨顯的輕薄本上場了,這次進入游戲,倒是讓我舒服了很多,畫面幾乎沒有其它云游戲中存在的大量馬賽克,很像是在本地運行的游戲。
摸魚成功!
游戲畫質真的算niubility了,拿著輕薄本,都體驗流暢的游戲相當舒服了,云游戲真的玩起來超帶勁噢。
流暢度也非常贊,延遲要求低于20ms是有道理的,這樣下來,鼠標移動的瞬間,屏幕沒有拖遲感,在云游戲《堡壘之夜》中甩狙變得很輕松。
單從個人體驗上來說,我覺得還是可以的。這次游戲相對還是比較穩的,除了少數狀況下因為網絡波動問題會出現的延遲現象,其它的對我來說都還能接受(因網絡傳輸,所以稍有模糊感)。
但已經十分接近本地游戲了,響應速度算得上很快,畫面基本上都是跟著我的鼠標隨時走的。這點要好評一下,畢竟云游戲現在還不成熟,而網速現在也不夠給力,其它的種種表現,讓我很是驚訝。
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相信玩游戲比較多的小伙伴們相比于玩游戲,下載的游戲可是相當占硬盤的容量的。那么如果未來云游戲發展起來,硬盤擴充的問題也省了?我了個乖乖,會對一些行業造成沖擊也不是不可吧?
無獨顯的近代機如何呢?
在使用近代機型組中無獨顯的機型測試后,可以說體驗同樣非常流暢,CPU占用率僅2%左右,游戲內網絡延遲也很低。
那么在測試過這兩臺“近代”機子后,我又對云游戲產生了希望,那下面我們再測試一下Mac系統老電腦的運行狀況如何吧!
老MacBook Air表示:還是用我打字吧
很遺憾,同一號遠古臺式機一樣的問題出現在MacBook Air上,游戲內網絡延遲無法穩定下來,或許與虛擬機網絡配置有關,并無法讓Win系統處在一個穩定低延遲的網絡環境中。
在更改虛擬機網絡設置,加寬帶等多次操作后無果,延遲并不能穩定下來,卡頓依舊存在。于是我們放棄了MacBook Air虛擬機運行云游戲的想法。
小結:
云游戲能不能形成一股“長江后浪推前浪,把現有高性能設備都推到沙灘上“的勢頭呢?
從用戶體驗方面來說,其實通過這次4臺機子的體驗之后,也讓我得出一個結論:老電腦不一定能玩新游戲。此外,在網絡環境不好的情況下,本地游戲在目前階段仍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不知道未來5G甚至是6G的要何時才能普及,所以并不是哪里都能滿足云游戲的苛刻需求,而現階段云游戲的畫質雖然可以和本地媲美,但因為通過網絡傳輸來的,會有一些模糊感,對游戲畫質需求極高的玩家來講也并不完美。
責編:黎曉珊
mini PC是不少電腦廠商擁有的產品線之一,主打商務、辦公、小體積,大多數都濃縮到1L的體積左右,放在桌面上非常小巧不占空間,也能滿足日常的工作需求,而且隨著AMD的崛起、Intel的跟進,這小小的體積下性能更加強勁,從原本簡單的雙核到現在的六核甚至八核都是能夠實現的,所以現在的1L小主機從CPU方面來講叫小鋼炮也不為過,所以今天就來講講華碩的mini PC系列。
從官網和zol的數據來看,華碩的mini PC分成了幾個系列,VivoPC、VivoMini、EB系列、QM1、Chromebox系列、GamingBox系列、PB系列、VC系列、PN系列、ProArt系列,匯總不全,還請見諒。
目前官網在售的系列有ProArt系列、VivoMini系列、PN/PB系列。
VivoMini系列最早應該是從UN42開始,發展到UN62,主要承載的是4代CPU,目前42、45、62都已經停產,感興趣的可以小黃魚搜一搜,搜了一圈沒找到什么內容。目前在售的主要是UN65、UN68還有VC系列的VC66。
▲UN系列
▲VC系列
UN系列從早期到現在都是這樣的外形,看起來像一塊方形蛋糕,比較圓潤,UN65以7代U為主,UN68主要以8代U為主,部分內容是可以選配的,大家可以按需選擇。
VivoPC系列是很早的版本了,主要覆蓋2、3、4代U,目前已全部停產。性能相對強的應該還是VM62的I5M,帶820M顯卡,感興趣的也可以去小黃魚搜搜,說不定能撿到寶。
▲VivoPC
看名字知用途,這是華碩專為創意設計打造的主機系列,搭配9代CPU處理器,可以選擇9400,然后有P2000或者RTX2060顯卡可選,如果你選擇9900K,那就有P4000或者RTX4000可選。
而且很愿意堆料,當然價格也會蹭蹭上漲,這個和常見的1L小主機不同,體積自然小不了,大概有10L左右,不過也是一塊性能極強的小鋼炮。
先來看看PN系列,可以看到PN40和PN41主要是奔騰賽揚為主,這是代號的定位,而PN50和PN51分別是4800U和5700U,50系就是AMD系列,而51是50的升級版。PN60的區別也很明顯,PN60和61主打8代CPU,PN62則是10代CPU,所以60系是Intel系列。
從外觀上看PN系列看起來像一塊厚厚的方磚,不過體積不大,115x115x49mm,體積大概在0.65L左右,看起來大,實際上很小。
PB系列也有和PN系列類似的編號定位,像PB40的CPU就是奔騰四核處理器,有J5005和N5000可選,PB50是銳龍的處理器,搭載Ryzen 7 3750H CPU,而PB60系就是主打的IntelCPU,PB60搭載的是8代CPU,這點和PN60一致,而PB62直接跳到Intel的11代CPU。
PN系列像Intel的NUC系列,PB系列的外觀和其他廠商的1L小主機就更接近了,尺寸175x175x42mm,換算下來大概是1.28L,而且有白色和黑色可選,在1L小主機中白色可不多見。
像GamingBox就是華碩為游戲打造的小主機,分別是GR6和GR8,GR6的CPU是i5-5200U,顯卡是GTX960M,GR8是i7-4510U,顯卡是GTX750Ti,很明顯GR8的定位更高,不過目前兩款已經停產。然后另一類是Chromebox,為chorme os打造的主機,比較新的就是chromebox 3,搭載的是Intel 8代。最后一個是華碩的QM1,一款U盤大小的電腦,里面放了Atom Z3775F處理器。
像這類1L小主機總有一種迷人的誘惑力,明明有個一兩臺了,但是看到新的還是忍不住再買一臺試試,看看有什么變化,有什么新的功能,所以這次我入手了華碩這款4月份發布的PB62迷你主機,選的是基礎版的8+256配置。
先來說說它比我現有小主機有哪些優勢:
1、搭載最新的Intel處理器——11代i5-11400;
2、雙M2+2.5SATA硬盤位,其中一個M2支持PCIe4.0x4;
3、接口豐富,其中一個還可以更換;
4、最大支持64G內存,內存頻率可以做到3200MHz;
5、可以外接3個顯示器。
整體的外包裝以灰白色為主,白色的正面有ASUS Mini PC PB series字印,旁邊是PB62的渲染圖,左下角是ASUS的logo。
背面有一些規格參數,型號是PB62I5G8D,CPU Intel i5-11400,PCIE 256G G3 SSD,Intel WiFi 6,Win10 64 CN,VESA MOUNT,基本信息簡單易懂。
包裝的打開方式是翻蓋,翻開后可以看到被白色紗袋包裹的PB62主機,右邊則是配件位,里面有不少東西。
光是說明就有5本資料,說明書、注意事項、安全須知等等。
配件部分有電源、VESA支架、幾包小螺絲,像M2固態的螺絲、SATA固態的螺絲等等,還有一個特別的配件就是SATA接口的連接線,最右邊是自帶的WiFi天線。
電源的參數還是很可觀的,輸出20V7.5A,總功率150W,給11400用綽綽有余。
然后就是我們的主角ASUS PB62 mini PC,這次我也沒有選擇白色,如果是白色控對白色有需求可以選擇白色,官方提供白色的選擇。整機的重量不大,大小和我之前買的800G1DM類似。
不過正面還是有不小區別,整件以斜紋格柵作為散熱口,左側有一小塊區域布有接口,ASUS的logo在區域左上角,接口從左往右是USB3.2 Gen1 Type-C接口,旁邊是4個USB3.2 Gen2 Type-A接口,旁邊是兩個先進的3.5mm耳機和麥克風接口。
頂部有Windows的標簽,說明硬盤內預裝有Windows正版系統,而PB62送了Windows 10家庭版。右邊是藍色的Intel core i5的標簽,使用的是Intel i5的處理器。標簽旁邊有螺紋孔,可以增加全新的防塵濾網,主要用于灰塵密度搞的地區。
▲增加防塵濾網
背面的接口也非常豐富,左側有天線接口和DC電源接口,右邊是散熱口,底下有兩個DP1.2接口,DP接口旁邊有3個USB接口,看顏色就能判斷,藍色的是USB3.2 Gen1接口,黑色的是傳統的USB2.0接口,USB2.0接口是可替換的DP接口,這個接口可以改成網線接口、VGA接口、HDMI接口、COM接口,默認的是DP接口,DP接口旁邊是千兆網線接口,型號是WGI219V。
3個DP接口可以直接外接3個顯示器,所以擴展性非常豐富。
底部有4個小小的可拆卸防滑腳墊,中間有兩個螺紋孔,主要是用來安裝VESA支架的,使用VESA支架可以把小主機掛在顯示器背后,更加節省桌面空間。
放在桌面上非常小巧,只占1.2m桌子的一個小角,175x175連20cm都不到,而且不是準系統,有硬盤有內存有系統,也就是買到手后只要接上電源,連上顯示器就能正常使用。
把天線裝上,連接好電源和顯示器,我還裝上了無線鼠標和鍵盤的接收器防止開機報錯,不過感覺是我想多了。
初次開機華碩已經考慮到你可能會用的無線鍵鼠,所以開機先提示你連接鍵盤,如果是藍牙鍵盤如何操作,這就比較貼心了。
一頓設置之后就能進入系統,進入的時候就中間就提示我要不要更新Windows11,不過我為了測試暫時沒有升級,開機后的桌面也和傳統的Windows桌面不同,這個桌面是ASUS色調的桌面壁紙,右下角有ASUS的logo,不過被彈窗擋住了。
▲魯大師截圖
這里有一些小小的變化,就是我增加了一根內存條,做了16G雙通道。除此之外可以看到原裝內存是海力士的8G 3200MHz,顯卡是UHD730,主板是PB62用的B560芯片組,硬盤是西數的SN530 256GB,WiFi是Intel的AX201。
在以上的基礎上CPU跑了接近50萬分,顯卡跑了9.2萬分,內存12萬分,硬盤10萬分,總分接近82萬,CPU占大頭。
用CPU-Z看看CPU,i5-11400,TDP 65W,14nm+++++工藝,核心數6,線程數12,內存部分是單通道8G3200MHz,時序是22-22-22-52。簡單測試CPU分數,單核跑分564.9,比8代的8700K多一點,多核方面3400分,比8700K的3700分少了300分。
GPU-Z可以看到核顯是UHD Graphics 730,最大頻率1300MHz,看評測性能介于UHD630和UHD750之間。
原裝固態是西數的SN530 256G,隨機讀寫可以做到讀取2227MB/s,寫入911MB/s,4K的讀取速度是35MB/s,寫入速度是113MB/s,總分做到了接近1400分。
在CrystalDsikMark中跑分也有接近的結果。
然后跑了10分鐘的烤雞測試,CPU最高能跑到95℃,可以看到11400的發熱量還是很大的,散熱部分等后面拆機再看。
擰開機身背后的螺絲,往機身前滑動就能劃開上蓋,打開之后就能看到內部的整體構造,分成兩部分,左邊是SATA硬盤位,右邊是散熱鰭片加上風扇。
拿開SATA硬盤架就能看到M2接口和AX201的網卡,也能看到那個可替換的DP接口部件是通過三顆螺絲固定住的。
SATA接口也比較特殊,立在AX201旁邊,接口旁邊還有SATA_6G的字樣。
風扇是SUNON的FE70151S1,12V供電,4.8W功率,不是很吵,風量還不錯。風扇底下是內存槽,一共有兩個槽位,單根最大32GB,最大內存可以支持64GB。
散熱由兩根銅管引出,和頂部的散熱鰭片相接,增加散熱面積,風扇再從鰭片通過帶走熱量達到散熱的目的,還有幾片散熱墊覆蓋在CPU周圍的供電上。
▲i5-11400
用原來的配置是不可能用原來的配置了,造起來,準備1個閑置的2.5固態東芝Q200EX,還有西數的SN550 1T,還有一根光威的8G 3200內存,不過翻車了后來換了阿斯加特的8G 3200成功點亮。中間兩個是配件和螺絲。
先把M2的SN550 1T裝上,擰上螺柱增加高度,擰上螺絲固定硬盤,相當簡單。
SATA部分可以先連接硬盤,引出一根線就是插入SATA_6G立柱的接線。然后打開立柱的開口可以插入接線再摁下鎖緊就完成了。
▲內存
▲硬盤,現在硬盤總容量是1.5T左右。
所以華碩其實也有自家的mini PC而且系列不少,簡而言之就是目前在售的系列有PB/PN系列、VivoMini的UN系列、ProArt系列,和我們常見的1L小主機類似的是PB系列,和Intel NUC類似的是PN系列,自家的就是VivoMini系列,大家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配置的需求進行選擇,可玩性還是有的,想省事直接像我一樣買PB62也是不錯的選擇,接口豐富、性能強勁,有一點DIY的空間,拿來商務、辦公、刷劇、淘寶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