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正非已經七十五歲了,他一生說過很多話,但這兩天尤為密集。

    1月15日,他在華為深圳總部接受了包括《華爾街日報》、CNBC等在內的一眾外國媒體的采訪。兩天后,他在同樣的地方又一次接受了中國多家媒體的聯合采訪。

    這些年來,任正非一直與“低調”的形象聯系在一起。在此之前,任正非只接受過兩次公開采訪,每次都是為了消除外界對華為的擔憂,最近一次出現還是在3年前的達沃斯論壇上。

    01 任正非的人生哲學

    他不愿拋頭露面。

    諸如“江南會”“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之類的頂級商圈,他一概沒有參加。

    對榮譽他也很警惕,甚至在有意疏離。

    04年的時候,央視年度經濟人物要頒獎給任正非,他派了高層去央視公關,堅決要求把自己撤下來。

    前些日子,任正非又分別上書了深圳市委和中央領導,堅決要求把自己從改革開放40周年100名杰出人物中刪除。

    他說:

    華為公司是群體領導,不是他一個人獨大,他個人只占公司股份1.2%,榮譽給他個一人不符合企業實際。

    目前國際形勢錯蹤復雜,不宜過多宣揚華為,樹大招風,于國家及企業利益不利。

    前一句是謙虛,而后一句,則大有曹操那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的影子了。

    任正非不是曹操。

    曹操說那話時手里握著兵權,眾人想讓他“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曹操觍著臉說,不行,把兵權還了,在歷史上我可能會有一個好名聲,但不出三天有人就給我neng死了。

    任正非所面臨的情況則不同。只是想表揚他一下,還給他稀釋在100人的名單里,他卻接連上書說,求你了,讓我低調,感覺很惶恐的樣子。

    這倒很符合他過去留給大家的印象。任正非有一句名言叫“惶者才能生存”,他不光自己念叨,還把這句話推薦給了眾多華為人。

    2000年,華為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任正非在內部發表了一篇《華為的冬天》,文章中大談危機和失敗。

    文章中說: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么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

    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敗這一天是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規律。

    前一句是惶者的自白。而后一句,則表明了其認知哲學。

    “一定會失敗”是大前提,“如何在失敗前多活一會兒”是小目標,而“危機感”,則是任正非給出的應對策略。

    大前提和小目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事,可應對策略是什么,則因人而異。

    心理學本科課程中有一本教材叫《人格心理學》,其中有一章提到了一個概念,叫“防御性悲觀”,這種人會在事情發生前把期待值降得極低,想象最壞的情境。

    但它并不是一種消極的自證預言,當一個人在處于防御性悲觀的情緒里的時候,他們的情緒是冷靜的,他們知道那只是數種可能性中最壞的一種而已,并不是唯一注定的結局。這種防御性悲觀的目的也是為了減少最壞可能發生的概率,以及假如真的發生了最壞的情況,也能更好地面對和有條不紊地處理。

    在那一章中作者舉了一個棒球教練的例子:

    安德森作為棒球史上最成功的教練之一,在指導了4000場比賽后,依然會在每個即將比賽的清晨感到緊張。他預想每一個會出錯的地方,雙手顫抖。

    這很難不讓我聯想到任正非。

    CEO不好當的,問題集中到你這一點,把你聚焦在太陽下烤。

    2002年,半年時間夜夜都是噩夢,夢醒時常常哭。

    前兩天答國內記者30問的時候他還說道:“下一個倒下的一定是華為。”

    這種貫穿始終的“要死”氛圍,也許可以解釋很多事情。

    因為危機感,所以拼命,所以壓力巨大。于是我們看到了華為的加班文化,倡導狼性,倡導在辦公室整一張床墊。然后華為工程師猝死,華為員工跳樓自殺。因為危機感,所以華為被曝出清理34歲以上的員工。隨后任正非明確表態,華為沒有錢,34歲不奮斗,想躺著數錢,絕不可能。因為危機感,華為內部存在著奮斗者承諾書這樣的東西。內容寫著

    員工在華為工作,自愿放棄在公司工作期間的帶薪年休假和帶薪年休假工資,并且不會申請帶薪年休假,不申領帶薪年休假工資,即便在從公司離職后,也無權也不會要求公司支付之前未領的帶薪年休假工資。

    有人抱怨在華為公司上班太累了,任正非懟回去:

    為了這公司,你看我這身體,什么糖尿病、高血壓都有了,你們身體這么好,還不好好干?

    言下之意,沒把身體干垮,員工應該感到慚愧,你們健康的身體,簡直是資源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的直接證據。

    在華為,出差的時候你要么坐早上9點前的飛機,要么坐晚上6點后的,如果你工作時間坐飛機,是要通報批評的。

    92年的時候,華為第一次轉型做大型交換機設備,研發很困難。任正非站在辦公室窗戶邊上,一字一頓對大家說:

    這次研發如果失敗了,我就從樓上跳下去,你們另謀出路。

    華為是一個很壓抑的地方,而這一切背后的根源就是那簡單的三個字——危機感

    02 任正非的危機感與華為的戰略布局

    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都將深刻烙印上其創始人的氣質。

    很多年前,任正非看了個電影,叫《2012》。看完后很有感觸,跟身邊人說,以后信息爆炸會像數字洪水一樣,華為想生存下來必須造方舟。

    后來華為就搞了方舟,名字是“2012諾亞方舟實驗室”。

    12年9月份的時候,實驗室搞了一次專家座談會,由專家提問,任正非出席回答,在那次對話里,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華為的“防御性戰略”是什么,以及是如何落地的。

    回頭看去,那次對話中碰撞最激烈的部分,其實正是戰略意志的貫徹過程中所遇到的摩擦。具體表現在兩個項目上,分別是華為自主開發終端OS系統,以及華為對芯片的研究和投入。

    前者遇到的挑戰是認知,專家提問道:

    當前在終端OS領域,Android、iOS、Windows Phone 8三足鼎立,形成了各自的生態圈,留給其他終端OS的機會窗已經很小,請問公司對終端操作系統有何期望和要求?

    任正非回答:

    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是出于戰略的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Android 系統不給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

    同樣的,我們在做高端芯片的時候,我并沒有反對你們買美國的高端芯片。我認為你們要盡可能的用他們的高端芯片,好好的理解它。只有他們不賣給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東西稍微差一點,也要湊合能用上去。我們不能有狹隘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會害死我們。

    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賺錢,是要拿下上甘嶺。拿不下上甘嶺,拿下華爾街也行。我們不要狹隘,我們做操作系統,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樣的道理。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

    后者遇到的挑戰則是具體的,人的情感問題,專家講道:

    我們技術人,其實都是有一種自戀情節在的,但現在我們感覺自己從事的這個事情是邊緣化的,工作卻很辛苦……

    任正非回答:

    公司運轉是依靠兩個輪子,一個輪子是商業模式,一個輪子是技術創新,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技術創新的輪子。但是你的自戀情節不能取,我剛開始來就說閉合系統,如果海思有自戀,要求做的東西我們一定要用,不用的話就不光榮,那就是一個閉合系統。

    我們總有一天能量耗盡,就會死亡,所以我們要做開放系統。你的系統可能被放棄,但并不影響你個人的成就。我們在價值平衡上,即使做成功了暫時沒有用,還要繼續做下去。但是如果個人感到沒希望了,可以通過循環流動,流動到其他部門,換新人再來上。

    我們可能堅持做幾十年都不用,但是還得做,一旦公司出現戰略性的漏洞,我們不是幾百億美金的損失,而是幾千億美金的損失。我們公司今天積累了這么多的財富,這些財富可能就是因為那一個點,讓別人卡住,最后死掉。

    在這個問題下,任正非提出了“輪崗制”,輕描淡寫地解決了該專家的心態問題。同時又一次重申了防御性戰略的高度地位。

    要知道,這是2012年的講話,而2012年的時候,中美關系還在蜜月期,在當時任正非說出這段話的時候依然會有人在心里質疑,就為一個“萬一”,就要投入那么多真金白銀下去嗎?

    另外,如果技術共享達成現實的話,這些投入,難道不是一種資源上的浪費嗎?

    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升級。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禁止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直接導致中興通訊業務的全面停擺。

    這一事件讓12年那次對話很快被公眾扒了出來,任正非被推至“戰略家”的高度。

    盡管如此,人們談起另一樁戰略防御(自主研發手機操作系統)時,卻依然是批評態度,有網友說道:

    谷歌有多大的概率將Android閉源呢?谷歌封鎖Android的概率大,還是會自己再做一套閉源系統的概率大?是什么把握讓華為認為它制作的系統能在閉源消息確認到正式閉源的期間構建起足夠強大的生態圈以滿足消費者?

    中國向來是一個以結果論英雄的地方。大家喜歡造神,喜歡看算無遺策的諸葛亮,12年埋下一個錦囊,18年發揮出巨大作用,大家愛看這個。

    諸葛亮擺出空城計,司馬懿跑了,人們圍在丞相身邊,鼓掌,吹捧,仿佛與有榮焉,同時又嘲笑司馬懿的愚蠢。

    曹操使出鐵索連環,被火燒赤壁,人們又圍在周瑜身邊,鼓掌,吹捧,仿佛與有榮焉,同時又嘲笑曹操的愚蠢。

    任正非投入重金研發芯片,美國撲了空,人們圍在華為身邊,鼓掌。任正非投入重金研發操作系統,人們又站在華為的對面,嘲笑其愚蠢。但任正非始終是那個惶恐的任正非,他亦步亦趨,暗誦著

    唯有惶者才能生存。

    03 惶者來自何方

    弗洛依德說,人的一生,都是童年的重復。

    任正非生于1944年,物質極度匱乏所帶來的“饑餓感”和“不安全感”,是新一代年輕人永遠無法體會的事。

    任正非后來在《我的父親母親》一文中寫道:

    我們家當時是每餐實行嚴格分飯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給制,保證人人都能活下來。不是這樣,總會有一個、兩個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這句話的含義。

    高考前,任正非在家中復習,經常餓得頭暈眼花,實在忍不住了,他就用米糠和菜烙著吃。母親得知后,為了讓他安心學習,每天塞給他一個小玉米餅。而任正非很清楚,這都是從父母嘴里省出來的糧食。

    任正非說:

    我能考上大學,小玉米餅功勞巨大。如果不是這樣,也許我也進不了華為這樣的公司,社會上多了一名養豬能手,或街邊多了一名能工巧匠而已。

    那時的任正非,最大的理想莫過于吃上一個完整的白面饅頭,最終臨近高中畢業時,他這個近乎于奢求的“夢想”終于實現了,一個家境不錯的同學請任正非吃了大半塊白面饅頭,這讓任正非“如獲至寶”,每頓飯都吃上一口,然后小心翼翼地放進口袋。這大半塊饅頭,任正非整整吃了兩天。

    而人到中年后,所謂的至暗時刻,又再一次狠狠敲打了他。

    1987年,那年他44歲,在經營中被騙了200萬,被國企南油集團除名,曾求留任遭拒絕,還背負還清200萬債。

    時年妻子又和他離了婚,任正非帶著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隨后,他創立了華為公司。饑餓烙印在他的靈魂里,失敗如烏云般籠罩在他的頭頂。他折磨著自己,而華為一騎絕塵。

    04 惶者并不是全部

    這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就是形容詞,我們也天天說。如果真是這樣子,就根本跑不動了。我們還是胸有成竹的,但是說話總是要夸大一點,好像自己真的是很擔憂,大家不要聽那些形容詞。

    這段話來自前兩天,1月17日,任正非答國內記者。

    這讓我很困惑,任正非在我腦袋里原本清晰的形象,突然又變得模糊起來。

    按理說,今年任正非有足夠的理由感到擔憂。

    • 2018年4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議,禁止將提供給美國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的補貼,用于購買華為和中興的設備;
    • 8月,華為澳大利亞公司官方接到通知,被禁止在澳大利亞提供5G技術服務;
    • 11月,新西蘭政府也拒絕該國最大電信運營商之一Spark將華為設備用于5G建設的計劃;
    • 12月,加拿大前總理史蒂芬·哈珀呼吁,應禁止華為參與加拿大的5G建設;
    • 在日本和韓國,華為正成為政府部門的排擠對象;
    • ……

    另外,還有眾所周知的,2018年12月1日,任正非的大女兒,華為集團的副董事長、首席財務官,孟晚舟于加拿大被拘押。

    全年收入增速放緩,預計增長不會超過20%。在這樣的情況下,任正非卻出來說:我們是胸有成竹的。

    什么情況?你不是“唯有惶者才能生存”嗎?怎么又胸有成竹了??

    《冰與火之歌》中有一個角色,叫賈昆。他是一名殺手,侍奉千面之神。當他需要完成任務的時候,他可以變成孩童,老嫗,僧侶,或娼妓。

    賈昆有一千張臉,具體用哪一張,要以目的為導向。

    說到這,我不由得想起另外一些事情。據很多華為高管回憶,任正非的脾氣是很暴躁的。其中有一個常常被提到的例子,說有一回在會議室里,任正非看了幾個副總裁準備的稿子,讀了沒兩行就直接把稿子扔到地上,破口大罵。

    罵到興盡處,竟把鞋都脫了,光著腳,像一只野獸般在地上走來走去,邊走邊罵,足足罵了二三十分鐘,總裁辦主任當場被罵哭。

    我一直以為這是“不安全感”的另一個側面,但現在回頭看,似乎任正非要復雜得多。

    據李玉琢回憶,有次他和任正非清晨去散步,他閑聊道:“任總,以后少發點火,對身體不好。”

    而任正非回答:“我發火時血壓從不升高。”

    大家覺得這是個笑話,心想你發火時誰敢給你量血壓啊。

    但我覺得,這或許是真的。

    發火有兩種,一種是情不自抑,難以控制,沖動型爆發;還有一種則是工具型發怒。在他看來,發火也許不是最理想的解決方案,但對自己來說那是最快達到目的辦法,所帶來的好處他更需要,而壞處他相對不在乎。一種工具而已。

    而所謂惶者,也許更多是其基于自身,有意地引導放大,用以警戒眾人“居安思危”的工具而已。真正的任正非,要比那個“標簽”,冷靜得多。

    這幾次露面,除了“我們胸有成竹”以外,任正非還說了很多跟自己之前相悖的話。

    在全球化風潮最飽滿的時代,他低著頭,要搞“防御戰略”,而現如今“逆全球化”開始興起的時候,任正非又站出來說“從來不支持自主創新,科學技術是人類共同的財富”。

    似乎他并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立場偏好,他更像一個節拍器卡在那里,執拗地向世人宣示著自己的態度:左了不行,右了也不行。

    華為成立于1987年,以通信網絡設備起家,現如今主要分為運營商網絡,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三大部門。運營商業務一直是主航道,但華為很早就意識到“雞蛋”不能全部放在運營商這一個“籃子”里。

    2017年,華為宣布大力發展公有云,成立了獨立云部門Cloud BU,現如今已有數千人的規模。2018年,華為向外界展示低調潛行多年的“達芬奇項目”,拿出兩款AI芯片:12納米工藝的昇騰310,以及7納米工藝的昇騰910。

    至于被“圍剿”的5G業務,華為是目前行業內唯一能提供端到端5G全系統的廠商。截至目前,已經獲得25個5G 商用合同,并與全球50多個商業伙伴簽署合作協議,5G基站商用發貨數量也已經超過10,000個。

    這一切,正如最近這次采訪中最開始那句話一樣,

    我們今天可能要碰到的問題,在十多年前就有預計,我們已經準備了十幾年,我們不是完全倉促、沒有準備的來應對這個局面。這些困難對我們會有影響,但影響不會很大,不會出現重大問題。

    企業是一輛戰車,戰術和管理決定了這輛車能跑多快,而戰略決定著方向,決定著路線,決定著這輛車何時會翻。

    華為一定是會倒下的,這是個哲學命題,不是現實命題。

    任正非已經七十五歲了。

    惶者,暴君,神秘,務實,保守,低調,擁抱全球化,悶聲發大財……他身上,一個個標簽貼上又滑落,唯有一個標簽越來越牢。我湊近了看,標簽上是四個大字——學毛標兵。

    作者:賈琦;編輯:和锳,公眾號:互聯網圈內事。

    本文由 @互聯網圈內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2020元旦快樂

    原創:就說我在開發區

    趣說CAD,讓枯燥生動起來。


    安裝指南

    導讀:CAD版本推陳出新,軟集成的功能模塊也越來越多。十幾年前無非一個主程序(Core)加上一個Express Tools擴展工具,后來又陸續加入了DWF VIEWER、管理員控制程序、A 360 Desktop、ReCap等等模塊。對于使用者來說應該如何取舍呢?今天的文章將以AutoCAD 2018的安裝為例,剝絲抽繭,看懂安裝的那些事兒,你的軟件你做主。


    引言 亂花漸欲迷人眼,一位陌生網友的留言

    幾天前,一位頭像Logo很酷的網友的留言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發文的定位。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硬件加速真偽及內存資源優化)評論區,一位網友提出了一個問題。

    網友留言

    我想,在軟件安裝的這個問題上可能是有所忽略了,熱衷于技巧的應用反而忽略了基本的問題。

    這位網友提出的問題確實給使用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安裝所有功能未必用得上,選擇安裝又擔心漏掉重要的功能。

    所以,2020年的第一天,就先來一次來從零開始,八卦一下CAD軟件安裝的那些事兒。

    畢竟,寫文的初心是希望能夠將這個看似復雜的軟件去枯燥化地推介給大家,讓大家無論基礎深淺都能興起嘗試的念頭,一試身手。


    ?準備篇:認識安裝程序

    本文將以在Windows 7操作系統下單機安裝AutoCAD 2018為例。

    (為了取得截圖,特意卸載并重裝了一次CAD2018,忽然感覺有點對不起忠心耿耿的工具軟件。)

    認識安裝程序,看它長成什么樣?

    安裝程序

    在CAD 2018的安裝文件中,圖中所示的即為安裝程序文件,文件名為SETUP,下面的兩行"Autodesk components"及"Autodesk Inc."為軟件信息,了解即可。

    CAD 2018目前仍主要來源于網絡,請各位使用者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獲得,此處不贅述。

    ?安裝篇:定去留、斷舍離,安裝選擇隨你意。

    運行安裝程序后,將顯示如圖所示的界面,三個按鈕要選哪個呢?

    上文已經提過采用單機安裝,因此點擊右下角箭頭所示處按鈕。

    "在此計算機上安裝"即為"單機安裝"。

    安裝首界面

    在接下來的界面中,"國家或地區"選擇"China",許可及服務協議選擇"我接受"。

    吐槽一下許可及服務協議吧,你要是選擇"我拒絕"呢,就會直接終止并退出安裝程序,如果要繼續就要選擇"我愿意",sorry,是"我接受",當然也有一些軟件的選項為"我同意"。

    從感情色彩來講,同意稍弱于接受,但是實際上都是一回事。

    所以,任何安裝到了這個步驟只能是輕輕哼一首《我愿意》。

    單機安裝許可及服務協議界面

    抉擇① 三人行,建議選其一。


    單機安裝選裝項目

    主程序必須勾選的,A360 Desktop和ReCap一般來說是不建議選擇。

    原因:

    主程序是必須安裝的,要不然你裝CAD是為了什么呢,對不對?

    A360 Desktop是基于云的平臺,允許用戶訪問存儲、協作工作空間和云服務,以幫助用戶設計、可視化、模擬工作,并與其他用戶隨時隨地共享工作。

    ReCap也叫點云,是通過三維激光掃描儀或其他技術獲取的大型點集合,并且可用于創建現有結構的三維表示。

    各位,這兩個與云計算、存儲相關的軟件云生態系統功能聽著是不是有點暈菜,連我說的都有點要犯尷尬癥了,你還確定是你的必需品嗎?

    特定的功能應用于特定的環境,在Autodesk的軟件云生態系統尚未普及使用之前,我們暫時用不到它們。

    就像縱貫線的那句歌詞"都只是暗室里的裝飾"。

    抉擇② 主程序中的小天地


    CAD主程序安裝項目選擇

    點擊主程序的向下箭頭,在展開的子頁面中,強烈建議你勾選Express Tools,因為這個快捷工具是CAD中bug一般的存在。

    神(騷)操作頻現,一直以為刻板、枯燥已經是CAD身上撕不下去的標簽,直到ET(Express Tools)的出現,才發現CAD也羞羞答答地頑皮起來。

    萬萬沒想到,你竟是這樣的CAD!

    關于ET,曾經寫過一篇題為《「AutoCAD之快捷工具」CAD自帶黑科技Express Tools (ET)概述》的文章,對其進行了基本的介紹,請注意文末鏈接。

    其余沒有勾選的請自行決定,首先我認為兩個"exchange"和一個report tools是好功能,確切地說,是CAD與時俱進發展的誠意之作,但是話說回來用不用得上又是另外一回事。

    簡單來說兩個"exchange"分別為CAD與外部應用的擴展,report tools是CAD與Autodesk設計中心的性能報告工具。

    好功能,但是以目前的使用環境來看,應用確實有限,所以不妨棄用。

    設置完畢后,回到上一層界面點擊安裝,將開始稍顯漫長的安裝過程。

    當然,安裝過程中不斷變化的畫面還是非常漂亮的,這也是CAD軟件展示的一次最好機會,畫面太多且太美,只貼出一張供讀者欣賞。

    安裝進行中

    等待啊等待,直到下面的畫面出現,不要猶豫點擊右下角"立即啟動"。

    安裝完畢準備啟動

    然后"Diu~Diu~Diu",進入到下一環節——激活篇。

    ?激活篇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啟動,等待,讓進度條再飛一會。

    啟動中

    在經歷首次稍顯漫長的啟動之后,我們來到了安裝這場“赤壁之戰”的最后關卡——借東風,即激活。

    在激活界面中,輸入序列號(SERIAL NUMBER)和產品密鑰(CD-KEY),一般來說,在包裝盒或者軟件供應商處應可查詢得到。

    輸入序列號及密鑰

    激活的下一步應該為輸入激活碼,因為用于演示的CAD2018已經激活過,激活許可并未在此前被卸載,因此,一旦輸入的序列號和密鑰旦與之前的相符合,即顯示激活成功。

    這也是重復安裝與首次安裝的區別之一。

    有關首次安裝激活的方法,需要者可在評論區留言。

    激活成功

    至此,AUTOCAD 2018的基本功能安裝已完全結束,接下來就是啟動CAD 2018,徜徉在設計海洋以及頭腦風暴中的時間了。

    溫馨提示:

    安裝CAD 2018后,如果電腦中存在低版本CAD,可以通過移植自定義設置,快速實現常用繪圖習慣"一鍵搬家",詳細操作可查閱往期文章《學會這3個方法,讓你消除版本升級的恐慌,不再抗拒|AutoCAD升級》。


    結語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What與Why,英文語法中稱之為特殊疑問詞,放于句首,用于引導特殊疑問句。

    特殊疑問句是不能簡單地用YES或No來回答的,必須要有具體的回答內容。

    就如"簡單"的安裝過程,即使沒有文字敘述,按圖操作也可以完成。

    但是既然我們總要操作一遍,也不在乎再多解決幾個“為什么”。

    為什么安裝Express Tools,為什么不需要ReCap?

    進步,源自疑惑以及解決疑惑的過程。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作者簡介:就說我在開發區,致力于創作"有趣又易懂"的CAD技巧文章。

    趣說CAD,讓枯燥生動起來。

    感謝您的閱讀

    往期鏈接:

    「AutoCAD之快捷工具」CAD自帶黑科技Express Tools (ET)概述

    學會這3個方法,讓你消除版本升級的恐慌,不再抗拒|AutoCAD升級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