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
關于X系列的型號怎么看,可以用時間簡單分為兩大類。
2011-2014年以前的型號,無后綴或者后綴為i的版本為標準的小尺寸便攜型筆記本,帶后綴t的版本為旋轉屏的二合一版本(相當于無后綴版本的魔改,兩者有大量的共用零件),兩者均采用BGA封裝的標壓處理器。
2014-2019年的型號,取消了i后綴的機型,但命名方式沒有改變,但是所有機型的處理器均變成了BGA封裝的低壓處理器。采用Intel處理的機型后綴為0,采用AMD處理器的機型后綴為5。
2019-今的型號,采用在X13后加gen來表示代數或年份,在括號里寫Intel或者AMD的方式來區分CPU廠家。
ThinkPad X220/ThinkPad X220i(2011)推薦指數:4/10
小尺寸Classic ThinkPad的集大成者,除了消失的屏勾...
X220裝載在只為X系列提供的ThinkPad Ultrabase拓展塢上(主要特點是為X系列提供了光驅支持),圖上這一代也是最后一代Ultrabase拓展塢
末代7行鍵盤(特征是2x大小的ESC與DELETE)與有著微笑型曲線的三鍵一起構成了極強的辨識度
這一代的電源接口從左側改到了后側,個人認為非常科學(這也是立軸的好處之一,方便在后側布置接口)
作為最后一代搭載7行鍵盤的X系列,由于相對來說最便攜,以及有觀感好了不止一層樓的IPS屏可選,導致X220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但就個人來說,二代U發熱較大,CPU與核顯性能都較弱,以及沒有原生USB 3.0(i7的也都是轉接)的問題都導致這機器在我看來不那么值得購買,需要7行鍵盤還是建議外接或者用230改。
ThinkPad X220t/ThinkPad X220ti(2011)推薦指數:3/10
從X4時代開始,每一代的X系列都會出一個換轉軸和鉸鏈的平板二合一版本,由于大量零件通用(包括但不限于鍵盤,掌托,散熱等)
由于需要給筆留出收納空間以及雙180°合金轉軸較為占空間,歷代Xt機型都有一個小屁股,但是絕大多數機型的小屁股里的絕大多數空間都是空的
雙180°轉軸工作到一半(兩個180°各轉了45°的狀態)的樣子
作為早期的Win Tablet的代表作,Xt系列從開山之作的X41t便備受關注,其標志性的雙180°合金轉軸更是一度成為了這類產品的標配。但是這種形態在2011年,就已經比較落后了。比如轉軸占據的大量空間導致機身被拉長的同時電池體積遭到了壓縮;比如1.8kg的12吋筆記本...也正是如此,就在下一年,ThinkPad團隊研發的yoga轉軸開始在聯想的機器上批量出貨,逐漸取代了2005年推出的雙180°轉軸。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機也是史蒂芬霍金的同款。
ThinkPad X230/ThinkPad X230i(2012)推薦指數:7/10
X230無指紋版本的渲染圖,這張圖上的Think Vantage按鍵顏色渲染有誤,應為黑色,不愧是聯想...
四個方向的側視圖。相比X220的主要變化就是把DP換成了更節約體積的mini DP,并且標配了兩個USB3.0
空格鍵上的鍵盤圖案顏色渲染依然是錯誤的,正確的圖案應為白色(背光鍵盤)或灰色(非背光鍵盤),X230也是最后一代搭載了全尺寸鍵盤的X系列,由于這種鍵盤的高度較大,因此對于手大的人來說,掌托比較小,影響了使用體驗;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本機取消了7行鍵盤上的微笑三鍵設計
末代Classic ThinkPad設計與Intel經典的22nm制程走到一起,擦出了舊時代最值得買的一款小鋼炮。這機器不僅價格居高不下(今年春節我收到的極品成色X230i還要小1K),并且圍繞它也有眾多的改造方案。光改屏就有12.5寸2K,13.3寸1080P,13.3寸 16:10 2.5k三種,還有單雙屏兩種輸出形式,BGA的CPU也有更換為工控機使用的四核i7-3612QE/i7-3615QE的方案,至于什么Express Card拓展第三硬盤+2xUSB接口,什么鎖孔改USB-c電源輸入,什么上7行鍵盤更是小意思...如果定制機項目還能走下去,個人猜測他就是當之無愧的受改裝機型...作為垃圾佬/ThinkPad 發燒友的入門玩具,X230確實是很值得購買的。
ThinkPad X230t/ThinkPad X230ti(2011)推薦指數:3/10
看著還是很美好的對不對?這機器的蛋疼之處就是只有當你把它拿在手上的時候才能感受到他的蛋疼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揚聲器被挪到了B面,所以這X220t/X230t這兩代機器的揚聲器效果要明顯好于需要桌面反射的姊妹機型X220/X230
X-Tablet系列并沒有和X系列一樣,把DP換成mini DP
ThinkPad的末代旋轉屏...優缺點都很明顯了,就看情懷撿吧~
ThinkPad X240(2013)推薦指數:1/10
如果ThinkPad的2013-14年是設計師智商下限的兩年,那X2系列無疑是設計問題最為集中的
從這一代開始,X系列再無標準尺寸鍵盤,當然,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掌托確實大了不少...
無內置+3C | 無內置+6C | 3C+3C | 3C+6C | |
非觸摸 | 1.31kg | 1.47kg | 1.42kg | 1.58kg |
觸摸 | N/A | N/A | 1.49kg | 1.65kg |
X240拉開了ThinkPad向全員超極本轉型的序幕。19.9mm的厚度,專門用來放加速小固態的第三m.2位都是用來騙取Intel超極本補貼的措施。更糟糕的是,由于機身的裝配方式發生了改變,原有的結構被放棄(展開說的話就是原來的機型,其受力點都是合金制的D殼,到了這一代,卻變成了塑料制且有大開孔的C殼),這一代的機身強度有非常大的問題,再加上這一代的一些限制(比如最大8G的內存),相比之下,5in1觸摸板倒是真的成了小問題。故不推薦這一機型。慎重選擇。
ThinkPad X250(2015)推薦指數:3/10
實體三鍵被吐出來了,喜大普奔,其他的地方相比X240基本沒有變化,進步主要來自于Intel的助攻
無內置+3C | 無內置+6C | 3C+3C | 3C+6C | |
非觸摸 | 1.31kg | 1.47kg | 1.42kg | 1.58kg |
觸摸 | N/A | N/A | 1.49kg | 1.65kg |
這一代機型主要的進步來源是Intel,就說聯想有多敷衍...反正又不是不能用,是吧?除非你對X系列的小尺寸情有獨鐘,又是VGA剛需用戶,否則不太建議買。慎重選擇。
ThinkPad X260(2016)推薦指數:3/10
X260的官方渲染圖...喜聞樂見,又是錯的。2016年Lenovo已經全線更換了顏值更高的新logo,并將所有ThinkPad上的Lenovo logo都換到了ThinkPad的對角,以陰刻形式出現
在別的系列上曇花一現的倒置實體三鍵在X系列這倒成了物質文化遺產
無內置+3C | 3C+3C | 3C+6C(48wh) | 3C+6C(72wh) | |
重量 | 1.34kg | 1.44kg | 1.59kg | 1.62kg |
這一代的模具實際上是微調過的,然并卵,該彎彎,該藍藍..其余的進步包括USB接口增加了一個,并且可以使用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了(當然,速度仍然受限),而對于老機型愛好者而言,VGA接口的取消也是一大損失。因此如果追求VGA接口,買X250,追求更高速的CPU與硬盤,選擇X260/x270.慎重選擇。
注:SATA Express不是U.2!!!不要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ThinkPad X270(2017)推薦指數:4/10
這一代在外觀上最大的變化便是...用按壓式指紋替換掉了祖傳的滑動式指紋
無內置+3C | 3C+3C | 3C+6C | |
重量 | 1.27kg | 1.36kg | 1.52kg |
末代的ThinkPad超長待機小尺寸筆記本,多給一分友情分吧~主要的進步在于使用全功能USB-C換掉了原有的一個USB-A,使用便捷性上了一個臺階。慎重選擇。
ThinkPad X280(2018)推薦指數:5/10
相比前幾代像是縮水了的T450s,這一代可以說是脫胎換骨的進步了,一臺小X1 Carbon躍然眼前
在小尺寸屏幕的襯托下,這邊框就很辣眼睛了...
同樣支持CS18拓展塢,展現了ThinkPad一貫優秀的通用性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12寸超極本的接口配置是與同年的X1 Carbon完全一致的,甚至還多了一個可選的Smart Card Reader...
相比之前連續四年乏善可陳的更新,X280可謂是繼X230后又一處在歷史轉折時期的特殊機型。一邊是搭上了8代性能大躍進的東風,另一邊是全面X1化帶來的更輕更薄的機身。在此基礎上,接口卻難能可貴的保持了和X1 Carbon 6th一致的水平。這也是目前為止X系列最輕薄便攜的一代。如果不太介意屏幕周圍的大邊框,又或者你是忠實的12寸黨的話,還是很值得購買的。
ThinkPad X390(2019)推薦指數:6/10
51NB的改屏大神們終于可以安息了...13寸窄邊框來了!
相比X395在國內的賣爆,X390甚至都不太好撿土垃圾,主要原因還是過高的價格
其他方面的表現相比X280就沒有什么明顯的進步了
分辨率 | 觸摸 | 種類 | 亮度 | 對比度 | 色域 | 其他 |
1366x768 | 否 | TN | 250 nits | 500:1 | 45% NTSC | - |
1920x1080 | 否 | IPS | 300 nits | 800:1 | 72% NTSC | - |
1920x1080 | 是 | IPS | 300 nits | 700:1 | 72% NTSC | - |
1920x1080 | 否 | IPS | 400 nits | 1000:1 | 72% NTSC | PG防窺屏 |
種類 | 尺寸 |
FHD非觸摸屏幕,CF(碳纖維混合塑料)外殼 | 311.9 x 217.0 x 16.5 mm |
FHD非觸摸屏幕,PPS外殼 | 312.0 x 217.2 x 16.9 mm |
HD / FHD 觸摸 / FHD PG防窺屏,PPS外殼 | 311.9 x 217.2 x 16.9 mm |
種類 | 重量 |
FHD非觸摸屏幕,CF(碳纖維混合塑料)外殼 | 1.22 kg |
FHD非觸摸屏幕,PPS外殼 | 1.29 kg |
FHD 觸摸 / FHD PG防窺屏,PPS外殼 | 1.28 kg |
HD,PPS外殼 | 1.33 kg |
隨著惠普和戴爾陸續將自己家的12寸商務本產品線更新到13寸窄邊框的產品形式,聯想終于也最后完成了這一轉變。相比12寸要么進一步犧牲鍵盤,要么犧牲顏值的兩難,13寸就沒有這么多麻煩了,窄邊框的引入也讓X390的顏值大增.并且從這一代開始,國行X系列零售機型全部都是72%NTSC色域的高色域屏幕,買個人二手方便了許多。如果你是i粉或者雷電剛需用戶,那完全可以買,如果你不是,那價格更實惠的X395會是更好的選擇。
ThinkPad X395(2019)推薦指數:7/10
要說2019年筆電圈的大事,那AMD的崛起絕對是其中分量最足的那一件
CPU | 核心顯卡 |
Ryzen 3 PRO 3300U | AMD Radeon Vega 6 Graphics |
Ryzen 5 PRO 3500U | AMD Radeon Vega 8 Graphics |
Ryzen 7 PRO 3700U | AMD Radeon Vega 10 Graphics |
分辨率 | 觸摸 | 種類 | 亮度 | 對比度 | 色域 | 其他 |
1366x768 | 否 | TN | 250 nits | 500:1 | 45% NTSC | - |
1920x1080 | 否 | IPS | 300 nits | 800:1 | 72% NTSC | - |
1920x1080 | 是 | IPS | 300 nits | 700:1 | 72% NTSC | - |
1920x1080 | 否 | IPS | 400 nits | 1000:1 | 72% NTSC | PG防窺屏 |
種類 | 重量 |
FHD PG防窺屏 | 1.37 kg |
FHD非觸摸屏幕 | 1.28 kg |
HD/FHD 觸摸屏幕 | 1.33 kg |
伴著AMD的香氣,X395殺到了戰場。這一代的AMD相比Intel只有核心顯卡的性能有明顯優勢,再加上國內大量通行的都是8G板載內存的版本,扣除顯卡占用的顯存后只有7G可用,只能說是看在價格的面子上勉強真香。與X390一樣,國行零售版本全部為72%NTSC色域的好屏幕,買來辦公還是很不錯的~
ThinkPad X13 Gen 1 (Intel) (2020)推薦指數:5/10
別看了,老模具再戰一年
分辨率 | 觸摸 | 種類 | 亮度 | 對比度 | 色域 | 其他 |
1366x768 | 否 | TN | 250 nits | 500:1 | 45% NTSC | - |
1920x1080 | 否 | IPS | 300 nits | 800:1 | 72% NTSC | - |
1920x1080 | 是 | IPS | 300 nits | 700:1 | 72% NTSC | - |
1920x1080 | 否 | IPS | 500 nits | 1000:1 | 72% NTSC | PG防窺屏 |
種類 | 尺寸 |
FHD非觸摸屏幕,CF(碳纖維混合塑料)外殼 | 311.9 x 217.0 x 16.5 mm |
FHD非觸摸屏幕,PPS外殼 | 312.0 x 217.2 x 16.9 mm |
HD / FHD 觸摸 / FHD PG防窺屏,PPS外殼 | 311.9 x 217.2 x 16.9 mm |
種類 | 重量 |
FHD非觸摸屏幕,CF(碳纖維混合塑料)外殼 | 1.22 kg |
FHD非觸摸屏幕,PPS外殼 | 1.29 kg |
FHD 觸摸 / FHD PG防窺屏,PPS外殼 | 1.28 kg |
HD,PPS外殼 | 1.33 kg |
2020年,聯想終于大發慈悲的取消了萬惡的4G板載內存,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其他的要說進步就很勉強了,都是例行的配置升級。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國行終于有了價格比較合適的i5+16G內存版本,適合今后撿垃圾。但是2021年的X13會有比較大的升級,考慮到外行的X13 gen1與gen2過幾年價格差距不會很大,因此扣了一點分。
ThinkPad X13 Gen 1 (AMD) (2020)推薦指數:6/10
別看了,外觀沒變
分辨率 | 觸摸 | 種類 | 亮度 | 對比度 | 色域 | 其他 |
1366x768 | 否 | TN | 250 nits | 500:1 | 45% NTSC | - |
1920x1080 | 否 | IPS | 300 nits | 800:1 | 72% NTSC | - |
1920x1080 | 是 | IPS | 300 nits | 700:1 | 72% NTSC | - |
1920x1080 | 否 | IPS | 500nits | 1000:1 | 72% NTSC | PG防窺屏 |
種類 | 重量 |
FHD PG防窺屏/FHD非觸摸屏/HD屏 | 1.29 kg |
FHD觸摸屏幕 | 1.28 kg |
相比Intel那邊的擠牙膏,AMD這邊可謂是又一次脫胎換骨的升級。zen2相比ThinkPad采用的cometlake是全方位無死角的吊打(雷電不算),而搭載了8C16T的X13毫無疑問成為了小鋼炮機種。但是和Intel版本一樣,2021年的X13有很大升級,后期價格區別不明顯的情況下,選擇2021款有更大優勢。
以上便是2011-2020年的所有值得考慮,可以看看的主流T系列機型的簡單介紹。供各位撿垃圾愛好者們參考(現在也應該不會有為了實用性撿垃圾的人了)。希望能對各位的選購提供一些幫助。如果有問題,也歡迎在評論區友善交流。
全文共10147字,感謝閱讀。
2017中秋節,ThinkPad 25周年生日的前夜,我叼著煙,耳機里傳來謝天笑的怪吼…
我比ThinkPad小一歲,自我剛讀初中開始遇到T23,它已整整伴我12年之久。
我不喜歡諸如“改變世界、創造奇跡”的ThinkPad,它對我來說就是一個老朋友,所以,我靜靜敲下這段文字,聊以慰籍吧
1992年10月,第一臺ThinkPad——700C誕生。
十年后的2002年,IBM以X30為藍本推出了ThinkPad的第一款紀念機型。
與普通版X30相比,最顯著的三個區別是:
?區別一: A-cover材質為鋼琴烤漆;
這也是首臺使用鋼琴烤漆的ThinkPad,后來S30有過同樣的噴漆,還有SL系列。
G系列手上這臺經過了歲月的洗禮,沒有傷痕的機器就像沒上過戰場的兵。
?區別二:限量2002臺,在機身左側轉軸處刻有編號,第421臺;
?區別三:A殼右上方貼有 10th Anniversary Limited Edition 字樣。
(TYPE為26724B7;基本配置:Pentium III 1.2GHz / 256MB / 40GB / Modem / LAN/ Wireless / 12.1" TFT /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2007年,ThinkPad迎來15周年之際,在X61s的基礎上推出了ThinkPad典藏版。
限量發行5000臺由聯想與設計大師Richard Sapper共同傾力設計。
表面使用牛皮包裹+日本傳統手工藝縫制;
這里有一個小插曲:
當年此機型發布后,外界的解讀,使用牛皮是為了體現用料奢華和大氣。
其實不然,在物質生活不是那么豐富的年代,從皮帶,皮包,皮鞋,正是結實耐用的代名詞,與ThinkPad的堅固可靠不謀而合。
主要特征:
1、皮革包裹的機身
2、A-cover上的ThinkPad logo在下方正中;
3、左下角同樣帶有Lenovo字樣;掌托右下logo標有Reserve Edition字樣。
另外,還有一種掌托標有 15thAnniversary 的版本.
(TYPE號以8748開頭,基本配置:Core 2 Duo L7500 1.6GHz / 2GB / 160GB / Modem /LAN / Wireless / 12.1" LCD / Windows Vista)
2012年,聯想再推20周年紀念版型號,藍本為第一代X1 Carbon,有2個版本,中國限量版以及日本限量版,分別都是500臺。
先說中國的限量版
主要特征:
?A-cover上取消充電和休眠指示燈;
?回車鍵,ThinkVantage鍵為藍色;
?Power鍵左側印有20th Anniversary Edition字樣;
?定制的小紅點上有突起的20字樣,曾經從捷克定制了黃金小紅點。
再說日本的限量版
左側屏軸刻有編號,D-cover標有生產/銷售區域
日本地區的限量版包裝中附帶了一雙紅布包裹的筷子 —— 第一代X1 Carbon的外形設計靈感.
日版20周年包裝及附件,包括2個手冊介紹整個產品的設計故事
此外,在2015年,Carbon還出過單獨的一個紀念版 —— 碳纖維紋理的A-cover。
注意ThinkPad logo不是貼上去的,而是類似銀色S系列的凸起。
2017年10月5日,ThinkPad迎來它的25周歲生日。
之前有過不同的照片,不同版本的內容,看得出業界對這款產品十分的關注。
今天在大和實驗室發布了25周年的紀念機型。機身整體的設計,是基于現在的T470這款產品。
由上文可知,歷代的紀念版都是X系列。
這是第一臺T系列為原型的紀念機型,先睹為快!
后記
你最喜歡哪一款呢?30周年,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