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NVIDIA 和 intel 相繼在 CES 2023 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帶來了自家的新品。前者發布了搭載「Ada Lovelace」顯卡核心架構的 RTX 40 系列筆記本電腦 GPU,采用臺積電 4N 工藝,集成了第三代 RT Cores 光追核心與第四代 Tensor Cores 計算核心,能耗比進一步提升。
產品涵蓋了RTX 4050、RTX 4060、RTX 4070、RTX 4080 以及 RTX 4090 五款,覆蓋了中高低全系列,本文要給大家測試的便是其中的甜品級——RTX 4050 筆記本電腦 GPU,我只能說香慘了。
處理器這邊,intel 帶來了第 13 代英特爾?酷睿?移動處理器家族,產品線依舊被分成了面向高端游戲本的 HX 系列(55W),面向性能本的 H 系列(45W),面向輕薄本的 P 系列(28W)和 U 系列(15W)。
本文給大家測試的便是其中的 H 系列,最高配備了 14 核心(6P+8E),內存支持和 IO 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總體來說,本輪的硬件升級還是誠意滿滿。相信這款時間不少小伙伴也看到了解禁的測評數據,特別是「RTX 4050筆記本電腦GPU」成為了新一代的甜品級配置。今天我就帶你來詳細測試下搭載了這款移動端顯卡的雷神911X 獵荒者 2023。
之前我給大家測試過它的 i9-12900H + RTX 3050 Ti 的版本,今天測試的則是 i5-13500H + RTX 4050 的機型。相比之下,處理器性能有所弱化,但顯卡性能大幅提升,同時筆記本電腦的屏幕也從 1080P 升級到了 2.5K,可以說是加量不價了。
? CPU理論性能測試
首先,我們來看看處理器方面,雷神 911X 2023 此次升級了「第 13 代英特爾?酷睿? i5-13500H 移動處理器」,隸屬于 Raptor Lake-H 系列中,基于 Intel 7 工藝制程,采用全新異構設計,擁有 12 核心 16 線程,其中包括 4 個性能核心和 8 個能效核心,基礎頻率 3.5 GHz,性能核單核最高睿頻可達 4.7GHz,還配備 18MB 的L3 緩存。
在「CPU 理論性能測試」中,CPU-Z 單核性能得分 737.7 分,多核性能 6765.7 分。CINEBENCH R15 測試中,CPU 單核性能為 259cb,多核性能為 2422cb;CINEBENCH R20 測試中,CPU 單核性能為 692cb,多核性能為 5905pts;CINEBENCH R23 測試中,單核性能得分 1796pts,多核性能得分 15401pts。
我挑選了 i5-12500H、i7-12700H 的筆記本數據加以對比,可以看到雷神 911X 的 i5-13500H 性能釋放相比于 i5-12500H,單核性能提升 2.0-4.9%,多核性能提升 7.6-35.7%,相比于 i7-12700H,單核性能接近,多核性能差距 7.9-17.9%。
通過「CINEBENCH R15 連續測試結果」可以看到,i5-13500H 釋放了 2002-2374 cb 的性能區間,衰減率方面在 15.7% ,而且對比下面的 i5-12500H,平均提升幅度在 6.61%,相比于 i7-12700H 還存在 25.09% 的性能差距。
我也借助了一些專業軟件來測試 i5-13500H 移動處理器的性能表現,數據匯總如下所示:
總體來說,雖然雷神 911X 所搭載的 i5-13500H 相較于 i7-12700H 的單核性能接近,多核性能還有 20-30% 的性能差距,但相比于 i5-12500H 的提升還是比較顯著,單核性能強上 2-6%,多核性能強上7-36%。
? 整體性能
整體性能方面,雷神 911X 在「PCMark10 EXTENDED」的基準測試場景中,總體得分 9721 分,基本功能得分 10646 分,生產力得分 10856 分,數位內容創作得分 12095 分,游戲得分 17262 分,「CrossMark」測試中,總體評分 1655 分,其中生產率得分 1617 分,創造性得分 1721 分,反應能力得分 1578 分。
? 生產力場景
雷神 911X 在生產力場景測試中,Office 2021 套件的「辦公室生產力」測試總分 6735 分,其中 Word 得分7900 分,Excel 得分 6649 分,Power Point 得分 7279 分。在 Adobe Photoshop 和 Lightroom 的「Procyon 的照片編輯基準測試」,的圖像修飾分數拿到了 6929 分,批處理分數 7858 分,總分 7378 分。最后,在 Adobe Premiere 的「Procyon 的視頻編輯場景測試」,視頻編輯導出分數達到了 5037 分。
? 烤機測試
烤機表現方面,首先進行「AIDA64 單烤 FPU」30 分鐘后,CPU 主頻穩定在 3.591GHz(其中 P 核 3.591GHz / E 核 2.594GHz),CPU 封裝功耗在 54.91W,溫度在 85℃。在外殼溫度方面,C 面最高溫度為 30℃,位于轉軸右側,D 面最高溫度為 46.3℃,位于底部散熱進風口處。
然后「單烤 FurMark」30 分鐘,GPU 的核心頻率 2085MHz 左右,功耗在 100W 左右波動,GPU 的溫度穩定在72℃。在外殼溫度方面,C 面最高溫度為 45.8℃,D 面最高溫度為 56.8℃,整體溫度要比單烤 FPU 高一些。
最后在 30 分鐘的「 AIDA64 FPU + FurMark 雙烤測試」,可以看到 CPU 主頻為 2.494GHz,溫度為 80℃,封裝功耗為 35.65W。而 GPU 的頻率為 2265MHz,功耗為 100.63W,溫度為 77℃。CPU + GPU 的總功耗為136.28W 左右。在外殼溫度方面,C 面最高溫度為 41.2℃,D 面最高溫度為 60.9℃,溫度算是比較高的了。
雖然雷神 911X 2023 烤機時的 D 面紅外線溫度計數值比較高,但實際上是從散熱柵欄里面鏤空區域熱度。即使你放在腿上烤機,D 面與腿部接觸的部分溫度實際上也不過 20℃,倒不用擔心。而 C 面右側的溫度會高一些,達到了 30℃,好在不是左側的 AWSD 常用鍵位,所以還是不會影響大部分游戲。
今年的 NVIDIA GeForce RTX 40 系列筆記本電腦 GPU,讓多少玩家望眼欲穿了。直到性能解禁之后,我們才發現本代升級是真的大,連過去大家不愛搭理的 50 系列,都成為了大熱的甜品級顯卡,不得讓人好奇它到底性能表現如何,相比于 3050 Ti 提升多少,相較于 3060 還有多少距離呢?
? GPU理論性能測試
先來看看參數,雷神 911X選用的「NVIDIA GeForce RTX?4050 筆記本電腦 GPU」,擁有 2560 個 CUDA 內核,頻率在 1065-2370 MHz,搭載 6GB 96bit GDDR6 顯存。基礎功耗 35-115W(搭配 Dynamic Boost 2.0 功耗最高可以達到 140W),支持獨顯直連和 DLSS 3。
先來跑個理論性能測試,通過 3DMark 測試可以看到 RTX 4050 在 Time Spy Extreme(DX12) 測試總分 4098 分,其中顯卡得分 4011 分;在Fire Strike Ultra (DX11) 測試總分 4715 分,其中顯卡得分 4451 分;Port Royal(光追)測試總分 4836 分。在 Speed Way(DX12)場景測試中,顯卡得分 2007 分。如無特殊說明,本文測試環境默認為 10-20°C 的密閉空間,BIOS 版本為 TP121,操作系統版本為 Win11(22H2)、NVIDIA 驅動版本為527.83,開啟狂暴模式。
我將 105W 滿血版的 RTX 4050 的分數同 3060、3050Ti 對比,可以看到 4050 相比于 3050 Ti 提升還是比較顯著,DX11 提升 30-56%,DX12 提升 45-46%,光追提升更是達到了 372%,簡直就是兩張卡的存在。
相比于 3060,DX11 差距在 -5.1-17.1%,也就是說還有反超的跡象,DX12 差距在 4.5-6.6%,光追差距在6.6%。基本上可以認為 4050 已經是非常接近于 3060 的水準,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甜品級別,50 系列終于出息了。
顯卡測試軟件「Superpostion Benchmark」中,搭載了 RTX 4050 的雷神 911X 在 1080P-High 場景得分 10981 分,在 1080P-Extreme 場景得分 5121 分,在 4K-Optimized 場景中得分 6164 分。在「V-Ray」測試中,GPU RTX 場景得分 1491 分,GPU-CUDA 場景得分 1093 分。
我也測試了 RTX 4050 的 3D 渲染和視頻渲染性能,匯總結果如下,50 系列終于算上一張可以滿足工作流需求的顯卡了。
? 游戲性能表現
接下來我們來重點感受下RTX 4050 的游戲表現,此前大家對于 RTX 3050 和 3050 Ti 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玩網游性能過剩,上 3A 能力不足的尷尬局面,而 RTX 4050 一登場,就是奔著 RTX 3060 的水準去的。
而且這次 40 系列筆記本電腦 GPU 還搭載了「DLSS 3 技術」,RTX 4050 基礎性能接近于 RTX 3060,但DLSS 3 一開,性能逆轉,RTX 3060 就只能往后靠了,除非后面 DLSS 3 下放。
相比于依靠降低渲染分辨率提高游戲幀率的 DLSS 2,DLSS 3 是通過 Optical Flow 衍生的 Mutiframe Generation 幀生成功能,在每兩幀游戲幀之間再插入一幀游戲畫面,以此實現幀率的動態補償。所以畫面質量 DLSS 3 = DLSS 2,相比于原畫質損耗很低,所以算是兼顧性能與畫質的方案了。
在游戲當中,開啟 DLSS 3 的方法便是先打開 DLSS 2 的自動或者質量選項,同時開啟幀率生成。此時NVIDIA Reflex 低延遲選項也會強制打開,畢竟插幀是有延遲的。
那么 RTX 4050 有多強呢?我們實際跑一跑 3A 游戲就知道了。為了規范測試流程,打開狂暴模式,全部 3A 游戲均采用 1920 × 1080 分辨率,DLSS 2 開啟自動/質量模式,DLSS 3 則是在 DLSS 2 基礎上打開 Reflex 和幀生成,對比關閉光追的最高畫質、光追畫質、DLSS 2 及 DLSS 3 時的幀率及功耗表現。
首先測試的是最近大熱的《霍格沃茨之遺》,RTX 4050 在 1080P 最高畫質下,幀率達到 63fps,開啟光追后幀率降低至 26fps,DLSS 2提升到了 46fps,而 DLSS 3 更是將幀率拉到了 68fps,這樣即使魔法混戰也能夠保持流暢。
《原子之心》這款以蘇聯美學著稱的 3A 游戲,1080P 最高畫質下雷神 911X 2023幀率高達 130fps,DLSS 2 和DLSS 3 優化下錦上添花,分別達到了 133ps 和 176fps,超過了筆記本屏幕 165Hz 的刷新率上限了。
使用了寒霜引擎《死亡空間重置版》,游戲畫質大幅提升,還改進了劇情、角色和玩法。最高畫質下幀率為63fps,開啟 DLSS 2 提升到 103fps。想當年我可是 30fps 通的關,現在高幀率玩,驚嚇度再次拉滿。
《瘟疫傳說:安魂曲》也是第一時間支持了 DLSS 3 技術,RTX 4050 在這款游戲中最高畫質下幀率為 56fps,開啟光追之后幀率下降到 43fps,DLSS 2 提升到 61fps,DLSS 3 更是飆升到 88fps,比不開光追性能還強。
《消逝的光芒 2:人與仁之戰》,雷神 911X 2023 在 1080P 最高畫質下達到 76fps,光追畫質下降到 51fps,但DLSS 2 提升到了 75fps,DLSS 更是達到了 101fps。
最后來看看那波蘭蠢驢的兩款 3A 大作,在《賽博朋克 2077》 的 1080P 最高畫質下達到了 63fps,開啟光追后下降到了 28fps,DLSS 2 優化到了 48fps,DLSS 3 更是提高到了 73fps。
另一款《巫師3》雖然發布多年,依舊第一時間支持了 DLSS 3,1080P 最高畫質下幀率為 63fps,開啟光追之后幀率下降到 28fps,DLSS 2 提升到 36fps,DLSS 3 提升到 60fps,基本屬于可以玩得節奏了。
通過前面的測試,你可以發現 RTX 4050 的基礎性能是真的過硬,大部分游戲在 1080P + 最高畫質下都能夠剛好達到 60fps,但如果開了光追估計就算是 4060 都撐不住,只能上 4070。而 DLSS 3 又恰好能夠將光追衰減部分給拉回到 60fps,甚至還能有多,這就是甜品級顯卡的魅力,性能不多不少,價格公道。
除了硬件的提升之外,此次 DLSS 3 確實立功顯著,可以看到在《賽博朋克 2077》和《霍格沃茨之遺》兩款游戲當中甚至達到了 160% 的性能提升,也就是在 DLSS 2 的基礎上還能夠提高 50% 的幀率,這個性能提升幅度真的很夸張。
目前將有 50 款已經發布或即將發布的游戲支持 DLSS 3 技術,比如《霍格沃茲:遺產》、《賽博朋克2077》、《永劫無間》、《巫師 3》、《F1 22》、《微軟模擬飛行》、《瘟疫傳說:安魂曲》等已經發布的熱門 3A 大作,還有諸如《黑神話:悟空》、《魔戒:咕嚕》等即將問世的游戲。
最后,在功耗表現方面,得益于臺積電 4N 工藝,RTX 40 系列記本電腦 GPU 的能耗比進一步提升。相比于上一代需要踢到功耗墻才能跑滿的 RTX 30 系列,最大功耗 140W 的RTX 4050 僅需 80-90W 左右就能在游戲中達到滿血性能了。
同時 Dynamic Boost 2.0 會根據游戲不同畫質下的負載差異,動態分配功耗給到 CPU 和GPU。可以看到《消逝的光芒 2》的原始畫質下 GPU功耗僅 85.3W,CPU 功耗達到 51.1W,而《瘟疫傳說:安魂曲》的原始畫質下GPU 功耗達到了 97.9W,CPU 功耗僅 39.2W,但 CPU + GPU 的總功耗都在 136-137W。
此次雷神 911X 2023 延續了前代的「“破·界”」機甲風的 ID 設計語言,電腦 A 面上,巨大的 THUNDEROBOT 標志斜向排布。
左上角還有一個雷神的 Logo,辨識度拉滿。A 面還加入了機甲刻線設計、菱紋咬花工藝、信仰 Logo 及全新 911 標識等細節。
雷神 911X 的 B 面依舊是三面的窄邊框設計,但屏幕面板部分從上一代的 1080P 升級成了京東方(BOE)BOE0B40 面板,屏幕分辨率達到 2560×1440,刷新率48-165Hz,屏幕色域為 100%sRGB 高色域,響應時間 5ms GtG、對比度 1000:1 。
使用的「愛色麗 i1 Display Pro Plus + Display Cal」校色后檢測,可以看到屏幕色域覆蓋了 94.4% sRGB。屏幕實測亮度 341.4nits,白點為 6609K,對比度為 1055.2:1。色準表現,51 個色塊檢測下的平均 △E = 0.16,最大△E 差值為 0.82,整體屏幕素質優異。
雷神 911X 2023 的 C 面采用了全尺寸的鍵盤設計,同時輔以白色背光,光源亮度相當不錯,白天也清晰可見。
電源鍵的部分也設計成了 G 字的造型,開機時會點亮橘色的 Logo 燈。鍵盤掌托部分加入了 intel Core i5 和NVIDIA GeForce RTX 的貼紙代表 CPU 和 GPU 的內核,此外還有 HDMI、Nahimic 等視頻音效認證貼紙。
在「I/O 端口」方面,雷神 911X 2023 搭載了 1 個 USB-C(10Gbps),3 個 USB-A(5Gbps),1 個 RJ45 千兆網口、3.5mm 二合一音頻接口、HDMI 2.1 視頻端口。
最后,雷神 911X 的 D 面,上方采用了大面積的散熱柵欄,可以清晰地看到內部的雙風扇模組,還有上下各一條的防滑墊腳,能夠提高底部散熱空間。
接下來我們拆個機,卸下背面的 10 顆十字螺絲(其中一顆隱藏在墊腳下方)后,借助撬棍就可以輕松開蓋了,可以看到底殼上還有硬盤的導熱墊設計。
雷神 911X 2023 采用了「雙風扇雙熱管的冰箱散熱模組」,80 片 LCP 扇葉的高壓渦輪風扇輔以 8mm + 10mm高性能復合熱管,用來壓制 i5-13500HX 和 RTX 4050 還是綽綽有余了。
內存方面,雷神 911X 2023 選用了「兩根8GB DDR4 3200MHz」,組成了 16GB 雙通道內存。
硬盤方面,雷神 911X 2023 搭載了一根 PCIe 4.0 固態硬盤,容量為 512GB。同時在硬盤上方還預留了一個M.2 2280 的 PCIe 4.0 硬盤位,有條件的同學可以考慮選配一個大容量的固態硬盤,作為游戲倉庫盤。
網卡方面,雷神 911 2023X 搭載了「intel AX201NGW」,擁有 2×2 天線,支持 2.4GHz(574Mbps)和 5GHz(2400Mbps)雙頻信號,支持最新一代的 Wi-Fi 6 無線網絡,在 160MHz 頻寬下帶寬峰值達到 2400Mbps,同時還集成了藍牙 5.0。
在電池方面,雷神 911X 選用了一塊容量為「61.53Whr 鋰離子電池組」,中規中矩,其實完全可以考慮 75Whr 甚至更高容量,畢竟這款筆記本比較小巧,相信還是有很多用戶會選擇帶出門使用。
在電源適配器方面,雷神 911X 配備了一塊「180W(20V/9A)的電源適配器」,尺寸還算適中,適合攜帶出門。
經過本文的詳細測評之后,我們來總結一下雷神 911X 獵荒者 2023 的使用體驗。這款筆記本最大亮點,莫過于它搭載了 NVIDIA GeForce RTX 4050 筆記本電腦 GPU + 第 13 代英特爾?酷睿? i3-13500H 移動處理器,這算是目前相當理想的甜品級游戲本配置了,可以滿足 1080P 最高畫質的游戲體驗,搭配 DLSS 3技術,就算打開光追特效也能夠暢玩。
同時雷神 911X 此次還升級了屏幕部分,從上一代的 1080P 升級到了 2.5K 屏幕,還有 165Hz 的高刷新率 + 100% sRGB 色域,電腦配置變得更加均衡了,相信這款筆記本電腦能夠成為收獲不少的玩家用戶。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雷神 911X 2023 還存在一些【值得改進】之處,首先是高負載時的機體發熱問題略微嚴重,仍需提高散熱效果。其次是電池容量稍低,應當進一步提升容量,讓輕薄游戲本也具備更多外出續航的生產力。最后是,IO 端口缺乏一個雷電 4 端口,期待未來能夠補齊這個小遺憾。
最后,雷神 911X 2023 目前共有 i5-13500H / i9-13900H的兩種處理器、 RTX 4050 和 RTX 4060 兩種顯卡、165Hz 和 240Hz 屏幕的 6 種排列組合。個人推薦要么考慮 i5 + 4050 的組合,要么升級 i5 + 4060,兩款性價比都很高,至于要不要 + 1000 元升級 i9,全靠大家的工作流需求了,今年 i9 性能還是很強。最后旗艦款需要加1500 元升級 DDR5 內存和 240Hz 高刷屏幕,高端玩家可以考慮。
分享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耐心觀看,我是Geek 研究僧,我們下期再見。
[汽車之家原創試駕] 每次走進寶馬的展廳,雖然擺列著的車有拉風的跑車Z4,也有實用的3系、5系、7系以及X系列,但最吸引我的卻是代表著未來發展趨勢的純電動車寶馬i3。可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大環境下,純電動車對大部分消費者而言都并非第一選擇。在今年1月中旬,華晨寶馬帶來一個更加穩妥的選擇,那就是寶馬530Le。
作為華晨寶馬旗下的王牌,寶馬5系是家族里主要的走量車型,因此在5系陣營里率先加入混合動力車型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值得一提的是,530Le也是寶馬推出的首款國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我們姑且先拋開69.86萬的官方售價不談,從它的變化和體驗開始聊起。
● 與普通版相比,外觀/內飾僅有細微變化
華晨寶馬530Le是基于5系長軸距版車型打造而來,盡管早前已經出過530Le的實拍,不過在這里我們還是花幾分鐘簡單把530Le與華晨寶馬5系其它車型在外觀和內飾方面的區別簡單再過一遍。
廠商指導價
通過上文的簡單回顧,可以看到530Le的外觀/內飾與5系其它車型相比并沒有太多的變化,僅有的幾處標識也不怎么搶眼,“顏值”整體沒有明顯地提升。事實上,不僅是寶馬,其它品牌的傳統汽油版車型與混合動力版在設計方面都不會明顯的不同。
530Le選裝配置價格表 | |
車門自動吸合功能 | 5700元 |
隨動控制自適應LED大燈 | 17800元 |
增強型駕駛輔助系統 | 17700元 |
全景攝像機 | 6600元 |
前排舒適座椅 | 10400元 |
自適應隨動控制大燈 | 4000元 |
遠光輔助功能 | 1300元 |
配置方面,530Le和528Li xDrive豪華設計套裝最為接近,配備了互聯駕駛系統、Harman/kardon音響系統、低滾阻輪胎、智能降阻進氣格柵、四區自動空調、前后排座椅加熱、Nappa材質座椅等。另外,它還可選裝車門自動吸合、自適應LED前大燈(帶隨動轉向和遠近光自動控制功能)、全景攝像機等配置。
● 后備廂為電池組“讓步”,變得更小
如果讓我說出530Le在日常使用方面與5系其它車型的最大區別,那絕對非后備廂容積莫屬。5系其它車型的后備廂容積為520L,而530Le由于安裝了鋰離子電池組,明顯更小。雖然官方尚未公布它的容積數值,但還是能夠通過數據和實物感受兩者的差距。
后備廂尺寸對比 | ||
車型 | 5系汽油版車型 | 530Le |
容積(L) | 520 | 未公布 |
縱深(mm) | 1140 | 440 |
最大寬度(mm) | 1360 | 1330 |
高度(mm) | 520 | 520 |
后排座椅放倒 | 不能放倒 | 不能放倒 |
通過對比,可以看到530Le后備廂的縱深明顯比5系汽油版車型小。它的后備廂勉強能放得下一個尺寸為24寸的行李箱,而5系的汽油版車型則顯得從容許多,可以放更多的東西。當然,要是你能換一種方式思考,后備廂的“犧牲”卻換來了58公里的純電動續航里程,會不會心里會稍微愉悅些。
● 動力:2.0T發動機+鋰離子電池組+電動機
對530Le來說,最大的賣點自然是動力系統了。與現在市面上常見的普通混合動力車型不同,530Le是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它的電池更大,并且支持外部充電,可以用純電動模式行駛較長的里程。以530Le為例,它在純電動模式下,續航里程可達58公里,如果上下班距離在58公里內,那它基本可以充當純電動車的角色。
華晨寶馬530Le發動機和電動機參數信息表 | |
2.0T發動機最大功率 | 218馬力(160kW)/5000-6000rpm |
2.0T發動機峰值扭矩 | 310N·m/1350-4800rpm |
電動機最大功率 | 95馬力(70kW) |
電動機峰值扭矩 | 250N·m |
鋰離子電池容量 | 40安時 |
油箱容積 | 38升 |
實際上,530Le的動力部分可以看作是由三大塊組成,即一臺2.0T雙渦管單渦輪增壓發動機、一臺電動機和容量為40安時的高壓鋰離子電池。而傳動部分匹配的是一款專為混合動力車型設計的8速自動變速箱。
530Le的變速箱在其它5系車型的8速自動變速箱進行了升級,電動馬達、斷開式內燃機離合器、扭力阻尼器以及液壓全混合系統均以更加節省空間的形式集成于變速箱中。所以,530Le的變速箱在設計上更加緊湊。
530Le共有AUTO eDrive、MAX eDrive和SAVE Battery三種動力模式,其中每種動力模式下又有ECO PRO、COMFORT、COMFORT+、SPORT、SPORT+五種駕駛模式可選。因此,它可以有多種組合方式供駕駛員任意選擇其中的一組。在這次試駕會上,我們就體驗了不同的動力模式、駕駛模式下,車輛帶來的駕乘感受。
在許多人的印象,寶馬是個相對注重運動感受的品牌。可對寶馬5系Li車型來說,運動并不是主要的訴求,它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平衡舒適和操控上,并且相對更傾向舒適。530Le在這點上和車系其它車型是一樣的,動力充沛但又讓你感覺不到它有絲毫的任性。
5系汽油版車型的整備質量大概為1830kg,而530Le由于有電池組,所以它的整備質量超過了2100kg。530Le的前后軸配重比也由汽油版車型的50:50變成了45:55。除非進行激烈的駕駛,不然530Le在體驗方面與汽油版車型很相似。
都知道530Le不同動力和駕駛模式的組合會產能提供多種不同的駕駛感受和效果,無論在哪種模式下,它的懸架還是能夠給你適當的支撐性。當然,在COMFORT+和SPORT+兩種駕駛模式下,能感受到前者更加舒適,后者的路感則更清晰,更加運動。
● 購買530Le在哪充電?如何充電?
寶馬為530Le提供三種充電方式的解決方案,第一是免費為客戶安裝家用充電墻盒,覆蓋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杭州、深圳和沈陽。按照16安的電源計算,530Le需要3個小時多一些便可完成充電。
備注:“完成充電”指充電量達到80%,車輛的設計會有20%的冗余留給其本身的能量回收系統使用,同時也是防止電池組出現過沖現象,縮短使用壽命。因此在使用充電墻盒時,電池并不能夠被充至100%狀態。
第二種是經銷商充電方案,目前華晨寶馬已經在北京、廣州、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和沈陽7個城市的11家5S經銷商安裝了充電設備,并為車主提供充電服務。據悉,在今年年底前,華晨寶馬將覆蓋8個城市共計60家5S/4S經銷商。
第三是公共充電站方案,按照官方的消息,目前北京望京SOHO、三里屯;上海世博園、半島酒店等地點已經安裝了超過30個充電設備,而且530Le的充電口符合國家充電標準,也就是說,該車還可以在國家電網建設的充電樁進行充電。
530Le的電池組可以使用常規220V電壓充電,如果使用充電墻盒,充滿(達到80%)僅需3.1小時。進行充電時,充電指示燈會通過簡單直觀的5種顏色、6種狀態來顯示不同充電狀態,方便使用者確認。例如,橙色、閃爍表示初始化確認;藍色表示準備充電;藍色、閃爍表示正在充電;綠色則代表充電已完成。
● 購買530Le都有哪些“好處”?
新能源汽車補貼,這恐怕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相信補貼也是刺激許多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最大動力。作為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530Le在這方面自然能拿到不少“好處”。
現在的政府優惠政策,購買530Le至少可減免5.97萬元的國家購置稅,同時可獲得國家新能源購置補貼3.15萬元。除此之外,它還可獲得來自地方的補貼。以上海為例,它可另外享受到3萬元的補貼,并且免費享受到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而廣州和深圳等城市的地方補貼都在3萬元以上。掰手指一算,購買一輛530Le至少可減免12萬元以上,如果上海牌照按目前7.5萬元的均價來算,那么累計下來相當于優惠近了20萬元。
● 全文總結
530Le的到來猶如平地一聲雷,將5系在華晨寶馬中的市場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縱觀整個中大型車市場,也沒有像530Le這樣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所以嚴格來說,530Le暫時并沒有直接的市場對手。當初上市時,恐怕不少人被69.86萬元的售價所嚇倒。實際上,算上各種補貼,它至少相當于優惠了12萬,從指導價來看,這比相近配置的528Li 豪華設計套裝(售61.96萬)可要便宜了不少,就算是考慮到后者的實際市場優惠,那么差價也是在能夠接受的范圍之內的。而且您還別忘記了,在上海等城市,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還能夠享受贈送車牌的政策,這個誘惑也是非常巨大的。
華晨寶馬530Le價格分析 | |||
官方指導價 | 補貼 | 成交價格 | 528Li 豪華設計套裝 |
69.86萬 | 至少12萬 | 57.86萬 | 61.96萬 (市場優惠10萬+) |
『成交價指的是購買一輛530Le大概所需花費的金額』
相比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530Le顯然是更穩妥的選擇,至少開它上路就沒有那種擔心沒電的焦慮感。在純電動模式下,530Le雖然不多,僅為58公里,但用于日常上下班是沒問題的。當然,即使是常規的混合動力模式下,它也要比傳統的汽油車更環保和節省用車成本。不過另一方面,作為530Le的準車主們,當然還要做好后備廂空間不足的心理準備,經濟性和實用性之間的權衡,這也是消費者們需要在其中進行抉擇的方面。
雖說產品本身相當不錯,但530Le同樣面臨著許多新能源車要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基礎設施的覆蓋。從目前來看,這個進度顯然不能滿足要求。以經銷商網點為例,在廣州這樣的城市,可供530Le充電的經銷商就只有一家,這顯然是不夠的,所以華晨寶馬還有的工作要做。(文/圖汽車之家攝/汽車之家陳海傭 部分圖片來源于官方拍攝)
車型圖片 | |
基本參數 | 寶馬5系 2015款 530Le |
廠商指導價 | 69.86萬 |
全國4S最低價 | |
廠商 | 華晨寶馬 |
級別 | 中大型車 |
發動機 | 2.0T 218馬力 L4 |
變速箱 | 8擋手自一體 |
長*寬*高(mm) | 5055*1860*1481 |
車身結構 | 4門5座三廂車 |
最高車速(km/h) | 233 |
官方0-100km/h加速(s) | 7.1 |
實測0-100km/h加速(s) | - |
實測100-0km/h制動(m) | - |
實測油耗(L/100km) | - |
工信部綜合油耗(L/100km) | 2 |
實測離地間隙(mm) | - |
整車質保 | 三年或10萬公里 |
車身 | 寶馬5系 2015款 530Le |
長度(mm) | 5055 |
寬度(mm) | 1860 |
高度(mm) | 1481 |
軸距(mm) | 3108 |
前輪距(mm) | - |
后輪距(mm) | - |
最小離地間隙(mm) | - |
整備質量(kg) | - |
車身結構 | 三廂車 |
車門數(個) | 4 |
座位數(個) | 5 |
油箱容積(L) | 38 |
行李廂容積(L) | - |
發動機 | 寶馬5系 2015款 530Le |
發動機型號 | - |
排量(mL) | 1997 |
排量(L) | 2.0 |
進氣形式 | 渦輪增壓 |
氣缸排列形式 | L |
氣缸數(個) | 4 |
每缸氣門數(個) | 4 |
壓縮比 | - |
配氣機構 | DOHC |
缸徑(mm) | - |
行程(mm) | - |
最大馬力(Ps) | 218 |
最大功率(kW) | 160 |
最大功率轉速(rpm) | 5000-6000 |
最大扭矩(N·m) | 310 |
最大扭矩轉速(rpm) | 1350-4800 |
發動機特有技術 | Double VANOS/Valvetronic |
燃料形式 | 插電式混合動力 |
燃油標號 | 97號(京95號) |
供油方式 | 直噴 |
缸蓋材料 | 鋁 |
缸體材料 | 鋁 |
環保標準 | 國IV(國V) |
電動機 | 寶馬5系 2015款 530Le |
電動機最大功率(kW) | 70 |
電動機最大扭矩(N·m) | 250 |
電池支持最高續航里程(km) | 58 |
電池容量(kWh) | 11.4 |
變速箱 | 寶馬5系 2015款 530Le |
簡稱 | 8擋手自一體 |
擋位個數 | 8 |
變速箱類型 | 自動變速箱(AT) |
底盤轉向 | 寶馬5系 2015款 530Le |
驅動方式 | 前置后驅 |
前懸架類型 | 雙叉臂式獨立懸架 |
后懸架類型 | 多連桿獨立懸架 |
助力類型 | 電動助力 |
車體結構 | 承載式 |
車輪制動 | 寶馬5系 2015款 530Le |
前制動器類型 | 通風盤式 |
后制動器類型 | 通風盤式 |
駐車制動類型 | 電子駐車 |
前輪胎規格 | 245/45 R18 |
后輪胎規格 | 245/45 R18 |
備胎規格 | 無 |
安全裝備 | 寶馬5系 2015款 530Le |
主/副駕駛座安全氣囊 | 主● / 副● |
前/后排側氣囊 | 前● / 后- |
前/后排頭部氣囊(氣簾) | 前● / 后● |
膝部氣囊 | - |
胎壓監測裝置 | ● |
零胎壓繼續行駛 | ● |
安全帶未系提示 | ● |
ISOFIX兒童座椅接口 | ● |
發動機電子防盜 | ● |
車內中控鎖 | ● |
遙控鑰匙 | ● |
無鑰匙啟動系統 | ● |
無鑰匙進入系統 | ● |
操控配置 | 寶馬5系 2015款 530Le |
ABS防抱死 | ● |
制動力分配(EBD/CBC等) | ● |
剎車輔助(EBA/BAS/BA等) | ● |
牽引力控制(ASR/TCS/TRC等) | ● |
車身穩定控制(ESC/ESP/DSC等) | ● |
上坡輔助 | ● |
自動駐車 | ● |
陡坡緩降 | - |
可變懸架 | 軟硬調節 |
空氣懸架 | - |
可變轉向比 | - |
前橋限滑差速器/差速鎖 | - |
中央差速器鎖止功能 | - |
后橋限滑差速器/差速鎖 | - |
外部配置 | 寶馬5系 2015款 530Le |
電動天窗 | ● |
全景天窗 | - |
運動外觀套件 | - |
鋁合金輪圈 | ● |
電動吸合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