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總有那么幾款游戲是玩家日夜期盼的年度游戲大作,每年也總會有一款游戲被玩家稱為硬件殺手,它對于硬件的要求超過了目前硬件的發(fā)展水平,使得只有頂級硬件才能正常的進行游戲。今年的這兩個稱號都落在一款游戲身上,它就是微軟發(fā)行的一款第三人稱射擊游戲《戰(zhàn)爭機器4》。外媒IGN對游戲的最終評分為9.2分,顯示出了IGN對這款游戲的充分肯定。
該作是《戰(zhàn)爭機器》系列的第四部作品,它從問世至今已有10年的歷史,并且一直占據著TPS游戲的霸主地位。《戰(zhàn)爭機器4》以馬庫斯之子為主角所展開,講述了正處于戰(zhàn)后重建期的人類,受到了新敵人“蜂族”所帶來的威脅,而奮起反抗的故事。這也是微軟斥巨資買下《戰(zhàn)爭機器》所有權之后的第一款正統(tǒng)續(xù)作,有Epic Games和微軟兩塊金字招牌,也難怪玩家對這款游戲的期待。
游戲開始啦
在《戰(zhàn)爭機器4》推出后不久,NVIDIA就發(fā)布了針對戰(zhàn)爭機器的373.06WHQL版顯卡驅動,可見顯卡廠商對于該游戲還是相當重視的,重視的原因是因為該游戲對硬件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其使用了虛幻4引擎和DX12技術,在4K分辨率下的推薦顯卡是今年的旗艦級GTX 1080。當然如果只是到4K還算不上硬件殺手,該游戲還有“瘋狂”的8K畫質……
到處找掩護
這次為了測試10系顯卡在戰(zhàn)爭機器各個分辨率的表現,我們找到了微星的GAMING顯卡家族,微星的GAMING系列顯卡標志性的就是雙風扇和醒目的紅黑配色,雖然僅使用了雙風扇,但是由于采用了革命性的扇葉布局,所以顯卡整體的散熱效能還是相當不錯的,那么紅龍能否應對戰(zhàn)爭機器4的挑戰(zhàn),一起來看看我們的測試吧。
游戲測試畫面設定說明
在測試開始之前我們先設定一下游戲的畫質參數。該游戲自帶了幾個不同的畫質選項,而此次測試我們的目的是測試出各級別顯卡究竟能夠實現怎樣的游戲體驗,因此我們將特效設定為超級,具體設置如下:
游戲畫面設定
該游戲有多個不同檔位的游戲畫質設定,同時在你剛進入游戲時會針對你的硬件水平自動匹配到一個合適的畫質,這樣的對于一些小白玩家來說還是很方便的。如果你想挑戰(zhàn)極限游戲自帶了8K超高分辨率……
參測顯卡簡介
微星GTX 1080 GAMING X顯卡搭載了一顆全新Pascal架構的GP104-400核心,擁有2560個流處理器、160個紋理單元和64個光柵單元,Gaming模式下核心頻率1683MHz,boost后可達1822MHz。此外,該卡還擁有靜音模式和OC模式,頻率分別為1607/1708MHz及1733/1847MHz。該卡擁有8GB GDDR5X顯存,顯存位寬256bit,顯存頻率10000MHz。
微星GTX 1070 GAMING X顯卡搭載了一顆全新Pascal架構的GP104-200核心,擁有1920個流處理器、120個紋理單元和64個光柵單元,Gaming模式下核心頻率1582MHz,boost后可達1771MHz。此外,該卡還擁有靜音模式和OC模式,頻率分別為1506/1683MHz及1607/1797MHz。該卡擁有8GB GDDR5顯存,顯存位寬256bit,顯存頻率8108MHz。
微星GTX 1060 GAMING X顯卡搭載了一顆全新Pascal架構的GP106-400核心,擁有1280個流處理器、80個紋理單元和48個光柵單元,Gaming模式下核心頻率1569MHz,boost后可達1784MHz。此外,該卡還擁有靜音模式和OC模式,頻率分別為1506/1708MHz及1594/1809MHz。該卡擁有6GB GDDR5顯存,顯存位寬192bit,顯存頻率8000MHz。
微星GTX 1050Ti GAMING X顯卡搭載了一顆全新Pascal架構的GP107-400核心,擁有768個流處理器,核心頻率1290MHz,boost后可達1493MHz。該卡擁有4GB GDDR5顯存,顯存位寬128bit,顯存頻率7108MHz。
顯卡及其包裝
微星GTX 1050 GAMING X顯卡采用最新14nm FinFET工藝制造的Pascal架構GP107-300核心,擁有640個CUDA處理器,搭配128bit 2GB GDDR5顯存,等效頻率7108MHz。該卡的基礎頻率為1354MHz,Boost之后頻率可達1556MHz,與公版頻率相同。
測試平臺硬件環(huán)境一覽
為保證測試能夠發(fā)揮顯卡的最佳性能,本次測試平臺采用最強酷睿芯——Intel酷睿i7-5960X處理器、技嘉X99芯片組主板、影馳 Gamer DDR4-2400 8GB 四通道內存、安鈦克1200w金牌電源組建而成。詳細硬件規(guī)格如下表所示:
測 試 平 臺 軟 硬 件 配 置 | ||
核心配件 | ||
CPU | Intel | 酷睿i7-5960X |
主板 | Intel | GA-X99-Gaming G1 WIFI |
核芯顯卡 | 無 | 無 |
內存 | 影馳 | Gamer DDR4-2400 8GB x4 |
硬盤 | 浦科特 | PX-512M6S+ |
電源 | 安鈦克 | HPC-1200 |
系統(tǒng)及驅動程序 | ||
操作系統(tǒng) | Microsoft Windows 10 | |
主板驅動 | Intel芯片組驅動 | |
顯卡驅動 | NVIDIA 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376.33 WHQL) | |
DirectX環(huán)境 | DirectX 12 | |
幀數監(jiān)控 | Fraps 3.5.1 or Benchmark |
測試用主板:技嘉GA-X99-Gaming G1 WIFI
測試用內存:影馳 GAMER DDR4-2400 8GB*4(玩家主場 電競內存)
測試用固態(tài)硬盤:浦科特 PX-512M6S+
測試平臺軟件環(huán)境一覽
為保證系統(tǒng)平臺具有最佳穩(wěn)定性,本次產品測試所使用的操作系統(tǒng)為Microsoft Windows 10正版授權產品,除關閉自動休眠外,其余設置均保持默認,詳細軟件環(huán)境如下表所示。
測 試 平 臺 軟 件 環(huán) 境 | ||||
操作系統(tǒng) | Microsoft Windows 10 專業(yè)版 | |||
(64bit / 版本號:10586) | ||||
主板芯片組驅動 | Intel Chipset Device Software | |||
(WHQL / 版本號:9.2.3.1022) | ||||
顯卡驅動 | NVIDIA 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 | |||
(版本號:376.33 WHQL) | ||||
桌面環(huán)境 | Microsoft Windows 10 專業(yè)版 | |||
(2560×1600 / 32bit / 60Hz) |
《戰(zhàn)爭機器4》性能分析 1920x1080
首先我們看一下代表旗艦、次旗艦、主流及千元級這幾個檔次的NVIDIA顯卡在1080p主流分辨率下的實際表現,測試平均幀數如下:
《戰(zhàn)爭機器4》顯卡幀數
通過上面的測試我們可以看出,在常規(guī)1080p分辨率下,如果想達到60幀以上的幀數至少需要GTX 1060以上的顯卡,但是千元級的GTX 1050Ti表現也比較的不錯,幀數達到了52幀,可以比較流暢的運行游戲了,這樣看來該顯卡在1080P下對顯卡的要求并不是太高。
《戰(zhàn)爭機器4》性能分析 2560*1440
測試完主流分辨率,我們來試試目前被高端玩家廣泛使用的2K分辨率,在這個手機屏幕分辨率都達到2K的時代,具備2K分辨率的顯示器理所當然地逐漸成為新一代的首選。讓我們來看看在該分辨率下各顯卡的表現:
《戰(zhàn)爭機器4》顯卡幀數實測
在2K分辨率下,各顯卡的平均幀數均有所降低,游戲展現了它硬件殺手的風采,在2K分辨率下GTX 1060的游戲幀數達到了55幀,接近了完美運行的60幀,而GTX 1070和GTX 1080的幀數則超過了60幀,可以完美運行游戲。
《戰(zhàn)爭機器4》性能分析 3840*2160
本文的最后一項測試是在4K這一對顯卡性能要求非常嚴苛的分辨率下,各卡運行《戰(zhàn)爭機器4》的表現,特效設置同之前保持一致,測試結果如下:
《戰(zhàn)爭機器4》顯卡幀數實測
在4K超高分辨率下,各個顯卡都沒有達到可以完美運行的60幀的標準線,GTX 1080的幀數也只有49幀,玩家在游戲畫面爆炸、射擊時會有卡頓的感覺。而GTX 1050游戲顯存及芯片的限制,游戲無法正常開啟4k分辨率進行測試,所以成績?yōu)?。
該游戲作為一款射擊類游戲,有點像第三人稱的使命召喚,游戲的大體套路就是是一路“突突突”的殺怪,過關。該游戲與普通FPS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在該游戲中你需要不斷的去尋找掩體,只是一路信仰沖鋒的話很有可能被亂槍打死,而游戲宣傳的硬漢射擊,大概是因為游戲的主角模型都非常的硬漢,進入游戲界面就能看到那個大漢肌肉抽動的臉頰,瞬間讓人荷爾蒙爆棚。
游戲光照還是很逼真的
游戲的畫面還是比較精美的,由于是一款射擊類游戲,所以游戲中有大量爆炸、煙火的效果,還是比較逼真的,同時玩家可以操控地圖上出現的絕大數的武器,自由度也是比較高的。該游戲另一個比較良心的點就是你可以在1080P的顯示器上直接開2K、4K分辨率甚至是最高階的8K分辨率,只要你的顯卡性能足夠強,高分辨率可以獲得更多的地圖細節(jié),獲得更細膩的游戲畫面。
二營長,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
值得一提是該游戲的需要從win10商店內下載,下載時就需要通過一系列的考驗,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在打開游戲時由于大家都懂得的原因,國內的連接非常的不穩(wěn)定,但是游戲又強制在線驗證,于是就經常出現卡在載入界面的問題。這也是目前國內的正版游戲的一些小無奈吧。
可以這樣看到目標
雖然被成為今年的硬件殺手級游戲,但是也可以看出在日常的1080P分辨率下,該游戲對于顯卡的要求并不是太高,使用1050Ti即可較流暢的運行游戲,隨著游戲分辨率的提高,游戲的需求也逐漸提高,到了4K分辨率即使是GTX 1080這樣的顯卡也只能保持在50幀左右的幀數,更不要說游戲還有更恐怖的8K分辨率。這樣的游戲需求其實是很很合理的,讓普通玩家使用千元級顯卡也可以暢玩,而使用更高級顯卡的玩家通過不同的分辨率獲得更好的游戲體驗。總的來說,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個FPS游戲迷,這款游戲值得一試。
對于組建辦公及家用娛樂影音平臺的用戶來說,經常在選購處理器上無從下手。入門級別的雙核處理器可能無法滿足一部分用戶的高效率需求,而四核處理器的價格又略高,無形中增加了整機的成本。因此綜合來看具備四核心運算能力的處理器產品可以說是最優(yōu)之選,但是對于消費者來說A/I兩家的四核處理器集中在A10與i5兩大系列,它們價格上又有著一定的差距,那么這是否也意味著實際使用過程中體驗上的差異呢?本次我們就選用兩款主流級的處理器Intel酷睿i5-4460和AMD A10-7850K,通過運行日常應用來對比一下兩款產品的實際使用體驗。
AMD A10-7850K產品綜述|圖片(5)|參數|報價|點評(162)本地參考底價 799.00元
一直以來APU和酷睿的大戰(zhàn)就是市場熱點,就千元主流整合平臺來說AMD A10-7850K好還是Intel i5-4460好都是玩家們爭論最多的問題,傳統(tǒng)對比評測基本都是偏重性能方面的跑分測試,眾所周知在跑分測試中i5理論性能會比A10-7850高,但內置顯卡性能卻弱于A10-7850。不過畢竟理論性能只是理論性能,根據理論性能多數DIY玩家都有固定思路就是i5肯定比APU要快,但一臺電腦所謂的快應該體現在哪里呢?可能更多的還是停留在大家的想象中。那么這二者在日常使用中到底有沒有差距?今天筆者就分別用二者完全模擬日常使用情境為大家展現。看看A10-7850K與i5-4460的用戶應用體驗到底有什么區(qū)別?你投入到平臺里的每一分錢是否都轉換為了速度體驗?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本次兩款參與測試產品的參數。Intel酷睿i5-4460采用原生四核心四線程設計,默認頻率為3.2GHz,可睿頻至3.4GHz。處理器自帶Intel HD Graphics 4600顯示核心,同時帶有6MB三級緩存。處理器采用鎖頻設計,用戶不可對其進行超頻,目前這款處理器的電商報價為1209元。
Intel酷睿i5-4460和AMD A10-7850K
AMD-A10 7850K同樣采用原生四核心四線程設計,處理器默認主頻3.7GHz,可動態(tài)超頻至4.0GHz。處理器整合AMD Radeon R7獨顯核心,能夠為用戶提供堪比獨立顯卡的圖形處理性能。另外,該處理器支持超頻,用戶可以進一步提升平臺整體的運行效率,目前這款處理器的電商報價為799元。
本次測試,我們將著重對比兩套平臺在日常游戲與應用方面體驗的差異。首先測試的是打開網頁所需要的時間,具體測試方法為,使用IE瀏覽器打開ZOL首頁并開始計時,在頁面完全顯示完畢同時首頁焦點圖自動切換到第二張后,停止計時。總共測試五次,后三次結果的平均值即為最終的測試成績。
測試頁面
測試成績對比
接下來,我們測試開啟愛奇藝主頁的速度,測試方法與上面類似,同樣是測試打開頁面至頁面自動切換到第二張焦點圖所需的時間。最終兩套平臺開啟相同頁面所需的平均時間對比如下:
測試頁面(圖片來自愛奇藝)
測試成績對比
從實際測試的結果來看,兩套平臺在開啟大型頁面的效率上相差無幾,第一項測試兩平臺網頁的平均加載時間差為0.22秒,第二項測試的時間差為0.05秒。用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基本感受不到兩套平臺有太大的區(qū)別。
接下來我們再來測試一下兩平臺應用軟件運行效率的差距。首先是日常經常使用的PhotoShop,我們選擇了10張文件大小在6M左右的實拍照片,使用PS批量打開,分別記錄兩套平臺打開這些照片需要的時間,最終雙平臺的效率對比如下:
測試圖片
成績對比
下面我們再來測試一下將文章復制到Word中的速度。將《神U能否續(xù)寫傳奇?V5版至強E3對比測試》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復制到Word中,測試兩套平臺完全顯示全部文章所需要的時間,最終的測試結果如下:
Word效率測試
成績對比
最后我們再使用WinRAR對一個大小為693MB的圖片壓縮包進行解壓縮,記錄兩套平臺壓縮完畢所需要的時間,最終的測試結果如下:
測試文件
測試成績對比
從上面的測試結果來看,Intel平臺在應用軟件的效率上略好于AMD平臺,不過AMD平臺在價格上更具優(yōu)勢,額外節(jié)省出來的預算可以選擇搭配SSD來進一步提升平臺整體的工作效率,關于SSD平臺的優(yōu)勢,我們會在后面進行專項測試。
游戲測試方面,首先進行測試的是《街頭霸王4》,這款游戲支持DX9 API,對PC硬件性能的要求并不是很嚴苛,主流級別的硬件即可比較流暢地體驗游戲。本次測試將畫面設置為1080P分辨率、默認特效。
Intel平臺測試成績
AMD平臺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對比
《生化危機6》是CAPCOM人氣動作冒險游戲《生化危機》系列相隔3年再度登場的正統(tǒng)續(xù)篇新作,訴求回歸系列作原點的“未知恐怖”與前所未有之高度震撼的“全面壓倒性”,熟悉的病毒感染僵尸再度回歸,本作將是系列史上改革最大的作品,同臺可操控角色多達7名。
Intel平臺測試成績
AMD平臺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對比
接下來是游戲性能測試的部分,該項目一直是APU的優(yōu)勢項目,在兩款游戲的測試過程中,APU平臺的性能表現要比Intel平臺好很多。由此可見APU平臺在運行休閑類游戲方面可以給用戶更好的使用體驗。
上面我們已經提到了,兩款處理器的價格差距在400-450元左右,因此在相同預算的情況下,使用AMD A10-7850K的平臺還可以升級一下內存或者增加一塊SSD。下面我們就以升級SSD為例,對比以下升級前后相同的平臺在開機速度和游戲載入速度方面的變化。
測試成績對比
接下來進行的是游戲載入時間對比測試。我們選擇《魔獸世界》中的一個場景,記錄從進入游戲到加載完全部畫面元素所需的時間,最終帶有SSD平臺與不帶有SSD平臺的時間對比結果如下:
測試場景
測試成績對比
通過對開機后首次游戲登錄時間及載入場景時間的測試,我們發(fā)現使用固態(tài)硬盤的平臺相對機械硬盤的效率提升明顯,游戲載入時間為8秒左右,讀取全部場景的時間為僅為13秒左右。由此可見,固態(tài)硬盤在提升平臺效率上的作用還是很明顯的。
縱觀全文,使用Intel酷睿i5系列處理器的平臺確實在需要大量CPU運算的方面存在優(yōu)勢,但對于用戶而言,更為重要的是日常使用過程中能否帶給用戶的良好的體驗及更高的效率。本次的AMD平臺在日常應用方面的表現與Intel平臺相差無幾,同時在注重GPU性能的項目上的表現更勝一籌。另外,價格更具優(yōu)勢的APU平臺還可以為用戶節(jié)省更多的預算,以便繼續(xù)升級內存和硬盤,獲取更高的性能及更快的開機載入速度。
對于精打細算的DIY消費者來說,如何利用有限的預算獲得更佳的電腦應用體驗自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選擇高性價比的AMD A10-7850K并利用產品差價購買性能更好的內存或添置SSD,還是選擇售價較高但品牌形象更好的i5-4460?相信上面的測試成績已經足夠說明了。A10-7850K的運算性能帶來了和i5差不多的使用體驗,再加上融合了強力顯示核心以及高性價比屬性,優(yōu)勢不言而喻。
綜合上述的測試項目,我們發(fā)現不管是A10-7850K或者是i5-4460平臺產生的應用體驗都相差無幾,并沒有出現“購買了售價更高的產品就得了更快更爽的感受”這一事實。而在價格方面,A10-7850K與Intel i5-4460至少有400元的差價,我們利用這個差價正好可以為平臺增購一塊性能強勁的大容量SSD來提升使用體驗,要知道這樣做不僅夠顯著提升系統(tǒng)的開機速度,同時還能有足夠的空間把常用軟件和游戲裝進SSD享受“光速載入”的體驗快感。當然如果您對SSD不感興趣,也完全可以將這400元投入到顯示器尺寸升級、加裝多一塊機械硬盤或者是購買高端電競外設等方面,讓自己的電腦配置更加靈活和全面。得益于A10-7850K更加均衡全面的性能表現,我們在平臺價格相同的情況可以把配置需求更加合理化,相信這也是眾多DIY玩家都愿意追求的方向。
在本次測試中,我們將使用簡體中文版Windows 8.1 64位版本的操作系統(tǒng),關閉所有Windows開機啟動項,并不對操作系統(tǒng)進行任何優(yōu)化,用以獲取最大的系統(tǒng)穩(wěn)定性與兼容性。
測 試 平 臺 軟 硬 件 配 置 | ||
核心配件 | ||
CPU | AMD/Intel | A10-7850K/酷睿i5-4460 |
主板 | 華碩/技嘉 | A88X PRO/H97M-D3H |
顯卡 | AMD/Intel | Radeon R7/HD4600 |
內存 | 威剛 | XMP 4GB DDR3 1600 |
硬盤 | 希捷/OCZ | 7200轉1TB/Vector 180系列480G |
電源 | 安鈦克 | TP-750C |
系統(tǒng)及驅動程序 | ||
操作系統(tǒng) | Microsoft Windows 8.1 | |
主板驅動 | AMD/Intel芯片組驅動 | |
顯卡驅動 | AMD/Intel顯卡驅動 | |
DirectX環(huán)境 | DirectX 9.0c/11 | |
幀數監(jiān)控 | Fraps 3.5.1 |
OCZ Vector 180系列480G固態(tài)硬盤是OCZ的旗艦SSD產品,Vector 180凝聚了OCZ的諸多先進技術,采用Barefoot3主控速度更快,而東芝19nm MLC閃存顆粒的選用也讓使用壽命和讀寫得到有力保證,加上掉電保護機制的保護,可以說Vector 180是高端乃至旗艦電腦的優(yōu)質選擇。OCZ Vector 180系列固態(tài)硬盤的造型也頗具科技色彩,黑色底色和藍白斜紋的搭配質感十足。
OCZ VECTOR 180
在性能方面,Vector 180系列SSD也同樣毫不含糊,在測試軟件中其讀寫速度都已經突破了500MB/s,其中480GB版產品讀取速度幾乎達到550MB/s,可以說非常強大。在適用場合方面,Vector 180系列SSD能夠適應游戲、工作站、商務電腦的嚴苛要求,它也同樣是高端筆記本升級的優(yōu)質選擇。
我們將關閉屏幕保護、休眠、系統(tǒng)還原以及自動更新等功能,并統(tǒng)一使用公版主板和顯示芯片組驅動程序,為獲取最為真實原始的客觀評測數據提供基礎。最后需要說明的是,測試中所涉及的產品參數以及主板和顯示芯片組驅動程序都會在測試平臺說明中給予相應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