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辰宇信息咨詢市場調研公司最近發布-《全球及中國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研究及十四五規劃分析報告

    通孔式電子封裝市場報告主要研究:

    市場規模: 產能、產量、銷售、產值、價格、成本、利潤等

    行業分析:原材料、市場應用、產品種類、市場需求、市場供給,下游市場分析、供應鏈分析等

    競爭分析:主要企業情況、市場份額、并購、擴張等

    內容摘要

    著重分析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競爭格局,包括全球市場主要廠商競爭格局和中國本土市場主要廠商競爭格局,重點分析全球主要廠商通孔式電子封裝產能、銷量、收入、價格和市場份額,全球通孔式電子封裝產地分布情況、中國通孔式電子封裝進出口情況以及行業并購情況等。針對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產品分類、應用、行業政策、產業鏈、生產模式、銷售模式、行業發展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和進入壁壘也做了詳細分析。

    全球及中國主要廠商包括:

    AMETEK, Inc.

    Dordan Mfg

    Dupont

    Osram

    The Plastiform Company

    Kiva Container

    Primex Plastics Corporation.

    Quality Foam Packaging Inc

    Ameson Packaging

    Lithoflex, Inc.

    UFP Technologies

    Intel Corporation

    STMicroelectronics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AMSUNG

    GY Packaging

    Taiwan Semiconductor

    按照不同材料類型,包括如下幾個類別:

    塑料

    金屬

    玻璃

    其他

    按照不同應用,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消費電子

    航空航天和國防

    汽車

    電信

    其他

    報告包含的主要地區和國家:

    北美(美國和加拿大)

    歐洲(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其他歐洲國家)

    亞太(中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東南亞、印度等)

    拉美(墨西哥和巴西等)

    中東及非洲地區(土耳其和沙特等)

    如您有興趣查閱報告全文及了解報價,可 以 添 加 W : chenyu-joie

    報告正文共11章,各章節主要內容如下:

    第1章:報告統計范圍、產品細分、下游應用領域,以及行業發展總體概況、有利和不利因素、進入壁壘等;

    第2章:全球市場供需情況、中國地區供需情況,包括主要地區通孔式電子封裝產量、銷量、收入、價格及市場份額等;

    第3章:全球主要地區和國家,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和銷售收入,2018-2022,及預測2023到2029;

    第4章: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包括全球市場企業排名及市場份額、中國市場企業排名和份額、主要廠商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收入、價格和市場份額等;

    第5章:全球市場不同類型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收入、價格及份額等;

    第6章:全球市場不同應用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收入、價格及份額等;

    第7章:行業發展環境分析,包括政策、增長驅動因素、技術趨勢、營銷等;

    第8章:行業供應鏈分析,包括產業鏈、主要原料供應情況、下游應用情況、行業采購模式、生產模式、銷售模式及銷售渠道等;

    第9章:全球市場通孔式電子封裝主要廠商基本情況介紹,包括公司簡介、通孔式電子封裝產品規格型號、銷量、價格、收入及公司最新動態等;

    第10章:中國市場通孔式電子封裝進出口情況分析;

    第11章:中國市場通孔式電子封裝主要生產和消費地區分布。

    內容選自《辰宇信息咨詢 /全球及中國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研究及十四五規劃分析報告》

    報告內容目錄

    1 通孔式電子封裝市場概述

    1.1 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概述及統計范圍

    1.2 按照不同類型,通孔式電子封裝主要可以分為如下幾個類別

    1.2.1 不同類型通孔式電子封裝增長趨勢2018 VS 2022 VS 2029

    1.3 從不同尺寸或應用,通孔式電子封裝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3.1 不同尺寸或應用通孔式電子封裝增長趨勢2018 VS 2022 VS 2029

    1.4 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1.4.1 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發展總體概況

    1.4.2 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發展主要特點

    1.4.3 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發展影響因素

    1.4.4 進入行業壁壘

    2 行業發展現狀及“十四五”前景預測

    2.1 全球通孔式電子封裝供需現狀及預測(2018-2029)

    2.1.1 全球通孔式電子封裝產能、產量、產能利用率及發展趨勢(2018-2029)

    2.1.2 全球通孔式電子封裝產量、需求量及發展趨勢(2018-2029)

    2.1.3 全球主要地區通孔式電子封裝產量及發展趨勢(2018-2029)

    2.2 中國通孔式電子封裝供需現狀及預測(2018-2029)

    2.2.1 中國通孔式電子封裝產能、產量、產能利用率及發展趨勢(2018-2029)

    2.2.2 中國通孔式電子封裝產量、市場需求量及發展趨勢(2018-2029)

    2.2.3 中國通孔式電子封裝產能和產量占全球的比重(2018-2029)

    2.3 全球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及收入(2018-2029)

    2.3.1 全球市場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2018-2029)

    2.3.2 全球市場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2018-2029)

    2.3.3 全球市場通孔式電子封裝價格趨勢(2018-2029)

    2.4 中國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及收入(2018-2029)

    2.4.1 中國市場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2018-2029)

    2.4.2 中國市場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2018-2029)

    2.4.3 中國市場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和收入占全球的比重

    3 全球通孔式電子封裝主要地區分析

    3.1 全球主要地區通孔式電子封裝市場規模分析:2018 VS 2022 VS 2029

    3.1.1 全球主要地區通孔式電子封裝銷售收入及市場份額(2018-2023年)

    3.1.2 全球主要地區通孔式電子封裝銷售收入預測(2024-2029年)

    3.2 全球主要地區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分析:2018 VS 2022 VS 2029

    3.2.1 全球主要地區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及市場份額(2018-2023年)

    3.2.2 全球主要地區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及市場份額預測(2024-2029)

    3.3 北美(美國和加拿大)

    3.3.1 北美(美國和加拿大)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2018-2029)

    3.3.2 北美(美國和加拿大)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2018-2029)

    3.4 歐洲(德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家)

    3.4.1 歐洲(德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家)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2018-2029)

    3.4.2 歐洲(德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家)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2018-2029)

    3.5 亞太地區(中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印度和東南亞等)

    3.5.1 亞太(中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印度和東南亞等)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2018-2029)

    3.5.2 亞太(中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印度和東南亞等)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2018-2029)

    3.6 拉美地區(墨西哥、巴西等國家)

    3.6.1 拉美地區(墨西哥、巴西等國家)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2018-2029)

    3.6.2 拉美地區(墨西哥、巴西等國家)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2018-2029)

    3.7 中東及非洲

    3.7.1 中東及非洲(土耳其、沙特等國家)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2018-2029)

    3.7.2 中東及非洲(土耳其、沙特等國家)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2018-2029)

    4 行業競爭格局

    4.1 全球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4.1.1 全球市場主要廠商通孔式電子封裝產能市場份額

    4.1.2 全球市場主要廠商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2018-2023)

    4.1.3 全球市場主要廠商通孔式電子封裝銷售收入(2018-2023)

    4.1.4 全球市場主要廠商通孔式電子封裝銷售價格(2018-2023)

    4.1.5 2021年全球主要生產商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排名

    4.2 中國市場競爭格局

    4.2.1 中國市場主要廠商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2018-2023)

    4.2.2 中國市場主要廠商通孔式電子封裝銷售收入(2018-2023)

    4.2.3 中國市場主要廠商通孔式電子封裝銷售價格(2018-2023)

    4.2.4 2021年中國主要生產商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排名

    4.3 全球主要廠商通孔式電子封裝產地分布及商業化日期

    4.4 全球主要廠商通孔式電子封裝產品類型列表

    4.5 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集中度、競爭程度分析

    4.5.1 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集中度分析:全球頭部廠商份額(Top 5)

    4.5.2 全球通孔式電子封裝第一梯隊、第二梯隊和第三梯隊生產商(品牌)及市場份額

    5 不同類型通孔式電子封裝分析

    5.1 全球市場不同類型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2018-2029)

    5.1.1 全球市場不同類型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及市場份額(2018-2023)

    5.1.2 全球市場不同類型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預測(2024-2029)

    5.2 全球市場不同類型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2018-2029)

    5.2.1 全球市場不同類型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及市場份額(2018-2023)

    5.2.2 全球市場不同類型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預測(2024-2029)

    5.3 全球市場不同類型通孔式電子封裝價格走勢(2018-2029)

    5.4 中國市場不同類型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2018-2029)

    5.4.1 中國市場不同類型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及市場份額(2018-2023)

    5.4.2 中國市場不同類型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預測(2024-2029)

    5.5 中國市場不同類型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2018-2029)

    5.5.1 中國市場不同類型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及市場份額(2018-2023)

    5.5.2 中國市場不同類型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預測(2024-2029)

    6 不同應用通孔式電子封裝分析

    6.1 全球市場不同應用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2018-2029)

    6.1.1 全球市場不同應用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及市場份額(2018-2023)

    6.1.2 全球市場不同應用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預測(2024-2029)

    6.2 全球市場不同應用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2018-2029)

    6.2.1 全球市場不同應用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及市場份額(2018-2023)

    6.2.2 全球市場不同應用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預測(2024-2029)

    6.3 全球市場不同應用通孔式電子封裝價格走勢(2018-2029)

    6.4 中國市場不同應用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2018-2029)

    6.4.1 中國市場不同應用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及市場份額(2018-2023)

    6.4.2 中國市場不同應用通孔式電子封裝銷量預測(2024-2029)

    6.5 中國市場不同應用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2018-2029)

    6.5.1 中國市場不同應用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及市場份額(2018-2023)

    6.5.2 中國市場不同應用通孔式電子封裝收入預測(2024-2029)

    7 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7.1 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發展趨勢

    7.2 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主要驅動因素

    7.3 通孔式電子封裝中國企業SWOT分析

    7.4 中國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7.4.1 行業主管部門及監管體制

    7.4.2 行業相關政策動向

    7.4.3 行業相關規劃

    8 行業供應鏈分析

    8.1 全球產業鏈趨勢

    8.2 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產業鏈簡介

    8.2.1 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供應鏈分析

    8.2.2 通孔式電子封裝主要原料及供應情況

    8.2.3 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主要下游客戶

    8.3 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采購模式

    8.4 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生產模式

    8.5 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銷售模式及銷售渠道

    9 全球市場主要通孔式電子封裝廠商簡介

    10 中國市場通孔式電子封裝產量、銷量、進出口分析及未來趨勢

    10.1 中國市場通孔式電子封裝產量、銷量、進出口分析及未來趨勢(2018-2029)

    10.2 中國市場通孔式電子封裝進出口貿易趨勢

    10.3 中國市場通孔式電子封裝主要進口來源

    10.4 中國市場通孔式電子封裝主要出口目的地

    11 中國市場通孔式電子封裝主要地區分布

    11.1 中國通孔式電子封裝生產地區分布

    11.2 中國通孔式電子封裝消費地區分布

    ▲資料來源:辰宇信息咨詢整理,更多資料請參考辰宇信息咨詢發布的《2023-2029全球及中國通孔式電子封裝行業研究及十四五規劃分析報告》

    辰宇信息咨詢(Win Market)專注于全球細分市場研究,在化工材料、機械設備、醫療設備及耗材、電子半導體、軟件、包裝、網絡及通信、汽車交通、醫療護理、原料藥品及保健品等領域具有豐富的市場調研經驗,提供專業市場調研報告、制造業單項冠軍申請和精專特新“小巨人”申請市占率等服務。

    史蒂夫 ·喬布斯《遺失的訪談》全文整理如下:

    我是 Bob Cringely 。16年前 (1995 年),我制作《書呆子的勝利》節目時采訪了喬布斯。 1985 年喬布斯被他自己引薦的 CEO John Sculley 排擠出蘋果,接受采訪時,喬布斯正在經營他創辦的 NeXT 公司。 18 個月后蘋果收購了 NeXT,又過了半年喬布斯重新掌管蘋果。

    當年的節目只用了一小段采訪,九十年代末采訪母帶從倫敦運往美國途中遺失。多年來我們一直以為再也看不到完整的采訪,然而幾天前導演 Paul Sen在車庫里發現了一份 VHS 拷貝。

    喬布斯生前很少接受電視采訪,如此精彩的訪談更是罕見,它記錄了喬布斯的坦率、非凡的魅力和獨特的視野。為了向這位奇人致敬,我們幾乎一刀未剪,大部分內容是首次公布于眾。

    一、結緣計算機與創業搭檔

    Bob:你是怎么與個人計算機結緣的?

    喬布斯: 我第一次見到計算機是 10或 11歲,很難回憶當年的情景, 我可不是故作老成 ??大約 30 多年前,見過電腦的人不多,即使見到,也是在電影里。電影里的計算機都是裝有開盤機的大柜子,閃閃發光,真正了解計算機功能和原理的人不多,有機會接觸計算機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我有幸在 NASA Ames 研究中心見到一臺,那不是一臺完整的計算機,只是一臺分時共享的終端機。設備非常簡陋,連顯示器都沒有,只是一臺帶鍵盤的電傳打印機:你在鍵盤上輸入指令耐心等待,然后它會噠噠噠地輸出結果。

    即便如此這玩意也太奇妙了, 尤其是對十歲的男孩而言。 你可以用 Basic語言或 Fortran 語言編寫程序,機器接受并執行你的設想,然后把結果告訴你,如果結果和設想的一樣,說明程序見效了。這太讓人激動了,我完全給計算機迷住了,當然計算機對我而言仍然有些神秘,因為真正的計算機藏在電纜的另一端,而我從未見過。

    打那以后我總想著計算機,后來我參加了在惠普組織的興趣小組, 12歲時我打電話給 Bill Hewlett( 惠普創始人比爾 ·休利特 ),他當時住在惠普。當時所有電話號碼都印在號碼簿里,只要翻電話號碼簿,就能查到他的電話。他接了電話,我說我叫 Steve Jobs,你不認識我,我 12 歲,打算做頻率計數器,需要些零件。

    我們聊了大概 20 分鐘,我永遠記得他不但給了零件,還邀請我夏天去惠普打工。

    我才 12 歲,這件事對我產生了不可思議的影響。 惠普是我見過的第一家公司, 它讓我懂得了什么是公司,如何善待員工。那時還沒有膽固醇偏高一說,每天上午十點公司拖來滿滿一卡車的甜面圈和咖啡,大家停下工作喝杯咖啡,品嘗甜面圈,很明顯惠普明白公司真正的價值在于員工。

    之后我每周二晚都去惠普的 Palo Alto 實驗室,與一些研究人員見面。我見到了第一臺臺式計算機

    —— HP9100,大概有行李箱那么大,裝著小小的 CRT 顯示器。它是一臺可以獨立工作的一體機,我很喜歡。它使用 Basic 或 APL 編程,我常常數小時地守著它編程。

    差不多也是在那時我認識了 Steve(Woz,蘋果聯合創始人斯蒂夫 ·沃茲尼亞克 ),我大約十四五歲,可能還要小些,我倆很投緣。他是我遇到的第一個比我更懂電子知識的人,他大概比我大五歲,我很喜歡他。

    他因為制造惡作劇被大學開除,剛剛回到父母家,正在修大專的結業課程,我們成了最要好的朋友,開始一起做項目。

    當時《 Esquire》雜志報道有個叫 Captain Crunch 的人,據說他有辦法打免費電話,你肯定也聽說過,我們很好奇,怎么可能做到呢?多半是吹牛。我們開始泡圖書館,尋找打免費電話的秘密。一天晚上我們去了斯坦福線性加速中心,在科技圖書館角落的最后一排書架上,我們找到一份 AT&T 技術手冊,揭開了所有的秘密。

    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刻,我們看著這份手冊,心想老天這一切都是真的,于是我們著手制作能夠發出這種音頻的裝置。原理是這樣的:我們打長途電話時會聽到嘟嘟的聲音,聽起來像撥電話的按鍵音,只是頻率不同,但可以模擬,實際上那是從一臺計算機傳到另一臺計算機的信號, 它可以控制交換機的工作。 AT&T公司設計的數字電話網絡有嚴重漏洞,他們使用與聲音相同的頻段來發送控制信號,也就是說只要你模擬出相同的音頻信號,通過聽筒發送出去,整個 AT&T 國際電話網就會把你當成一臺 AT&T 計算機。

    三周后我們做出了這樣的一個裝置,真的管用。我記得第一個電話想打給 Woz 住在洛杉磯的親戚,我們撥錯了號碼,大半夜把某個家伙吵醒了,我們興奮地沖他嚷嚷:打這個電話是免費的,對方一點也不感激我們,但這已經是奇跡了。

    我們做出了這個稱為 "藍盒子 "的裝置,盒底部貼著我們的 logo,寫著 "世界握在手中 "。這是世界上最好的"藍盒子 ",全數字化、簡便易用。你可以拿著它去電話亭輕松撥打長途電話,打衛星電話去歐洲去土耳其,然后接有線電話打回亞特蘭大;你可以滿世界跑,跑五六趟,因為我們知道所有的交換密碼;你可以給家門口的電話亭打電話,在家喊話,隔一會電話亭就能聽到,真是奇妙。

    你也許會問這樣做有意思嗎?它的意義在于雖然我們年紀還小,但已經意識到我們有能力做出控制龐大系統的工具,這就是我們得到的啟發。我們兩個人盡管懂得不多,但我們制造的小玩意可以控制龐然大物,這是不可思議的經歷,沒有 "藍盒子"就不會有蘋果電腦。

    Bob:Woz 說你們給教皇打了電話?

    喬布斯: 沒錯,他冒充亨利 ·基辛格給教皇打電話。我們弄到梵蒂岡的電話號碼,打電話給教皇,教會的重要人物逐個被叫醒,最后終于派人把教皇叫起來,要不是我們憋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他們還真以為是基辛格。雖然沒跟教皇通上話,但實在是搞笑。

    Bob:你們是怎么從'藍盒子'想到做個人電腦的?

    喬布斯: 這很自然。當時 Mountain View 有分時共享計算機,我們可以免費上機,但我們需要一個終端,買不起就自己動手設計制作,這個終端是我們的第一件作品, Apple I 是這臺終端的擴展。它用微處理器代替了后臺主機,就像是把兩個獨立的項目整合在一起。一開始是做終端,然后才是 Apple I,自己動手做完全是因為我們買不起。

    我們四處收集零件, 全部手工制作, 做一臺大概要 40~80 小時,那些小零件太難安裝了。后來周圍很多朋友也想要, 雖然他們也能弄到零件, 但他們不具備制作經驗和技能, 我們只好替他們做。 這事占用了我們所有時間, 于是我們想到制作印刷電路板, 就是在鍍銅的玻璃纖維板兩面腐蝕出銅導線,采用印刷電路板,只要幾小時就能做出一臺 Apple I 。我們打算把電路板以成本價賣給朋友, 把錢賺回來, 這樣皆大歡喜, 我們也可以休息休息。說干就干,我把大眾 Microbus 賣了, Woz賣了他的計算器,我們湊夠了錢,請朋友設計印刷電路板。電路板做出來后,賣了一部分給朋友,我想把剩下的也賣了,把 Microbus和計算器贖回來。

    我去了最早的計算機商店, Mountain View 的字節商店,那時它藏在一家成人書店里。我見到了老板 Paul ,Paul 說"我預訂 50套",我說"太好了","但我要完全組裝好的計算機"。

    我們從沒想過出售整機, 不過還是答應了, 何樂而不為呢?我花了好幾天打電話聯系電子元件批發商, 告訴對方需要哪些零件, 我們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 我們打算買 100 套零件,做好后以兩倍的成本價賣給字節商店 50臺,剩下 50臺就是我們的利潤。 我們說服批發商賒給我們零件, 30 天后還款,我倆就這樣懵懵懂懂地拿到了零件。 Apple I 做好后,賣了 50臺給字節商店,第 29天才收到賬款,第 30天正好付清賒零件的錢。

    我們就這樣做起了生意, 不過也碰到利潤危機。 我們的利潤不是現金, 而是堆在角落的50臺電腦,我們不得不考慮如何實現利潤,我們想繼續尋找批發商,是不是還有其他計算機商店?我們打電話給全國的計算機商店,就這樣做起了生意。

    Bob:蘋果的第三位創始人是 英特爾 前高管 Mike( 邁克·馬庫拉,曾任蘋果 CEO、董事長 ),

    他是怎么入伙的?

    喬布斯: 當時我們正在設計 Apple II ,對它充滿了期待, Woz希望增加彩色圖形界面,我希望 ,, 當時有一大群硬件愛好者, 他們自己組裝電腦, 或者用我們的主板, 自己安裝電源、鍵盤等等。 還有許多人是軟件愛好者,只想寫程序, 就像我 10歲剛剛接觸計算機那樣。所以我希望 Apple II 成為第一款功能齊備的個人電腦,就算你不懂硬件也能輕松使用,這就是我們對 Apple II 的基本設想。

    我找到設計師, 設計了所有細節,我們還打算使用塑料機身, 什么都想好了, 可我們資金不足,還缺幾萬美元,于是我開始尋找風險投資。我找到 Don Valentine ,他還來參觀了我的車庫, 他說我看起來像人類的叛逆者,這話成了他的名言。雖然他不打算投資,但推薦了幾個人給我,其中就有 Mike Markkula ,于是我約了 Mike。

    Mike 以前是英特爾的產品經理,他大概 30歲離開英特爾,手里有英特爾的股票,他靠股票期權賺了一百多萬, 當時非常富有, 他在家投資石油、天然氣之類的生意,我感覺他想干一番大事業。 我倆聊得很投機,最后 Mike 答應投資,我說我們不光要錢, 還希望你入伙,

    于是 Mike 成了我們的合作伙伴。他不僅投資,還參與創業,我們就這樣起步了。我們拿出 Apple II 的設計,召開新聞發布會,幾個月后 Apple II 首次在西海岸計算機展覽會上露面。——"情況怎么樣?"——妙不可言,當時西海岸展覽會規模不大,但我們覺得已經很大了,我們在展臺上用投影展示 Apple II 和圖形界面,現在看有些簡單,但當時是 PC上最先進的圖形界面, 我們出盡了風頭, 批發商和經銷商蜂擁而至, 進展非常順利。

    二、如何學會"做生意":多問為什么

    Bob:當時你多大?

    喬布斯: 21 歲。

    Bob:21 歲就這么大成功,可你從來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完全是憑直覺,你是怎么學會

    管理公司的?

    喬布斯:在生意場多年, 我發現一個現象。 我做事前總問為什么, 可得到答案永遠是 "我們向來這樣做",沒人反思為什么這么做。

    我給你舉個例子, 我們在車庫里組裝 Apple I 時,成本算得清清楚楚, 可工廠生產 AppleII 時,財務部門用的是標準成本,每個季度估算標準成本,然后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于是我不斷追問,為什么要這樣做?得到的答復是,這是一貫的做法, 6 個月后我發現其實是因為無法精確計算成本, 所以只能先估算, 然后進行修正, 根本原因是信息管理系統不夠完善,但沒人承認這一點。

    后來設計 Macintosh 的自動化工廠, 我們拋開這些陋習, 做到了精確控制所有成本。 生意場上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定, 我稱為陳規陋習, 因為以前這樣做, 所以就一直這樣做下去。所以只要你多提問多思考,腳踏實地工作,你很快就能的學會經商,這不是什么難事。

    Bob:不是什么深奧的技術?

    喬布斯: 不是。

    Bob:最早接觸 HP1900時,你談到自己編程的事, 都是些什么樣的程序?用途是什么?

    喬布斯: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設計"藍盒子"時,寫了很多程序,用來處理繁瑣的計算工作, 計算主頻、分頻之類的東西, 還計算不同頻率的差錯率和容錯性,編程可以幫助我們完成工作,它沒有明確的實用性,重要的是我們把它看作思考的鏡子,學習如何思考,我認為學習思考最大的價值在于 ,所有美國人都應該學習編程, 學習一門編程語言, 學習編程教你如何思考, 就像學法律一樣。學法律的人未必都成為律師, 但法律教你一種思考方式。同樣, 編程教你另一種思考方式,所以我把計算機科學看成基礎教育,是每個人都應該花一年時間學習的課程。

    Bob:我學了 APL,很明顯它豐富了我的人生。

    喬布斯: 你有沒有覺得它教給你獨特的思考方式?

    Bob:其他語言也許更明顯些, 我最先學的 APL。顯然 Apple II 很成功, 公司飛速發展,

    成功上市,你們都成了富翁,富有的感覺如何?

    喬布斯: 很有趣, 我 23歲擁有超過 100萬美元的財產, 24 歲超過了一千萬, 25歲超過了一億。但這不重要,我不是沖著錢去的。錢允許你做想做的事, 錢讓你實現那些短期內看不到效益的創意, 但錢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公司、 人才、產品,是產品帶給客戶的價值。

    所以我不太看重金錢,我從不出售蘋果的股票,我相信公司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Bob:1979 年喬布斯第一次拜訪施樂 Palo Alto 研究中心,在 PC成形之初, Palo Alto

    研究中心起到了關鍵作用。

    喬布斯: 同事一直慫恿我去施樂公司, 看看他們在做什么, 于是我去了。對方非常友好地展示了他們的研究, 他們展示了三個項目, 但我完全被第一個項目吸引了, 另兩個沒怎么看。我記得有一個項目是面向對象編程, 我沒怎么看;還有一個是計算機網絡系統,當時他們已經有上百臺聯網的電腦,可以互發 email ,也沒有吸引我。

    吸引我的是圖形用戶界面, 那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東西, 雖然現在看來它還很粗糙, 有瑕疵,但是當時我們還看不出來,這個創意太棒了,他們做得很好。很快我就意識到所有計算機都應該變成這樣, 我們可以爭論要多久后能現實、 誰會是最后的贏家, 但是沒人會質疑圖形界面是必然的發展方向,如果你當時在場,你也會這樣想的。

    Bob:Paul Allen( 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 )也說過同樣的話,真有趣。

    喬布斯: 是的,顯而易見。

    Bob:聽說你去參觀了兩次,第二次你帶了些人去,對方是不是讓你們坐了冷板凳?

    喬布斯: 沒有。

    Bob:她說她負責向你們展示的圖形界面,起先她拒絕展示,大約僵持了 3個鐘頭。這期間對方只好先帶你們參觀其他的項目。

    喬布斯: 你是說他們不太樂意讓我們參觀?這個我一點不知道,沒印象了。

    Bob:看來對方掩飾得很巧妙。

    喬布斯: 是的,不過他們還是讓我們參觀了, 還好他們讓我們參觀了, 因為施樂后來被拖垮了。

    三、科技公司衰落的原因:產品不再主導,人才因循守舊

    Bob:為什么施樂垮了?

    喬布斯: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認識 Sculley 以后,我現在有了清晰的答案 (約翰·斯考利,前百事可樂 CEO,被喬布斯那句著名的"想賣糖水還是想改變世界"請到蘋果當 CEO)。就像 Sculley 一樣,他以前在百事可樂工作,他們的產品可以數十年不變,頂多更換一下可樂瓶子,所以產品部門的人說話沒什么份量。

    在百事公司誰最有發言權?是營銷部門的人, 他們很容易升職從而掌管公司。 對百事來說,這不是件壞事, 問題是壟斷科技公司也有這種情況, 比如 IBM和施樂, 即便 IBM和施樂的產品經理能做出更棒的產品, 那又怎么樣?這些已經壟斷市場的公司很難再提高業績, 要想提高業績還得依靠營銷部門, 于是他們逐漸控制公司, 而產品部門的人被邊緣化, 公司就喪失了打造優秀的產品熱情和能力。 產品部門的功臣慢慢被不懂產品的人排擠, 后者通常缺少研發產品的技術和能力,而且也并非打心底愿意替客戶解決問題。

    施樂公司就是這樣。 施樂研究院的人私底下把管理層叫做墨粉腦袋, 而這些管理人員完全不明白為什么被嘲笑。

    Bob:觀眾可能不清楚墨粉是什么?

    喬布斯: 就是復印機里用的墨粉。

    Bob:那種黑色的東西?

    喬布斯: 是的,這些墨粉腦袋壓根不知道計算機能做什么, 他們不過是碰巧趕上了計算機產業的順風車。施樂本來有機會把規模擴大 10倍,獨占整個行業,就像 90年代的 IBM或微軟,不過都已經過去了,不重要了。

    Bob:確實,你提到 IBM, IBM進入 PC市場是不是對蘋果構成了威脅?

    喬布斯: 那當然,蘋果當時的市值只有 10 億,而 IBM大約是 300億,確實讓人膽寒,盡管 IBM的第一款產品十分糟糕, 但我們太輕敵了, 我們忽略了很多人的利益與 IBM捆綁在一起,如果沒有這些幫助, IBM早就輸了。 IBM的確很高明,它建立了強大的同盟陣營,終于救了它一命。

    Bob:你從施樂研究中心找到了靈感,如何付諸行動呢?

    喬布斯:馬上召集身邊的骨干來實現這個創意, 問題是從惠普跳槽來的幾個人不理解圖形界面, 我跟他們大吵過幾次。 他們覺得圖形界面就是在屏幕下方加上幾個按鈕, 完全不明白比例字體和鼠標的重要性。 我記得他們和我爭執不下, 沖我大嚷大叫, 說什么研發鼠標至少要 5 年,成本不會低于 300美元,把我搞煩了。我找到 David Kelly 設計公司,對方 90天后設計出了質量穩定的鼠標,成本只要 15 美元。

    我這才發現蘋果沒有足夠人才來實現這個創意, 核心團隊有這個能力, 但是許多從惠普跳槽來的員工不行。

    Bob:這涉及到職業分工的問題,每個人特長不同,不是嗎?

    喬布斯: 不,這不是擅長與否的問題,而是他們犯糊涂,公司在犯糊涂。公司規模擴大之后,就會變得因循守舊,他們覺得只要遵守流程,就能奇跡般地繼續成功,于是開始推行嚴格的流程制度,很快員工就把遵守流程和紀律當作工作本身。

    IBM就是這樣走下坡路的, IBM的員工是世界上最守紀律的,他們恰恰忽略了產品。蘋果也有這個問題,我們有很多擅長管理流程的人才,但是他們忽略了產品本身。

    經驗告訴我, 優秀的人才是那些一心想著產品的人, 雖然這些人很難管理, 但是我寧愿和他們一起工作, 光靠流程和制度做不出好產品。 蘋果也有這方面的問題, 這些問題最終導致 Lisa 電腦失敗。

    Lisa 是一款非常超前的產品,但是它過于超前了,以致偏離了產品的宗旨。在這些從惠普跳槽來的人眼里, 1 萬美元的零售價不貴,但是市場和經銷商覺得這個價格太離譜了,Lisa 的定位徹底背離了蘋果的企業文化,背離了公司的形象,也背離了經銷商與消費者的期待,蘋果的老顧客根本買不起這么貴的產品,所以它失敗了。

    Bob:就如同你同 John Couch 對領導權的爭奪一般?

    喬布斯: 是的,我輸了。

    Bob:為什么會起爭執?

    喬布斯: 我認為 Lisa 當時面臨困境, 而且越陷越深, 我沒能爭取到大多數高管的支持,所以我也無能為力, 只能服從團隊的決定。我失敗了,那段時間我很消沉, 但我很快意識到如果不振作起來, Apple II 會重蹈覆轍,應該盡快利用這些新技術,否則蘋果將止步不前。

    所以我組織了一個小組研發 Macintosh ,就像是奉了上帝的旨意來拯救蘋果,其他人并不這樣想,但事實證明我們做的沒錯。

    在研發 Mac的過程中, 我越發覺得我們是在重建蘋果。 我們大刀闊斧地改革, 重新設計了生產線;我去日本參觀了大約 80家自動化工廠,回加州建了世界上第一條生產計算機的自動生產線;我們采購了 1 萬 6 千顆最先進的微處理器,由于數采購量大,價格不到 Lisa的 1/5。我們打算把 Macintosh 打造成一款平價產品,可惜沒成功,原定價格是 2000 美元,最終價格是 2500 美元,這款產品花了我們 4 年時間,搭建了自動化工廠和生產線,采用了全新的銷售渠道和營銷方法,我覺得我們干得很出色。

    四、什么對產品最重要:創意的具體實現、團隊人才碰撞

    Bob:是你在鞭策這個團隊,引導他們 ,

    喬布斯: 團隊是我們建立的。

    Bob:你建立了團隊,而且負責鞭策和引導它,我們采訪過很多 Macintosh 團隊成員,他們都提到你的工作熱情和獨特的想法, 你如何處理工作的輕重緩急, 你覺得什么對產品最重要?

    喬布斯: (思考很久 )我離開蘋果以后,發生了一件幾乎毀掉蘋果的事。 Sculley 有個嚴重的毛病, 我在其他人身上也見到過,就是盲目樂觀,以為光憑創意就能取得成功,他覺得只要想到絕妙的主意,公司就一定可以實現。

    問題在于, 優秀的創意與產品之間隔著巨大的鴻溝, 實現創意的過程中, 想法會變化甚至變得面目全非,因為你會發現新東西, 思考也更深入。 你不得不一次次權衡利弊,做出讓步和調整, 總有些問題是電子設備解決不了的,是塑料、 玻璃材料無法實現的,或者是工廠和機器人做不到的。 設計一款產品, 你得把五千多個問題裝進腦子里, 必須仔細梳理, 嘗試各種組合, 才能獲得想要的結果。 每天都會發現新問題, 也會產生新靈感。 這個過程很重要,無論開始時有多少絕妙的主意。

    我一直覺得團隊的合作就像是 ,, 我小時候,街上住著一位獨居老人,他大概 80歲,看上去兇巴巴的,我認識他,我想讓他雇我幫他修剪草坪。有一天他說"到我車庫來,我給你看點東西",他拖出一臺布滿灰塵的磨石機,一邊是馬達,一邊是研磨罐,用皮帶連著。他說"跟我來",我們到屋后撿了些很普通的石頭,我們把石頭倒進研磨罐,加上溶劑和沙礫,他蓋好蓋子, 開動電機, 對我說"明天再來" 。磨石機開始研磨石頭。

    第二天我又去了,我們打開罐子, 看到了打磨得異常圓潤美麗的石頭, 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石頭就像這樣互相磨擦著,互相碰撞,發出噪音,最終變成了光滑美麗的石頭。

    我一直用這件事比喻竭盡全力工作的團隊。 正是通過團隊合作, 通過這些精英的相互碰撞,通過辯論、 對抗、爭吵、合作,相互打磨, 磨礪彼此的想法, 才能創造出美麗的 "石頭"。這很難解釋,但顯然這并不是某個人的成就。 人們喜歡偶像, 大家只關注我,但為 Mac奮斗的是整個團隊。

    我以前在蘋果就發現一種現象, 很難表達出來,更像是一種感覺: 生活中多數東西,最好與普通之間的差距不超過兩倍。 好比說紐約的出租車司機, 最棒的司機與普通司機之間的差距大概是 30%,最好與普通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呢? 20%?最棒的 CD機與普通 CD機的差距有多大? 20%?這種差距很少超過兩倍。但是在軟件行業,還有硬件行業,這種差距有可能超過 15倍,甚至 100倍。這種現象很罕見。能進入這個行業,我感到很幸運。

    我成功得益于發現了許多才華橫溢, 不甘平庸的人才。 而且我發現只要召集到五個這樣的人,他們就會喜歡上彼此合作的感覺, 前所未有的感覺,他們會不愿再與平庸者合作,只招聘一樣優秀的人。 所以你只要找到幾個精英, 他們就會自己擴大團隊。 Mac團隊就是這樣,大家才華橫溢,都很優秀。

    Bob:但是有人說他們再也不愿意為你工作了。

    喬布斯: 呃,的確,大多數人認為那是他們這輩子最辛苦的日子, 有些人覺得那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但是沒人否認那是這輩子最難忘、最珍貴的經歷。

    Bob:沒錯。

    喬布斯: 只是有些人無法長時間忍受這樣的工作。

    Bob:你說別人"工作很爛"時,想表達什么?

    喬布斯: 嗯,, 就是他們干得很爛。有時是我認為你干得很爛, 也許我錯了。一般是說他們的工作很不合格。

    Bob:Bill Atkinson 說這話的真正含義是'我聽不懂,請再解釋一遍'。

    喬布斯: 哈哈,不是的,我不是這個意思。與優秀自信的人合作,不用太在乎他們的自尊。大家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 每個人負責一塊很具體的任務。如果他們的工作不合格,你要做的無非是提醒他們, 清晰明了地提醒他們恢復工作狀態, 同時不能讓對方懷疑你的權威性。要用無可置疑的方式告訴他們工作不合格, 這很不容易, 所以我總是采取最直截了當的方式。有些同事覺得這種方式很好,但有些人接受不了。

    我是那種只想成功, 不在乎是非的人, 所以無論我原來的想法多么頑固, 只要反駁的人拿出可信的事實,五分鐘內我就會改變觀點。我就是這樣,不怕犯錯。我經常承認錯誤,沒什么大不了的,我只在乎結果。

    Bob:蘋果為什么研發桌面排版, Mac最受歡迎的應用?

    喬布斯: 我們是全美第一個試用佳能激光打印引擎的公司, 早在惠普和 Adobe之前,我們就已經把它用在 Lisa 上了。后來我聽說有人在施樂的車庫里搗騰類似的玩意, 我去參觀,發現他們比我們做得更好, 他們打算成立一家硬件公司, 生產打印機。 我勸他們成立一家軟件公司,就是 Adobe。

    兩三周后我撤消了蘋果內部的桌面出版項目, 有些人恨死我了, 但還是撤消了。 蘋果和Adobe達成協議,買下了他們 19.9%的股份,然后買下佳能的激光打印引擎,自己開發驅動軟件,接著從 Adobe購買排版軟件,激光打印機就這樣面市了。

    除了 Mac團隊,公司其他人都不看好激光打印機,他們覺得一臺打印機定價 7000 美元太貴,可他們忘了客戶可以通過 Apple Talk 共享打印機,雖然他們知道這項功能,但看不到它的潛力,畢竟他們對 Lisa 電腦糟糕的市場表現記憶猶新。

    我們堅持上馬打印機項目, 得罪了不少人, 第一臺激光打印機就這樣面市了。 我離開時,蘋果是世界上最大的激光打印機公司,只過了三四年惠普就追上來了,真可惜。

    Bob:你預見到桌面出版的前景嗎,還是顯而易見的?

    喬布斯: 是的,我預見到了,但是我們同時還想推廣網絡辦公,所以 1995 年發布新產品時,我犯了這輩子最大的營銷錯誤。

    Bob:是 1985 年。

    喬布斯: 1985 年,對不起。我們發布了 Macintosh Office 辦公系統,其中包括桌面出版。當時應該集中力量推桌面出版,而不是所有功能一擁而上。

    五、被逐出蘋果的往事

    Bob:1985 年被 CEO John Sculley 排擠,離開了蘋果。說說你離開蘋果的情況?

    喬布斯: 很痛苦,我都不太愿意聊這事。怎么說呢?我招錯了人。

    Bob:是指 Sculley?

    喬布斯: 是的,他毀了我十年的心血,他逼我離職,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如果蘋果能按我的設想發展, 我會很開心。 他僥幸登上了一艘正要發射的火箭, 他還以為自己建造了火箭,輕率改變火箭的飛行軌道,結果是箭毀人亡。

    Bob:可是在 Macintosh 時期,你倆總是一起出現在媒體上,幾乎形影不離。

    喬布斯: 沒錯。

    Bob:后來怎么會產生矛盾呢?

    喬布斯: 1984 年底 IT 行業進入蕭條期, 銷售業績大幅下降, John 開始驚慌失措。 這時蘋果公司正好群龍無首,各個部門的負責人都很強勢,互不相讓。我管理 Macintosh 部門,有人管理 Apple II 部門,還有些部門已經瀕臨關閉,比如存儲部門。公司百廢待興,市場疲軟又進一步激化了公司的內部矛盾,大家各自為陣。

    董事會對公司業績很不滿意, John 的職位岌岌可危。那時我才發現 John 有一種很強烈的自救本能,有人曾提醒我百事前總裁絕非善茬兒,他說得沒錯。 John把一切問題都歸咎到我頭上,我們因此反目。董事會一向很信任 John,所以我被掃地出門了。

    Bob:你們對公司的發展有不同的看法?

    喬布斯: 是,也不是,因為 John 根本沒有自己的看法。

    Bob:我想問的是,你當時的愿景是什么?

    喬布斯: 這不是愿景的問題, 而是執行的問題。我認為蘋果應該有一位強勢的領袖, 團結各個部門, Mac才是蘋果的未來,應該削減 Apple II 的項目開支,加大對 Mac的投資力度。

    John的愿景是不惜一切代價保住他的 CEO位置。

    1985 年蘋果處在一種癱瘓的狀態,我那時才 30歲,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打理蘋果。我擔心自己無法管理 20億資產的公司,可惜John 也沒這個能力。總之他們說沒有適合我的職位了,太悲劇了。

    Bob:像是流放西伯利亞?

    喬布斯: 是的,他們完全可以讓我留下的, 我申請過成立研發部門, 每年給我幾百萬預算,網羅優秀人才干一番大事業。他們拒絕了我的申請。

    Bob:真可惜。

    喬布斯: 我被趕出自己的辦公室, 再聊下去我會發狂的,但這還不是最糟的,畢竟公司是大家的,不是我的,最糟糕的是蘋果的企業文化在隨后幾年里被毀了。

    Bob:(補充旁白 )接著我問他怎么看蘋果的現狀。 請注意當時是 1995 年,是他重返蘋果

    的前一年,蘋果收購 NeXT之后,他馬上賣掉了到手的蘋果股票。

    喬布斯: 蘋果正在衰落, 非常痛苦地衰落, 原因在于 ,, 我離開時, 蘋果領先業界整整10年,微軟 10年后才趕上我們,他們能趕上來是因為蘋果止步不前。今天的 Macintosh 與10年前的幾乎沒有區別。蘋果每年的研發費用數千萬,累計已經超過 50 億,有什么效果?

    我沒看到。

    他們不懂如何利用新技術, 不懂如何創造新產品, 優秀的員工被困在公司里, 束手無策。因為缺少有眼光的管理者, 所以蘋果在各個方面都落后了, 包括市場份額, 產品的優勢已經被微軟趕超, 現在只剩下一群老用戶, 而且數量在緩慢遞減。 老用戶帶來的收益還能再撐幾年,但是逐年減少,很糟糕,而且我現在看不到挽回的希望。

    六、工作的動力:追求極致,人類才能共同進步

    Bob:你覺得微軟怎么樣?它的處境有點像福特,肯定不是凱迪拉克,也不是寶馬,他

    們干得怎么樣?

    喬布斯: 微軟起家全靠了 IBM,比爾聽我這么說會很生氣,但這是事實。比爾和微軟抓住了機會,創造成了更多機會, 人們忘了微軟在 1984年之前根本不做應用軟件, 那時是 Lotus的天下。微軟確實很有膽量,冒險為 Mac編寫應用程序。 剛開始他們的應用程序非常糟,但他們不斷改進,最終占領了 Mac的應用市場,然后借助 Windows這塊跳板,打開了 PC市場的大門。

    現在他們已經占領了 PC市場,我覺得他們有兩大優勢:首先,擅長撲捉機會;其次,像日本人一樣鍥而不舍。 他們起家全靠跟 IBM合作,但是他們很擅長利用機會, 這一點我很佩服。微軟唯一的問題是沒品位, 完全沒有品位可言, 只會一味模仿, 產品缺少文化和內涵。

    為什么這很重要?比例字體的靈感來自字體設計和精美書籍,如果沒有 Mac,微軟永遠不會想到這些。

    讓我難過的并非微軟的成功, 我一點不嫉妒他們, 他們的成功基本上是靠勤奮工作換來的。我難過的是他們做的是三流產品,他們的產品沒有靈魂和魅力,太平庸,更讓人難過的是用戶居然毫無察覺。但人活著是要追求極致,并分享給同類的,這樣人類才能共同進步,學會欣賞更美的東西。

    微軟不過是另一個 麥當勞 ,這才是我難過的原因, 不是因為微軟贏了,而是因為微軟的產品缺少創意。

    Bob:你打算改變這種局面嗎? NeXT有什么計劃?

    喬布斯: 暫時沒有。 NeXT太小了,我只能眼睜睜看著,無能為力。

    Bob: (補充旁白 )接著我們聊到喬布斯正在經營的 NeXT公司。 NeXT被蘋果收購后,很

    快成為 Mac OS 10 的研發主力。

    喬布斯: 你大概沒興趣聽我聊 NeXT吧?

    Bob:我想聽。

    喬布斯: 好吧,我直接說 NeXT目前在做什么吧。很顯然,計算機產業創新要靠軟件,但是長久以來, 軟件開發方式沒有本質變化, 對不起, 軟件開發方式 20 年來一直沒有變化。不但沒有變化,反而越來越糟。 Macintosh 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難度,這是一項創舉,但增加了程序員的工作難度,軟件開發越來越復雜。

    軟件正在向各行各業滲透,成為重要的商業競爭武器。 MCI與 AT&T十年來的競爭是就是最好的例證, MCI做了什么?不過是率先采用客戶賬單軟件, 18 個月內就搶走了 AT&T數百萬美元的市場份額。 AT&T并非毫不知情,可就是搞不定軟件。

    軟件正在釋放不可思議的力量,新的軟件產品和軟件服務將改變我們的社會。

    我們借鑒了施樂 PARC的另一項研究成果,也是 1979 年看到的,當時只了解一點皮毛,這項研究叫面向對象編程。 NeXT已經將其商業化,成為最大的供應商,它可以將軟件開發速度提高十倍, 而且質量更好。 這就是 NeXT目前做的事, 公司有 300 人,資產是 5000~7500萬美元。

    Bob:第四頻道要求三期節目結束前請嘉賓展望一下未來, 你怎么看未來 10 年的技術發

    展趨勢?

    喬布斯: 我看好互聯網和 Web。軟件行業正在發生兩件激動人心的事:一個是面向對象編程,另一個就是 Web。

    Web將實現我們盼望已久的夢想,計算機不再僅僅充當計算工具,開始承擔通信功能。可喜的是微軟還沒發現這一點。創新的機會很多, Web將深刻改變我們的社會。你知道美國有 15%的商品是通過電視購物銷售的, 電視購物很快會被 Web取代。網絡銷售的潛力巨大, 網絡將成為最直接的銷售渠道,而且在網絡上小公司與大公司看起來沒有區別。

    如果將來回顧計算機發展歷史, Web技術必然成為重要的里程碑,它的潛力很大,會吸引更多年輕人進入計算機行業。

    Bob:你們正在開發

    喬布斯: 不僅是我們, Web為 IT 行業開啟了新的大門。

    Bob:放在 5 年之前,誰能想象得到呢?

    喬布斯: 沒錯,多么奇妙的行業呀!

    Bob: (補充旁白 )我很想知道他的工作熱情來自哪里?是什么在激勵他?

    喬布斯: 我小時候讀過《科學美國人》 雜志的一篇文章,雜志比較了地球上不同物種的移動效率,比如熊、猩猩、浣熊、鳥類、魚類等,計算它們每移動一公里消耗的熱量,還有人類。最后禿鷲贏了,它的移動效率最高,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排在倒數第幾位。但是雜志特地測量了人類騎自行車的效率, 結果把禿鷲遠遠甩在了身后, 在排名上遙遙領先。 這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類擅長發明工具,工具賦予我們奇妙的能力。蘋果以前有一條廣告: 計算機是思想的自行車。 我堅信如果將來回顧人類歷史, 計算機將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 在硅谷參與這項發明。 這就好比畫幾何向量,開始時失之毫厘,結果會謬以千里,我們剛剛起步,只要找對方向,以后就會非常順利,我們已經嘗試了幾次,結果讓人非常滿意。

    Bob:你怎么知道哪個方向是正確的?

    喬布斯: 最終得由你的品味來決定。 你要熟悉人類在各種領域的優秀成果, 嘗試把它們運用到你的工作里。畢加索說過:拙工抄,巧匠盜。我從來不覺得借鑒別人的創意可恥。

    Macintosh 團隊里有音樂家,有詩人、藝術家、動物學家、歷史學家,這些人也懂計算機,所以 Macintosh 才這么出色。如果沒有計算機,他們也會在其他領域造創奇跡。大家各自貢獻自己的專業知識, Macintosh 因此吸收了各個領域的優秀成果,否則的話,它很可能是一款非常狹隘的產品。

    Bob:最后我問一個規定問題:你是嬉皮士,還是書呆子?

    喬布斯: 如果必須二選一的話,我肯定是嬉皮士,我所有的同事都屬于嬉皮士。

    Bob:真的嗎?

    喬布斯: 是的。

    Bob:為什么?你有意招聘嬉皮士嗎?他們吸引你?

    喬布斯: 你覺得什么是嬉皮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對我來說, 60~70年代的嬉皮士運動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些活動就是在我家后院舉行的,嬉皮士運動啟發了我。有些東西是超越日常忙碌瑣碎的生活的。生活不僅僅是工作、家庭、財產、職業,它更豐富,就像硬幣還有另一面。 雖然大家嘴上不說, 但在生活的間隙, 尤其是在不如意的時候,我們都能感受到某種沖動, 許多人想找回生活的意義。 有人去流浪, 有人在印度神秘儀式里尋找答案。

    嬉皮士運動大概就是這樣, 他們想尋找生活的真相, 生活不應該是父母過的那樣。 當然,后來運動變得太極端了, 但是他們的出發點是可貴的。 正是因為這種精神, 有人寧愿當詩人也不愿做銀行家。

    我很欣賞這種精神, 我想把這種精神溶入產品里, 只要用戶使用產品, 就能感受到這種精神。Macintosh 的用戶真心喜歡我們的產品, 在此之前, 你很少聽人說真心喜歡商業產品,但你可以從 Macintosh 感受到某種奇妙的東西,我覺得優秀的同事都不是為了計算機而工作,而是因為計算機是傳達某種情感的最佳媒介。他們渴望分享,你理解嗎?

    Bob:當然。

    喬布斯: 如果沒有計算機, 我們可能會從事其他行業, 是計算機讓我們這些從小接觸它的人走到了一起,計算機就是我傳達情感的媒介。

    結語:

    采訪結束一年后 (1996 年 ),Steve 將 NeXT出售給蘋果。在蘋果即將破產之際,喬布斯重新掌管了公司, 隨后展開了美國商業史上絕無僅有的拯救行動, 隨著 iMac、iPod、iTunes 、iPhone、 iPad 等創新產品的推出,喬布斯將一家瀕臨破產的企業改造成全美最有價值的公司。正如他在采訪中所言,他追求極致,分享給同類,這樣人類才能共同進步。


    精華回顧:

    1、我們做出了這個稱為 "藍盒子 "的免費打電話裝置 ??你也許會問這樣做有意思嗎?它的意義在于雖然我們年紀還小,但已經意識到我們有能力做出控制龐大系統的工具,這就是我們得到的啟發。我們兩個人盡管懂得不多,但我們制造的小玩意可以控制龐然大物,這是不可思議的經歷,沒有 "藍盒子 "就不會有蘋果電腦。

    2、在生意場多年,我發現一個現象。我做事前總問為什么,可得到答案永遠是 "我們向來這樣做 ",沒人反思為什么這么做。生意場上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定,我稱為陳規陋習,因為以前這樣做,所以就一直這樣做下去。所以只要你多提問多思考,腳踏實地工作,你很快就能的學會經商,這不是什么難事。

    3、所有美國人都應該學習編程,學習一門編程語言,學習編程教你如何思考,就像學法律一樣。學法律的人未必都成為律師,但法律教你一種思考方式。同樣,編程教你另一種思考方式,所以我把計算機科學看成基礎教育,是每個人都應該花一年時間學習的課程。

    4、營銷部門的人很容易升職從而掌管公司, 即便產品經理能做出更棒的產品, 那又怎么樣?這些已經壟斷市場的公司很難再提高業績,要想提高業績還得依靠營銷部門,于是他們逐漸控制公司,而產品部門的人被邊緣化,公司就喪失了打造優秀的產品熱情和能力。

    5、優秀的創意與產品之間隔著巨大的鴻溝,實現創意的過程中,想法會變化甚至變得面目全非,因為??總有些問題是電子設備解決不了的, 是塑料、玻璃材料無法實現的,或者是工廠和機器人做不到的。設計一款產品,你得把五千多個問題裝進腦子里,必須仔細梳理,嘗試各種組合,才能獲得想要的結果。

    6、我以前在蘋果就發現一種現象,很難表達出來,更像是一種感覺:生活中多數東西,最好與普通之間的差距不超過兩倍。好比說紐約的出租車司機,最棒的司機與普通司機之間的差距大概是 30%。但是在軟件行業,還有硬件行業,這種差距有可能超過 15倍,甚至 100倍。

    7、與優秀自信的人合作, 不用太在乎他們的自尊。大家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 ??如果他們的工作不合格,你要做的無非是提醒他們,清晰明了地提醒他們恢復工作狀態,同時不能讓對方懷疑你的權威性。要用無可置疑的方式告訴他們工作不合格,這很不容易,所以我總是采取最直截了當的方式。有些同事覺得這種方式很好,但有些人接受不了。

    8、我是那種只想成功,不在乎是非的人,所以無論我原來的想法多么頑固,只要反駁的人拿出可信的事實,五分鐘內我就會改變觀點。我就是這樣,不怕犯錯。我經常承認錯誤,沒什么大不了的,我只在乎結果。

    9、讓我難過的并非微軟的成功,我一點不嫉妒他們,他們的成功基本上是靠勤奮工作換來的。我難過的是他們做的是三流產品,他們的產品沒有靈魂和魅力,太平庸,更讓人難過的是用戶居然毫無察覺。但人活著是要追求極致,并分享給同類的,這樣人類才能共同進步,學會欣賞更美的東西。

    10、我堅信如果將來回顧人類歷史,計算機將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在硅谷參與這項發明。最終方向得由你的品味來決定。你要熟悉人類在各種領域的優秀成果,嘗試把它們運用到你的工作里。畢加索說過:拙工抄,巧匠盜。我從來不覺得借鑒別人的創意可恥。如果沒有計算機,

    11、讓我難過的并非微軟的成功, 我一點不嫉妒他們, 他們的成功基本上是靠勤奮工作換來的。我難過的是他們做的是三流產品,他們的產品沒有靈魂和魅力,太平庸,更讓人難過的是用戶居然毫無察覺。但人活著是要追求極致,并分享給同類的,這樣人類才能共同進步,學會欣賞更美的東西。 微軟不過是另一個 麥當勞 ,這才是我難過的原因, 不是因為微軟贏了,而是因為微軟的產品缺少創意。

    12、Macintosh 團隊的人們也會在其他領域造創奇跡。 我覺得優秀的同事都不是為了計算機而工作, 而是因為計算機是傳達某種情感的最佳媒介。

    致敬!擁有非凡魅力和獨特視野的領先科學家!


    能看完這么長的文章!相信你也能受到這位偉人的一些啟發!

    還有完整的視頻,感興趣也可以關注查看!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