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跟著站內大佬折騰過好多簡單的NAS方案,蒲公英路由器+移動硬盤,我家云魔改,玩客云閹割,星際蝸牛魔改,嘗試過這些之后,都因為不穩定而告終,特別是我家云魔改,不止掉盤,還傷盤,我的一塊2TB的硬盤,就是讓我家云毀掉的。
后來就想著轉入正規軍,看了看些新的NAS動輒過千,于是就想從海鮮市場來搞一臺,轉了幾天,發現了聯想T2,這款NAS網上測評不是很多,但是海鮮市場上全新款拆的貨卻不少,而且價格都是腰斬,有點意思,刷了幾天,最終鎖定了一位僅拆封未使用的機子,估計是媒體測評機,友好地交流了一番之后,480成交,無盤,賣家說這款NAS玩法不多,功能稍簡單一些,適合小白用戶使用。說實話,對普通人來說,一個NAS還想怎么玩,就存存照片視頻,下載個電影,然后可以遠程訪問就行了。
有了NAS之后就考慮硬盤了,數據這東西比硬件值錢,加之前段時間硬盤幣事件,不太敢考慮二手硬盤,萬一是礦渣就廢了。因為聯想的NAS是雙盤位的,最初考慮直接上兩塊12TB,后來一看西部數據紅盤12TB的價格,我覺得一塊12TB也夠用,等過段時間硬盤價格再降一點,再加一塊也來得及。
為啥要買西數數據紅盤呢?因為我之前放在星際蝸牛上的是兩塊8TB的西部數據紅盤,后來有一次倒設備時,硬盤掉地上掛了,最初我是想能不能售后修好,結果,從官方一申請,發現3年內免費換新,喜得兩塊全新8TB硬盤,剛好趕上硬盤幣熱潮,高價出掉了。所以,這次給NAS用,就沒猶豫,直接再上了西數數據紅盤。
賣家誠不欺我,聯想T2真的充全新,外觀沒有明顯的使用痕跡,除了沒有說明書了,其它配件都齊全,好在這玩意用起來簡單,上手就來。
這是聯想T2的正面,前面的面板是可以打開的,磁吸設計,從上面一拉就開。下面有兩枚硬盤指示燈和一枚電源開關/狀態指示杰復合按鍵。
背面是散熱出風口,下面是電源接口、網絡接口、USB3.0接口,Type-C接口和重置按鍵。
底部是入口風,仔細看可以發現,入風口處有一層孔徑偏大的防塵網,再往下是產品的銘牌,上面有綁定NAS的二維碼,我收到時發現產品沒有解綁,心里咯噔一下,完了,難道要賣家要加錢,馬上聯系賣家,好在賣家很痛快,表示當時自己測試完就裝起來了,忘記解綁了,虛驚一場。
接著就是要裝入硬盤了,前面板往外一拉就打開了。
里面主板比較小,只有兩條SATA接口,暫時沒有發現可以使用固態加速的接口,不過,普通用戶可能也用不到固態加速吧。
硬盤支架可以裝3.5英寸的硬盤,也能裝2.5英寸的,其中3.5英寸的可以免螺絲安裝,而2.5英寸需要用螺絲固定。
西部數據紅盤是專為NAS打造的,這塊采用了垂直式設計,壽命長,性能強,工作負載率能達到180TB/年,MTBF能達到100萬小時,企業級用戶也達不到這種性能的極限,更不用說我們普通用戶了。
固定好硬盤,直接卡進NAS里就可以了,然后通電,開機,綁定,一氣呵成,數據守護者T2有手機客戶端、電腦客戶端、智能電視客戶端,家用場景下基本各終端算是都打通了。
比如手機上拍的視頻、照片,電腦上下載的電影,都可以在手機、電腦、平板、電視上進行管理觀看。
這是手機APP端的頁面,所有對NAS的個性化操作,都可以在手機端完成,手機打開APP之后,就會與NAS建立專門的通信渠道,通過手機可以遠程管理NAS,上傳、下載都能操作,遠程操作時的速度還是比較流暢的,當然了,文件上傳下載則與網速有直接關系。
NAS的好處就是可以拓展手機的存儲空間,在APP上設置好要備份的文件夾,當你連接到無線上時,APP就會自動備份你拍的照片或錄的視頻,當然了,要是你流量夠用的話,也可以打開使用手機流量備份功能,這樣就能隨時備份照片了。再就是,日常我們使用手機時,微信文件最占用手機空間了,有了NAS之后,可以及時地把微信的文件也備份出來,不占空間,也用擔心文件過期。
NAS會把你所有上傳的照片、視頻都檢測分析一遍,然后生成智能相冊,它可以根據人物地點分,還會根據照片的風格進行分類,這樣就比較方便后期對照片和視頻的管理,檢索起來也方便。
除了可以對文檔進行操作管理之外,通APP還可以對NAS及硬盤的健康狀態進行查看,這里提醒大家,NAS里的硬盤一定要選專業的NAS盤,普通盤吃不消的,西部數據紅盤還是比較放心的。
這是PC端的頁面截圖,上手比較簡單,左側是菜單欄,右側是內容區域,上面是文件操作功能。在PC上可以上傳、下載文檔、文件夾,操作時不支持直接拖拽,而是需要從上傳文件或上傳文件夾的入口操作。
在往NAS里導入資料時,不僅可以直接從電腦客戶端、手機APP上傳,也可以通過NAS上的USB接口,外接移動硬盤來上傳。
甚至,也還可以通過Samba功能來上傳下載,Samba的方式就支持拖拽操作了,同時,還可以使用Samba映射出一個網絡硬盤的盤符到電腦上,這樣就能像使用本地存儲一樣來使用網絡存儲了。我嘗試了一下Samba上傳下載的速度,上傳時可以達到37MB/秒,下載時可以達到55MB/秒,哎,速度不快呀,不應該呀,后來我想了下,原來家電的路由器不是千兆的,看來還得換個千兆路由器才能發揮出NAS的實力來。
還有一點我比較喜歡,通過NAS可以直接啟用迅雷下載、百度網盤等功能,下載資源時還是非常方便的,遇到喜歡的資源,直接添加到NAS里,晚上回家就可以本地觀看了,觀看時,可以使用NAS的DLNA功能,也可以使用客戶端來播放,這就很方便了。
這次升級,讓我走出了礦渣的世界,步入正規NAS的行列了,這款NAS對普通用戶來說完全夠用了,而且搭配的12TB的西部數據紅盤,應該也可以支撐一段時間,將來硬盤價格降下來之后,再添加一塊12TB的,用來組RAID1,這樣就能給數據上個雙重保險了。
硬盤我覺得除了貴,沒有任何缺點,運行時聲音小,發熱量小,關鍵是還有3年換新;美帝良心這款NAS,除了好看點,亮點還真不多,也就是能用的級別,功能上比不了群暉或威聯通,不過,放在桌面上用的話,這款比另兩個品牌的都好看,像我經常需要用移動硬盤來備份數據,放桌面比放到到桌子下面更方便。
今天除了的Windows 還有哪些冷門操作系統?
對于新一代人來說,可能有些人只認識安卓和蘋果系統,說Windows都不知道是電腦系統,當然了這可能是少數,但是除了主流的系統,你還認識什么系統么?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幾個,比較偏專業性的系統。
一、DOS系統
說起這個系統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每個電腦都離不開它,因為我們刷系統的時候需要用到這個系統,這個也算是比較原始的電腦系統了。
磁盤操作系統是個人計算機上的一類操作系統。從1981年直到1995年的15年間,DOS在IBM PC 兼容機市場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若是把部份以DOS為基礎的Microsoft Windows版本,如Windows 95、98和Windows Me等都算進去的話,那么其商業壽命至少可以算到2000年.家族包括MS-DOS、PC-DOS、DR-DOS、PTS-DOS、ROM-DOS、JM-OS等,其中以MS-DOS最為著名。雖然這些系統常被簡稱為"DOS",但幾乎沒有系統單純以"DOS"命名(只有一個毫無關連的1960年代IBM大型主機操作系統以此命名)。此外,有幾個和DOS無關、在非x86的微計算機系統上運行的磁盤操作系統在名稱中也有 "DOS" 字眼,而且在專門討論該機器的場合中也會簡稱為"DOS"(例如:AmigaDOS、AMSDOS、ANDOS、AppleDOS、Atari DOS、Commodore DOS、CSI-DOS、ProDOS、TRS-DOS等),但這些系統和DOS可執行文件以及MS-DOS API并不兼容。
二、Unix系統
這個系統可能說真的了解的可能真的不多,除了一些很專業的人士,當然如果說蘋果系統就是在這個系統基礎上開發的,你又有什么感想呢?
NIX操作系統(尤尼斯),是一個強大的多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支持多種處理器架構,按照操作系統的分類,屬于分時操作系統,最早由KenThompson、Dennis Ritchie和Douglas McIlroy于1969年在AT&T的貝爾實驗室開發。目前它的商標權由國際開放標準組織所擁有,只有符合單一UNIX規范的UNIX系統才能使用UNIX這個名稱,否則只能稱為類UNIX(UNIX-like)
Unix在開發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的獎勵制度和管理,從一開始在AT&T公司出現時,其是一種近似于好奇或興趣的東西。然而,20世紀70年代,AT&T公司開始注意到Unix所帶來的商業價值。公司的律師開始尋找一些手段來保護Unix,并讓其成為一種商業機密。從1979年Unix的版本V7開始,Unix的許可證開始禁止大學使用Unix的源碼,包括在授課中學習。到了1980年,有兩個最主要的Unix的版本線,一個是Berkeley的BSD UNIX,另一個是AT&T的Unix,在這個時候,很顯然,競爭最終引發了Unix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好的是,軟件開發人員還是能夠得到Unix的源碼并對其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興致進行裁剪。而不好的是,Unix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地開發不停地出現各種各樣的變種。1982年,Joy創建了Sun Microsystems公司并提供了工作站–Sun-1,運行SunOS(Solaris以之后的十年出現)。而AT&T則在隨后的幾年中發布了Unix System V的第一版,一個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操作系統,最終造就了IBM的AIX和HP的HP-UX。
三、Linux系統
說起這個系統,可能搞服務器維護那些人會懂得,但是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很陌生的。
Linux是一套免費使用和自由傳播的類Unix操作系統,是一個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戶、多任務、支持多線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統。它能運行主要的UNIX工具軟件、應用程序和網絡協議。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Linux繼承了Unix以網絡為核心的設計思想,是一個性能穩定的多用戶網絡操作系統。Linux操作系統誕生于1991 年10 月5 日(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時間)。Linux存在著許多不同的Linux版本,但它們都使用了Linux內核。Linux可安裝在各種計算機硬件設備中,比如手機、平板電腦、路由器、視頻游戲控制臺、臺式計算機、大型機和超級計算機。嚴格來講,Linux這個詞本身只表示Linux內核,但實際上人們已經習慣了用Linux來形容整個基于Linux內核,并且使用GNU 工程各種工具和數據庫的操作系統。
因為開放所以這個系統分支超級多,當然這些分支就不說了,我就提一點,安卓就是基于Linux系統開發的。
接下來說一下非常冷門的系統!!怕冷的別看
四、Netware系統
聽名字大家可能都不知道這個是啥系統,當時如果你是網吧系統搭建,你一定會熟悉。
Netware是NOVELL公司推出的網絡操作系統。Netware最重要的特征是基于基本模塊設計思想的開放式系統結構。Netware是一個開放的網絡服務器平臺,可以方便地對其進行擴充。Netware系統對不同的工作平臺(如DOS、OS/2、Macintosh等),不同的網絡協議環境如TCP/IP以及各種工作站操作系統提供了一致的服務。該系統 內可以增加自選的擴充服務(如替補備份、數據庫、電子郵件以及記賬等),這些服務可以取自Netware本身,也可取自第三方開發者。
目前常用的版本有3.11、3.12和4.10 、V4.11,V5.0等中英文版本,而主流的是NETWARE 5版本,支持所有的重要臺式操作系統(DOS,Windows,OS/2,Unix和Macintosh)以及IBM SAA環境,為需要在多廠商產品環境下進行復雜的網絡計算的企事業單位提供了高性能的綜合平臺。NetWare是具有多任務、多用戶的網絡操作系統,它的較高版本提供系統容錯能力(SFT)。使用開放協議技術(OPT),各種協議的結合使不同類型的工作站可與公共服務器通信。這種技術滿足了廣大用戶在不同種類網絡間實現互相通信的需要,實現了各種不同網絡的無縫通信,即把各種網絡協議緊密地連接起來,可以方便地與各種小型機、中大型機連接通信。NetWare可以不用專用服務器,任何一種PC機均可作為服務器。NetWare服務器對無盤站和游戲的支持較好,常用于教學網和游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