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用戶可能習慣在計算機上使用鼠標進行操作,只有在必要時才會用鍵盤快捷鍵。但坦白地說,使用鍵盤快捷鍵可以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因為其中一些快捷鍵能以更快的方式來完成可能需要滑動鼠標“忙上半天”的事情。
即使你是Windows入門用戶,對于“Ctrl+C”“Ctrl+V”“Ctrl+Z”這樣最基礎的快捷鍵應該也不會陌生。然而,Windows中有近百種鍵盤快捷鍵,估計沒有人有時間把它們全部學會,因此,這次我們整理 10個最常用、最好記的快捷鍵,絕對必學!
對齊窗口是Windows 11中很棒的一項功能,雖然使用鼠標肯定也可以操作,而且你還可以更輕松地調整應用程序窗口的大小,但使用鍵盤是快速調整、對齊并將應用程序窗口放到你想要的位置的最快捷方法。
按下Windows鍵+左/右方向鍵可以將應用窗口放置在屏幕的任一側;Windows鍵+向上鍵則可讓應用程序占據全屏幕。你甚至可以通過Windows鍵的同時,按下一個方向鍵然后再按另一個方向鍵來將窗口縮小到屏幕1/4大小。你也可以使用Windows +向下鍵來使應用窗口最小化。
任務管理器是Windows必備的工具,雖然現在遇到Windows死機的概率小多了,但誰還沒遇到過必須強制終止應用程序的時候?只需要按下鍵盤上的 Ctrl + Shift + Esc 即可立刻開啟任務管理器,比過去大家熟知的 Ctrl + Alt + Delete更快。
截屏工具是Windows 10和11內置的一套非常實用的工具。在截屏工具中,你可以選擇截取局部、全屏幕或特定窗口的截圖,在Windows 11上,微軟為它加入更多功能,包括屏幕錄像。
你可能從來沒有特意去打開它,但Windows + Shift + S快捷鍵使啟動截屏工具變得更加容易,這樣你就可以快速地截取你正在查看的任何屏幕圖片或影片。
這乍看之下與前一個快捷鍵功能類似,但有一些非常關鍵的區別。這個快捷鍵在Windows里存在了很長時間,因此即便你還在用Windows 7、8系統,同樣可以使用這個組合鍵。當你按下Windows + Print Screen鍵時,會看到屏幕快速地閃一下,讓你知道屏幕截圖已經拍攝并儲存在你的圖片庫中,這個快捷鍵截取的是全屏幕畫面,當你需要一連串非常快速截圖時就派上用場了。
你可能已經知道可以按Ctrl + T在瀏覽器中開啟新標簽頁,而且你可能也知道可以使用Ctrl + W來關閉頁面。那如果想要打開剛剛不小心關閉的頁面呢?你甚至可以重復按下Ctrl + Shift + T來重新打開你關閉的所有頁面。這個快捷鍵讓我節約了不少時間。而且,它并不是Windows計算機獨有的功能,因此無論你用哪一個系統的計算機,在使用瀏覽器時都可以用這個快捷鍵。
我們都知道Ctrl + Z,用于撤銷對文件所做的更改。但有時你可能多按了幾次Ctrl + Z,因此不小心重復了撤銷的操作,這時候Ctrl + Y便派上用場了,它允許你在大多數 Windows應用程序中重做之前撤銷的操作。如果你經常瘋狂地敲鍵盤碼字,這能為你節省大量時間;但是,在某些應用程序如Photoshop里,是用Ctrl + Alt + Z 取代此快捷鍵。
多屏幕雖然工作時很方便,但有時候你可能會對屏幕有些特別的需求,比如希望筆記本與外接屏幕不要顯示同樣畫面,想要擴展顯示等,其實切換起來沒有那么麻煩。
Windows + P快捷鍵是使用多屏幕時變更顯示模式的最簡單方法。按下快捷鍵呼叫出投影面板時,你可以選擇是否僅使用主屏幕或輔助屏幕,在兩個屏幕上同步影像,或將其中一個屏幕用作另一個屏幕的擴展等等。當然,如果你需要設置更詳細的參數,你需要在設置-〉顯示里進行操作。
盡管表情符號在智能手機上很常見,但幾乎沒多少人會專門在計算機上使用它。這點可以理解,因為很多人不知道有一種方法可以在Windows上用鍵盤快捷鍵使用你喜歡的表情符號和動態表情。
沒錯,就是按“Windows + .”。在鍵盤上你就可以快速啟動Windows內置的表情符號面板,為你發出的信息增添一點個人風格,而且你還可以添加自定義表情,你最常用的表情符號還會顯示在頂部。
把自己最常用的應用程序固定在底部任務欄上,是快速啟動它們的好方法,如果你跟我一樣不喜歡把快捷方式放在桌面上,這是最好的選擇,而且每次都挪動鼠標去點擊也有點慢。
你可以按下Windows + 數字鍵1至9,啟動任務欄上的任何應用程序。數字代表該應用程序在任務欄上由左至右的位置順序,可用于啟動應用程序或切換已開啟的應用程序。
最后,讓我們用Windows中的最佳快捷鍵來為今天的主題做個結尾。剪貼板歷史記錄可讓Windows 記憶你先前已經復制的項目,并且通過Windows + V 可以存取在目前對話期間復制的所有內容。
不僅如此,你還可以將特定內容固定起來以便保存后續繼續粘貼到別處,如果你經常復制相同的文字,相比于過去每次用到就要復制粘貼一次,此快捷方式可為你節省大量時間。
說起駕駛,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習慣。有的人熱衷于嘗試各種車載模式,比如ECO省油模式或者S運動模式,似乎覺得這樣更有情調。但你可曾想過,把車開成"精神PathPathc病態"或"暴力PathPathc病態",難道不是把可憐的愛車當成了家畜在使喚?
ECO模式聽起來很美好,它的全稱是經濟模式,主旨是通過提前換擋來降低發動機轉速,從而達到節省燃油的目的。可是,雖然能省下一筆油錢,但動力響應會變得極為遲鈍,加上油門反應也會顯著延遲,你只要輕踩一腳油門,愛車便會以超級慵懶的狀態吭哧吭哧地向前蹭行,完全提不起勁來,就跟一頭老牛似的。
另一方面,長期使用ECO模式也并非一無是處。由于發動機長期處于低轉高負荷狀態,積碳難免會在氣缸內大量殘留,到最后不得不多花一筆清理費用,那么省下的油錢不就要打了水漂?所以ECO模式的使用必須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比如城市代步時選擇此模式以節省能源;而出了遠門,不妨切換回正常模式,以免積碳過多。
相比之下,S運動模式就截然不同了。它的本質是延遲換擋時機,故而發動機能夠長期保持在高轉速狀態,從而為駕駛者提供迅猛有力的動力輸出。一旦你感到油門下陷,愛車馬上就會像頭兇猛的野獸般狂吼著沖鋒陷陣,帶給你前所未有的操控體驗。
然而,這種暴力模式付出的 PathPathc是,油耗和發動機磨損將同步飆升。譬如在同等行駛距離下,如果正常模式下發動機需轉1萬圈,運動模式就得轉1.3萬圈,這無疑加大了能源消耗和部件磨損。況且日常駕駛并不需要如此大的動力儲備,除非遇到緊急情況需要短暫爆發力時,比如臨時超車,否則根本就用不上S擋。
所以無論是ECO省油模式還是S運動模式,都不宜長期使用。與其把愛車當做牲畜般予取予求,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培養正確的駕駛習慣。事實上,很多資深老司機憑借熟練的操作,便可在普通模式下既保持經濟的油耗,又能獲得適中的動力表現。
畢竟,我們與愛車之間是相互寶愛的"人車情緣"。把它當成家畜使喚固然可以一時獲得方便,但難免會傷了它的心。我們更應該用理性且體貼入微的方式,充分體現出人與車的和諧共處之道,增進彼此間的感情。只有如此,方能駕車
上路也成為一種樂趣,而不只是在機械式地奔波。
還記得很多年前,我剛拿到駕照那會兒,也曾和不少人一樣對ECO省油模式和S運動模式情有獨鐘。開ECO模式時,雖然油門反應慢了些,但似乎能讓我的脾氣也跟著冷靜下來,心境變得從容淡定;至于S擋,那股野性的暴力美學更是令人向往,一逮著機會就肆意扭捏油門,任憑引擎咆哮。
可是久而久之,我發現自己似乎越來越飄浮于駕駛本身之外。比如開ECO太慵懶,反而讓我產生一種漫無目的的迷失感;開S擋則令人無法靜心,處處緊繃神經,時常在路上橫沖直撞。于是,我開始思考這樣開車的意義何在?難道駕車只是為了單純獲取刺激或省錢而已嗎?
好在有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開上了一輛樸實無華的家用車,開懷暢快地在城市道路上穿行。這種車沒有ECO、S等特殊模式,動力輸出恰到好處,油耗控制也相當不錯。而最重要的,是它賦予了我一種全新的體驗:純粹的駕駛樂趣。
原來駕車并不需要一味追求極端,只需遵循基本的路權法則,保持恰當的車距、控制好車速,在交通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節奏和韻律,心無旁騖地融入到這個動態畫卷之中。一個小小的轉向,一個上下的擋位,都能使人體會到無與倫比的滿足感。更何況,安全高效的行車方式同樣可以給乘車者一種穩重而沉靜的歸屬感,讓車內空間變得恬然祥和。
這才是駕車的真諦啊!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一個人對待駕車的態度和方式,往往也能折射出其內在的生活哲學。因此,我們更應當將正確理性的用車習慣視為一種良好品德的內在體現,而非將車輛作為發泄或索求的工具,把它當做家畜般予取予求。
比如每到換季時節,謹慎熱車絕不可操之過急;跟車行駛也要控制好車距,為后車預留充足的緩沖空間;遇到危險情況更要根據場地環境臨機應變,切勿一味依賴ECO、S等特殊模式。總之,學會在任何環境下都做到從容應對,這才是一個合格駕駛員應有的基本素養。
當然,即使再老到,偶爾也會迷失在速度與激情的誘惑中,那就讓自己小小的放縱一下吧。只是放縱歸放縱,理性自控的基本職責決不能丟。我們與汽車之間并非簇主人與牲畜的關系,而是相互尊重、相互珍視的伙伴。唯有用平和、體貼、高雅的方式與之對話,方能保持兩者間美好的緣份,繼續精誠相伴、攜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