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誕生至今,PC 就是人類最重要的生產力工具之一。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生產工作的場景、效率等方面需求在不斷發生變化,這就意味著作為生產工具的 PC 也需要不斷進化,以適應新時代新需求。
而真正的“進化”,必須是從最底層芯片驅動,從而帶動上層 PC 產品形態、功能變革的根本性跳躍。因此,打造這樣具備變革能力的芯片,可以說是最具決定性的一步。
而在今年的 2023 驍龍峰會上,高通推出的全新驍龍 X Elite 計算平臺,就是這樣一款具備變革之力的芯片。這是高通專為 PC 產品設計的新一代全能殺器,憑借強勁的性能、功耗比以及出色的 AI、連接等技術在今年的驍龍峰會上大放異彩,也獲得了行業和廣大科技愛好者們的肯定。
驍龍 X Elite 計算平臺是高通迄今為止面向 PC 打造的最強計算處理器,而它的價值,遠不止于“最強”之名,更在于它能夠為 PC 產品和整個行業帶來的影響。
在具體分析驍龍 X Elite PC 平臺如何改變 PC 之前,我們需要先清楚 PC 為何需要改變。
我們知道,PC 行業經過數十年發展到現在,從產品形態角度說,基本可以分為游戲本和輕薄本兩大主流品類。游戲本為滿足大型游戲、電競等超高性能所需,輕薄本為滿足移動辦公、日常工作娛樂所需。
那么,這就是 PC 發展的終點了嗎? 顯然不足,至少從現階段來看,無論游戲本還是輕薄本,在日常使用時都還存在很多痛點。
以輕薄本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性能孱弱,若你是文職人員,出差辦公只是處理處理文檔還好,如果你是專業技術人員,工作時需要運行一些大型軟件,或者創作者要進行超高清視頻、3D 內容的渲染,輕薄本應對起來就會很吃力,影響工作。
而如果你移動辦公時都帶著性能更強的游戲本,那動輒 2kg 以上的重量肯定會讓你的肩膀不負重擔,關鍵也非常不方便。
同時在出差路上,往往無法連接網線或 Wi-Fi,這時候需要上網查資料,只能用手機發射熱點,非常麻煩。傳統 PC 在連接性能方面的普遍羸弱也是我們使用 PC 時的一大痛點。
還有就是,PC 雖然還是現階段我們最核心的辦公生產力工具,但這個工具除了每年有限的性能增長,真正能為我們生產效率帶來的提升,其實也并不是很可觀。
很多機械的、繁復的工作還是需要我們在電腦上一點一點地去完成,表格要一塊一塊地填、字要一個一個地碼,多年以來都是如此,屬實談不上高效。
換句話說,傳統 PC 產品在智能化方面的不足也是很大的痛點,很難借助人工智能來取代日常繁鎖重復的工作流,自然也就不能真正讓人們減負。
此外,傳統 PC 基于 x86 架構的芯片驅動,通過微碼來實現指令集中的復雜指令,天然需要消耗更多電量,因此傳統 PC 通常很難做到真正的長續航,移動辦公不能隨時充電,在稍高一點的使用強度下很難堅持一天,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痛點。
正因如此,現階段的 PC 產品顯然還遠未達到“終點”,還有進一步進化和變革的需要。而進化的方向,我們認為應該是:極致的輕薄、極致的性能和能效、極致的連接能力和極致的智慧化。
剛才我們對未來 PC 的進化趨勢做了分析和預判,不過現實是,想要做到這“四個極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經歷長期的技術積累和演進。而高通就是為這樣的目標而厚積薄發的重要探索者。
早在 2016 年,高通就和微軟合作,讓 ARM 芯片可以運行 Windows10 操作系統。次年,包括惠普、華碩都推出了搭載驍龍 835 的 PC 產品。此后,高通還推出了專為 Windows 10 ARM 筆記本打造的驍龍 850 平臺,為 PC 用戶帶來千兆級 LTE 連接和超長續航。
2018 年,高通在對產業趨勢做出精準預判的基礎上,推出了首款用于 PC 的 7nm 制程計算平臺第一代驍龍 8cx,它的熱設計功耗只有 7W,有著 PC 級別的性能、功能,并支持 4G 始終在線、始終連接,可提供長達數天的續航時間。
此外當時的驍龍 8cx 還帶來了高通 Quick Charge 4 + 隨時隨地的快充體驗,以及 Aqstic / Aptix HD 音頻技術、為當時的 Cortana 和 Alexa 等 AI 語音助手提供支持??梢姼咄ㄒ非笊鲜觥八膫€極致”的目標在當時就已經有所顯露。
2019 年,高通為驍龍 8cx 計算平臺帶來了 5G 連接,實現了全球領先。此后,包括聯想、微軟、三星等主流 PC 廠商都推出了基于驍龍 8cx 5G 計算平臺的 Win10 PC 產品。
2020 年,高通將驍龍 8cx 計算平臺更新到了第二代,帶來了超越當時 10 代 i5 的性能,以及可達多天的電池續航體驗,同時第二代驍龍 8cx 計算平臺還搭載了高通人工智能引擎 AI Engine,為 PC 設備提供 AI 加速體驗,并以極高能效帶來突破性的 AI 性能,用戶可以通過 AI 加速的眼神交流和虛擬頭像等方式享受更出色的視頻會議交互體驗,這也是當時 AI 在 PC 上的代表性用例。
2023 年的第三代驍龍 8cx 計算平臺則是 Windows 平臺首款 5nm 芯片。TDP 來到了 15W,CPU 性能大幅提高 85%,GPU 性能提升 60%,每瓦性能要高出 60%,同時 AI 運算速度超過 29 TOPs。
不僅如此,第三代驍龍 8cx 還搭載了 Spectra ISP 圖像處理單元,能夠為視頻會議提供更好的自動對焦能力,也有著效果更佳的自動白平衡、自動曝光能力。
除了高端的驍龍 8cx 計算平臺,高通還在 2019 年將 PC 計算芯片擴展到驍龍 7c 和驍龍 8c 兩個系列上,分別為入門級 PC 和主流 PC 提供支持,打造始終在線、始終鏈接的 PC 產品。
可見,在這次驍龍 X Elite 之前,高通已經通過驍龍計算平臺的產品和技術探索,為打造真正的下一代移動 PC 而長期努力,并且積極培育市場生態、而這些技術和市場的積累,都將在全新的驍龍 X Elite 計算平臺上得到爆發。
說到驍龍 X Elite 計算平臺,首先是在性能上,它的 CPU 采用 4nm 制程,擁有 3 叢集 12 核心的全大核架構,主頻都是 3.8GHz,其中兩個核心可以超頻到 4.3GHz。同時它還支持 LPDDR5X 內存,內存帶寬最高可達 136GB/s,有 42MB 的總緩存。
驍龍 X Elite 計算平臺的單線程性能比蘋果 12 核的 M2 Max 和英特爾 14 核酷睿 i7-1355U 更強,例如它可以在功耗低 30% 的情況下實現 M2 Max 的峰值性能。
多核方面,驍龍 X Elite 計算平臺峰值性能下比蘋果 M2 處理器快 50%,并且 X Elite 最高可達英特爾酷睿 i7-1355U(10 核)的兩倍性能,而且也遠強于酷睿 i7-1360P(12 核)。
此外,高通還表示驍龍 X Elite 計算平臺還比英特爾 13 代酷睿 i7-13800H(14 核)標壓處理器快 60%(基于 GeekBench 6.1),甚至可以在單線程性能方面擊敗 i9-13980HX,其功耗還比 i9-13980HX 在峰值性能時的功耗低 70%。
GPU 方面,驍龍 X Elite 計算平臺可以實現 4.6TFLOPS 的算力,其性能比 i7-13800H 中的 Intel Iris Xe 快 2 倍,而且僅有其 1/4 的功耗,甚至有望以 AMD Ryzen 9 7940HS 核顯五分之一的功耗實現 80% 的性能提升。
除了 CPU 和 GPU 的性能,驍龍 X Elite 計算平臺另一大看點是其搭載的全新 Hexagon NPU,并由此帶來的強大 AI 能力。
在驍龍 X Elite 計算平臺中,Hexagon NPU 的連接和供電設計得到了優化,其擁有高達 45TOPS 的算力,配合芯片其他模塊的算力,整體 AI 引擎算力可以達到 75TOPS。在如此強大的 AI 算力加持下,驍龍 X Elite 發布時已經可以支持設備以“驚人的速度”運行超過 13B 參數的生成式 AI LLM(大型語言模型)。
而大家最熟悉的開源 AI 圖像生成工具 Stable Diffusion 中,驍龍 X Elite 的速度是競品的 2.7 倍,經過優化后速度甚至可達競品的 20 倍之多。
同時,這次的驍龍 X Elite 計算平臺中也集成了獨立的傳感器中樞,內置兩顆微型 NPU、一個小型 ISP,以及一顆 DSP 和獨立的內存單元。這樣一來,它就可以時刻對 PC 上的攝像頭、麥克風、Wi-Fi 和藍牙燈單元進行控制,從而帶來音頻降噪、視頻人像居中等體驗,不僅大幅降低 CPU 被喚醒的頻次,節省能耗,更能讓 PC 的 AI 感知能力始終待命,始終在線,成為真正的 AI PC。
其他方面,驍龍 X Elite 計算平臺同樣全能,比如它還搭載了 Snapdragon X65 5G 調制解調器,可以實現 10 Gbps 傳輸速度,支持 Wi-Fi 7、低功耗藍牙 5.4,在顯示上,則有 Adreno DPU 加持,支持高達 UHD 120Hz 以及 HDR10,可以讓 PC 實現單臺 4K 120Hz HDR10 顯示器的顯示輸出,或者 2 臺 5K 60Hz 外接顯示器或者 3 臺 4K 60Hz HDR10 外接顯示器的輸出。
最后,驍龍 X Elite 也支持 AV1 編碼、4K HDR 視頻解碼、采用 Snapdragon Sound Tech Suite 的無損音效,在安全方面支持每秒 30 個令牌的設備上生成 AI,帶來“企業級”安全性。
相信大家都知道高通以往在驍龍移動平臺上提出的連接、AI、影像、音頻、游戲、安全六大支柱體驗,而在深入了解驍龍 X Elite 計算平臺后,小編想說,高通這是要將他們在移動平臺上成功的經驗和理念應用在 PC 計算平臺上。
而事實上,這么做也確實是必要且正確的,因為移動化浪潮早已成趨勢,只是因為傳統 PC 發展了數十年,根深蒂固,才在移動化轉型過程中留下不完善的體驗,高通在做的,就是用六大支柱體驗打造真正徹底移動化的 PC。其實,前面IT之家總結的“四個極致”,本質上也就是在為移動化服務。
由此,我們可以想象未來的移動 PC,極其輕薄的同時,也擁有超強性能,哪怕你從事的工作需要類似圖形渲染這樣超高性能負載,出差時也只需帶上一臺輕薄的驍龍本,照樣能夠流暢順利地完成各種任務,而且放在包包里毫無負重感,帶到哪里都可以。
并且,無論你是在地鐵上處理文稿,還是在野外等各種沒有網線或 Wi-Fi 的地方做實地調研,這臺驍龍本也能夠憑借超強的 5G能力保持隨時在線,實時上網查閱資料、上傳調研數據等都輕松搞定。
在工作中,你還可以通過在驍龍本上本地運行的 AI 大模型來幫你解決一些常規化的任務例如撰寫文案、大綱、編寫代碼、查閱資料、高情商溝通等等,這些都可以輕松在驍龍本上實現,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而當你需要用驍龍本和其他終端比如 XR、手機、汽車乃至其他物聯網設備進行快速連接,傳輸數據時,也可以通過 Snapdragon Seamless 技術與不同的終端進行無縫連接和協同,即使他們運行的是不同的操作系統,也可以輕松實現互聯互通,共享外設和數據,就好像他們數以一套整合的系統一樣。
更重要的是,在上面這些高強度的工作下,你的驍龍本讓然可以堅持使用一整天毫無問題,不會再有續航焦慮……
所有這些傳統 PC 難以給到的體驗,都會在下一代移動 PC 上成為現實,而驍龍 X Elite 計算平臺,就是這一切的開始。
與此同時,高通也在產業生態層面和眾多軟硬件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進下一代移動 PC 時代的快速到來。例如在硬件層面,在過去幾代計算平臺的鋪墊下,整個 PC 產業生態中主流的終端和供應鏈提供上都已經適應了相關 PCB 和元器件的生產,正因如此,我們才能看到在驍龍 X Elite 計算平臺發布后不久,就有宏碁、華碩、戴爾、惠普、榮耀、聯想、微軟 Surface、三星、小米等多家廠商宣布將推出搭載驍龍 X Elite 平臺的產品。
而在軟件層面,高通也在積極和微軟合作,將很多人們應用移植到驍龍平臺上,他們還和超過 150 家游戲工作室聯合,打造豐富的游戲娛樂應用,在本次驍龍峰會的現場 Demo 展示中,就已經能看到像《魔獸世界》這樣的大作可以在驍龍本上原生運行。
此外,高通也在圍繞軟件開發者、工具套件、SDK 等多個維度,推進應用生態系統的適配,為合作伙伴提供適用、符合需求的開發平臺。相信隨著高通的努力,以驍龍 X Elite 平臺為核心的整個移動 PC 生態,會逐漸得到刷新。屆時,下一代移動 PC 的時代,就算真正的到來。
移動化、數智化,是科技領域乃至千行百業不變的發展趨勢,在此趨勢下,幾乎每一個行業都離不開的基礎生產力工具 PC,也是時候開啟順應時代的變革了。
如果說前幾代驍龍計算平臺是高通為未來移動 PC 的發展積蓄能量,那么全新的驍龍 X Elite 計算平臺無疑就是他們在移動 PC 新時代賽道上踩下的第一腳油門。
賽道兩邊是時代浪潮的風光流轉,賽道中間則是移動 PC 的高光時刻。相信高通的創新和探索,能夠帶領我們駛向個人生產力大解放的美好未來。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您的關注是作者持續創作的動力來源,致力于優質的原創內容,堅持不懈的將好的內容呈現給大家,為大家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
在新能源車市場火熱的當下,10萬元以下的車型尤其受到消費者的關注和青睞。競爭異常激烈的這一細分市場,聚集了諸多家喻戶曉的品牌和車型,比亞迪海鷗、五菱繽果、哪吒AYA、吉利幾何E等,紛紛展開市場爭奪戰。微型純電動車如五菱MINIEV等更是層出不窮,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然而,在我看來,比亞迪海鷗無疑是最適合家用的新能源車。事實上,近幾個月內,每月都有超過3萬人的選擇足以證明其市場表現。這是否僅僅因為其性價比高呢?我通過實際體驗和與車主的交流后,發現了其受歡迎的更多內在原因。
首先,比亞迪海鷗在安全配置上的全面性可謂是其最大的賣點。這款車在最初面世時,盡管售價略高于五菱繽果,但其7.38萬元到8.98萬元的價格區間仍舊吸引了大批比較者。一番細致比較下來,可以看出,海鷗的高性價比不是空穴來風。它標配了ABS、ESP等一系列安全設備,為日常用車提供了充足的安全保障,這一點對于那些減配以降低成本的同價位車型來說,顯得尤為難能可貴。
進一步看,比亞迪海鷗在科技和舒適性配置上也毫不含糊。倒車影像、后駐車雷達、定速巡航和電子駐車等配置,都為駕駛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尤其是在城市的繁忙交通中,這些功能能大大降低駕駛的復雜度和疲勞度。智能遙控鑰匙、手機藍牙鑰匙、NFC鑰匙等人性化設計,極大地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動力性能方面,比亞迪海鷗雖搭載的是75匹馬力的單電機,并不如燃油車那般強勁,但它的市內行駛表現仍然出色。電動機帶來的線性加速感,使得起步和超車迅捷有力,盡顯電動車的優勢。在平順的城市路況下,它的底盤調校表現良好,給駕駛者帶來了輕松愉快的駕駛體驗。
談及空間使用,海鷗憑借高效的空間設計,即使是后排座椅也提供了令人滿意的膝部和橫向空間,使得家庭出行變得更加輕松舒適。然而,在尾箱容量方面,雖然930升的空間在日常使用中基本足夠,但在需要攜帶較大物件時,它的空間表現仍顯不足。
不過,任何產品都有不足之處,海鷗也不例外。節約成本的考慮影響了某些配置的質量,如單一的雨刮器、較為薄弱的車尾門以及車機語音控制的準確性和響應速度等方面,這些都是它需要改進的地方。
綜上所述,比亞迪海鷗憑借其綜合性能在10萬元以下的純電動車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出色的銷量已經證明了其產品力,對于追求性價比和實用性的消費者來說,海鷗無疑是一個理想選擇。至于它的其他優缺點,相信每位車主都有自己的見解,我也期待在評論區看到大家的不同聲音。
以上內容素材來源于網絡,不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保證內容準確性,請大家理性看待,如有問題請聯系作者刪除,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一個免費的“關注”,歡迎大家對于本文發表您寶貴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