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進入國內已經20來年了,各種車型配備的主機和系統也是都有了好幾代的更新,很多車主想改屏幕、改主機,可是又對寶馬的主機和系統一無所知,希望下面這些基礎知識能給你幫助,雖說是掃盲貼,可是估計很多人都還理不清的。所以,記得收藏和分享哦!
一、寶馬主機發展史
1、第一代寶馬主機被簡稱為:CCC
寶馬CCC主機是從2003年開始再寶馬車上使用的,一直到2008年上半年,該主機功能很簡單,只有導航、空調、視聽設備和通信這四項功能。
2、第二代是CIC主機
從2008年下半年到2013年,這期間生產的寶馬車基本配備的是CIC主機,到了CIC主機,功能就多起來了,比如導航、收音機、CD、電話、地圖等,還能查看車輛信息,還有設置選項。
3、第三代是NBT主機
NBT主機于2012年開始上線,應用于2013年改款后的車型上,一直服役到2016年。相對于CIC主機,NBT主機最大的亮點是有互聯駕駛功能了,另外移動辦公室功能也上線了。
4、第四代就是NBT-EVO主機,我們簡稱EVO主機
EVO主機可以看成是NBT的升級版,在主機處理器、內存芯片和硬盤空間(320G)上都有升級,另外硬盤也采用的是固態硬盤,速度更快。該主機率先應用于2015年上市的7系(G11/G12)上,之后慢慢下放到下面的各系車型。該代主機最突出的變化是界面不再采用列表式排列,而是采用橫排擬物的方式;另外的亮點就是可以實現手機鏈接功能以及手勢控制功能。
5、第五代就是最新的MGU主機
最新的MGU主機率先應用與2018年上市的寶馬X5(G05)上,另外今年上市的全新3系(G20/G28)也采用的是MGU主機。該主機最大的變化就是附帶了個人智能語音助理,未來還將可以實現眨眼操控與聲音控制對車輛部分功能進行操控。
注意:關于小主機
在NBT與EVO這2代主機上,我們經常會聽見哈曼小主機、阿爾派小主機這樣的說法。實際寶馬主機也是別的主機廠代工生產的,國外一般是哈曼卡頓代工的,國內一般采用的是阿爾派的。所以我們一般說的NBT主機,實際可以叫為哈曼大主機,而哈曼小主機就是在大主機上對一些功能進行了簡配,比如沒有導航、藍牙、倒車影像、USB播放視頻等功能,有的功能根本就沒有,或者只能選配了才有。
二、寶馬系統發展史
1、,簡寫ID1
寶馬第一代系統誕生于2001年主機id找不到,應用在當時的旗艦車型7系(E38)的末期產品上。為了配合這套系統,寶馬在中控上加入了一個LCD顯示屏,顯示屏旁邊是控制系統的旋鈕和實體按鍵,如下圖,看著很簡陋是不是,不過卻要控制700多項操作,不看說明書根本找不到北,當時也是大受爭議,好在寶馬堅持了下來,才有了今天這么好用的。
2、,簡寫ID2
2008年秋季,BMW全新7系和BMW新3系推出新一代BMW 系統,也就是第二代系統了。為了方便用戶的操作,把操作系統放到了檔把附近,同時確立了旋鈕+按鍵的操作方式,并大量簡化了功能。
3、,簡寫ID3
2012年,第三代系統上市了,同時也為國內寶馬帶來了互聯駕駛功能。ID3采用了全新的按鈕,支持手寫輸入功能。
4、,簡寫ID4
ID4可以說是大家最熟悉的系統,與之相配的是7鍵+大旋鈕。
5、,簡寫ID5
2015年主機id找不到,隨著全新寶馬7系上市,ID5也跟我們見面了。這一代對寶馬來說是顛覆的,從UI設計到操作方式都做了大量革新。首次采用橫排擬物的界面,看上去高大上。另外,ID5在ID4的基礎上再次對系統進行簡化,同時使觸控和按鍵融會貫通,車主可以更方便的隨心所用。
6、,簡寫ID6
ID6系統相對于ID5,最主要的亮點有2個,一個是增加了功能;二是更加的注重人機交互功能,比如自然語音控制系統,可以讓你更自然的與主機交流。
7、,簡寫ID7
2018年12月,隨著全新寶馬X5(G05)的上市,ID7也跟我見面了,該系統讓寶馬在人機交互方面越走越遠,手勢控制還不夠,BMW智能個人助理也來了,還有更炫酷的眨眼操控和聲音控制都將在未來與我們見面。
三、主機與系統的對應關系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把整個車子比喻為一臺電腦的話,這里的主機就相當于電腦的主機,系統就相當于電腦的操作系統,比如我們熟悉的、等。寶馬各代主機與各代系統的對應關系大致如下:
CCC主機:ID1
CIC主機:ID2、ID3
NBT主機:ID3、ID4
EVO主機:ID4、ID5、ID6
MGU主機:ID7
PS:實際EVO主機相配的系統是從ID5開始,可是中間過度,有些車型,特別是2016年的3、4系高配車型,它們配備的是EVO主機,可是搭配的系統卻是ID4,所以ID4想要升級到ID6是需要改硬件的,ID5升級ID6就不需要了,因為ID6相對于ID5就是個簡單的升級,而對ID4來說是個質的改變。打個比方,ID5是,ID6就是,而ID4是。
覺得有用,點個在看支持下!
作者可是很用心整理的!
也歡迎大家投稿交流,展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