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安全和你用Linux安全是兩碼事,任何安全措施只能做到防呆不防蠢!網上不明來源的腳本一頓sudo,上帝來了都保不住!
linux類nas系統上的動態卷,LVM,軟RAID,看上去很美好!那一天系統掛了,純命令行操作才能挽救數據的時候,看你們還愛不愛linux。
靜態卷和NTFS保證就算系統掛了,掛個PE就能把數據搞出來!windows強大的生態系統,什么軟件沒得用!
2012年我在微型計算機雜志第一次接觸到了nas這種玩意,當然那是有的我買不起成品的nas,只能使用舊電腦安裝Windows來充當nas使用,后來我接觸到到了freenas系統,黑群暉。和現在很多人一樣,全盤raid并把它當備份用認為linux才是真正的nas。直到有一天黑群系統出問題了,陣列全部損壞(其實沒有損壞只是不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恢復了數據,最后頭也不回的用回了windows。
裝x可以,人之常情!但不能為了裝x而犧牲實用性
nas只是網絡附屬存儲,不是一種專門的機器或者一種專門的系統。幾十塊買個帶usb的路由器帶上硬盤也能成為nas。
像windows這種完整的桌面系統,尤其是windows server這種。其實它已經帶有了很多的官方組件可以實現nas的大部分功能。權限管理,快照,自動備份,文件快照等等windows都能提供
使用“基于存儲的枚舉”這個組件,可以實現,訪問權限的分配,限制使用容量,隱藏無權限文件等等功能。
使用卷影復制服務,可以實現快照功能。
使用自帶備份服務可以實現簡單的備份,或者使用第三方備份軟件實現功能更強的備份,比如加密上傳網盤等等
使用windows存儲池實現raid陣列,并且windows存儲池是可以使用vhdx鏡像文件組陣列的,而不用全盤組陣列浪費容量。
對于家庭用戶來說nas不光是存儲,還有一些其他的擴展功能比如,emby,plex,jellyfin等等流媒體服務器windows版本都有。得益于widows喪心病狂的生態,基本上nas所需要的工能,比如下載工具,同步備份軟件,壓縮工具都有!對于需要docker還可以使用wsl2來是實現。
windows獨家大殺器——廉價的gpu-pv顯卡虛擬化
我用nas一向秉承,存儲就是存儲,功能由其他系統。一方面禁止諸如迅雷下載這種流氓軟件,長時間讀寫硬盤浪費硬盤壽命,另外減少在存儲系統中使用不明來歷的軟件造成不必要的風險。功能性的東西都是在另外一個虛擬機實現的,比如專門虛擬一個windows10系統用來安裝emby和迅雷下載服務,給它提供一個有限的讀寫權限。
但這時候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顯卡虛擬化比較難搞,沒有顯卡硬件編解碼emby體驗就會非常的糟糕。好在windows支持將gpu虛擬化后給虛擬機使用的gpu-pv技術。只要顯卡支持wddm技術就可以支持,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要求,無需購買支持硬件虛擬化的顯卡。只不過這個技術能給windows10和以后的系統使用。
安全問題
任何安全措施都只能防呆不防蠢!!!
windows總被人詬病安全問題,這不是windows本身安全性不行,主要是使用者的問題。眾所周知windows是市場占有率最高的桌面操作系統,其中大部分的用戶都不知電腦專家。不明來源的軟件隨便用,管理員權限隨便給。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問題。
反觀Linux主要用于服務器,有專業的維護人員維護所以安全性才高,它根本就不是普通用戶的菜。
記住專業用戶使用linux很安全,不代表你用Linux就很安全!!!!!!!!!!!
大部份普通用戶使用linux的nas時,都是網上抄的教程。來歷不明的腳本直接sudo執行!這是windows上用管理員權限運行來歷不明的軟件是一個樣!這種情況下上帝來了都保不住!
windows是一個商業系統
windows是一個商業系統,雖然白嫖了微軟但是微軟并不嫌棄盜版,對非法激活的windows一樣提供更新和各種安全補丁支持,只要保持更新并開啟防火墻能不瞎下軟件能躲開99.9%的攻擊。
反觀某些基于linux的nas系統,尤其是黑群暉這種社區破解版的東西,安全補丁和更新根本就不存在!
博麗基音
本文所寫的這款平板問題不少,功能也與同類競品相差不大,因此對于性能方面的介紹,比如跑分(娛樂大師25538分)和游戲實測就略過了。
……慢著,你想實測用Z3735F玩什么啊喂
2015年3月,出于學校中除了視頻之外,PPT稿件制作需求也很大,多個大項目同時進行,需要利用上一切空余時間,包括每天花在交通上的一個多小時,來趕進度此外家中的Acer Aspire 4736G筆記本電腦不能夠流暢運行Office2013(同時進行的動畫一多就開始嚴重掉幀,更別說現在的Office2016了),也沒有足夠的預算,于是向目光投向了當時風生水起的國產廉價Windows平板,打算用平板做粗稿,然后用臺式機細調元素位置及動畫時間等。
經過一番搜索、挖評價后,發現此類平板的有做工不良的通病,絕大多數耳機孔有電流聲,因此一咬牙選擇了一臺冷門的平板(不是加預算,讓各位失望了……)
普耐爾(Ployer)MOMO10W 10.1英寸 win8.1 32G 四核 高清平板電腦 前黑后...
當時這款平板有兩個選擇,一個MOMO10W,是1280*800的屏幕,另一個是MOMO10WHD,用的是1920*1200分辨率的屏幕,價格上高了100元。考慮到Atom Z3735F的性能不足,我沒有購買更高清的版本。
新版是彩色塑料背殼,預裝Windows10系統,價格為699元。
……嗯,穿插使用經歷吧,結合平板的各個部位寫。
△ 包裝盒外觀設計得還不錯。
△ 由于返廠過兩次(自己作),上方的盒子已經有所損壞,本來裝有一根山寨做工的OTG線。
△ 正面,整部平板最漂亮的部分,放在桌上有種獨特的感覺。
△ 背面,防滑材質,雖然難看了點,不過防滑效果一流。缺點就是非常!容易!沾灰!
△ 攝像頭特寫,Digital Camera兩個單詞……至少沒有拼錯。
這里需要提到一點,這部平板的攝像頭成像質量差的可以,下面放一張后置攝像頭全自動模式下正常拍攝的樣張吧。
△ 1440*1080 ?/2.8 1/14s
……什么?你問ISO和35mm等效焦距?這部平板只在EXIF信息里記錄了這些東西
暗光下,噪點連成片,形態千變萬化,有如臺風來臨時的雨絲。比如這樣——
△ 可能看不清吧……?
△ 前置攝像頭及LED燈,會在攝像頭啟用時亮綠燈,在充電時亮紅燈。
△ 與前文的后置攝像頭對比,也可以發現前置攝像頭反而成像質量相對更高。
△ 外接鍵盤觸點,有一些平板不帶這個。
△ 機身左側USB Type-A接口,僅支持USB2.0,以及耳機孔。
遺憾的是,或者說,意料之中的是,耳機孔的電流聲不小,所以基本沒使用過。
△ 機身上部電源及音量鍵,有同心圓金屬光澤修飾。
半年前開始出現電源鍵接觸不良的情況,要大力按懷疑不久就要掛
△ 換個角度,一次發現左側揚聲器有掉漆,然后嘗試著用手一摳,又掉了一塊
△ 機身右側的一排接口,從上到下分別是:Micro USB,Mini HDMI,DC-IN,麥克風孔,以及TF存儲卡接口。
△ 很難摳開,感覺隨時會斷。
閃迪(SanDisk)至尊高速移動MicroSDXC UHS-I存儲卡 TF卡 64GB Class10 ...
當時是這個價格,插上之后設置了設置了虛擬硬盤,以及自動掛載的計劃任務。方法附在文末。
△ 屏幕明顯下沉,成本原因,還是可以理解的。
這一部分的圖片,我已經將圖片裁剪,并盡量以100%形式呈現,但是張大媽會壓縮加水印,所以不確定最終效果能否準確呈現
△ 開機顯示的logo
△ 屏幕不是什么高端產品,型號是BP101WX7,不過色彩還算可以,只是最低亮度仍有些偏高,安裝f.lux基本解決,不過損失了對比度。
△ 我修改過系統字體,替換成了GASPFIX版本,字體柔和很多,個人認為可讀性反而提升了。
△ 粗體文本。
△ CPU溫度,待機(包括鎖屏狀態)時穩定在60度上下,運行程序,如Office編輯文檔或Edge瀏覽器瀏覽網頁(比如張大媽)時,會穩定在70度以上,有時會突破80度直逼90度。
鎖屏時有時平板也會發熱,不至于燙手,但還算溫和。
亮屏使用時就不一樣了,平板背部logo的左側區域會燙手,放到腿上燙腿屏幕相對好一些。
第一次返廠,是因為我手賤,想要在平板上體驗Windows10預覽版,在臺式機上安裝一切正常后就開始對平板下手,結果系統是裝上了,就是觸摸掛了,手指按在屏幕上,觸摸點會到處亂跳,毫無規律。接上鼠標使用沒有問題,懷疑是觸摸驅動不兼容所致。
跑到官網,想要下載觸摸驅動,未果,又嘗試著用自己的WinPE啟動盤引導,發現平板不認,于是我開始按照官網的教程制作USB啟動盤,想要安裝原來的Windows8.1系統,然而還是無法啟動
我曾認為是BIOS中設置的啟動順序問題,但接上鍵盤開機,根本無法直接進入BIOS,應該是Windows10的快速啟動機制導致的,只能通過Windows設置→恢復→高級啟動→疑難解答→UEFI固件設置進入。
此時,觸摸基本失效,需要接上鼠標,而進入BIOS后的畫風令人吃驚——
△ 主界面,沒錯圖標就是這樣閃的……
看起來可以觸摸對吧,然而并不能
拔掉鼠標,接上鍵盤,方向鍵選擇,回車確定,先進入Boot Manager——
△ Boot Manager 啟動管理
好像沒有U盤……?哦,我插著鍵盤啊。
翻出USB OTG線,接上鍵盤,并將U盤插到USB Type-A口,重新進入BIOS……
還是……沒有……
于是想了想是不是自己考慮的邏輯錯了,兩個選項都進入一遍吧反正沒有找到幫助文檔,萬一靈了呢!
然而并沒有靈
于是我探索了一下其他選項。
△ Device Management / 設備管理。
△ Secure Boot Options / 安全啟動選項。
△ SCU,其中的Boot選項卡中依然沒有識別到U盤。
△ 離開SCU后重新進入了一次Windows系統。
△ 選擇Boot From File從文件啟動,依然沒有效果。
我還為此購買了一個USB HUB,事實證明HUB也救不了我
奧睿科(ORICO)H33TS-U3 USB3.0 HUB集線器 TF/SD讀卡器 黑色...
走投無路之時,我聯系了京東上的商家客服。客服很爽快,直接給了我地址等信息,叫我附上一張描述問題的A4紙一同寄過去,當然,快遞費是我自己承擔。
大概半個多月后,平板送回來了,安裝的是原配Windows8.1系統,但是系統沒有激活,遂嘗試自己用工具激活,然而百發百中的HEU_KMS居然不起作用了……無奈,只得再次送回,要求激活。
再次送回來之后,我不敢再作死,憋到了Windows10正式版推送。在這次更新前,我備份了所有驅動,希望能夠解決更新后的觸摸點亂跳問題。備份一次不兼容的驅動,再替換進去本應該無法解決問題,但神奇的是替換后一切正常不用再次返廠了,從此觸摸屏與我相安無事。
此外,由于未知原因,升級到1511版本會卡死在41%進度處,強制重啟后回滾,恢復到10240版本。還好,1607版本更新很順利。
現在官網是有了Windows10固件,然而用著1607版本的我是不會再想刷一遍的……
這款平板在一年半的使用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小問題,不過,至少還能點亮。
除了前文所寫到的耳機孔電流聲、攝像頭效果不佳、電源鍵接觸不良、掉漆等之外,還有以下比較明顯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屏幕:
完全看不出灰了啊……不過截到100%的話就是黑底白點,不知所云……
沒錯有時候從桌上拿起平板的時候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手上也有一點感覺還是做工問題
△ 我調整了這張照片的曝光,使亮斑與背景色的亮度對比更接近日常使用中的情況。
具體表現在視線與屏幕垂直時,LED燈亮度一般,但向右傾斜,使視線與屏幕呈大約20度角時,LED燈明顯直射眼睛,目視亮度增大。
△ 這莫名其妙的動感這個過程中USB設備可以正常使用,不會斷開。
啟用了觸摸手勢,然而只支持雙指放大縮小操作,直接在畫布上操作根本沒有效果……所以依然至少需要接個鼠標,或者用虛擬鼠標操作。
這款平板解決了當時制作演示文稿的燃眉之急,利用起了碎片時間。雖然大小問題不斷,但總體來說,899元換來這樣一個輕辦公工具,勉強也能玩玩特效全關的osu!,在當時,是挺值的。現在的話,跑Office2016有時候也會卡,并且由于技術進步,一千元可以買到的產品比這一臺名不見經傳的普耐爾要好不少,所以各位值友還是結合自己的需求考慮比較好。
這個方法,當時是從網絡上找到的,來源找不到了,就用自己臺式機的截圖吧,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謝。
△ Win+X打開磁盤管理,操作→創建VHD。
△ 位置定位到TF卡,并命名。因為這張卡也只會在Windows8及以后的系統上使用,并且VHDX支持故障恢復,所以就是VHDX了。選擇固定大小是因為性能比較好,也不需要在TF卡中以可移動磁盤的形式存儲其他內容。
漫長的寫入過程后,VHDX文件創建完畢。
△ 嗯,只是演示用,所以就小一點吧。
隨后先在在磁盤管理中進行磁盤初始化。
△ 磁盤初始化。
然后分區。
△ 分區,隨后在向導中按照默認設置進行即可。
虛擬硬盤是可以使用了,但是每次重啟都需要手動重新雙擊硬盤掛載,所以接下來進行計劃任務的設置。
首先創建一個cmd文件,用于執行掛載命令,內容如下
@echo off
echo select vdisk file="D:VHD.vhdx" >vhdsel
echo attach vdisk>>vhdsel
echo list disk>>vhdsel
diskpart /s vhdsel
del /f /q vhdsel
exit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行的文件路徑需要手動改成對應路徑。
隨后,Win+X,進入計算機管理,左側選擇任務計劃程序,然后在右側點擊創建基本任務。
△ 創建基本任務
△ 名稱隨意
△ 選擇「計算機啟動時」
△ 啟動程序
△ 選擇先前保存的cmd文件
△ 勾選這個選項
△ 選擇下方「不管用戶是否登錄都要運行」以及「使用最高權限運行」
△ 在「條件」選項卡中,如圖選擇
△ 「設置」選項卡,如圖選擇
點擊確定后,就可以重啟查看效果了,TF卡成為了你的第二塊硬盤。
然而TF卡本身還是被識別為可移動磁盤,彈出硬件的圖標無法消除。
小編注:為了感謝諸位值友的首曬熱情,響應大家的呼聲,該活動分裂出了門檻較低的子活動#本站首曬#!歡迎大家來分享本站還沒曬過的好物,為值友提供更多購物參考!
原創話題征稿:#首曬# 重賞征集令 — 曬出Ta的第一次...
本文來自什么值得買網站(www.smzd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