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立場聲明:自己設備,自己購買
碰到問題,想方設法
解決問題,總結經驗
秉筆直錄,大家共享
自從那個用硬盤挖礦的“CHIA”上市以來,硬盤價格就節節攀升,一夜回到解放前;“沒貨”更令人沮喪!
作為影視愛好者,下載和存儲,當然必不可少!之前搭建一臺電影下載專用NAS——環保省電:
打造QNAP的TS-551成為極致下載機(上)
打造QNAP的TS-551成為極致下載機(下)
下載導致電影容量”爆倉“,于是又對NAS進行擴容:
下載多了,NAS擴容刻不容緩
為了更好地款待超過300T的電影,特意海淘了一個硬盤“摩天大樓”,準備改善這些大哥哥小姐姐們的居住環境:
硬盤的摩天大樓到位了,那房客在哪里?
然而看看網上節節攀升的硬盤價格,又看看我那空空如也的“摩天大樓”,我仿佛站在了人生的三岔路口!
除了NAS,Windows存儲當然是不二選項。在windows下我常年使用“存儲池/Stoage Pool”功能。
在此我先科普一下windows的“存儲池/Stoage Pool”和“存儲空間/Storage Space”,熟悉的同學請跳過這一段。
“存儲池/Stoage Pool”和“存儲空間/Storage Space”的概念最早是隨Windows8以及Windows Server 2012發布的。我對于這兩個概念的理解如下。
若干個硬盤放在一起組成“存儲池”。
如果這些硬盤大小不一,那創建的“存儲空間”只有一種選擇,就是“簡單合并”,類似于JBOD。當然不推薦使用。
如果這些硬盤大小一致,那可玩的花樣不少。具體請看下圖:
“存儲池”創建完成后,“存儲空間”創建于“存儲池”之上。可以將“存儲空間”視作虛擬的硬盤。
我常年使用的是“奇偶校驗”的“存儲池”,相對于RAID5。
網上噴RAID5的文章不少,一搜一大把。主要的指責來自于:當RAID5其中的一塊硬盤壞了,當你加入一塊新硬盤重建的時候,另外幾塊硬盤可能不堪重負,精盡而亡,導致整個RAID5數據丟失。
如果RAID5壞一塊硬盤導致降級成為RAID0,這時并不著急重建,因為RAID0至少可以堅持一段時間;在此期間你可以決定或者“導出數據”,或者“加一塊硬盤重建”。
Windows的存儲池早就由綠變黃,讓添加硬盤。看看網上硬盤的價格,我安慰存儲池:咱們再等等!然而今天它終于發飆了——由黃轉紅——老子不干了!
于是我陷入了沉思:加硬盤——現在沒錢也沒貨?要不刪掉一些不喜歡的電影?在近30T的電影文件里轉了一天,刪除的不超過100G。一籌莫展呀!
正在存儲池里瞎轉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問題。
為什么存儲空間是26T,而包括復原需要39T?這樣存儲空間的使用率才66.66%,不是說好RAID5的使用率是:
(N-1)/N
我使用5塊8T的硬盤,使用率應該是80%,實際可以使用的空間應該是:
(5-1)/5*7.27T*5=29.08T
而現在連26T都沒到就顯示“無容量”!
于是開始各種搜!關于windows存儲池和存儲空間的結果不少,不過都是些白開水的文章。根本沒有提到“奇偶校驗”下容量的設置。
轉戰英文網頁,收獲顯然大于中文網頁!
悉心閱讀了好久,才發現原來問題出在這里:
在windows的圖形界面下,不管使用多少硬盤創建“單奇偶校驗”的存儲池時,默認使用3列,就是2/3的使用率,且沒有調整的地方。如果希望達到(N-1)/N的使用率,請使用Powershell!
OMG,為什么微軟不用中文早說!做一個簡單的統計,下圖是3到20塊硬盤,優化和默認之間使用率的差距。
從中可看到10盤以下“差距”迅速上漲,超過10盤后,“差距”上漲趨緩。
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如果我們把硬盤容量加入會是怎樣呢?我們先看看存儲池的總容量:
下圖是存儲池容量優化與否之差異。20個20T的硬盤組成的存儲池,默認設置將造成113T的差異,幾乎浪費了5.5個20T硬盤,按現在的市價大概3W軟妹幣!
當然大家可能覺得20個20T的硬盤太夸張,我們來看看平常人可能造成的損失吧。
看到上面的表格,大家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好!這就是我挖潛存儲池的來源!
“存儲池”是否需要拆了重建?答案是“否”!
需要做的是在原有的“存儲池”上創建新的“存儲空間”,當然還是“單奇偶”。
打開Power shell使用這樣的命令:
New-VirtualDisk -StoragePoolFriendlyName Pool4K -ResiliencySettingName Parity -FriendlyName My4K -Size 12TB -ProvisioningType Thin -PhysicalDiskRedundancy 1 -NumberOfColumns 5
加粗部分需要根據自己的環境填入的變量:
-StoragePoolFriendlyName:新的“存儲空間/VirtualDisk”創建于哪個“存儲池/StoragePool”
-ResiliencySettingName:新的“存儲空間/VirtualDisk”屬性:Simple, Mirror, 或Parity
-FriendlyName:新的“存儲空間/VirtualDisk”自己的名字
-Size:你懂的
-ProvisioningType:Fixed(大小固定)或Thin(大小不定)
-PhysicalDiskRedundancy:冗余硬盤數量,單奇偶就是1,雙奇偶就是2
-NumberOfColumns:列,池中共有幾個硬盤
新的存儲空間創建好了:
接下來就是格式化。隨著硬盤越來越大,格式化簇的大小也需要格外注意!
Windows默認NTFS格式的簇為4K,那分區最多支持16TB。如果需要更大的分區,請注意增加簇的大小。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拷貝,即從同一存儲池的老存儲空間向新存儲空間拷貝。30T的數據大概需要2周左右。
需要2周?其根本的原因是Windows存儲空間的寫入速度慢的令人發指!
硬盤挖礦時代,對于硬盤容量,已經沒有大手大腳揮霍的本錢,只能挖潛Windows存儲池。
通過這次挖潛的經歷,進一步加深了我對于Windows單校驗存儲池的了解。總結其特點如下:
優點:
缺點:
本文經“什么值得買”社區作者@粢飯糕授權轉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在 Windows 10 中,打印緩存池(Print Spooler)是一個服務,用于管理打印作業的隊列和緩沖。它負責接收來自應用程序的打印請求,并將這些請求存儲在隊列中,然后按照順序發送給打印機進行打印。它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中間層,協調打印任務和打印設備之間的通信。
打印緩存池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幾點:
緩沖打印作業:當多個用戶或應用程序同時發送打印請求時,打印緩存池可以暫時存儲這些打印作業,按照先后順序進行打印。這樣可以避免打印機被過多的同時請求擁堵,提高打印效率。
管理打印隊列:打印緩存池允許用戶查看和管理當前排隊的打印作業。您可以暫停、恢復、取消或重新安排打印任務,以滿足您的需求。
處理打印錯誤:如果發生打印錯誤,例如打印機離線或打印機出紙異常,打印緩存池會嘗試重新發送打印任務,直到成功打印為止。
打印設備獨立性:打印緩存池使得應用程序可以與各種不同類型的打印機進行通信,而無需關心特定打印機的細節。這樣可以實現打印設備的獨立性,方便用戶更換打印設備而不用修改應用程序。
打印任務優先級管理:打印緩存池允許管理員設置不同打印任務的優先級,確保重要的打印任務能夠及時得到處理。
提供通知和狀態信息:打印緩存池可以向用戶提供打印任務的狀態信息,例如排隊中、正在打印、已完成等狀態,同時也可以產生錯誤通知,讓用戶及時了解打印情況。
網絡打印支持:對于網絡中共享的打印機,打印緩存池可以協調多臺計算機之間的打印請求,保證打印作業的順利進行。
打印優化:打印緩存池可以對打印作業進行優化,例如合并多個頁面為一個打印任務,減少紙張和墨盒的使用量,節省成本。
打印權限控制:管理員可以使用打印緩存池來限制用戶對打印機的訪問和使用權限,確保打印資源的安全和合理分配。
打印日志記錄:打印緩存池可以記錄打印作業的詳細信息,包括打印時間、打印用戶、打印文件名稱等,便于后期查詢和審計。
打印驅動管理:打印緩存池負責加載和管理打印機驅動程序,確保正確的驅動程序與打印設備相匹配,以實現正常的打印功能。
打印任務調度:打印緩存池可以根據配置的規則和優先級,自動調度和分配打印任務,以實現更高效的打印作業處理。
打印任務監控:打印緩存池可以監控打印任務的進度和狀態,并提供實時更新。用戶可以隨時查看打印任務的排隊情況、打印進度和完成狀態。
錯誤處理和重試:當出現打印錯誤或打印機故障時,打印緩存池會自動處理并嘗試重新發送打印任務,以確保打印作業能夠順利完成。
打印作業管理:管理員可以使用打印緩存池來管理大量的打印作業,包括查看、暫停、恢復、取消或重新安排打印任務,以滿足不同的打印需求。
打印設置和選項:打印緩存池提供了一系列的打印設置和選項,允許用戶自定義打印輸出的屬性,如紙張類型、打印質量、雙面打印等。
打印機維護和管理:打印緩存池可以協助進行打印機的維護和管理工作,包括清潔打印頭、調整打印質量、檢查墨盒或耗材狀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