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Cathal Mac Donnacha
譯者 | 彎月
我原本是一名 Windows 的粉絲,從 10 歲起就開始在家學習編程,而后又從事了 8 年多的前端開發,這期間使用的都是 Windows。然而,最近我換了一份工作,新公司給了我一臺 MacBook Pro,所以我別無選擇,只能學習適應 MacOS 的一切。剛開始的時候,我非常不習慣,老實說,我花了幾天時間才開始逐漸適應 Mac,但在適應之后,我就喜歡上了這款操作系統。
剛開始的時候,我非常懷念一些 Windows 上的工具,而且還努力尋找 Mac 上的替代程序。在本文中,我想介紹一些曾給予我幫助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其他開發人員順利地從 Windows 過渡到 Mac。
在 Windows 上,我一直使用 Chocolatey 作為包管理器。我發現這款工具為安裝和組織各種軟件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所以我一心想著尋找 Mac 上的最佳替代品。最終我發現 Brew 就是我苦苦尋找的工具。在過去一年里,我一直在使用這款工具,從功能上看,它與 Chocolatey 不相上下,而且沒有遇到任何問題。
在 Windows 上,我首推的終端工具就是 ConEmu,所以當發現 Mac 不支持該工具時,我感到萬分沮喪。最后,我咨詢了團隊中的一些人,他們向我推薦了了iTerm2,我必須承認這款工具同樣出色。
iTerm2中缺少的一項功能是,無法一目了然地顯示當前活動的 git 分支。不過不用擔心!oh-my-zsh 可以來拯救這個問題。你可以通過 curl 命令來安裝 oh-my-zsh,安裝完成后就可以在終端中看到那些漂亮的 git 分支了。
與 ConEmu 類似,在 iTerm2 中也可以在打開終端時通過“窗口排列”的功能自動啟動各個選項卡。我覺得這個功能很方便,因為打開終端就可以自動導航到正確的目錄,并為我打開常用的三個選項卡:git、serve 和 test。可以說,多年來此功能為我節省了大量時間!
Finder是 Mac 上的默認文件管理器,相當于 Windows 的資源管理器,但略有不同。在我看來,最大的不同在于沒有最常見的剪切和粘貼。在 Windows 上,你只需按下 ctrl + x 和 ctrl + v;但在 Mac 上,你必須選擇文件,然后按 cmd + c 和 cmd + option + v。
如果想在 Finder 中顯示隱藏文件,只需按 command + shift + .。
如果想默認顯示隱藏文件,只需打開終端并運行以下命令:
defaults write com.apple.finder AppleShowAllFiles YES; killallFinder;
我經常使用分割屏幕,并排打開瀏覽器和 VS Code。在 Windows 上,我使用了一個名為 Snap Assist 的功能。你只需將窗口拖到屏幕邊緣,然后選擇要在其旁邊顯示的另一個窗口。
同樣,當發現 Mac 上沒有這個功能時,我非常失望。不過也不用擔心,Mac 上有一個名為 Split View 的功能,這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雖然速度不是很快,而且用起來也沒有那么方便,但可以湊合一下。
一位讀者建議使用 Rectangle 分割屏幕管理窗口,我個人認為,這款應用確實不錯!
我非常喜歡這款應用程序。作為一名前端開發人員,我經常需要截屏,然后粘貼到畫圖中,然后在上面繪制箭頭、各種方框和文本,最后再添加到 JIRA 任務票或電子郵件中。有時,我甚至用畫圖來創建圖標。我簡直不敢相信 Mac 沒有原生的繪圖應用程序。但是,我找到了兩種解決方案來撫慰我受傷的心靈。
可能我這個人比較知足常樂,在第一次嘗試這款應用時,這個功能驚到我了。截屏時(command + shift + 3),屏幕右下角會出現一個縮略圖。點擊縮略圖,Mac 就會打開原生的 Preview 應用。接著,你可以粗略地繪制各種圖形或箭頭,一旦 Preview 識別出你所繪制的形狀,就會替換成標準圖形。厲害不?!
原生 Preview 應用的一個缺點是,無法簡單地通過復制粘貼,將兩張圖像合并到一個畫布上。在創建前后對比圖時,我經常需要并排顯示兩張圖片,畢竟并排比較最能凸顯前后的差異。
在 Windows 中,我依然會采用畫圖,因此在 Mac 上就不得不尋找替代方案了。我嘗試了很多 Mac 應用瀏覽器擴展程序和網絡應用程序,但都沒有找到既方便使用又免費的工具。最后,我終于找到了 Sketchpad!這是一款出色的網絡應用程序,你可以快速地并排顯示圖像,還可以繪制圖形、添加文本、填充矢量等。
上述我也提到過這一點,作為前端開發人員,我經常需要截屏和錄制視頻,然后附加到 JIRA 任務票、Slack 消息或電子郵件中。我認為這是開發工作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所以我想詳細介紹一下。
你可以使用快捷鍵 command + shift + 3 快速截取當前的活動屏幕。然后,就會在屏幕的右下角看到一個縮略圖。單擊縮略圖就可以調出原生 Preview 應用,你可以利用此應用加工圖像(如前所述)。Preview 會將圖像保存到 Mac 上默認的屏幕截圖文件夾中,如果稍后你想查看截圖,就可以瀏覽該文件夾。
你可以使用快捷鍵 command + shift + 4 快速截取屏幕的一部分。這些圖像同樣會保存到Mac 上。在截屏操作中,使用最頻繁的可能就屬部分截屏了
使用快捷鍵 command + shift + control + 4 同樣可以快速截取屏幕的一部分,但與上一個快捷鍵不同,這個快捷鍵只會將圖像復制到剪貼板,不會保存到 Mac 上。如果你想快速截取屏幕的一部分,然后粘貼到聊天軟件或電子郵件正文,同時又不希望占用硬盤空間,那么就可以使用這個快捷鍵。
你可以使用快捷鍵 command + shift + control + space 快速截取某個特定的窗口。
按下快捷鍵 command + shift + 5,就會看到一個工具欄,你可以利用這個工具錄制整個屏幕,或者其中一部分。
如果想停止錄制,只需再次按下同一個快捷鍵:command + shift + 5,然后按“停止”按鈕。我經常在 PR 中,或者向團隊成員展示正在開發的功能時使用這個工具。
此外,你還可以通過下面這個按鈕裁掉視頻的開頭和結尾:
有一款出色免費工具,我覺得非常值得一試,名叫 Shottr。雖然我沒有用它來取代 Mac 原生的截屏功能,但它提供的功能不相上下。
首先,Mac 的鍵盤與 Windows 略有不同。大多數快捷方式和命令都會用到 command 鍵,它類似于 Windows 上的 ctrl 鍵。在大多數情況下,在 Windows 上需要使用 alt 鍵的快捷方式在 Mac 上就會用到 option 鍵。
在習慣了這些差異后,我就開始為日常使用的應用程序尋找各種快捷方式。下面是我常用的一些快捷方式,完整的列表,請參見這里(https://support.apple.com/en-us/HT201236)。
對于 VS Code,我自定義了很多快捷方式,因為我覺得這些快捷方式更有意義而且方便記憶,所以我在下面的列表中也列舉出了這些快捷方式。默認的快捷方式列表,請參見這里(https://code.visualstudio.com/shortcuts/keyboard-shortcuts-macos.pdf)。
你可能在想,我是不是很懷念在 Windows 上做前端開發,我的答案是“有一點,但也不是特別懷念”。雖然在某些方面 Windows 的表現很好,但 Mac 也有自己的一些優勢。我認為,對于需要處理大量后端代碼的軟件開發人員來說,選擇 Mac 會更輕松,因為 Mac 基于 Unix,可以支持絕大多數 Linux 應用程序,而且對用戶友好。但是,作為前端開發人員,我的日常工作只需要 VS Code 和瀏覽器,無論使用哪種操作系統,二者都差不多。
希望本文能夠幫助你更輕松地從 Windows 過渡到 Mac。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或者有你自己的一些小竅門,歡迎在下方留言。
從 Windows 向 Mac 過渡期間,我找到了如下這些非常有幫助的資源:
● 從 Windows 向 Mac 過渡的技巧提示
○ https://support.apple.com/en-us/HT204216
● Windows 與 Mac 的術語對照列表
○https://support.apple.com/en-gb/guide/mac-help/cpmh0038/mac
參考鏈接:
https://cathalmacdonnacha.com/tips-for-developers-switching-from-windows-to-mac
《新程序員003》正式上市,50余位技術專家共同創作,云原生和數字化的開發者們的一本技術精選圖書。內容既有發展趨勢及方法論結構,華為、阿里、字節跳動、網易、快手、微軟、亞馬遜、英特爾、西門子、施耐德等30多家知名公司云原生和數字化一手實戰經驗!
提到電腦系統,Windows 毫無疑問地牢坐市場份額的頭把交椅,但隨著蘋果的聲音越來越大,很多人都會把 Mac OS 拿出來跟 Windows 比一比,相比之下,不得不說,Mac 確實有很多獨到之處,用慣了 Windows 界面的老玩家也不乏有人想試試 Mac 的界面。于是在把 Windows 變成 Mac 這件事上,無數先賢進行了難以計數的探索……眾所周知,把大象裝冰箱攏共分 3 步,那么把 Win10 變 Mac 呢?
形似
從外觀上看,Mac OS 與 Windows 最大的區別應該就在于底部的任務欄和頂部的訪達欄,所以要想最低成本完成 Win 改 Mac,搞定這倆就行了。所以就有開發者搞出了 MyDockFinder 這個東西,兩大特征一步到位!相當省事。
第一次安裝的時候會彈出如下彈窗,如果不打開的話安裝的就只有下方的 dock 欄,所以建議選確定。
實際安裝之后效果還是不錯的,下圖是 MyDockFinder 官網的樣圖,壁紙還是需要自己換的啦。其他方面就都如圖所示了。
下方的 dock 欄可以自己添加應用程序或者文件夾,右鍵偏好設置還可以進行更加詳細的效果設置,可見開發者還是相當用心的!
如果你只追求形似,那么上面這個軟件就應該能滿足你的需求了,但若是你覺得只是這樣還不過癮,那么接著看吧!
神似
追求神似,那可就得在細節上下手里,這里給大家推薦兩個很細節的軟件,MacType 和 WinDynamicDesktop。前者是改善字體顯示的,后者則是設置桌面隨時間變化產生變化的。
MacType 安裝后會讓你選擇以那種方式運行,對懶人來說這里推薦直接選擇注冊表加載,一步到位省事。
點擊下一步之后會展示若干字體顯示效果,選擇一個喜歡的點完成就可以了。
其實字體在實際使用的體驗中感知并不算特別明顯,但壁紙就不同了,有這么一塊算時間變化而變化的壁紙,那真的是逼格滿滿啊!WinDynamicDesktop 就能滿足這一需求。
在微軟商店搜索 WinDynamicDesktop 即可下載,安裝后打開程序會有各種各樣的壁紙讓你選擇,選一張喜歡的點下載之后應用就可以了!下載速度巨慢,請耐心等待……
除了這些流于表面的外觀上的改變,在 Mac 系統上有一個聚焦搜索功能是很多 Windows 用戶垂涎三尺的,它的功能與 Everything 搜索類似,但是除了搜索文件這個基礎功能外還能實現打開應用、計算器等功能。恰巧前兩天我寫了一篇在 Windows 上實現這個功能的推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和它配合的Everything才是神器的完全體!
當然除了推送中介紹的這種方法以外,Listary 和 uTools 也都是不錯的選擇,具體使用那個就見仁見智啦。
完全一致
如果你還是覺得上面這些做的不夠還原,想要個完全一致的,這個……夢里啥都有。可能會有朋友說裝黑蘋果之類的,需要花費多大時間精力以及兼容性這些問題我們先拋在一邊,裝黑蘋果的本質跟裝破解的 Windows 沒啥區別,這種行為我們是不歡迎的,所以在此就不做討論啦!最后,無論形似還是神似,Windows 終究還是 Windows,成不了 Mac,如果只是圖好看好玩這么折騰一通沒啥問題,如果是想實現 Mac OS 系統層級的東西,還是直接買個 Mac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