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理論 導論 一、學科歸屬及研究對象 1、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科構成語言理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應用語言學 漢語語言運用寫作 文學文學史、文學批評、文學理論 2、幾個概念的內涵 ① 文藝學 研究文學及其規律的科學 由文學史、 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構成。【在文學“本體”的研究范圍內 對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史三者加以區別顯然是最重要的。首先文學是一個與時代同時出現的秩序這個觀點與那種認為文學基本上是一系列依年代次序而排列的作品 是歷史進程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觀點是有所區別的。其次關于文學原理與判斷標準的研究 與關于具體文學作品的研究—不論是作個別的研究 還是作編年的系列的研究—二者之間也要作進一步的區別。 要把上述的兩種區別弄清楚 似乎最好還是將“文學理論”看成是對文學原理、文學范疇和判斷標準等類問題的研究 并且將研究具體的的文學藝術作品看成“文學批評”其批評方法基本上是靜態的或看成“文學史”。——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6 年32.】 ② 文學史歷史地、具體地考察文學產生、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 ③ 文學批評對具體的作家作品及其他文學現象的研究。
④ 文學理論對文學一般原理、基本概念及相關科學方法的研究。 二、基本任務 1. 文學本質論回答文學是什么 ① “文學四要素”說美國理論家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中提出認為文學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讀者四個要素。②幾種主要的文學觀點 A.模仿說將文學理解為對世界的模仿。 亞里斯多德“史詩的編制悲劇、喜劇?豎琴演奏的音樂這一切總的來說都是模仿。它們的差別有三點即模仿中采用不同的媒介、取用不同的對象使用不同而不是相同的方式。” 《詩學》 商務印書館 199627. 柏拉圖“影子的影子”說 毛澤東“生活是文學的唯一源泉” B.實用說 強調文學作品對讀者的影響將文學看作是以引發讀者的必要反應為目的的人工產品。 賀拉斯 “如果一出毫無益處的戲劇長老的‘百人連’就會把它驅下舞臺如果這出戲毫無趣味高傲的青年騎士便會掉頭不顧。寓教于樂既勸喻讀者又使他喜愛才能符合眾望。” 《詩藝》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2155 孔子“小人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 《論語·陽貨》 C.表現說文學是作家思想感情的流露、傾吐或表現。 華茲華斯“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抒情歌謠集》1800 版序》 陸機“詩緣情而綺靡“ 《文賦》 D.客觀說 把文學作品從外界參照物中孤立出來看待 將其看成一個自足的世界。 艾略特“論詩就必須從根本上把它看做詩而不是別的東西。”轉引自世界 作品 作者藝術家 讀者欣賞者 《鏡與燈》 北大出版社 200425. 俄國形式主義批評、英美新批評、法國結構主義批評 E.體驗說強調讀者閱讀作品時的感受和再創造。 姚斯“文學作品并不是對每一個時代和每一個觀察者都以同一種面貌出現的自在的客體并不是一座自言自語地宣告其超時代性質的紀念碑而像一部樂譜時刻等待著閱讀活動中產生的、不斷變化的放映。只有閱讀活動才能將作品從死的語言材料中拯救出來并賦予它現實生命。” 《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8724. ③文學活動說我們的看法 文學是人的一種精神活動 圍繞文學創作和文學接受展開 由世界、 作家、作品和讀者四個要素構成。 文學作為一種精神活動 具有意識形態性、 審美性、 語言性三種本質屬性。
[文學的意識形態性 文學的審美性 人腦掌握世界的四種方式 經濟基礎 上層建筑 社會意識形態 政治法律制度 宗教 道德 藝術 哲學 】 2文學理論的其他任務 ① 文學創作論研究文學創作規律 ② 作品構成論研究作品構成 ③ 文學接受論研究文學接受規律 三、文學理論的品格 1. 實踐性由實踐中來經得住實踐的考驗。錢谷融文學是人學 2. 價值取向性科學的、現代的。政治標準第一藝術標準第二文學是表現普通人性韓愈“載道說” 四、文學理論的學習方法 1. 牢固掌握基本概念。 2. 不斷提高理論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維水平。 3. 努力做到理論聯系實踐。 五、基本參考書目 1. 童慶炳主編 《文學理論教程》 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 人的活動 精神活動 宗教方式宗教 實踐---精神方式倫理道德 審美方式各種藝術 物質實踐活動 理論方式哲學、各種科學 2. 童慶炳主編 《文學理論新編》 北師大出版社2006 年。 3. 劉海安、孫文憲主編 《文學理論》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年。 4. 吳中杰 《文藝學導論》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 年。
5. 童慶炳 《在歷史和人文之間徘徊—童慶炳文學專題論集》 北師大出版社2007 年。 6. 李澤厚 《美學三講》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年。 7. 朱光潛 《談文學》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 年。 8. 朱光潛 《談美書簡》 江蘇文藝書版社 2007. 9. 艾布拉姆斯 《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 10.韋勒克、沃倫 《文學理論》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第一章、文學本質論 第一節、文學的審美性 一文學源于生活 1. 中國古代感物說文學源于作家主體對生活的感受《禮記·樂記》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劉勰《文心雕龍》 “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言志莫非自然。”典型例證 《離騷》與《史記》 2.西方模仿說 文學是對世界的模仿和復制。 亞里斯多德“史詩的編制悲劇、喜劇?豎琴演奏的音樂這一切總的來說都是模仿。它們的差別有三點即模仿中采用不同的媒介、取用不同的對象使用不同而不是相同的方式。” 《詩學》 商務印書館 199627. 3.感物說和模仿說異同 ① 相異 A. 感物說強調思想感情來愈于主體豐富的人生經驗適于解釋抒情。
B. 模仿說強調社會生活為文學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適于解釋敘事。 ② 相同都指出文學來源于生活。 【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生活本來存在文學藝術原料中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在這點上說它們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頭?過去的文藝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國人根據他們彼時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創造出來的東西。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學遺產批判地吸收一切有益的東西作為我們從此時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創造作品時的借鑒?但是繼承和借鑒決不可變成替代自己的創造這是決不能替代的。 】 4.評價與運用 ① 評價符合馬克思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物質決定精神的思想具有合理性。 ② 運用生活是文學的唯一源泉 A. 描寫社會現實的文學來自于生活即使抒發主體情感的文學其最終源頭也來自于生活。 B. 正確處理對文學遺產的繼承堅決反對不從現實生活出發而從古書出發的復古思潮。 【從古人各種著作里收集自己詩歌的材料和詞句從古人的詩里滋生出自己的詩來把書架子和書箱砌成了一座象牙之塔偶爾向人生現實居高臨遠的憑欄眺望一番。
內容就愈來愈貧薄 形式也愈變愈嚴密。偏重形式的古典主義發達到極端可以使作者喪失了對具體事物的感受性對外界視而不見恰像玻璃缸里的金魚生活在一種透明的隔離狀態里。——錢鐘書 《宋詩選注·序》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14.】 二文學高于生活 1. 文學源于生活卻不是機械地復制生活而是對生活進行概括和提升。例證 《駱駝祥子》由兩個拉車人的故事到對社會黑暗和個人奮斗的反思。毛澤東 “人類的社會生活雖是文學的唯一源泉雖是較之后者有不可比擬的生動豐富的內容但是人民還是不滿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雖然兩者都是美 但是文藝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時間生活更高高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待普遍性。” 2.文學高于生活的內涵 ① 文學必須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例證 《紅樓夢》由寶黛愛情反映封建思想的內部潰退 《高老頭》由父女關系放映資產階級時代的金錢關系。巴爾扎克 “只限于嚴格摹寫現實一個作家總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忠實的、成功的、耐心的或勇敢的描繪人類典型的畫家?可是為了博得凡是藝術家都渴望得到的贊揚 不應該進一步研究產生這些社會現象的多種原因或一種原因 尋出隱藏在無數人物、 情欲和事件總匯底下的意義么 《巴爾扎克論文學》 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8663. ② 文學不是客觀世界的純然展示而是注入了作家主體的主觀評價。
A. 事物的價值屬性和非價值屬性。 【價值屬性以人和人類的存在為前提條件如實用屬性和審美屬性。 玫瑰做香料和玫瑰的美 非價值屬性不以人的存在為前提條件是生理和物理的自然屬性。 玫瑰的顏色 】 B. 與科學不同文學反映的是事物的價值屬性是從價值關系上把握生活因而總是從主體的角度對生活中的事物作出某種主觀評價。 三、文學從審美價值的角度反映生活 1.事物價值系統的多樣性 宗教屬性宗教 認識屬性哲學等 道德屬性道德 實用 屬性 審美 屬性 事物價值屬性財神鐘消費者—好看店主—求財哲學家—唯心賣鐘者—欺騙性 2. 文學區別于宗教、 哲學、道德的獨特處在于其是從審美價值的角度反映社會生活。童慶炳 “藝術 包括文學 面對著客觀事物的的自然屬性和價值系統它的對象是什么呢它的對象不是客體的單純的自然屬性否則藝術將變成生物、物理原理的圖解它的對象也不是客體的單純使用價值否則藝術將變成物品的使用說明 它的對象也不是客體的單純的認識價值否則藝術將變成通俗化的哲學講義它的對象也不是客體的單純的政治價值否則藝術將變成方針、政策條文的解說 它的對象也不是客體的單純的宗教價值否則藝術將變成教義的形象講解它的對象必須而且只能是客體的審美價值?當然我們要特別強調一點 當我們說文學藝術的獨特對象是客觀現實的審美價值的時候不要把現實的審美價值當成是獨立的存在。
現實的審美 價值永遠和現實的自然屬性以及其他價值內在地聯系在一起?一方面 審美價值不同于其他價值另一方面審美價值又和其他價值互相滲透。現實的審美價值和現實的其他價值并不是互相阻隔的它們之間不存在鴻溝。應該看到現實的審美價值具有一種溶解和綜合的特性她就像有溶解力的水一樣可以把認識價值、道德價值、政治價值、宗教價值都溶解于其中綜合于其中。—— 《在歷史和人文之間—童慶炳文學專題論集》 北師大出版社 200721. 3.審美界說 ① 人類實踐活動導致審美 A. 人類活動是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 【動物只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構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 并且懂得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于對象。 96 1979 密封建筑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筑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密封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2742002——馬克思 《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 B. 人類實踐活動的結果 a. 外在自然的人化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確證。馬克思 “過程消失在產品中?在勞動者方面曾以動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東西 現在在產品方面作為靜的屬性 以存在的形式表現出來。
” 《資本論》 2051972 b. 內在自然的人化人的感官逐漸擺脫動物的功利性。李澤厚“動物的感官完全是功利性只是為了自己的生理生存性的。人的感官雖然是個體的受生理欲望支配但經過長期的‘人化’逐漸失去了非常狹隘的的維持生理生存的功利性質再也不僅僅是為了個體的生理生存的器官。” 《美學三講》 469 c. 人與世界審美關系的建立用非功利的眼光體悟內化在外在自然對象中的人的本質力量。 ②審美的內涵 A. 美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 審美就是對內化在對象中的人的本質力量的體悟。農夫欣賞長勢喜人的果樹是欣賞他內化在果樹種的智慧一個小男孩把石頭拋入水中驚奇地看著蕩漾的水波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