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微軟7月29日正式發布Windows 10以來,這款被稱為最具革命性的操作系統經歷了遠超前作的普及歷程。在不斷攀升的數字面前,在親民靈動的UI設計面前,在媒體和用戶不吝溢美之詞的稱贊面前,越來越多的用戶投入了Win10的懷抱。Windows10更加親民、靈活、方面的升級安裝方式,和免費升級策略,也極大地刺激了潛在人群。
隨著Windows 10的發展之路走上正途,一個每次操作系統換代都會浮出水面的問題總會縈繞在人們的身邊——升級必要性何在呢? 對于游戲玩家來說,這個問題其實可以細化為Windows 10的游戲提升究竟如何。我們今天就再度簡單聊一聊。
Win10與DX12助力 6代酷睿釋放游戲能量
在正式開始這個話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強調,Windows 10在很長一可以預期的時間段內,相對競爭力只能增強而不會減弱。現代社會強調快節奏,科技日新月異,社會生產與人們的生活莫不追新求變。更快、更強、更簡單、更方便是產品競爭的不二準繩。
發布僅僅一個月后Win10裝機量就接近發布近兩年之久的Win8.1(圖片來自neowin)
具體到操作系統上,與之前歷代升級的不溫不火局面大相徑庭,Windows 10的普及速度堪稱火箭爆炸一般。按照微軟官方的路線圖,Windows 10計劃在三年內達到10億級別裝機量。在現實世界上中,Windows10自發布起的48小時內就實現了1400萬的裝機量,在一個月左右時間段這個數字升級為7500萬;到了兩個月后的十月,就已經突破一億一千萬。
Win10 將會是用戶最給力的選擇
量變引起質變,在從眾效應越發明顯的當代社會,電腦普及時代那種“溫98”用戶用到不能開機、同一家網吧五年不換系統的情況已經成為過去的“故事”,越來越難以實現。電腦用戶,尤其是對社交越來越敏感的當代游戲玩家,會極其敏感低發現Windows 10不可阻擋的普及趨勢所帶來的諸多變化。
新系統更加友善與高效
人類社會步入信息時代的歷史并不長,從個人電腦開始普及開始算起也不過二十多年,而智能設備遍地的盛景也僅僅在幾年前才成為現實。在這并不長的歷史中,我們曾經目睹過的產品高速更替卻讓人目不暇接,其中優勝者都有著他人難以比擬的優勢。這些優勢中最重要的核心詞匯就是易用與高效。
Windows 10 開啟PC新時代
Windows 10就是在這兩方面深入挖掘的成功系統。相比于前任Windows 8在界面上的激進變革,Windows 10在發布前進行了史無前例的漫長公開試用反饋計劃。最終,消費者在終端看到的是一款經過數以千萬計的愛好者與微軟深入交流、共同打造的便捷系統。
Windows 10任務視圖
科塔娜語音助手、磁貼與菜單有機結合的開始界面、整潔高效的控制中心,都為所有Windows 10用戶提供了更加簡單實用而又兼顧美觀的新體驗。對于游戲用戶來說,平板模式的加入可以讓手中的便攜智能設備發揮更強的公用,而與Xbox One的互聯更是擴大了游戲社交的樂趣與深度。這些超越性能之上的功能性提升,可以從一開始就吸引那些大眾游戲玩家更積極地參與到新系統、新平臺的普及過程之中。
拋開表象,Windows 10作為一款新銳操作系統,在執行效率和兼容性上也有著良好的表現。首先,在顯卡驅動管理層面,Windows 10升級引入了WDDM 2.0機制。WDDM 2.0可以說是微軟自從Vista系統上首次引入WDDM以來最大的一次變化。
Windows10 支持WDDM 2.0技術
WDDM是3D加速桌面,最早應用于Windows Vista系統中。Window7 系統支持 WDDM 1.1。而隨著Windows8 的出現,WDDM再次更新至WDDM1.2版本。Windows8.1(Windows Blue)則將WDDM的版本更新到1.3,隨著windows10 ,WDDM再次更新至WDDM 2.0版本。一方面,WDDM 2.0優化了系統對GPU也就是顯卡的資源調度,新開放了虛擬顯存的支持功能;另一方面,WDDM 2.0為新的硬件發展、尤其是移動設備的驅動程序做出了新的規范,將大大減少GPU異常工作出錯的幾率、提升桌面穩定性。
寒霜引擎擁有者DICE 工作人員對WDDM 2.0和WIN10 表示了強烈的熱忱
此外,WDDM 2.0是開啟Directx 12的前提,也為Directx 12將來支持多GPU智能互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Windows 10對同期開發的英特爾主導的第六代酷睿Skylake架構處理器以及智能實感技術有著更完善的支持。有了這樣的基礎保障,在涉及到具體的游戲性能對比之前,Windows 10游戲用戶將會享受到更為智能舒適的體驗,體驗到更豐富、更有新意的功能。
Directx 12 API解放顯卡
對于Windows 10游戲用戶來說,Directx 12 圖形API是他們關注的目標核心。每一代Windows 版本的提升,圖形API都是重中之重。作為普及型的操作系統,娛樂與圖形性能的平臺基礎提升是任何一代Windows 開發的最核心任務之一。
Win98安裝界面 有心的小伙伴還會回憶起安裝時候對DX5.0的介紹
對于本世代的Directx 12而言,高效是其題中之義。疊加了12代的演變,Directx 系列API始終著力提升GPU資源利用效率。作為程序與GPU之間的溝通渠道,Directx 12本次的革新將會極大地影響之后數年的游戲業界發展狀況。
DX12開啟游戲革命
Directrx 12總共分為Low Level/Level 0/Level 1三個層級,市面上的還不算過時的大部分顯示芯片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享受到他的好處。在Low Level層次,DX12 做出了極大地優化,實現了GPU資源的Low Overhead(低負載)和異步計算(Async Compute)。在Level 0/1層級,Directx 12支持包括Tiled Resource等旨在提升效率的高級渲染方式。
3Dmark 可以體現出DX12 多線程的效率提升
總的來說,Directx 12最大的進步,也是游戲玩家終端最容易明顯感受到的進步有兩點。其一是對處理器資源更充分地利用——尤其是多線程的利用。在這方面,支持超線程技術的英特爾第六代酷睿處理器將會如虎添翼。其二,DX12 支持的以異步計算為代表的諸多先進技術可以有效地提升GPU的底層運算效率、將程序員從繁重的游戲適配中解放出來,代之以一攬子的高效優化方案。
核芯顯卡作用越發顯著
Directx 12的另一個重要特性就是未來支持多GPU互聯。事實上,在整個PC市場領域,Intel核芯顯卡一直牢牢占據市場占有率的絕對優勢地位。對于游戲玩家而言,獨顯與核顯的混交,在Windows 10時代,將會越來越普遍地成為現實。
獨顯核顯混交更有前途
上圖是微軟在開發者大會做的演示視頻,視頻內容微軟DX12的多GPU混合渲染演示展開。在視頻展示的虛幻引擎Demo中,獨立顯卡+核芯顯卡混合渲染方式有著明顯更強的性能優勢。雖然這樣的技術需要額外的優化與更多的普及工作展開才能大規模應用,但對市面上大量的獨顯/集顯雙重用戶來說無疑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
第六代核芯顯卡 HD530 古墓麗影9 測試成績
核顯越來越強 低端CPU的核顯性能也在增強
對于英特爾第六代酷睿處理器來說,核芯顯卡的性能提升是其最大的革新之一。無論是桌面移動平臺上廣為采納的GT2核心HD530/HD520系列GPU還是即將到來的72EU單元規格——GT4E 史上最強核芯顯卡,都將在Windows10 與Directx 12的加持下為游戲用戶帶來更多的實惠、更強的性能提升。
樓主94年生人,在2001年左右第一次接觸電腦,當時對那個白色的方盒子充滿了好奇,那是在一位當高中老師的叔叔家里,他正在用他的電腦做flash動畫(在當時算是it精英了吧),依稀還能記得做的是火柴人+子彈時間的小動畫,從此簡直是一發不可收拾,至今已經十五載。無奈年幼時家里貧寒,也只能流口水,發展到后面自己拿到一張組裝電腦的宣傳單,都能研究一個月。直到慢慢弄懂每句話的意思
。。直到上六年級的時候,家里才決定購置一臺電腦,配置應該是64位新賽揚2.93g,775針,qdi的主板(聯想旗下坑人品牌),無獨顯。我用它跑完了仙劍1-4全系列,還有當時的使命召喚1和使命召喚聯合進攻。這才算是真正開始使用電腦。
人生的第一臺筆記本是在高中畢業的那個暑假,剛高考完的自己靠著賣同學手機賺了第一桶金出來,好像是三四千塊吧。開心的不得了,父母是那種要么不買要么就買好的的消費觀。然后給我配備了索尼l36h(當時3200+),而電腦在我發現神舟并蹲貼吧一個多月后,與好友一起購置,我的型號是k650c i7 d0,他的是 k590s i7d1,一個是當時新出的i7-4700mq+4g+1t+gtx765m,1080p,
Hasee 神舟 戰神 K650C-i7D4 15.6英寸 游戲本(i7-4710M、GTX765M、4G)...對于游戲本來說神舟戰神可謂是將市場重新拉回了常態發展,但是還應注意的是游戲本在加強了性能的同時舍棄了一部分便攜和美觀的部分,對于一般用戶來說不必過分追求配置好看的游戲本,畢竟大型游戲不是人人都會常玩。戰神K650C-i7D4筆記本電腦使用了四代酷睿i7-4710M處理器和GTX765M DDR5顯卡...
另一個是i7-3630mq 4g 1t gtx660m 768p,我記得當時買的是6200左右吧,
找了下竟然還找到了訂單截圖,應該不算廣告吧,那么多年過去了。
這時候覺得哇塞神舟的性價比太高了
,再看朋友買的聯想y400和y500就各種嫌棄,認為只有哥們的聯想y510P美版能勉強與我一戰,畢竟比我的要好看點
。然后作為一個比較懂電腦的人,同學們來找我要推薦的時候,我就義務幫神舟賣了好幾臺電腦,后來就店家就開始給我優惠咯,就又有的賺了
。在淘寶的訂單里數了一下,一共定了11臺,買到一半的時候時候我就已經過了大學的新鮮勁了。。。在看神舟的時候也了解到了一個叫做準系統的東西,再然后就開始學著做準系統,第一個做的還是神舟的,k610c,藍天型號w650sj,gt750m的輕薄本,這個系列現在還在,名字改成了k650d,顯卡升級到了950m,不變的是ddr3的顯存。 說到這里,我的第一臺本的壽命就要完結了,不是沉船哦,是認識了一位上海的大哥,他的工作應該也是it類的(后來聊起來發現還跟我室友是一個鎮的,世界真小),要更換一臺新筆記本,去發帖問自己的老機還值多少錢。我們兩個聊得很多,他說他不缺錢,只嫌麻煩,所以想直接給商家回收掉他的老機,商家報價5000給他,所以發帖問價。我一聽他說要杭州自提新機,就決定抱緊大腿,接下了那臺老機的盤
。
這臺老機的名字叫未來人類x711,大哥自提的新機是未來人類p570wm3.
奇葩物:Terrans Force 未來人類 P57 17.3英寸筆記本未來人類(TerransForce)P5717.3英寸筆記本(六核i7-3960X32G1.8TBSSDGTX680M4GSLIWin8專業版)游戲無敵至尊!六核芯片,最高端雙卡GTX680M,超高清3D無極畫面顯示!機皇來...
那可能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什么叫不差錢吧。我拿到的那臺老機,配置是i7-3720mq 16g內存,128+128+1t硬盤,gtx675mx顯卡,市場價大概能賣到7000+,而大哥的新機只一個處理器i7-4960x,從京東買就花了7000+。
人生第一臺和第二臺電腦的合影。
新玩具,吃我大雞翅啦
。
從這之后,就開啟人生新篇章了,不僅開始接觸準系統,也開始接觸不一樣的人。這臺機子大概用了三個月,我就又聊到了另外一個知己。說起來她剛開始是作為客戶出現的,我當時在賣一個叫做tu131的機子,被她私聊到,就一點點聊到了現在,大美妞一個哦,還是博士級別的大美妞。她從我這買了一臺tu131,我從她那接盤了她的外星人alienware m17x r4。
從環境上還是能看出是一個妹子的家吧,這臺本在我手里用了大概半年吧,跟大美妞一樣,有緣無份,最后還是不能留下。
這時候就能談一下自己對各種本的體驗啦,我雖然只用了三臺電腦,但都是可以叫高配頂級了,這期間,我還海淘捯飭了好幾個超極本,類似下面這樣,華碩zenbook ux303宏碁r7-572,還有宏碁電動小馬達s7-391,戴爾xps14等,加上自產自銷的tu131,市面上有名的超極本我也是用了個遍。年代久遠,圖都找不到幾張了。
Tu131是平民超極本,三千不到的售價和全金屬的外形,都很奪人眼球,缺點在于單通道的內存和雜亂的內部走線,還也有一點,糟糕的轉軸和外殼質量,用完一年基本上就GG了,螺絲容易滑絲,屏幕上可能還會出現鍵盤的印。而r7-572是一臺顏值很高,造型特異的本,官翻的售價僅在3500-4000左右,美行是無獨顯的,其實更適合他的定位。而宏碁s7那是當年最漂亮的機子之一,玻璃造型加純白,一種出塵的氣質。
這個時間段,各路超極本還沒有大興,小鋼炮還是不是很多,各個品牌都在研制輕薄本不斷地在開拓著道路。于是漸漸出現了例如戴爾xps12這種屏幕翻轉的本,華碩zenbook ux303這種標準超極本以及第一代,模具號為1771的微星gs70等。而這時候的外星人剛剛更換了鎂鋁合金外殼,改名叫做alienware 17 r1/14 r1/18r1,外觀搶眼,擴展性很強。還修復了上一代的諸多問題,正處于興盛時期,而藍天這個時候僅有p177sm p157sm p375sm這幾臺機,中低端的p150 p170以及w3x0 w6x0那是更不好看,神舟也沒有現在這么給力,總體說還處于半信仰的狀態,而華碩的g750系列這時候完全處于大殺四方的狀態,此時的華碩,上有g750,下有zenbook,低有gt610神卡機,高有k450j i5+gt745m的五千元機,過得很滋潤。
ASUS 華碩 ROG 玩家國度 G750JY-T4039H 17.3寸游戲本(i7、32GB、GTX98...頂配助了道,混交可退燒。老將韻猶存,風廠數最高G750頂配版日版新低價,win10后混交有驚喜~華碩的玩家國度系列是發燒玩家的終極目標之一,G750是上一代的ROG的旗艦系列,相比本代旗艦G751在散熱上面的縮水,對于高端玩家來說G750更加適合當下需求,強大的雙散熱系統+強排風冷控制,以及0.6A...
為啥說他是最屌呢,(因為他屁股大啊)其實是因為這臺機用兩個磁懸浮上雙層散熱完美的壓制了最高到i7-4860hq+gtx880m的熱量,無敵的散熱面積+幾乎最好噪音控制,G750這個時候是真的最強單卡機。
恩,然后繼續我的機器進化史,這時候其實我的筆記本電腦之路已經快完結了,沒再有幾臺用的超過倆月的機子了。先是嘗鮮的G751jt,讓我知道了什么叫進風量不足,
然后是一臺撿漏的gs70,讓我知道了啥叫外國人他不差錢,整整2tb固態
。我買的價格剛剛跟固態當時的市場價持平,機器白送。
再然后是一起來的兩臺外星人,17寸和14寸對比下,我用是那個14寸的,第一次體驗到什么叫戴爾的上門服務。工程師從省城坐火車過來,到我家給我更換了屏幕,還是把768p的換成了1080p的ips屏幕,我心生疑惑問他的時候他還一臉詫異的問我你的不是1080p的?啊,,我服。
再接下來其實都是在弄臺式機用了,但是零零散散還在玩超極本和輕薄本,像這樣:
這是xps11和戴爾venue 11 pro頂配,定位很接近的兩臺本。一臺是i5-4300y+8g+256g,三年上門服務,另一臺是i5-4210y 4g 256g,返廠快速響應,價位倒是差不多,三千左右。
DELL 戴爾 XPS系列 XPS11-7693CFB 2in1 超極觸控本DELL 戴爾的XPS系列面向商務高端筆記本系列,還可以翻轉作為平板電腦使用。這款XPS 11整體采用碳纖維材料,本體僅有1.13kg。11.6寸屏幕,2560x1440分辨率的LED背光觸摸顯示器使用了DELL 戴爾獨家的Truelife 技術,核心采用了intel 英特爾 第四代i5超低電壓處理...戴爾 DELL VENUE 11 PRO 7140(CORE M-5Y71,8G,256G)平板電腦...小身材,大能量,身為小眾玩板之首選,肩負WIN8平板復興之使命。
然后是它,微星gs60第一波,模具號16h2,i7+gtx860m的超薄游戲本,重量和厚度都控制在2(cm+kg)左右的好本。
再然后是第一次接觸工作站,這是戴爾的m6800,這是戴爾的m6800工作站,看起來是不是很規整,甚至連e殼都是金屬做的。
DELL 戴爾 Precision M6800 移動工作站(i7-4800MQ、8GB、M6100)...網友“林之乎”的推薦理由:“移動工作站(Mobile Workstation)--筆記本形態的工作站;以其合理的設計,優良的拓展性,深受專業領域用戶及硬件愛好者的青睞。目前主要由聯想、戴爾、惠普三家出產。Dell的游戲本AW困于仁寶的裝配質量,但旗下Precision受益于英業達的設計方案,仍堪大任...
講道理工作站真的很有工業美感,不管是m6800還是m4800,而且三年上門的保修也很良心,自從15年m4/6800系列偷偷升級過屏幕之后,這就變成不可多得的生產力工具了,指點桿,防滾架,96wh的大電池,可以熱拔插的硬盤,吸入式光驅,外置塢站,你想要的,他全都有。對于在惡劣環境下工作的人,還可以購買戴爾的意外險,工作站買的話一年才二百多吧。加上硬盤不返還服務,這簡直是鐵褲衩一樣的存在。別說我打廣告哦。
慢慢的寢室里被我塞滿了電腦。。如圖是aw15,aw13,m6800,g751jl四臺本本,這臺aw15是15年新款,官方叫15r1的。這里我喊戴爾小哥來上門換過一個外殼,所以就有了完整的拆機圖,但因為換手機太勤,,大多也遺失了,,但是可以參見我另一篇原創里技嘉p35x的散熱,幾乎一模一樣,兩根熱管連接兩個風扇,熱出翔。這真的不是一臺好游戲本。
可以看到這時候的筆記本市場其實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外星人自己去極客化,全線焊死,華碩玩家國度也把本來就是異性卡的g750淘汰,換成了全線焊死的g751,藍天在這個時候推出了桌面處理器的p750/p770,雕牌aorus和雷蛇也悄悄占了一席之地。
技嘉aorus很漂亮,對吧。
Aw17 r1和戴爾m4800的屏幕對比~雖然這臺m4800的屏幕是沒升級前的普通tn,還是把aw壓了下去,廠家真的很在意那一點點的成本
。
這時候微星的gt72和gt80也發布了,gt72作為一款很均衡的機器,在高端領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是在中國的定價不知道為何各個企業都喜歡作死,gt72沒一萬多是下不來的。而海淘蹲點七千左右就能拿到一臺很不錯的了。戴爾更甚,m6800工作站直接就是三萬起了,國外不說官翻機的幾千塊,全新機都天天打六折七折,保修還一樣,真的可以用稅來一言蔽之么。
再看點喜聞樂見的,被ems摔壞的gt72,被ems摔炸的aw17和被ems摔炸的aw17二號
,艾斯比快遞。
之后還機緣巧合的弄到了一臺iMac,型號為086ll/a,配置i5-4590r,核顯為hd5200,8g內存,1t機械盤。
iMac真的很漂亮,厚度控制的很好,邊框稍寬但還能過去,一體的機身,流線設計,摸起來薄的簡直要割手,但是——————
為什么要用機械硬盤?為什么要用5400轉的機械硬盤?為什么要用了機械硬盤還預留了固態接口還把屏幕用黑膠粘住?為什么加內存加硬盤必須要把屏幕用熱風槍吹下來?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你這臺藝術品開機要一分多鐘你知道嘛?瑪德差評
。其實說到這本文已經可以結束了,主流的品牌機,在文中多有涉及,我單純以一個玩家的角度,看這些機器的。好用不好用,好看不好看,散熱好不好,用一天,看一眼,打一晚上游戲就出來了。沒有借助拷機軟件,溫度分布圖,各部位對比圖等,。現在我給大家購機的意見就是,輕薄與性能成反比的,請盡量選在一比一左右,外觀放在第二位,保修放在第三位,最后一位看品牌。恩,就這樣
。
再說下各品牌的售后體驗,第一梯隊,戴爾,惠普,這兩家都是帶上門服務,同時還有眾多的服務網點,論服務態度來說可能惠普更高,畢竟戴爾的售后大部分都是外包的,電話回訪戴爾更積極,但是戴爾的保修服務極其的貴,尤其過保后續保,比如外星人系列,續保一年nbd可能要花到2300+,而相比起來,我去惠普給omen續保三年上門才要四百多。第二梯隊就是華碩,聯想宏碁這種,擁有眾多的服務網點,但態度和技術參差不齊,要注意甄別,第三梯隊是沒售后點的,要返廠的,或者幾乎沒售后點的。這個就很多了,神舟和微星是最有代表性的。微星售后外包給了神州數碼,效率還行,態度也不錯,畢竟神州數碼現在同時兼顧微星戴爾微軟東芝富士等一系列品牌的售后。
大概的說一下各個品牌的拆機難度,整體來說哈
。
公模機拆卸難度最低,這包括包括廣達,微星,藍天三家,對應的就是神舟,微星,機械革命,雷神這些個牌子。
大廠私模第二,類似于仁寶時代的外星人和目前富士康時代的外星人,以及一眾戴爾的機子,還有廣達給的私模,比如雷神911,現在新出的那個什么炎魔啊啥的,叫n1524的模具。戴爾的工作站系列很好拆,同理。惠普的工作站也不錯,
難拆的,華碩的一眾k/a/n450550 系列,標壓u+x40mx50m x20m的,很難拆,,加裝固態之類的往往要把c面拿下來才能看到主板插槽,還都是卡扣扣住,拆機基本一定會造成卡扣損傷。
再放一張下一篇評測的兩位主角:
老一輩和更老一輩的aw17大對決,這也算我最喜歡的兩個aw17了。用他倆作為文章結束吧。
小編注:文章來自#我的筆電進化史#征稿活動,如果你有豐富的筆記本電腦使用或購買經驗,或者你對筆記本的品牌有著獨到的見解,那就快來撰寫一篇原創發表你的體會吧!眾測君將會從文章質量、熱度等多方面考核,挑選最優秀的作者送出由ThinkPad獨家贊助的ThinkPad X1 Carbon 2016 商務超極本的眾測資格哦!
話題征稿: #我的筆電進化史# 曬筆記本電腦,贏聯想 ThinkPad X1 Carbon...本次活動獎品由ThinkPad獨家贊助筆記本電腦早已不是10多年前時的稀罕物了。如今的筆記本電腦品牌種類可謂是百花齊放,功能上有商務本、上網本、游戲本等,價位上從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