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謝謝街機時代搭建的這個平臺,給我們帶來很多美好回憶。其實很早以前我就想記錄一下自己的童年回憶,但一直沒有找到志同道合的群體。如今有了街機時代這個平臺,終于可以將昔日的快樂分享給大家,看看是否你也經歷了相同的人生。
平淡無奇的童年,獨一無二的回憶!
我是一個成長在廣東深圳的一個孩子,一年級之前住的是鐵皮房子,那時候還沒有接觸過電子游戲。而能夠沉迷的只有電視機,在這期間我通過TVB電視劇學會了粵語。二年級后,我們搬家到龍華的一個小區,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新世界大門開啟了
新屋入伙那時候,也不知道哪個親戚送了一臺插著學習卡帶的小霸王游戲機和一些黃色的盒子給我,當時年少的我們(我家有3個孩子,我最大,還有個妹妹,最小的是弟弟)也不知道小霸王是什么東西,還真的拿來當作學習打字的工具。當然了讓我們去學習什么五筆打字是不可能的啦!最初的一段時間搞不懂小霸王的用處,打字也沒什么意思,就被放在一邊吃灰。
正是這個原因,讓我接觸FC游戲整整玩了一年多啊!
圖片來源吳先生
某一天,和小伙伴在一家店鋪柜臺中看到很多卡帶,我說這些卡帶怎么和我家里的卡帶一樣呢?直到今時今日才明白,原來小霸王可以換卡帶游戲啊! 在往后的日子中,FC游戲一應俱全,像是什么《街頭霸王》《SD快打旋風》《超級馬里奧》《坦克大戰》《馬里奧醫生》《影子傳說》等等全都是現成的。
直到今天都還沒搞明白《街頭霸王》到底怎么發波的,按到手指痛死了都不會出啊!
雖然很多游戲都沒有通過關,但是在那個夏天跟一群小伙伴們馳聘沙場的感覺真的懷念。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買卡帶,家里的游戲玩得差不多了到店鋪去購買。看著64in1、128in1感覺自己賺大發,結果回家到裝上小霸王才發現,全都是特么的套路,游戲是重復重復再重復。
圖片來自吳先生
學校旁邊的小店,那就是我們的天堂啊!
記得有一陣子小店老板搞了一臺抽卡機,當時是5毛換5個幣,通過投幣開始抽卡。當時我們這群學生完全是深陷其中,一下課馬上就跑出去瘋狂抽卡。一大群小伙伴圍著你,要是能夠抽個閃卡、透明卡、熒光卡,馬上就會引起歡呼,甚至可以帶到學校好好炫耀一番。卡片對于我們這群孩子來說異常正規,因此我到現在還保留著,下面這些照片里面的卡,雖然只放了部分,他們都是我的童年回憶,舍不得扔。
抽卡機
卡片
而這個小店老板也比較奸詐,經常使用一些套路來迷惑我們這群小孩。記得有一次小店抽獎,直接用錢買卡片刮獎,特等獎是一個類似機器人的大玩具,這這可把我饞壞了。而抽獎的瓶子中只剩下10來張卡片,老板一直慫恿我說特等獎就在里面。經不起誘惑的我,腦袋一發熱直接把刮獎卡全部買下來,但是刮開之后卻并沒有發現特等獎。小店老板故作恍然大悟,哎呀,剛剛有一張卡片好像掉出來了,特等獎肯定是那一張。
就這樣,傻傻的被騙了。
那會還流行收集“貼紙”領獎品,如果將90多張貼紙全都收集起來的話就可以送一部游戲機。當時天真的我們信以為真,整整耗費了幾個月的時間成功收集到89張,就是這最后一張沒有一個人得到。坑爹啊!
記得那時候,TVB的《超速搖搖》和《爆旋陀螺》非常火爆,擁有商業頭腦的小店老板們敏銳的察覺到了,適時的兜售相關的玩具:悠悠球(搖搖)。當時覺得玩悠悠球特別帥氣,就是自己玩的時候摔地上就壞了。
當時一群小伙伴都在玩,只是剛開始的時候都不知道那些招式怎么用出來的,最簡單的都不會。但是為毛電視中他們一甩手,悠悠球就定在下面了呢?我們幾個男生在班上圍著討論“怎么用出來”,理論研究了很久可還是沒有結果。直到某一天,其中一個小伙伴興奮的告訴我們他成功掌握了技巧,只需要在甩的時候手心朝上即可。這時候我們才意識到,之前我們都是手心朝下的,怪不得!
那天小伙伴王大炮說帶我去一個好玩的地方。我們走到小區外的一個路口旁邊,然后走進一個藍布門簾的小店。小店里面不大,燈光不太亮,周圍擺放著各種閃爍屏幕的游戲機。里面很吵,游戲機聲音、搖桿按鍵聲讓我印象深刻。王大炮在柜臺買了幾個銅板,然后帶我玩了一款格斗游戲,里面有個會吐假牙的老太婆,還會放一堆“子彈”出來。也是在很久之后才知道這是《豪血寺一族》。
再后來慢慢的就對游戲廳熟悉了,知道這些街機游戲叫什么。不過即使經常去玩,我的技術也是比較菜的,感覺自己對這些對打的游戲沒有什么天賦。看到小伙伴玩《拳皇》會發波,就覺得牛逼死了,甚至他還能打出一些看不懂的必殺技,頭上冒光就出來一個絕招,當時就覺得太羨慕了。在這期間比較喜歡街機廳里面的一款射擊游戲,當時叫它《越南大作戰》。1個幣3條命,坐坦克轟BOSS,玩得太過癮了。后來了解才知道游戲叫《合金彈頭》。
現在那個街機店早就不知道換了多少次店面了,而那種感覺也再也找不回來。等長大有電腦后,才知道可以用街機模擬器玩各種街機游戲,將當年那些街機游戲難度降低,然后一個一個打通關。在這之后玩得最多的還是《合金彈頭》,剛開始的時候模擬器上面只有123代,后來在電玩城才看到居然已經出到第4代了。
直到如今仍然忘不了當年游戲廳的激情,偶爾去大商場里面的電玩室逛逛,看到那些游戲機仍有上去玩上一把的沖動,可能這就是青春吧!
大概在5、6年級的時候,班上的一個小伙伴帶來了一部叫做Gameboy的游戲機,當時的我們看到之后眼睛發亮。我擦,這么小的掌機居然還可以換卡帶,不就是縮小版的小霸王?
然后在他的介紹下,我也玩上了口袋妖怪。為了玩好口袋妖怪還買了厚厚的一本攻略書呢!(當年讀書可沒有這么用心)還買聯機線跟他PK口袋妖怪。那時候也不知道為什么就玩上《口袋妖怪水晶版》,當時的水晶版有一些BUG,可以抓雪拉比,還有無限的隱藏道具可以拿,所以我晚上就躺在床上偷偷的一直按A鍵來拿無限道具。當然有時候熬夜太深,被老媽發現免不了大罵一頓。
至今我仍然記得當時最讓我傷心的一件事,玩水晶版打完四大天王要去第二個圖的時候,存檔居然掉了。我還記得當時坐在床邊,正在興奮終于可以去第二個圖時,突然間自動關機了,我緊張的重新啟動之后發現記錄沒有了。當時真的是欲哭無淚啊,自己辛苦打了這么久。 后來買了金手指用來作弊,又玩了很多游戲。
記得那時為了玩Gameboy還買了各種配件,除了聯機線,還有小夜燈,電池。可惜現在很多都丟掉了。懷念當初靠在床邊,手里拿著Gameboy的日子。
記得還是在上小學的時候,在班級門口撿到一本龍珠漫畫。記得當時看到的劇情是悟空和短笛,參加天下第一武道大會的內容。看完這本書之后,被劇情吸引得一發不可收拾,然后自己就去買了幾本接下來的章節,一直看到悟空他哥哥侵入地球。因為太想看后面的內容,就跟小伙伴合伙去友誼書城買了4合1的龍珠全集回家看。
多年后我看到動畫片之后才發現,《龍珠》的漫畫和動畫有一定的區別。當時買到《龍珠》漫畫全集后,我和弟弟完全是沒日沒夜的而看。就因為這個還被爸媽罵過多次,為了避免挨罵,我們自作聰明的拿普通書皮來包住龍珠,企圖暗度陳倉。然而結果是什么?整套《龍珠》被老爸給燒了。
不過即使如此,仍然阻擋不了我對漫畫的熱愛。后來收集了各種漫畫:蠟筆小新、哆啦A夢、烏龍院,再后來還有游戲王、火影忍者、海賊王、鋼之煉金術師等等。漫畫已經是我小時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這期間還有一個小插曲。有次去小伙伴家串門,在他在房間里翻出來幾本漫畫,我一看傻了,都是些不可描述的內容啊!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學校旁邊的小店真的是非常懂我們這群孩子啊!每次帶來的玩具都是非常深入人心。2年級那會看到一盒游戲王卡,也不懂那是什么,反正就感覺很帥,然后買回來后跟弟弟妹妹亂玩。
可能那就是最初的口胡吧!自己手里拿著5張黑暗大法師,其他卡片都給他們,說你們融合這些卡片吧,我只要這5張就能贏了!哈哈哈,原來中二之魂早已被我注入了身體。
《游戲王》當時還送了一張戰斗場地,不過不知道為什么只有一半,然后我們自己拿紙畫了一張然后拼起來了。雖然看起來很怪,但不影響游戲的樂趣,在那段時間《游戲王》可以說是最喜歡玩的,甚至在后面還買了新的對戰場地。
真正喜歡上《游戲王》就是在看了動畫和漫畫之后。
一開始接觸動畫是暑假在表弟家看了本港臺播放的《游戲王》初代,那時候主角游戲的各種黑暗游戲真的太帥了。那么剛好,在初一之后班上有個同學和我一樣也喜歡游戲王,于是我們經常討論卡片,以及怎么編輯卡組。后期我沒事就去找他玩,帶著一張對戰場地和卡組找他一決雌雄。
那時候我們玩得很起勁,拿一張紙和筆記錄雙方的LP生命值,各種召喚攻擊魔法陷阱,最騷的操作還原了動畫,只能放一張神卡在卡組。還記得那年學校組織旅游,我們也帶上卡組,晚上在自己房間偷偷決斗來玩。
現在的我還是多么希望那帥氣的決斗盤能出來,自己喜歡的卡片能夠像動畫一樣投影出來。如今即使成年了,那些記載了青春回憶的游戲王卡片仍然保存完好,雖然只是盜版,但對于游戲王的喜愛是真真切切的。
六年級那會學校就有電腦課了,為了讓我們接觸更多的知識面,老爸破例給家里買了電腦。記得當年老爸說買成6千塊,內存只有64MB的win98系統。我接觸的第一個電腦游戲就是《紅警》, 雖然當時完全不會玩。
那時候印象最深的游戲,就是小伙伴給我的《洛克人X4》。這可是我接觸的第一款橫板過關游戲,X帥氣的裝甲,ZRORO那酷酷的光束劍,至今仍然回味無窮。另外還有印象的一款單人RPG游戲叫《奧妮》。這款游戲的打擊感很好,第一關孤身一人的倉庫畫面還曾讓我做過惡夢。那時候不懂游戲安裝,聽小伙伴說好游戲都是要光盤才能玩的,我竟然傻傻的信了。后面發現《奧妮》不用光盤也能玩,我還感覺自己賺到了。再有就是歡樂的《叮當大富翁》,可以4個人玩,我和妹妹老弟加一個電腦,我們3個人感情好,所以每次都是3個人用道具專門攻擊電腦。《叮當大富翁》還有各種小游戲,現在是很少有這種類型了,所以挺喜歡switch上面的馬里奧派對那些小游戲。
當時我和小伙伴每個星期放假都會騎著單車去友誼書城找電腦游戲碟。《藏經閣》《芝麻開門》系列,不少人都印象深刻吧!再有就是電腦上的GBA模擬器,當時玩得口袋妖怪寶石系列,火紅葉綠,還有漆黑的魅影,迷宮救助隊。妹妹和弟弟最喜歡玩的牧場物語,火焰紋章,洛克人zero系列,洛克人EXW系列,銀河戰士零點任務,還有游戲王,高級戰爭,公主同盟,龍珠大冒險,星之卡比,火影忍者,海賊王,鬼太郎,柯南,孤島冒險,科樂美哇哇賽車,蜘蛛俠,鋼煉,.....后來NDS模擬器出了也去玩口袋妖怪珍珠鉆石,黑白,記得那是高二,同桌有NDS,然后他帶來給我玩珍珠鉆石,那可是上課的時候玩,刺激啊!接著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場景: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一臉懵逼
為了保存游戲資料,還把游戲壓縮上傳到網盤,這些老游戲都是童年回憶。至今還留著一些游戲安裝說明書。
那是某一個暑假,表弟來我家玩。特意給我介紹了一款名為《魔獸爭霸》的游戲,說是很好玩。聽得熱血沸騰的我,馬上和他一起去億康文體城找到了這個游戲光碟《混亂之治》和《冰封皇座》,這可是我人生第一次買正版啊!
在體驗了之后還真就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接著又來到了《魔獸爭霸3》的世界。然后還買了戰術攻略,電子競技雜志,后期還經常關注WCG比賽,并在這期間知道了第五種族Moon,人皇Sky,蜘蛛流Gostop這些職業選手等等等,而我的光碟在班級上傳來傳去,最后不知道哪里去了。
也是因為魔獸爭霸,我才知道了黑網吧的樂趣。2塊錢1個小時,當時我們去網吧就是為了對戰,因為還沒有這么多好玩的RPG地圖,所以我跟小伙伴都是玩建筑對戰。甚至我們4個人還分隊2v2,我和另外一個小伙伴yellow討論戰術,出什么兵種配合才可以打贏,像什么獸人步兵加不死蜘蛛。可以說,初三那會,我們班男生沒有一個不會玩《魔獸爭霸3》的。
魔獸是每次去網吧必玩的游戲。直到大學還跟宿友瘋狂玩著RPG,什么火影羈絆,木葉曙光,海賊王屠魔令,金字塔大逃亡,伏魔戰記,金融群俠,英雄與寶藏Ⅰ:延續的傳說,小兵故事2, 無限3C,X-Hero,倚天屠龍記,幻想曹操傳等等。那時候宿友經常叫我找RPG圖,快找圖啊,今天玩什么圖啊!玩著玩著發現英雄怎么在基地不動了,轉過頭來看到室友已經睡著了。。
有一次學校要舉辦ECG比賽,邀請了SKY,MagicYang ,Fly100%,infi等職業選手。我知道后馬上拉著小伙伴去,看到了以前屏幕上的職業選手內心激動萬分。甚至趁著選手下臺去廁所時,拿到了一些簽名和合照,當時可是做夢都沒想到啊!
如今的我早已成家立室,有了生活的壓力,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隨意玩游戲了。而我的弟弟似乎繼承了我的游戲基因,買了最新的PS4和SWITCH,只要有時間就會玩玩。看著他如癡如醉玩游戲的樣子,似乎就和當年的我一模一樣。
那種無憂無慮的感覺,那種沖鋒陷陣的刺激,我已經好久沒有體驗到了。我突然開始羨慕起來,小時候就希望自己長大了有能力買各種游戲機玩。現在購買能力是有了,但卻沒有了屬于自己的時間。
如今的我只能偶爾翻翻當年保存的這些寶貝,依稀還能回憶起年少時曾經擁有過的美夢。
投稿來源:Goli
這是作者的親身經歷,由街機時代整理發表。街機故事永遠都說不完,如果你曾經也擁有過關于街機的美好回憶,歡迎聯系小編。小編整理之后將會分享給所有情懷玩家。
畢竟,這曾是我們最美好的青春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五矩研究社(微信號:sikuaiwanshi)
提起ThinkPad,可能大家第一時間腦中閃現過得就是聯想這個牌子,的確是聯想將ThinkPad這個筆記本電腦品牌讓更多的人所熟知。不過對于ThinkPad而言,聯想只能算是一個“后媽”,而“親媽”則是美國一家老牌計算機公司——IBM。
聯想ThinkPad E480
ThinkPad原本是IBM在1992年推出的筆記本電腦系列,從2004年12月8日,聯想集團在北京正式宣布以總價12.5億美元并購IBM的全球PC業務開始,包括ThinkPad在內的IBM PC業務全部歸于聯想旗下。
要知道在被聯想收購之前IBM PC可是占據當時全世界PC市場份額前五的電腦品牌,然而是什么原因讓身為“親生母親”的IBM忍心拋下已經成材的PC業務?或者說IBM PC究竟經歷了什么?
接下來五矩研究社將帶你一起在計算機歷史的長河中,探尋屬于IBM PC的24年坎坷“人生”。
上世紀五十年代,得益于晶體管的問世,世界進入微型時代,到1971年隨著英特爾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個微處理器,又重新定義了原本體積龐大的計算機。
當然這一變化沒有逃過IBM的眼睛,當時的IBM在第二代領導人小沃森的帶領下,已經把計算機從軍方帶到社會并順利完成商業化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
但面對微型計算機愈演愈熱的苗頭,IBM的后續繼任者并沒有沖動進入相反是采取保守觀望的姿態。
直到弗蘭克·卡里任內,1975年IBM小試牛刀推出了型號為5100的便攜型計算機,由于8000美元起步高昂的費用并沒有受到市場的追捧。
放于博物館的5100(維基百科)
就在IBM初次嘗試微型計算機失敗的下一年,一名21歲年輕人在美國加州一個不起眼的車庫里悄悄注冊了公司,并在同年自制了一臺電腦。這名年輕人就是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
雖然蘋果第一代產品并沒有一炮而紅,但在1977年4月舉辦的美國第一次計算機展覽會上,喬布斯展示了蘋果Ⅱ號樣機,正是這個在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帶來的這款售價1298美元的電腦讓大家眼前一亮。
蘋果Ⅱ(維基百科)
成為大會上黑馬的蘋果成功引起了時任IBM總裁John Opel的注意,IBM決定啟動代號為“象棋項目”(Project Chess)的計劃,破例設置一個可以繞過公司規則的小組來快速研發IBM PC。
為了能迅速研發出對抗蘋果Ⅱ的PC,IBM決定摒棄之前從里到外全部親力親為的傳統,而是選擇走捷徑的方法——使用現成的、不同設備制造商的組件來組裝一套自己的PC。
在CUP方面,IBM看中了發明微處理器的英特爾,準備采用intel 8088芯片。接下來面臨的最大難題在于系統。
原本IBM首先想到的是與8088兼容的CP/M系統,但因Opel與比爾·蓋茨的母親皆為美國聯合勸募組織(United Way)的成員,所以IBM決定把系統交給微軟幫忙。
在IBM找微軟接洽的同時,比爾·蓋茨轉而找上了西雅圖計算機產品公司(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簡稱SCP),在那里比爾·蓋茨花5萬美元買下了由SCP程序員Tim Paterson開發的一套名為86-DOS的CP/M-80的變體操作系統。
之后微軟又為這套系統加上了自己公司的代表字母MS-DOS,改名換姓作為新系統交給了IBM,就這樣搖身一變成了IBM的PC-DOS系統。
解決了令人頭疼的兩大件之后,IBM在1981年8月12日成功推出了IBM PC。
IBM PC model 5150(維基百科)
IBM PC改變了之前計算機臃腫笨重的形象,而且運算速度與之前大型機比起來也不遜色,再加上不足1600美元使其在上市第一年就賣出了10萬臺,占領了當時四分之三PC市場。
然而就在IBM PC開始賺錢的時候,當初依靠IBM逐漸崛起的英特爾和微軟卻反咬IBM一口,在IBM PC全盛時期上演了一出農夫與蛇的戲碼。
早在IBM找上微軟之日起,精明的比爾·蓋茨便展現了商人本質,一面對IBM左右逢源一面又暗自里打起了自己的算盤。
當初美其名曰為IBM獨家設計的系統事實上是比爾·蓋茨臨時買下的別人家公司僅用四個月研發出用來內部測試的系統,而且在出售給IBM時,比爾·蓋茨還在合同上留了心眼。
DOS系統界面(維基百科)
微軟在把MS-DOS交給IBM時既沒有讓IBM買斷DOS系統也沒有規定微軟以后不能把DOS系統出售給別人。就這樣IBM自以為的獨家系統竟變成了自己花專利費租來的,之后還被微軟轉手出售給多家計算機公司。
在系統上一時大意被微軟算計的IBM當然心中不滿,可卻也無可奈何。之后隨著DOS系統在PC上的巨大成功,以及GUI圖形化界面的潮流影響下,IBM又一次選擇與微軟合作開發新系統OS/2。
起初微軟是答應IBM一起研發的,但后來隨著微軟通過電腦軟件獲利逐漸越做越大,比爾·蓋茨又萌生了自己的想法。一邊和IBM一起搞研發另一邊又大力開發基于DOS系統的視窗操作系統Windows。
Windows 3.x界面(維基百科)
自1985年微軟發行Microsoft Windows1.0開始到1990年第三代Windows,Windows系統受到了越來越多人認可,逐漸取代了之前系統成為PC主流操作系統。
面對拋棄同伴自己吃獨食的微軟,1993年IBM決定與微軟分道揚鑣,開始獨立開發OS/2。不過事實證明在與Windows的競爭中,OS/2最終失敗了,2005年12月23日,IBM宣布不再銷售和支持OS/2系統。
這并不是微軟第一次背棄,早在蘋果電腦剛剛興起的時候,IBM PC出世之前,面對已有Mac OS系統配對蘋果電腦讓微軟無下口之地,為求生存當時還弱小的微軟找到了英特爾組成了“文泰來”聯盟(“Wintel”聯盟)。
之后正好又趕上了IBM研發PC的快車,“文泰來”聯盟的兩大成員借機迅速壯大。借著Windows系統獨霸市場時機,微軟推出了占用較大內存的程序,促使人們不得不購買配備擁有大內存但價格較貴的英特爾處理器個人電腦。
就這樣依靠著綁定銷售,“文泰來”聯盟實際占據個人電腦市場90%以上的份額,造就了一個制定個人電腦標配的時代。
為應對勢頭強勁的“文泰來”聯盟,上世紀90年代初,IBM聯合蘋果與摩托羅拉也結成一個聯盟, 利用蘋果操作系統軟件的長處,和摩托羅拉結合IBM在處理器方面的優勢,共同推出PowerPC微處理器。
IBM的PowerPC聯盟也遭到了來自“文泰來”聯盟的瘋狂反擊,英特爾推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奔騰芯片系列,微軟則對應推出了Windows 95操作系統。在英特爾和微軟的默契進攻下,還展開了對PowerPC聯盟逐個擊破的戰術。最后,PowerPC聯盟無疾而終。
算起來IBM在微軟和英特爾還弱小的時候曾幫助其迅速成長起來,誰料卻被長大后的“文泰來”反將一軍,不禁讓人唏噓。
IBM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遭遇了史上最大的危機,為度過危機,郭士納對公司進行改革,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整合分割業務,其中就包括2005年出售給中國聯想公司的IBM PC事業部。
古稀之年的IBM從無到有進入PC界,24年后又經歷了一次從有到無,雖然24年光陰對于這個已經傳承百年的企業來說只能算是彈指一揮間,對于整個PC行業來說這段時間恰好也是沙里淘金重新洗牌的關鍵期,究竟是什么原因讓藍色巨人IBM的PC業務半路折戟的呢?
其實上世紀八十年代IBM所處的大環境并不適合PC的孕育,這為后期PC業務“英年早逝”埋下了種子。
IBM早期依附于政府制表機的需求迅速實現了成功,并且一早看中計算機的潛力,又一次獨攬了計算機所有的市場。可以說當時的IBM絕對是市場上唯一的王者,但正所謂“樹大招風”,IBM孤獨求敗的地位也給它帶了一系列麻煩——反壟斷訴訟。
IBM歷史上曾經遭到多次反壟斷訴訟,如1932年美國司法部對其控訴強迫制表機客戶只能購買自己公司生產的穿孔卡片;還有1952年針對IBM只租不賣制表機的商業模式的訴訟等等。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訴訟還要數1969年IBM的競爭對CDC以壟斷為由對IBM提起的法律訴訟。
起因是IBM通過推出System 360大型計算機從而取得了獨霸的地位,對此眼紅的競爭對手向美國司法部控告IBM向客戶提前銷售尚未達到研制完成階段的“不存在的產品”,目的在于阻止客戶訂購其他公司產品。
在之后的幾年,IBM收到了包括美國司法部在內發起的大大小小共22起反壟斷訴訟。面對這些訴訟,IBM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財力去應對,除和美國司法部的官司之外,其他訴訟均以IBM勝訴或和解告終。
IBM與美國司法部的訴訟持續了13年,在這期間美國歷經五屆美國政府、IBM換了四任CEO,傳喚了近千名證人,直到1982年里根擔任美國總統,時任反托拉斯局領導人威廉·巴斯特重新審查后,以“沒有價值”為由撤銷了這一訴訟。
表面上在眾多訴訟中IBM看似都取得了勝訴,但IBM并沒有從中撈到絲毫的好處,相反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礙于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訴訟,IBM不得不一步一步放開自己制定的游戲規則,為市場上小玩家讓出一條求生之路。
如果只是這種小打小鬧根本撼動不了深扎于計算機的IBM這棵大樹。真正讓IBM傷筋動骨的是1982年IBM公開了IBM PC上除BIOS之外的全部技術資料。
隨著IBM的技術開源,更多的生產商紛紛入局,并很快開發出自己的拷貝品。例如1982年6月哥倫比亞數據產品公司推出了第一臺IBM PC兼容機;1982年11月康柏計算機宣布發展出第一臺IBM PC兼容的便攜式計算機Compaq Portable。
一時之間大量的PC兼容機涌入市場,原來興風作浪的IBM PC也只能淪為在PC浪潮中隨波逐流的一員喪失了話語權。
不過如果IBM安心與其他PC兼容機一起共存還是可以在快速發展的PC浪潮中淘到金子的,而最終讓IB割斷PC業務的本因還在于隱藏在IBM最深處的藍色基因。
IBM標志(圖片來自網絡)
IBM之所以被外界稱為藍色巨人,不僅因為徽標是藍色的,也絕不只是源于1997年由IBM深藍計算機擊敗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后刮起的藍色旋風,更多還是在于IBM本體。
IBM擁有龐大的業務,覆蓋計算機從硬件到軟件還有在材料、化學、物理領域中取得的8000多件專利。巨大的軀干讓IBM如巨人一般屹立于IT界。
也正是因為家大業大導致IBM養成了保守的作風。回顧之前說到是否進入PC時,IBM初次嘗試失敗之后并沒有一頭扎進死胡同而是選擇觀望姿態就能看出藍色巨人穩健保守的處世之道。
除此之外,IBM保守的藍色基因還體現在其一直經營的領域之中。從發家起源——制表機開始,IBM一直以來服務的對象都是像軍方、政府、組織、企業這種TOB客戶,由于大型計算機造價高昂,普通人根本不會去購買IBM的產品。
因此養成的TOB傳統也是IBM PC無法順利轉變成TOC終端廠商角色的關鍵所在。
加上當時IBM PC銷量雖多,但每臺PC低廉的價格讓IBM需要花費巨大的努力才能賺到匹配于巨人身軀的利潤。反倒是一臺大型計算機可以一次性為IBM帶來巨大的收入,且售后服務也是IBM一項可觀的收入來源。
相比之下,不論是外部環境還是IBM的藍色基因都驅使IBM把重心放在大型計算機身上。所以到了PC市場漸漸飽和的二十一世紀初,IBM便果斷舍棄了逐年出現虧損的PC業務。
2005年接手IBM PC業務后,2013年聯想電腦銷售量升居世界第一,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PC生產廠商。而另一方面IBM甩手PC后,不僅又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上得心應手,而且還避免了與昔日的冤家英特爾微軟再正面對決。至此百年的藍色巨人也算可以安心度過晚年生活了。
都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現在看來IBM PC無論在哪里都已經是計算機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希望IBM PC帶著IBM優良的藍色基因幫助聯想越來越好。
【鈦媒體作者介紹:歡迎添加五矩研究社主編微信(微信號:sikuaiwanshi)進行交流,添加微信請主動備注。】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