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6月28日電(記者孫云龍)在政策、技術和市場的驅動下,物聯網正成為運營商競相角逐的戰場。6月28日,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在MWC上海大會的演講中提出,中國移動將在全國346個城市啟動移動物聯網建設,年底前實現部分重點城市商用。2017年,物聯網智能連接數增加1億戶,總規模達到2億戶。在中國移動大力推進物聯網建設的同時,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在厲兵秣馬,積極備戰。
隨著萬物互聯時代即將到來,作為基礎設施的物聯網熱度正不斷提升。物聯網有什么用?“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打開智能鎖”,當前火爆的摩拜等共享單車就融合了物聯網的通信模組。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在28日舉行的GTI峰會上提到,“國內90%的共享單車的連接是由中國移動提供的,包括大部分大疆無人機的連接?!?/p>
物聯網火爆的背后,政策的明朗化成為巨大的助力。6月初,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文,要求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提出加快推進網絡部署,構建NB-IoT網絡基礎設施?!暗?017年末,實現NB-IoT網絡覆蓋直轄市、省會城市等主要城市,基站規模達到40萬個。到2020年,NB-IoT網絡實現全國普遍覆蓋,面向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等應用場景實現深度覆蓋,基站規模達到150萬個?!?/p>
窄帶物聯網(NB-IoT)技術是基于蜂窩移動網絡的物聯網連接技術,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大連接、覆蓋廣等優勢,也是實現海量連接,萬物互聯的一種主要技術手段。作為5G第一階段的標準之一,NB-IoT比較適合智慧城市的應用,可應用在智能抄表、智能停車、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在產業鏈廠商的共同推動下,NB-IoT正率先引爆物聯網市場。
物聯網的芯片和通信模組是實現物與物連接的核心器件。中國移動攜手合作伙伴推動了物聯網核心器件的研發和完善。本次大會上,中國移動特別展出了物聯網方面的最新成果,包括全球尺寸最小eSIM NB-IoT模組M5310,以及自主研發的eSIM芯片C216B等模組芯片產品。據悉,基于C216B開發出的中國移動智聯鎖一顆電池可以使用6年以上,能幫助共享單車運維方大大降低維護成本。
中國移動早就前瞻性地對物聯網進行布局。由中國移動自主研發的物聯網開放平臺OneNET經過三年迭代蛻變,能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應用開發和發布、智能硬件設施多方式接入等服務。中國移動旗下的中移物聯網公司綜合部總經理謝志遠27日介紹說,OneNET平臺已有3萬注冊開發者、接入終端超過700萬、開發物聯網應用1.2萬。
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在大會致辭中表示,中國移動努力推進“互聯網+”和智慧城市發展,建設物聯網經營服務體系,深耕車聯網、智能穿戴、安防監控、工業制造等八大重點領域,促進物聯網應用規模增長,全年物聯網智能連接數增加1億戶,總規模達到2億戶。中國移動還與日本電信運營商NTT DOCOMO基于不同的開發商所進行的eSIM平臺對接,是商業環境下世界首例。
尚冰表示,將建立中國移動物聯網聯盟和開放實驗室,與產業相關各方在垂直領域拓展、終端營銷、數字化服務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共同促進物聯網產業成熟,實現價值的新增長。28日下午,中國移動攜手華為、上汽集團宣布共同推進智能出行服務暨下一代蜂窩車聯網產業的發展。
在中國移動高歌猛進的同時,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也在加快推進物聯網建設。
27日,中國電信在上海召開以“絲路添翼 物聯世界”為主題的發布會,推出物聯網開放平臺、物聯網開放實驗室,并與多家國際運營商以及合作伙伴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加速在全球范圍內物聯網重點領域的行業應用落地和項目推廣。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陳忠岳表示,物聯網作為中國電信的戰略業務,是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業務轉型引擎。
此前,5月17日,中國電信宣布已經建成全覆蓋的物聯網(NB-IoT)商用網。據悉,中國電信的物聯網開放平臺目前服務全球24個運營商,超過1700家行業客戶。本次展會上,中國電信還展示了新能源車智能互聯解決方案、“車管家”和“樂駕”等車聯網業務,以及“NB智慧水表”“NB智慧停車”等基于NB-IoT的物聯網業務。
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在當日的大會上表示,物聯網是萬物互聯的基石。目前的重點是要在利用好現有網絡資源的同時,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選擇合適的物聯網連接技術,積極打造能夠全面支撐物聯網快速發展的連接網絡。在平臺方面,做好基礎連接管理平臺,打造開放合作的應用使能平臺和業務支撐平臺,為廣大企業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中國聯通在27日舉辦的“2017年國際合作伙伴會議”上發起物聯網“全球連接”倡議,得到了多家運營商的響應和支持。中國聯通還與思科、華為、金雅拓、捷德、聯想等全球物聯網產業鏈龍頭企業簽署協議,共同在物聯網全球平臺、物聯網通用芯片、物聯網模組和eSIM等領域展開合作,打造物聯網全球生態體系,共同支撐物聯網全球連接需求。27日的會議上,中國聯通正式發布了物聯網新一代連接管理平臺。中國聯通宣布,截至目前,物聯網連接數已突破5000萬個。
通信專家項立剛對記者表示,NB-IoT作為下一代的技術,具有功耗小,部署方便等優勢,商業價值明顯。當然,NB-IoT在全國大規模部署,還存在網絡不穩定、模組協議不一致等一些問題?!懊考疫\營商都不敢掉以輕心,網絡的能力是運營商競爭的核心。從2G到4G的發展歷史來看,網絡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誰在這方面掉隊,就會處于不利地位?!彼麑θ筮\營商競相上馬NB-IoT如此評價。NB-IoT引爆物聯網市場意味著萬物互聯大時代才剛剛開啟。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林俊德像。 新華社發
林俊德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中央軍委授予“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杰出科學家”稱號,是全軍掛像英模。榮獲“最美奮斗者”稱號。
林俊德,中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他隱姓埋名,投身我國國防科技領域50余年。1990年被國家評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9年特邀出席“兩彈一星”突出貢獻科技專家表彰大會。
1955年,17歲的林俊德從福建永春大山中走出,考上了浙江大學機械系。1958年,還是大三學生的林俊德和同學張文斌被安排攻克研制液壓馬達的難題。沒有見過液壓馬達的兩人,憑借一張蘇聯液壓馬達示意圖,在老師的帶領下,反復研究,在3周后成功制作出了一臺液壓馬達。
1960年9月,林俊德從大學一畢業,就被挑選到國防科委下屬某研究所。1963年,剛從哈軍工進修回來的林俊德接到組織通知,他被任命為“核試驗沖擊波機測儀器研制小組組長”。
在核試驗基地,林俊德帶領小組一起研制測量核爆炸沖擊波的壓力自記儀。沒有實驗設備,沒有技術材料,在這樣的困苦環境下,林俊德采用鐘表的齒輪、發條驅動作動力,設計了鐘表式壓力自記儀。他用簡單的方法、創新的思維解決復雜的問題,這樣的自記儀在我國歷次核試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林俊德對壓力自記儀實驗數據的精確性幾近苛刻。林俊德的學生說,為拿到第一手資料,他常年奔波在實驗一線。凡是重要實驗,他都親臨現場,拍攝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林俊德用確鑿的數據,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林俊德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說:“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試驗,我很滿意?!?/p>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抓緊傳授自己的學術思想和技術思路,他放棄了手術和化療。病情突然惡化,被送進重癥監護室不能工作,他強烈要求轉回普通病房,“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在生命的最后時間里,林俊德爭分奪秒,整理重要科研資料。2012年5月31日,林俊德因病逝世,享年74歲。
林俊德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中央軍委授予“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杰出科學家”稱號,是全軍掛像英模。2019年9月25日,林俊德榮獲“最美奮斗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