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疫情原因,北京的高校全部禁止返校,畢業生也不例外。GG扔在學校的鞋盒主機也不方便快遞,索性低價出給了在北京的朋友,自己再裝一臺。
裝機的主要用途還是打游戲,同時偶爾兼顧一些輕度Adobe軟件的創作需求。這次攢機的開始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5月9日(無線網卡),最晚的一個零件到貨時間是6月28日,加上歷時一個多星期的性(chao)能(pin)調試,裝機歷程將近兩個月,期間電源、主板、內存還多次出現故障,可以說是非常折騰了 。
這篇文章并不是專業的評測,只是簡單記錄一下裝機和超頻期間的各種問題和收獲,如有錯誤還望海涵。
因為攢機時間較長,所以大部分配件都是蹲的好價,配置也一再隨著價格修改,期間由于配件故障和兼容性問題還進行了更換,所以最終成機的配置是這樣的:
先上配件圖:
3500X YES!
選擇3500X的原因主要是對于游戲用途來說3500X到3600的提升太有限,而升到3700X預算加的就太多了,不如用來升一級顯卡;不選嚶特爾的原因就是可玩性太低,價格相近的9400F+B360既不能超U也不能超內存,板子還不能升級10代和11代酷睿,AMD這邊可是官方放出話來B450支持四代銳龍的。
?2070SUPER,YES!
顯卡這邊本來的想法是蹲一個丐王銘瑄的2060super,結果好價沒等到,發現了拼多多3099的七彩虹2070super,而且竟然搶到了。。。 算了,貴點就貴點吧,希望能多戰一年 。2070S Advanced算是七彩虹的中端系列,顯卡帶有可調RGB燈光和背板,側面還有一個一鍵超頻按鈕,實際使用起來非常安靜,體驗不錯。
?B450M 迫擊炮 MAX,這個有點yes不起來……
主板是貼吧標配微星B450M迫擊炮MAX,迫擊炮和迫擊炮MAX主要的區別是MAX原生支持三代銳龍,而迫擊炮需要刷BIOS才能支持,而且刷過之后就不能支持一代銳龍了。
雖然迫擊炮的口碑真的非常好,但GG手里這塊板子后來出了很多問題 ,我們后面再說。
阿斯加特+威剛
阿斯加特+威剛?內存這里更加曲折,最開始是買的拼多多百億補貼的威剛游戲威龍8GB 3200,結果搶到才發現限購一條 。后來又蹲到了369的阿斯加特8G*2套條和169的單條,想試試不同品牌批次的內存條能不能一起上,結果悲劇了(根本上不到標稱頻率)。最后只能把威剛出了又192買了條阿斯加特單條,可惜了威剛的三星B-die顆粒了。
這個東西只能說NO?
電源是這次裝機里唯一一個完全不能用的,本來這個配置600W電源已經足夠了,但是看到了京東599十年質保的evga 750G+就抱著留出余量多戰幾年的想法消費升級,結果電源裝機第二天就壞了 (風扇不轉,無法開機),聯系了京東售后換貨,告知需要從外地調貨至少要三天,等不及的我就又買了一顆艾湃電競750AJ,換貨回來的750G+扔到閑魚出掉。
三星OEM,YES一下也無妨
硬盤是三星PM981a,給小新Air14換硬盤時候拆下的,里面還帶著win10家庭版和一套office,省的我自己裝了。
?Intel YES!
無線網卡英特爾AX200 PCIe版,支持WIFI6和藍牙5.0,來自阿卡西斯,充電頭網團購時候上車拿到。別看I家CPU擠牙膏,網卡產品還是很超值的。
?這個還行吧……
散熱是89秒殺價的雅浚G3,基本上是百元以下最強散熱之一。作為一名前AS120用戶,我要說的就是這個G3的待機噪音比AS120小的多,更適合散熱壓力不大的開放式平臺。散熱器附送了一管硅脂,不過GG這里用的是之前的信越7868。
作為一名愛折騰的DIYer當然不需要機箱啦,但是鞋盒實在是太LOW了,就淘寶買了一個立式機箱架,最后裝機完的效果圖是這樣的:
請自覺忽略掉那個牙簽盒
雖然看起來不咋樣,但是從后面的一次次拆裝經歷來看,還是很實用的……
下面開始正片環節,跑分+超頻:
首先來跑一下內存,阿斯加特的這款內存默認是2400頻率,從AIDA64測試數據來看,真有點慘不忍睹,延遲和帶寬都不怎么樣:
在BIOS里把XMP打開后自動上到3200MHz,16-18-18-38的水平,這樣看起來就好多了:
?
因為銳龍平臺對內存性能很敏感,而且XMP開啟也很簡單,這樣我們后面的默認性能跑分都在3200MHz下進行。
CPU部分,由于時間原因只跑了CPU-Z的基準測試和cinebench R20,結果如下:
?
這樣的分數對于一款六核無超線程的U來說中規中矩。不過同樣內存配置下筆記本端35W的4500U的R20多線程分數都能跑上2600,感覺這桌面端三代銳龍的能耗控制還有不少提升的空間啊……
雖然3500X官方標稱的最大睿頻是4.1GHz,但是默認狀態下實際只能跑到全核3.9,看來只能在后面的超頻部分解鎖限制了。
顯卡這里,只跑了一下Time Spy,反映一下DX12下的游戲性能:
Time Spy 顯卡分數10089,差不多也是正常分數,七彩虹2070super advanced這張卡雖然不帶OC后綴,但是實際默認頻率也是比公版高一些的,Time Spy測試里實際頻率大概在1950MHz。
雙烤測試,室溫26℃,Stress FPU+Furmark,對于開放式平臺來說,16min足夠看溫度噪音了:
CPU溫度最高74.6℃,穩定在74.3℃,功耗76.5W,頻率維持在3.875GHz。
顯卡溫度最高64℃,穩定在63℃,功耗211W,頻率1770MHz。
噪音方面,這臺機器的滿載人位分貝值為50dB。(手機分貝儀測試)
這個散熱表現差不多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1,三代銳龍的7nm核心是真的積熱,開放式平臺上76W的功耗用個四熱管單塔壓都要74℃,如果裝悶罐機箱或者用原裝散熱器的話妥妥的過熱降頻。不過好在實際游戲里CPU大部分時間都不會滿載。
2,與CPU相比,七彩虹這張顯卡的散熱做的不錯,210W級別的功耗可以壓制到60℃左右,而且此時的風扇轉速不高,基本聽不到噪音(噪音主要來自滿速的G3)。
下面是游戲測試,選取了四個帶有benchmark的3A和兩個比較常見的網游,均為2K+預設的最高一檔畫質,注意這里地鐵離去的成績是打開DLSS的情況下測試的,不開DLSS的話這個benchmark壓力出奇的大,幀數比實際游戲時候低得多。CSGO 成績通過運行創意工坊里的benchmark得出,守望先鋒的測試則是在同一張地圖上打同一撥人機,用Fraps記錄平均幀數。
默認狀態下,這套配置已經基本滿足最高特效下流暢運行3A游戲的要求,全戰三國幀數低一點但是第三人稱游戲相對不那么吃幀數,地鐵離去的benchmark壓力過大,實際游戲能跑到70幀以上。一般我都是把動態模糊關掉,陰影調低一到兩檔,抗鋸齒調低一檔,在2K分辨率下基本看不出什么區別。
兩個網游這里,CSGO肯定是沒什么問題了,比較讓我吃驚的是守望先鋒最高特效下竟然跑不滿144Hz,感覺和次高一檔畫質也沒什么區別啊 。
另外,雖然這套配置屬于明顯的低U高顯偏科配置,但是絕大多數場景下瓶頸仍然在顯卡上:
?GPU受限94%
個人認為某些推薦里9600K/9700K+2060的“游戲向”裝機單純屬浪費。
私以為整個DIY過程里最有趣的就是蹲神價和超頻了,特別是超頻部分,因為這里還帶有很大的“摸獎”成分,迎合了人類喜歡賭博的天性 。再者,我這套平臺散熱和電源都是冗余的,不從硬件里多榨出點性能來實在對不起花出去的銀子。
超頻部分按照內存→CPU→顯卡的順序進行,因為內存性能對銳龍平臺的CPU性能影響較大,而CPU性能又會影響某些場景下顯卡的負載率。
內存部分:
之前我們已經通過XMP把內存超到標稱的3200MHz頻率了,下面就試試能不能更進一步。
不過內存超頻部分出現了非常,非常多的問題,主要是在主板上,包括但不限于:
1,阿斯加特和威剛內存混插,完全超不動,只能工作在2400MHz,用臺風軟件查了一下顆粒,阿斯加特全是南亞A-die,威剛是三星B-die(不是停產了么?),可能是兼容性的問題。
2,四根阿斯加特內存全插上只能到剛好的3200MHz,多一點都會死機,果然四根內存超不動哈。
3,最大的問題來自這塊B450M迫擊炮MAX主板,在內存超頻失敗時大概率不能自動恢復默認設置重啟,而是主板偵錯燈顯示正常,但是風扇狂轉,顯示器無信號,結果BIOS都進不去,只能靠清空CMOS才能進BIOS界面。
4,接上一條,主板上的清空CMOS跳線是無效的,必須要摳電池+拔電源線才能恢復默認設置開機;
5,接上一條,主板的簡易偵錯燈經常顯示錯誤,明明是內存的問題卻顯示找不到系統引導……
以上3,4,5一度讓我懷疑是不是買到了別人退貨回來的問題板子……
此外,B450M迫擊炮的PCIe接口位置也不太人性化,兩個PCIe*1和上方直連的PCIe*16距離太近,導致插上三槽顯卡后,無線網卡只有下面那個PCIe*16可以插進去,但是下方的PCIe和第二個M.2接口是沖突的,也就是說以后要擴展固態硬盤只能裝SATA的了……
?
當然,即使遇到了這么多的艱難險阻,我還是完成了內存的超頻。
這里用的方法是在BIOS里套用memory try it!預設(這里的預設似乎是隨著內存顆粒進行變化的,而且這個功能只有微星有),能夠穩定通過壓力測試的最高一組預設是3600MHz C18-20-20-42,畢竟不是什么超頻專用顆粒,能有點余量咱已經謝天謝地了。
不過這樣的代價是只能使用兩根內存條。理論上手動微調參數的話可能還有一點進步的空間,但是手動超只要失敗就會觸發黑屏無信號進不了BIOS的BUG,在摳了三次主板電池之后我決定放棄這個嘗試。
內存跑分如下,比3200MHz下讀寫和延遲都有一定提升。
為了獲得最佳的性能(跑分),后面的測試都在16GB 3600頻下進行。其實8G*2對于目前的游戲來說已經足夠了,后期我再考慮要不要加上那兩條只能上3200MHz的內存。
CPU部分:
CPU這里首先嘗試的是把銳龍的自動PBO限制解開(默認狀態下的PBO還是比較保守),設置如下圖,因為PBO機制有自己的限制,實際上把各種選項全拉滿也不會boom:
然后再跑個分:
實際跑分來看,CPU-Z基準測試提升只有2%左右,R20提升了約6%,當然這里面也有內存超頻的功勞。
要近一步壓榨潛力就需要手動超頻,這里用的是Ryzen Master(實在是怕了微星的BIOS),一通折騰下來找到一個比較甜點的頻率4.35G,電壓1.35V,體質一般。其實這顆U最高能達到的電壓大約在4.4G,但是穩定電壓已經去到了1.45V,功耗和溫度實在太高提升又有限,還是4.35G用吧。
跑R20時的CPU-Z監控
全核4.35G下的跑分,R20多線程分數比默認高了大約13%,單線程提升約8%,再次強調這里面有內存超頻的功勞。
CPU-Z基準測試的多線程反而倒退了,咱也不知道是咋回事……
顯卡部分
顯卡方面GG則是比較幸運的,這塊“僅售”3099的RTX2070 super竟然摸獎摸到了最能超的TU-104-410A核心(Device顯示1E84)和三星顯存,加上還算強力的散熱,不由得讓我多了一些期待。
超頻還是使用大家喜歡的微星afterbuner小飛機,試了一下最高能穩定通過time spy壓力測試的設置是功耗+20%,核心頻率+140MHz,此時Time Spy顯卡分為10766,比默認情況下提升6.7%。
最后是對這張卡進行進一步壓榨,解開功耗電壓調節項后全部拉滿,顯存+400MHz,再手動一點點的微調曲線,最后能夠穩定通過壓力測試的曲線是這樣的:
最終火力全開下的Time Spy顯卡分是10817,提升7.2%,在監控中可以看到運行的最高頻率在2115MHz,功耗260W,Time Spy壓力測試99.6%,但是核心頻率再拉一點就會出問題。GG看了一下3Dmark的天梯,2070super在前100名左右的成績大約是11200左右,考慮到核心體質的差異,這張卡在不破解功耗墻的情況下差不多是壓榨到頭了。
三大件都超頻后,雙烤的表現是這樣的:
?
為什么這里的CPU只有4.3GHz呢?不是4.35G 1.35V不能穩定運行,而是因為散熱壓不住了…… 開放式平臺上雅浚G3+3500X的上限就只有80W左右,4.35G下溫度會一點一點的升高直到超過80℃藍屏……G3標稱的180W散熱設計在3500X打個折還不夠啊……
人位噪音依然是50dB,即使顯卡功耗升到了250W,顯卡風扇噪音也沒怎么提升。
最后再來看一下游戲的跑分吧!
為了方便比較,也做了一個百分比的圖:
經過這么一通折騰,在不同游戲中性能提升了5~9%。
嗯,超頻這種事,重在參與嘛!
英特爾首批10代酷睿處理器于8月21日已經發布,同時包含10nm制程的Ice Lake以及14nm的Comet Lake兩個不同版本,隨后各大OEM廠商相繼放出10代酷睿新品信息,但提到十代酷睿輕薄本,很多人會對售價有些擔憂,畢竟搭載八代酷睿的輕薄本還在銷售,而10代酷睿的價格會更偏高,所以本著買新不買舊的原則,我盤點了四款市面上7000元以內的十代酷睿筆記本
01 十代酷睿筆記本:聯想小新 Air 14 2019
參考價格:4999-5499元
聯想小新Air 14主打高性價比,兩輪預約機器已經全部售罄,最近還有想購買最新十代酷睿輕薄本的朋友們可以保持關注等待下一輪。聯想小新Air 14重1.5kg和15.9mm超薄機身,便攜性非常不錯,而且采用全金屬打造,擁有不錯的質感。配置上搭載了英特爾10代酷睿i5 10210U處理器,12GB雙通道內存,同樣是512GB固態硬盤起步。
聯想小新Air 14
02 十代酷睿筆記本:惠普ENVY 13薄銳
參考價格:6299元
惠普ENVY 13薄銳系列的優勢還是挺明顯的,首先搭載了最新的十代酷睿處理器,性能大幅提升,其次采用了下沉式轉軸,打開屏幕之后鍵盤及掌托的傾角更貼合手部,最后是顏值,惠普近幾代筆記本產品在外觀設計上都很下心思,無論是暗影精靈系列游戲本還是ENVY、Spectre等輕薄本都有很出色的外形。
惠普ENVY 13薄銳
03十代酷睿筆記本: 戴爾靈越5000 Fit 14
參考價格:5799元
我是一直比較相信戴爾的品牌,早年間就一直用戴爾的XPS 13系列,這次的全新靈越5000 Fit系列筆記本令我更加受青睞,畢竟它擁有超性能和超高性價比,全新靈越5000 Fit系列同時包括14英寸和15英寸兩種規格,除了擁有全新ICE系配色之外,將戴爾高端產品線特有四邊超窄邊框設計引入自身,真實瘦身,重量很輕方便攜帶,讓產品更具潮酷氣息。
戴爾靈越5000fit 14
戴爾靈越5000fit系列
戴爾靈越5000 Fit系列采用鋁合金材質,除了能保證產品更為堅固外,也大幅提升了整機質感。屏幕轉軸處采用了人性化的Lift轉軸設計,輕翹起的機身不僅能幫助有效進風。更符合人體工學需求,使打字角度更為舒適。
04 十代酷睿筆記本:RedmiBook 14增強版
參考價格:4999元
看到這款筆記本,第一印象就是它是“小米出品”,金屬質感銀灰色機身。RedmiBook 14增強版可以是10代酷睿首發新品中的黑馬,同樣擁有超高性價比,而且可選擇的機型比較多。10代酷睿i5版起步價3999元,10代酷睿i7頂配價也不過4999元,相當超值。
RedmiBook 14增強版
從英特爾10代酷睿首發的這幾款新品來看,整體陣容還是相當強大的,主流價位段的產品分布也能夠快速的打開市場,上面推薦的這三款新品全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不管是從產品定位還是價格方面,已經足夠說明大家對于10代酷睿新品的認可。
【ZOL客戶端下載】看最新科技資訊,APP市場搜索“中關村在線”,客戶端閱讀體驗更好。(727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