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全家桶用的時間久了,就又想折騰折騰這個世界之外的東西,手機里的安卓,電腦里的Windows…實際上因為工作的需要,身邊有好多同事都急需Windows系統來完成一些工作內容,畢竟好多東西沒有辦法在MAC OS里實現,尤其是一些企業級別的軟件。當然,有很多小伙伴最簡單的方法是在MAC里裝一個虛擬機,簡單的運行Windows系統,進行一些操作。輕易操作的文件沒有問題,當遇到一些軟件的時候就會很不穩定,甚至不能安裝或啟動。
虛擬機除了在穩定性方面欠缺優勢外,對于一些存儲空間較小的MAC也不太友好,畢竟在“寸土寸金”的MAC中,存儲空間的大小不僅僅是影響存多少文件的問題,剩余空間越來越小直接影響整個MAC系統的流暢運行,拖慢速度。
相對來講,Windows to GO系統是比較穩定也靠譜的一種方式,起碼不會對原有的系統產生什么影響,完全獨立運行。
我最近就一直在MacBook Pro上使用Windows to GO系統,i5的處理器運行起來蠻流暢,當然這跟筆電本身的配置以及安裝Windows to GO的存儲介質都有關系。接下來我們簡單看下在MAC上實現Windows to GO的制作和操作方式,另外也會送上我掉過的好多好多坑,或許可以幫大家避免一些彎路。
以下將Windows to GO簡稱為“WTG”。
我目前用的存儲介質是前段時間很多人吵吵的aigo固態U盤,外觀設計和質感還不錯。選擇它主要還是因為體積,起初想整一個移動固態硬盤,但是因為體積還是有些大,所以放棄了。再一個就是固態硬盤都需要插根線,不太感冒,偶爾備個份還可以。這個時候才發現,直插式固態U盤的優勢。
因為我可能會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用WTG系統,所以選擇了512GB容量的規格,后面也可以用來多裝一些軟件進去,或是存放一些文件。
固態U盤這種小東西,習慣性的先跑個分?
跑分結果比我預期要高一些,不過這個小東西在拷貝大量文件的時候,發熱量還是有些大,可能這也是體積小所不能兼顧的地方吧,相對于移動固態硬盤來講有絕對的優勢,卻也有一些不足。
aigo固態U盤是推拉式的那種,平時不用刻意直接把帽子推上去。機身是鋅合金,質感不必說,確實有點好看,金屬材質的主要優勢還是散熱,對于這種高速運行的小東西,發熱量不可避免,就最好從散熱方面下手了。
連接電腦后的“跑車尾燈”設計,有點像外星人。
OK,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裝WTG!
將Windows 10系統包和WTG輔助工具下載好,在Windows系統中運行WTG輔助工具來把Windows 10系統寫入到U盤中。
Windows 10系統包(iso格式)可以再微軟官網下載,也可以在MSDN我告訴你下載。
打開WTG工具,將相應的系統包位置、U盤、所要安裝的系統版本選擇好,直接點擊部署即可。至于軟件后面的一些設置,默認的就OK,如果自己有特別需求,可以簡單設置下。
等待幾分鐘后,部署成功。這個時候,Windows系統就已經完整的寫入到了U盤中。
這里我們需要提前做兩件事情:
是否為T2安全芯片查看方式:應用程序-系統信息-硬件-控制器-Apple T2安全芯片。
如上圖所示,T2芯片的MAC,如果直接重啟選擇EFI圖標,會出現下面這種情況,有時候也會出現“啟動出現錯誤”字樣。
所以如果你的電腦是T2芯片,需要修改安全啟動項。操作方式:重啟電腦——屏幕亮起(白蘋果之前、啟動聲音之前或同時)長按Command+R鍵——進入安全模式——左上角“實用工具”——啟動安全性實用工具——輸入鎖屏密碼——勾選“無安全性”和“允許從外部介質或可移動介質啟動”——關閉對話框即可。
注意,上述操作過程可能會遇到藍牙鼠標和鍵盤無法使用的情況,建議自備有線鍵盤和鼠標。
下載WindowsSupport驅動包方式:應用程序-啟動轉換助理-左上角“操作”-下載Windows支持軟件。
等待下載完成后,是一個名稱為“WindowsSupport”的文件夾,直接將其拷貝到其他存儲設備中,當然也可以拷貝到已經做好的WTG系統U盤中。
插上我們剛做制作好WTG系統的aigo固態U盤,重啟電腦——屏幕亮起(白蘋果之前、啟動聲音之前或同時)長按Option鍵——進入啟動介質選擇界面——點擊后面黃色圖標的“EFI Boot”即可從U盤啟動Windows。
接下來就是傳統的Windows設置流程,不多做介紹,一直下一步就好,直到進入Windows界面。
注意,上述操作過程可能會遇到藍牙鼠標和鍵盤無法使用的情況,建議自備有線鍵盤和鼠標。
進入Windows系統中后,第一件事兒就是要找出上面已經下載好的“WindowsSupport”驅動包,找到BootCamp文件夾下的“Setup.exe”雙擊運行,直到驅動程序安裝完成后,便可以正常的在MAC上使用Windows系統了。
關于“WindowsSupport”驅動需要說一下,不同MAC的驅動包內容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你手里可能像我一樣在用MacBook、iMac、Macmini,但是只能安裝其中一個電腦的完整驅動,在其他MAC上用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無驅動、驅動錯誤、失靈的情況,可能需要重新安裝才可完全正常使用。不過就我自己目前的使用來看,暫時還沒有出現明顯的驅動無法使用情況,日常用著沒有啥問題,只能在出現問題之后再慢慢解決了。如果你只有一個MAC,就不必擔心這個情況了。
OK,以上便是關于制作WTG系統的簡單方式以及在MAC上使用的操作和注意點,總的來說還是蠻簡單的,有了WTG系統后,對于擁有蘋果全家桶的朋友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偶爾的急事還必須用Windows系統時,WTG是個很實用的方式。將WTG系統做到固態U盤這樣的小體積存儲上,便攜性優勢明顯,隨手揣兜里,走到哪里幾乎都可以用。搭配固態U盤本身的高速讀寫速度,實測WTG系統的運行速度也很快。
最后,放上我自己在制作WTG時遇到的坑。
最好不要用Windows系統自帶的Windows to GO工具。
很容易出問題,主要問題集中在重啟系統會出現藍屏,且重啟好多次的情況,偶爾進入系統全看運氣。而且自帶的Windows to GO工具,只能寫入Windows 10企業版到存儲介質中,其他版本無法寫入。使用WTG輔助工具,可以隨意寫入不同版本的Windows 10到存儲介質中。
制作WTG系統,一定要有Windows系統的設備。
我曾經執著的嘗試只用MAC系統來完成所有,后來一次次失敗后還是選擇了Windows,主要是確實沒有找到一個MAC上合適的系統寫入軟件,當然也有可能確實沒有,希望后面可以有大神制作。
不過使用MAC來制作U盤啟動工具沒有啥問題,完全可以。不過也不要想著直接用U盤啟動工具為其他存儲介質安裝Windows,目前來講不支持USB安裝到通過USB連接的外置存儲設備中。
Macmini啟動,有些難。
我自己家里一直在用Macmini,用著普通的藍牙鍵盤和鼠標,每次開機長按總是無法進入選擇系統的界面,后來才發現是藍牙連接延遲導致,換了有線鍵盤之后就好了,當然如果你是在用蘋果自家的藍牙鍵盤可能也沒有問題。不過在Macmini上用WTG,我目前遇到的問題主要是時靈時不靈,每次進入Windows啟動界面后,自動重啟,經常會直接重啟到MAC系統中,暫時未發現原因,等后續有結果了再來補充。
MAC自帶的“啟動轉換助理”可以安裝Windows雙系統,但是不能安裝到外部存儲設備,只能安裝到MAC自帶的硬盤中。
OK,以上便是關于WTG系統在MAC上使用的簡單操作和設置,相對來講還是蠻簡單的,只要不是像我一樣非要走彎路。不過想要WTG系統可以運行流暢,最基本的就是存儲介質,很多人習慣性用硬盤來裝,我自己用aigo的固態U盤安裝體驗也沒有任何問題,流暢度可以。其實只要是固態存儲介質,應該都沒有太大問題。如果你也一直在用MAC電腦,而又有Windows系統的需求,我個人建議使用WTG系統,不建議虛擬機。如果你的電腦硬盤、運存足夠大,虛擬機或是直接在內置硬盤安裝雙系統,都是OK的。
同事拿來了一臺塵封已久的筆記本,無法開機說要重裝系統,本以為很簡單的事情,折騰了半天,現在和大家分享下修復過程,不足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指正。
1.筆記本2G的內存,win8/win10Pe無法進入,換03Pe可以進pe系統,進去后發現只有一個465G的硬盤分區,用HD Tune 掃描全是壞道.
紅色壞道
無法裝系統,也不知道之前電腦硬盤里是否用重要的數據文件,硬盤有價,數據無價啊,糾結中想到了一個辦法,PE下的一個工具-hddreg硬盤再生器。
軟件修復界面
一般PE系統都帶有的.
PE系統自帶硬盤修復軟件
軟件自動修復后,C盤,D盤,E盤,F盤的文件都在,可以正常進行系統安裝了,裝了個win7.
pe下系統安裝
安裝好后的系統
新系統win7
最后進PE 在用HD Tune 掃描,神奇的發現已無壞道.
HD Tune 掃描
好了,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記得評論與轉發,關注下,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