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1低端機市場退燒 MTK/驍龍雙雄爭霸

    手機行業作為當前熱度最高的數碼細分領域,其競爭一向十分激烈,進入2016年這種趨勢則更加明顯地呈現出來。一方面,以金立、華為、OPPO和vivo為代表的“金華OV”在線下渠道交出了漂亮的銷售成績單,另一方面品牌集中化的現象更加明顯,馬太效應在手機行業正在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中關村在線繼8月推出2016年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報告后,此次為大家奉上《2016年第三季度ZDC國內手機市場報告》,細致梳理國內手機行業在三季度的發展大勢,挖掘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特征和新亮點,以期為消費者和廠商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參考。

    2016年第三季度ZDC國內手機市場報告

    注:本次報告通過描述手機行業三季度的總體價格趨勢、處理器、屏幕、攝像頭、電池等具體指標的演進和主流品牌及其產品的關注度等信息,分析手機產品規格的演變趨勢、廠商營銷策略的調整和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調整,從而為廠商和消費者提供有效幫助。報告的主要調研對象覆蓋全網,調研時間為2016年7月至9月。同型號手機產品若擁有不同網絡制式或不同硬件配置的版本視為多款。

    在文章開始前我們首先歸納一下報告得出的主要結論:

    1.千元機不再受寵;

    2.產品配置仍處過剩期;

    3.旗艦機配置出現下放;

    4.洋品牌份額繼續縮減。

    趨勢一:千元機盛況不在 MTK八核成出貨主力軍

    在深入了解手機行業動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現在行業的入局者有多少。根據我們的調研數據,截至2016年9月國內手機市場品牌數量共有104家。雖然這一數字與今年1月和2月持平,但相比7月和8月的116家有近10%的減少,顯示出手機行業的資源整合仍然在持續。

    2016年1-9月中國手機市場品牌數量走勢

    與之相對應的是,截至今年9月國內手機市場在售機型的數量為1326個,不僅相比7月的1613個和8月的1504個有大幅下降,而且創下今年以來的新低。這一局面的出現與行業巨頭蘋果不無關系,在蘋果公司例行推出新品的9月,很多廠商都推遲了新品發布的進程,采取自愿回避的策略避免與iPhone直接競爭,故此這也是9月新品數量較少的原因之一。

    2016年1-9月中國手機市場在售產品數量走勢

    另外,幾年前曾經卓有成效的機海戰術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當前的行業發展需要。市場的飽和加上消費者對品牌價值的重新認識使得廠商意識到精品戰略的重要性,因此諸如榮耀、360等廠商開始重新梳理自家的產品線分布和定位,以系統化、建制化的理念精簡產品數量,有的放矢,著力推廣重點產品,提升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認知度。

    廠商謀求高附加值 低端機市場退燒

    近兩年行業內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新品手機的均價整體上揚,這彰顯了手機品牌尤其是國產品牌嘗試提高議價能力的信心。從我們獲取的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發布的新機均價為1644元,二季度發布的新機均價為1713元。到了三季度,總計75款新品的均價大幅提高至2173元,一舉將這一數字提高了一個檔位。雖然這其中有三星Note 7、iPhone 7和7Plus等5000元以上產品的帶頭作用,但整體上看國產手機的售價相較過去明顯提升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2016年前三季度發布新機平均單價

    在產品定價方面,早年曾經火爆一時的千元機市場逐漸降溫,1000-2000元價位成為廠商爭奪用戶的新戰場。從我們得出的第三季度智能手機各價位段分布來看,在本季度發布的總計75款產品中,1000-2000元價位段的新品數量最多,為31款,占比達41.3%。2000-3000元區間發布的新品數量有19款,占比25.3%,而千元及以下區間的新品數量只有14款。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是,手機廠商對產品的定位已經從單純性價比向追求高附加值轉變。簡單粗暴狂拼低價已經無法對消費者造成實質性的吸引,未來廠商應該著力于打造高“質價比”而非“性價比”的產品。

    2016年三季度智能手機各價位段分布

    2016年三季度國內不同操作系統關注比例

    2016年7-9月不同操作系統關注比例走勢

    系統占比方面,Android仍然以73.9%的占比穩居關注度的頭名,緊隨其后的是22.3%的iOS系統,而Windows Phone和YunOS為代表的其它系統關注度只有不到4%的份額。這一系列關注度的比例也符合各自系統實際的市場份額。具體來看,9月iOS系統的關注度曾一度飆升至27.5%,Android系統的關注度下降至68%,這自然與iPhone 7的推出不無關系。不過我們也注意到,雖然占比很低,但其它系統的關注度從7月以來持續提高,搭載YunOS系統機型數量的增加在其中起到不少作用。

    MTK/驍龍雙雄爭霸 八核最受關注

    從數年前的單核、雙核到今年的八核、十核,手機性能的提升同樣遵循著摩爾定律。在當下消費者對手機核心數有著怎樣的關注度對廠商而言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值。根據我們得出的數據。消費者在第三季度關注度最高的核心數是八核,其次是四核和雙核。八核關注度最高自然與驍龍和聯發科八核芯片大面積鋪貨有關,從聯發科P10到驍龍625/652再到驍龍810,八核處理器已經完整布局入門到旗艦的各個價位段。四核的關注度居高看似意外其實也容易理解,因為9月剛剛發布的iPhone 7為四核芯片吸引了大量關注。雙核仍然有接近1/6的關注度,主要來源是iPhone 6s等機型仍然有較高的關注度,而Android陣營當中雙核產品已經趨于淘汰。

    2016年7-9月中國手機市場不同核心數產品關注比例走勢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十核芯片的關注度。目前成功實現商用的十核芯片廠商只有聯發科一家,種類也只有曦力X20/X25兩款。雖然聯發科試圖用十核芯片敲開旗艦機的市場,無奈高通在旗艦機芯片中的優勢過于明顯,使得聯發科十核芯片一面世就被打回千元機的定位。希望明年上半年可實現商用的聯發科曦力X30芯片能夠打破這一格局。

    2016年三季度新發產品處理器品牌分布

    如果以品牌分析,在三季度新發布的75款產品中,搭載聯發科芯片的新機占比為48%,驍龍芯片以39%位居次席。蘋果芯片份額為5%排在第三,麒麟芯片以3%排在第四位。與上半年的數據相比,聯發科芯片的占比提高了5個百分點,驍龍處理器的占比下降了2個百分點。

    2016年三季度MTK/驍龍處理器新品均價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聯發科處理器的新機占比高于驍龍,但在產品均價方面(見上表)驍龍新品的單價要遠高于聯發科,價差高達近千元。這表示當前驍龍處理器仍然霸占了手機行業中高端產品的市場,聯發科處理器雖然市占率高,但分布仍多在中低端產品當中,在旗艦機領域仍不敵驍龍。

    具體來看,三季度發布的75款新品手機中,搭載驍龍處理器的產品數量為29款。而這其中搭載驍龍820/821處理器的產品數量有16款,占比達到59%,顯示出驍龍820/821處理器現階段已經成為驍龍芯片的主力軍。諸如聯想ZUK Z2這樣不到1500元的產品已經配備了旗艦的驍龍820處理器,令未來驍龍旗艦芯片的市場表現被進一步看好。

    驍龍820/821處理器在2016年三季度驍龍處理器新機中的占比

    上述數據體現出聯發科處理器在當前仍然是業內廠商的主流選擇。在三季度發布的不少新品中我們都能見到聯發科MT6735、6735M、6735P、6737、6753、6755等芯片的身影,這些產品定價普遍在2000元以內,對廠商順利出貨起到不小的幫助。驍龍芯片方面,次旗艦定位的驍龍652/650成為三季度新品的首選,此外,頂級芯片之一的驍龍821在三季度順利實現商用,可以研判驍龍821在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將成為主流旗艦智能機的標配。

    回顧這一部分的內容,伴隨行業增速的趨穩,曾經卓有成效的機海戰術已被拋棄,廠商轉而開始梳理產品線進而打造有層級感的產品布局。多方原因共同作用令千元機風光不再,1000至2000元成為新的主戰場。聯發科和驍龍芯片仍是芯片供應的主要力量,而在產品定位上驍龍與聯發科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漸定型,驍龍芯片在中高端市場占據顯著優勢。

    2增量驚人 雙攝/Type-C扛起硬件進步大旗

    趨勢二:增量驚人 雙攝/Type-C扛起硬件進步大旗

    智能手機的硬件似乎已經走向盡頭,在高度成熟的手機行業,不能增加需求那就提升需求是一種創新模式。硬件層面上我們最關注的兩個點在第三季度的表現很搶眼——后置雙攝和Type-C,廠商通過改變玩法實現需求升級的做法無論從產品還是消費者身上都取得了成功。

    智能手機在Q3季度最大的變化莫過于后置雙攝的普及,這種趨勢在iPhone 7 Plus搭載雙攝之后終于有了按耐不住的爆發。一方面部分機型在iPhone 7Plus發布之前搶先推出雙攝機型,另一方面部分保守品牌雙攝手機之后借勢發布,進一步擴大了雙攝手機在市場上的普及度。

    在了解2016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機后置雙攝普及度之前,首先來關注一下當前中國手機市場不同攝像頭類型產品的關注度比例。下面這份數據羅列了第三季度消費者對于單攝像頭、前后雙攝(雙攝像頭)以及后置雙攝(三攝像頭)的關注比例。

    從關注度來看,僅擁有后置攝像頭的手機已經淡出用戶視野,份額已經不足整體關注的1%,而產品早已經完成升級(部分老人機除外)。擁有前后攝像頭的手機依舊是當下關注主流,7、8、9月份用戶對雙攝像頭手機的關注度在90%左右,不過從單月來看,其關注度在逐月下降,從7月份的93.4%下降到9月份的88.3%。

    這些關注度被轉移到擁有后置雙攝的手機產品上,也就是圖中所示的三攝像頭,第三季度單月關注度分別為5.5%、8.6%和10.9%,呈逐月抬升態勢,消費者對后置雙攝興趣十分濃厚。而整體來看,后置雙攝產品從無到有,在2016年第三季度已經占據了8%的關注度。

    后置雙攝新品占有率接近20% 成旗艦標配

    從產品角度來看,廠商在第三季度對后置雙攝產品的跟進也十分迅速,下面這張圖分別是2016年Q1、Q2、Q3季度雙攝手機發布的數量,分別為3款、7款和14款。

    從2016年的表現來看,后置雙攝手機的數量幾乎是成倍增長,第三季度一共6家手機品牌推出14款雙攝手機,是第二季度的兩倍,價格從1000元-6000元不等,平均價位在2000元左右,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后置雙攝手機的價格會進一步下探。

    鑒于每季度發布產品的數量不一,我們從當季度后置雙攝新品普及率這一數據更能看出雙攝的普及速度。數據上來看,2016年第一季度后置雙攝手機占據發布新品的2%,第二季度這一比例升至4%,第三季度相比前兩季度有大幅躍升,新品后置雙攝普及率達到了19%,這是前一季度的近5倍。

    我們將2016年第三季度數據和2015年第三季度進行比較,2015年Q3雙攝新品為5款,2016年Q3為14款,產品數量提升了3倍,無論從環比、同比以及普及率等多個數據證明了后置雙攝產品正在加速增長。

    隨著蘋果的加入,不出意外在第四季度將會有大量品牌“跟風”,搭載雙攝的手機會大量涌現,從產品價格上來看,除了數量快速增長之外,后置雙攝手機的價格下探得也比較厲害,如果有可能,第四季度我們會很快在千元以下手機上看到此配置。

    高像素攝像頭不吃香 前置增長有空間

    雙攝給手機拍攝市場注入了新活力,成為吸引關注度的新方式,此前消費者更關注手機的攝像頭的像素值。那么除了考慮后置雙攝之外,你還在希望購買一款拍照像素值更高的手機嗎?接下來我們關注一下消費者對不同后置攝像頭像素值的關注。

    在1000萬-1999萬這個范疇內分布有1300萬和1600萬像素兩個段位,也是消費者最關注的手機像素值,近80%的消費者會選擇1300萬或者1600萬像素手機,800萬以及更低的像素逐漸被消費者拋棄,與此同時消費者對2000萬及更高像素的手機也并不感冒,2000萬像素及以上手機關注度僅6%。

    從單月的關注來看,1000萬以下像素的手機關注度持續走低,同樣2000萬及以上像素手機的關注度也略微下跌。但是9月份消費者對1000萬-1999萬區間像素的手機的關注度已經連續提升至85.2%,可以看出高像素已經不能吸引用戶關注。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產品過少,另一方面更高像素值并不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拍照提升,這也是為什么多數手機仍將主攝像頭穩定在1300萬和1600萬兩個數值。

    那么產品方面2016年Q3季度在像素上有什么變化呢?我們統計了前三季度手機后置攝像頭在500萬及以下、800萬、1300萬、1600萬、2000萬及以上像素的分布,結果如下。

    500萬及以下像素的手機已經逐步被淘汰,到2016年Q3僅剩下一款,800萬像素手機也被淘汰的很快,更多手機的像素值集中在1300萬上。在Q3發布的75款手機中,共有36款手機配備1300萬像素攝像頭,16款配備1600萬像素,僅有3款選擇使用2000萬及以上像素。

    從分布比例可以清楚的看到,Q3季度1300萬像素手機從Q2季度的41%提升至48%,占據當季發布的近一半,1600萬像素手機也從Q1的14%提升至21%,值得一提的是500萬像素手機已經從Q1、Q2的9%下降到Q3的1%,淘汰趨勢已定。

    前置攝像頭方面,2016年Q3一共推出了39款500萬及以下像素攝像頭的手機、501萬-1000萬數量為30款,前置超過1000萬像素的手機為6款。可以看出500萬依舊是前置攝像頭的主流配置,但501萬-1000萬這個范圍的手機數量已經逐漸趕上來,表明前置攝像頭提升的空間很大,這一點在比例上也得到了印證。

    從分布趨勢來看,501萬-10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手機數量經歷了快速增長,從Q1的24%提升至Q3的40%,相應我們看到500萬及以下像素的前置攝像頭手機比例從68%下跌到52%。短時間內,前置攝像頭的像素成長空間很大。

    Type-C新機普及率高達40% 舊標準遭淘汰

    智能手機今年另一個變化是Type-C接口的普及,在去年還屬于新鮮事物的手機接口正在隨著廠商的推薦變得逐漸普及。Type-C是可以預見的接口趨勢,我們在2016年上半年度的統計報告中發現,Type-C接口的普及率為25%左右。

    從數據來看,Type-C接口的普及速度非常快,2016年Q1季度發布的新機中僅有7%會采用Type-C,Q2季度上升至28%,如今已經有40%的手機使用這種新型接口。這些手機價位都在千元以上,包括大部分旗艦手機在內,幾乎所有品牌都有產品采用這一標準,從無到接近半數的普及,耗時僅12個月。顯而易見的是,這一速度還會加速,很容易判斷接下來的一年內,Type-C接口將成為所有新機的標配,傳統接口手機將會被大量拋棄。

    諸如攝像頭和接口的硬件變革正在誘發消費者加快新一輪換機,誰是下一個觸發革命的硬件?由三星引領的3D曲面屏或許當仁不讓。

    3電池容量2K屏停滯不前 小內存淘汰加速

    趨勢三:電池容量2K屏停滯不前 小內存淘汰加速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則是2K屏的普及,2K分辨率屏幕一直不是主流配置,而這次的統計顯示,2K屏手機占比依舊很低。

    2016年Q1、Q2、Q3中2K分辨率手機占據當季度發布新機的比例分別為6%、6%、5%,變化幅度不大,主流手機仍將重點放在1080P上,不過隨著手機搭VR這種新品發布模式的普及,第四季度以及以后的手機新品很可能都會在大屏旗艦上普及2K,讓我們拭目以待。

    手機續航關注度方面,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大容量電池,2000-4000mAh容量手機的關注度為49%,3000mAh以上的關注度超過31%,超過80%的消費者希望自己購買大于2000mAh電池的手機。

    單月數據上也基本呈現這種趨勢,越來越多的用戶偏好大容量電池手機:

    產品發布方面由于電池技術發展緩慢,我們選擇和2015年Q3季度的數據進行對比。從數據上來看,2016年Q3發布手機電池容量主要集中在2500mAh-3000mAh、3000mAh-4000mAh和4000mAh以上,分別發布機型數量為14、31、17款。其中4000mAh容量手機數量增長明顯,從2015年Q3的11款提升至2016年Q3的17款。

    從分布占比上可以很明顯看到這種趨勢,2015年Q3季度3000mAh及以下手機占比70%,而一年以后萎縮至36%,其中3000-4000mAh電池占比從26%上升至41%,4000mAh電池占比從4%躍升至23%,有數倍的提升,這個變化是巨大的。

    從關注度和發布的產品來看,廠商對大容量電池的關注要比消費者的需求更提前,廠商在續航方面保持著推動的角色,不過由于電池技術的限制,大電池和長續航仍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難題。

    與此同時,消費者對屏幕尺寸的關注度開始固化,5.5-5.5英寸成為主流,更大屏幕尺寸的手機誘惑力逐漸下降。首先我們來看看2016年上半年的數據,上半年用戶對5.1-5.5英寸屏幕手機關注度為45%,而第三季度已經上升為51%,提升了六個百分點。相應超過5.5英寸屏幕的手機關注度從18%下降到了16%,小屏幕逐漸被淘汰,從37%下降到33%。

    從單月的趨勢來看,4.5英寸屏幕手機關注度還在下降,5.5英寸屏幕的關注度則有上升趨勢。

    手機內存仍在加速“膨脹”

    而內存作為性能最重要的一部分,整體向大內存方向推進的趨勢并沒有變。2016年第三季度2GB內存手機數量大幅下降,僅有16款,大部分機型的手機內存集中在3GB和4GB上。6GB內存從2016年第一季度的一款上升至第三季度的5款,可以說4GB已經是主流,6GB已經上升為高端旗艦手機的標配。

    這種變化在2015年Q3和2016年Q3各內存的占比上可以看的更清楚,一年前發布的新機中2GB內存占比超過60%,4GB內存手機僅為11%,6GB內存手機尚未誕生。2016年Q3季度2GB內存手機占比已經萎縮至23%,3GB內存由之前的27%提升至40%,4GB內存手機翻倍增長至40%。與此同時,6GB內存手機已經從零開始占據了7%的份額。

    內存加速“膨脹”已經是不爭的事實,2GB及以下的手機都已逐漸被淘汰(iPhone除外),3GB內存已經是千元機的標配,這也督促廠商加快手機硬件升級。

    整體來看,手機傳統硬件升級方向基本定型,處于“從有到優”的轉變階段,比如電池容量在現有階段集中趨向4000mAh以上,內存爭相走向4GB和6GB,屏幕在經過小屏和大屏的爭論之后,關注度已經向5.1-5.5英寸這個范圍固化,2K更是走向了盡頭。這種趨勢幾乎可以在第四季度非常清晰的在新機上看到定型的產品,這種硬件明顯的趨勢或者需求的固化繼續被打破,比如技術革新(電池),但有些幾乎看不到希望,比如內存、屏幕分辨率。

    4國產品牌擴大市占率 旗艦仍被外商把持

    趨勢四:中國制造蠶食洋品牌市場 高端價位仍需努力

    對終端用戶而言價格通常是影響他們購機的第一要素,因此我們的分析首先從價格方面進行考量。在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消費者關注度最高的產品價位區間是2001至3000元,傳統意義上競爭最為激烈的千元及以下價位關注度只有13.7%,關注度最低的4001至5000元價位,關注度只有10%。這一結果的產生與近兩年國產手機品牌爭相發力旗艦產品有關,而2001元至3000元正好是絕大多數國產手機廠商旗艦機的價格區間。同時,千元機關注度的下降顯示消費者的購買力正在提升,同時使用需求也從原先的追求性價比向追求優質使用體驗轉變。

    2016年三季度中國手機市場不同價格段產品關注比例分布

    2016年三季度中國手機市場不同價格段產品關注比例走勢

    如果將三季度的數據細化我們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數據:千元機的關注度在7月、8月和9月并沒有明顯波動。4001元至5000元價位的關注度在8月和9月急劇萎縮,可能與這兩個月發布的新品價位不在這一區間有關;而5000元以上價位段的關注度在9月出現暴增,自然與iPhone 7和三星Note 7不無關系。

    蘋果三星關注度居前 請明星拉人氣成趨勢

    品牌方面,從我們獲取的2016年三季度中國手機市場品牌關注比例分布來看,蘋果、三星、vivo排名前三位。具體來看,蘋果的關注比例從二季度的23%微跌至22.3%,變化不大。三星雖然保住了第二名的位置,但關注比例從二季度的20.7%下降至16.7%。二季度的關注度第三位華為和第四位vivo在三季度的排名出現反轉,vivo的關注比例從6.2%躍升至10.7%,華為則從14.4%大幅下挫至7.8%。

    2016年三季度國內五家主流品牌關注度比例走勢

    2016年一至三季度國內手機市場品牌關注度對比

    其它主流品牌方面,榮耀躍升至關注比例的第5位,引領關注度的第二梯隊。此外中興和努比亞品牌的關注度在三季度出現上揚,金立、索尼的關注度排名維持不變,OPPO、樂視、魅族、聯想、HTC、酷派等品牌關注度出現下滑。而小米繼二季度跌出關注度前15位之后,三季度仍然沒有沖進這張榜單。

    6月底發布的vivo X7由于邀請了人氣明星代言,其后續傳播效應得以在三季度體現,因此助力vivo品牌關注度大幅提升。華為由于在三季度新品較少,品牌關注度自然趨弱。榮耀的關注度提升主要源于7月推出的人氣單品榮耀8拉動,其它進入榜單的品牌憑借此前累積的影響力關注度得以維持。

    三季度國內最受用戶關注手機產品榜單TOP15

    除了品牌,產品本身也是用戶關注的焦點。從三季度國內最受用戶關注的手機產品榜單來看,前15位被蘋果、vivo、三星、OPPO、榮耀、Moto、華為瓜分,其中iPhone 6s和iPhone7穩居前兩位,并與第三位的vivo X7拉開差距,iPhone 6s更是連續兩個季度稱霸此項榜單。除Moto外,其余6個品牌全部是三季度中國手機市場品牌關注度的前10位,呈現出高度的一致性。

    iPhone 6s已經上市一年有余仍然能位列關注度頭名,iPhone 7上市剛一個多月就迅速上升至關注度第二位,充分體現了蘋果品牌的力量。憑借明星的強勢影響力,vivo X7迅速攀上單品關注度第三位,而TOP15的榜單里vivo有4款產品在列也體現出vivo品牌關注度的整體顯著提升。此外榮耀8關注度躍升與演藝明星代言不無關系,這也印證了今年以來手機廠商邀請演藝明星代言已成為拉動品牌及產品關注度的良方。

    國貨鯨吞洋品牌份額 3000元以上仍乏力

    千元價位區間早已成為眾多廠商廝殺的主戰場,在各家品牌以性價比為名爭相搶占用戶之時,我們卻意外發現已屬古董級產品的iPhone 4s竟然擁有這一價位段最高的關注度,實屬意外。另外兩年前發布的一款Windows phone機型諾基亞638也意外登榜,顯示當年的熱門機型在數年后仍然保有較高的關注度。除上面兩款產品外,千元價位手機的關注度榜單均被國產品牌占領,其中不乏魅藍Note 3、360手機N4等今年新發的熱門產品。

    2016年三季度國內1000元以下機型關注度TOP10

    2016年三季度國內1000元-2000元機型關注度TOP10

    2016年三季度國內2000元-3000元機型關注度TOP10

    1000元至2000元價位段的競爭同樣激烈,與千元內價位的狀況類似,關注度前十位的產品中國產品牌占據8席。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價位段的關注度冠軍被名不見經傳的OPPO A59拿下,而OPPO另一款主打線下渠道的產品A37也進入前十位。兩款OPPO并未主推的產品取得如此高的排位,充分體現了OPPO在線下渠道仍然具有極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2016年三季度國內3000元-4000元機型關注度TOP10

    2016年三季度國內4000元-5000元機型關注度TOP10

    2016年三季度國內5000元以上機型關注度TOP10

    經過多年發展,國產手機廠商在3000元以下的市場占有率方面已經可以碾壓國外品牌,并將國外品牌擠至3000元以上的價位區間。我們得出的數據顯示,蘋果、三星的高端產品從3000元以上價位開始霸占關注度榜單,能擠進這一區間的國產手機廠商數量銳減,僅剩下vivo、中興、努比亞等高端產品捍衛國產手機的榮譽。雖然國產手機近年來定價話語權越來越重,但想要在高端旗艦機領域充分布局,還需要細心的耕耘。

    回顧這一部分的內容,伴隨用戶對手機價位承受力的提升,千元機已不再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價格段,這也促使廠商今后要著力在1000至2000元的價格區間內做精品做良品。3000元以內的市場份額國產品牌已經擁有明顯優勢,體現出國產品牌已經具備很強的的議價能力。而3000元以上尤其是5000元以上的手機仍主要被國外品牌占據,國產品牌暫時還難以觸動這塊蛋糕。

    ZDC2016年第三季度國內手機市場報告概要:

    1.智能手機市場新的“紅海”正在向1000元至2000元價格區間過渡:僅能滿足消費者基本需求的智能手機市場空間愈加萎縮,在八核、4GB RAM、雙攝進入千元檔的今天,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追求正在向對“質價比”的追求轉變。手機廠商紛紛改走品牌化的路子,粗放式的發展正在被廠商拋棄。

    2.智能手機的性能仍然處于過剩階段:雖然用戶已經逐漸接納“核心數多不代表高性能”的觀念,但以聯發科為代表的芯片廠商繼續在大打“核戰爭”。另一方面,驍龍820/821為代表的旗艦芯片回歸四核架構,并且出現了一些售價2000元左右甚至更低的親民產品。在旗艦市場被驍龍芯片壟斷的當下,聯發科的市場空間持續受到高通的擠壓。

    3.高硬件規格出現顯著下放跡象:在2016年上半年還集中于旗艦產品的后置雙攝、USB Type-C、大容量運行內存和大電池已經在千元檔位集中呈現。消費者的高關注度是促使廠商做出下放決定的重要因素,這一趨勢在可預期的將來還將持續。

    4.國產品牌繼續蠶食海外品牌市場:相比此前國產品牌主要在2000元以下價位活躍的局面,如今國產品牌已經將這一區間拔高至3000元價位,少數知名品牌的旗艦產品甚至開始沖擊4000元的價位段。而在國產品牌當中,華為、vivo、OPPO為代表的廠商已經成功在3000-4000元價位段站住腳跟,并具備與三星、蘋果等廠商直接競爭的資本。另一方面,4000元以上的傳統旗艦機價位仍然被蘋果、三星、LG等海外廠商占領,雖然國產品牌的議價能力已經明顯提高,但短期內想要在4000元以上價位段站穩腳跟尚存難度。

    5ZDC報告研究方法說明

    ZDC報告研究方法說明

    1、關注度研究方法

    本報告主要根據ZDC自主研發的“中國互聯網用戶關注度分析系統”進行研究。該系統每日24小時不間斷跟蹤中關村在線網站以及嵌套中關村在線網站產品庫的其他合作網站的網民上網行為,并將來自不同IP的網民進行分類歸屬,綜合PC相關廠商、品牌等獲得的點擊,統計出網民對PC的關注度。

    關注度:亦或關注比例,是以百分比形式表示某類信息的點擊數在同類信息中的所占比例。關注度高,表示該信息越受消費者重視,關注度可作為分析歷史形勢和預測未來發展的有力數據支持。

    2、市場規模研究方法

    ZDC充分運用中關村在線自身產品庫優勢,以及在廠商、渠道商、行業等方面的良好資源,通過直接和間接調查獲取一線信息以及第二手研究材料,并由ZDC市場分析員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評估、分析,最終獲得可發布的ZDC研究報告。

    ?直接信息渠道

    中關村在線在全國擁有85家分站,各地分站均派駐調查員。專業分析師與調查員與當地廠商、經銷商、用戶保持直接緊密的關系,定期對當地市場進行調查跟蹤,獲取第一手數據與資料。

    ?間接信息渠道

    立足中國ICT行業的中關村在線在建立10余年期間,與相關行業協會保持緊密聯系,可定期從行業協會獲取大量產業與市場方面的動態數據和信息。

    作為位居中國科技專業網站前列的中關村在線與眾多上游廠商、制造商、渠道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廠商、渠道商也會不定期將最新的信息告知中關村在線。

    ZDC還從第三方獲得數據及資料,了解整個中國ICT市場狀況與發展趨勢,追蹤相關重點企業或廠商在產品技術、市場與競爭策略、銷售與服務等方面的信息和資料。二手調查數據和資料來源為:新聞報道、行業媒介、企業年報、Internet/Web站點以及其他有利于本報告的資料。

    附錄一 法律申明

    本報告為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ZDC制作,由中關村在線網站享有完整的著作權(包括版式權)。報告中所有的文字、數據、版式、圖片、圖標、圖表、表格、研究模型、創意均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及相關國際知識產權公約的著作權保護。未經過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基于任何商業目的使用本報告中的信息(包括報告全部或部分內容)。本報告中部分文字和數據采集于公開信息,相關權利為原著者所有。未經過原著者和本公司許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使用本報告中的信息用于任何商業目的。

    本報告中相關市場預測主要為ZDC分析師對用戶關注度調查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結合、線上與線下調研相結合的方式,運用了多重調研方法,對采集到的數據嚴格把關,多次進行細致的人工篩選,保證其信度和效度,最后通過專業統計分析平臺進行數據清理和分析,找出數據間的相關性,做出相應的判斷和推測。

    本報告發布的調研數據部分采用樣本調研方法,其數據結果受到樣本的影響。由于調研方法及樣本的限制,調查資料收集范圍的限制,部分數據不能夠完全反映真實市場情況。本報告只提供給購買報告的客戶作為市場參考資料,本公司對報告的數據準確性和分析、預測結果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報告包含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版式、圖片、圖標、圖表、表格、研究模型、創意)的著作權屬于本公司,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及相關國際知識產權公約的著作權保護。對于本報告所有內容的復制、編輯(意指收集、組合和重新組合),本公司享有排他權且該排他權受法律保護。對本報告上述內容的任何其他使用,包括修改、發布、轉發、再版、交易等行為將被嚴格禁止。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權者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的權利。

    本報告及其任何組成部分不得被再造、復制、抄襲、交易,或為任何未經本公司允許的商業目的所使用。如果正版報告用戶將ZDC提供的報告內容用于商業、盈利、廣告等目的時,需征得ZDC書面特別授權,并注明出處“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ZDC”。

    如果正版報告用戶將ZDC提交的報告用于非商業、非盈利、非廣告目的時,僅限客戶內部使用,不得以任何方式傳遞至任何第三方機構、法人或自然人。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權者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的權利。

    本公司充分尊重報告中他人的知識產權。如果您確認您的著作權以某種方式被侵犯,并且該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請向本公司提出著作權投訴。

    本報告有關著作權問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本公司保留隨時解釋和更改上述免責事由及條款的權利。

    附錄二 聯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海淀大街3號鼎好大廈B座8樓

    電子郵箱:zolzdc@zol.com.cn

    1低端機市場退燒 MTK/驍龍雙雄爭霸

    2016年第三季度ZDC國內手機市場報告我要吐槽彈幕關閉彈幕驗證碼:看不清,換一張發表評論

    摘要:無論是外在的工業設計、時尚的機身配色還是最新的WP8.1系統都令人滿意。

    如果讓我說Windows Phone手機中最成功的一款機型,Lumia 520必須得算一個。雖然只是一款入門級產品,但憑借著還算流暢的操作體驗,Lumia 520成為了全球市場中賣的最好的Windows Phone手機。一年后的微軟Build 2014開發者大會上,微軟又發布了Windows Phone 8.1移動操作系統以及首批搭載新系統的Lumia 630/930。從命名規格角度來分析,Lumia 630并非以Lumia 520接班人的身份出現,但究竟什么原因讓微軟心甘情愿的將最新的WP8.1操作系統裝備到定位低端的Lumia 630上呢?想必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復制Lumia 520的成功。

    不久前我們深度評測了Lumia 630,今天我們拿到的是支持TD-LTE 4G網絡的Lumia 638。不多說,下面就一起看看4G版Lumia 638的操作體驗如何。

    外形設計:背部揚聲器圓孔設計很特別

    Lumia 638的機身采用了鋼琴烤漆材質的聚碳酸酯外殼,優點是美觀,缺點是容易滑落。相比較而言,Lumia 630亞光的后殼摩擦力會大不少。機身正面你會看到Nokia的LOGO以及底部的4G標識。機身背部并沒有太多元素,頂部配備了500萬像素攝像頭,遺憾的是沒有裝備LED閃光燈,而底部揚聲器的造型采用了獨特的圓孔設計,這點比較另類。

    Lumia 638機身厚度為9.2毫米,重量134克,拿在手里感覺挺有分量的。如果你仔細觀察設備底部的橫截面的話,你會發現整體的設計是不規則的梯形形狀,這樣的造型看起來挺不錯,持握手感上比直上直下的諾基亞X好點,但還是沒有背部相對圓潤的Lumia 520那么舒服,尤其是單手持握機身操作屏幕時,手掌和手指關節部位會有割手的現象存在。

    機身正面Lumia 638配備的是4.5英寸IPS LCD屏幕,分辨率為854×480像素,由于分辨率較低,所以當你緊貼屏幕觀看時會看到較明顯的顆粒感。不過這塊屏幕采用的是3代康寧玻璃,配合全貼合技術讓屏幕的透光率及觸控表現還算理想。陽光下觀看屏幕時很清晰,不過WP8.1系統上的老毛病仍然存在,用戶只能按照低、中、高三個段位調節屏幕亮度,這直接導致晚上黑暗環境下看屏幕時刺眼極了。

    Lumia 638搭載了最新的Windows Phone 8.1操作系統,所以這次Lumia 638和Lumia 630一樣,放棄了觸摸按鍵,采用了內嵌屏幕中的虛擬按鍵。不過考慮到屏幕尺寸相對較小的原因,留給手指點按的空間也并不大,有幾次我在解鎖點按Win鍵時都出現沒點到的情況。

    側邊按鍵設計上,Lumia 638和之前的Lumia 630一樣,只是感覺細節方面做得有點欠缺,從側面觀察能看到較明顯的縫隙。點按手感倒是很清脆,按鍵的位置通過單手能很輕松的操作。

    機身后殼可以開啟,由于沒有特設凹槽,所以開啟的難度很大,這點在廉價Lumia身上比較常見。Lumia 638是單卡版本,接入的是micro SIM卡,支持最大128GB micro SD卡擴展。網絡制式方面則支持TD-LTE、TD-SCDMA、WCDMA、GSM網絡。而之前的Lumia 630則是雙卡版本,不過不支持4G網絡。

    配色方面,Lumia 638提供了橙紅色、黃色、黑色、白色供選擇。

    硬件配置:驍龍400處理器操作體驗流暢

    Lumia 638配備的是四核1.2GHz主頻的驍龍400處理器(MSM8926),輔以1GB運行內存以及8GB存儲空間(實際可用空間為3.5GB),最大能支持128GB的Micro SD卡擴展。這樣的配置顯然定位在中低端的位置,但是相比諾基亞Lumia 630的512MB運行內存,Lumia 638在開啟多個程序下的運行效果會有提升。除非玩大型游戲,否則這款機型的散熱表現都很正常。

    Lumia 638在網絡制式方面支持TD-LTE、TD-SCDMA、WCDMA、GSM頻段,相比Lumia 630最大的看點是支持4G網絡,對此,筆者也在北京市內東三環附近進行了實際的網絡實測,三次網速測試之后,Lumia 638最大的下載速度為37.52Mbps,最大的上傳速度為7.38Mbps。

    之前看到很多使用Lumia 630的網友抱怨手機的通話質量差,因此在使用Lumia 638的這段時間,我也有意識的在一些信號不好的位置進行測試。最終設備的通話質量令我滿意,尤其是在地鐵上某段信號不好的位置通話時,使用同樣手機卡的iPhone4會出現斷線的情況,Lumia 638并沒有出現類似的情況。

    系統功能:WP8.1提升明顯但仍有不足

    Lumia 638最大的特色是搭載了最新的WP8.1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Phone系統目前是全球第三大移動平臺,不過一直都是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起初我非常喜歡Windows Phone的獨特風格,但它在功能上始終沒能給人太大的驚喜,直到Windows Phone 8.1的出現。

    最近一周的時間都在使用Lumia 638的Windows Phone 8.1操作系統,它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操作起來非常的順滑,幾乎看不到安卓手機用久了之后的那種卡頓感,所以你也會看到一直以來Windows Phone系統對于硬件的追求其實并不高。之前在使用Windows Phone 8系統時,雖然已經有改觀,但顯然不夠徹底。它沒有和iOS與Android一樣的下拉通知中心,這讓日常的操作非常不便,尤其是開啟某個功能時還要去設置中一點點的找。

    Windows Phone 8.1解決了一部分用戶的痛點。先聊聊控制中心,相比Android的下拉菜單,Windows Phone 8.1的控制中心非常的簡約。但只有四個可選擇的功能,還是有點太少了,如果你覺得默認的功能不常用,也可以在設置菜單中的“通知+操作”中更改。這里有一個細節就是下拉菜單中會顯示手機的電量百分比。此外,日常通知信息你也可以在下拉菜單中查閱到。

    另外一個很大的改變在于主題。我們在“開始”屏幕+主題的設置功能中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背景照片當做“開始”屏幕的背景圖片。而以往只能在白色、黑色這種單一的色調中進行選擇。

    選擇好照片之后,界面中的一些磁貼顏色會變成透明,這樣就能看到選擇的背景圖片。最終效果個人感覺并不是很理想,除了一些系統自帶的圖標可以變得透明之外,多數App的顏色還是實色,這讓美觀性大打折扣,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鎖屏界面Windows Phone 8.1相比之前的改動并不算大。Windows Phone 8.1的鎖屏界面在設計上比較隨便,支持不同風格的壁紙選擇,美觀程度不錯,但缺點是鎖屏界面中可以完成的功能操作實在是很有限。

    主界面的圖標最多能增加到三大列,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在當前頁面下顯示出更多的圖標。缺點則是在相對較小的4.5英寸屏幕上,視覺體驗難免有些吃力。WP8.1給我留下印象比較深的是日歷功能,相比之前明顯有了長進,它會使用不同的顏色來幫用戶區別開家庭、生活、紀念日等提醒消息。

    聊過了界面,再看看功能部分。Windows Phone 8.1升級之后的一個重頭戲就是語音助手Cortana的加入。Cortana其實和之前的蘋果Siri以及谷歌Now相類似。交互界面非常簡單直觀,啟動的方式分為兩種:1、長按搜索鍵;2、點擊磁貼圖標。

    目前Cortana只支持美國市場,國內版本要到秋季才會放出。筆者在用英語對話Cortana時,發現多多少少還是存在一定的識別模糊的情況,尤其是句子稍長時。希望這個問題在識別中文時能有效的改善。雖然Cortana來得確實晚了一些,但這個功能終歸會派上用場,比如在不方便用手觸控的冬天,或是開車的時候都可以起到解放雙手的作用。

    Windows Phone 8.1配備的是微軟最新的IE11瀏覽器,支持跨平臺同步收藏夾。這對于經常使用不同設備、相同賬號的用戶來說比較有用。不久前的微軟開發者大會上,技術人員重點提到了IE11在閱讀體驗上進行了增強,筆者在實際的測試中,明顯感覺到頁面中的顯示內容更加完整,沒有多余的零碎圖片以及廣告元素。在打開4個網頁標簽之后,瀏覽網頁時的流暢度令我滿意。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