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板是電腦的心臟,它遇到的任何問題都會導致電腦中的其他組件出現故障。而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分辨到底是主板還是其他軟硬件問題是很困難的。但,下面這些跡象可以幫助你確認自己的懷疑。



    排除法永遠是最實用的

    在你認為主板已經壞掉之前,確認它是否只是某些軟件或者部分硬件的配置錯誤或者故障至關重要。如果你發現主板上沒有任何紅燈亮起,那么設備的問題很可能是配置錯誤造成的。如果還沒有,請檢查電源、CPU、內存和顯卡是否都正確安裝并配置,且互相兼容。

    如果通過排除法沒有發現問題,那么很有可能是主板本身出了問題。為了證實猜測,可以確定后面我們說的8個癥狀是否出現在了你的機器上。

    這里說一下排除法的幾個基本套路:

    1. 懷疑內存條故障:雙通道偶數根內存條的,請逐個拔掉只剩一根內存條,然后依次逐槽安插,看是否正常啟動運行,就能排查內存條或內存插槽問題。
    2. 懷疑CPU故障:首先看風扇轉不轉;然后進BIOS看CPU溫度(在windows無法點亮情況下)是否高了,如果太高,請拆下散熱器,看看是否是冷頭硅脂干了或者和CPU外殼接觸不好;如果連系統都點不亮,且確認內存顯卡沒問題,請重新拆下CPU,看下是不是針腳有彎折,或者安裝孔位沒對正,最后重新安裝CPU試試。都不行則是CPU出了問題。
    3. 顯卡問題:拔掉獨顯,先用主板自帶的集顯輸出口(如果CPU有集顯的話)接顯示器看是否能輸出顯示;有多全長PCIE插槽的(比如PCIE X16+PCIE X8),把顯卡換一個槽看是否能點亮系統。同時看看顯卡的風扇還在轉沒有;最后是嘗試把信號線插在顯卡不同的信號輸出口看看。
    4. 電源故障:懷疑負載能力不足的話,請以CPU+單內存條+集顯方式啟動,然后排除其他部件是否有故障。最后仍然有問題,則不是主板就是電源出問題了。

    而最重要的最難判斷的主板故障,可以看看是否有下面的8個典型問題出現。


    現象一:啟動時有蜂鳴音

    如果主板出現問題,電腦會嘗試通過一系列蜂鳴聲(也稱為 POST 蜂鳴聲)來傳達信息。遺憾的是,蜂鳴聲代表的信息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你需要通過查看主板品牌型號來確定你的 BIOS 制造商,搜索相關廠商BIOS的蜂鳴代碼。

    雖然主板啟動蜂鳴警告代表了不同的故障,但基本會提供一個蜂鳴音代碼,表示主板即將損壞或其他與主板相關的問題。

    如果你破譯了嗶聲代碼信息,發現你的電腦就是這種情況,那就準備更換主板吧。如果電腦沒有顯示任何內容或發出任何蜂鳴聲,這也是一個明顯的信號,表明主板可能已經死機(或者只是沒有插好電源?。2贿^,如果蜂鳴聲代碼顯示的是其他組件的問題,那么您的主板就很有可能沒問題。


    現象二:開機自檢有錯誤提示需要操作


    POST(開機自檢)是 BIOS 在電腦啟動前執行的一個過程。如果主板故障或死機,電腦將無法進行開機自檢,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他硬件組件安裝不當或故障也會導致這一癥狀。如果 POST 無法運行,問題很可能出在主板或 電源上。

    例如上圖就是提示3號和4號SATA口上的設備沒有找到。由于是兩個盤同時出問題,那么要么是主板SATA口壞了,要么是主板的SATA RAID控制器壞了。


    現象三:主板上有指示燈閃爍

    主板上的指示燈還能提示設備出了什么問題。大多數比較新的主板都有四個紅色 LED 指示燈。BOOT 表示硬盤/SSD 問題,VGA 表示 顯卡問題,DRAM 表示內存條問題,CPU表示 處理器問題。

    如果對閃爍指示的組件進行排查處理仍不能解決問題,則可能是主板無法正常工作。



    現象四:主板有疑似物理損壞跡象

    主板上的任何物理損壞都清楚地表明主板可能已經壞掉。查看PCB是否有缺口、彎曲或凹痕、斷裂、開裂、電容器變形鼓包。水漬和短路在老機器上較難察覺,但褪色或燒痕跡象,可能分別表明存在這兩種情況。

    對比右側的正常電容,左側的一組電容已經漏液并出現腐蝕現象了


    還要確保檢查是否正確固定主板。如果它們沒有正確對準機箱孔位,可能會導致主板短路,此時可以重新安裝主板看看。如果發現主板上有明顯的灰塵,也可以嘗試用壓縮空氣氣吹進行清潔。

    不建議老機器用刷子等進行清灰,非常容易造成二次損壞!


    現象五:換了電池CMOS還是掉信息

    在認為主板已經壞掉之前,請嘗試更換 CMOS 電池。有些疑似主板 "故障 "可歸因于 CMOS 電池沒電了。大部分的主板電池就是普通的CR2032紐扣電池。安裝新的 CMOS 電池并嘗試多次重新啟動計算機,除了第一次需要進入BIOS進行設置外,大多數時候應該可以正常進入系統。


    如果換了電池第一次設置后,每次重啟仍然要進入BIOS重設,那么主板也可能是壞了。




    現象六:換內存、顯卡后故障依舊

    由于內存或顯卡問題導致設備無法啟動的情況并不少見。在通過前面的排除法原則,確認內存和顯卡沒問題,或更換過它們后,系統仍無法啟動,說明這兩個組件都不是問題的根源,很大概率就是主板的問題——或者主板供電問題。因為現在CPU出問題的幾率是真的很少。



    現象七:替換法證明其他部件正常工作

    如果CPU、內存、顯卡核心三大件安裝在另一塊主板后系統又能正常工作,那么故障部件很有可能是主板。

    對了,如果手頭有多余的電源,也應嘗試換下看看!很多時候的“主板故障”,往往是電源故障!



    現象八:減法系統仍無法使用

    所謂 “減法系統”,又稱為"面包板",是指將故障電腦拆解為基本硬件組件:主板、一個內存tiao 、CPU 和散熱器以及電源。在主板盒子附帶的防靜電墊上放置并連接所有這些組件,并嘗試打開電腦電源。


    如果精簡的減法系統上的配置無法啟動,則可以認為其中一個組件出現了故障。你會聽到主板揚聲器發出嗶嗶聲,或觀察到主板上的錯誤指示燈亮起。

    如果似乎沒有任何問題,請關閉電源,然后每次逐漸添加一個完整電腦系統身上的組件,直到系統出現故障。當系統出現故障時,就找到了故障部件。這也是排除法的“逆用”。

    主板故障極難診斷,但只要采取正確的步驟,幾乎任何設備都有可能恢復正常功能。如果確定問題出在主板上,則應調查主板是否仍在保修范圍內,大品牌都提供優厚的保修政策,如果可以,還是享受免費的三包服務更好。

    每年 9 月都是幾乎一半愛范兒成員固定繳納蘋果稅的月份,新 iPhone 到貨之日簡直都讓快遞叔叔驚呆了。然而,這其中有一個例外,就是我。像我這樣基本只用幾個應用的人而言,iPhone 其實和 Android 手機的體驗沒有太大的差別,因為需求擺在那里。

    同樣是因為需求,我用其他人購置 iPhone 的錢買了一個許多人都不會去更新的物件:桌面臺式電腦。事實上,在《要不要買 iPhone 6s,這回一個人說了不算》里面,我對于 iPhone 的購買意見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iPhone 6s&6s Plus 都是好手機,比我現在用的某 Android 機好用很多,比我之前用的某 Windows Phone 好用更多。說到這里你以為我就會買了么?你錯了,我來告訴你,iPhone 6s 64GB 的 6088 元可以買什么?加一點完全可以組一下 i7-4790K+GTX960+16GB+128GB SSD 了,我見過的好多人每年都換 iPhone,但是舊款慢得抓狂的 MacBook Air 可以再戰三年,然而,i7-4790K 帶來的更新感受遠比 iPhone 6s 相對于 iPhone 6 的更新感受爽得多。以工作狂的視角來看,不去更新每天陪伴自己八小時的生產力工具,而殷勤地更新大多數時間揣在兜里的 iPhone,擺明了不愛工作嘛。

    然而我沒有自己組 i7-4790K+GTX960+16GB+128GB SSD,作為一個略有信仰的休閑游戲玩家,最終還是選擇了紅燈廠華碩 ROG GR8 這款迷你游戲電腦。于鐵桿游戲玩家而言,ROG GR8 其實并不算理想中的裝備,低電壓處理器,和中端顯卡是這些人的第一眼拒絕理由,但是對于輕游戲用戶和重度碼字用戶來說,ROG GR8 有它不容易被發現的優點。臺式機里的小鋼炮雖然是軍事上的概念,但是射速快重量輕機動性好的小鋼炮經常被用來形容 Golf 這樣的汽車,這里用來類比 ROG GR8 也很合適,由于攢機這事兒實在是個高上限的活動,像王思聰那樣攢個十多萬的臺式機也是完全可以的。不過對于普通人而言,預算也一般都是在四位數而已,萬元以后那基本上都是硬件發燒友的選擇,為了在神壇 Chiphell 或者顯卡吧得瑟一把,需要付出的代價還是不小的。

    那么來看 ROG GR8 的基本配置:

    • 處理器:英特爾酷睿 i7-4510U

    • 顯卡:NVIDIA GeForce GTX750Ti 2GB GDDR5 顯存

    • 內存:雙 SO-DIMM 內存插槽.,最高支持 16GB

    • 硬盤:SATA 3.0 接口+2.5 吋硬盤倉

    • 無線:雙波段 802.11 a/b/g/n/ac 的 Wi-Fi

    • 1 個 S / PDIF 光纖輸出 ,1 個 HDMI 接口(支持超高清 4K)

    • 1 個 DisplayPort(支持超高清 4K),1 個 LAN(RJ45)

    • 后 4 個 USB 3.0 ,前 2 個 USB 2.0 接口

    • 70 至 77W 的全 3D 負載,閑置狀態 15 W 左右功耗

    因為是華碩玩家國度的機器,所以這里其實還是保留了一些 DIY 的余地,比如內存和硬盤其實都不是標配的,用戶可以購買準系統,自行在購買相應接口的內存和硬盤,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相應的配置,比如喜歡屯藍光電影的,就不妨配 128GB SSD 和 1TB HDD 的硬盤組合。至于 8GB 和 16GB 內存的取舍,也是類似。

    這里通報一下我自己的選擇,金士頓 HyperX 3K SSD SH103S3 240GB,讀取速度 555MB/s,寫入速度 510MB/s;金士頓 DDR3L 2134MHz 8GB 內存。硬盤目前夠用,但是考慮后續把 8GB 內存換成 16GB。

    至于英特爾酷睿 i7-4510U 這個帶 U 后綴的芯片想必是大多數人猶豫的理由,完全可以肯定的是,i7-4510U 肯定是比不上 i7-4790K 這樣的桌面芯片強者,畢竟它的 TDP 功耗只有 15W,即便如此,這塊芯片也要比目前超極本中廣泛使用的 i5-5200U 或者 i5-5300U 強許多。許多超極本不敢挑戰的 4K 視頻播放,ROG GR8 也能比較輕松地去應對,在播放一段幀率 25,碼率為 24427kbps 的 4K 視頻時,CPU 占用穩定在 25% 左右。至于一些碼率低一點的 4K 視頻,CPU 負載可以控制在個位數。

    至于 GTX750Ti 這塊顯卡,算是臺式機里中端產品,在 3DMark 中,這塊顯卡被識別成了 GTX 860M,雖然后面又帶了 M,不過基本可以視為和 GTX 750Ti 是同一塊顯卡,只是桌面用的本體和筆記本用的馬甲版而已。

    可以這么說,i7-4510U+GTX750Ti 組合其實更像是游戲本的組合,這一點在 3DMark 上的測試結果就可以看出,ROG GR8 的定位是游戲本往上一些。性能的話,ROG GR8 并不是以此為主打,看重性能的完全可以去隔壁找大哥 ROG GR20,真要是給 GR8 定位一下,賣點不在超強性能,而是在如此小的體積內整合了可堪一用的配置,辦公不在話下,大部分單機游戲也能頂住,網游更是不在話下。為什么選這個?說一下我的需求,作為一個長期伏案碼字的編輯,筆記本肯定不是最好的選擇,無論是屏幕高度,屏幕大小,性能表現還是鍵盤觸控板操作手感,都不適合長期碼字(然而據我所知,大部分同行都是一臺 Macbook Air 通用所有場合)。意識到了這一點之后,我感覺必須要為生產力工具做出一點兒更新了,于是先后買了綠燈廠 Razer 的機械鍵盤和鼠標,又加了顯示器。不過之前一直用的索尼 Pro 13 超極本到現在確實是難當大用了。

    這款索尼 Pro 13 的 i5-5200U+核心顯卡+4GB 內存的組合經常會出現捉襟見肘的狀況,一是 CPU 負荷較大的時候,風扇就滿載運轉,噪聲很大,二是 Chrome 瀏覽器占內存較多,多開十幾個頁面的話,4GB 的內存就會占得滿滿,出現卡頓。三是有時候興起想玩一下游戲,核顯的性能劣勢就出現了,這個配置玩《英雄聯盟》的時候,一旦出現團戰,畫面成了 PPT 了。索尼 Pro 13 當辦公電腦已經難當大任的時候,是時候換一臺性能更好的臺式機了。這里我自己的選擇集中在了迷你型臺式機上(GR8 僅有 2.5 升的體積),對于我的辦公桌來說的話,常規容量幾十升的機箱其實還非常占地方的。最后在價格承受范圍內,我定下的兩個選擇是外星人 Alienware Alpha 和玩家國度 ROG G8,這兩款電腦當中,顯卡基本可以認作是一致,前者 CPU 性能比較強,但是標配的是機械硬盤,權衡之下,低電壓 i7 問題不大,機械硬盤的龜速才是問題,所以在紅燈廠和藍燈廠之間,選了紅燈廠,算是信仰入門了。而且不知道為什么,許多人對于電腦的卡頓的忍耐能力要比對手機卡頓強得多,總覺得前者是耽誤的工作,后者是耽誤的生活,而工作是為別人,生活則是自己的。而且我一貫的購機理念是,電腦盡量最好,手機夠用就行。在電腦的使用場景下,其實很容易就遇到有挑戰性的場景,但是手機應用負擔其實都還不是很大的情況下,手機性能絕大部分時候是大量盈余的(驍龍 810 鎖核一大片,但其實并不影響日常使用)。很難去量化工作工具對于工作效果的提升作用,不過起碼來說,換個大顯示器給頸椎帶來的負擔真的就小得多了。鍵鼠組合也比筆記本標配的鍵盤觸控板手感好很多,超極本是一個糾結的產物,如果以經常外出的編輯視角來看,輕薄機身和超長續航都是必須的素質,但是為了照顧這兩點,就不得不犧牲操控手感和性能了。如果因為出差場景而理應有所妥協應該完全可以理解的話,那么非移動場景下,換一臺靠譜電腦其實非常必要的,無論是從健康考慮,還是舒心方面考慮。

    前不久友媒調查發現,品質生活最要緊的是有臺 iPhone 。這個觀點當然見仁見智,那么我在這里的觀點其實就是,對于需要大量用到電腦的人來說,把常用的電腦換成靠譜的臺式機,對于提升工作品質有很好的幫助。低調的紅燈廠產品之前沖動入了一款綠燈廠 Razer 的黑寡婦蜘蛛機械鍵盤 RGB 款,由于燈光效果太過炫酷,我被同事稱之為“愛范兒第一殺馬特”,所以在使用的時候,我基本上都是關閉燈光效果,或者用最低調的燈光效果的,畢竟流動大波浪的 RGB 燈光效果太惹眼了。換在外星人或者玩家國度的一些產品上其實也是如此,太炫酷的燈效其實并不適合擺在辦公室,當然自己臥室的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這么來看的話,ROG GR8 除了體積超小之外,在燈效上其實也非常的克制,僅有電源鍵,和正下方的“敗家之眼”Logo 燈效。

    說 ROG GR8 低調,不只是因為外觀悶騷,還有它的功耗表現、散熱表現以及噪音控制。功耗表現就不細說了,閑置狀態 15W 的功耗算是很低,至于滿載狀態下 70 W 出頭的功耗也算比較低,相比于動輒需要配上 400W 以上電源的臺式機,GR8 并不是耗電大戶。提到散熱,相比大多數的筆記本用戶都有吐槽的地方,不管是帶風扇的 MacBook Air,還是無風扇的新 MacBook,其實用久了底部都會有明顯可感知的發熱。但是在臺式機上,對于發熱的設計就可以考慮得更多了。ROG GR8 內部采用了大體積的風扇,加上兩根銅管,這樣的組合要比一般筆記本所使用的散熱模塊強許多,最終的散熱表現也是非常優異,除了機箱頂部的出風口位置有溫熱的氣流之外,整個機箱外部沒有任何讓人覺得溫度高于環境的地方。

    比散熱表現更優異的地方是噪音控制,說實話,之前索尼 Pro 13 最讓我心憂的地方就是突然風扇滿載運行帶來的高噪音,呼嘯的氣流聲給人帶來很大的壓力,就如同有的手機突然莫名的發燙一樣。雖然這里 GR8 的風扇體積還挺大,但是是使用的過程中絲毫感受不到風扇運行的聲音,當然,肯定也沒有機械硬盤讀碟的震動聲。具體聲音小到什么程度呢?我需要把耳朵湊到機箱出風口,才能聽到細微的聲音。常態下,GR8 的運行聲音在 20 分貝左右,即使是滿載,也就在 30 分貝左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一臺冷且靜的電腦可能在使用的時候沒有什么感覺,但是,在有了對比之后,就會發現,冷且靜對于電腦而言是多么重要的素質。雖然在 ROG GR8 的價位上,完全可以組一臺性能更為澎湃的機器,但是,正如手機不能只看跑分一樣,在還算不錯的性能之外,低調悶騷的外觀設計、超小的機型體積,以及表現優異的噪音控制和散熱才是這款臺式機的價值所在。最終還是沒有把大部分篇幅放到了常規的跑分測試,游戲性能上,起碼就我的游戲需求來說,偶爾的網游需求都完全能夠滿足,不是顯卡危機級別的大型單機也都能應付。只是恰好在 iPhone 發售的時候有了比較鮮明的對比,之前在英特爾 IDF 上,英特爾把 Skylake 處理器和五年前的處理器類比,提到性能和功耗控制上的進步,言下之意再明白不過,計算機的更新周期雖然確實長一點,但是五年的機器還不換實在太過分了。不過現在的消費習慣也趨向于這樣,外向型的手機的更新換代周期很短,而內向型的電腦普遍狀況則是能再戰三年就讓它再戰五年吧。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