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有網友因為win10的自動更新而導致沖浪不快樂,從而抱怨win10辣雞,還是win7好。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更新是可以關閉的,下面,便是四種關閉方法。
按Win+R打開“運行”,輸入gpedit.msc點擊確定
依次選擇計算機配置——>管理模板——>Windows 組件,然后找到“Windows 更新”選項 雙擊“配置自動更新”
選擇禁用,應用、確定保存,然后重啟電腦
按Win+R打開“運行”,輸入services.msc點擊確定
打開控制面板,依次選擇系統安全——>管理工具——>服務
找到“Windows Update”,右鍵屬性
禁用、停用,應用、確定保存,然后重啟電腦
這種方法挺巧妙的,因為微軟聲稱:我們將自動下載并安裝更新,除非你使用的是按流量計費的連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會自動下載確保Windows流暢運行所必需的更新。而這個必需則應該指的是安全漏洞方面的更新,而非功能更新。
打開設置——>網絡和Internet,然后在1那找到你所使用的網絡類型,再從2那點進去
然后將設為按流量計費的連接打開
最后打開設置——>更新和安全,選擇Windows更新,打開高級選項
將通過按流量計費的連接下載更新關閉即可
之前360、電腦管家都有禁止更新的功能,不過后面好像就沒用了,下面這個是聯想的工具,其他品牌的電腦也能夠使用
方法二、三、四家庭版、專業版、企業版、教育版都能用,方法一只有家庭版不能用
四種方法選一種就行了,除了家庭版外,都建議選擇第一種
第一種方法會有紅框內的提示,其他方法都方法沒有
方法二隔段時間就會恢復自動更新,需要定期禁止,而且方法二和方法四在禁止更新期間會造成無法更新、甚至無法通過系統自動搜索安裝.NET等系統組件(如下圖所示),需要更新或安裝系統組件時則需要啟動更新。
方法三每換一個網絡就要再設置一下,并且設置了它還是會更新所謂的確保Windows流暢運行所必需的更新
綜上,個人建議都使用第一種方法
那么家庭版怎么辦呢?升級唄!市面上絕大多數購買的自帶正版系統的組裝機和筆記本都是家庭版,這個就只能自己升級了,升級到專業版就夠了,下面,我就介紹一下升級的方法。
獲取專業版的產品密鑰有三種方法,一是去微軟官網購買,二是百度搜索,三是上某寶購買。
打開設置——>更新和安全——>激活——>更改產品密鑰,然后輸入產品密鑰,等待一段時間即可
首先,打開設置——系統——關于,查看版本號
上MSDN, I Tell You,這里有微軟的各種資源的下載鏈接,找到一個大于你目前版本號的版本來下載,比如你現在是1809,那么至少要選擇1903的版本。x64是64位,而x86則是32位,關于business和consumer,business包含了企業版、專業版、教育版,consumer包含了家庭版、專業版、教育版。這里我選business,點擊詳細信息,復制紅框里的鏈接然后到迅雷下載
打開迅雷,點這個+,將復制的鏈接粘貼進去下載
下載好了解壓
雙擊setup.exe
下一步
等
等,絕大部分人都可以通過檢查
還是等
選擇你想要的版本,選專業版即可
必須得同意啦
等
這里可以選擇是否保留個人文件,如果是想保留的,建議先備份一下重要文件,以防萬一
還是等
后面按著提示來就行了
升級以后系統需要重新激活,評論區獲取激活工具
最后的最后,雖然win10更新很煩,但還是建議大家在禁止更新以后,有空時就更新一下系統,打好安全補丁,畢竟誰也不知道,永恒之藍下一次來是什么時候。
如果本文對你有所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贊并分享給你的小伙伴呀(??ω??)??
祝大家沖浪快樂!
前段時間,有個視頻在網上火了起來。
視頻里的這位老哥,自稱在微軟工作了接近 15 年,狠狠批判了一番微軟 Windows 10 的開發質量,聲情并茂地說了小 20 分鐘。
這位名叫 Jerry Berg 的老哥展示了自己工作中獲得的榮譽
視頻有點兒長,差評君就不放了,總結一下的話其實無非就是說了一件事情:
微軟新任 CEO 納德拉為了節省開支,裁撤了大半個測試團隊,導致很多 Windows 10 系統中的錯誤直到正式發布都沒有被發現。
而這些直到 Win 10 正式發布還存在于系統中的錯誤,被使用了 Win 10 的廣大消費者撞了個正著。
「 Win 10 以來哪次版本升級沒有 bug?」
所以根據這個老哥的爆料, Win 10 的口碑不好是因為微軟 CEO 薩提亞·納德拉。他只在意賬面上的數字好不好看,卻不對新版操作系統的穩定性負責。
這個視頻下不少人也跟著評論,對 Windows 10 的質量義憤填膺。
「 我不想讓 Win 10 不經我允許就更新 」
為什么大家會對這個問題有這么大批評呢?
因為科技公司里的測試團隊和開發團隊同樣很重要。
操作系統其實和我們平常用的計算器、QQ、360 瀏覽器一樣,也是一款軟件,是程序員用編程代碼一行一行寫出來的。
但如果說編寫一個計算器是裝修了一間房子的話,那編寫一個操作系統就是從地基到管道設施等方面入手建了一幢大樓 —— 后者的代碼量極為巨大而且要顧及很多功能。
而代碼都是人寫的,肯定難免會出錯,每年計算機代碼失誤造成錯誤的新聞差友們肯定沒少見。
Windows 10 的代碼量雖然沒有公開,但據專業人士估計應該是幾千萬行,不出錯的概率幾乎是 0 。
尤其有一些錯誤,可能 Intel 家的 CPU 配合 NVIDIA 家的顯卡不會遇到,但可能插上 AMD 的顯卡,電腦立馬就藍屏了。
或者是一些錯誤,在使用 Chrome 瀏覽器上網的時候不會遇到,但換成了火狐要么網頁不出聲了,要么畫面花了。
所以在 Windows 操作系統正式對外發布之前,微軟內部會有一個測試團隊,用各種不同的硬件去運行最新版的操作系統。
就像視頻里的這位老哥一樣
如果藍屏了、報錯了,或者遭遇了其他各種各樣的奇葩故障,這些測試團隊成員就能很快對接到 Windows 操作系統的開發人員,之后修復這些故障。
同時,測試團隊不光要觀察程序的行為,也要用大量的「 自動化測試 」來檢查程序的代碼。
越來越多的軟件開發者開始使用自動化測試工具
來源:微軟 Azure 宣傳資料
這個所謂的自動化測試,說的簡單點就是根據設定好的測試流程,讓操作系統運行一遍指定的代碼。
就好比測試遙控器有沒有問題,就按照順序把 1、2、3、4、5、6 鍵都按一遍,如果電視都有正確的反應,那遙控器就是好的。
自動化測試就差不多是這個邏輯,只要一套代碼運行下來沒有問題,那操作系統就是好的。
所以,測試團隊的作用就相當于幫廣大消費者「 踩坑 」,確定了沒有大坑的 Windows 版本才能正式發布。
然而操作系統的復雜程度遠遠不是遙控器能比的,很多錯誤的發生都很「 玄學 」,很多問題不是運行一套代碼就能發現的。
比如為啥選了中文,大半畫面還是英文?
而對于 Windows 這么龐大的項目,光有測試團隊都不一定夠,因此他們還有「 狗糧文化 」( dogfooding ) 陪伴。
在產品圈子里,「 吃你自己的狗糧 」指的是公司員工提前使用還沒有發布的不穩定版本,在使用中發現并修復產品存在的問題。
說白了,自己做的東西自己用,要是自己造了孽。。。那也自己受。
和戀愛中散發著酸臭味的狗糧并不是同一種玩意。
這么做是因為程序員都是經驗豐富的開發者,他們不光可以 review 代碼,主動報告問題,幫助排查,這樣改 BUG 更快。
但是。。。你不能過于依賴狗糧文化呀!
哪怕以往有龐大測試團隊 + 狗糧文化做質保的 Windows 都會偶爾出現 BUG ,這測試團隊再精簡。。。結果就是很多 Windows 多年用戶反饋 Win 10 沒有 Win 7 和 Win 8 穩定。
遠的不說,今年的 Win 10 「 三月更新 」,楞是因為錯誤不斷,直到 5 月份才改名為「 五月更新 」正式推送。
來源:微軟 Windows 官網
不僅如此, Win 10 的開發節奏似乎也有點和「 質量保證 」這個概念對著干。。。
我們來數數以前歷代的 Windows 版本,Win XP 是 2001 年 8 月發布的;而它續作 Vista 是 2005 年 11 月發布的。Win 7 和 Win 8 也分別于 2009 年 7 月和 2012 年 10 月才發布。
可以看出來,以往的微軟,每過 3 到 4 年,才會發布一款新的操作系統。
然而等到了 Win 10,微軟宣布每半年就要發布一款新的操作系統。
大概意思就是,以后沒有 Win 11 了,就叫 Win 10 不改了,界面也不做大的改動,但每半年的 Win 10 更新都會加入一些新功能。
來源:維基百科圖表
頗有點學習 Android 和蘋果 iOS 的意思,界面不怎么變,可新功能卻不少。但你一電腦操作系統,能和手機一樣搞嘛。
每次 iOS 更新完,網上都各種抱怨不停,不是發熱掉電,就是 App 閃退卡死。
而這還是 iOS 一年一個大版本的前提下,電腦的軟硬件復雜程度可不比 iPhone 差,居然還要半年一個大版本更新。。。
這么整下來,一個精簡過的測試團隊哪里頂的住啊?自動化測試的代碼說到底不還是要人來寫么?!
借著 Jerry Berg 老哥爆的料,網上激起了這么一通微軟對于產品質量的態度質疑,難道微軟自己不在乎嗎?
其實人家肯定也意識到了,而且差評君覺得這個批評來得晚了些:微軟在這么干了快 4 年之后,也終于覺得這么干不妥了,決定取消半年一個大版本更新。
以后的 Win 10,在 3 月發布大更新,到了 9 月則只會發布一個小修小補的「 穩定向更新 」。
這個決定的背后,其實代表著緊張了 4 年多的微軟,終于有機會歇一口氣了。
2014 年,正好是 Win 10 正式發布的前一年,薩提亞·納德拉成為了微軟的第三任 CEO,但這個時間點其實有些尷尬。
當時微軟的處境稍稍有些尷尬:Windows 手機無人問津,市值下滑,甚至看家項目 Windows 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也不斷被隔壁的蘋果 macOS 擠壓。
因此納德拉上任后便開始了微軟的自救之路,不再固步自封,而是以開放的心態吸取對手的長處。
比如微軟居然舍棄了自研的瀏覽器核心,轉而擁抱對手的技術,把谷歌的 Chromium 內核用在了自家的 Edge 瀏覽器里。
又比如微軟灑脫地放棄了死守了好幾年的 WP 手機系統,轉而在 Android 和 iOS 上開發優秀的 App。
而 Windows 10 如此激進的更新周期,也只是由于當時的微軟太緊迫了:
當時的 macOS 功能比 Win 10 豐富的不是一點半點,如果 Win 10 不能盡快趕上 macOS,用戶只會流失的更厲害。
比如微軟推出了 Insider 內測項目,讓用戶來參與測試體驗,和開發者們共享狗糧:只需要按一個按鈕就能參與到最新 Windows 系統的測試中,給未來的 Windows 系統提建議。
差評君在加入 Insider 之后沒少給新系統提建議
而這些建議顯然能夠得到回應,比如微軟曾經考慮過移除經典的「 畫圖 」程序,甚至就真的在某個內測版里這么干了。
然而就是由于內測參與者們的抗議,這款情懷小工具在不久之后又被添加回了最新的測試版中,起死回生。
看到他們最近的這些改善產品質量的動作,差評君覺得也許當年精簡測試團隊的操作只是不得已而為之。
也許隨著財報見好,開發預算放松之后,微軟又會重新擴大測試團隊,說不定我們能用到真正穩定的 Win 10 了。
微軟其實還是那個實力雄厚的軟件巨人,只是跑起來有些喘。
但等它歇下來之后,我們會發現,它最在乎的,依舊是用戶的使用體驗。
關注“差評”,每天獲取最新科技時訊,為你剖析科技圈熱點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