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釣魚#
秋天,對于釣魚人來說,也是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時段之一。隨著氣溫的逐漸下降,魚兒們開始活躍起來,為即將到來的冬季儲備能量。辻七愛釣魚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秋季釣魚的實戰經驗和心得,希望能讓廣大釣友們在這個秋天收獲滿滿。
一、秋釣刮風,風向有講究
1.初秋與大風的邂逅
初秋時節,盡管高溫尚未完全退去,但偶爾的大風天氣卻為釣魚人帶來了福音。大風能提升水中的溶氧量,改善魚兒的生存環境,從而激發它們的食欲。
選擇逆風而釣,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逆風處水流活躍,食物和氧氣更為豐富,魚兒喜歡聚集在此覓食。
2.白露后的北風盛宴
白露過后,北風逐漸增多,這種涼爽且高壓的天氣非常適合釣魚。北風帶來的不僅是清新的空氣,還有魚兒們喜愛的低溫環境。
不過到了秋末時節,若風力過大且伴有寒意,則需選擇風小的天氣或避風的位置垂釣,以免魚兒因寒冷而減少活動。
二、秋釣全天,時段靈活應對
1.初秋的早晚黃金時段
初秋時節,由于白天氣溫較高,魚兒多選擇在清晨和傍晚時分覓食。這兩個時段氣溫相對較低,水中溶氧量高,魚兒活躍度高,是釣魚的最佳時機。如果遇到下雨天氣,由于雨水帶來的降溫和增氧效果,全天都適合垂釣。
2.不冷不熱的全天候作戰
隨著秋季的深入,當氣溫逐漸變得不冷不熱時通常在秋中后段,魚兒的活動時間也會相應延長。此時無論是清晨、白天還是傍晚,只要釣法得當,都能有所斬獲。
3.秋末寒潮前的最后狂歡
在秋末寒潮來臨之前,鯽魚等耐寒性較強的魚類會抓住最后的機會大量覓食,以儲備能量過冬,因此這段時間內全天可釣,尤其是鯽魚愛好者們更不應錯過。
三、秋釣陰涼與向陽的轉換
1.初秋仲秋的陰涼之選
初秋和仲秋時期,氣溫依然較高,陰涼處成為魚兒們的避暑勝地。樹蔭下、橋洞旁等陰涼區域水溫低、溶氧好,是魚兒們聚集覓食的好地方。
仲秋時節果實成熟,昆蟲增多,樹蔭下食物更為豐富,因此釣樹蔭往往能收獲頗豐。
2.秋末向陽的溫暖召喚
隨著氣溫的逐漸下降,到了秋末時節,魚兒們開始逐漸向向陽處轉移以尋求溫暖。此時釣魚人應根據太陽的位置調整釣位:早上釣西、下午釣東,以確保魚兒能曬到太陽并保持較高的活躍度。
四、秋釣邊與釣淵的智慧抉擇
1.秋分后的淺水狂歡
秋分過后,北半球進入涼爽的秋季。此時淺水區升溫快且食物豐富,成為魚兒們覓食的熱點區域。因此釣魚人應多選擇淺水區垂釣,但需注意天氣和地形因素的影響。
下雨、陰天等光照不強時大魚會靠邊覓食;而坡、坎、水草、橋墩等“安全”區域也是魚兒們喜歡聚集的地方。
2.深水區的誘惑與謹慎
雖然深水區在夏季是魚兒們的避暑勝地,但在秋季卻并非總是最佳選擇。
初秋高溫時深水區依然適合垂釣;但隨著秋季的深入和水位的下降,魚兒們也會逐漸適應淺水環境并減少在深水區的活動。到了晚秋時節更不宜釣深水因為此時魚類多在淺水區育肥準備過冬。
五、秋釣活餌的誘惑力
1.高蛋白食物的天然吸引力
秋季是魚類育肥的關鍵時期它們需要大量的高蛋白食物來補充營養。活餌成為秋季釣魚的不二之選。蚯蚓、紅蟲、白蟲以及螞蚱、蛐蛐等昆蟲都是魚兒們喜愛的食物來源。
2.蚯蚓的全能表現
蚯蚓作為釣魚界的“萬能餌”全年都適用。在秋季它主要用來釣取鯽魚、黃顙魚、鯰魚等底棲魚類。其強大的生命力和獨特的腥味能夠有效地吸引魚兒上鉤。
3.紅蟲的晚秋魅力
晚秋時節紅蟲逐漸增多且易得。其鮮紅的顏色和豐富的營養價值使其成為釣大鯽魚的絕佳餌料。使用紅蟲時可將多條紅蟲穿在同一鉤上形成“紅蟲球”以增加誘魚效果。
4.白蟲的秋季專屬
白蟲在秋季的效果尤為突出。它不僅可以釣取草魚、大鯽魚等常見魚類,還特別適合在肥水或光線較差的環境下使用。白蟲的白色身軀在水中具有很好的隱蔽性,能夠減少魚兒的警覺性,提高上鉤率。
5.秋蟲的天然誘惑
螞蚱、蛐蛐等秋蟲,不僅是秋季自然界的寵兒,也是釣魚人手中的寶貝。這些昆蟲體型較大,活動能力強,能夠吸引大型魚類如草魚、鯉魚、青魚、鳊魚等的注意。
使用時可以將秋蟲整個掛在鉤上,或者掐去頭部和翅膀,只保留身體部分,以增加餌料的靈活性和吸引力。
6.特別推薦:螻蛄的神奇效果
除了上述常見的活餌外,還有一種被許多釣魚高手推崇的餌料——螻蛄。螻蛄體型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營養物質,對魚兒具有很強的誘惑力。
獨特的形態和動作能夠在水中引起魚兒的注意,從而提高上鉤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螻蛄并非隨處可得,需要釣魚人提前準備或向當地漁具店購買。
六、土辦法的實戰應用
在釣魚界,除了上述科學的釣魚方法外,還有許多實用的土辦法能夠幫助釣魚人提高收獲。這里我為大家整理了幾個具有專業性和實用性的土辦法:
1. 玉米粒釣大魚
秋季是玉米成熟的季節,新鮮的玉米粒不僅香甜可口,還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將玉米粒剝下后直接掛鉤使用,可以吸引草魚、鯉魚等大型魚類前來覓食。為了增加誘魚效果,可以在玉米粒上涂抹一些蜂蜜或曲酒等增味劑。
2. 菜葉釣草魚
草魚以食草為主,秋季時它們會大量進食以儲備能量。此時可以使用新鮮的菜葉如空心菜葉、南瓜藤葉等作為餌料。將菜葉折疊后掛在鉤上,讓其在水面或水下自然擺動,能夠吸引草魚前來咬鉤。需要注意的是,菜葉容易腐爛變質,因此需要及時更換以保持新鮮度。
3. 泡沫珠釣浮魚
泡沫珠是一種輕便且易于獲取的餌料替代品,它可以用來釣取中上層的魚類如鰱鳙等。使用時將泡沫珠穿在鉤上,然后調整浮漂使餌料懸浮在水中。
由于泡沫珠顏色鮮艷且易于觀察浮漂信號,因此非常適合新手使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泡沫珠本身沒有味道和營養價值,因此其誘魚效果主要依賴于浮漂的調整和釣魚人的技巧。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各位釣友想了解更多釣魚知識,點個關注,便于及時獲取更多釣魚秘籍,在這里十七謝謝大家了,也祝各位釣友天天滿載而歸,永不空軍。
合肥在線訊 “十年禁漁,休養生息”。在巢湖“十年禁漁”之后迎來“十年禁釣”。4月10日安徽省巢湖管理局發布了巢湖水域禁止垂釣的通告。
在這個被稱為巢湖水域最嚴“禁釣”通告發布后,巢湖水域是否還有“野釣”情況?如何落實禁令?4月13日記者走訪了環巢湖沿線,過去“釣友”云集的熱點垂釣區域已鮮見垂釣者身影。當前漁政和城管等多部門的執法人員開展巡查,嚴禁巢湖水域垂釣行為。
“禁令”發布后 熱點垂釣區域難覓“野釣者”
在省巢湖管理局發布的通告中,禁止垂釣水域為巢湖主體水域、灘涂及各通湖河流河口水域,禁釣期限為2021年4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
4月13日,記者來到巢湖邊的南淝河河口、上海路橋下、塘西河橋下等區域,由于地段方便垂釣,這些區域往往成為釣魚人熱衷的“好地方”。然而記者走了一圈后發現,這些區域沒有發現垂釣人員。
“從去年汛期過后一直到今年3月,巢湖岸邊聚集著許多釣魚者,主要是魚好釣了,都不會空手而歸,會釣的一天都釣了幾十斤。”濱湖城管辦環湖大道中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城管隊員在巡查時會對釣魚者進行勸離。“他們在釣魚過程中產生的垃圾較多,也存在溺水的安全隱患,但還是有不少釣魚者不聽勸阻。”
這一現象在最嚴“禁釣”通告發布后得到了明顯改變。談起這一改變,該負責人很有感觸,“4月10日當天,在馬家渡大橋下,至少10名野釣者沿著巢湖大堤聚集生垂釣。4月12日,城管隊員巡查發現僅上海路橋下有零星釣魚人員,到了13日上午,巢湖邊已難覓釣魚人的身影。”
“禁釣通告”在“釣友群”流傳
家住濱湖新區的周先生是一個釣魚愛好者,自小就在巢湖邊長大,平時沒事就喜歡去巢湖邊“甩兩竿”。但在“禁釣通告”發布后,他就沒有再去巢邊水域釣魚。
“最近在我們‘釣友群’廣泛流傳一份‘禁釣通告’,一開始還有人懷疑其真實性,后來看到各媒體都在報道,群友都感嘆要‘戒釣’了。”周先生說,一直以來自己只玩“臺釣”,用他的話說,一竿一線圖的是個樂子,不求魚獲,有時候釣獲的魚兒也會選擇放生。
“三方共管”讓釣魚不再“瘋狂”
記者了解到,早在“禁釣通告”發布之前,巢湖水域對釣魚等行為的管控一直未“缺席”,當前在濱湖新區,漁政部門、景區管理方、城管部門已形成“三方共管”的格局。
“現在多個部門介入,相比前些年,這兩年釣魚的確實少了不少,但管理任務仍然艱巨,一些釣魚人存在打游擊的抵觸行為。”濱湖城管辦環湖大道中隊相關負責人表示。
4月13日當天,濱湖城管再次在環巢湖大道沿線開展巡查,嚴查釣魚現象。“巢湖禁釣不僅是保護生態,而且野釣者往往會留下的魚餌包裝、食品袋、玉米棒等垃圾,對巢湖水體和周邊環境都會造成污染,釣友也有落水的危險,我們呼吁大家自覺維護巢湖環境,選擇其他場所進行休閑垂釣。”該負責人表示。
何爽 倪勇 記者 蔣瑜香